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更新时间:2024-01-09 11:50: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能力、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民群众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付犯罪未成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和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社会责任感。
保护未成年,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原则。坚持教育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种。
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和其他未成年实施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要自觉守法。依法维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增自我防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是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危机守法和防止违法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和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未成年人犯罪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除了受家庭、学校、社会等主观原因来说。主要是青少年法律意识单薄,子宫里查,认知能力、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交友观等。所以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主要做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校园犯罪频频发生,给学生、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校园犯罪的威胁,在对校园犯罪进行研究和观察的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些关于如何预防和回避校园犯罪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我认为认识校园犯罪的本质和类型非常重要。校园犯罪有许多形式,如偷窃、抢劫、性侵犯等。了解这些犯罪的方式和手段,对于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相关新闻和报道,我深刻认识到预防和回避犯罪需要靠自己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仅仅依靠警方或学校的安保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自我防范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校园犯罪的讲座和培训活动,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本质和类型,并教授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通过这些培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可疑人和事,并学会了使用一些简单的自卫技巧。这些知识给了我更大的自信和能力,让我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再次,建立起有效的社会联系和互助机制是预防和回避校园犯罪的重要手段。我发现,许多校园犯罪的发生是因为学生在遭受威胁或侵害时没有及时向他人寻求帮助。建立起一个互助、信任的社会网络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危险时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援助。我经常参加一些社团和志愿者活动,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会定期聚会,相互分享安全经验和注意事项。这样的社会联系和互助机制大大增加了我在校园犯罪面前的安全感。
最后,我认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预防和回避校园犯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状态,都能提高我们的抵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经常阅读书籍和新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判断力。这些努力让我更加自信,也提升了我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总结来说,预防和回避校园犯罪需要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了解犯罪的本质和类型、参加安全教育和自我防范培训、建立社会联系和互助机制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预防校园犯罪的发生。希望未来的校园能够更加安全,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知识和梦想。
12月12日,郓城县市场监督局各党支部委员在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振涛同志带领下,一行36人来到山东省湖西监狱,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参观了羁押罪犯的生活区、劳动改造区等场所,听取了监狱管理人员的狱情介绍,及三名服刑人员的忏悔报告。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对预防职务犯罪有了更深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在听取了三名领导岗位上落马的服刑人员的忏悔报告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身居要职的中坚力量,甚至是将要退休的老同志,之所以走向犯罪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在利益的诱惑下,放弃了自己的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所以,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不学习不行,只有不断的加强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在金钱和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提高防腐拒变的自觉性、主动性,远离犯罪。
二、充分认识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党的xx大报告指出,只有以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深入开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人人有责,它是保证我们家庭平安幸福、单位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
三、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职务犯罪。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杜绝职务犯罪,最重要的就是要“慎权、慎钱、慎情”。必须正确使用权力,分清情与理,情与法,防止滥用权力、乱伸手,防止在亲情、友情面前,忘记党的纪律和原则,为情所累,被情所困,以至走向犯罪。
四、做好自身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积极提高自身履职能力,敬业爱岗,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正确认识自己,真诚对待他人,认真对待工作,公平对待监管对象,在权力面前有原则,在处理情与法问题上有底线,主动接受上级、同事、群众监督,认真进行反思。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步。
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这次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筑牢拒腐防线、经得住考验、抗得住诱惑,坦坦荡荡为人,规规矩矩处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校园犯罪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这些校园犯罪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严重破坏了校园安全和秩序。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深刻体会到了校园犯罪所带来的恐惧和伤害。通过对校园犯罪的观察和反思,我认识到了校园犯罪的危害性并总结出一些应对策略,同时也探讨了减少校园犯罪的方法。
首先,校园犯罪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犯罪往往是以暴力行为为主导,这些暴力行为不仅造成了学生的身体伤害,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比如,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校园犯罪,被欺凌的学生不仅会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我曾亲眼目睹过一位同学因被欺凌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导致了严重的抑郁症。因此,校园犯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来防止校园犯罪的发生。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校园里,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切勿随便相信陌生人。同时,在遇到危险或者紧急情况时要学会正确的求助方式,及时报警并寻求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的帮助。其次,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抵抗校园犯罪的意识。最后,学校和社会应该联手合作,建立多层次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校园犯罪的发生。
