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更新时间:2024-01-09 19:32: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_)05-0007-01
1前言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贯彻实行党的各项工作方针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执行各项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全面、深入的推动农村的各项改革,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党和人民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的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了解农民存在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开展廉政党风建设,严厉惩治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使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1]。
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整体素质低
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有经验的,资深的干部很多,但是新型的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极度缺乏,所以整体的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陈旧,缺少法制观念,难以接受新事物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带领大家取得经济发展。
2.2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出现老龄化的现象,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缺少对新事物的理解,看待问题的变通能力不强。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女性工作者很少,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青年群众要求进入农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新老干部青黄不接。
2.3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还比较守旧,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意识,安于现状,不积极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小农思想意识浓重。基层干部缺乏干劲,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安于现在经济发展状况,致使被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淘汰,地方经济发展渠道越走越窄,经济徘徊不前。
2.4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会特别少,致使陈旧的思想观念难以得到更新,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机会。基层干部团队缺乏统一的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很难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3.1拓宽基层干部来源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组织在农村社会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做好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个人素质和能力。选用基层干部过程中坚决杜绝裙带关系,创新干部任用理念,选择真心为群众办事的,有文化,有领导能力的人,注重农村致富能手,或外出返乡人员的选用,鼓励党政机关选调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农村工作的开展。
3.2加强干部选拔工作
严格执行干部提升制度,做好干部选拔,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为基层干部队伍选拔责任心强,热爱农村工作,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注重民意选拔干部,民主推荐是农村基层干部选拔的重要环节,透明基层干部选拔工作,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开展,需要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农村基本发展情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有创新突破思维,建设新型农村。加强对女性基层干部的选拔,调节基层干部结构比例。
3.3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建立制度考核,竞争上岗,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重点培养提拔讲奉献、有能力的基层干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收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薪资待遇,建立基层干部财政补贴,等激励制度,贯彻落实基层干部的各项工作或者生活待遇,把握基层干部培养的长久性。
3.4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组织保障,但是目前的基层干部队伍还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协调领导能力,深入开展各项法律制度普及工作,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执行力,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等培训工作,推进培训理念,创建培训平台。
3.5完善考核制度
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态度散漫,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加强执行考核制度,根据农村基本情况完善综合考核标准。考核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上级交代工作的执行情况的考核,还需要扩大基层群众表达民意的机会,培养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使基层干部真正的做到受百姓的拥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水平。考核制度从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干部能力,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建立优秀人员表彰制度,淘汰不进取干部。
3.6做好干部储备工作
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工作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储备工作,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从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人员中重点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后续储备,打破传统界限,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发挥典型人才的影响作用。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村基层干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队伍如果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就会难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更好的帮助我国农村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以甘肃东南地区x乡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_.
1.乡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特别是公务员的管理、使用需要加强,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年来人员编制变动较少,公务员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在编人员出现年龄老化现象。以xxxx镇为例,现有干部27人,3岁以下6人,364岁10人,40岁7人,0岁以上4人,在乡镇工作年以上的有1人,绝大部分都是一直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干部,近年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单位的3人。目前,乡镇公务员干部,由于乡镇基层具体任务比较多,为避免工作缺位,一些股室负责人只好由事业人员担任,但又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同时乡镇和县直部门还存在干部经历结构单一的问题,一些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一干就是十几年,不能及时交流和轮岗,因而容易产生惰性,形成思维定势,工作难以创新。
