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共30篇

更新时间:2024-02-15 11:50:1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下面,我代表市委政研室班子作述职报告。

市委政研室共有10个行政编,除1名挂编和1名退居二线干部占编外,目前实际在编在政研室上班的干部只有6名。主要职责是:起草文稿、提供信息、开展调查研究、编发党刊《市通讯》。去年5月以来,我们在人员非常少、任务非常重、挑战非常大,尤其是10月份以来班子调整、主要领导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牢记责任、守好阵地,忠诚事业、默默奉献,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切实履行好政研工作职能,在努力完成文稿、信息、调研、办刊工作任务上体现新作为

1、按领导要求,参与起草好一批重要文稿起草工作。起草好有关重要文稿是政研室为市委决策服务的重要任务,也是政研室融入中心、提高干部素质的良好平台与契机。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参与综合文稿的起草,把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委文件和领导讲话。一是高质量地完成了一批市委重大政策性文稿。紧扣市委、市政府“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工作要求和推进“四大一新”谋求经济较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参与草拟了一批重要政策性文稿,如《关于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速市超常发展的决定》、《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的决定》,较好地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二是完成了一批市委领导在全市重要会议上的文稿起草工作。三是完成了省委政研室下达的一批重要课题。如《市企业改制情况及遗留问题与对策》、《市经济形势分析与建议》等,受到省委政研室领导肯定。

2、服务市委决策部署,组织好一批全市性重大课题调研。一是着眼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服务。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及时汇编、报送了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城市建设、资本运作、工业园区发展和新区开发建设等经验材料;积极主动解读中央、省委重要战略部署。去年以来共编发了《决策参考》70期。二是积极提出对策建议,广泛搜集外地经验,提交了《省内有关县市铜产业发展态势及市的应对措施》、《上饶经济开发区运行机制及利益分成办法》等一系列有情况、有分析的调研材料,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有的建议已经转化为决策。三是主动对接、思谋全局性问题。先后承担、开展了有关我市对外开放、与江铜地企合作一体化、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优化政务环境等重大课题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益借鉴。《关于拓展我市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对策建议》、《优化我市政务环境的思考》等一批调研文章进入领导决策。打造市“世界铜都”课题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

3、体现党刊特色,认真编发《市通讯》。市委政研室具体承办《市通讯》,这既是组织的信任、更是挑战自我的加压,既是一份光荣的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在文章编发上严把关,在栏目设置上求特色,在版面设计上求新颖,提高党刊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以来《市通讯》共出刊9期,刊发文章240余篇,累计50万余字。继续保持了全国城市十佳党刊声誉,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掌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围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力支持、主动参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展示新形象

三、围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加快培养一支提笔能写,遇事能办,张口能讲的复合型高素质政研队伍上实现新面貌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我们深知,单位条件有差别,人员有多少,权力有大小,但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始终做到以令行禁止的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善有作为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以更高更强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离领导的要求、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近年来新考入的公务员都较年轻,文稿写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完成重大课题的调研上精品不多,底气不足,在支持全市中心工作中由于经费较紧还大方不起来,等等。在岗尽职,多作贡献是一名党员、一名干部应尽的职责,我们将一如既往把岗位当舞台,把任务当机遇,把压力当作信任,努力干出一番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对得起人生的辉煌事业。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二篇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不断加大,惠农资金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补助补贴覆盖面越来越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但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深入。惠农政策的项目较多,农民群众知晓率还不高,在少数地方还出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不知道的问题。个别村组干部还存在落实惠农政策上不公开,不公正,不负责,项目落实不透明等问题。在村务公开栏几乎没有公布惠农政策,只有享受户和区、乡主管部门知道,广大农民群众和不是主管部门的都不太清楚。村干部在宣传时,只是对家族、亲戚朋友个别讲,暗箱操作。如贫困生“两免一补”,大多数是让村组干部家族、亲戚朋友的学生得到。

2.贯彻落实有偏差。由于村组干部素质、精力等因素,导致农村低保、民政救助、扶贫对象、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等项目录入的基础信息资料部分失真,扶持救助对象定位不准。种粮直补没有实现应补尽补,甚致部分资金使用不规范,长期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土地承包权转让的、承包者没有耕种的仍然在享受种粮直补政策。在实施新农合医疗政策上,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较差,医生素质较低,服务意思淡薄,重收费现象较突出,导致农民主动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是村组干部垫支参保,甚至有垫支上万元的。

3.预算标准不一致。同类工程预算定额标准不一致,项目推进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乡镇、同一整合区域,实施同类型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一致,但投资标准不一致,并且有的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差距还比较大,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福高铁”建设征地,过境各乡镇甚至同一个乡镇的相邻村组征地标准就不同,造成在推进过程中矛盾突出。

4.资金监管不严格。在工作中,受人力和经费限制,部分惠农政策资金监管力度不够,出现有的政策资金监管失控,违规违纪较突出。在种粮直补上,部分乡镇的村社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将农户种粮直补款扣去抵交医保费、村公路建设集资款等。有的村干部不给农户办直补卡,用他人的名字冒领种粮直补款。有的在农村低保中,不坚持原则,亲朋、好友和关系接近的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多。

5.政策执行成本高。要落实的惠农政策多、召开会议多,印制相关材料多,支出业务费用多,需要人力多。增加了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运行成本。上级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乡镇和部门经费支出压力大。没有工作经费,为单位、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套取政策资金提供了理由或借口。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各项补贴发放的依据、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就形成了“一补一发”,多头多次发放,造成了发放成本和农民领取成本高。