然而,校园犯罪现象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校园犯罪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校园犯罪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去预防和打击校园犯罪。同时,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的安全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此外,社会舆论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对校园犯罪事件的报道和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校园犯罪问题。
最后,要想减少校园犯罪,学生们首先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学会保护自己不受校园犯罪的侵害。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犯罪问题。此外,对于犯罪行为,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严厉的制裁,以起到警示作用。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施行,才能减少校园犯罪的发生,并提高学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总之,校园犯罪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校园犯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强对校园犯罪的警觉和预防,促使校园更加安全和和谐。同时,对校园犯罪现象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减少校园犯罪的发生,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的学习环境。
近年来,校园犯罪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些犯罪背后的主角多为我们亲密的校园同学,他们毫无忧虑地藏匿在我们身边。对于校园学生犯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大型案件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小犯罪行为。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下面将分析校园学生犯罪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体会。
首先,校园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方面,缺乏家庭的关注和教育是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现代家庭普遍存在着双职工忙碌的现象,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束不够细致,导致了学生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们自身的认知和观念也是导致犯罪行为的因素之一。学生们以为自己只是犯了一些小错,不会引起大的后果,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错误行为。
其次,解决校园学生犯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适应能力。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远离犯罪,树立追求正义和法律意识。再次,社会公众也应当加强对校园学生犯罪问题的关注和宣传。通过媒体、社会公益组织等渠道,呼吁社会关注学生犯罪行为,提倡对校园学生犯罪行为的零容忍。
最后,笔者衷心提出一些建议与体会以期减少校园学生犯罪。首先,学生应该时刻保持对合法行为的认同和敬畏之心,在碰到困难和不如意的时候,要及时向老师、家长等求助。其次,家长应该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动态。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培养,要创造一个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最后,学校和社会公众要加强对校园学生犯罪的警示教育。通过举办座谈会、讨论会等活动,增强对学生犯罪行为的警示效果。
综上所述,校园学生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通过学校的努力、家长的引导以及社会的宣传,我们相信校园学生犯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才能够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安全、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奋斗!
学校要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de一切”de思想,在对青少年进行预防犯罪教育de同时,切实维护青少年de正当权益,减少发生违法犯罪行为de动机、机会和诱因。各处室、年级组要切实履行责任,在维护青少年正当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长大方面发挥积极de作用。
为了深进贯彻“--”重要思想,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步一加强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长大de社会环境,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制订本工作计划:
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de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是:以“--”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末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按照“扩大宣传、夯实基础、健全网络、维护权益、预防犯罪”de工作方针,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气力,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集中气力解决一些突出题目,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长大de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二、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de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de组织、监视与落实。
1、同一思想,进步熟悉,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de长效机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项艰巨而又长期de社会化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政统—领导,部分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广泛参与,一手抓进步青少年de自身素质,一手抓改善外部环境,消除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de土壤和条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各部分和广大教师要从维护社会稳定de高度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进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贯彻县、乡预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de重视和支持。学校各部分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de整体协力,有效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de落实。
2、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2)切实发挥学校教育de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de作用,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明确责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班。要把法制教育纳进教学计划,针对中学生de不同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法制、德育教育,把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内容与思想政治课de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de法制教育切实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辅导员)de治理,对不负责任或履行职责不到位de要及时予以调整聘用。通过“警校共建”等形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de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这学校现有教育设施de作用,丰富学生de课余生活、充实占领“减负”后学生de思想阵地。作文网小学要加强对青少年de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de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机构。
