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更新时间:2022-12-18 10:10:1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精选7篇)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1

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在不但的学习历史,历史书上有很多和近代史纲要上面的内容是雷同的,在大学里面我很想不通,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又来重新学习这些东西,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些学习,我才更加了解一些历史的真相!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

从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知史可以明得失。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2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的前辈学者根据种种调查、研究、论证,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认识已经为全部革命实践和历史发展所检验、证明。现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说 两半论 是所谓毛泽东的 失误 ,影响了中国反封建任务完成的;有说外国侵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有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无所谓 两半 的;有说 半封建 不准确,妨害与 境外 同行交流接轨的,等等。对历史上传流下来的学术概念有疑问,应当讨论、阐述,但事实终归无法改变。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重点讲的对外一面;半封建指长期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重点讲的对内一面。它们互为表里,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中国社会历史要前进,必须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独立,打开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出这个历史真理,这就是它的意义。说什么提出 半封建 延误了中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那么,这个 全封建 除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蒋介石政权又是什么呢?说外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不能改变社会制度,那么,英国占领香港、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和东三省,是不是对那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说,辛亥以前以后都不存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踪影了吗?这一些,不管出于什么设想,实在是不通之论。科学研究只追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 境外 境内是否接轨全不相干,就像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走自己的路,与 境外 态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民族压迫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两个走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运动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向。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推进了黑暗深渊;民族工业、新的社会力量出现,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在黑暗深渊里下沉,也是否定经济基础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以及中国开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看来,中国近代120xx年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什么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团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与改良方面的问题,报纸上有专文论述,不去重复。有两点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运动,人民起义。中国严肃的历史著作是这么叙述的,西方严肃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也是这么讲的。因为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那样。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于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讲孙中山、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书,题目就叫《伟大的中国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书题目叫《观察中国》,叙述中国革命,一直讲到 四人帮 垮台。他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是革命。 基调是革命 确实讲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点子上。谈论革命与改良,首先必须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或者基调。人们不管赞成与否,对此是无法否定,也无法王顾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独立国。但中国除了部分地区,到底又没有变成外国殖民地,这与历史的脊梁即革命运动、人民起义又是什么关系?在此且看看义和团这个由农民群众掀起,一直受人贬责的历史风暴。义和团抱着排外思想,带有不少封建愚昧的东西,最后被地主阶级统治者出卖而告终。尽管如此,它却起了阻止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列强瓜分,变为殖民地的历史作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前后,对于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国,讨论和争论不休。这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的西方侵略中国的谋主、代言人赫德说,瓜分中国行不通。 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 话讲得相当透彻。换一个说法,侵略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同一致来反对中国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国,把它变为一块块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赫德又说,义和团 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 。 这个运动对于世界其余各国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国将有权力采取行动,中国将贯彻它的民族计划 。(《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52、145、146页)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民的反抗,对帝国主义是 不祥之兆 ,但又是无法加以阻止的。

中国近代历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对革命的声浪起。革命残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开明专制呀,革命破坏稳定呀,革命过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态度从来是相应不理,向着时代指引的目标、道路前进,曲折反复,直至达到某种解决。中国革命是这样,其他国家的革命也是这样。所谓时代目标的某种解决,是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实现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变革,旧的制度、秩序靠边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树立起来。革命于是宣告胜利了,历史由此再展开一个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民族、先进国家是不把自己历史上的革命引以为光荣的。美国隆重的国家节日是独立纪念日。法国的国庆是大革命中群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俄国有十月革命节,有卫国战争胜利日。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光荣,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妄自菲薄。一些论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丑恶,像变戏法一样,描绘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而对于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运动则说成仿佛是中国穷困落后、黑暗纷乱的祸首与根源。它与学术研究不沾边,但确实是一种在讲历史的名义下制造的社会舆论。 历史无用论 被人们说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论,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中国当代与近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不独立,社会落后,无法工业化、近代化那两个基本问题,现在发生了以前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化。