二、解决办法

1.强化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惠农政策,要把各项惠农政策及时传达到基层,把主要精神实质和操作程序向群众讲透彻,向村组干部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群众明白。要针对当前农村接受政策能力强的人群外出的现实,认真研究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快速的宣传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效果,因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主要靠村支两委干部去落实。为此,信州区委、区政府及时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违法违纪工作方案》,区检察院还印发了《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教育读本》,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村组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服务水平。

3.强化各种关系理顺。在制定政策时,应对强农和惠农政策做一个基本的界定,强农政策应侧重从增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着手,着眼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惠农政策应侧重于让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着眼于保障农民群众生活,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惠农是基础,强农是方向,应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简化程序,加大资金整合力,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综合效益和项目政策效应。

4.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政策落实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落实政策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对各项补贴在村组实行公开化,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农户认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5.强化政策资金兑现。针对部分政策资金兑现不够及时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惠农政策资金的争取、调度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力度,把政策资金按规定及时兑现给受益对象。要整合部门力量,深入乡镇明查暗防,有效预防和查处惠农政策实施中的挪用、套取、私分等违规违纪行为,提高监督实效。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惠农政策带来的真正实惠。

6.强化政策落实监督。区委、区政府要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措施和责任,切实加强政策贯彻落实过程监管。由区纪委监察局总体负责,敦促财政局、审计局、物价局等执法部门,将监督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工作纳入重点,安排人力,落实经费,保障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惠农政策落实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三篇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xxx精英xxx向xxx大众xxx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_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xxx天之骄子xxx,就业实行xxx统包统分xxx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xxx千军万马过独木桥xxx,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xxx天之骄子xxx,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xxx双向选择,自主择业xxx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xxx城市xxx向xxx基层xxx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_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xxx公有xxx单位向xxx非公有xxx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xxx专业对口xxx向xxx通用人才xxx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xxx打工xxx向xxx创业xxx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xxx打工xxx,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四篇

时光匆匆而过,幡然醒悟时毕业的季节已悄然而至,回首两年半研宄生学习与生活,心中的感慨万千,曾经的壮志雄心,也慢慢变为心中的那一份稳重和踏实。这两年多时间里,我真的成长了许多。

首先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李怀政教授,您不仅是我求学道路上的恩师,而且还是我生活中的益友。每当我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您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当我犯错误时,您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您的博学多识让我崇敬,您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钦佩。在教会我如何去做事的同时,您还让我领悟到了如何做人的真理。总之,从您那儿,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这篇论文无处不渗透着您的心血,在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师姐,感谢我的同门,感谢我的好友,在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鼓励。感谢我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感谢经济学院12届研宄生的全体同学,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快乐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

最后要向各位评审专家和老师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您们为本文付出了宝贵的时间。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五篇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xxx公布的数据,―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_―2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_―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_)。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校办,民办(罗英智,李卓,20_)。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_)。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_)。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_)。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_;窦颖,20_;唐婷婷,20_;李晓菲,20_;但柳松,20_)。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_;唐婷婷,20_)。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_;李晓菲,20_)。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_)。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_;罗英智,李卓,20_)。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_;窦颖,20_;唐婷婷,20_)。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_;但柳松,20_)。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_;窦颖,20_;李晓菲,20_;但柳松,20_)。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_)。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_;李秀芳,曹能秀,20_)。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_;刘占兰,20_)。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_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_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_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_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4期。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六篇

试谈公共政策评估困境及完善的策略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对于修订和调整政策目标,科学规划并促进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我国政策评估的科学化能够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工作质量,实现社会发展目标、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改进

一、公共政策评估及作用

公共政策评估是政府政策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政府对政策系统、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效益和效率评价,从而决定该政策的延续、调整、终结,或改善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有效实现政策目标。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全面考察和分析各个阶段政策的运行情况,为以后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最终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

可以说,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分析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政策评估不仅是政策过程的终点+也是提升政策质量、评价政策方案及执行活动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政策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政策运行的好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各级党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政策评估对于决策科学化、政策民主化的影响,积极开展政策评估,实现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政治性活动和政策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政策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种对政策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提高政策的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政策评估可以判断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预期效果,也是合理配置政策的有效手段,对于公共政策的运行和有序发展,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民主,满足公众利益和需求都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困境

1、缺乏对评估的科学认识。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还没有形成科学机制,不少政府及其官员对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环节和分析不到位,没有形成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统一认识。不少官员认为,政策制定科学、运行无误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表现,而公共政策评估只是应付上级和群众的一种手段,这样,在追于政策评估时,不少政府往往缺乏对评估的科学态度,无法有效开展政策评估工作,另外,政府内部真正搞政策评估的人员较少,绝大多数评估人员并不了解评估的意义,不知如何确立评估指标,采用哪些评估方法而只是以上级赞同为炫耀工作的标准,影响了政策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2、评估主体相对单一。

过去的公共政策评估主要由各级政府负责,是政府了解公共政策效果的过程,并依据一定标准判断这些效果是不是预期的效果。他们以自身合法性和权威性制定政策而很少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需要,造成其他公共组织和公民被动、消极地应付政策规定,而参与、协助政府搞评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难以体现评估的客观公正原则,原则上,不同的公共管理主体都可以参与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不同,对同一公共政策的评估电会形成不同的结论,而评估主体只局限于政府,难免会使结论显得过于单调。

