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共10篇)

更新时间:2024-02-12 18:25:4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一篇

杨晓阳《生生不息》 × 20_年。《茶有道》20_。前一幅,人画在石头一样的团块里,通过亲情关系和人伦关系的图式,解读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

后者,在图像和题跋的结合中,透过“饮者悟透境界不同”,启导观者参悟人生与艺术创作的真谛。两幅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他喜爱的古代民间石刻入画,特别是栓马桩和炕头狮,不仅取其单纯的造型,更取其大朴不琢的气韵。他的这类作品,在意象上,在写实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取舍,走向意造。在笔墨上,把勾勒法、勾皴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从容而忘情,明丽而苍茫。在视觉上,新颖而有冲击力。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二篇

杨晓阳《农民工》 190cm×190cm 2004年。这幅作品画的是农民工,有中壮年,也有青年男女,成组的处理,山石的形态,突出了农民群体的坚如磐石,脚下的工具箱,体现了他们开始从事的工种,面部的神情,显现了他们的坚毅朴实和乐观,拉长的脖子,表现了农村人对城市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种大写意的特点,是不拘形似,按照感受和立意的需要,夸张变形。在以笔墨运动实现夸张变形的同时,一是把传统石刻和非洲木雕的感受糅进来,二是发挥以淡映浓,以浓托淡的笔墨对比。乍看粗笔大墨,一气呵成,触目难忘,细细品味,则感到这种奇异、古拙、淳朴、含蓄、厚重、简单的画风中,包容了一种文化含量,一种热爱农民的真情,一种对农民质朴、宽厚之美的讴歌,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感悟。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三篇

杨晓阳《阿房宫赋》 250cm×1500cm 1986年。 1987年,杨晓阳总体设计、监制西北饭店装饰、壁画工程,创作青绿山水大型壁画。深深地被这幅画感染,为之动容,震撼!这是一幅工笔重彩,人物繁多姿态万千,青山碧水,锦绣皇家宫院,处处都是妙境,笔笔气韵淋漓,这副画创作于1986年。杨晓阳主攻人物,兼擅山水。他为西北饭店绘制的15米壁画《阿房宫赋》,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界画方法与青绿山水设色,空间透视则是鸟瞰透视与焦点透视的混合,画面上秦朝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廻,簷牙高啄”的宫室建筑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参考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和大量建筑史料进行想象的复原,构图、线条与色彩都倾向装饰韵味。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四篇

杨晓阳《怀素书壁》 68cm×68cm 20_年。他有一批大写意作品,以达摩面壁、怀素学书为题。通过历史人物的文化积淀,刻画其精神面貌,象征某种精神境界,给人以有益的启迪。这件作品画唐代草书大家怀素和尚。根据《自叙帖》中的“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诗句,画出了怀素的激情,他跪在那里,张口大叫,身体前倾,全力以赴,对壁直书,笔下墨汁淋漓。但身旁是两方大砚、墨盘和无数的笔,这不禁使人想到关于怀素刻苦练字的另一则故事,所谓“笔成塚,墨成池”,杨晓阳把二者概括在一件作品里,虽然画的是激情喷薄,大笔挥洒,但通过细节,点出了画外意,揭示了即兴抒发必须以勤学苦练为基础,含义也就自然深刻了。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五篇

杨晓阳《吴哥怀古二十》69cm×69cm 纸本水墨 20_年。作为柬埔寨王朝的一个首都,宏大的王宫建筑,以及配套机关和职能的建筑群,经过了1200年的风霜雨雪,留给我们现在的人。它即像是建筑,它本身实际上也是个建筑,它又像是雕塑,每一个建筑上面都有一个突出的大头像,尤其是大吴哥、小吴哥这两个地方。在大吴哥区域内,每一个大型的建筑至少有一层是四面巨大的人物头像,还有一些是三层的,下面的最大,中间往上逐渐变小,一层层地上去。在世界雕塑的历史上,像这么大、巨型的雕塑石刻人物头像,还是比较少见的。吴哥是柬埔寨比较小的一个国家,人数比较少,吴哥作为国家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它的艺术价值大。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六篇

中国工笔画

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

工笔画是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又称为“细笔画”,也是中国画技法类别之一。其画法比较工整严谨,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准确形象为准则。与“写意画”(以描绘被画对象的大意为原则)相对,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刚彻入微,需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中国工笔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回顾它的源头,可上溯到战国的帛画。

图为《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绢本设色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为 战国中晚期 佚名 人物御龙帛画 轴 绢本 水墨淡设色 ×2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唐、五代和两宋的工笔画繁荣,诞生了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但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日渐式微,走入了千年的沉寂。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绢本设色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

二十世纪以来,工笔画开始复苏,工笔画真正迅猛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特点是长于抒情,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