2.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氛围还不浓厚。大部分单位虽然有学习制度,但坚持不经常,效果不理想,有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少党员领导干部都忙于具体事务,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不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一知半解、甚至断章取义,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省委和市委、县委作出的决定和重大部署以及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似懂非懂、甚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少数干部局限于封闭狭小的天地里,跳不出传统思维圈子,视野不够宽阔,思想观念更新慢,跟不上时代步伐,机遇感不强,危机意识缺乏,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和本领恐慌问题,等靠要思想较浓,习惯当旁观者、评论员,因而,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很少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
3.工作不用心,缺乏干事激情。从制度因素分析,主要是干部人事制度和县乡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县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像用人缺乏法治,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干部缺乏科学的定性的具体要求,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务的干部没有科学的衡量尺度等。这些问题造成县乡党政机关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主要有:苦乐不均现象,同一单位不同的工作岗位,一些岗位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而一些岗位则经常无所事事,由于干部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干的最多的人考核结果不一定就最好;
不干没错,少干少错,多干多错的现象,多干事的人犯错的概率比不干事或少干事的要大,所以多干事的人经常要被少干事或不干事的人笑话;
晋升难现象,由于乡镇机构级别比较低,人员多职数少,一些同志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时还是科员;
一些能力水平高、工作深入踏实、表现突出的干部则长期不能晋升等。
4.乡镇的工作环境不够宽松,责任和权力的运转不平衡,工作的主动权和能动性不足。一方面乡镇干部普遍感到工作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而由于许多部门职能上划等体制方面的原因,基层政权可调控的权力资源非常少,缺少抓手,工作被动。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乡镇行政运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而且对许多本来应由乡镇自身所应解决的问题,届时却往往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乡镇工作矛盾多,社会理解少。每个乡镇上面的机关、部门林立,各项工作多如牛毛,任务层层叠叠,日常工作的自由度有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和检查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各类考核评比检查过多过滥,收税收费任务过重,上级会议和接待来客过多,职权很小,而责任却很大。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眼下虽然提倡为农服务,但处理不好,农民群众就有怨言,因此,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无形中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强化思想教育。加强理论武装,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参加党组中心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市、县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整个领导班子的政治思想素质。
2.严明政治纪律。强化守纪律讲规矩意识,增强党性锻炼,坚持廉洁从政。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政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政治本色,坚定不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反对四风。围绕两方案一计划,持续抓好问题整改。加大整风肃纪力度,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扎紧织密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3.强化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田间地头去,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心贴心,真切体验群众的甘苦忧乐,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期盼的事情再难也要真抓实干,在关键处为民作主,于细微处彰显真情。
4.坚持创新思维。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领导班子工作,特别是一把手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因为只有创新的思想、有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先进的理念,才能有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工作,适应形势的需要,才能带出创新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夯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双查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深化纪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关键岗位、重点领域监督,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6.严把选人用人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突出一线锻炼使用干部。严把程序步骤关,坚决防止用人失当。
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了解党员干部的真实想法,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制度。
(一)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制度的目的,就是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单位内部的凝聚力。因此,单位对党员干部的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为党员干部成才发展的服务理念。
(二)建立一支定期分析党员干部思想的队伍。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分析的主要责任人是单位一把手。中层干部、工会负责人、团委书记、妇委会干部、等都要向单位领导及时反映党员干部的思想情况,形成一个信息相通的党员干部思想分析队伍网络。
(三)形成一种定期分析党员干部思想的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分析制度,每年重大举措出台实施、重要活动举办及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等时期都要专题分析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并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单位每年召开1至2次党员干部思想专题分析例会。党组织要把党员干部思想定期分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经常了解情况,针对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分析动向,把握重点,创设载体,研讨解决办法。