3、评估资料和经费不足。

政策资料和信息是开展政策评估的前提,缺乏足够的与政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就无法有效开展评估。由于政府对公共政策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信息管理中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不完整、不精确甚至不正确都影响了政策评估的过程和结果,此外,由于重视程度低,各级政府不愿意支付政策评估的资金、办公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使公共政策评估所需的经费严重不足,造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关缺乏评估经费的问题,评估活动难以持续开展。

4、评估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政方针原则上由国家统一制定,具体政策及评估由各地方政府自主安排。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政策评估的结果差异性自然较大。某些地方政府机械性地以国家政策为依据,而缺少变通和灵活处理;只结合本地特殊情况开展评估而与国家方针政策不符,造成政策走样、扩大或替换。评估标准不统一又造成某些政府在评估中按照本级政府的利益提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或者有意识地夸大、缩小、掩盖和扭曲政策运行中的事实以求政策的稳定,使政策评估向有利于本级政府的方向倾斜,导致评估目标模糊,无法形成上下统一的评估标准。

5、评估方法有待改进。

政府在评估中常用前后对比、对象评定、专家判断和自主评定等方法开展评估。前后对比法为评估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对象评定法扩大了政策评估的范围,专家判断法提高了评估活动的客观性,自我评定法使得政策评估活动经常化。这类评估方法偏重于定性分析,实际评估时缺少量化指标,运行中常表现出手段落后、前后矛盾、难以实施和控制、有些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评估结果缺乏实证性等问题。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存在凭经验办事、搞形式主义的现象,提供的评估统计数据调查不深人、不全面,评估的方法亟待改进。

6、评估缺乏法制化和规范化环境。

由于我国公共政策评估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这样,政府实施的政策评估仍然由领导者凭个人价值偏好在一组备选方案中择一而评估,很少主动思考其效果和目标。评估中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旦出现问题,没人承担责任和风险。缺乏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评估环境也使评估过于随意,评估方案的采纳完全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制定者个人或团体,无法形成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评估方法,影响了公众和社会组织对政府评估的接受程度。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改进之道

1、评估观念要深化。

通过加强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建设推动政策评估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对政策评估环节、过程和意义的认识,使其思想上重视政策评估。为此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评估的宣传,使公众认识到政策评估是政策改进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政策机构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现政策的优势和成效,还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源,补充、修正和完善公共政策。为了统一思想,改变评估即是“评优”的错误思想,还要正视政策评估的批判性和价值性,坚持全面、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发现和解决政策问题,提高政策质量,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让参与政策评估的全体人员充分理解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对其开展的政策评估给予资源上的支持,为其政策评估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评估是政 府规范运行和有效服务的重要体现,因此,政府必须重视政策评估工作,深化政策评估观念,构建适合我国政策评估的理论体系。

2、评估主体多元化。

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共权力承担和社会资源提供方式的转变。公共权力和资源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其支持的企业、私营部门或非政府社会组织。公共事务主体的扩大要求重组和调整公共权力和资源,中央及省级政府在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必须确立标准、制定政策,允许并鼓励更多的社会公共组织和个人参与政府政策的评估。改变政府作为唯一评估主体的现状,鼓励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取向,实现政策参加人员、专家和公众三结合的评估主体结构。政策参加人员了解政策制定的动因、发展和实施中的问题;专家则可以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政策进行实质性研究和分析;公众是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对政策运行效果有更深刻的体会,要保证公众参与政策评估的权利,使其对政策作出满意度评价。根据不同主体的需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赋予其相应的自主权,鼓励其独立、自主、积极地参与政策的制定与评估并给予合理评价。各级政府还要鼓励评估主体献计献策,改进政策评估,对政策评估贡献大、作用显著的评估主体,政府要给予支持,从整体上提高政府评估的水平和质量。

3、评估组织专业化。

重视评估组织的建立和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是政策评估科学性和客观性的保证,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评估组织独立自主的开展政策评估,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对于党政机关内部的政策评估组织,要强化其政策评估职能,特别要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部门分开,让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辅之以外部的、独立的民间政策评估组织,发挥民间政策评估组织的专业优势和社会关系优势,通过这些民间政策评估组织了解民意。还要加强专业评估人员的队伍建设,作为政策评估的实施者,专业评估人员的经验、知识结构、理解和掌握政策的水平、运用评估技术的熟练程度、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对问题的敏锐力和分析力都会影响政策评估的水平和质量。因此,造就一支专业化的评估队伍,就要尽快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以绩效和工作满意感为衡量标准加强对其考核、培训、教育和管理,或在高校相关专业目录中增设政策评估专业,培养相关人才;注重政策评估的资金投入,鼓励相关学者加强对政策评估理论、评估方法和评估技术的研究,为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评估手段科学化、制度化。

为了实现政策评估的公正、高效、合理、有序,政府和参与评估的主体要科学构建政策评估体系,注意政策评估手段的科学化,实现评估指标的量化,体现政策效能与效率的统一,使政策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在评估中实行目标管理、项目管理、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实施战略分析、构建决策预测模型,重视政策评估的成果测量、效率测量、标杆测量和成本测量,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重组评估组织机构,进一步实现有效的评估。明确政策评估目标,还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评估的制度化,将评估的目标、程序、方法等纳入政策评估体系,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避免评估的随意性和无序性。通过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将评估结论与有关人员的奖惩联系起来,体现政策制定、实施、评估与政策运行过程中权、责、利的统一,真正发挥政策评估的作用。

