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2022-07-14
2023-04-04
2023-06-13
2022-07-13
更新时间:2023-12-04 14:31: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4
2022-07-14
2023-04-04
2023-06-13
2022-07-13
这几天,我们感到既漫长,又短暂,充满了艰辛和快乐,此刻15天已经过去,我忽然发现,我感受更多的是留恋与不舍。
对于我们这些一个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军训是个再好不过的锻炼机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都重复同一训练内容,换了谁都会疲惫,都会厌倦。可我们只能在心中低声地叫一声累。
训练场上回荡着同学们嘹亮的口号声:“一,二,三,四……”稍息,立正,静止转法,齐步走……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可学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握拳,摆臂,步子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光动作到位还不行,还得做到整齐划一。训练是辛苦的,休息是快乐的。休息哨一吹,全场欢呼。休息时,就免不了和教官闲聊,促进军民交流嘛。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我便努力去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方式。15天的时间或许太过短暂了,来不及让我细加体会。虽然我没有能够学会适应,但我学会了坚持。
人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真正认识自我。的确如此,军训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也看清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军训也给了我思考人生的时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一个人正在遭受苦难,那么此时他的思想便是最理性的;当这个人面对挑战时,他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军训是很辛苦的,回想一下,苦在脚上磨出的泡,苦在为太阳暴晒的脸,苦在站军姿时累酸的腰间,军训如此的苦,我当然也有退缩的时候。但我坚持了下来,军训是一个过程,一个考验自我,磨练自我的过程,半途而废是耻辱。大家都咬紧牙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停止训练,要知道军训本来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为什么要放弃呢?想到这,我都会咬咬牙,挺过去。也许坚毅在累酸的腰间堆集,最后将坚实、挺拔与不屈。或许这些不是苦,而是一种收获,一种让我受益终生的收获,我收获的是耐力,是坚毅,是勇敢,是不屈,更是团队精神。无论今后我做什么,想到今天的苦与收获,一切艰难险阻都变得无所谓了。我想这也就达到了军训的目的了吧。
从军训中我们也感受到很多快乐。从大家整齐的脚步声,高昂的口号声中,我体会到了团结的欢乐,当我们队列经过一整天的训练,最终受到领导的表扬时,我自豪地笑了,当我们班一同唱歌时,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15天过得如此之快啊,感受最多的还是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下去,坚持到底。没有日晒雨淋,没有狂风暴雨,怎么会有属于自己的风雨彩虹,怎么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我坚持,我胜利!
我为我这不会成为真正军人的青春有一段这样的烙印而骄傲。那段溢满风雨,溢满汗水和笑声的日子真让人怀念。
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没有了高中那种紧张忙碌的课业压力,一下子变得很放松,而大学的老师也不像高中老师那样整天跟在学生后面督促学习,没有“监管”加上自我放松,不少学生就开始迷茫,不知道怎么安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实际上大学一年级在我看来是高三的升级版,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花花绿绿”。但“迷茫”却好像是大一新生的一个通病。大一新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家教比较严,高三的生活习惯比较好,胆子不太大,大一还能沿袭以前的习惯好好学习,很顺利地拿到在大学里的第一个奖学金。还有一种学生是一到大学就开始“绽放”,觉得“大学不玩就亏了,得行万里路,然后再读万卷书”。一般来说,如果迷茫调整得快,大二能够回归到正确的道路,后来发展也还是会比较好的。
我认为从大一就应该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紧缺的是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了使自己不遗憾,大一一进来就得特别清醒地知道你将来要去哪儿。而职业规划也不是做好后就永远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去调整,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成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
