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3-19
2023-06-15
2023-06-18
2023-07-05
更新时间:2024-02-10 16:54: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3-19
2023-06-15
2023-06-18
2023-07-05
三年前,妈妈说要把我送到黄老师那儿写字,我真是一百个不情愿,听说那老师很凶。送到黄老师那,该不会是魔鬼训练吧,写错了会不会有一顿毒打?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害怕起来。
星期天,我嘟哝着嘴和妈妈来到黄老师那儿。黄老师大概四十多岁,只见他稀疏的头发,额头光光的,粗黑的眉毛,大眼睛露出两道凶光,一副很严厉的样子,我不禁吓得两腿发软。
黄老师带我来到一张桌子旁,铺上毛毡,取来毛笔、墨水、砚台、纸,又摆出一副很专业的样子。黄老师告诉我,握毛笔要像鸡爪式地抓,我连续做了五、六次,黄老师都紧皱眉头,连连摇头,接着又招他的女儿来教我,别人都叫她小黄老师。一会儿,我总算学会了握笔。小黄老师写了一个“一”字让我临摹,我饱沾了墨水,也没顿笔也没收笔,“写”了一道粗粗的横线,小黄老师叹了一口气走开了。唉,上学只要写铅笔、钢笔字,为啥还要练毛笔字呢?心中嘀咕可又没胆违抗妈妈的旨意。
还有一次,阿姨说要带我和她女儿一起去看电影。我正高兴着呢,没料到妈妈却说:“我女儿要去写毛笔字,这次就算了吧!”唉,我真讨厌练毛笔字!
在黄老师家苦练了两年,我发现自己写的字大有长进,我也渐渐爱上了书法,书法作品也曾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我也渐渐地爱上了练毛笔字。去年暑假,我写的唐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看了我的作品连连称赞,说:“这是你三年以来写得最好的一件作品,真的很牛!”我听了喜滋滋的,看着“故人西辞黄鹤楼”几个字,还真觉得写的有进步了。在学校里,同学们见我钢笔字大有长进,便问我在哪练硬笔书法,我笑了笑。我知道我得感谢黄老师的辛苦培养,自己这几年的刻苦练习没有白费。
今年,我的毛笔字写得更漂亮了。每次出门作客,妈妈总要把拍在手机中的毛笔字作品给亲朋好友们看,他们看了都直夸我写的字秀气,我心里听了乐呵呵的!我真是越来越爱写毛笔字了,每天晚上一有空,我定会拿出毛笔练上一会。我想: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争取把字练得更好!
、【书法课堂】系列之---《圣教序》临帖指南
Post By:20_-04-14 11:39:36
余学书三十余年,尤喜二王碑帖,圣教、兰亭常临之,皆因吾之愚钝,得其皮耳;近来,闲暇无事,搜集整理《圣教序》临帖指南,共同学习。
吴俊卿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编》载: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现藏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传世宋拓有墨皇本,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明代刘正宗藏本,现藏陕西博物馆;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缝间发现整幅宋拓本;其他还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书法班结束的前两天,老师让我们尝试练毛笔字。
到了书法班,老师先给我们每人一个毛毡,然后给我们每人一个大草纸,每两人一个墨盘,最后排顺序倒墨。老师先教我们叠格,先把纸横着放,然后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最后把纸平均分成三份,再打开就好了。然后老师教我们最重要的一项:握笔。食指和中指在笔的后面,大拇指在笔的前面,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下面顶着笔。老师开始教我们写笔画了,老师先教我们横的上顿笔:先往上提,再往下把提包裹住,最后向右横。然后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纸上都写了一个,我照着老师的方法写,可是写的细的太细,粗的太粗,有时先往上写的我先往下写,有时拿笔拿成用铅笔的姿势,真是状况百出,练了大半张,练到墨都快没了,我才把一个顿笔写好。该练下顿笔了,也就是把整个横练完。先往上提,然后往下包裹住提,就行了。我把后半张写完后,发现还是写不好,就在以前练上顿笔的后面加一个下顿笔,写呀写,终于练好了横。
老师开始教我们写竖了。先写个很斜的竖,然后再写个短横,最后写一个悬针竖,就行了。由于节省纸,我在这张纸的空隙里写。我最大的毛病就是粗的太粗,细的太细,这个竖身体较粗,末尾较细,刚好戳中我的死穴,身体写的很粗,末尾写的很细,好像竖的身体和末尾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把身体和末尾明显的分开了。我请求老师再给我写一个,根据观察老师写的笔画和动作,我写的好多了。
开始写字了,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个毛笔字帖,让我们挑一个字,她来写范字。我选了一个“高”字。我写的高字,下面那个竖和横折钩,没有放开,一个偏左,一个偏右,一个太小,一个太大。由于我及时认识到错误,最后两个字写好了。
我从没有写过毛笔字,以前以为写毛笔很不好,很难,很没趣,一写,觉得写毛笔字也不是太难,我很期待明天的毛笔课!
