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更新时间:2024-01-16 18:08:4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厌恶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异常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欢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仅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简便,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经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进取学习和负职责。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很多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经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所以经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十分自豪地说,我是全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十分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我的专业领域里面十分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我的领域,拒绝研究所有自我不熟悉的领域,从而即狂妄自大,而又十分虚弱,十分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明白自我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我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经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进取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能够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进取参与教学。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进取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贴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到达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构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完美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学生也是惟一的。学校、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桥梁,培养自尊,有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敏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的新一代人材,愿我们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学习到底。
论文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困难对策
论文摘要:此文论述了农村初中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及发展的相关对策。
_中央、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表,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一定的教育和一定办学模式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经济基础服务,显然,教育与经济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必须找到目前农村初中教育现有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实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因素,积极地探索与改进,交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提高办学效益,使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影响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原有的应试教育观念必须彻底改变
目前,我地区农村初中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比较突出:学校在办学方向上是为升学服务的,学校评价的重心也倾向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培养目标上,重智育,轻德、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使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低的学生,整天背着“差生”的包袱,躲闪于教师和同学之间,久之,便开始逃学,甚至缀学;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升学考试学科,忽视非考试学科;在培养途径上,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不容忽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可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所接触的内容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通过一系列活动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在培养对象上.只注重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只能得到以牺牲多数学生时问为代价,来换取个别学生单项发展的可悲教育效果。从农村目前情况来看,比较好的初中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只在2O左右,而8O左右的初中生进入社,两手空空,怎能做一名新型农民?产生上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本身的原因外,也有来自社会、家庭的因素.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义务教育性质和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不理解,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缺乏正确认识,也阻碍了农村初中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我们采取的对策是: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实行“分层辅导、逐步过渡、分流施教、短期培训”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各级行政领导和教师都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意义,抢占农村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做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学生升学两不误。
分层辅导:教师要掌握学习中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授课,关键是注重对优、中、差学生的辅导.重点抓“两端”。对优等生。上不封顶”,。吃饱吃好”;对“差等生要“保底”,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的最低标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开足开齐所规定的课程,使学生在苦学中寻找乐趣。布置作业、测验、期末检测等都要体现出层次,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100分),又有一般技能的题(20分)和拔高题(30分),让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考出满意的成绩,使学生心情舒畅,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逐步过渡:初中二年级学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牢牢把握。差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生理反应,对这一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降低标准,知识的坡度也减缓,适当增加课外活动和地方教材内容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尽量多地接触农村实际,把教学重点逐渐转移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上来,这是适合这部分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
分流施教:在初三开始分流。初三年段在开足开齐所有课程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为升入上一级学校做准备,另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同时,适当增加职业课内容,为学生成为农村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做准备。学校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增加农村专业知识课与实践操作误.主要是让学生从旧的农业意识中解脱出来.向新的农村科技意识转交。
短期培训:《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对20_年基础教育提出了“扩大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的规模”,根据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动员不升学的毕业生留校半年或一年,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的发展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学校协助当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信息化产业水平,带动农村经济向高层次发展。学校要下大力气对职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满足教学需要,使学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培训基地。
二、目前,教师队伍的素质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样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前教师队伍学科比例失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滞后,教师的基本功不硬,农村经济类型的专业教师少,能歌善舞的,会写能画的更是凤毛麟角。其原因是人事制度不健全,需要的教师进不来,骨干教师又无法留得住;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采取的对策是:调整和提高。调整:对校长和行政班子成员要严格考核,搞好民主测评,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调整合格后应相对稳定。稳定的领导班子会对学校负责,按照长远规划和近期打算有步骤地工作,有利于办学效益的提高。对不合格的领导,应就地“卧倒”,不要东调西派殃及其他学校。针对教师专业比例失调,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随着人事制度改革,退、病休人员的编制应留给各学校所缺专业的教师(人事和教育部门可从已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中选拔),学校多余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自行消化。提高:主要是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1、培训要把师德放在首位
(1)在教师当中要树立师德典型,让典型教师做事迹报告,典型引路。教育和影响教师。(2)在教师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培训。如,教师可以搞师德知识竞赛、各类球赛、游戏,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他们对社会知识的学习。还可组织教师旅游,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陶冶情操、感悟哲理、理解人生。(3)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教风”等来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领导班子以精诚团结、协调合作,廉洁奉公、率先垂范,依靠自身的学识、业绩、能力、品德等非权力因素影响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嫱训的关键是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进行培训很有实效。在教学研究中,让教师设计一份自己满意的、符合大纲要求的、能把握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案;上一节研究课,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教法和研究成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分层辅导的课程;选择一份听课笔记,检验自己对常规教学过程的要求、对教学改革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写一份比较有价值的教学工作报告或总结,交流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水平提高的经验。在教研中,注重开展备课、说课、讲课和评课活动,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对优质课、观摩课、成果课的互听互评、领导点评,使每一位教师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学校其他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是教师的考核项目之一,直接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自然对教师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教师感到自己必须有一个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否则就会“败下来”。
三、应加强初中考试制度改革