对于选择大学的选修课,大一的学生也应该根据职业的发展出发。在大学里,有两个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一个是选修课,第二个就是利用好寒暑假,真正去一个喜欢的工作单位实习兼职,来确定自己能不能干这个职业。有些学生说“我也愿意在大一的暑假、寒假去兼职,但是我不知道干什么”。我不建议你去街边小店实习,建议去一个比较正规的单位实习。正规的单位对于员工的要求都是很规范的,与私人小企业小公司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我看来,读大学只要学好三件事就可以了——能说、能写、能做事。能说,指的是规范地说,正确地说,不能随便“拍砖头”;能写,我建议大学四年要不间断地写,任何专业都要不间断地写,能多发表几篇文章,还要不间断地学外语,学好外语可以学到很多国外先进的理念,如果英语作品被发表,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将更有市场;能做事,就是像真正的职场人那样去做事,凡事都有规矩,以一个职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等到你真正参加工作后,才不会被当成“职场菜鸟”。
专业并不决定你的`未来
大一新生入学前,或许因为不了解情况就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于是有些同学开始意志消沉,严重的甚至整日逃课,最后导致考试挂科,毕业时未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会抱怨之所以自己工作不顺,前途无光是因为当初专业选择有问题。
诚然,你可以利用转专业的机会重新来过,但也要考虑转专业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转专业并不一定成功,选择坚持也不一定就失败,所有成功的要素中都包括“努力、坚持、付出”,如果你没有这三个要素,即使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也难保能够学有所成。
作为过来人的我,本科所读专业是哲学,和不少大学生一样,当时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也曾经抵触了两三年,但我现在会说“我一辈子都在用哲学”。我的学生梁延东,就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即使同样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变消沉为主动,专业学习扎实努力,成绩优异,保研成功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知名媒体撰稿。
梁延东大一报到时,就一直在念叨着要转专业。而我却主张不让他转,因为就我的经验,学习哲学我也抵抗了两三年,但是我一辈子都在用哲学去指导我的工作和研究。我想关键是任何一门,哪怕是特别枯燥的学科,只要是招生,一定有一些方法是沉淀在里头的,学生需要把这些方法、思维、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到,而专业只是一个载体。梁延东现在采访人物,写人物传记,能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大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你写的东西方向是主流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没有学完一个专业,没有把这门专业的精髓学到手的时候,轻易地评价一个专业是不合适的。
反思自己打开思路
回想高三那年,每当我们埋头苦读、几乎要葬身题海的时候,身边总会出现一个长得帅、打球好、唱歌好、考试总是全年级前几名的男生,亮闪闪地被女生瞩目,被男生嫉妒,被老师爱护,你会觉得他们是天才。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即使到了大学,也会是叱咤校园的风云人物。
我们反思,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而我不行?我认为这样的学生,说白了就是他的方法好,他把高三老师传授的方法“干货”都储存到自己脑子里,然后见题拆题,见招拆招,就像掌握了一门武林绝学,可以笑傲江湖;即使到大学阶段,依然会如鱼得水,远远走在同龄人前面。而你所应该做的,就是研究他的方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进入大学,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有人说,我要拿奖学金拿到手软;有人说,我要享受浪漫爱情,不虚度青春大好时光;也有人说,我要打工实践,为工作做准备……而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就要成为具有思维配置的人。
你在高三阶段是怎么学习的?大多数人是复制型选手,老师教什么我做什么,背公式、背课文、背单词……除了背诵,似乎没有什么特殊学习方法。尽管这类学生也能顺利考入大学,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找到学习的路径,说得玄幻一点,就是没有“灵光一闪”去参透学科背后的意义。
大学不同于中学的一点就是,中学老师永远是学生的“拐杖”,能提升学生的分数是多数老师的终极目标;而大学老师没有做你“拐杖”的义务,能够参透多少完全靠学生的自觉学习。所以到大学阶段,你不能按照高中时期的方法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着去打开思路,升级自己的“思维配置”。
其实人的个性和兴趣,以及各方面的选择、理想、信仰都太不一样,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讲,能够独立生存下来,发展自己,直到实现职业梦想,这个要贯穿于职业规划的始终。所以在大学阶段学生起码应该培养自己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大四一毕业靠自己的本事活下来。