徐乐乐 1987年作品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七篇

杨晓阳《关中正午》 190cm×200cm 20_年。这幅作品,已经是大写意了。猛一看,像山水,像几块大石,笔酣墨饱,浑厚有力,画法也来源于石鲁、赵望云的长安画派。细看都是坐着的关中农民,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正是田头午休时光,大口吃饭的,静坐吸烟的,抱头小睡的,还有玩耍的儿童,凝思的少妇。画家在画上题道:“关中昔日所见,不求形似,意象亦以阔笔为之,略有意气。”其实,身形有点大象无形,不求细节貌似,但刻画人物面部和双手,绝不掉以轻心。造型大体写实,用笔也不淋漓放纵,而是用顿挫的点线,略加淡墨,描绘岁月的留痕,老农大多突出其历经沧桑而沉静自若,少妇则彰显其朴厚而充满憧憬。画家题词所说的“意气”,显然是对关中农民生存状态的一种发自心底的深层感受。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八篇

让工笔画这一传统画种焕发不息的生命力

工笔画大展的举办是工笔画发展顺应时代需求的表现。从1988年的第一届到现在,每三年一届的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已经走过了十届。

图为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海报

在第十届工笔画大展开幕式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工”为形态,亦为语言,重要的是作为工笔画形式语言的价值所在,是在当代需要重振的“工匠精神”。工笔画是一种具有时间性、需要沉浸巨大劳动的绘画形式,除了艺术家的表达主题和表现方式之外,精神投入和研究性的投入,均需要被关注。这种蕴含在工笔画之中的艺术精神,是工笔画不断走向精进、达到精湛的动力。

图为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开幕上致辞,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冯大中表示,展览不仅与今天的工笔画创作形成互文关系,还有助于大众了解“工笔”概念的生成与传承,以及“工”的精神所在。

杭春晓作为第九届和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的提名委员,他在发布会现场介绍到:从第九届工笔画大展再到此届展览,“工•在当代”引入了策展团队的机制,这在国家官方展览系统中还是第一次。“策展团队的共识是,在新的状态下,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工笔画的外延?在这样的展览方式下,又该如何重新检讨艺术手段和艺术表述?通过边界拷问,实现了对工笔既定看法的检讨。”

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次展览提名委员杭春晓发言 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正是通过“工•在当代”这样的展览,我们才得以感受工笔画这一传统画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些优秀的作品对于工笔画创作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意义。

《游丝》徐累265×900厘米 / 绢本 20_年

《望春风》秦艾 128×69厘米×4 / 纸本水墨 20_年

工笔画大展不仅呈现高质量的新工笔作品,更引入现场互动手段,让更多观众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到这一传统艺术的内涵与外延。

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在第十届工笔画展览现场还原了永乐宫壁画的整个制作过程,并在现场进行了壁画的制作和绘画过程。

图为《永乐壁画》永乐宫壁画始于元代 现存平方米,是我国最宏伟的道教壁画。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图为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在展览现场还原了永乐宫壁画,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现场还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宋代的《千里江山图》。其作为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杰作,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宋代统一国家的概念,塑造了宋代人的“中国梦”。

《千里江山图》大青绿设色绢本 染天染水*

图为 观众现场体验VR技术

工·在当代系列展览起意探讨工笔画艺术及其代表的内在精神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存在,并关注其在创作语言、文化传承上的具体演进和面对的挑战。它回望传统,聚焦当下,致敬未来。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1】 工笔盛宴——“工•在当代——20_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2】 “工•在当代”20_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即将揭幕(图片来源)

◆ ◆ ◆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九篇

杨晓阳《愚公家族》 185cm×170cm 1999年。此画是传统的白描吴装,环境描写点到为止,但面部的描绘,适当融入写实技巧,因而神情刻画深入。画中,愚公正面持锄而立,身边是家族中的男女壮少,或劳或止,或坐或立。画面单纯清淡,只有淡淡的墨线和深浅不同的焦茶色,但突出了人物炯炯的目光、精力勃发的神态、坚毅倔强的性格和内心蕴蓄的力量,因此有一种凝重的气韵,望之令人深思。愚公移山的故事,积淀了世代相传的无私无畏的民族精神,从来为画家结合时代感受加以诠释,加以讴歌。杨晓阳则把民族的精神和自己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表现不为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奋斗意志,抒发只有创造独立人格的自我,才能取得生命意义成功的感悟。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 第十篇

杨晓阳《甘南写生系列》 33cm×44cm 20_年。把中国画的发展取向分为水墨写实、传统写意和实验水墨的话,他则在疏离融合中西写实一路的同时,吸取实验水墨抽象一路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与借古开今写意一路的民族艺术精神和传统资源相结合。

他的艺术,继承了两种传统。一种是近代传统,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 “写生/速写”功夫、“艺为人生”理想、“求新图变”勇气的水墨写实传统,特别是素描教育练就的造型基本功,外出写生速写对鲜活生活的把握及对历史文脉的感悟;另一种古代传统,是“写意”传统,是周秦汉唐以来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思维方法和语言方式的传统。

总而言之,杨晓阳是推出雄健、古朴的大写意人物画的代表,画风接近古代传统,又刷新了写意面貌,对带动中国画的复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

  走访客户简短报告范文(合集14篇)

  同城发布信息范文(9篇)

  红色主题诗歌书法范文精选10篇

  服装店长行动方案范文(推荐27篇)

  国宝大熊猫范文免费(60篇)

  双方变更协议范文(精选86篇)

热门标签: 范文
新工笔作品简介范文(共1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