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更新时间:2024-01-07 20:49:5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复习抓重点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
1、学生读书后汇报,教师板书。
2、精读重点句一,理解“雪中送碳”。
3、引出,学习反问句,体会感情。(板书)
4、指导学生读送别时的情景。
5、归纳本段写法:送别情景+回忆+反问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小金花为亲人。
1、学生读书,汇报,教师板书。(提示学生注意第二段与第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指导读重点句二。
3、读反问句,体会感情,教师板书。
4、抽生读送别情景。
(三)自学学习第三自段,补充板书。
用前两段的学法学习本段。
1、归纳复习写法。
师:……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来送行?
师:为什么只选三个人?
师:总结写法:作者写法上的原因,无法一个一个地来写送别的人,也没必要,就选了代表性人重点写,老年、中年、少年都有了,他们就代表了朝鲜人民。比如让同学写《美丽的校园》……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写作方法,……
2、归纳板书,完善板书。
胜似亲人
1、用志愿军的口气读。
2、指导朗读。
板书设计
朝鲜人民 回忆 赞扬 志愿军
大 娘 送打糕救伤员 失去亲人 比山高海深
小金花 救侦察员 失去妈妈 刚 强
大 嫂 挖野菜 炸断双腿 深情厚谊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置疑问难: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亲人”原指直系家属,比喻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亲人”。)
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是如何成为亲人的呢?
2、简介课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第一自然段。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的意思。
再指名读,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个别读、齐读)
师生再一起齐读最后两句话。
问:“这样的人能不能被称作亲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代价什么意思?(指为达到一个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课文指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双腿残废了)
再指名读。
自由读,体会为什么大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大嫂是为了什么这样做,所以大嫂也称作亲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们怎么看待?指名读。
理解“噩耗”是指不好的消息,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知道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
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齐读,再齐读。
为了一个中国战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她为亲人。
4、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民,这三位就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外国人。(板书:志愿军)
我们来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不顾了,救了这名战士;大嫂为了挖野菜给志愿军充饥失去了双腿,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我要问问同学们,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是?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表演分别时的情景。
再交换角色表演。
三、总结,表演,练笔:
1、想象在告别时你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你会对朝鲜人民说什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
2、想象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写下来。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3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è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附: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路旁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救伤员失去孙孙比海深
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刚强流泪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脚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yì)挎着篮子(kuākuà)
血泊(p6b6)嫌(xiányán)架着(jiá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老奶奶出出进进就她一个人,毕竟上了年纪,走路拄着拐棍。她腿脚不方便,该买的不能及时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去做。小红看在眼里,就想:老师说,我们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我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儿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呀!
一天,她看见老奶奶刚换下来的被单、衣服没有洗,就悄悄地拿着竹桶,系上围裙开始洗衣服。她先把衣服浸湿,再用肥皂搓洗一遍,然后用洗衣棒捶打着衣服,最后把它们拧干净。小红一边洗,一边自言自语:“呀,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洗衣服多累啊!可我年纪轻,有的是力气。”细细的汗珠掺满了小红的额头。
这时,老奶奶迈着蹒跚的脚步从屋里出来了,用袖口擦了擦眼角,把小红搂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布满皱纹的脸紧贴在小红的白嫩红润的脸蛋上,老奶奶穿着黑色朴素的衣裳,激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这么帮助我,真是比我的女儿还亲呀,我该怎么谢你呢?我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小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嘴巴抿着,连忙说:“不,老奶奶,您说到哪里去了,我以后还要为您做更多的事情呢!”老奶奶的两眼湿润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再也说不出话来。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这温馨感人的场面,让我深深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含义。
阳光明媚的早晨悄悄地来了,灿烂的阳光渐渐地洒满了美丽的小村庄。
很早很早以前,在一个小村庄里有很多户人家。村子里住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似乎永远都不会生气,老奶奶平常都是独来独往,不过,她有一个女儿在县城教书,好几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老奶奶每天的活都自己干,有什么伤心事情自己扛着。老奶奶是苗族人,村里还有一个小姑娘叫小青,她很爱帮助别人,是个热心肠,永远都不肯闲着,小姑娘老想着助人为乐,这个小姑娘才18岁呢!