分析党员干部思想要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着力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从党员干部的所学、所思、所需中分析问题,从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中分析现状,研究趋势,做好工作。
(一)要及时把握党员干部对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及思想反映,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反响和看法。
(二)要关注党员干部学习需求,关注党员干部学习时间、内容和方式方法,关注党员干部的专业发展。
(三)要了解党员干部对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和单位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党员干部对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了解党员干部对本职工作的情绪和基本态度。
(四)要摸清党员干部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属、子女求学就业的基本情况,摸清党员干部生活的基本状态和需求。
定期分析党员干部思想要采用多种形式,通过举行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座谈会、研讨会、分析会及个别交谈,了解党员干部思想的现状和变化发展,通过家访把握党员干部家庭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总体把握思想现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分析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遵循下列几条原则。
(一)个别谈话原则。党员干部不同于青年学生,拥有更多的个人隐私,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分析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要坚持个别谈话的原则,注意为党员干部保密,便于更深了解,把握实情。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一种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分析党员干部思想,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
(三)重点突破与一般号召相结合原则。既要分析党员干部思想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在总体上把握;又要善于分析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了解个体。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症结力求突破重点和难点,能起到普遍的告诫警示作用。
(四)角色互换原则。领导要多从党员干部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党员干部思想,并商讨解决的办法,要多为党员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要引导党员干部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思考单位的管理和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十分艰巨,这无疑对纪检监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关键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现有的组织设置和领导干部配备办法,认真强化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职能。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反腐倡廉中心任务,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坚定、勤奋敬业、清廉自守、开拓创新,为纪检监察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纪检监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好、威望高、总体评价良好。但在这一“总体良好”的状态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阻碍纪检监察事业的发展,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机构规格缺少权威性
多年来,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建制一直沿用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党的各级纪委内部机构和干部职务设置的若干规定》(中纪发[1988]8号文件),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人们往往会产生疑问:纪检监察机关究竟是何级别的单位?与党委各部门有何区别?各个层次该配备什么职级的干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干部甚至是主要领导都不甚了解。特别是各级党委的组织、宣传等部门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负责人以后,大部分人错误地将纪检监察机关等同于组织、宣传等部门。这就直接导致纪委常委政治待遇的享有、纪委各内设机构负责同志的级别设置配备等问题处于一种任意和无序的状态,纪检监察机关低规格对待、纪检监察干部低职数、低规格配备的现象屡屡出现,甚至于将各级纪委设置的纪律检查员职务等同于非领导职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
(二)队伍管理缺少专业性
纪检监察机关是专司党内监督的执纪执法机关。其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特殊的管理,应参照公检法的模式走专业化管理的道路。当前,纪检监察机关既没有权威的执法主体资格,也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更没有过硬的经费保障措施等等。纪检监察干部在同一岗位年限长、年龄大,尤其是派驻部门的纪检组长,几乎成了安置性的职位;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或是部队转业,或是照顾关系从社会上调入,或是组织任命调任,而真正科班毕业的大学生和公开考试录用的反而屈指可数,懂财会、懂法律、懂电脑、懂写作等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正是因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上的常规化,导致了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难以专业化。
(三)管理体制缺少实效性
《党章》规定对纪委机关实行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而实际情况是,同级党委对纪检监察机关享有绝对支配权。纪检监察机关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仍然存在很强的依附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仅局限于业务指导这个层面,没有什么质的突破,且渐呈削弱的趋势。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上级机关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致使纪检监察系统合力不足。比如派驻纪检组长的提名权,文件规定由纪委机关掌握和行使,可大都是写在纸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的少之又少。甚至于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因为查办案件得罪了同级党委的领导而受到排挤或打击报复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或者彼此顾及情面而不愿伤和气,从而让下级纪检监察干部心寒而有案也不敢大胆查办。
(四)干部专职不专用
乡镇纪委虽然选举配备了纪委委员,但除了纪委书记和纪检员外,其他委员实际上都是挂名的,是由各单位人员“凑合”起来的,一般不参加纪检监察;大多数州直、县直部门的纪委根本就没有专职的纪委委员,除一个纪委书记外,别无他人;州、县两级派驻纪检组,一般也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人员,即使有也大都兼管着很多其他。乡镇纪委书记虽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却还分管着党务、综治、宣传等,全年绝大部分的时间忙于这些事务,以致自已的.本职反而成了“副业”,无暇顾及,力不从心,往往是“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很难保证专职专用;县级以上纪委书记是同级党委常委,也分管着一些其他,其纪委主要由纪委第一副书记主持,而实际情况是以纪委副书记的身份又难以领导和协调好整个机关的对内对外事务;派驻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也大多分管了其他,真正用于纪检监察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
