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29 11:56:2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李镇西,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副校长并从事语文教学,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1982年2月,他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于;xx年6月,他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个很忙碌的教师,每天要看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 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并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么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做到三心、三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做反思型的教师。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第一,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第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老师们不仅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作出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在危急时刻也同样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没有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和献身精神,就没有教育事业的今天,就没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第三,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首先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的善良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上课,带学生亲近大自然,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李老师的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用真心来做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心,才使他和孩子们的心灵彼此吸引。然而我们缺的就是这种用心做教育的精神和耐心,这点应该向李老师学习。
4.自己培养自己
李老师的成长与成功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思考。“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爱教育,爱孩子。从中可以看出李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与情怀。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爱教育,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我们就能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份源自“教育本身的乐趣”,这也许是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的最高境界。
听了李镇西的讲座,我有以下感动和几点反思:
感动于他三十多年任然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学生爱的纯真。感动于他和孩子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故事,懂得了: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1、要拥有爱孩子的心
李老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他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听完之后,我好象也走进了他们融洽的师生群体中,走进了他们感人肺腑的一幕幕酸甜苦辣之中,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的就是这样真诚的没有居高临下的真教育。所以我认识到,教育要教会孩子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学生能不能成为人才,老师在其中是点播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个学生都能为一个善良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所以德育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善良的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2、尊重学生的人性
爱是对人性的尊重,师德之一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心,这种爱更应该是一种民主的爱,而充满民主的爱往往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一些细节上,民主的细节。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犯了错,被喊到办公室,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回想一下,我一般都说“站好了!说说看怎么回事,你想怎么办?!”而李老师说“应该是请坐,因为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罚站的”。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民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对话。
3、用心做教育
李镇西的教育形式多样,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上课,带学生亲近大自然,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李老师的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用真心来做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心,才使他和孩子们的心灵彼此吸引。然而我们缺的就是这种用心做教育的精神和耐心,这点应该向李老师学习。可以说,李老师的讲座,点击的是我的心灵。不是一时的激情澎湃,我要在今后的征途中,把一腔真爱投入到工作中去,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从事的这份艰辛的职业。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我们就能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份源自“教育本身的乐趣”,这也许是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的最高境界。
马晓晶
听了李镇西的讲座,我有以下感动和几点反思:
感动于他三十多年任然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学生爱的纯真。感动于他和孩子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故事,懂得了: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1、要拥有爱孩子的心
李老师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他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听完之后,我好象也走进了他们融洽的师生群体中,走进了他们感人肺腑的一幕幕酸甜苦辣之中,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的就是这样真诚的没有居高临下的真教育。所以我认识到,教育要教会孩子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学生能不能成为人才,老师在其中是点播作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每个学生都能为一个善良的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所以德育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善良的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2、尊重学生的人性 爱是对人性的尊重,师德之一就是要对学生有爱心,这种爱更应该是一种民主的爱,而充满民主的爱往往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一些细节上,民主的细节。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犯了错,被喊到办公室,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回想一下,我一般都说“站好了!说说看怎么回事,你想怎么办?!”而李老师说“应该是请坐,因为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不是来罚站的”。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民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对话。
3、用心做教育
李镇西的教育形式多样,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上课,带学生亲近大自然,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李老师的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用真心来做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心,才使他和孩子们的心灵彼此吸引。然而我们缺的就是这种用心做教育的精神和耐心,这点应该向李老师学习。
可以说,李老师的讲座,点击的是我的心灵。不是一时的激情澎湃,我要在今后的征途中,把一腔真爱投入到工作中去,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从事的这份艰辛的职业。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我们就能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份源自“教育本身的乐趣”,这也许是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的最高境界。
教育中的“说”与“写”,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但似乎是教师课堂讲的很多,即说;学生作业写的很多,即写。但学生不会说,教师懒得写或者不会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里,我关注学生的会说和写,更关注师生的写。
教育家李镇西自前年来到银川一中后又在一个周末来到银川六中,我又一次聆听他的报告。与上次报告对比,这次他讲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让我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从心灵到灵魂的洗礼与升华。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师生共写随笔。我们寻找新路,却走了弯路。他说教育要回到起点,回归常识。看似极具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教育随笔,即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随时记录,思考与反思成长的一种形式。
而师生共写随笔是一种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共同记录,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双向交流的形式,它的突出作用在于师生可以通过文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推动教学的顺利发展。几年前,银川二中,我聆听了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报告。点点滴滴听到一些关于校园读书的故事,开始关注“新教育”这个词,但对他的内容和形式依然模糊。
李镇西讲到了马小平,讲到了尼尔的夏山学校,讲到了平凡而优秀的新教育实践者敖双英、王兮、程虹和侯长缨等。自2000年新教育实验开始,3000多万所实验学校的加入,我感受到这些怀揣新教育的理想,不断行动、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收获,新教育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新教育的成功与传奇。我陶醉了,那是多么的温馨、平静而幸福的校园!