一、练字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想想自己为什么练字,有多大决心,这点其实很重要。练字的目的不同,所需要走的路径也不一样。
练字的目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为了考试拿到更好的卷面分;
(2)日常书写更好看一点;
(3)个人爱好;
(4)系统地学习书法;
(5)修身养性。
不同的目的,对于时间的投入要求也不一样。明确目的,下定决心,就一定能练好字。
2、纸和笔的准备
纸的方面:如果基础不是太好,开始练字的时候,建议选择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字本。
笔的方面:因为练字主要还是为了日常书写,所以建议还是选择中性笔或钢笔练字。中性笔的话,建议选择或的,这样比较容易写出笔锋,字也更漂亮,而且平时日常书写也完全可以。如果选择钢笔的话,一定要选择用起来顺手的钢笔。买一支比较好的钢笔也是有必要的,毕竟可以用很久的。而且写习惯了,就如同剑客手中的剑,会很有感觉的。另外,前期不太建议用美工笔练字。
二、开始练字:
1、找一本合适的字帖
选择字帖,一般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1)看你本身的基础如何。如果基础不是很好,建议从楷书或行楷练起。如果基础不错了,那么选择的范围就更广了。
(2)喜欢哪种字帖就去学。如果不是想成为专业的书法家,完全可以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练字其实就是模仿,有了兴趣,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容易练好。
(3)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如果想写字规范一些,就去练楷书。如果想写字快一点,就去练行书。
2、仔细观察
在练字之前先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不要以为自己写过很多年的字,就不去观察,而只凭感觉和记忆进行临摹。否则效果并不会很好,应该先观察再临摹,这样会事半功倍的。
3、认真临摹
如果因为自己以前写字写的不够美观,而学习练字的话,就需要摒弃之前的写法,认真临摹选好的字帖。每一笔画都要临摹到位,不要打折扣,这样坚持练习,写出来的字才够美观。
4、持之以恒
练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快速成功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要今天高兴了就写一上午,明天不高兴了就一个字不写,这样效果是不明显的。每天无论有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写,哪怕只是很少的时间,只能写几行字也要写,每天的坚持才会有进步。
5、观察比对
练习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写的字收集起来,用以比对。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把不同阶段的字拿出来进行比对,看一下这段时间的练习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样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和满足感得到了提升,是给自己小小的激励,以后练字的积极性就更高。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差异,还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如果你现在还是小学生或中学生,建议选择楷书。如果是大学生,或者已经工作了,练字只是为了日常书写更快更好,可以选择行楷,或者楷书和行书同时练习。
练字,一方面是写,另外一方面是要看。多看看别人写的漂亮的字,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揣摩如何布局,在心中有了这个字的蓝图,写的时候就更容易写好了。多看看,每天的观察,日积月累,就会带来改变。
每天练一个字或几个字就可以了,不需要练很多字。有时间的时候,就每天坚持写一会儿。当成一个事情,形成一个习惯,喜欢上练字,就一定可以练好。
高手临帖感言
余斋临池录(提俊丰)
临池之道,在得笔。得笔者,乃笔之轻重、疾徐、绞转、折挫之谓也。笔之不得,则徒描其形也。
临帖者,临铁也。若今日课字,翌日或数日便还于字帖,则难近道也。其必若儿时,于群人中,纵见背影,亦一眼便识己母。盖因其步态、神形铁之在心也。
临帖者,练眼也。若点画之俯仰、向背、粗细、长短,不能触之于目,行诸于手,则废纸三千,亦难走进其半步也。临帖之精微,需毫发无遗恨,字字逼肖古人;临帖之写意,贵能得其旨趣,形不类而神相通。书家当兼备二者,方能变通。
临帖往往心为“形”役,形外需得笔,得笔方有“意”。得“意”而忘“形”,习书之又一境地也。
临帖贵善思。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不思则无惑,无惑则无获。一帖在手,当思当学之旨,不明所旨,徒劳无功也。一点既通,再涉其它,日积月累,则毫端自丰矣。
临帖需散怀抱,得之在松。若正襟危坐,心弦紧绷,则心悬半空,心手难应,忐忐忑忑,全不在状态也。
密者,少白也。疏者,多白也。人皆谓多白之虚谓之虚,更需味密处之白也。
作字需“破匀”,匀则无兴味。字之匀者,在线条匀,线距匀,字之部件匀,字之大小匀,字距匀,行距匀,墨色匀,章法布白匀......然一匀再匀,便不堪入目也。如上之弊,一一破去,信可换骨脱胎也。
行书难在得“势”,草书难在得“肆”。得“势”需“造虚”,得“肆”需“破序”。总之曰“不作正局”。
古贤之书,多能于藏。藏其锋芒,藏其机巧,藏曲于直,藏险于正,藏虚于实处,藏动于静中。寓之于目,自有书卷之气郁郁扑面。余学书十余年,今始悟得书卷之气,全于一藏字中窥见也。
余喜三五书友同临一帖,临罢谈其所得,所惑,察其同处,思其异处,扬其长处,弃其弊处,坦荡其言,会之在心,不亦快哉!
临杨凝式 《韭花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正确途径(周光喜)
正确的临帖是打开书法艺术殿堂的钥匙,也是书法家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临帖大致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几个阶段,学书者也多遵循这个顺序去实践。临帖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必然不同,有些二、三十岁的青年频频入展、获奖,便小有名气。有些老同志倾注平生三、五十年心血,依然是老干部体。觉得很困惑,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一是选择好贴,选对贴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一定要选择高古之贴,最好是字数较多的为宜。选对贴就是自己喜欢、适合自己书写,自己有兴趣,方能久而不厌。
二是临帖要忠实于原帖,提倡全面继承
首先要严格按法贴临,不可随意取舍,信笔乱临,力求贴近原帖。
其次要牢牢记住所临帖的结字方法。有些人临帖还可以但创作时却大相径庭,一个字也用不上来,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者贵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即是这个道理。早年我在临圣教序时觉得不好看,不按帖临,随意取舍,结果走了不少弯路,后经王冰石老师指点,才改正临帖随意的毛病,果然进步很快。
三是坚持专攻一贴,重点突破
1、临帖不可贪多,急于求成。应当集中精力,坚持主攻一帖,以期突破。如我在指导刘兆涵学习书法时,要求其专攻一帖。心无旁骛、勤学苦练。自学书开始仅十个月便入展省《八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初窥书法殿堂。
2、对文字较多的帖,可分段临,待基本熟练后再通临。如《圣教序》开始就通临,往往写到后边,早忘了前边的。我在教一个十七岁的学生写圣教序,我选出三段教她写,要求每段写十天,待写完这几段后,她自己便可以通临圣教序了,只三个月就写的很不错了。
事实证明只要突破一帖,其余各帖按此方法便不难写也。反之写不好一个帖,其它任何帖也写不进去。
四、是勤奋苦练,虚心学习
楷书——比较工整,但平时写字用不上行书——稍稍连笔,比较好用草书——最为好用,写东西快,但不太好练钢笔体——模仿硬笔书法的一种字体。我的学书经历:我是先练的钢笔后练毛笔字后来同时都练两笔相长(个人随意不成体统的!)相互支撑!下面说说个人练字吧,天天抄吧太单调!不重复写又记不住!我的方法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帖,先通篇写,最好是先研究内容,熟记内容,然后重点择字写,再背临,再字字对照找毛病!当然最开始不会写的还要先行用透明纸复在上面仿摹,摹能记住字形状,结构,间架。而临写能记住字的笔画,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此是必由之路,别无其它捷径可走了!关键是要有恒心,毅力,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性格来定,我看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字帖,象顾仲安的字比较秀美的,还有两牺书法家卢中南的字也不错,易上手,我都写过,等有了基础再学行书,还是他们二位的行书字。
国人还真须把字练好,会受用一生的。如仅是想把硬笔字练练好以期适应社会之需而已,大可不必艰难地走“长征路”去学习传统书法,直接练钢笔字即可,先找些我上面讲的钢笔字帖的楷书范本临写一段时间或者临摹一阵子,就楷书而言,如不是主攻楷书而是练就实用型钢笔字行书的话,楷书练到横平竖直不歪就行了,楷书不要太要求!古代如北宋大书家米芾,行书称绝!而楷书并不出名!一本字帖也没有,所谓先练楷书,关键能把字写写正就行了,就可以练钢笔行书了,关键是写行书时间要长,如果平时爱学习是好时机,通过上课要多练记笔记,实际上学是极好的机会,我就是通过看书然后把精典的东西记录下来,用大量记笔记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不致自己还始终记着以前的字样子,我是工作后才练字的,当时上电大,我就记笔记,等于把书抄写了一遍,如果记笔记快了字就变形,知道字跟不上手本身就是进步了,在书法上叫“眼高手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看多写手就提高了,就到下一个周期,“手高眼低”,通过多看,发现又不行了,这就是手又跟不上了,如此循环往复地提高。不去管它,时间长了等你的行书写好了,自然速度就上来了。
这样既加深了学到的知识又练就了书法,电脑风靡的今天,钢笔字还一个的护身符,对择业,工作都有所裨益的,相信我的话不会错的!只要想干某件事时就是进步!就已成功了一半!字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那是一个过程,是曲折中的前进,螺纹式的上升过程。
写仿影,我们在临摹毛笔字的时候,可以用透明的纸放在字帖上面,这样可以比较容易的看到下面的字体,写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单钩,先用笔在纸上勾出字的点画的中锋线,也就是有的字帖除了字的大体轮廓以外,会用箭头的方式勾勒出这个字的笔画以及一些运笔的方式技巧。
双钩,透明的纸放在字帖上,然后用笔钩勾出字帖的外部轮廓,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勾勒的形状进行填充,使之将我们勾勒出的外部形状全部填充满。
格临,在纸上画出米字格或者九宫格,然后对照着字帖上的字的位置,确定每一个字的笔画,位置,长短,发现,这个需要特别的有耐心,还需要观察的时候仔细一点。
对临,也就是当我们对临摹字体熟悉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照着字帖上的字写了,看一个字写一个,然后在分析那些地方写的不对。
背贴,也就是长期的临摹之后,我们就可以不用在看着帖子写,而是慢慢的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又还不是很会,这个时候就需要背着帖子写。
怎样教学生临帖
发表时间:20_-12-24 9:28:13
写字有两难,入门难、提高难。入门难,难在不知从何入手;提高难,难在有质的飞跃。而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首先面临的是入门阶段如何临帖的问题。在多年的写字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临帖习字的。
一、临帖的三种方法
我在写字教学中采用摹写、临写和背写相结合的方法。摹写就是用较透明的纸蒙在字的上面认真描写,越准确越好。临写就是对照字帖进行临写。临写容易得到帖上的笔画而结构次之;摹写容易得到字的结构而容易忽视笔画。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其笔画和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摹写和临写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模仿能力,使学生看到笔画和结构都在进步。
