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29
2023-06-18
2023-07-05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2-21 15:55: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29
2023-06-18
2023-07-05
2023-03-19
课前预习是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重要的课前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标要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学习方式。预习的目标可以通过学生提前预习的方式达成,而预习的具体内容是,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预习和学习,并且通过预习检查学习效果。这就是预习的目的。这种预习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而不至于在预习时,学生不可能对已预习的内容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因此就不能有充分的预习,而预习的过程是教师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的。
2、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因此,要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仅只限于学科知识,而且要对课外大量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和系统化。在课堂上,要通过课后复习来加强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深一步理解新课程内容的含义,使知识系统化。
3、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学生课后作业的实战性。
4、作业的评价
课后评价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变化。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水平的发展,了解自己对新知识的运用情况。
5、课后作业的评价
课后作业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课后教学中表现的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师生自评和家长评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
三、课后辅导
6、课后辅导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辅导,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辅导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找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7、课后辅导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要通过不断的辅导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
8、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情况进行了解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
9、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正确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上是我这次的实习体会,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深有体会。这次的教育实习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为详尽的计划。我会把这次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最后在此,我要感谢这次实习机会,也非常感谢实习指导组的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
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摘 要: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新颖别致的导课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创设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地图,恰当选用现代媒体,引导学生探求现象本质,这些方法都能激发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所倡导的就是学生的参与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真正把地理学科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如讲新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时,我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急切地想寻求答案,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再如讲洋流时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它第一次从欧洲出发用了37天,第二次出发拐了个大弯却仅用了22天……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会自主学习了。
二、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理环境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国四川汶川5月12日的大地震,由此入题,讲到地震灾害及其预防,再由此联系到我国其他的各种地质灾害;从学生都熟悉的夏季光照时间长、冬天光照时间短的常识来说明地球公转的意义;由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次数增多来说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以及绿色植物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这些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引导其自主学习,又补充完善了课本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施情感教育,创设良好氛围,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师认真构思,用生动形象、流畅简练的语言讲述,会使学生有美的体验,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掌握所学知识。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科学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来。如提问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整治措施怎样?中国还有哪些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充分给予学生参与交流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并使师生之间的心理得到了沟通,从而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分析综合能力,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地图和地理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图如骨架,只有把地理知识附在骨架上,才容易记住,并引起一些联想,从而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利用图画,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能够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变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易激发学生兴趣,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五、恰当选用现代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现代教学媒体也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能够通过图、文、声、像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情感上的体验、理智上的领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形象的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力,同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恰当地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引导学生探求事物的现象本质,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其然更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反对死记硬背,应激发求知欲,从而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假设: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那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热带、温带、寒带范围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又会怎样变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学生的参与精神,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喜悦,才能变苦学为乐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启迪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大有好处,也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认为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应从一下几方面做起。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表现:一是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人翁意识,主动地探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二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探索知识,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潜能;三是学生的创造性是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的结果;四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参与评价,更有利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五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发挥各自独立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寻找问题。
二、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正在进行的课程大改革,使教师教法、W生的学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有趣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帮学生建立和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思考、记录、分析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我评价的机会等。
小学《科学》课中都是反映的具体的自然现象中,必须让学生在自然界中“探索”。我的教学方式设计就是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采用“在探索学习”中不断总结的策略,放手让学生动手探索。如:提供给学生木块、铁钉、硬币、纸片等物质,让学生探究哪些带磁性、哪些不带磁性。利用两条形磁铁探究“磁极间的相互关系”。 探究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设计实验:使四个小磁环悬浮的现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细小物体等。边探究观察边记录,完成实验报告。接着个小组汇报、交流与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再“总结性地教学”。在这种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表现出了惊人的潜力和创造性。
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
1、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学习
实践活动是开展自主学习的阵地。如学习“蚯蚓”这一节时,引导学生开展“尝试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的实践活动时。学生们分组按课本要求饲养蚯蚓,在饲养过程中进行观察:使用的泥土干湿不同,光的强弱不同,土的厚薄不同的情况下;观察蚯蚓的活动活动规律;蚯蚓喜欢的环境;蚯蚓是否在泥土中钻洞,洞口和洞内有没有留下什么?这样,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对课文的知识就不再陌生,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更加的积极主动。有时甚至老师还没讲到,学生就已经查阅了许多有关蚯蚓的知识,并且观察、记录、分析、判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2、在探究中开展自主学习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学中,我不但指导学生完成课文中完整的探究活动,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的差异,兴趣和爱好,组织课外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如在认识我国珍稀动植物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我国濒临灭绝的生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人的生长规律时,鼓励学生探究“青春发育初期女生的身高是否高于男性,体重是否大于男性”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逐步锻炼了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验设计、解读数据、推理判断等各项能力,并且取得新的成绩。