(五)干部思想不稳定
在方面,纪检监察干部“光栽刺不栽花”,容易得罪人,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在待遇方面,纪检监察干部经济待遇不高,政治发展极为缓慢。有的干部在纪检监察部门一呆就是上十年,可连科级政治待遇都难以解决。有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相对
本单位行政副职总是“此薄彼厚”,在班子内部分工、领导决策方面常常低人一等。相对其他部门就奖金福利而言也是奖金少、福利差、补贴低,差距大;在生活方面,纪检监察干部往往是别人能去的地方不敢去,别人能得的不敢得,有时甚至连一些正常的娱乐活动也不敢参加,总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一些秉公执纪、清廉自律的纪检监察干部还常常被调查对象所埋怨,甚至被亲戚朋友们不理解,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可见一斑。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上还存在畏难情绪,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亲戚、朋友、同学等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有的认为自己不可能一辈子从事纪检监察,现在太认真,就会得罪领导、亲戚、朋友等,会为自己将来的、提拔以及子女就业等方面设置障碍,增加一些麻烦、困难。所以在中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大胆开展。上述种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
二、对策措施
当前,《国家公务员法》已经实施,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全面启动,这是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利时机,各级党委要本着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为原则,从组织建设、思想作风方面着手,坚持以“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为标准,切实加强各级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一)提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机构格局
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是组织建设,组织建设的核心是规范化和权威性。纪检监察机关要更加规范化和更具权威性,首先必须要从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等角度考虑,提高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格局,与同级党委的级别相当;明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其所属内设机构的格局和纪委常委、各室主任等干部的级别待遇。这样随着机构格局的提高,有利于依靠群众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局面,就可以更有力地落实党委作出的决策,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随着机构格局的提高,各级纪委才更有权威性,可以更有力、更有效地根据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关于反腐败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按照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提出要求,组织落实,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反腐败中的职能作用,形成反腐败合力,促进反腐败深入开展。
其次必须要有一部类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建设条例》这种法规性文件作保障。该文件要涵盖机构规格、职数配备及待遇、人员调整、干部录用、轮岗交流以及派驻机构管理等内容,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性法规文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只有把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建设上升到法律法规这个层面,才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才不至于忽视甚至消极对待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建设,从根本上杜绝对纪检监察机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有时还不要”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再次必须要改革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问题。首先必须改变领导关系和供给关系,把目前的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改为由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垂直领导,把供给关系由地方供给改为上级纪委直接供给,让同级纪委与监督对象无利害关系,这样监督起来才会真正有力,从而保证纪检监督权的权威性和有效监督;其次可以在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改革中,将派驻人员的编制划入纪检监察机关,等同于机关干部编制统一管理。特别要考虑到目前州、县两级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人员少、开展业务不多的实际,对他们的干部编制进行有效整合,推行“大派驻”和“大纪委”的做法,即:改单位派驻为系统派驻,将系统内所有纪检监察干部重新组合成新的派驻机构,称为派驻一组、派驻二组等,这样可避免纪检组受所驻单位在办公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制约;将乡镇纪委划分为几个片区,设置相应的机构如督察一组、督察二组分片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唯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目前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名存实亡、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赋予这两类纪检监察机构新的活力。同时高配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经济待遇。纪检监察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有特殊的办案装备和特殊的激励机制,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有充足的行政经费作保障。要科学设定纪检监察机关办公设备的达标要件,对“双规”场所、办案车辆、案管室、证据保全设备、行政经费等作出量化要求;要统一设定纪检监察干部的补贴津贴和办案奖励机制,想方设法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福利待遇。
(二)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性教育,使纪检监察干部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努力达到政治效果、执纪效果、社会效果三者的统一;二是要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大局;三是要加强廉政教育,使纪检监察干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坚决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四是要抓好宗旨教育,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
(三)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