背写是在摹写、临写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尽早能脱帖写出像帖上的字而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在写字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记忆,并指出相应的重点,找出规律。只有引导学生找到规律才易于记忆,学生也就能对汉字的结构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背写,还能使学生的临写、摹写质量得到升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临帖的三个“学会”
我在学生临帖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三个“学会”,即在临写前要学会观察,临写后要学会检查,找出不足后要学会改进。
学会观察。每堂写字课前,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凝神观察碑帖范字。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首先要训练学生对字体特征的了解。如颜体的雄健、欧体的险劲、柳体的骨力、赵体的秀润等等。然后要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圆、平斜、尖圆等;结构的大小、收放、疏密、宽窄、高低等等。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在临习之前做到胸有成竹。正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云:“翰不虚动,下笔有由”。
学会检查就是把自己写过的字对照字帖比较分析,尽快找出字中笔画和结构上的毛病。学生中会存在只顾埋头写、毛病看不出,写了一段时间还是老样子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停下笔来,像医生检查病人一样,检查字的毛病。医生只有检查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同样,我们只有找出字中的不足之处,才有可能克服笔病,把字写得更好一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检查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优秀作业提出表扬,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充分肯定,而对典型的问题要及时指出。
学会改进。观察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了解字的特点。检查是要找出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能有的放矢来改进之,用新的面貌来替代之。只要我们做到认真观察、反复检查、找出不足、及时改进,就会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就会一天天地进步。改进的办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照检查分析后先自己修改。如铅笔写得用钢笔改,钢笔写的用红笔改,毛笔写的用广告色来改等。
三、临帖的三个过程
打好基础、训练技法。
临帖是从选帖开始的,老师不必规定学生统一用某种字帖,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来选择。至于字体,启功先生曾说过,中小学生还是以楷体作为初学入门的法帖为佳。临帖时还需向学生介绍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发展简史,以及文房四宝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笔画、结构、章法是写好字的三要素。初学时要强调写好各种笔画为重点,结构、偏旁随之跟上。
笔画方面,要求学生准确地写好八种基本笔画,重视每一笔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在结构上,要着眼于讲授字的重心平稳、比例恰当、左右参差、上下呼应等。
深入传统、汲取营养。
教师在教学生临帖时要多选择古人的经典碑帖为范本,少写现代人的或直接模仿老师的字。我在教小学生硬笔书法时,同样是从古代优秀碑帖中汲取营养。如欧阳询、张即之的楷书;魏体《张猛龙碑》;隶书《张迁碑》、《礼器碑》;行楷书则选自赵孟的《胆巴碑》等。对于个别基础扎实的书法尖子生,我选用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以及米芾的《苕溪诗》《蜀素帖》。
转益多师、创造自我。
我在教学中一贯反对一本字帖贯穿到底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和基础来临写不同风格的碑帖。如我在教小学生普通班级写字课时,一、二年级用省编《写字》教材,以描红为主;三年级用自编张即之的小楷为教材;四年级选用欧阳询的《醴泉铭》作为楷书教材。中年级阶段仍然为摹写和临写相结合的方法。五年级让学生学习隶书《礼器碑》和楷书《张猛龙碑》作为巩固、提高的阶段,让学生能接触不同风格、字体的书法范本。六年级主要教学生写赵孟的行楷书,这个阶段除继续巩固笔画和结构的教学之外,还需对学生进行章法和书法作品创作的指导。如果学生能自己写出一幅像样的作品,那可以说有了一定的创作能力。创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一种素质,祖国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以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临帖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作为书法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临帖方法,对不同的年级使用不同的临习字帖。在临帖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临帖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做事有耐心、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注重对学生创作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自身素质才会同步提高。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王建湘
突然很感兴趣写毛笔,所以他去书店随便买了刷子,一本习字集,非常专注于练习。但是手的笔画很颤抖,笔画也写得弯曲,甚至没有,看起来特别糟糕,甚至笔画的笔画,也写得很好。只知道写毛笔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家,问我父亲不会写毛笔字,他说:他学了,但没有坚持,终于放弃了。爸爸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坚持的决心,而且在心里静静地,唯一能够实践好话的方法。听了我父亲,我点了点头,然后发誓说:我会很好坚持刷笔的做法。
虽然不是每天都练习,但每周至少三次能够控制一支好的钢笔,并且写这个单词虽然没有钢笔,没有规则,但一个字一个字,可以写,笔画也是统一的,这就是我坚持一个月的效果,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所谓的:
我也听说写笔可以自我修养,所以头发 笔更爱。其实,不只是写刷字需要坚持,需要停下来,为了做一件事,就需要这些精神。我相信它会赢。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造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坚持对学生进行书法训练,引领学生走进书法文化,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提高书法技能,促进身心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在书法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材分析
硬笔书法课程通过介绍硬笔书法的发展史,介绍历代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使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中感受中华文化,树立传承的责任感和意识。重点是硬笔楷书,并进行大量的常见字的楷书练习。难点是硬笔楷书的创作训练。每次讲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欣赏,分析其风格特点、用笔特点,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汉语书写的能力和相应的水平,但是其在具体的书写中还存在各种问题,旨在提高同学们的书写水平,纠正书写中的问题,教学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体现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得到多层面的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以及其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培养其人文精神。
2、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人人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保持持久性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
4、培养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初步认识真(楷书)、草、隶、篆,大致区分各体的字形特点,尤其是了解楷书中柳、颜、欧三体,倡导积极尝试、习练爱好之精神,让学生观赏一些书法刊物,开阔眼界、欣赏佳品、品评杰作、学会审美、勤学苦练、效仿名人,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平时注意用毛笔示范学生,引导学生在“看、识、品、学、练”五点上下功夫。经启发诱导,渐渐使学生被书法艺术的美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入书法之门。
五、采取措施
书写的训练可也不能急于求成,对小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循序渐进,初见成效,也有以下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自己喜爱的字体去练,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喜好训练。
(二)按字形的要求,正规严格去指导练习,纠正不良习惯。
(三)学会比较和鉴别的方法,欣赏优秀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四)教学生掌握运笔和写字的章法,一步一步练习,分步检查书写效果强化。
六、教学进度
授课内容
1.讲书法史以及优秀书法家,以此激励学生。教给学生写字口诀:身坐正,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记心中。钢笔楷书的特点及其笔画书写要领以及用笔的技法。讲授点、横、竖、撇四种笔顺以及相关字的练习。
2.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捺提
3.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钩
4.钢笔楷书笔画的写法——竖弯、竖弯勾、竖提
5.钢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钩、横折、横折钩
6.钢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撇、横折、撇点
7.钢笔楷书笔画的写法——横折弯钩、竖折、竖折折钩
8.部首偏旁——单立旁、木字旁、三点水、草字头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自己喜欢的,容易上手的,难度特别大的)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非常关键,正是上台阶的时候),挺过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个月在手法、认识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其他三家的东西,陆游、吴琚父、蔡三家、苏老泉等等)。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会有新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以下是我在临《九成宫醴泉铭》时的一点浅显体会,在这里贴出,旨在交流学习,书法临帖心得体会。若各位同道发现有说的不对的请纠正补足,谢谢!