关于民族独立。从150年前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强,如今不再是与旧中国那样的关系了。再过100多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日本政府首脑去年 八一五 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俄两国边界条约和一系列有关协定的签订,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长期互利合作基础上了。德国、法国与中国早已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核俱乐部一个成员。这就是中华民族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状况。

对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前进的道路打开了,尽管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经在望,举世共认,不需要细叙。但是,如果以为中国近代史那一页一经翻过去,就再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顾,加以过问了,再也没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顾,那也无非是历史的过去,任凭你去怎么解释,怎么编造,与我们今天也没有多大关系。说不说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们知道,新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昨天即从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么决定的,是近代120xx年历史反复斗争,反复选择而来的。你认为它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你无法去改变历史。事实上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认识我们所走的道路总体上的合理性。我们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进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这与我们经常说的爱国主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一点也不假。这是现代史与近代史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但还不止这个方面这个部分。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3

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20xx年。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 120xx年,我们创造了奇迹!

大浪淘沙,千古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血雨腥风,百年之间,我们的英雄历练着,神话终于变成了不朽的篇章,如果没有民族的危机,他们到哪去施展他们满腹的雄才?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谁救民族于水火?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

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上,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 屈辱 ,95%的同学脱口而出。中国120xx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国的四大发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侵略从海出而来,英国的战舰上,有中国的指南针,英国的大-炮装着中国的火药,最终的和约是在纸上签定(中国的造纸术)。中国人不该反思吗?我们祖先的发明,我们都发挥作用了吗?我们愧对于我们的祖先,拿着老祖先的东西四处炫耀,而不敢直面中国近代那段历史。鲁迅先生曾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失败比成功多。 勿以成败论英雄 。走进近代那段历史,感受时人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对中国近代史上抗争与探索的人们,应致以敬意。中华民族是不屈服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我的血液里都有这种不屈服的精神。

中国近代最终选择革命的道路,是因为改革太艰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后人颇多指责,认为步伐太慢,实际上当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洋务派那些人在那个时代已经走在最前端, 中体西用 是当时最好的方式,不保留中体,西用也难以引入中国,正是在中体的掩护下,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高高在上的心理优越感在相当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作祟。中国人的觉醒及正确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刺痛了中国人,维新志士以知识分子极大的热情与勇气,奔走呼告变法图强,进而直接投入到改良中国的政治运动中。维新派要在中国走日本式的君主立宪的道路,必然要反传统,然而不能直接打出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康有为把孔子打扮一番,说他是改革的先锋,借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利用传统反传统,反映出中国改革的不易。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鉴于中国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迫切希望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现状,这种急切的心理使维新派的改革大刀阔斧,以致迅速失败。既使没有后来慈禧发动的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也是注定的,改革力度太大,树敌过多,反对浪潮一波接一波。

中国近代需要快速变革,然而人们的心理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大数人的选择最终也成为历史的选择。

走近中国近代,用心去体味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思考与反思。

我以为学习历史主要不在于记住了一些史实,当然这是必要的,但在进入大学后,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历史感,如何去感怀历史,诠释历史。

如果不用心去感悟,我们对历史就不会深切的感受,我们就仅仅是历史的旁观者。事实上,我们更应是历史的倾听者,创造者、见证者、诠释者、传承者。

让我们铭记中国近代那段历史,跟随着探索者的足迹继续前行,曾经创造了奇迹的中国人民,未来将创造新的奇迹。我们期待着,奋斗着。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4

中国的政党制度产生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一切政治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党制度就成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调动最广大人民抵抗外侮、争取国家独立统一和富强民主的政治机制。历史起点和历史主题深刻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道路,也使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具有自身鲜明特色。

中国政党制度是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逻辑和 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律 的历史逻辑设计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要素:民主党派不是与中国共产党分庭抗礼的反对党,不是与中国共产党分掌政权的联合执政党,而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 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律 ,从功能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设计初衷: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分权制衡关系,而是体系内的权力制约关系,其目的是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反对或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从政治架构上看,列入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从政治功能上看,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从民主价值上看,民主党派以民主为价值取向,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旨归,以参政党身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它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社会对民主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民主的内涵是丰富的,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谋求共识是民主的灵魂,合作与协商应成为更好的民主形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民主党派是民族抗战的重要宣传者、战时民主的重要追求者、民族文化的重要保护者。在当今中国,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是参政党最大的政治。

