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24 11:13:3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细雨和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3、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貌。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4、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5、燕语莺呼: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6、腊尽春回:腊:是是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7、春意盎然:意:是是指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8、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9、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10、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1、春光明媚:明媚:是是指完美,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2、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貌。
13、春华秋实:华:是是指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14、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15、草丰林茂:丰,茂都是茂盛,意思是生机勃勃,草和树林长的都很茂盛。形容春天草木生长的十分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样貌。
16、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17、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18、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来源: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19、桃红柳绿:字面意思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烂的春景。
20、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1、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
22、春色恼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23、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24、柳暗花明:①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暗:是指树荫蔽日。明:丽。②也比喻突遇到新的境界或形式。
25、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26、桃李争辉: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来源: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一样他桃李争辉。”
27、春意盎然:春意:是是指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貌。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28、春色撩人:撩:是是指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来源: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29、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0、春意阑珊:阑珊:是是指将尽,将衰。是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31、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完美。
32、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貌。是指颜色繁多,十分好看。
33、百草权舆:是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34、春光漏泄:原是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35、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36、姹紫嫣红:姹嫣:是娇艳的意思。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是指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8、阳和启蛰: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完美的时光开始了。
39、一阳复始: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是指春天又到来了。
40、花红柳绿:是指花木繁茂的样貌。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41、春暖花开:本是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42、春暖花香:来源于明·无名氏《打韩通》头折:“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43、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44、芬芳馥郁:芬芳:是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十分浓。
45、雨后春笋:是是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很多地涌现出来。
46、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境。
47、春风雨露:像是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48、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是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1、春夏秋冬:指四季或一年:出自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
2、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3、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4、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5、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6、冬温夏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7、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8、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9、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10、夏鼎商彝: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11、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12、夏虫疑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13、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14、随车夏雨:见“随车致雨”。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史……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
15、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16、三冬二夏:犹言三两年。
17、夏屋渠渠:夏屋:高大的房子;渠渠:高大深广的样子。形容房屋高大而深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18、小冠子夏:指汉代杜钦。比喻眼睛不好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
19、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20、夏虫语冰: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1、无间冬夏:见“无冬无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
22、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
23、霜凋夏绿: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24、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毡同。”
25、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对张(作霖)则~,对曹(锟)尤密切勾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作谓语、定语;比喻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出处: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橙黄桔绿
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到了~的时候,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春花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三国志·魏志·刑颙传》:“而桢礼遇殊荣,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后汉书》卷五十二:“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春兰秋菊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所恨芳林寥落甚,~不同时。★鲁迅《偶成》诗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明·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洞察秋毫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桂子飘香
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出处: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金风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处: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利析秋毫
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林寒洞肃
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北朝·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林寒涧肃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出处:无
临去秋波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出处:无
落叶知秋
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蒲柳之质
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出处:无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早休休。★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出处:无
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出处:《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对等敌人,要像~一样残酷无情。
秋高气和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方拟~,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
秋毫不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秋毫之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出处:《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这力田呵,春耕夏耨,~,无饥无忧,何为不乐。★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一折
秋荼密网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每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易老,赏心悦事难凭。★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出
天末凉风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望秋先零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出处:无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元·王恽《望歌风台》诗
西风落叶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描写秋天的成语
出处: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下长安,飞鸣镝。★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
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一叶报秋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同“一叶知秋”。
出处: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关于秋天的成语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盈盈秋水
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一般情况,几回断肠,只落得~泪汪汪。★明·张凤翼《红拂记·华夷一统》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针对本课中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同时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有“香味、吹喇叭”,因此上课开始,我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是秋雨姑娘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然后教师谈话:“你看这个心形像什么?”有的说像桃子、钥匙……这样自然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于是我立即出示一组秋景图,让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我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孩子们走进了课文,让他们进行自由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2、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要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心中。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此段主要是从秋天的雨带来的色彩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第一句是总起句,后面六句分五个方面写秋天的雨把各种颜色分别送给了银杏树、枫叶、田野、果树、菊花。在教学这段时,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同时用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菊花图片,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读各种色彩的美后,引导学生理解了关键词“五彩缤纷”的含义,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频频点头”的意思,领略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其中送给银杏树和枫叶都是以“它把()送给()”同样的句式进行描写。这样就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通道接轨了,也让学生把吸收到的都释放出来了。
3、把握整体,从总起句开始。本课以秋雨为线索,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上课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初读体会。为了理清文章的脉络,我让学生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分别找到“颜料、气味、大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在这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五彩缤纷”这个中心词。根据字理析词“分解——组合”的教学要则,先将“五彩缤纷”拆分成“五”“彩”和“缤纷”三个词素进行析解。“彩”字中的“彡”是个一形多义的部首,在“彩”中表示“色彩和纹路”,“彡”和“五”是概数,表示颜色多。“五彩”的意思不难理解,因此重点放在对连绵词“缤纷”的字理析解上,从“缤纷”的绞丝旁入手,通过画图引导同学们从字理上理解其本义:“缤纷”原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古代叫“旗游”,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动感”。为了进一步理解词义,我把一些彩纸撕碎握在手中,学生很轻易地说出用“五颜六色”来形容,接着我把彩纸向空中一扔,学生说用“五彩缤纷”表示,因此,学生明白:“五颜六色”只是表示颜色多,而“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课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告诉我们秋天是“丰收的、欢乐的”。这一段的教学,我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课内引导学生先齐读,然后从“丰收、欢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想象,自由回答。课外让学生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踏秋,寻找“丰收的、欢乐的”秋天,可是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的限制,学生对于“丰收、欢乐”的秋天无法看到。因此,此项活动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教学中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段,摒弃要么是大量的泛泛而读,要么是“你体会到什么”的单一提问,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学完了《秋天的雨》可以让学生仿写《春天的风》《冬天的雪》,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