一、为什么同一本帖不同人临出来的感觉往往大相径庭?比如黄自元与田氏兄弟所临的《九成宫》感觉完全不一样,启功临的《玄秘塔》也不是原帖的风格,这到底是不足还是特色,现在不得而知。但我敢说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不管谁临帖都或多或少掺进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这种理解是属于个人的,千人千面。
二、假如真有书法创新,我想这种创新或许就是每个人在临帖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个人风格吧!(这里得强调“自然”二字,如特意为之,则是做作了)假如每个人临帖出来的感觉都一样,那书法也太简单了,那样的话,中国从古至今不知要出现多少个王羲之,而书法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热爱了——临帖感悟,不知对否?
三、补充说明一下(个人观点):临帖时掺入个人理解不是随便乱掺入的,也一样须遵守法则。黄自元临欧时不难看出有颜的笔法,田英章老师说他临欧有赵孟頫的笔意,启老临柳明显有他自己的风格。这些书家之所以掺入别的东西,不是因为他的水平比原帖水平还高,而是取决于其自身审美倾向和学书经历。
四、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我觉得《九成宫醴泉铭》不太适合作为首选的范帖,原因是它较之颜、柳要难得多。之所以难,是由欧字的特点决定的,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敛。颜、柳的笔法都很舒展和明显,入门相对简单。特别是颜体,大笔划粗细条,容易学,笔法也很有代表性,和其它书体的关联性也很大。柳体较之颜体要稍难,主要原因是柳字强调“骨”,如果功力不够,极易产生干涩感而不生动。但此二体较之欧体要简单好多(个人体会),欧字不但敛,而且是极力的敛。欧字的敛在笔划和结构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笔划上欧字多短促而精细,且笔锋多深藏,初学者或功力不够者临起来往往会相当吃力且难得其法,包括许多书家也未能神似。结构上欧字多从奇中求正、险中求稳,初学者习之如不得其法,则易怪异。
五、临欧过程中,有几个字是特别不好写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这几个字我用心写了很多遍也只是偶尔有一二个较满意的,且发挥很不稳定,时好时坏。这几个字是:九、成、秘、郡、避、阙、竦、高、周、沐、栋。其中以九、成、秘、避为最难。
六、在临欧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倾全身之力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笔划粗了不精到,细了又不秀美,长了太庸俗,短了又病态,多一丝少一毫感觉便会大变,此或正所谓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由此可见欧字之难!!
七、临欧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欧字之美主要可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劲、精、秀、敛、奇。这几个字是我在临欧过程中的深切体会,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未参照任何人的观点(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说明欧字之美给了我很大的感观冲击,是真实的,不是华而不实的,不是虚的)。而这每一个字都相当不易做到,由此亦可知欧阳询功力之深。下面我逐字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劲——指力道,欧字几乎每笔都相当有力道。我还未发现欧的.哪个字的哪一笔是绵软无力的。做到这一点要基本功相当扎实,而这还只是欧字最小的一个优点,对于欧阳询来说——“这只是皮毛”。
精——指精细,指不多不少刚刚好,指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不能说欧阳询的所有字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可说绝大多数的字都做到了。每当临习时看到这一点,不由得不为之惊叹!而这一点可说是在功力上较“劲”字更进了一步。
秀——指秀美,指刚中之柔,指恰到好处之柔,指非妩媚之秀,指自然之美。做到这一点更难,因为它非功力层面的事,而是涵养、学识、审美上的事。且这个“秀”是建立在前两字基础之上的“秀”,是举重若轻的“秀”,所以相当难得。
敛——指收敛,指含蓄的敛,指放过之后的敛,指回归的敛,指中庸的敛。今人学书多以放纵、“洒脱”为美,而欧独以敛为美,非欧标新立异,而是境界高的自然回归。就好比武功高手不会特意去耍那些花里胡哨的招数,而是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将对方击倒,正如那几个字说的——剪枝蔓立主脑。
奇——指奇中求正,指险中求稳。欧字很难找出一个是中规中矩的,多是与众不同的。或哪一笔特长,或哪一笔特短,或哪一脚突然飞出,或哪一笔忽然顿住(纵然结构稳重的字,其笔划又多变化),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然不管如何之奇、险,其重心不倒,字形美观,看者赏心悦目。做到这点,试问古今能有几人?综观以上五点,可用一字概括欧字——绝!