5、评估机制反馈化、评估环境法制化。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七篇

摘要: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对政策终结影响变量的研究多集中于客观的外部环境、政策本身的属性以及利益团体的博弈等方面,关于政策地位对政策终结的影响,学界则鲜有涉及。政策作为政策系统最直接的输出产品,在本质上体现为政策参与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将其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作为研究切入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政策地位的评判标准从四个方面体现:政策制定主体地位的高低、学者关注程度的大小、执行部门是否联合行动、政策最终作用对象的广度。在此基础上,判断政策地位的高低,可通过自上而下、承上启下、自下而上三大途径对政策终结施加影响。

关键词:政策系统;政策终结;政策地位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_)07-0061-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政府购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19BZZ10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體系建设研究”(16JJD840009)。

自“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提出政策阶段论之后的20年时间里,有关政策科学的研究多集中于政策制定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始于“趋后倾向”,特别是普雷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等人编写的《执行》一书的面世,“政策终结”开始走进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至此,政策系统在理论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环,包含了从政策制定到政策终结的一系列环节。所谓政策系统,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互动调适的动态系统。换言之,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如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终结等,所构成的政策巨系统,并与政策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政策子系统在政策系统中并不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一直是政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关于政策终结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策终结不重要或者相对简单。相反,政策终结长期以来并不如预期中那样一帆风顺,各种或潜在或显性的因素都可能成为政策顺利终结的障碍。

如何作出政策终结?终结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政策终结的后果是什么?这些构成一个“政策黑箱”,困扰着研究者。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对相关的影响变量展开研究,但政策地位,即政策在政策系统中所占有的位置,对政策终结的影响一直未得到足够关注。无论政策的地位高低,其都是政策终结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影响变量,将政策地位作为切入点对政策终结作出补充性、专题性的研究,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相关研究的梳理

(一)政策终结的概念梳理

对研究主题展开分析的第一步是明晰关键性概念,因此在对现有政策终结影响变量的梳理之前,有必要对政策终结的概念作一简要梳理。从字面理解,政策终结就是一项政策的终止或结束。Brewer认为,政策终结是“政策与项目的调试,大凡政策与项目无法发挥功能或已成为多余或过时,甚至不必要时,则将政策与项目予以终止或结束”[1]。Deleon从广义层面定义政策终结,认为它是政治当局对某一特殊的功能、计划、政策或组织,经过审慎评估的过程之后,而加以结束或终结[2]。国内学术界对公共政策终结概念的界定多见于教科书中的一些参考性解释。在台湾学者林永波看来,政策终结隐含着旧有东西的终止和新期望、新价值的建立。张康之从利益分配视角提出,政策终结本质上是一种政策资源及其利益重新配置的机制[3]。陈振明、张金马、陈庆云等人在Deleon的概念架构下提出,政策终结是决策者在审慎评估之后,通过必要的措施,对错误、过时、不必要的政策予以终止的行为。

从对政策终结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终结涉及到资源、利益以及各种价值的交锋和重配,能否顺利实现终结取决于各种政治力量间暗潮汹涌的博弈结果。政策一旦被制定,便具有了生命力。政策终结意味着原有利益格局的变动,如若没有任何激励措施,政策制定者之间难免出现利益冲突,甚至导致终结停滞[4]。再加上利益集团受“沉没成本(sunkcost)”的束缚会竭力保留原有政策。恰如张金马早年所说,政策终结并不会自发产生,而是一种人为的政治行为[5]。此外,即使当局者意识到政策存在过时、无效甚至错误进而需要对其进行终止,在当前渐进主义决策模式的情境下,政策终结也很难进入人们的认知转变,甚至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内,因为当事人更多是以政策的修补、调整作为逻辑出发点。

(二)国内外关于影响变量的梳理

关于公共政策终结的影响变量,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阈作出解说。其中,广被认可的是Deleon在1978年提出的政策终结障碍的经典理论框架(TerminationObstaclesFramework),其中总结了具体的变量:心理上的不愿意、组织机构的持续性、动态的保守主义、反终结联盟、法律上的障碍、终结启动的高成本。Dery、Frantz持同样观点。Krikpatrick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影响政策终结的变量归结为终结联盟的反动、动态保守主义、启动成本、立法障碍和恐惧或不确定性。以上几人的表述虽有细微差别,但对于政策终结的影响变量的解释却殊途同归。Gevamay认为组织的特性和终结的内在成本是阻碍政策终结的两大主因,Harris却仅仅将限制因素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影响,而部分学者直接将政策终结的影响变量简化为对组织持久性的考虑以及终结的代价(包括情感、政治、法律以及财政等的考虑)两个方面。里斯蒂娜·亚当等人认为,政策的变迁抑或终止是经济发展、政治竞争、利益博弈以及行政管理走向专业化的副产品[6]。概言之,国外学者关于公共政策终结的影响变量的分析,可大致归为三类:客观因素、驱动因素以及限制因素[7]。

国内已有研究多将政策终结的影响变量聚焦在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集团联盟、法律障碍、成本障碍。除此之外,陈振明指出,社会舆论通过新闻传播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政策终结的第六大障碍[8]。陶学荣、王锋认为,政策评估的缺失也是本该终结的政策迟迟无法合理终结的原因之一[9]。刘雪明等认为,典型事件、政策评估、环境变化、公共舆论、领导者的领导力五大因素紧密关联共同影响公共政策终结[10]。王振波则将政策终结的根源归纳为:不合规、不合法、不合情理、缺乏必要维护,即聚焦于政策本身的缺陷分析政策的终结[11]。