一要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多岗位锻炼。合理设定轮岗交流年限,要求干部在某个岗位上满期后必须轮岗或交流。可以在同级纪检监察机关之间进行横向交流,还可以在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纵向交流;不仅可以交流领导干部,也可以交流一般干部。这样多岗位煅炼,不仅有利于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还可以避免长期在一个岗位产生的消极因素;二要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输出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利用换届、机构改革、干部调整等时机,积极向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干部,提出干部交流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向社会输出合格干部,形成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的有序流动,从而达到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目的;三要实行资格准入制,抬高纪检监察机关“门槛”。要参照法官、检察官的管理模式,对纪检监察干部实行资格准入制。凡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无论是担任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必须具备纪检监察干部资格,这种资格只能是通过考试获取,不能通过组织任命、聘请聘用等途径获得。而且,这种资格准入制是法定的,是必须执行的。以此抬高纪检监察机关的准入门槛,彻底解决安置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问题,彻底杜绝乱开口子随便安排人员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现象,为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打下基础;三要探索挂职锻炼新途径,开阔干部视野。挂职锻炼包括系统内挂职锻炼和系统外挂职锻炼。要在抓好系统内挂职锻炼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优秀年青干部到系统外进行挂职锻炼,既可以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管理能力,也可以到贫穷落后地区锻炼作风。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最终目的要让纪检监察干部取长补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干部学习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组织人事、金融证券等知识,丰富知识面,使作风得到有效转变;四要拓宽学习培训渠道,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素质。要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要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常规业务轮训,保证每个在职干部1-2年就能有一次业务培训的机会,提高干部的专业水平;要积极筹建纪检监察干部学院或者在综合性大学设立纪检监察专业,加大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化培训力度,还可以此为平台,对在职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业系统培训,既学业务,也学管理、金融、法律等综合知识,以此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着“四个新变化”:纪检监察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繁重了;领域不是缩小了,而是大大拓宽了;标准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加复杂了;履行职责对干部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提高了。这就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自身应不负重托,牢记使命,从大局出发,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职责。同时坚持“正人先正己”,把“严”字始终贯穿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之中,严格落实中央的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真正建设成为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乡镇领导班子在农村基层工作起着核心作用,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2个乡、镇,2个农牧业开发区,1个农场,设乡镇场区党委15个,乡镇政府12个、开发区管委会2个、场1个,乡镇场区享受副县待遇2名,科级干部169名,其中:男性149名,占88%;女性20名,占12%;汉族113名,占67%;少数民族56名,占33%;领导干部151名,占89%;非领导职务干部18名,占11%。第一学历大专以上30名,占18%;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139名,占82%。30岁及以下6名,占3%;31岁至35岁40名,占24%;36岁到40岁48名,占28%;41岁至45岁51名,占31%;46岁以上24名,占14%,平均年龄40.2岁。
(二)干部队伍整体情况
目前,本县共辖15个乡镇场区行政及参公编制干部共457名,其中:男性302名,占66%;女性155名,占34%;汉族297名,占65%;少数民族160名,占35%;大专及以上学历189名,占41%;中专及以下学历268名,占59%。35岁及以下206名,占45%;36岁至40岁108名,占24%;41岁至45岁86名,占19%;46岁及以上57名,占12%。
事业编制干部905名,其中:男性522名,占58%;女性383名,占42%;汉族533名,占59%;少数民族372名,占41%;大专及以上学历588名,占65%;中专及以下学历317名,占35%。35岁及以下412名,占46%;36岁至40岁238名,占26%;41岁至45岁118名,占13%;46岁及以上137名,占15%。
近年来,县委着眼于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服务群众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1、乡镇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将一批工作有魄力、综合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选拔至乡镇任职,20_年、20_年两次乡镇党委换届共提拔41名35岁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且每个乡镇都配有1-2名30岁左右的干部的年轻干部,20_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考试进入乡镇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及活力。
2、乡镇干部的学历呈现不断提高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使乡镇干部学历大幅度提高。目前乡镇干部中在职研究生学历1名,大学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比20_年乡镇党委换届时增长%。
3、乡镇干部在保持相对稳定性。县委严格控制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规定任期内的职务变动,目前,任乡镇场区党委书记3年以上的有14名。对新招录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在乡镇工作不满3年的禁止调动工作。通过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进而促进乡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民族结构、性别结构有所改善。目前,乡镇党委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各乡镇党委共有2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比20_年换届时增加3名;共有10名女干部,比20_年换届时增加3名。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以及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1、突出“政治上坚定”的导向。近年来,县委始终把解决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尤其对乡镇党委书记的选用,要求更高,对政治上不坚定、大局意识不强、民族情绪严重、思想上及行动上不能与县委、政府保持一致的干部,即使工作能力较好、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也坚决不予提拔重用;反之,对那些政治素质较强的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则优先考虑。
2、突出“以绩取人,群众公认”的导向。坚持看政绩和贡献,交叉看、全面看,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一环。对群众认可、工作实绩好的干部予以奖励表彰或提拔重用,如在近年来的科级干部年终考核中,县委对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部门)均给予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三年考核为前三名的乡镇党委书记,则在地委选拔后备县级后备干部时予以推荐。