1.先从正楷练起,再练行书,行书练好了接着有兴趣还可以练草书…2.如果喜欢书法,想深入研习,想达到艺术的高度,建议还是用毛笔练习,练过毛笔书法的人,一法通万法通,写出的硬笔字有风骨,见神韵。3.千万不要把白纸盖在范本上照描,那样只能是简单枯燥的COPY行为,对你写好字不会有多少帮助,往往重复描了十几遍,到自己写的时候常常忘了样本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写出来的味道完全不对,还是自己原先那一套。4.模仿+领悟是最好的练字方法,就是把范本放在前面,然后自己看着范本里的字体,研究和观摩它的架构,运笔态势,再合上范本,自己单独在空白纸上反复练写,并和脑海里该字体的印象对比,写出最接近的效果。最后打开范本,对比自己写的和范本里的,找出差异最大的地方,思索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找出自己字体的弱点,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和有启发性地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并具备个人特制,有个性,因为不是完全机械照描,是靠观摩,靠领悟,靠对比,靠研习,这样练出来的书法才能体现你的个性和特质,只需观摩和练习少量的字就能领悟到书法的奥妙,而不是机械性地临描几千个字却还是不得法。
5.中国的汉字是古老的艺术,建议你挑选100个左右的汉字进行高强度的大量观摩练习,譬如“永”字,在书法界有“永字八法”的说法,是因为“永”字代表性地集中了汉字的八种运笔方法。同时,“永”字的八个方向上都有笔画,是领悟字体结构平衡和美感表现方式的代表汉字。首先圆珠笔本身就不容易写好字的,正式场合也不会用到圆珠笔的。劝你也别在用圆珠笔练字了,这样你的字不可能有进步的,可能会越写越差的。
行书和楷书,你可以借几本书临摹下,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有长进的。要写好无捷径;而勤练绝对有效果!如确实需要快速,你就模仿着字体狂写,草稿本上狂写,不久之后,有那么点效果,但是时效不长!1.先从正楷练起,再练行书,行书练好了接着有兴趣还可以练草书…2.如果喜欢书法,想深入研习,想达到艺术的高度,建议还是用毛笔练习,练过毛笔书法的人,一法通万法通,写出的硬笔字有风骨,见神韵。3.千万不要把白纸盖在范本上照描,那样只能是简单枯燥的COPY行为,对你写好字不会有多少帮助,往往重复描了十几遍,到自己写的时候常常忘了样本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写出来的味道完全不对,还是自己原先那一套。
4.模仿+领悟是最好的练字方法,就是把范本放在前面,然后自己看着范本里的字体,研究和观摩它的架构,运笔态势,再合上范本,自己单独在空白纸上反复练写,并和脑海里该字体的印象对比,写出最接近的效果。最后打开范本,对比自己写的和范本里的,找出差异最大的地方,思索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找出自己字体的弱点,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和有启发性地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并具备个人特制,有个性,因为不是完全机械照描,是靠观摩,靠领悟,靠对比,靠研习,这样练出来的书法才能体现你的个性和特质,只需观摩和练习少量的字就能领悟到书法的奥妙,而不是机械性地临描几千个字却还是不得法。5.中国的汉字是古老的艺术,建议你挑选100个左右的汉字进行高强度的大量观摩练习,譬如“永”字,在书法界有“永字八法”的说法,是因为“永”字代表性地集中了汉字的八种运笔方法。同时,“永”字的八个方向上都有笔画,是领悟字体结构平衡和美感表现方式的代表汉字。
首先圆珠笔本身就不容易写好字的,正式场合也不会用到圆珠笔的。劝你也别在用圆珠笔练字了,这样你的字不可能有进步的,可能会越写越差的。行书和楷书,你可以借几本书临摹下,坚持一段时间肯定会有长进的。
要写好无捷径;而勤练绝对有效果!如确实需要快速,你就模仿着字体狂写,草稿本上狂写,不久之后,有那么点效果,但是时效不长!练好钢笔字要有恒心,只有临摹长了,才能更改你心中固有的字体,进而指挥手写。1、我建议你先读一些有关习字规律的书,和字体结构规律的书。大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说,字重要的是结构,结构是骨,如骨不正则字歪。
临摹一个人的字,只有真正掌握了他这种字的结构才算完事。2、临摹的字帖有很多种,当代名家的字帖,如【庞中华(初学可用庞中华的字帖)、陆放鸣】等,并且每年都有个硬笔书法大赛,里面新人层出不断。也可以从古人写的毛笔字的作品中临摹,如【王羲之】的兰亭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董其昌】等。
3、临摹的形式也有许多种,有描红,即白纸伏于上,照字画字,有看着字帖自己写的,后一种偏难但是尤好,因为后一种更有利于你去将别人的帖子记住,即背帖,临摹的教高形式便是背别人的字的结构,自己能够写出来。
这位朋友你好!你的问题太大了,因为不知阁下的字写得什么程度,提出写漂亮我就不好回答了!漂亮是在基本上写字可以的前提下的升华!一下子就练得漂亮是不现实的,但只要通过努力也是指日可待的!不过闻重听你想练字我很高兴!因为现在注重练字的国人不多,因当今电脑风靡!然而殊不知练好字对一个学子或普通的人都十分重要。但须谨记练好字是一个过程,不可毕其功于一日。我的学书经历:我是先练的钢笔后练毛笔字后来同时都练两笔相长(个人随意不成体统的!)不知你是学生还是成人?如是学生是个最好的学书年龄段,可学习练字相长啊,记笔记是个巩固练字的绝佳方法!相互支撑!下面说说个人练字吧,天天抄吧太单调!不重复写又记不住!我的方法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帖,先通篇写,最好是先研究内容,熟记内容,然后重点择字写,再背临,再字字对!照找毛病!当然最开始不会写的还要先行用透明纸复在上面仿摹,摹能记住字形状,结构,间架。
而临写能记住字的笔画,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此是必由之路,别无其它捷径可走了!关键是要有恒心,毅力,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性格来定,我看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字帖,象顾仲安的字比较秀美的,还有两牺书法家卢中南的字也不错,易上手,我都写过,等有了基础再学行书,还是他们二位的行书字。学子还真须把字练好,会受用一生的。如果你是有一定书xxx底的只是想把字写得更漂亮些,那么就多用的心了,将书法作为业余爱好,打好扎实基本功,毛笔、钢笔一起练,(也可单练硬笔)选择一些档次高品位字帖如:硬笔书家任政、卢中南(两牺书家)也可临一些传统书帖如《兰亭序》、宋高宗的《行书千字文》、王羲之的《圣教序》提高字的审美水平。这些帖写就一手漂亮的硬笔字是大有裨益的!如仅是想把硬笔字练练好以期适应社会之需而已,大可不必艰难地走“长征路”去学习传统书法,直接练钢笔字即可,先找些我上面讲的钢笔字帖的楷书范本临写一段时间或者临摹一阵子,就楷书而言,如不是主攻楷书而是练就实用型钢笔字行书的话,楷书练到横平竖直不歪就行了,楷书不要太要求!古代如北宋大书家米芾,行书称绝!而楷书并不出名!一本字帖也没有,所谓先练楷书,关键能把字写写正就行了,就可以练钢笔行书了,关键是写行书时间要长,如果你在上学是现在是好时机,通过上课要多练记笔记,实际上学是极好的机会,我就是通过大量记笔记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不致自己还始终记着以前的字样子,我是工作后才练字的,当时上电大,我就记笔记,等于把书抄写了一遍,如果记笔记快了字就变形,知道字跟不上手本身就是进步了,在书法上叫“眼高手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看多写手就提高了,就到下一个周期,“手高眼低”,通过多看,发现又不行了,这就是手又跟不上了,如此循环往复地提高。
不去管它,时间长了等你的行书写好了,自然速度就上来了。这样既加深了学到的知识又练就了书法,电脑风靡的今天,钢笔字还一个的护身符,对择业,工作都有所裨益的,相信我的话不会错的!只要想干某件事时就是进步!就已成功了一半!字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那是一个过程,是曲折中的前进,螺纹式的上升过程。