(1)加强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de治理、教育和服务功能,把加强青少年de治理教育列进创建文明校园de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法制教育阅报刊、宣传栏等教育服务设施,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de工作局面。
(3)认真贯彻实施普法宣传工作。学校政教处要采取设立法制宣传栏、举办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开展征文和热线咨询等形式,认真开展以“两法”为主de法律法规de宣传教育活动。要广泛深进地宣传本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de先进典型和经验,反映家长、社会de呼声,揭露、批评丑恶现象,进步全社会de法律意识,在全社会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de------环境。
学校要积极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公安、工商、文化等部分继续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de综合治理,把学校de保卫与派出所、治安联防队同一起来,共同组成反应迅速、打击及时、保障有力de安全保卫体系,对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侵害学校师生、危害校园治安de行为要及时报告公安部分、给予重办,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增强校园内部及周边de治安综合防范能力。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改善青少年长大de社会环境。
我局组织单位人员进行了一次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学习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体会如下: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特别是当今世界格局不稳的情况下,如果不坚决反对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听任腐败现象滋长,就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动荡,甚至一个国家的分裂和政权的更迭。同样道理,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不能有效地杜绝腐败,预防职务犯罪,轻则使国家和单位蒙受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引起社会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是保证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职务犯罪人员的忏悔报告中体会到,不管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还是将要退休、晚节不保的老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学习”。不能在利益的诱惑下,保持自己的信仰,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最终走向犯罪。所以,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不学习不行,只有不断的加强党的纪律、国家法规的学习,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防腐拒变的自觉性,主动性,远离犯罪。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修养,防微杜渐,杜绝职务犯罪,最重要的就是要“慎权、慎钱、慎情”。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应加强自身修养外,最最重要的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权力面前要有原则,财务面前要公私分明,在处理情与法的问题上要有底线。同时,还要主动接受上级、同事、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反思和整改,在工作中不断改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对这次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一些体会和感言。很不周详,请各级领导批评指正,以利今后的工作。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各种校园犯罪隐患。为了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保障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预防校园犯罪变得至关重要。在我多年的学生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预防校园犯罪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有效方法。
首先,了解校园犯罪的类型和特点是预防的前提。校园犯罪包括偷窃、欺凌、性侵犯等多种形式。要预防这些犯罪行为,我们首先要了解它们发生的特点和模式。例如,有些窃贼常常趁学生集体活动、上课或放学时抓住时机作案;而校园欺凌多发生于人多的环境,如食堂、教室等。了解这些特点后,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警惕不法分子的潜在威胁。
其次,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是预防校园犯罪的基础。安全意识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明白,安全责任不仅属于学校、老师以及保安,更属于我们每一个学生本身。要时刻保持警觉,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比如,在外出时要锁好自己的宿舍门窗,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诱惑,及时向学校或警方报告异常情况。同时,也要通过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和阅读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策略是预防校园犯罪的重要手段。在校园中,我们都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首先是言行谨慎,保持与人友善的同时,不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尤其是不要随意透露家庭住址、电话等私人信息。其次,要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来判断是否有险情。如果遇到可疑人员,要及时向学校、保安或警方报告。最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应急技能,如简单的自卫术、紧急求助电话等,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有效的团体合作是预防校园犯罪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身的安全,也要关心身边同学的安全。如果我们发现有同学遭受欺凌或被陌生人跟踪,要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在校园里,我们要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帮助体系,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需要共同合作,形成多方力量的监督和保障,共同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
最后,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是预防校园犯罪的必要工作。校园犯罪给受害者和目睹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合理面对种种困境,并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法律支持。同时,家庭也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关心,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
总之,预防校园犯罪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校园犯罪的特点和模式,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策略,积极参与团体合作,以及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校园学生犯罪心得体会,是指通过犯罪活动所产生的经验与体会,涵盖了诸如校园欺凌、偷窃、带有暴力的行为等。这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也对犯罪者自身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在校园学生犯罪问题持续升温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总结学生犯罪的根源和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防范学生犯罪。
第二段:根源和原因
学生犯罪所根源于诸多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等。首先,某些家庭环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转向犯罪。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可能让学生误入歧途,将犯罪作为一种逃避现实或获得快感的手段。其次,社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学生犯罪的增加。社会上对名利的看重、攀比的氛围以及缺少正向榜样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被诱惑或迫使参与犯罪活动。最后,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的是分数、功名和荣誉,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道德品质的目标相脱离,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反叛情绪和犯罪行为。