3、在合作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个角色还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正是自主学习所要求的。如学生在学习“测量身高和体重”时的自主学习,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再互相测量,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经过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测量的方法,而且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新的仪器、仪表也可以自己主动地学习了。
四、恰当运用评价手段,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都对学生能否主动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评价中,不再是单纯采用教师评价,而是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教师还可以给出机会,让学生找出做出某种评价原因,能自主找出原因的,可以适当提高评价。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鼓励性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成为成功者,都能得到充分自主地发展。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独立性加以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导探究下,有启发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摘要: 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地学习,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实现:尊重与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关系;兴趣培养,唤醒自主意识;信心激励,激发自主力量。
关健词:技工学校,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_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_地学习。它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_被动学习_、_机械学习_和_他主学习_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学习,才会学得好。靠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而学习,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那么,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第一,尊重与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关系。
希望与老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与尊重,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主要可以分为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关爱,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美国著名的作家爱默生也说过:_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_有此可见,尊重学生,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给教师直接带来新的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成功教育的目标。
第二,兴趣培养,唤醒自主意识。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_兴趣是最好的老师_,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第三,信心激励,激发自主力量。
1、语言激励
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_你真了不起!__你真不简单!__看,我们的学生多伟大!_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说:_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你已经努力了。_自信心是创造力的要素之一,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_,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4、目标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的过程。其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主要在做与合作,做与交流中形成。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引导学生“问问题”,开启探究学习。
“问题”是“探究”的开端和主线,为了让学生能多提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问题情景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开端和主线。能否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有两位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便有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方法一:教师为学生提供硬纸板做成的大小不同的圆片,要求先测量圆的直径,再一一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并记录其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方法二: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然后提供材料,多种材料制作的圆片和纸片上的圆形,让学生去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显然,方法一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去验证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重结论的“记忆”数学活动。而方法二则是在一定情景之下,从问题意识为线索的开展数学活动。这里问题情景的创设在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圆形的应用无处不在,而用硬纸做的用滚动或细绳的方法可以测量,但软布做的圆不能这样测量,怎么办?”问题的解决和方法、知识的局限性的矛盾不断得到激活,诱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热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相互启发,探索,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但对画在纸上的圆这种方法又受到了挑战。学生自然会转入给周密的探索之中。这样整个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习”
少年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新课程的数学也要一改过去那古板的面孔,让学生好好的游戏!
“玩”数学就是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下以特质或物质化活动方式去感知事物。有了问题意识的玩,“玩”就有了方向。如果说“提问”是学习的起点和主线,那么“游戏”就是探寻主线的活动方式。游戏数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饿过程。情感活动属于动力系统,它能促使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的去学习”。它和被动的“记忆”数学相比,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而“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主要是表现在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直接指向活动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的结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榆快的体验,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意学、越爱学。
“游戏”必须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之下的“游戏”。在这种情景之下的“游戏”,才能使数学学习的课堂,变成数学研究和人与人合作交流的场所,才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要的适应、合作与交流的素质。
引导学生“领悟”,从实践中发现理论
“领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的外在的动,则“领悟”是动脑动心的内在的动。玩可以为“领悟”提供外部信息,而“领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如果只是数学活动,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游戏”和“领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
“领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领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合理的原形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暗示或引诱。要采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来“领悟”,把实践得来的经验,总结出理论。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应用到实践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还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提高“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例如,教学《找规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为黑板报设计有规律的花边,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花边,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花边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规律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后,我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统计》(人教版第四册)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人类适应和促进未来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既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教学更多的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整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其能动作用,恰到好处的去引导,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注学生主体 引导自主学习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息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出和帮助。如在理解苏教版第九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句话时,我就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经过讨论,他们对这句话理解得全面、透彻,他们知道了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保罗、小男孩及小男孩的弟弟一起坐车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之夜,三个人都感到难忘,但三人感受到的“难忘”的内涵不同:对保罗来说,难忘的是小男孩的言行,让他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的深刻哲理;对小男孩来说,难忘的是他做了一件能够让小弟弟开心、快乐的事;而对小男孩的弟弟来说,难忘的却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了汽车,第一次欣赏了圣诞之夜的美景。正是这种开放的学习过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发了不拘泥于一种的认知结果。
三、激发学生生疑质疑,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和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只有发现才能学得更好的道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但学生并不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而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因而创设“生疑”的情境就很重要。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在精读第1、2自然段后,学生对这两个自然段基本理解了,但我并不就此作罢,而我引导学生抓住“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一重点句深刻领会、感悟。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安排了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生疑、质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朗读、品味,你还有什