3、突出“关爱基层,倾向一线”的导向。县委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乡镇一线干部,有意识地培养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乡镇基层干部,20_年出台了《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拔干部向乡镇一线倾斜(原则上要求今后无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为乡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积极有效的措施;20_年出台了《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对乡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奖金发放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位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发放,极大地提高了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选拔干部重视基层工作经历,现任的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在任现职前,有3名曾任乡镇党政正职;7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26名乡镇党委副职中,在任现职前,有22名曾任乡镇党政副职。进一步形成了“基层出干部,领导干部来自基层”的用人导向。
4、注重把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导向。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干部到乡镇领导岗位任职。20_年、20_年乡镇党委换届及20_年乡镇人大和政府换届中共提拔67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20_年乡镇党委换届中,25名少数民族干部、10女干部被选任进入乡镇党委任职。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育培养,是全面提高乡镇党委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基础。为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对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共同研究制定培训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县委党校教学平台,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贯彻民主集中制观念、文化素养、领导艺术为主,辅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能力培训。20_年以来乡镇干部共在地、县党校培训1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采取送出去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培训。让乡镇干部到区外学习培训或挂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借助广东援巴优势,开辟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新途径,先后派20余名乡镇干部赴广东(港澳)、河南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和参观考察,这种跨地域、跨发展阶段的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够零距离地了解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亲身领略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和观念。
(四)注意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县委针对乡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断层”现象,并根据乡镇科级后备人选的不同情况,经常研究分析,从提高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年轻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或情况复杂地区锻炼,并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乡镇科级后备干部队伍。20_年下派12名30岁以下机关干部到乡镇挂职,至20_年1月乡镇党委换届时,12名年轻干部中,有6名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任职。
(五)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监管
1、强化上级监督。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任前谈话、诫勉、函询等,做到事前监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做到事中监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乡镇党政正职“凡离必审”,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约束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责任行为。
2、强化内部监督。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保证质量,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强化制度约束。县委相继出台了《科级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县一般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巴里坤县委组织部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和函询的制度》、《巴里坤县乡(镇)场(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有效约束了干部日常行为。
近年来,虽然本县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较以往有明显好转,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干部结构不尽合理。本县自20_年以来,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全县干部编制“局部空编、整体超编”,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目前,全县乡镇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0.2岁,第一学历大学学历的仅有9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5%。乡镇36岁以上干部占55%,国民教育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绝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乡镇领导班子中,业务型领导偏少,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涉农、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的领导干部较少,部分从部门提拔下派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制约着乡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目前,169名乡镇科级干部中,第一学历涉农专业47名、占27%,高中学历50名,占30%。
(二)干部成长周期较长。目前,本县乡镇党政正职中,大多数是在乡镇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数都曾在乡镇任过副职,12名乡镇党委书记中由一般干部晋升到副科级干部时间为10年以上的就有9名,占75%,由副科晋升到正科级干部时间为6年以上的有6名,占50%。乡镇干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致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相应偏大。因乡镇领导职数有限,20_年以前也未设非领导职务,在乡镇能够得到提拔的干部较少,一些干部年青时工作上还较为积极,但一旦年龄超过35岁,若仍未得到提拔使用,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得过且过,从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干部“出入口”不畅。因现有体制限制,乡镇干部在录用、交流等方面还存在“出入口”不畅等问题。一是来源不足。自20_年以后,本县未分配学生到乡镇机关、站所工作,只有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录用了一些年轻干部,但因编制制约,为数不多。目前,乡镇工作一线干部,主要是20_年以前分配的中专生或是八、九十年代以工代干的干部。二是城乡干部交流、乡镇之间干部交流难度较大。从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方面来讲,一般县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农业乡镇干部、城郊乡镇干部不愿去边远或牧区乡镇工作。年龄稍大一些的干部图安逸,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形成了边远和牧业乡镇空编缺少干部,农业乡镇、城郊乡镇超编的乡镇之间不平衡现象。三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编制为事业性质,有一些事业单位站所干部工作方面比较优秀,但因领导职数的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能逆向流动的管理机制,除新招录的年轻干部或优秀乡镇科员,站所干部往往因身份限制能够得到提拔或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的机会较少,很多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在一个乡镇,直至退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难调动,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
