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4-01-01 13:48:4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各年级各个班各选择性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4、班主任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
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放学后向学生开放;
四是继续加强对“红领巾电视台”管理,开展好对学校各类事件的报道宣传等实践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
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6、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7、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xxx-2x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
三活动措施计划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平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平的提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省级实验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工作的通知》为指导方针,深入学习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突出活动课程特色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践、思考和创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理论基础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首先,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
第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
第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师生学习方法说明
(一)活动前
1、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地区的实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为设计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备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
2、按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要、地区特点等制定学期单元计划。考虑课时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平衡、广度和深度,注意各单元之间、单元中各活动之间、学期学年的活动之间,以及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整合,让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
3、制定活动教案和能照顾个别差异的指导计划,特别是考虑如何帮助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进去,让原有水平不同的儿童都能通过活动得到各自应有的发展。
4、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主要利用学校、班级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刺激的、能激发好奇心的、能自由游戏、开展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其中能体验人际交往、同伴合作的乐趣,感受自然季节的变化,环境中的设备、教室里的安排、布置等应当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性、发展性,有利于学生重组合、再创造。
(二)导入活动
1、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兴趣。
2、引起学生对其生活的地区、周围环境的关注,扩展学生的视野。
3、引发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活动计划。
4、创设学生能自我选择的、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自由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同伴、材料、方式、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兴趣组等)和计划有吸引力的活动。
(三)活动中
1、尊重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保障学生的参与权。让活动课成为不是老师叫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想做什么的课程。
2、注意观察学生各种反应,随时调整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但决不妨碍他们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
3、和学生一起活动,但不是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而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
4、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自信心。
5、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团结合作,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同伴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待人处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观察、调查、制作、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语言、图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集体、小组、个别等),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
7、引导学生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向纵深发展,不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8、保证活动的安全。
(四)活动后
1、 积极的评价,重视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意识等。
2、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评价与指导一体化。
4、巩固儿童的实践态度,巩固其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并进一步促使其发展。帮助学生举办成果展示会、推广或利用成果等。
5、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的成败,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计划等。
6、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环境,调整活动形态或组织形式,调整活动计划、内容、材料等。
四、实施措施
(一) 总体规划、协调部署活动的开展。
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配备了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一定创新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在期初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时,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协调安排,统筹兼顾。
(二)自主科学地组织活动开展。
1、活动实施自主化。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地点、以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
2、组织形式灵活化。首先是指从时间上来说,或安排在课表计划内,或在放学后,或在周六上午;从空间上看,或课堂、或校内、或校外,走出校园,不一而足。从组织方式来看,可以是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合作。
3、课时安排弹性化。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体内容
九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实施活动的理论,并制定学期实验研究计划,完善方案。
2、设计年级组计划及班级方案。
3、开一次讲座,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以及《综合活动资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
2、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课题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负责各课题的老师上一节成果汇报课。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成语乐园
一、活动的产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喜欢让同学们写日记,因为经过日记能够调动同学对写作的进取性。培养其写作兴趣,锻炼写作本事,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善观察、乐观察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语、积累词汇,我要求学生每一天在黑板上抄8个成语,利用预备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并且要求抄写成语的同学给大家讲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语文课上我发现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能够把学到的或读到的成语加以运用。并且恰当运用成语后,语言更有说服力、更凝练、也更活泼、生动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成语比赛呢?看看同学们对成语到底明白多少?了解多少?同学们的兴趣如何?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我的行动。我先把同学分成了14个小组,4-5个人为一组。比赛分为四个环节1、说成语。2、表演成语3、讲一个成语故事。4、成语接龙。比赛结束后,同学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就拿说成语这个环节来说吧:不仅仅给大家说一个自我明白的成语,有的还讲了这个成语的读音中易错的音,期望同学注意;有的还经过图片来展示自我所说的成语,并强调易错的字;有的从成语的意思上来说;有的从成语的运用上来说等每个组的切入点不一样,告诉同学们的资料也不一样。经过这一场比赛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了,我趁机提议让同