[1] [2]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现代的教学更加提倡、重视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让学生愿意自己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其职业能力。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技能的养成。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判定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合理分配教师“教”和学生“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不仅能够交流师生感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所面对的都是刚刚接触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生。面对其中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操作,从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喜爱某一位教师,同样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任务主题开展学习,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学习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体系。“任务驱动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在45 分钟的课堂上安排一个或几个任务,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E-mail 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下达申请电子邮箱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师邮箱发送电子邮件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
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主要是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采取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难点。在教学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重点题目,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窗口和对话框如何进行区别?复制、移动文件夹有哪些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情境,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
在讲授有关Windows 操作系统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设问:为方便后期查找资料,教师是否可以将每一个班级、每一次项目的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如何将大家的合影设置为电脑桌面?通过这些情景式的问题,将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多学科协同教学
多学科协同教学,是围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及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入其他学科教师,使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丰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与传统式教学比起来,“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课堂打磨的初浅认识。
首先,磨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因此需要我们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例如:《滑轮及滑轮组》这节课我确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2、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滑轮;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能力。
其次,磨学情。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级的学生有学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级存在个体的差异。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结合不同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学方法与过程。教无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最有利的教学方法,准备必要地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期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压强》这节课我对情景设置的选择:开始我选用一节录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发现冰面裂开,设置问题:小孩该怎样脱险?上过一节课发现效果不理想,学生不知道怎么办,而且没有很好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后来我改为一个小实验:让一个男学生用两手掌将一汽球压破,学生费很大劲没压破。让另一学生用削尖的笔尖刺,一刺就破。这种例子就在学生身边,同时现象明显,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达到引入课堂内容的目的。磨教学方法和过程,要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情景设置,课堂提问,课堂板书或课件,探究过程细节,课堂习题等等,通过精心打磨,才能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四,磨教学反思。善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反思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课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是否流畅等等。
反复打磨过的一堂课,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许多收获和提高。
在作业布置上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1.作业的布置要有互动性
笔者建议学生相互出题目做,专门找一个本子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作业写给自己的周围同学做,作业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在其它课外书上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根据日常生中的现象编写出来的,让学生做一有心的人,处处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的作业本上的最左边留出一块空,专门用来订正做错的题目,以及写一些最想和老师说的话,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建议,有什么疑难问题,有什么“新发现”“新看法”等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写出来由老师去查阅资料,给他们一个尽量满意的答复,或者在课堂中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作业设置的层次性
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笔者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摩擦力》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册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
①结合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与摩擦力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
②写一则有关摩擦力的异想天开小设想。
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主作业”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其中个别学生编出的题目水平较高,更多的学生写出的《假如没有摩擦力》、《摩擦力可变的自行车》、《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你知道摩擦力有多重要吗》等小设想充满了创新火花。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将其中几篇在学校的校报上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被大家所认可时,其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另外有时还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编一些好题或根据中考题进行改编成与我们学校比较接近的试题。把这样的题目汇成一份试题并打出出题人名字,学生看到自己成为命题人,自然心情无比高兴。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3.作业设置的多样性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观察查阅题。如学完《杠杆》后,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等很多物品。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2)动手实践型。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在学完“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让学生做一个针孔照相机模型、潜望镜、小型太阳灶、人造彩虹等,晚上回家在电灯下面做各种手影戏,上课时用投影仪的光让学生上来表演,看一看谁的手影做得最象。动手实践题还包括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自己制作电器使用常识手册、自己制作物理应用知识的幻灯片、举办物理知识(如“安全用电”)图片展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3)研究学习型。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笔者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学生到村庄、每家每户、工厂、机关单位调查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知识。例如在学习完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后我让学生去调查一下生活中的用电常识、实际的照明电路的安装情况、电路中还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等。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4)超前预习型。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
这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创业培训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认真听取了刘老师富有激情且贴切实际的讲课,也着手完成了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除了有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让我们了解如何把握商机和选择创业项目,还给我们分析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当前的创业环境和企业家应具备的创业精神;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一个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能否最终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与他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在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胜出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创业是大学生村官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实践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客体是商业机会和各种为达到目的而需要和可以得到的资源。同时,大学生村官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我们实践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经营常识、把握经营方向、提高商业能力。
于是针对刘老师的讲解,对于成功之中个人所需的几点素质能力,我思考为以下几点。