(四)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思想不稳,工作主动性差。个别干部由于身份限制提拔晋升无望、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或年龄过大等原因,思想消极,不主动适应工作,不主动承担责任,不主动履行义务,在机关和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观念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还带着“老思想”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欠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三是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认识不够。认为乡镇工作主要靠经验、靠面子去开展,协调能力好就行了,没有必须再去学习,解决问题停留在表面或当前,还缺乏对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
(五)干部待遇有待改善。在激励机制方面,乡镇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产生悲观思想。加上乡镇干部出口不畅,交流、提拔到县直单位的不多,干部流动难、流动慢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县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科级干部达128人,占乡镇科级干部总数的76%。乡镇干部因工作环境艰苦、无瑕兼顾家庭等方面问题,加之乡镇干部的管理约束缺乏有效手段,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主观能动性缺乏。在待遇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农牧区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矛盾较多,有时得不到农牧民的理解,心理压力较大。
(一)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
1、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采取乡镇干部与农户一起兴办农业推广基地、科技示范点,帮扶农民发展经济项目等有效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建设。
2、合理使用乡镇各个年龄段干部。在加大对乡镇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注重兼顾各个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在领导班子搭配时,充分考虑中年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扎实等因素,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时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形成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领导班子结构,班子凝聚力、活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大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优化乡镇干部队伍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干部交流工作,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在县直和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中进行交流。二是灵活设置机构。乡镇机构设置上要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设立机构,确定有充足的力量来抓经济、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待遇
适当提高乡镇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有计划地注入新鲜“血液”,稳定干部队伍。一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生活上、工作中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尤其在干部人事调整中,对一些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任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以一些优惠政策。并建议自治区财政部门在乡镇干部现有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远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等,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帮助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机关基础设施,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这样既丰富广大干部的业余生活,又能扩大干部的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对在乡镇基层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缩短提拔周期,在落实“连续担任乡镇党委书记8年以上的,经考核称职者…报请享受副县待遇”这一政策时,时间不宜太长,6年为宜。因为乡镇党政正职任职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懈怠心理或“熬待遇”的想法,县委在调整干部时,只要乡镇党政正职无大错,对5、6年以上的乡镇党政正职一般不予调整,长此以往不利于乡镇工作的开展。对任乡镇副职6年以上的也要酌情考虑其待遇问题。
(三)强化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素质
要结合当前乡镇工作实际,突出培训教育和交流锻炼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一方面要强化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组织调训与乡镇自主培训、在职学历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灵活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专家就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科学执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交流锻炼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干部挂职锻炼结合起来。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后备力量的建设
分近、中、远储备一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储备时,对干部的知识、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完善,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有计划的从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政治强、素质好、懂技术、善管理、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拓宽后备干部来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储备一批专业型乡镇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对年轻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要采取下派、挂职等措施,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加速锻炼成长。对储备为近期的,且已培养成熟的,乡镇领导班子出现空缺岗位时,及时提拔重用,做到备用结合。