目前,一些地方的党政、社会各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仍把升学率看得过重,这些压力,导致领导和教师成天围着考试的指挥捧转,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要回家参加农村经济建设,片面的教育,使学生无论是思想准备上,还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上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考试制度有待于研究和改革。如果把农村升学考试制度放宽一些,考试权利下放一些,给学校一点升学自主权,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学校就会有精力对多数学生从音、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个性,重点是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后的相关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四、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太差
一、调查: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诸如清华附中、浙江诸如绿城育华等学校已经在高考的夹缝中开始了搭建英才教育发展平台的探索之路。20_年浙江省教育厅还准备将高中无班级化管理试点扩大到11所学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一些家长认为我们的学生还不会选择和把握自己;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中国的国情是不管就乱,现在的中学生没有了传统管理可谓弊端多多;一些教育界的人士也在质疑“中国大地的应试教育模式短期内能够改变吗?如果不能,三年后无班级授课制的这批孩子何去何从?事实证明:(1)浙师大附中的一位家长透露:“从儿子去年进浙师大附中读高一就实行了走读。上次开家长会,老师介绍成绩比固定班级分数有很大提高。或许学生喜欢一种新鲜感的兴趣学习,与自觉性学习大提升有一定的关联吧。”(2)杭二中负责教学的赵老师说“:二中的方案,希望跟今后高考改革方案结合在一起,和浙江省课程改革相呼应。(3)我们也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
二、思考: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前我国的教育热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各类英才,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不论是从观念以及体制上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为了让我们的家长放心、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让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上更加顺畅,笔者查阅了美国和芬兰等国家关于无班级授课制的大量资料,对他们不足和经验做了整理,从而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以下思考。
1.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班级授课质的区别。
所谓“无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灌输型教学的模式,学校不再为学生分班级或分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学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而坐同一个教室,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这种突出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虽说班级授课制下我们也提倡分层教学,但那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段时间里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很多时候会使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自尊心受伤,又会使学科资优生吃不饱,一节课要兼顾各个方面,其实是课堂的一种低效行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必修课的无班级授课制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可能他不爱好数学,但他是物理天才,又或是语言类天才……这样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自己喜欢的科目,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
2.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者。教师的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行为主义模式改变成动态的建构主义模式,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从而对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教育上应该以研究为导向,以围绕国家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为中心,具有自主开发和创造性等特点。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浙江省教育厅各教育机构已经在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并为教师提供终生培训。
3.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体制下,班级的大事小事基本上是班主任一人掌控,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在无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主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这对学生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学生的行为、教室和操场的秩序等,都将有志愿者协助老师监督,每门课也都有志愿者担任助教。我们也会培养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让他们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增加对“无班级授课制”的了解,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订学习计划、熟悉校园生活、结识新同学等。毕业时,学校会向担任过辅导员的学生颁发证明其工作经历的辅导员证书。芬兰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工作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使有机会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另外,我们会重新组建我们的学生会,以前的学生会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现在学生会是通过竞选产生,竞选的前提是要具备服务意识,而且要发表演说、和同学承诺,是实际上的学生领袖,可代表广大学生参加学校有关会议。学校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校方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目的。”4.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模块”课程的设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各类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想我们应该在相应高中课程的设置上下足功夫,我认为高中阶段的课程可分为三类:(1)必修课,是每门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2)专业课程(或称之为二级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加深,也可以是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课程,地方和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的指导性建议设立。(3)应用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知识,它可以是对已经学过的科目进一步学习,也可以是其他科目,应用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设置,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设。
5.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的教育管理。
当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确定之后,最为迫切的是相应的制度保障。实施“无班级授课制”以后,我们学校应该建立对学生的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等,实现宽松体会下的有效管理。学生顾问制度,学校应设有专业的学生顾问,其专职工作就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应有着全面了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学段考试;毕业前指导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提供咨询。学生顾问的工作还远不止于此,它还应该包括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日常小事约见学生顾问。指导员制度,新生入学伊始,无固定的班级,学生被分成20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有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和日常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作出的计划和安排。
6.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相应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变革。
_中央、_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一年半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忙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我的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自我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所以,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位能够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忙,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简单,大家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证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用心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可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要想上好语文课,认真备课是关键,另外我认为教师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多读书,读各种有益的书。尤其是在当今的新课改情势下,教学方法要活,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也要活,不能死教课本,课本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有机智的教师灵活驾驭教材,把握好文本,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再有,我认为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才能把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习作能力三种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提高。因此,我经常把伟人的读书故事讲给学生听,也把我的读书经历告诉我的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运用,会一生受用。
一次语文课上,一生对文中一小节的内容理解体会得淋漓尽致,且文辞优美。我不禁说:“你真行,哪学的这么多好词啊?”那生脱口而出:“老师,跟您学的,您每次讲课时或总结时,都很会用词。”我窃笑,还有夸我的。“润物细无声”,的确,老师的言传身教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阅读,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让孩子的世界更明朗;阅读,渲染了课堂氛围,让孩子的情致更高涨;阅读,也同化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也懂得开卷有益的真谛!用时方恨读书少,还是记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愿与书为伴,书永远是点缀我沿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以下是与教育这十年主题征文7篇范文相关的文章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深刻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把控需要从教育评价改革开始,需要对教师队伍、学员学习质量、开设专业等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系统性改革,也是对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评价机制的改革。改革是为了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遵循办学规律。在教学教务方面,遵循办学规律,改变那些违背规律的思路和做法,使学院工作更符合办学规律,符合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规律。
坚持学员需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思想,把聘请教师质量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科学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
结合我院情况,我觉得特别要坚持三性并重,不断凸显大学继续教育的延展性、社会性、应用性的特点,从重数量规模向注重学生质量转变、向质量转型。
首先,坚持延展性,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体的、整合的,两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知识体系;从学员角度,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的延续、衔接性,才能保障学员个体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坚持社会性,紧扣社会需求,转变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联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模式。
三是坚持应用性,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