第三段:犯罪行为的后果
学生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也对犯罪者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对于受害者而言,他们可能会遭受身体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伤害。这些伤害可能导致他们丧失自信、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工作。对于犯罪者而言,他们可能会被学校和社会上的法律约束所追究,这将对他们的人生和前途造成不可逆转的打击。同时,他们在犯罪过程中无法克制的欲望也可能对自身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
第四段:如何有效防范学生犯罪
为了有效防范学生犯罪,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入手。首先,家庭教育是预防学生犯罪的基础。家长需时刻关注子女的成长,提供关爱和指导,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其次,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名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社会层面也需要共同努力。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学生犯罪的预防宣传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犯罪防范机制。
第五段:总结
校园学生犯罪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学生犯罪的根源和原因复杂多样,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防范学生犯罪,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校园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负面影响巨大。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学校的良好氛围,预防校园犯罪变得尤为重要。我曾经在大学期间,深入参与了校园安全工作,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预防校园犯罪的感悟,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了解校园犯罪的类型和原因非常重要。校园犯罪包括盗窃、欺凌、性侵犯和暴力行为等。我曾经参与了一次关于性侵犯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校园罪行是由于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压力所导致。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此外,了解常见的犯罪手段和作案理由也能帮助学生防范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其次,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是预防校园犯罪的关键。在校园中,学生应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夜间或偏僻地区。勤于观察周围环境,如发现可疑人员或者异常行为,应及时寻求帮助并向校园安全部门报告。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例如锁好寝室门窗、随身携带贵重物品等,以减少被盗窃或失窃的风险。
第三,校园安全措施的完善和有效执行非常重要。学校应注重校园安全建设,加强安保力量的投入,增加监控设备的使用,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报警和应急预案。与此同时,校园安保人员也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帮助师生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增强应对能力。
第四,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安全努力。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系统,他们应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安全计划。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他们提供校园安全的信息和建议,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安全措施和应对策略。同时,家长们也应积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最后,校园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媒体、社区以及学生团体都应当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打击校园犯罪的效果。媒体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校园犯罪的认知和重视度。社区和学生团体应积极参与,组织相关活动和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总结起来,预防校园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完善校园安全措施,加强家校合作,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愿我们共同为减少校园犯罪,保护学生的安全而努力!
5月24日,我们在联社的组织下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学习。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我作为一名信用社的年轻职工,初涉金融岗位,通过这次活动获益颇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迪。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银行不再是国家计划的执行部门和财政的出纳部门,有了一定的市场资源选择权和被选择权,但与此同时,金融法规健全程度、金融监管到位程度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够协调,使有寻租条件和寻租机会的人蠢蠢欲动,为一己私利钻空子、找路子,最终导致犯罪的产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改革导致基层银行人员精简、业务量成倍增加的同时,收入和福利减少,工作压力和金钱诱惑成倍增长,于是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产生偏离。他们不惜利用职务和职权之便以身试法,妄图以一时之风险换取一世之享受,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金融行业犯罪嫌疑人的业务娴熟,在岗位上也曾是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他们虽然在工作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但法律是无情的,在犯罪事实面前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追其原因就是他们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最终导致无视法律的可悲后果。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与质量,积极的心态就像是大厦的根基,没有根基的大厦,很快就会倒塌,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金融行业,工作中充满了繁琐和无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让人越来越厌烦,渐渐地失去了当时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时常抱着一副事不关已、我行我素的态度,甚至认为自己做为一名新职工也不能做出什么贡献,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消极怠慢的态度让我在工作中造成了被动,也让自己失去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这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现在的社会,光光是靠一技之长就想立足的,那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最重要的就是去主动工作、主动学习。效率是衡量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好工作、做好工作的前提,对于工作来说,是有始有尾的。有了开头,就必须要经历过程和结果。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过程你才会学的更多,懂的更多。只有去熟练了过程,掌握了过程,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把工作做好。但更要去合理的安排时间,合理的去安排每一项工作。才会把工作做的完美、做的优秀。
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成不成功,通常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
总之,作为工作在金融战线上的一名职工,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岗位责任心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严于律己,不去触碰岗位“红线”,做一名合格的农信人。
