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共16篇

更新时间:2024-02-15 10:07:5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一篇

一是考试科目组合不同。

现行高考的考试招生分为文科、理科两大类,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分文、理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和山东相同的是取消文综/理综,不分文理科。和山东不同的是,科目设置实行 “3+1+2”的组合方式。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且数学不分文、理,“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而山东方案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任选3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二是计分方式不同。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和山东方案相同的是,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总成绩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15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各100分。

和山东方案不同的是,8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2门直接使用卷面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采用等级分。而山东对所有选考科目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和“一分一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

三是招生录取模式都有变化。

现行普通高考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择优录取考生。高考综合改革后,无论是山东还是8省市都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四是投档录取模式有变化。

现行高考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所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高考综合改革后,部分省市的招生都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一所院校有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每一个院校专业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志愿填报及投档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

考生如何确定选择考科目?何时确定?

考生科学合理确定选择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属于正常现象,关键是考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尽早确定,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二篇

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北京新高考政策选科如何应对

新高考拟在京招生的高校有736所,选考科目范围涵盖近2万个专业(类)。同时,目录中明确规定了不同院校、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学霸组合“物理+化学+生物”,可选专业覆盖超过96%。这是一个纯理科组合,学科关联度较高,要求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较强,有一定的逻辑综合分析能力。由于新的选科政策增加了“物理+化学”要求,选“物理+化学+生物”这一组合的学生也会有一定增加,竞争也会相对加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判断、谨慎决定。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三篇

高中教育教学篇

1、为什么强调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_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健全指导机制有什么要求?

从高中学生的特点看,这个年龄段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来看,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的选择,都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切实提高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对健全指导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二是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三是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四是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拓宽指导渠道,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学生指导,强化师资建设有什么具体要求?

一是要健全指导机制。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纳入学校三年课程计划,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

二是要强化师资队伍。按照高考综合改革和选课走班教学需要,按国家要求尽快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在教师编制总量内建立编制周转池,保障教师的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满足选课走班教学需求。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实施新高考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用人自主权,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机制。

3、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普通高中对学生发展指导要结合国家育人理念及学校育人目标对学生理想、学业、生活、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要求,进行渐进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理想信念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承担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坚持信仰,增强使命感,主动将个人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社会需求及国家发展相结合。

二是生活指导。指导学生对所在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主动适应并融入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远离不良嗜好与恶习,学会自主安排和享受生活;培养面对危险、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救、逃生等生存技能。

三是心理指导。指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提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挫折耐受力,有效降低心理困扰及其不良影响,养成健全心理品质与人格,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四是学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高中课程设置、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要求,并能主动适应学业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变化,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指导学生掌握各学科学习策略与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业水平;有效安排学习进度与时间分配,合理确定学习计划,科学规划高中学业发展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选课选科的意义,形成选课选科的意识,掌握选择的技巧、策略,指导学生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并能结合自身的学习优势和兴趣特长选课选科,为升学选择与就业发展做好准备;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的技能技巧,对于在学业上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

五是生涯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校园活动体验、综合实践课程体验、研学旅行体验、职业行业体验等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潜质倾向、个性特点等,认知外部环境并自觉与生涯发展进行主动链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了解不同专业及职业的能力需求、发展前景、社会责任等,并结合自己兴趣、特长、个性等因素,合理规划学习、升学、就业以及未来人生发展目标及方向,初步建立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业与生涯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与决策的方法与策略,能够进行主动选择与自主决策,并勇于承担主动选择后所带来的责任与风险。

4、如何做好学生发展指导?