翻看我做教师的随笔,有师生故事,有教育思考。有我后天的兴趣爱好研究,也有我学生时代的教师影响。翻看我二十五年前的初中生日记,翻看我二十年前的高中生日记,那里有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时代,更有我的梦。因为我的初中班主任张瑞立老师教语文,要求我写日记。高中遇到全国名师郭景香老师,给了我鼓励与表扬,让我喜欢与坚持之后是一种习惯。今天我做教师,试图引导学生学会写反思,让教师和学生开展对话,让学生像我一样爱上文字,爱上写作,也就爱上了阅读。
《教师博览》发起的全国名师联盟,我积极参加并申报成功,成立“草根教育者老闵工作室”。全国很多教育名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们利用博客叙写教育故事,反思教学细节,进行教育科研。要求每位教师在博客上每周至少完成一篇教育随笔和一篇学习跟贴,让写博成为教师彰显教学个性、反思教学成效、促进专业成长的阶梯和途径。而我们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包括语文老师和领导,已经只会空说,不能实写。
为了评职称,论文发表不少,教育随笔没有写过一篇。构建“阅读-反思-写作-教学”为一体的现代教师生活。让学生不再厌学,教师不再厌教。李镇西说过,教师的写作所形成的文字,是岁月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坚持明天写教育日志。李镇西的朋友吴非,是九十年代就成名的教师杂文家,是我和李镇西敬佩而欣赏的杂文家。
我也在高一时就开始在电影院旁边那个老大爷书屋订《杂文报》,也是那个高中学生中的唯一。从那时我认识了吴非。我当了教师,才从教育刊物的阅读中得知原来他也是一名教师,原名王栋生。很简单也很清楚,吴非是杂文家,王栋生是教师。拜读了他的《不跪着教书》,我激动而冲动地在《银川晚报》写下了《不跪着教书,才站着做人》,鞭策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坚守我们的良知。文中,我提到了李镇西,提到了魏书生,提到了马小平,还提到了钱理群。
聆听“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的报告,与其说是教育家教育思想,不如说教育教育故事。引起了我们更多的共鸣,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想。他的讲座是一首诗,又是散文,有江南的诗情画意,让我感动。他的思想中,教育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浪漫,更是一种责任。他平凡的故事,朴素的教育,让我们学会保留童心,感受幸福。
李镇西的眼里,从“好老师”到“名师”的标准,能说会写。朱永新在《中国新教育》中说过:“改变,从阅读开始”“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才有奇迹”!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同成长,改变,从写作开始,今天的行动,明天的收获,坚持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成为一种幸福。
从6月15日起我通过三明电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平台,学习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和“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课程,通过学习,收获颇多,现心得如下:
1、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低碳经济》深刻细致的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低碳转型的国际趋势、低碳转型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这些内容,提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低碳经济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各自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3、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低碳经济》就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低碳经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低碳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就是要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水和回收等方面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而是要求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如选用节能空调,夏天空调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家里所有灯泡均改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选用节能洗衣机,清洗衣服的水还可以循环使用;洗菜的水和洗衣服的二道水、洗澡水,用来冲马桶,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或步行;多使用环保袋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通过我行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我行的规章制度办法不仅仅是工作的规范,更是涵盖了生活作风的方方面面。通过办法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了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一个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在内控和风险防范上面所注重的程度与防范能力。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合规意识
作为交行的一员,点滴小事往往是最能够反映对相关制度办法的理解程度。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本次学习的内容,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积极参加上级行组织的各类集中培训;在工作上要对所分管的工作,尽力做到让同事与领导满意,以合规、合法为基础;生活上坚持做到廉洁自律,以身作则。
二、结合工作实际,领会学习内容
我行把提高资产质量和防范案件作均为重要工作之一,这也是规范办法中对业务上所要求的,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将降低不良资产和防范案件“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在对存量不良贷款全力压缩的同时,加强对存量正常贷款和增量贷款的预警和基础管理工作,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严格履行信贷监管的职责,保证信贷业务稳健运行。同时,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加强基础管理和内控建设,为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此次的合规办法学习是对现实出现的案例的归纳与总结,对进一步加强工作要求与规范行为、严格监督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交行员工,要时刻以办法为行为规范,保持清醒头脑,远离不良风气,免受各种诱惑,严格按照办法上的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规章制度理解不够全面,只抱着努力做好工作、遵守纪律的想法,而忽视了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日久会产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导致违规违纪的情况发生,甚至是违法的案件发生。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使我深刻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交行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联系全行实际,我感到当前关键要加强约束机制,严格业务操作管理,加强业务监督,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交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定的各项要求,提高员工的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我校在3月上旬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效率,共建和谐”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其他两位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宋其辉和邸力军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武兴全和宋其辉两位数学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宋其辉老师在教学《相似多边形》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宋其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