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是民主党派的显著标志之一。知识分子在中国古已有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被称为知识分子之前,叫做 士 。以 道 自任,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道 的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它超越现实世界,但不脱离人间。士的天职和使命是守道、卫道、传道。 士志于道 的价值追求,确立了知识分子参政的自觉性和根深蒂固的 入世(仕)情结 。因此,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开始就不仅是 坐而言 的理想主义者,更是 起而行 的行动实践者。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中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回顾百年中国历史,有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到新中国成立,我们依靠军事力量解决了 挨打 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依靠经济力量解决了 挨饿 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着 挨骂 问题。换言之,亟须构建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亲和力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

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包括写好中国政党制度的时代篇章。为此,知识分子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民主党派当以专业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5

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在不但的学习历史,历史书上有很多和近代史纲要上面的内容是雷同的,在大学里面我很想不通,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又来重新学习这些东西,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些学习,我才更加了解一些历史的真相!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 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 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 东亚病夫 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20xx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 解放 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20xx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20xx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 红军长征 。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 长征精神 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 长征精神 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 一只印着 谢 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 谢 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 宝贝 ,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 他们很好 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 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 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

从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 长征精神 ,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 长征精神 ,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知史可以明得失。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6

中国的政党制度产生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一切政治建设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党制度就成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调动最广大人民抵抗外侮、争取国家独立统一和富强民主的政治机制。历史起点和历史主题深刻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道路,也使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具有自身鲜明特色。

中国政党制度是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逻辑和“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律”的历史逻辑设计的。人民民主专政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要素:民主党派不是与中国共产党分庭抗礼的反对党,不是与中国共产党分掌政权的联合执政党,而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律”,从功能上规定了中国政党制度的设计初衷: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分权制衡关系,而是体系内的权力制约关系,其目的是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反对或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从政治架构上看,列入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从政治功能上看,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从民主价值上看,民主党派以民主为价值取向,与中国共产党有共同旨归,以参政党身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它拓展和深化了人类社会对民主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民主的内涵是丰富的,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谋求共识是民主的灵魂,合作与协商应成为更好的民主形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民主党派是民族抗战的重要宣传者、战时民主的重要追求者、民族文化的重要保护者。在当今中国,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是参政党最大的政治。

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是民主党派的显著标志之一。知识分子在中国古已有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被称为知识分子之前,叫做“士”。以“道”自任,是其本质特征之一。“道”的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它超越现实世界,但不脱离人间。士的天职和使命是守道、卫道、传道。“士志于道”的价值追求,确立了知识分子参政的自觉性和根深蒂固的“入世(仕)情结”。因此,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开始就不仅是“坐而言”的理想主义者,更是“起而行”的行动实践者。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中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回顾百年中国历史,有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到新中国成立,我们依靠军事力量解决了“挨打”问题;改革开放__多年,我们依靠经济力量解决了“挨饿”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着“挨骂”问题。换言之,亟须构建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亲和力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