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要想创业,并且取得成功,前期的准备一定要充分,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前期的准备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的选择取决于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第一,我们必须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各方面的能力,看自己适合经营什么样的项目,是农业还是工业或是其他之类。这个是最基本的前提,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认识自己,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其他事情,才能准确地把握创业的脉搏。第二,在确定创业项目方向之后,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利用环境优势,进一步来明确我们的创业项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利用好我们的环境有时呢?首先我们得发现优势,比如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还有人脉关系优势等等。其次就是根据这些优势点,来进行我们的创业了。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是一个艰辛而繁琐的过程,在创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许多事情,涉及方方面面,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处理解决,有可能是很繁琐的小事情,也可能是关系创业成败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怕繁琐,不畏艰难,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们才能成功。也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丝不苟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就是一种成功。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跳跃能力都非常出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自我的探究,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学习,更加积极的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对相关的细节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进入到科学的世界中,发现知识,积累知识,进而按照更好的方式去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期阶段中,对很多事物产生好奇心理,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科学学科知识基础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进而获得更加科学的知识表达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的热爱,善于动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积极而主动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安排,设定一个适合的学习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还能运用更好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对于知识进行复习和预习,这种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在时间管理上也更加自由和自主,基本是按照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对学习时间进行分配。学习过程的调控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排除一些干扰性的因素,让学习的体验和效果更加有效的提升,对于学习结果方面的判断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有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如果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需要坚持自主的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绩。自主学习是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研究精神,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优越。
2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自主探讨上进行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究,以此能够在边学习边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技巧,学生也只有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非常愉悦的情绪,大脑中的神经也才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有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习的潜能也会被挖掘出来。例如,在学习关于《土壤和生命》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土壤以及生命进行自我提问和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问到,土壤和生命有怎样的关系?土壤中会有生命存在么?落叶在土壤中会变成什么。学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会对土壤中的水分以及空气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再根据学生们所讨论的结果去给学生做科学的阐释,这样学生听讲也津津有味,并且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引发起学生的更多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拓展,进而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要领
科学学科的知识和实践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学生在得到认知以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结果更加醒目,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分析,然后学生针对于自我感受进行学习上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教师首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对于植物的播种和成长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们收集一下洋葱的种植方式,按照自己所查找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试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参与到实践中的积极性也更高。关于洋葱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生,一种是土生。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所查找到的方式进行种植,然后把自己种植的成果带到教室当中展示,并且在洋葱上标注自己的名字,学生们每天眼睛看着自己的杰作,不断的成长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被提升,能够感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更高的科学探究性能力。学生这样就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的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获取成果。
通过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
自主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和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浮力》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演示出物体在水中漂浮的情况,然后给学生分发水和杯子,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物体进行试验,但是却发现不同的物体,浮力不同,在杯子中放入叶子和放入石子所呈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就会对这一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也会融入到大自然的探索过程中去,相互的观察,最后教师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解决自己的疑惑性问题,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概念以及相关必要性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科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其中包含了在自主探讨上进行学习、自主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的要领、通过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氛围。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并且让学生能够自主的了解更多的知识,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师:(笑着说)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盯着”。
师:有同学明白吗?(环视全班,没人举手),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生:“盯着”就是看着。
师:再看图,那个人怎样看?
生:那个人很仔细地看。
生:用眼睛仔细地看着葫芦。
师:他有没有看那些叶子?
生;没有!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葫芦。
师:对,像这样精神集中地看,不看别的东西,叫“盯着”,“盯”字有什么偏旁。
生: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
师:对,目字旁的`字都和眼睛有关系。请同位的同学互相盯着看。 利用图画进行情景教学。图画是课文的有机组成,它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感知的特点。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符合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规律。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了问题,刨根问底的天性使学生有了想学的冲动。在解疑过程中,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了。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从自主学习的基础做起。下面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教学要注重“学”。
学生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为学生提供思维、想象、创造、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以问促学,启发思维,让学习主体充满活力。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要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学法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法指导应注重对学习策略的指导,要把握好学习的“度”,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习方法。
3、预习。
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文本,自己学会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在预习中,可以自觉地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信息,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求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增长见识,获得新的发展。
4、质疑问难。
在学完新旧知识之后,通过质疑问难,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学生在预习中可以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放。
5、自学。
学会自学就是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要通过质疑来解决问题,学生不但知道要学什么,更知道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更应该学到什么。
6、复述。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终成为自主学习的快乐主体。要想做到这些,我认为,应该从优化课堂教学这个角度着手,来提高效率,推进素质教育。
一、优化教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优化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始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我们不仅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展。这就要求目标要具体、多样、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探索、自主领悟新知、最终成为自主学习的快乐主体。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要想收获教学效益这一命运,首先要播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具体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以下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质疑的机会,“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思考,必先让其质疑。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猜数”游戏: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一张数字卡(100以内),让学生用自己的卡数去乘以2再加上4,然后说出结果,老师便能立即“猜出”学生所持卡数。学生对此感到很惊奇,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2、创造操作的机会,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在课堂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应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多提供机会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即让学生在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实际操作中发展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准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课堂上让他们对每个三角形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摆一摆,以通过手、口、眼、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感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必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如在教《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分数与分式有什么关系?