纵观既有研究,政策终结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影响政策终结的变量也不一而足,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文化以及政府不同层级的政策终结,各个变量所起作用不一,很难批判不同变量对政策终结影响的大小。然而,在当前研究中鲜少涉及政策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对政策终结的影响,从而削弱了现有理论的逻辑解释力,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地位在政策终结中的影响作用作出尝试性研究,以期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二、政策在政策系统中所处地位的判断标准

政策作为政策系统的直接输出产品,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各政策参与者之间利益角逐的产物,分析政策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其实质就是明确承载公共权力的政策参与者在政策系统中是如何寻求有利于自身的利益分配格局。其中,政策参与者,既指直接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组织和个人,也指受政策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组织和个人。具体到判断标准,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制定主体的地位

政策制定主体特指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组成并领导整个决策过程。在政策终结过程中,政策制定主体(包括权威机构、政治精英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奠定了政策本身在政策系统中的地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政策能否顺利终结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政策制定主体层级与政策所处地位呈正相关关系,也即政策制定主体层级越高,政策所处地位就越高,对于政策加以终结就越难以实施。

同时,政策制定主体从另一方面也反映政策位阶的高低,政策位阶与政策地位成正相关关系。例如,上升为法律层面的政策相较于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在政策系统中地位较高,稳定性和权威性也较强,再加上政策本身的生命力,要使其终结往往要大费周折,不仅耗时,也会面临不可预期的抵触心理和抵制行为。

概而言之,政策制定主体通过主体层级以及政策位阶两个方面折射出政策所处地位,成为衡量政策地位的基础标准。

(二)专家学者的关注程度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八篇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此时此刻,我感触颇多,首先,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校外导师姜付秀老师和校内导师张敏老师,尤其要感谢的是张敏老师。从开题报告选题之初,张敏老师就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写作意见和建议,并教导我要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张敏老师对学术的严谨使我认识到了做人一定要先做好自己。论文写作期间,在对数据的筛选,研宄对象的确定以及研宄设计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张老师总是会很认真的给我指导,不断帮我修改论文。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张老师,我会永远感谢你!同时,也感谢大学期间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是因为有你们的谆谆教导才有了今天的我。

当然,要感谢的还有唐琨同学,感谢他在我需要数据的时候找人帮我下载数据;齐鲁骏同学,感谢他教我筛选数据的方法;姚大伟同学,感谢他在论文写作上给我的指导;程唐明同学,感谢他在我写实证部分的时候能够很耐心的教导我用STATA,感谢……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九篇

论文写作至此终告一段落,而我的学校生活也将迎来结束。读研期间,个人本事和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感激新闻与传播学院供给的平台,让我拥有深入学习的机会。回忆在暨大的两年间,收获与遗憾并存,更多的是对太多人的感激。

首先要感激的是我的导师谭天教授,感激他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记得无数次与谭教师的学术午餐、学术旅游带来的欢乐,更记得教师深夜指导我论文的辛苦。无论是去业界调研还是在学术讲座之后,教师总会骄傲的向别人介绍我“她会写小说,她很会写东西”。于我而言,教师是比我自我还要相信我的人,他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师恩难忘,我当勉力前行,不负所望。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篇

摘要: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1、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3、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一篇

去年以来,全省(四川省)法院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已逐步显现。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已在司法层面上得到初步反映。为主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我院成立专门课题组。课题组组织全省三级法院和部分企业代表就法院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紧扣法院职能,提出法院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危机反映到法院工作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危机目前在司法层面的影响已初步显现

相关数据反映,目前,涉金融案件收案已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增量是符合司法规律的正常反映,而非完全因金融危机所致。这主要是由我省所处区位(内陆省份)、经济结构(外向型经济相对比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司法规律所决定。未来上升趋势将更为明显,可以预测,在xx年以及之后较长的时期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大量反映到司法领域。

(二)所涉法院和工作领域较为集中

从所涉法院范围来看,目前大成都经济圈内的基层法院相对反映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的案件较多,如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青羊区等基层法院,而中、高级法院和其他市、州法院尚反映不明显,已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涉金融危机案件较少。从所涉工作领域来看,在民事审判、执行领域已有明显反映,刑事审判领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行政审判领域目前尚不明显。

(三)五类案件明显上升

一是涉及企业破产清算案件明显增多。该类案件涵盖劳动合同、借款合同、买卖合同、土地使用费等多种纠纷。二是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其中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势头明显。三是房地产纠纷大幅度增长并出现新情况。xx年全省房地产合同案件同比增长,该类案件涵盖了建筑施工、劳动争议、商品房买卖、预售等多种纠纷。因社会整体经济低迷、房价下滑,出现了购房者按揭断供、开发商交房买方不接受、恶意毁约、违约等情况,这类纠纷敏感度高、易形成连锁反应的群体性纠纷。四是贷款纠纷大幅增长。如成都市青羊区法院xx年下半年贷款案件同比增长,信用卡透支案件增长360%。五是涉及中小企业的传统商事案件上升明显。xx年全省票据案件同比增长,股东权案件增长,证券案件同比增长。

(四)诉讼保全、执行工作呈现新动向

xx年全省法院诉讼保全和执行案件均有明显上升。银行要求收回贷款,以及因资金链断裂导致诉讼保全的案件均已显现。

二、当前人民法院在服务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院自身面临的问题

1.个别审判人员对法院工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法官认为金融危机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事,远离自己的工作生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对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影响大,而对我国无甚影响或影响较小。