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包括写好中国政党制度的时代篇章。为此,知识分子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民主党派当以专业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 篇7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的前辈学者根据种.种调查、研究、论证,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认识已经为全部革命实践和历史发展所检验、证明。现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说“两半论”是所谓的“失误”,影响了中国反封建任务完成的;有说外国侵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有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无所谓“两半”的;有说“半封建”不准确,妨害与“境外”同行交流接轨的,等等。对历史上传流下来的学术概念有疑问,应当讨论、阐述,但事实终归无法改变。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重点讲的对外一面;半封建指长期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重点讲的对内一面。它们互为表里,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中国社会历史要前进,必须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独立,打开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出这个历史真理,这就是它的意义。说什么提出“半封建”延误了中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那么,这个“全封建”除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蒋介石政权又是什么呢?说外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不能改变社会制度,那么,英国占领香港、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和东三省,是不是对那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说,辛亥以前以后都不存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踪影了吗?这一些,不管出于什么设想,实在是不通之论。科学研究只追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境外”境内是否接轨全不相干,就像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走自己的路,与“境外”态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民族压迫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两个走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运动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向。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推进了黑暗深渊;民族工业、新的社会力量出现,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在黑暗深渊里下沉,也是否定经济基础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以及中国开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看来,中国近代__年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什么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团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与改良方面的问题,报纸上有专文论述,不去重复。有两点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运动,人民起义。中国严肃的历史著作是这么叙述的,西方严肃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也是这么讲的。因为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那样。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于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讲孙中山、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书,题目就叫《伟大的中国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书题目叫《观察中国》,叙述中国革命,一直讲到“_”垮台。他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是革命。“基调是革命”确实讲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点子上。谈论革命与改良,首先必须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或者基调。人们不管赞成与否,对此是无法否定,也无法王顾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独立国。但中国除了部分地区,到底又没有变成外国殖民地,这与历史的脊梁即革命运动、人民起义又是什么关系?在此且看看义和团这个由农民群众掀起,一直受人贬责的历史风暴。义和团抱着排外思想,带有不少封建愚昧的东西,最后被地主阶级统治者出卖而告终。尽管如此,它却起了阻止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列强瓜分,变为殖民地的历史作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前后,对于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国,讨论和争论不休。这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的西方侵略中国的谋主、代言人赫德说,瓜分中国行不通。“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话讲得相当透彻。换一个说法,侵略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同一致来反对中国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国,把它变为一块块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赫德又说,义和团“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对于世界其余各国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国将有权力采取行动,中国将贯彻它的民族计划”。(《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52、145、146页)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民的反抗,对帝国主义是“不祥之兆”,但又是无法加以阻止的。

中国近代历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对革命的声浪起。革命残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开明专制呀,革命破坏稳定呀,革命过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态度从来是相应不理,向着时代指引的目标、道路前进,曲折反复,直至达到某种解决。中国革命是这样,其他国家的革命也是这样。所谓时代目标的某种解决,是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实现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变革,旧的制度、秩序靠边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树立起来。革命于是宣告胜利了,历史由此再展开一个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民族、先进国家是不把自己历史上的革命引以为光荣的。美国隆重的国家节日是独立纪念日。法国的国庆是大革命中群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俄国有十月革命节,有卫国战争胜利日。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光荣,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妄自菲薄。一些论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丑恶,像变戏法一样,描绘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而对于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运动则说成仿佛是中国穷困落后、黑暗纷乱的祸首与根源。它与学术研究不沾边,但确实是一种在讲历史的名义下制造的社会舆论。“历史无用论”被人们说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论,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中国当代与近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不独立,社会落后,无法工业化、近代化那两个基本问题,现在发生了以前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化。

关于民族独立。从__年前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强,如今不再是与旧中国那样的关系了。日本政府首脑去年“八一五”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俄两国边界条约和一系列有关协定的签订,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长期互利合作基础上了。德国、法国与中国早已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核俱乐部一个成员。这就是中华民族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状况。

对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前进的道路打开了,尽管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经在望,举世共认,不需要细叙。但是,如果以为中国近代史那一页一经翻过去,就再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顾,加以过问了,再也没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顾,那也无非是历史的过去,任凭你去怎么解释,怎么编造,与我们今天也没有多大关系。说不说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们知道,新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昨天即从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么决定的,是近代__年历史反复斗争,反复选择而来的。你认为它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你无法去改变历史。事实上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认识我们所走的道路总体上的合理性。我们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进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这与我们经常说的爱国主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一点也不假。这是现代史与近代史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但还不止这个方面这个部分。

推荐阅读:

  工程监理个人总结报告

  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范文

  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大会

  新闻部工作总结

  幼师个人总结范文

  档案管理个人工作总结模板

热门标签: 中国
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