一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高中学校根据国家及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培养目标及学科育人要求,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职业发展态势、政策法规环境等外部需求,以及本学校发展愿景及学校育人目标等,从学生特点和终身发展需求等实际问题入手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服务于学校校情及生情的学生发展指导指南,建立科学适切、内涵丰富、持续贯通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体系。

二是研发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开设学生发展指导校本必修及选修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主题讲座、案例研讨、模拟体验、辅导与训练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群体以及个体学生分别进行专业的指导、辅导与咨询,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导。

三是发挥学科教学指导功能。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指导要素,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科知识内容、对应专业、职业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挖掘学科及教材中涉及理想、生活等方面的育人要素,充分发挥各学科协同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与规划能力。

四是统筹主题活动的指导作用。统筹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协调开展职业岗位体验活动,积极开展大型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资源,搭建平台,让学生探索自身的成长需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主动探索,丰富自身的经验和体悟。同时,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可与高校对接,邀请高校教师做学术报告、辅导学生做项目研究、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大学专业讲堂等。

五是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结合陕西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依据学生发展指导要求,引导学生客观记录高中成长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评。

六是利用家庭教育渠道,开展学生发展指导。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职场家长进课堂等多种方式,使家长了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义、内容、实施方法等,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七是建立全员导师制,为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辅导。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职场精英、优秀家长互相配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发展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在理想、生活、学业、心理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四篇

13+3模式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3门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个省市,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2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该模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37选3模式

目7选3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指除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35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7选3的3科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五篇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地位,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 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 2 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 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 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六篇

1、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以勤为径,以苦作舟。

2、我的青春,由我做主,丰硕自我,自信人生。

3、树立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超越自我。

4、激情澎湃,高考不败,斗志昂扬,属我第一。

5、释放青春,放飞梦想,今天明天,由我创造。

6、三班心齐,所向无敌,无论评比,还是学习。

7、有大目标,须大动作,有大追求,须大改变。

8、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面对理想,直面阳光。

9、乐学善思,自强不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10、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11、全力以赴,良心无愧,奋力拼搏,青春无悔。

12、鲲鲸击水,扶摇云鹏,蛟蛇起陆,张扬飞龙。

13、青春无限,活力无限,积极追求,力争第一。

14、乘风破浪,气宇轩昂,十八有我,共创辉煌。

15、兴趣学习,简单生活,各有所长,取长补短。

16、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七篇

高中教育教学篇

1、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_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20_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_年版)》,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确保20_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新课程专项培训和遴选新课程培训基地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进实验教学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针对一些普通高中存在的开不齐开不足课程、压缩课时、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从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市、县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2、《指导意见》提出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对此如何理解?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选课走班。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特别是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

此外,《指导意见》还就如何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以及强化班级管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为什么要实施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是学生在首选物理或历史中的一科后,需要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四个学科中再选两个科目,为了适应学生选择的课程不一样,而采取的一种上课方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

4、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二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四是着力加强选课指导。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不得强制学生选课。五是着力完善管理制度。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八篇

一般高考志愿每个批次的院校可以填6-8个平行志愿。另外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专业可选,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各省的志愿设置。

第一批本科:可填报A、B、C、D 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可填报A、B、C、D、E、F、G、H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报A、B、C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征求志愿:院校志愿数量不限

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还有是否愿意调剂等选项。征求志愿环节中,每个院校志愿可填3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调剂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之间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合理的级差,从高到低,依次应该有5至8分的距离。级差的确定则应当以往年(最好是近三年来)各个院校及其内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依据,整理、分析出院校及专业的基本走势,这是填报志愿必须要做的基本功。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成绩或区域排名位次,做出适当的选择。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九篇

第一种:有8个省市进入了新高考,即3+1+2高考科目模式,它们分别是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

八省全部采用“3+1+2”的新高考模式。选考的对象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的高三学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参加相应科目学考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报考该科目的选考,在高三前应完成相应科目学考。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第二种:全国有14个地区开始新高考录取,有6个省市实施的是3+3高考科目模式;它们分别是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

“3+3”制度,是指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属于高考制度。但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需要关注高校部分专业对于三门科目中的一门到两门会有特定要求,例如要求必须选修物理科目等。