2.部分法院对如何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思考不够、行动不力。部分法院认为法院只能被动受理案件,而后在审理、执行中才能服务企业,而不是主动积极地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及经济风险,服务经济发展。

3.对部分企业经营受损是否确属金融危机影响甄别不够。在金融危机中确有部分企业是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致资金紧张,履约能力受限。但也有一部分企业与此无关,而是借机恶意毁约、要挟、赖债及逃债等。调研显示,在过去的工作中,法院对该类情况的把握和甄别不够。

4.法院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与常态纠纷相比,在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背景下,涉金融危机纠纷面临着更多的突变性和非确定性,使法院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法院保持一种稳健和冷静的司法态度,一方面要加强对涉金融危机纠纷的预测研判,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对相关问题的专题调研,确保司法应对能动有序。

5.司法解决纠纷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加大。灾后重建与金融危机背景下,各类纠纷所涉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与法律因素多重交织,司法的有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单纯依靠司法解决纠纷所面临的难度、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加大。如果法院不加分析,全然介入,不仅难以有效和顺利解决纠纷,还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成本的投入。

6.裁判标准的把握及利益冲突的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因素的介入,司法案件中的社会关系和争议焦点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多样,突出反映在五方面:共性要求与特殊情形并存;法律问题与社会因素交织;历史原由与突变情势纠结;常态调控与应急处置交错;程序选择与实体裁量两难。针对具体个案,特别是广受关注的争议性案件的司法裁量一般化与个别化之间的潜在冲突有所加剧,保持统一的裁判标准、平衡利益冲突难度加大。

(二)相关规定不完善制约了法院功能的发挥

1.司法救助的范围有限。根据我国现行有关司法救助制度的规定,免交诉讼费的救助对象仅限于符合条件的自然人,而不包括企业。而受这次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费缓、减、免时,如果严格依法则不符合条件,即使符合条件也仅能缓、减,而不能免交诉讼费。

2.司法高效的要求与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存在冲突。我国目前关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已有明确规定,而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显紧张。如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平时民事法官一年人均办案300余件,如要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就需要扩大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3.管辖权下放与基层法院办案能力存在一定矛盾。根据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经济纠纷级别管辖的规定,将原由中高级法院一审的85%以上大标的民商事案件下放到基层法院。这一规定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且基层法院部分法官的司法能力有待提高,在此特殊时期矛盾更显突出。

4.《物权法》相关规定过于原则。调研显示,商品房地下车库的归属问题以及物业纠纷频发(这类纠纷处理不当易引发连锁性群体纠纷),但因《物权法》规定较为原则,相关实施细则及司法解释尚未出台,致各地法院在处理中把握尺度不一。

5.对“金融危机”是否属免责事由理解不一。因金融危机致不少企业签订的合同不能履行,出现了大量违约案件。但对“金融危机”是否可视为“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目前尚存在不同认识,亟需相关政策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三)司法政策影响了法院功能的发挥

1.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与服务企业“过冬”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中央政法委牵头的“清积”专项活动,目前正在深入开展,而在被执行人中有大量属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因此,“清积”工作与服务企业“过冬”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紧张关系。虽然在执行中法院会尽可能调整司法策略,创新执行方法,平衡双方利益,但在穷尽一切手段后,冲突仍有可能存在,法院应如何选择,需要较为明晰的司法政策指导。

2.维护金融安全与服务企业“过冬”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二者均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但金融企业追收欠款所涉的一部分企业正好又是受危机影响的企业,法院在穷尽策略和手段后,部分案件间的冲突仍在所难免,法院如何选择,同样需要司法政策指导。

3.维护社会稳定与服务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关系。一方面,金融危机中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效率、实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部分企业又是被告或被执行主体,需要给予一个喘息之机以安全“过冬”。法院工作一方面要考虑人民群众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企业的发展,致使法院工作面临两方面矛盾的协调难度增大。

三、人民法院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发展的对策路径

人民法院应密切关注金融危机走势,通过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积极引导金融市场良性发展,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一是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变化态势,以及对我国、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认清法院工作在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不断探索新的有效应对措施。二是转变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模式。认真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变被动为主动。跳出法院没有案件就不能服务经济的狭隘意识,既处理好案件,又积极主动的参与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三是打破思维定势,注重利益平衡。常态思维下,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外向型等企业被视为强势主体,但在金融危机这一非常态社会背景下,部分企业转变为“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改变对案件的惯性思维与判断标准。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要注重考量、权衡案件处理的利弊得失,既要权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又要权衡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对一些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在不违背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坚持突破常规,特事特办,避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防止个别纠纷转化为群体性纠纷,防止民事纠纷转化为治安或刑事案件,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二)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扩大司法服务空间。一是积极建立对企业进行定点法律援助的帮扶机制。为帮助企业安全“过冬”,切实建立对企业进行定点帮扶的法律援助机制,将部分影响严重的企业列为法律援助定点单位。通过对定点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我省企业经营状况和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建立联席沟通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将企业因金融危机已经面临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政策问题逐一梳理,邀请相关专家、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三是积极提出司法建议。对于法院在服务经济、办理相关案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司法建议的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四是适时开展专项活动。通过开展“进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困”等专项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三)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保障金融安全。依法打击侵犯国有资产等各类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最大限度保护国有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活动,制裁金融违规行为,加大追缴赃款、退赔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二是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最大限度保障国有金融债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合理把握涉企业债务案件的审判尺度,妥善审理因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债务的重大案件,防范和化解因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的风险和困难。依法审理涉房地产、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知识产权等类案件,合理运用破产清算、重整及和解制度,服务经济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支持行政机关服务经济的整治行为,遏制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加大征地、拆迁等行政案件的审理力度,促使行政机关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创新行政诉讼结案方式,大力推行协调和解,坚持保护与监督并重,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四是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确保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大力加强金融案件执行力度,着力解决金融纠纷案件难以执行的问题。认真研究执行工作策略,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慎重使用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化解“执行难”的综合联动机制。建立执行案件信息管理体系,推进执行救助专项资金的建立,妥善解决特困申请执行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安全“过冬”。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法院功能有效发挥。一是建立纠纷甄别机制。各级法院在立、审、执的各环节建立纠纷甄别制度,区分哪些主体确属受金融危机影响,哪些是借危机为己寻利,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健全立、审、执“绿色通道”机制。对需要及时处理的涉金融危机纠纷、涉民生案件,适用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对于涉及金融机构、国有资产、企业改制、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出走等产生的群体诉讼以及影响金融经济秩序稳定、社会稳定等特别重大的案件,各级法院实行逐级向上级法院报告制度。四是建立重大案件集中管辖制度。对于涉及当地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务以及涉及群体性纠纷等重大案件,实行集中管辖,由省法院统一协调、指定集中审理和执行,统一裁判标准。