选帖与临帖
选帖与临帖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都要碰到的问题,选帖是为了临帖,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选贴是学习书法的人碰到的一个关键问题,选一本好帖就是拜一位好老师,不得不慎重。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可见选帖之重要。
选帖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范本的选择,在现在出版的众多字帖中,临摹的范本应选取古代书家的质量高的作品为好。如欧、虞、褚,颜、柳、赵、以及魏碑等均可
2.注意范本种类的选择,同是一个人的作品,流传方式不同,会造成水平上相当大的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按原迹或原拓影印的,比如颜书《告身帖》、柳书《神策军碑》
《张猛龙碑》等。这类用原迹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它不但保持了比较准确的结构、用笔风貌,而且还保持了原作的章法。
二是选字本,将原迹原拓选字拼成,如将《颜勤礼碑》、苏轼《醉翁亭记》中的字顺序打乱,按笔划多少或偏旁集中排歼,这类帖由于在单个字中仍然保持了较准确的风貌,只损失原有的章法(如字距,-行距;),而初临书法不同于创作,章法本不是个重要的问题,故尔也不失为较理想的范本。
三是经过修补改刻的作品,经过翻刻修改,一般必然会丧失原迹原拓的风貌,笔划修光修挺,线条光滑而缺乏力度,用笔的动作也难以捉摸,而这些都不利于对原迹风格的体验和研究,它的临摹价值就不太高了。
四是今人临写本,能临象古人原迹的作品,本身应该是有价值的。但作为范本而言却未必妥当。因为每个人(即使是有成就的书家)在临摹古迹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己的理解和书写习惯,临本与原本之间总有相当的距离,不但在技巧上如此,在气息上更是如此。
五是双钩本,双钩的细线与原帖毛笔笔划的墨迹间难以完全相吻,双钩是线条形态的躯壳。很难从中分析出古人用笔的大致过程,如提、按的部位、速度快慢、含墨多少等等。
我们提倡初学者使用第一、二种字帖,不赞成使用第四、五种字帖。
3.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帖, 要找到一个高质量的、同时又是符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帖来练习,学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人的性格不同兴趣便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现实生活中有喜欢劲挺的,有喜欢秀媚的,有喜欢雄浑的,取各人所需,方得其宜。明明自己喜欢褚遂良的秀逸风格,却硬去赶颜书雄强的时髦,这是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赵体,老辈人常常会劝初学者不要学赵,说他是媚软,多学了没骨力。赵体与诸楷书大家相比,是以秀逸取胜的,但他是个经过历史几百年淘汰下而仍有生命力的大书家,他的书法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你学赵学得没有骨力,那是你掌握的方法不对,不能要赵孟頫负责。反之,如果不喜欢即使颜、柳、欧、褚,也难出成就。
4.正规入道,不求偏求怪。
2.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书法作品赏析
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的欧阳珣、颜真卿、柳公权和宋末元初的赵孟頫。
(1)欧体
欧阳询(公元557-64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其体例被称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究其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笔力刚劲,笔划方润,纤细得中,劲险刻历,平正之中见险绝,独成一家风格。“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我们常见的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九成宫澧泉铭》。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 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2)颜体
颜真卿(公元709- 785)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 ;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其用笔清劲丰肥,间架严整端庄,气势雄伟开张,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自身告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柳体
柳公权(公元778-865)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其代表 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 刚经》,《神策军碑》等。“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的书法就是以此取胜的。神策军碑,柳公权书。《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柳体是初学者端正字形、练习楷书基本功的首选。
(4)赵体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妻子笔划圆润流畅,字体秀丽典雅,行笔流利娟秀,结构端正谨严。代表作是《头陀寺碑》、《洛神赋》等。
二 临帖
1.临帖的步骤
临帖分读帖、摹帖、临帖、出帖等几个步骤。
(1)读帖
有经验的书法家都主张学习书法要读帖。所谓读帖,实际上是看帖、欣赏帖。读帖就是通过观察,仔细对帖上的书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书写的发展和规律,为临摹作好事前准备,为书法创作供以借鉴, 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孙过庭也说,察之者精,方能拟之者似。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新唐书》记载欧阳询“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仍不坐,至宿其旁三日”。一块索靖书的碑,被欧阳询连看三日,就可知他观察之细,体会之深,被传为美谈。
读帖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笔、二是结体、三是章法。
在观察法帖的用笔时,对每个字的基本笔划都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每一点一画是怎样写的?怎样起笔?怎样收笔?点划之间是怎样呼应?有些什么共同规律?同样的点划又是怎样变化的?它的用笔特点是什么?不同的书家写的字,如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等,它们用笔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在观察字的结体时,要认识到它的特征。为什么有的字结体很雄壮?为什么有的字又很秀丽?为什么有的结体很茂密?为什么有的结体又很疏朗?它们每个字的笔画之间配搭,造成的大、小、宽、窄、高、低、斜、正的关系怎样?又是怎样处理各部位之间的主次、黑白关系的?