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没有了高中那种紧张忙碌的课业压力,一下子变得很放松,而大学的老师也不像高中老师那样整天跟在学生后面督促学习,没有“监管”加上自我放松,不少学生就开始迷茫,不知道怎么安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实际上大学一年级在我看来是高三的升级版,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花花绿绿”。但“迷茫”却好像是大一新生的一个通病。大一新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家教比较严,高三的生活习惯比较好,胆子不太大,大一还能沿袭以前的习惯好好学习,很顺利地拿到在大学里的第一个奖学金。还有一种学生是一到大学就开始“绽放”,觉得“大学不玩就亏了,得行万里路,然后再读万卷书”。一般来说,如果迷茫调整得快,大二能够回归到正确的道路,后来发展也还是会比较好的。
我认为从大一就应该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紧缺的是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了使自己不遗憾,大一一进来就得特别清醒地知道你将来要去哪儿。而职业规划也不是做好后就永远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去调整,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成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
对于选择大学的选修课,大一的学生也应该根据职业的发展出发。在大学里,有两个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一个是选修课,第二个就是利用好寒暑假,真正去一个喜欢的工作单位实习兼职,来确定自己能不能干这个职业。有些学生说“我也愿意在大一的暑假、寒假去兼职,但是我不知道干什么”。我不建议你去街边小店实习,建议去一个比较正规的单位实习。正规的单位对于员工的要求都是很规范的,与私人小企业小公司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我看来,读大学只要学好三件事就可以了——能说、能写、能做事。能说,指的是规范地说,正确地说,不能随便“拍砖头”;能写,我建议大学四年要不间断地写,任何专业都要不间断地写,能多发表几篇文章,还要不间断地学外语,学好外语可以学到很多国外先进的理念,如果英语作品被发表,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将更有市场;能做事,就是像真正的职场人那样去做事,凡事都有规矩,以一个职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等到你真正参加工作后,才不会被当成“职场菜鸟”。
专业并不决定你的未来
大一新生入学前,或许因为不了解情况就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于是有些同学开始意志消沉,严重的甚至整日逃课,最后导致考试挂科,毕业时未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会抱怨之所以自己工作不顺,前途无光是因为当初专业选择有问题。
诚然,你可以利用转专业的机会重新来过,但也要考虑转专业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转专业并不一定成功,选择坚持也不一定就失败,所有成功的要素中都包括“努力、坚持、付出”,如果你没有这三个要素,即使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也难保能够学有所成。
作为过来人的我,本科所读专业是哲学,和不少大学生一样,当时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也曾经抵触了两三年,但我现在会说“我一辈子都在用哲学”。我的学生梁延东,就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即使同样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变消沉为主动,专业学习扎实努力,成绩优异,保研成功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知名媒体撰稿。
梁延东大一报到时,就一直在念叨着要转专业。而我却主张不让他转,因为就我的经验,学习哲学我也抵抗了两三年,但是我一辈子都在用哲学去指导我的工作和研究。我想关键是任何一门,哪怕是特别枯燥的学科,只要是招生,一定有一些方法是沉淀在里头的,学生需要把这些方法、思维、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到,而专业只是一个载体。梁延东现在采访人物,写人物传记,能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大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你写的东西方向是主流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没有学完一个专业,没有把这门专业的精髓学到手的时候,轻易地评价一个专业是不合适的。
反思自己打开思路
回想高三那年,每当我们埋头苦读、几乎要葬身题海的时候,身边总会出现一个长得帅、打球好、唱歌好、考试总是全年级前几名的男生,亮闪闪地被女生瞩目,被男生嫉妒,被老师爱护,你会觉得他们是天才。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即使到了大学,也会是叱咤校园的风云人物。