学开展一次“成语”的调查研究活动,同学们一听,议论纷纷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一块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成语乐园》
二、活动的目标
知识方面:
经过学生对成语的调查和研究,使学生了解成语的分类、成语的用途、成语的来历、成语的特点、成语的来源、成语和其它谚语、歇后语的区别、运用成语的好处。
情感方面:
1、经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配合和共享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自我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能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在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解决,培养学生的抗挫折本事。
本事方面:
1、经过查找成语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会查找、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处理信息,整理成资料。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反应本事,以及收集、整理、汇编信息的本事。
2、学会制定方案、计划,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3、能够将自我的研究成果经过不一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不断进行改善的本事。
4、经过成果的展示,在活动交流中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善,促进实践本事的不断发展。
5、经过对成语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中感悟,从成语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的道理和经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探索祖国灿烂文化的欲望。
6、积累词汇,灵活运用,锻炼提高写作本事,调动学生学语文的进取性。
三、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1、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语文教学中,我喜欢让同学们写日记,因为经过日记能够调动同学对写作的进取性。培养其写作兴趣,锻炼写作本事,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善观察、乐观察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语、积累词汇,我要求学生每一天在黑板上抄8个成语,利用预备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并且要求抄写成语的同学给大家讲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语文课上我发现同学们在发言的时候能够把学到的或读到的成语加以运用。并且恰当运用成语后,语言更有说服力、更凝练、也更活泼、生动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成语比赛呢?看看同学们对成语到底明白多少?了解多少?同学们的兴趣如何?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我的行动。我先把同学分成了14个小组,4-5个人为一组。比赛分为四个环节1、说成语。2、表演成语3、讲一个成语故事。4、成语接龙。比赛结束后,同学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就拿说成语这个环节来说吧:不仅仅给大家说一个自我明白的成语,有的还讲了这个成语的读音中易错的音,期望同学注意;有的还经过图片来展示自我所说的成语,并强调易错的字;有的从成语的意思上来说;有的从成语的运用上来说等每个组的切入点不一样,告诉同学们的资料也不一样。经过这一场比赛我发现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了,我趁机提议让同
学开展一次“成语”的调查研究活动,同学们一听,议论纷纷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一块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成语乐园》
2、活动的资料
活动主题确定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活动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呢?有的想明白成语的来历;有的想了解成语的分类;有的想明白成语的用途,有的想弄明白成语和其他谚语、歇后语的区别……经过全班同学讨论,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成语的分类,成语的用途,成语的来历
成语的特点,成语的来源,成语和其它谚语、歇后语的区别,运用成语的好处
3、分组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所有同学的进取性,要学生有主动的参与意识,有热情,所以说分组很关键。它关系着整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下去。在自由结合的基础上,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推销,展示自我的本事,争取能够得到小组的认可,加入适宜自我的小组。最终全班同学组成了14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各自成员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了自我组要研究的资料。
成语的来历:第三、五、八组研究
成语的来源:第一、十二组研究
成语的分类用途:第四、十三、十四组研究
成语的好处:第七组研究
成语的特点:第二、九、十组研究
运用成语的好处:第七组研究
4、活动计划
活动的资料确定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制定活动的计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日历。
阶段
主要活动资料
启动阶段
1、任意说成语,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确定主题。
2、选择适宜方式、分组、定组歌、组名、口号。
3、讨论成语乐园研究的资料、方向,读有关成语的书籍
活动阶段
分成14个小组进行活动,7个组进行交流、展示:
1、各小组明确研究的课题。
2、引导他们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制定评定计划。
3、各小组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教师随机点拨。
4、召开经验交流会,各小组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成果展示阶段
1、小组经验、成果交流
2、大组成果交流展示
3、班级成果、经验交流展示会
4、优秀活动小组评比、优秀成员评比优秀组长评比
5、各个单项奖的评比
收获
反思
1、同学
2、小组
3、教师
5、走进社会开展活动
活动计划制定下来后,各个小组明确了研究的资料,各小组开始走向社会,他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多渠道的获得了知识,并掌握了许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的上网搜索、有的上图书馆查资料、有的询问家人、有的请教教师等,纷纷经过各种途径找资料。
6、整理信息交流汇报同学点评发现问题
同学们搜集资料后,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汇报,从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讨论,解决问题。
同学们汇报的资料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从搜集资料的方法上讲,有的侧重从搜集资料的资料方面,有的侧重从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方面进行谈。其它同学进行点评,师生共同发现问题。
汇报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表演课本剧、有的办小报、有的写调查报告、还有的以绘画的形式。
如:说成语、讲成语故事的活动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
教师活力洋溢的语言,调动学生进取性,给学生鼓劲,加油。让学生明白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明白本次活动的意义及同学们参加此次活动的价值所在。
(二)、活动资料。
1、主持人上场,宣布此次活动的规则。
2、活动开始。
(1)、第一轮:说成语。师生都要做记录,好的地方,不足在哪理。活动结束后,点评。学生现点评,教师最终总结。
(2)第二轮:讲成语故事。同第一轮要求一样。
3、主持人点评。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三)、成果展示。
1、小报。办成语小报。
2、表演。
3、绘画。
四、活动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所以,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个性特长,施展自我的才能,努力构成鼓励广大学生勇于创新的氛围。
1、评价的主体
评价者能够是小组内的成员,能够是学生个人,能够是教师,能够是学生家长,也能够是对学生进行帮忙的人员或相关部门。
2、评价的资料
(1)参与活动的态度
能够经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我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提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2)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
主要经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记录等来反映。
(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景。
3、评价的方法
评价能够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也能够鼓励由学生或学生小组自我设计评价方案,对自我的研究情景加以评价。各组在此基础上,也制定了各组的评价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