在分析法帖章法布局时,首先要注意到字与字之间的引带关系,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其对大小、长短、错落、粗细等关系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关系又如何在整篇中得到统一?通篇的气势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神韵和境界?这些要在读帖中细心领会。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一下子读帖能“精”、临帖能“似”是办不到的事,它们中间要经过一个反复熟悉和理解的过程。读帖是为了更好地临帖,而在临帖的实践中,又能使读帖认识深化,读帖和临帖之间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前人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参考,如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初学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学,使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纵书以扩其量。”通过这样反复的心摹手追,循序渐进,才能使书法水平逐渐提高。
现在,有些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忽视读帖、打开帖就临,临完即关上,来去匆匆,中间缺乏思索的过程,这样进步肯定是不快的。如果能注意在读帖时多下功夫去思考分析,实践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字一半是看会的”,这话不失为学书成功的经验之谈。(2)摹帖
“摹帖”和“临帖”合称“临摹”。“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它是初学书法继承传统的必经之路。
“摹帖”使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双钩。即用细线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然再根据用笔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好的双钩廓填最接近原作。现今流传的所谓王羲之墨迹,就是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二、单钩。即沿笔画的中间划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体。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字体结构。
三、满摹。即在覆盖于帖上的透明纸上直接运笔一次描成,以锻炼用笔和掌握的结构。有一种印作红色的字帖,用笔蘸墨描成黑色,称为“描红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还可以避免看不清底样的缺点。
(3)临帖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所以临帖已是较摹帖前进了一步。临帖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对临。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对临的基本要求,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拟之者贵似”,越像越好。临帖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以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
二.背临。也就是默写。待一行一行临写的比较熟悉之后,便可全凭记忆来背写了。写后对照,也如对临一样,反复修正。
三、意临。对临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所以贵似,也就是常说的“先与古人和”。而意临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
所以不妨在背临和意临之间加一个运用的过程。即用所临的字体写一副字,其间必有没有临过的字,看看能不能配得协调一致。米芾初期的书法,人称“集古字”,后来才形成独具一格的“米体”。这正是一个从临摹到创新的必经之路。
总的来说,正如宋代姜夔《续书谱》所指出的那样:“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每人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多摹与临作具体安排,而以由形似到神似为追求目标。2.临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练字先修德。
脚踏实地从头开始, 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像,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宇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能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第三持之以恒,第一,所选字帖更换不可太随意,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第二,不可短时间过于痴迷,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习, 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循序渐进勿贪快,临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临帖,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
第六临帖要和应用结合起来。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为目的的,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应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写信、写文章、写日记、写作品
等,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学既用、用既学,学用结合,形成习惯,日久天长,定会学用合一,既提高了临帖质量,又达到了应用的目的。第七 讲究公德(卫生、勤俭)
第八 自我鼓励
第九 把练字与兴趣培养、修身养性紧密结合
3.临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 笔画写不到位,涂描结合临帖是为了写字像帖,合乎规范。但一开始临帖时,常常笔画写不到位而后又加以描补,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靠涂描将笔画写到位的坏习惯。要边临帖边体会,第一个字哪里写得不像,哪个部位临得不准,第二遍加以改进。在写字的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分析、改进,力求字如法帖。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能一笔到位,不再涂描。
二 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
在临帖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带过,提笔就写。看似不错,实则不然,他根本没有看清字帖中范字的点画特征,动手却不动脑,这样看似临帖,实际上是在抄帖。这样写得再多也无用,因为,抄帖并没有把字帖上字的笔画、结构学到手。要克服这个毛病,也并非难事。只要先将字帖中要写的字仔细地看一看,并记住笔画和结构的主要特征,做到“形在心中,意在笔先”,下笔临写时,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心手合一,达到理想的临写效果。每写一遍。都要与字帖对照,找出笔画、结构好的方面和差距,下一遍临写时注意缩小差距。长此以往,进步会更大,抄帖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三 看一笔写一笔,光临不背
开始临帖时,由于对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出的字往往结构松散,笔画孤立,缺乏笔画间的呼应和气韵的上下贯通。楷书笔画虽各自独立,但笔画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比如,一笔写完再写下一笔时,笔在空中有个走动的线路,同时形成下一笔逆势,这个逆势就是下一笔的藏锋动作,也叫借势落笔,可省藏锋动作,能使笔画自然协调。因此对字帖中较熟悉的字,可先看两笔或三笔,连续写两笔或三笔,直到过渡到一次就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字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楷书的结构规律;初步认识书法的几种表现形式,并理解用笔轻重和笔画粗细的关系,尝试创作书法作品。
2、德育目标:学习书法艺术,感知优秀传统;养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力目标:明确汉字的笔画均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组成;掌握楷书的结构规律,尝试创作书法作品。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1)掌握楷书的结构规律。
(2)尝试创作书法作品。
2、难点分析:
掌握楷书的结构规律是难点,创作书法作品是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1、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少讲或者不讲抽象的理论,多讲怎样写,在什么地方写。使学生通过记忆、模仿,逐步形成定型动作(即习惯动作)。
2、教学中把知识分散,边讲边练,各个突破。
3、通过例字教学,解决并逐渐掌握楷书的结构规律。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1、维护课堂秩序;检查学具。
2、让学生欣赏讲解有关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的趣事。
(二)引言导入新课。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书法当中楷书的写法。我们汉字的结构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三)讲授新课。
一、格子分类
我们在书写汉字时,书写的格子用的比较多的有两种,一种是“九宫格”,另外一种是“米字格”。
二、楷书的结构规律
1、重心平稳,左右均匀。
就是要使字的支撑点的左右两侧从视觉上保持平衡。
例如:“京、考、季、聿、交”。
教师指导:检查学生作业,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2、疏密匀称,不离不犯。
即在字形结构的分间布白时要疏密适当,须根据字形合理布置其点画间的虚白,调匀其点画的粗细长短,以及偏旁部首的宽窄、高矮、大小和他们之间的远近。即要注意点画间的疏密,又要注意偏旁部首间的疏密。
例如:“無、蠻、馳、鶴”
3、比例协调,因字立形。
比例指笔画与笔画之间,部件与部件之间,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所占的面积,比较其中一个不封是另一部分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以及它们占整字的几分之几。协调之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符合审美习惯和结构原则。
例如:“柳、司、匡、制、各、草”。
4、参差错落,突出主笔。
点画的搭配组合不能整齐划一,不同的笔画其长短、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相同的笔画其长短、轻重、大小也不能一样,应有主次。主笔在一字众多的笔画重,最为长大突出,处在重要的地位,是结体重起决定作用的笔画。其余是次笔。
例如:“未、先、拜、尤、集、右”。
5、外紧内松,有张有弛
是指字的外轮廓一般较为方正饱满,没有过于突出伸展的笔画。相对来说,里面的空间较为舒朗。
例如:颜体:“行、何、食”。
柳体:“行、何、食”。
6、形态变化,生动多姿。
形态变化是指结构造型虽有一定规则,有一定的形态,但其形态只要在不改变字的意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结构造型的美学原则,自出新意,改变古人的程式。
例如:“林、曹、昌、茂”。
三、颜体楷书结构练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颜体楷书临创练习
五、作品欣赏。
扇面、对联、条幅、中堂、斗方、横幅。
六、临创作前准备:
1、书写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等,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2、颜体楷书集字、拼字练习
3、生宣纸。结合书写内容设计书写形式
4、印章和印泥。
七、出示范作:
八、要求: 实践创作:(在下边的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九、总结课堂:
①表扬好的作品和学生;对优秀的要出示全班同学观看。
十、结束语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颜体楷书的结构规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书法的样式或者说幅式有哪些?在创作时应注意什么?
握笔姿势儿歌:
小朋友,要注意,跟我一起这样做: 老大、老二对对齐, 手指之间留缝隙, 指离笔尖一寸远, 一拳、一尺记心间。
书写姿势儿歌:
小朋友,要注意,学写字,先坐正,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一)练眼。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二)体会手势。手势决定了一个字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三)把握节奏,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四)关于形象和意象的关系。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五)举一反三,临创结合。在精临阶段对每个字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不能走马观花,从头到尾写,象鸭子吃蜗牛,直接吞到肚里。我的方法是当临帖时,遇到一个字不好写就反复写,有时写几十遍,写象了后通过记忆想一想这个
今天晚上,我与妈妈买了蟋蟀之后,我又与妈妈去附近的书店买了几本暑假作业。在回家之后,妈妈说:“来,我教你钢笔字吧!”我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于是,妈妈开始教我钢笔字。像我这几篇作文,也全是纯蓝墨水钢笔字!