(五)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提升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依法处理好群体性纠纷案件。在处理群体性纠纷中,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工商、公安、金融监管、劳动保障及相关经济金融政策制定机关、监管机关的沟通协调,将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有机结合,有效化解纠纷。二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提高法院队伍司法能力。着力提高法院队伍应对金融危机、服务“两个加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最高法院的“五个严禁”及省法院的相关规定,提高广大干警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审判经验,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加强司法宣传工作,及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组织专题报道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依法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秩序。四是加强组织指导。省法院切实加强对大要案件处置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对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案件,注重认真研究、精心审理、及时总结经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两个加快”。

四、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全面加强协调配合,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共同做好有关工作,从而形成联动合力,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针对实践中反映较为集中的法律政策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加以修改完善,确保法院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一是建议修改司法救助的主体范围,将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纳入免交诉讼费等司法救助范围。二是建议通过修改法律或司法解释的方式,扩大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赋予部分案件当事人在级别管辖上享有一定的选择权。三是建议《物权法》实施细则尽快出台,对“金融危机”是否属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尽快在法律上予以明确。四是建议出台相关司法政策,统一有关纠纷的应对思路和处理尺度。

(二)由省委政法委牵头成立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机构,加强组织协调。由党委、公检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基层组织等相关人员组成,定期交流,加强信息共享、法律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及工作协作联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情况通报机制。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化解。相关单位立足自身职能范围,进一步提高对集团纠纷苗头的敏感性,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对于有矛盾苗头以及有示范效应、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事件,及时向本级及上级政法委与政府报送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处置。

(四)由省委政法委牵头,推动川渝或更多省、市协商形成不同省、市司法机关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各司法机关之间互通案件信息、司法工作协作、社会力量配合等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妥善处理涉金融危机案件。

(五)各级政府在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争议。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拆迁、环境保护、房地产等领域,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尽量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更加重视通过协调和解的办法解决行政争议,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安全“过冬”。

(课题组成员:陈明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沈茂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蒋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徐旭,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

本文刊载于《人民司法》xx年第7期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二篇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左、右:

8. 基本格式:

(1)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

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 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 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 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三篇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硕士生涯已经走到尾声。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两年多来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良师益友、亲人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本论文是在导师叶__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的实施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直至论文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我现在能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叶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毕业之际,谨向叶__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我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热情帮助。

衷心感谢__、__、__教授,___、__、__老师在学术研宄上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以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认真的科研态度践行了浙大一直传承的求是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促使我更好更努力地完成科研项目。

论文的研究还离不开课题组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对__、__、__,以及同窗好友__、__、__等表示特别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衷心感谢__、__、__等同学在平曰里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非常感谢生工食品学院的__、__、__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我的进步和成长;感谢兼职辅导员__、__、__,是你们真挚的友谊和团结温暖了我整个研宄生的生活;感谢食品工程20__级硕士班的同学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相聚在杭州,相聚在浙大,结交了一份深厚、坚定的友情。

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感谢__同学,在我外出求学生涯中的一路扶持相伴。

最后,向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及提出宝贵意见的专家、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四篇

四点经验。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思想认识到位。层层夯实了责任。二是政策宣传到位。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工作扎实,能将林改工作的重要性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各基层组织能自觉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林业法律、法规和林改政策。政策落实到位。林改工作队员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执行“两个三分之二”四签两不准”制度。四是坚持阳光操作,群众积极参与,比较满意。

五大成效。一是明晰了产权。达到分山到户。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确立了农民承包经营权利人的主体地位。分林到户”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二是及时化解了大量历史遗留纠纷。通过林改解决了以往有证无山、有山无证、一山多证、四界不清林权纠纷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三是增加了群众对林业投入的积极性。激发了群众的造林、管护的自觉性,毁林、火灾、病虫害现象大大减少。四是促进了林业产业大发展,林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更加突出。五是林改档案建设相对规范。