我们反思,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而我不行?我认为这样的学生,说白了就是他的方法好,他把高三老师传授的方法“干货”都储存到自己脑子里,然后见题拆题,见招拆招,就像掌握了一门武林绝学,可以笑傲江湖;即使到大学阶段,依然会如鱼得水,远远走在同龄人前面。而你所应该做的,就是研究他的方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进入大学,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有人说,我要拿奖学金拿到手软;有人说,我要享受浪漫爱情,不虚度青春大好时光;也有人说,我要打工实践,为工作做准备……而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就要成为具有思维配置的人。
你在高三阶段是怎么学习的?大多数人是复制型选手,老师教什么我做什么,背公式、背课文、背单词……除了背诵,似乎没有什么特殊学习方法。尽管这类学生也能顺利考入大学,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找到学习的路径,说得玄幻一点,就是没有“灵光一闪”去参透学科背后的意义。
大学不同于中学的一点就是,中学老师永远是学生的“拐杖”,能提升学生的分数是多数老师的终极目标;而大学老师没有做你“拐杖”的义务,能够参透多少完全靠学生的自觉学习。所以到大学阶段,你不能按照高中时期的方法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着去打开思路,升级自己的“思维配置”。
其实人的个性和兴趣,以及各方面的选择、理想、信仰都太不一样,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讲,能够独立生存下来,发展自己,直到实现职业梦想,这个要贯穿于职业规划的始终。所以在大学阶段学生起码应该培养自己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大四一毕业靠自己的本事活下来。
喧闹的城市踏入宁静的校园,为期15天的大一军训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
这几天,我们感到既漫长,又短暂,充满了艰辛和快乐,此刻15天已经过去,我忽然发现,我感受更多的是留恋与不舍。
对于我们这些一个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军训是个再好不过的锻炼机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都重复同一训练内容,换了谁都会疲惫,都会厌倦。可我们只能在心中低声地叫一声累。
训练场上回荡着同学们嘹亮的口号声:“一,二,三,四……”稍息,立正,静止转法,齐步走……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可学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握拳,摆臂,步子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光动作到位还不行,还得做到整齐划一。训练是辛苦的,休息是快乐的。休息哨一吹,全场欢呼。休息时,就免不了和教官闲聊,促进军民交流嘛。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我便努力去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方式。15天的时间或许太过短暂了,来不及让我细加体会。虽然我没有能够学会适应,但我学会了坚持。
人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真正认识自我。的确如此,军训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也看清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军训也给了我思考人生的时间,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一个人正在遭受苦难,那么此时他的思想便是最理性的;当这个人面对挑战时,他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军训是很辛苦的,回想一下,苦在脚上磨出的泡,苦在为太阳暴晒的脸,苦在站军姿时累酸的腰间,军训如此的苦,我当然也有退缩的时候。但我坚持了下来,军训是一个过程,一个考验自我,磨练自我的过程,半途而废是耻辱。大家都咬紧牙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停止训练,要知道军训本来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为什么要放弃呢?想到这,我都会咬咬牙,挺过去。也许坚毅在累酸的腰间堆集,最后将坚实、挺拔与不屈。或许这些不是苦,而是一种收获,一种让我受益终生的收获,我收获的是耐力,是坚毅,是勇敢,是不屈,更是团队精神。无论今后我做什么,想到今天的苦与收获,一切艰难险阻都变得无所谓了。我想这也就达到了军训的目的了吧。
从军训中我们也感受到很多快乐。从大家整齐的脚步声,高昂的口号声中,我体会到了团结的欢乐,当我们队列经过一整天的训练,最终受到领导的表扬时,我自豪地笑了,当我们班一同唱歌时,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15天过得如此之快啊,感受最多的还是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下去,坚持到底。没有日晒雨淋,没有狂风暴雨,怎么会有属于自己的风雨彩虹,怎么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以我坚持,我胜利!
我为我这不会成为真正军人的青春有一段这样的烙印而骄傲。那段溢满风雨,溢满汗水和笑声的日子真让人怀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