我一拿到钢笔后,就很想赶快学会钢笔字、吸墨水,好像英国皇家写信时的样子。只见妈妈先把钢笔里的一个“小肠子”指给我看。然后,妈妈把一瓶墨水拿出来,说:“来,你试试吧。你得先把这个‘小肠子’下面的按钮扳下来,‘小肠子’自然也就下来了。”我一试,果然如此。接着,我又听妈妈说,要把钢笔头轻轻地放在墨水里。我又学了洗钢笔。渐渐地,我就开始写钢笔字了。
学写钢笔字,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动作,可我却觉得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纪念。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跨入三年级的台阶!
开创书法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猜你感兴趣:
放暑假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得作业,其中有一项是练习写钢笔字。当初我没有把它当做重要的事去做,没想到过几天我就去了*,后来我几乎把这事儿给忘记了,更没想到,老师用短息的方式告诉了家长,家长又用qq信箱的方式传到了*。唉!练吧!练就练吧,谁怕谁呀!可是大家猜猜谁是我的“钢笔教练”?对!就是我三爹。
三爹是一个爱干净的青年,他很爱我,我在*他很照顾我,但是我有时很讨厌他,因为他对我的学习情况管理的非常严厉,比我的爸爸妈妈还厉害。尤其是每天的练习写钢笔字的时候,更是可怕!两眼瞪得像两颗黑黑的放光的玻璃球;嘴巴紧闭,我知道他一定在咬牙,因为我能听到,嘎吱--嘎吱的咬牙声;双手紧握,也能听到咯蹦咯蹦响声。他越是这样,我越是害怕,几乎连钢笔都拿不动了,就更不用说写了,可以说他站在我身边一个字也动不了。每一次我都要等他出去后,我就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开始练习写钢笔字,每次写两张,写完后再让他修改。他每一次看到我写的成果,就会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给我修改,给我指出错误。
过了几天妈妈终于来到了*,这回我可高兴了,“这回可不用看着三爹的脸*去练钢笔字了吧!哈哈!”但是妈妈说她不管,只是看看我的钢笔字练习的怎样了。后来还说了三爹的好话:三爹每天又要上班,又要陪你练习写钢笔字很不容易,你应该感谢你的
邓散木:谈临帖时间的安排
书法跟其它艺术一样,也须经过长时期不断苦练,方会有所成就,除多看多写而外,别无捷径可走。
古代许多书法家,练字时都是长年累月,夜以继日地写,积累了几十年苦功,方才成为一家或一个流派。在今天的新社会里,许多重要任务待我们去完成,许多新的知识待我们去钻研,绝对不会有这么多时间,让我们去消耗在练习写字方面,那该怎么办呢?
古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练习临帖,只要肯下决心,那么有的是时吨只问你会不会安排和怎样去利用。练字以清早为最适宜,早上空气比较新鲜,头脑比较清醒,写起字来也比较轻松愉快。只要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早些起床,临他几十个字再去上班或上学,也不为迟。如为客观条件所限,不可能在早上练习,那么午休时,下班、放学后,或临睡前,都可以抽出些时间来练习,时间多就多写几个,时间少就少写几个,只要不妨 碍工作,不影响学习、休息就是。总之,就是要天天练,不间断。
前代书法家有不少勤学苦练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如三国魏的钟繇和唐代的虞世南,都有画被习书的传说(注)。我们一方面坚持天天练习,一方面也呵以利用休息时或入睡前,闭目想像帖字的笔法、间架,用手指代笔,跟平常写字一样临空摹拟,这样可以帮助熟练书写技巧,尤其对临时有事或经常出差,一时无法接触毛笔的人来说,也就等于在执笔练习,不致于受到练习中断的影响了。注:相传钟繇学书时,常白日里画地,夜眠时画被,日子久了,甚至连被子都被画穿。又传说虞世南学书时,晚上躺在床上还在肚子上比划着字的结构和用笔。这二人都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见《书林纪事》)
书法教学临帖的几点体会
一 临帖与摹帖的利弊
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我始终主张学生一开始学习书法,教师就采取临帖教学,而不应采取摹帖教学。
在摹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主动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每个字体的各个基本笔画的来龙去脉,以及基本笔画中提、按、顿、收笔和逆、折、回、转等书写要领,这样实质上阻碍了学生对书法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挥,很难真正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临写则能较好地弥补摹写的不足。就我的教学实践来看,临比摹在书法教学中占优势,学生进步也快得多。
二 临帖与目测能力
临帖目的是通过临写学习书家的特点和长处,书家的特点和长处就凝聚在他的书法作品(字帖)之中,书法作品的形神是书家的才学、技艺、人品、气质和修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临帖者只有求“像”,把字临写得惟妙惟肖,才能把书家的技艺学到手。所以说,极力求“像”是临帖的重要关键和中心环节。目测能力具体表现在对汉字笔画与结体之间的空间比例的观察,但初学书法者往往把握不住笔画的准确位置,有时把字临写得太大,甚至撑满格子,笔画有时伸出格外。有时把字写得过小,或偏左偏右,结构写得比例失调。要提高临帖水平,必须讲究目测能力的训练。
三 拆字套临法的应用
为了尽快提高初学者的目测能力,笔者在长期临帖教学中总结出“拆字套临
法”。此法能促使学生目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挥。比如用颜真卿《颜勤礼碑》中“翰”字的拆字步骤来演示这个教学法。第一步临写范字(图
1)时进行间隔空间的笔画和部首提临,产生预设空间(如图A、B);第二步A+B套临;第三步B+A套临。然后检查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长短比例,笔画部首之间的空间比例,找出其不准确因素,继续临写,直至与范本形似。书法学习临帖五要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书法创作和运用的基础工程,临帖过程如何是取得学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重视临帖。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书及教学经验,归纳为临帖五“要”,供书法爱好者参考。
一、临帖要会选帖,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书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败,不可随便处之,首先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这是我们择帖的前提。同时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另外,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
二,临帖要“三结合”,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临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姜夔《续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临帖,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
三、临帖要临一帖,即学书中,把选好的范帖临好,掌握住为自己所用,以后再临习其他范帖,博采众长,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另外,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像,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宇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能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我打小就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写写画画。虽然我写的字还不错,但算不上顶尖的好。这不,在我和妈妈的商量之下决定练毛笔字。就这样,我成功的和毛笔打起了交道。
起初,我怎么写也写不好,即便只是简单的横竖撇捺也被我写的七扭八歪。老师告诉我,想要把毛笔字要写的潇洒不能贪快,平心静气的慢慢练习最好。我谨遵老师的教导,反反复复练了许多张,墨好像被我喝了一样,用得极快。
书法教室里安静的不能再安静了,每个人都那么认真,相比之下,我的毛笔字显得平庸一般。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已经练了五六张纸了。
我认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练好书法。这不仅能体现出我泱泱大国的悠久文化,更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