三点不足。

一是部分村组对林改政策宣传不到位。建档不规范。二是部分村组林改档案不齐。三是产业发展不协调。群众对政策领会程度不一。

针对视察中存在问题、视察组提出了整改要求。一是要求各乡镇加快林改进度。让百姓切身感受改革将带来的实惠。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四是要求乡镇村组规范健全建立村组林改档案工作,务必于xx月底完成全县xx个乡镇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二是要求各乡镇村组继续加大林改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参与林改工作。三是要求妥善处理好林权纠纷问题。确保林改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五是要求加快产业进程,积极引导群众投入,按照一村一品,规模化发展。六是要求县林业局、县林改办加快研讨制定林改配套政策,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林业局将以视察活动为契机,准确总结了县林改工作的成效。对林业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起到极大的监督指导作用。迅速召开局班子会议,认真研究分析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林改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五篇

今年以来,xx矿业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集团公司政研会的关怀指导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会议精神,围绕集团公司政研会的工作要求,坚持与公司快速发展相适应,与广大干部职工需求相呼应,始终以服务公司做大做强、服务基层为宗旨,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以成果运用为载体,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充分发挥政研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组织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政研工作力度。

20XX年是公司“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原煤生产要实现大幅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实现新的突破;控股企业安山煤矿和xx基泰煤化工新建项目面临投产运行,公司发展后劲要不断增强;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迫切需要凝聚和统一。而这些,无疑增加了公司各级政研会工作的难度和深度。为此,公司强化各级政研会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和加强政研会的力量,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责任心强、有写作和研究能力的党群干部充实到政研队伍,保持政研工作稳步推进。同时,重点通过四个“坚持”和四个“着力”推动政研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坚持把握重点深入调研,着力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坚持整合资源团结协作,着力构建大政研工作格局;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加强政研干部队伍建设。

2、把握三个结合,增强政研工作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贴近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才能化虚为实,将精神力量有效地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在政研工作中,我们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快速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企业相结合,取得了企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3、强化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为适应快速发展,提高政研会成员的理论水平,公司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1月15日、19日、21日,公司接连召开6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4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的共青团工作座谈会和50多名通讯员参加的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公司党政工领导与来自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的同志共聚一堂,倾听职工意见,商议发展大计。

4月28至29日,公司在省委党校举办“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理论研讨会。会上,公司领导、基层单位和公司机关部门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0人,分别就安全生产、煤炭运销、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党群工作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中,各级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5月11日,公司主要原煤生产单位韩家...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六篇

不知不觉,两年半的大专大专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当年来到这所美丽的学校开始我的MTI生涯的时候,我的困惑似乎多于憧憬。MTI的理念提出不久,我也是无意中接触到MTI,对专业翻译没有什么概念,仅仅是凭着个人兴趣和希望生活有所改变的想法考上了这个专业,对未来的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规划。

然而,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有很多敬业专业的老师,有严格的专业的训练,是你们让我对翻译有了新的认识,翻译能力有了提高。这里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的研宄生生活充实有意义。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鲍文老师,她治学严谨,思维活跃,知识渊博,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在学习上给予悉心的指导和鼓励,在生活上给与真心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在翻译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从选题,文本的翻译,论文构t、,到论文的撰写和完稿的整个过程,她都给了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此,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和敬意。

同时,感谢为我们讲授课程的各位老师,在你们的课上,我们接触到了不同的翻译理论,各种类型的翻译,让我收获良多。

我还要感谢两年多来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与我不少的帮助和支持,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给了我不同意见,解决了不少难题,感谢大家的鼓励和陪伴。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有你们无条件的付出,有你们一路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开始并且最终顺利完成大专研宄生阶段的学习。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 第十七篇

惠农政策落实调研报告范文

惠农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不断加大,惠农资金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补助补贴覆盖面越来越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但在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深入。惠农政策的项目较多,农民群众知晓率还不高,在少数地

推荐阅读:

  实习周报如何写范文优选20篇

  大学入团自传怎么写范文精选8篇

  国土部门申请建棚范文通用6篇

  安装家具工人培训总结范文精选5篇

  有机盆栽蔬菜宣传文案范文12篇

  发给暧昧对象的话图片范文精选19篇

热门标签: 文章 范文
政策研究类文章范文共3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最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最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精选30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最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实用范文 2023-07-16

大型公司人力资源专员的岗位职责

大型公司人力资源专员的岗位职责范文很多人都听说过人力资源专员,大家知道吗?岗位职责指一个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是一个具象化的工作描述,可将其归类于不同职位类型范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型公司人力资源专员的岗位职责,希望能帮助

实用范文 2023-07-16

总经理的主要职责

总经理的主要职责(精选6篇)想必很多人都应聘过经理,岗位职责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用工的科学配置,有效地防止因职务重叠而发生的工作扯皮现象,提高内部竞争活力和更好地发现和使用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经理的主要职责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总经理的主要

实用范文 2023-07-16

最新资料员岗位职责12篇

最新资料员岗位职责(12篇)资料员负责施工现场每日晴雨表的填写工作,填写应及时、准确。关于最新资料员岗位职责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资料员岗位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最新资料员岗位职责篇11、工程全套资料编制、整理与归档2、参与对上对下收方计量,编

实用范文 2023-07-16

作为人力资源专员的工作职责

关于作为人力资源专员的工作职责例文很多人都想应聘人力资源专员工作,其中,人力资源专员负责管理各类人事资料,办理人事相关手续,协助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各项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为人力资源专员的工作职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作为人力资源专员的工

实用范文 2023-07-16

作为人力资源专员岗位职责

作为人力资源专员岗位职责范文五篇也许很多人听过人力资源专员职位,工作职责是指在工作中所负责的范围和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完成效果等。比如:办公室文书岗位职责、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职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人力资源专员岗位职责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作为

实用范文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