摘要: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清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从而找到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微观因素包括个体、学校、家庭等影响因素。本文重点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从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最后,根据这些因素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二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进行教育引导的先决条件,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三是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预防措施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一)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也未对青少年作出明确的年龄划分,而是作出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十四到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八类犯罪负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承担完全刑事责任,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我们所使用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社会学、犯罪学的角度提出的。在犯罪学中,青少年这个词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括了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阶段的人。在学术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4-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14周岁为起点。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0-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违法行为,并不仅仅是违反刑法的行为,还包括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理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在我国的司法统计上,青少年犯罪包括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和18-25周岁的青年人犯罪。本文采用这样的观点,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了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宏观因素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诸多,可分为两种类型: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1、政治法律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针政策的巩固、国际政治思潮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影响。2、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贫富不均,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落差驱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状况,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压力驱动。3、文化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异质文化的冲突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文化因素。我国文化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主要分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异质文化的冲突容易导致价值观念的不确定化,进而产生家庭功能的失调、学校教育偏颇,青少年亚文化的贫困以及社会主体文化的内在分裂等方面的问题。4、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引起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得不同价值观常处于对立的冲撞中,流动青少年脱离了原有非主流文化(相对于当前生活场所文化)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轨迹,原有的价值观念失去规范,新的生活秩序和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加之城市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外在刺激与诱惑容易造成流动青少年心理失衡(流动青少年在就学、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客观的限制),同时青少年从“熟人社会”进入了 “陌生社会”,相应犯罪行为的社会监督力量削弱,犯罪机会增加。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微观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首属环境,也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家庭的作用表现在对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强化或削弱作用上。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方面。
(一)家庭结构与功能
我国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作为一种经济单位,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生产工作中,家庭以父权制度下的主干家庭作为基本结构,家庭关系相对简单和稳定。随着现代家庭的发展变迁,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冲击,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家庭日益取代大家族、城市双职工家庭普遍、夫妻分居两地增多、部分家庭因历史原因(文革等)受到创伤等现象在客观上造成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弱化现代家庭中,情感要素变为家庭追求的第一需要,家庭成为了和社会相对隔离的个人和生活场所,家庭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家庭结构瓦解、家庭功能弱化等问题,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现了危机。
家庭结构自然解组(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和人为解组(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结构残缺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实证调查大都显示犯罪青少年中来自残缺家庭的比例较大。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而在两种家庭结构残缺的类别中,人为解组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更深远,相应的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也更大。对于家庭变迁的另外一种形式——家庭重组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当中的重要因素,因为重组家庭中缺少家庭教育必备的人际关系,因而容易产生畸形的教育而使青少年偏废。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生产功能、家庭消费功能、家庭娱乐功能、家庭生育功能、家庭情感功能、家庭宗教功能、家庭教育功能的异化和失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较大,家庭成员间松散甚至敌对的关系是家庭缺乏内聚力和控制力的表现,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氛围多表现为家庭困难、结构不全、缺乏沟通、亲情隔闻、教育缺损、情感矛盾、亲密度低等,父母教育则体现出教育内容偏差,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父母过度保护、过度偏爱、消极表率、拒绝否定、严厉惩罚等方面。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营造的一种家庭氛围。家庭气氛紧张是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直接原因。美国学者abrahamsen 于 1944 年提出了家庭紧张(family tension)对犯罪行为的作用,他发现犯罪少年家庭比非犯罪少年家庭存在着更普遍的不健康的情绪气氛,即家庭紧张。青少年罪犯的双亲感情失和、争斗不断以及他们与父母间关系紧张的比重远高于父母离婚的概率。这类家庭紧张对儿童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儿童得不到关注和照料,情感需要和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抑制了儿童的成熟。儿童情绪的不成熟和被忽视构成了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基础。敌对、仇视、争吵会使青少年感到不安全和不满。长期的家庭紧张会削弱家庭的凝聚力并影响家长营造教育青少年的氛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唐正芬引入系统家庭动力学概念研究其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该自评量表包括四个纬度,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研究结果表明,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为个体提供了良好的人际条件,使家庭成员在遇到困难时有良好的求助环境和支持系统,有助于个体较多采用求助、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的应付方式,家庭动力学特征直接或间接通过应付方式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
(三)父母的示范作用