有一次,老奶奶去打水,打算洗衣服,小青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帮老奶奶打水,打完水,小青帮老奶奶运回了家,接着,小青想:我一定要帮助老奶奶。接着,小姑娘开始帮老奶奶洗衣服。小姑娘正在用围裙擦着手,老奶奶进来了,激动的放下拐杖,走了过去,使劲地亲了一口,对小姑娘说:“谢谢你。
身边的人都说:“虽然有一些人是不认识的,但那个人却胜似亲人。”我就一直不相信,可这件事却偏偏发生在我的身上。
那是三年级刚开学的时候,放学后,我来到小卖部旁边,看到许许多多的学生在那儿买书皮。我看到一套书皮,特别的好看,并且很耐用的样子,我便走上去问价钱。
我问店主:“阿姨,这套书皮多少钱呢?”“不贵,才一块钱。”原来这么便宜呀!可是,我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哎!只能等妈妈来了才行啊。
三分钟过去了,我心里急了,我便去小卖部那儿说:“阿姨,你能给我留着那套书皮吗?我真的很喜欢的。我妈妈一会就来了。”“好的,小朋友。”我心里的这块大石头才落下了点。
五分钟又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来,我怕那个阿姨会骗我,我急急忙忙的跑过去看。呼~还没人买走呢!正这样想着,迎面走来一个叔叔,牵着一个小孩子,另一只手拿着一个书包。他看我急成那样子,便问:“这位小同学,你怎么急成那样,怎么了?”我脱口而出:“我想买这套书皮,可是,我妈妈还没有来。”我刚说完,反应过来——是个陌生人和我说话。
“原来是这样啊,小同学,我这里正好有一块钱,给你用吧!”“不用了,还是等妈妈来给我买吧!”“没事的。”他说着,便把钱递给阿姨,把书皮买了下来。我刚想问他什么时候还钱,他却匆匆的走了。
从这以后,我再没见过那个叔叔。
这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一句话,我信了。
虽然他不是亲人,但从小事中流露出对我的关爱。
在一个宁静而又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十几户人家,题他们都是苗族人,只有一家是汉族人。
在十几户来自苗族的家庭当中,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孤寡老人------王奶奶。王奶奶腿脚不方便,要靠拄拐杖走路,又加上手有残疾,无法做家务。每次只有靠左邻右舍帮上一把。
在这小小的村庄里帮老奶奶做事的人很多。但最关心王奶奶的是那一户汉族家庭。
小红这个汉族家庭的一员。她十分关心老奶奶。
星期天,小红写完了作业就立刻来到王奶奶家。她看见王奶奶在休息,为了不惊醒老奶奶轻轻地拿起扫把把地扫地干干净净。然后,又把王奶奶换下来的脏衣服和一块脏床单装在桶子里,提着桶子来到池塘边洗。她先涂上肥皂,然后又搓了搓,最后在水里洗干净。不一会儿就洗好了。
小红提着沉甸甸的桶子回到王奶奶的家,当她正在晾床单时,王奶奶蹒跚地走出了房间。她看见小红这么懂事,连忙放下拐杖,把小红搂在怀里,很久没有说话……
王奶奶不由地在心里赞叹: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呀!
那是乌云满天的一个傍晚,我写完作业,在书橱拿出一本《爱的教育》,站在阳台有光亮的地方看起来。刚打开书,耳边便响起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哦?谁在听歌呢?噢,是对门的阿姨,一个热心肠的人。
我刚要看书,却又愣住了,因为小区里发生的紧急事件吸引了我的眼球。
瞧,那位老太太蹒跚地走过来,球在上空打旋儿,正对着老太太的脑门,踢球的两个小孩愣了,空气好像凝固了。”惨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喊着,真想有孙悟空那七十二变,挡住那从空中打旋的足球,可我并没有法变,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害怕极了,紧张得汗水唰地冒了出来。果不出我所料,那球直打在老太太的额头上,老太太那里能抵挡得住这突然袭击,立即倒了下去。
着急的我赶忙跑下楼去,这时老太太周围已经围满了热心的人们,对门的阿姨也赶来了,问明了事情的原因,不由分说地帮起忙来,于是她和其他人一起将路中间的老太太抬回了路边,掏出手机,打了急救电话,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巧碰上王大夫,她急忙将王大夫带到人群中间。只见王大夫拿出听诊器,听了听心跳,又量了量血压,问:”给医院打电话了吗?“,”打了“。那些好心的人怕说的慢,都抢先说了。而那位热心的阿姨,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抱着那位老太太。
转眼间救护车来了,好心的人们将老太太抬了上去,没等护士说话,好心人挤上救护车,救护车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迅速的开走了,它带着人们的一颗颗炙热的心,带着邻里之间的相互关怀,迅速的开走了。
车走后,在大人的议论中得知,老太太今年已经84岁了,从4号楼走出来时,没有看到飞过来的足球,于是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果真不假,人们的话语不多,却句句饱含着温情。邻里之间虽不是亲人,但胜似情人。
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耳边总会回响起那首充满温情的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