第三种:17个省依然按照文理分科的方式进行录取。它们分别是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山西、四川、贵州、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内蒙古、江西、安徽、广西、云南、宁夏。

传统高考模式,就语数外+综合模式,即语数外+文科综合政史地,或者语数外+理科综合理化生。高考总分是750分,语数外分别是150分,综合是300分。

高校在录取时,需要在三种模式中不断切换。尤其是20_年进入新高考的8个省市,以往的高校录取数据失去了直接参考的意义,会给高考考生的志愿填报带来一定的影响。提醒考生的是,以往的参考数据是有间接参考价值的,虽然文理不再分科,根据以往的文理科录取位次和今年的'位次,可以计算出一个大致合理的志愿填报参考数据。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篇

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陕西省从20_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取哪种选课模式?

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物理组合

历史组合

物理、化学、生物

历史、政治、地理

物理、化学、政治

历史、政治、化学

物理、化学、地理

历史、政治、生物

物理、生物、地理

历史、地理、生物

物理、生物、政治

历史、地理、化学

物理、政治、地理

历史、生物、化学

3、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4、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满分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5、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6、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7、为什么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8、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

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

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150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100分。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一篇

从20_年开始,以下8个省市高考以3+1+2的模式进行,有河北新高考政策、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如何选科,让很多高一的同学和家长很纠结。一. 3+1+2的构成结构3: 为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150分,总分450分。各科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 为从物理和历史两科中选一科,各科满分100分,也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新高考政策。

2: 为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中选两科,各科满分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分。

共有如下12种不同选择。

二. 专业组合组合1. 物化生

可选专业96%,学科关联性很强。

是传统的纯理科组合。这里是最强大脑的集合地,可以说是强手如云,很多想冲刺985、211大学的同学都有意这个组合。

这个组合中最难的是物理,逻辑性强,抽象不易理解,计算量大。化学的难度低于物理,高于生物。

组合2. 物化地

可选专业96%,学科关联性较强。

被人称为理科中的理科。难度大,优生多,竞争强,很多高手也是冲着上名校而选的。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地理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组合3. 物化政

可选专业96%,学科关联性不是很强。

加入政治,将来有利于考研和考公务员。另外将来有意报考军事院校、警校和公安院校的也宜选此组合。

组合4. 物生政

可报专业92%左右,学科关联性不强。

适合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类的考生。选了物理,很多名校的很多理科专业可报;又选了政治,文科很多专业也可报。所以将来大学选专业可理可文。生物不太难,竞争不会很激烈。中等成绩者可关注。

组合5. 物生地

可报专业92%左右,学科关联性较强。

生物地理比较中性,既需要文科生的记忆,又需要理科生的理解。深度和难度也都不是很大,考生相对比较易得分,中等生较喜欢。

组合6. 物地政

可报专业92%左右,学科关联性不强。

思维在文理科之间不断切换跳动。估计是物理好,又不喜欢化生的考生的无奈之选;或者是宜学文科,又为好报考大学专业,不得不加选物理。

从以实施新高考的省份来看,选报这个专业的人数不多,具有挑战性。

组合7. 史化政

可选专业65%左右,相关性较强。

文科思维有优势,记忆力强,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的同学有优势。不喜欢地理的文科生的选择,加了理科化学,专业可拓广。

组合8. 史化地

可选专业65%左右,关联性不太强。

擅长记忆,文字表达好;学科跨度小,思维跨度大。

组合9. 史生政

可选专业58%左右。

有文科偏好,不喜地理的同学。适合记忆力好,文字表达能力好,文科有优势的同学。

组合10. 史生化

可选专业65%,关联性一般。

适合物理不好,化学生物有优势的同学。适合学科有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

组合11. 史生地

可选专业58%,关联性不太强。

学科跨度小,思维跨度大。为物理不好,又不喜欢政治的同学所选。竞争大是因为选生、地的有高手。

组合12. 史地政

可选专业58%,学科关联性强。

这个是传统文科,学习难度低,选科人数多,竞争激烈。

从已经试点改革的省份看,选这个组合的人数最多,竞争很激烈。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二篇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三篇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浙江省20_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从杭州市20_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物理列倒数第三位。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要填报80个专业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区分高校层次的难度,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如果对高校没有深刻的研究和调查,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本分数,填报三本专业”的现象,这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四篇