父母仅重“言教”,口头上遵循正确的准则,但自己行为倾向上所示范的都与社会公认的准则不协调,行为不端,生活不检点,结果“言教”败于“身教”,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教师”。家长及家庭成员的各种违反道德、违法乱纪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产生怀疑,使正常的规则内化过程遭遇障碍而出现偏离。西方学者对于父母行为不良与子女犯罪关系的专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自身都有犯罪行为。英国教育家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大卫法林顿在经过对365名青少年犯罪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父亲没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而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1992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8个省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按照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样本取自监狱、少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所、工读学校,共2000多人。调查的结果显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占20.5%,其中正服刑的占10.7%。在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记录的青少年中,约有50%的人认为,犯罪家庭成员对他们有意识地传授犯罪,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亲属犯罪后的处境又会使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和无所谓的心理。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与子女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四)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及其方式方法等方面。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家庭教育能力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投资、可用于教育的时间、父母的文化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低,认识社会事物的能力也就低,难以给予子女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父母也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言传身教,使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够被其子女内化。家庭素质高低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这里所指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往往使家庭教育的效果违背家长的初衷,从而使家庭子女社会道德感的形成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以致影响青少年日后的违法犯罪。
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是造成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方面:1娇惯溺爱。娇惯溺爱对家庭子女无原则地、过分地迁就溺爱,使子女养成娇横、任性、自我中心等不良个性品质,造成这些子女社会适应困难。2简单粗暴,这种教育方法使子女缺乏得到科学教育的机会,经常会受到莫名的责骂甚至体罚,它也最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低下和无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体罚的唯一功效在于只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其成为在家长或其他权威人物面前老实而背后放任的表里不一的人;同时一味地体罚,只会疏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和判离性。在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中生长的孩子,心灵会遭受创伤,倍感家庭的冷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被迫到家庭以外寻求同情与温暖,有时因此被坏人引诱而违法犯罪。另外,父母的简单粗暴还会使子女从中学习、模仿暴力,容易使他们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好打斗的人。一些暴力犯罪案件中的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就是在父母的暴力性管教下离家出走,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情绪不稳、残暴、缺少同情心,具有反社会倾向。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
(一)开展家庭教育咨询。
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应当组织家庭教育,而作为国家教育代表者的学校,应该是这种组织的基础。因此学校应与家庭配合起来。聘请一些专家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进行指导,给家长提供咨询,使父母充分认识正确科学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教育子女,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理论上、方法上提供帮助和指导。政府也应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设立家庭教育辅导或咨询机构,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增强对子女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思想上转变对子女教育的旧观念。观念上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时,要给孩子适当的发展自由和空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干;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自己看;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自己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是进行教育引导的先决条件,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民主、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是促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了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与子女就能平等相待,家长就能经常与子女谈心,能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和行为变化,以进行正面地教育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正在成长发育时期,思想上的迷惘,心理上的苦闷,乃至生理发展上的困惑,经常需要有人来指点和帮助。通过交谈,父母可以了解孩子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心态,了解他们内心的欲望和要求,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的可能性,以排解其不良的情绪,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实,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行为方式的培养,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并不意味着对子女娇纵放任,更不意味着对子女过错行为的一味迁就和袒护。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强化管理是父母履行法律责任的具体表现。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必须进行管制约束,使子女的任何越轨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真正做到不姑息迁就,不包庇护短,从而使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本能,不是任何人的行为他们都会模仿,对他们来讲,与他们最亲近的,他们最尊崇的人的行为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在家里,这种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靠说教和训斥,而是靠直接引导和行为影响,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其道德观念的形成、行为模式的获得、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从父母那里模仿而习得的。在言谈举止中,父母切不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使“言教”败于“身教”。父母的社会角色、家庭主要成员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生活态度、价值目标和思想道德修养,夫妻对爱情的忠诚与责任,家庭内部的凝聚力等,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家庭道德文化环境的优化十分重要。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责任感等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风尚,增强家庭的亲合力,为子女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