根据市委组织部在__期间开展干部队伍现状调查分析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__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造适应新任务、新要求的干部队伍,本人采取深入基层走访、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对__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__编制干部192名,聘用干部51名。在编干部中党委班子成员14名,正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21名,科级以下干部167名。__干部队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截止20_年3月,__192名在编干部中,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岁。25名科级干部中,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39岁。整个干部队伍老、中、青搭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14名党委班子成员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9名,占比64.2%)。全镇243名干部中,硕士学历1名,本科学历96名,大专学历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48.9%,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好。
长期以来__汉族干部流失严重,其中2名通过州级遴选考试、1名调整至市委办、1名借调至市委组织部、1名提拔至琼科瑞克街道,大学生村干部共招录14人,有4人已辞职。__目前干部队伍民汉比例为30:1,汉族干部少且任务过重,已经影响了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如脱贫攻坚、综治维稳、基层党建、纪检监察等条口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已经出现了人员拉不开栓、力不从心的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在人员缺少、工作繁重、任务艰巨的情况下,都能够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自觉克服各种实际困难,严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镇干部思想稳定、精神饱满。机关干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够坚守工作岗位,经常加班加点,仍然无怨无悔;村(社区)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工作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克服困难,为群众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广大干部展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总体来讲__干部队伍作风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存在得过且过思想;有的学习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有的对上级督导检查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不实不细。
虽然__每年都在有计划的进人,但由于近年来项目建设、民生工程、食品药品安全、纪检监察等新的工作机构和任务量不断增加,加之每年市委、政府抽调干部和部分老干部因病请假等,潘津一直存在在编干部少,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干部流失问题也很突出。如,243名干部不仅承担全镇约3万常住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还要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放松、脱贫攻坚不松劲,稍显吃力。
在编的56名机关干部中,大部分是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涉及机关主要职能的机械、水利水电、农业、法律等专业的人才很少,一些专业性强的业务部门(如财务、审计)严重缺少技术型、业务型人才。目前__机关干部专业对口率仅为12.3%。
从近几年招聘或选拔进来的干部看,女同志偏多。目前__科级以下干部共218名,女性干部 151名,占比69%。__距市区相对较远,工作任务相对较重,女性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防火、抢险、维稳、夜间值班等)工作中,有生力量相对薄弱。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整顿,__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班子人员配齐了,但是力量未配强;有的思想观念滞后,法制意识淡薄;有的工作作风飘浮,存在慵、懒、散等现象。
潘津留不住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上级部门对乡镇人才的保障机制不足,优秀干部通过遴选、调离等方式流失较多,且近几年考录的年轻公务员经常因阶段性任务抽调频繁。2、基层工作强度大。常年加班,周末无休是乡镇干部的常态,包括家人的不支持、夫妻两地分居、小孩读书等情况,还有上班路途遥远,路上太奔波等都是乡镇干部想要调离乡镇的原因。3、职业迷茫。特别是这两年招录的大学生村干部,面对日复一日的写材料、做台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就是混日子,不想继续下去了,选择辞职。
虽然每年__都有少部分干部调整、调动、交流等,但在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干部谈话中了解到,有29.6%的干部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同一个单位,有11.8%的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没有动过,这样容易出现工作没动力、按老经验办事、坐等提拔、不思进取等现象。
村党支部对发展青年党员不重视、无计划,党员结构不合理、不科学。村党支部没有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支部书记,只考虑如何留住自己的位置。有的村书记只在本村内部确定后备干部,对其他优秀青年视而不见。镇党委层面没有把年轻干部人才引进当做解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对干部的法制教育、干部作风上还存在教育不全面、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目前全镇7个村村财自有收入虽全部超过5万元,但总体村集体经济困难,村财自有收入增收瓶颈难以破解,村干部干事创业财力支撑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工作在农村一线,条件艰苦,工作繁杂,待遇水平不高,且目前村级后备干部没有工资待遇,即使村里有较为优秀的青年,组织也有心培养,但青年本人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投身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紧紧围绕__干部队伍整体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个核心问题做文章,积极协调,主动作为,破解矛盾。首先认真全面梳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人员配备情况,按照《自治州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直发力量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镇级层面成立五大中心,进一步理顺机构的工作职责,查找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的问题,明晰工作职责,合理调整现有人员,努力解决干部忙闲不均和活多人少的问题。
采取调任、竞聘上岗、公开招录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从年龄、知识、性别、专业等结构的合理性上选聘干部,及时补充干部缺额,逐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结合__干部队伍实际,有针对性地向人才办申请引进一至两名具有财务、审计、规划建设等方面特长的紧缺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
坚持标准,着眼长远,按照现有领导干部的一定比例数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后备干部队伍,并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广拓渠道,严把关口,精心选拔有潜质、能干事、敢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科学考评、择优选任,干部的提拔使用首先从已有的后备干部人选中产生。
注重从基层一线选用干部,对没有村(社区)任职经历的一般不予推荐,对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后备干部通过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到村(社区)任职锻炼。
选优配强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注重从本村毕业大学生中推荐和发展一批年轻党员,并推荐参加大学生村干部、社区工作者招录考试,充实基层干部力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组织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