1非平行志愿中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举个例子:你高考总分为540分,但你第一志愿报的学校录取要560分,这样你的第一志愿就录取不到了;而你的第二志愿报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为530分,但由于很多人把这个学校填为第一志愿,导致在第一阶段就招生结束,自然就不会去看填第二志愿的人了。也就是说,那些分数比你低的,但他们把它作为第一志愿,所以被录取了,而你,反而两个都上不了。

2平行志愿中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平行志愿投档不分第一、第二志愿,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按照第一志愿投档。

所以,填高考志愿要科学,第一志愿很重要,要填一个很有把握上的了的,自己有喜欢的,不然就浪费了。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五篇

_中央、_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_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高考评价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是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助推器,是提升高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命题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主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从而形成“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4、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如何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一是明确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更加强调招、考、教、学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是为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测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高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业质量标准切实落实到高考当中,促进教考衔接、同向同行。

三是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 第十六篇

1、不再区分文理科

原高考生只能选择文科或理科参与高考在20_年新高考政策下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另外在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任意选择三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2、高考总分计算方式改变

原高考是由语数外+综合(文理)构成,在20_年高考新政策下依旧是由语数外+自选3科构成。

自选三科不再评分而是按A、B、C、D、E五个等级进行划分,E等级为不合格。以参考人数和卷面得分为依据,原则上等级A的。比例为15%,等级B的比例为30%,等级C的比例为30%,等级D和等级E比例共为25%其中等级E比例不超过5%。

3、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

原高考外语科目仅可以考一次,现新高考政策下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考试第一次考试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时间安排;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

4、合格性考试

原高考生需要参加会考,现新高考政策下改为合格性高考。合格性高考将不再评分,按合格与不合格呈现。

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考试时间:高一至高三每年6月和12月可以随学随考随清,可以多次参考。

5、综合素质评价

原高考生录取按分数、排名进行投档录取,现新高考政策下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具体要求,作为录取重要参考。

推荐阅读:

  社区工作条例范文优选17篇

  领导接待制度总结范文共10篇

  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范文英语推荐42篇

  建筑初级职称评审范文优选20篇

  饭店宣传活动推广方案范文共25篇

  今年安全月活动范文精选51篇

热门标签: 范文
中高考政策介绍资料范文共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干部提拔组织谈话发言【3篇】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干部提拔组织谈话发言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干部提拔组织谈话发言篇1  新提拔干部就职表态发言  大家好!  自己今天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成为县委领导班子中的一员,

演讲稿 2023-06-13

社区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发言(fā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社区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近年来,社区新入党、新转入的党员均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党员

演讲稿 2023-06-13

发展对象座谈会个人发言范文三篇

演讲稿由与会者提前准备,以便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或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演讲可以根据目的和性质进行划分,这是演讲的重要准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展对象座谈会个人发言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1篇: 发展对象座谈会个人发言  尊敬的各位

演讲稿 2023-06-13

新生代表发言演讲稿范文(通用7篇)

演讲稿由与会者提前准备,以便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或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演讲可以根据目的和性质进行划分,这是演讲的重要准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生代表发言演讲稿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第1篇: 新生代表发言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演讲稿 2023-06-13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范文三篇

顾名思义,演讲大纲就是演讲大纲。小是一般的写作,大是演讲和演讲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篇1】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  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近日,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莉

演讲稿 2023-06-13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研讨发言范文十二篇

讨论是指研究、讨论、研究和讨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研讨发言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第1篇: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研讨发言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重点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通过前期自学和集

演讲稿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