(3)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有什么样的性质?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练习,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优化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丰富学生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灵活多样的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巧设多种形式的练习,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和调整的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一节复习课时,我出示了一个二次函数y=x2-5x+6,然后请学生以这个为条件自编题目,提出问题串并解答,并想想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有何区别?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由学生到讲台上讲,然后组织讨论,最终学生得出结论。这样可使学生在浓厚的合作中,对二次函数等内容做了全面的复习且使知识得到了升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从而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去探索,逐渐增强自主变通能力。
四、正面评价,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在学生有错时,不要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在学生的回答过于简单时,教师绝不要给以简单的否定,应该在肯定其积极参与的同时,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供他们解答问题的线索,开拓思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回答有质有量时,教师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
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入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给予恰当的正面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的乐趣,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快乐主体。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一点小小体会。
1、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比他们在教师的强迫下学知识都更可贵。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保障进一步的自主学习,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受益无穷。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目标,开阔思路,丰富想象;需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成功的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自我发展。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即学习者应该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主动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倡导教学民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素材,凡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且“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本身就应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机械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多样、有意义、主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学生本身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充满活力地自主学习,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符合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学生好玩、好活动、好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当然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也可能是内部动机,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向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要善于动脑筋,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学生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说起来,自主参与到讲故事中。此时让学生停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学生回答这个故事的内容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老师接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小数位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且对本节课循环小数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作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显著的。不但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而且让孩子知道了学习知识的过程,更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巧设认识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提供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实践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小学生因其思维特点的限制,在学习活动中要具体的场景支持,他更会把自己当成主体。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场景,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在教室里布置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超市购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的学生充当消费者来买东西。这样的生活场景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同时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如:在学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说出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时间,说出你爸爸和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并用24时计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张星期天生活、学习时间表。这样的生活场景,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学生不但可以掌握24时计时法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孩子将来的生活提供了原生态的“实习”。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问题冲突,适时地提供生活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也必然会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论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这时教师不妨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主题选取这一生活具体场景进行教学。只要做到感知目标鲜明,带入情境有序,观察情境有所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古诗《小荷》时,正值盛夏荷花盛开的季节,我就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未到荷塘边,先让学生听“潺潺”的流水声,闻空气中散发的荷花“清香”;来到荷塘边,指导学生欣赏塘中美景,观察“初放、盛开”的荷花,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含苞未放”的荷花,体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美;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利用画面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2.为课文画简笔画。简单的线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直观形象,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也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二年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意,我就把诗句的前两句画成一幅简笔画,作为板书。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间,夕阳下,山下的黄河滔滔东流,进入大海。学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诗句大意,效果甚佳。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画面更能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真切的感觉。它可以真实地再现课文内容,展现自然景观,以动画形式播放故事,展示搜集的资料,让我们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
教《南海上的明珠》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富饶美丽的海南岛逛一逛。我用课件展示这里水果挂满枝头,名贵水产品不计其数,天然气蕴藏量丰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里丰富的物产。接着又展示了海南岛迷人的景色,加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的心情得以陶冶。在情境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教四年级《卖报的小姑娘的歌》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卖报小姑娘的悲惨生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卖报歌》。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仿佛看到卖报小姑娘在街头卖报的艰辛和不易,对她十分同情,同时还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边唱边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一些孩子声音都哽咽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往往会得到解决,且让学生印象深不易忘掉。例如教《陶罐和铁罐》一文,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学生只有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寓言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因此在熟读课文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之后,我便让学生自己表演陶罐和铁罐两个不同的角色。顿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示演。在表演过程中,我指导他们突出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陶罐的谦虚友好和铁罐的傲慢无礼表演得惟妙惟肖,加深了学生对寓言道理的领悟。这样通过分角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寓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会学生懂得了做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五、以“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性、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进行思考。
如在教《瑞恩的梦想》一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人窘迫生活的画面,教师结合画面用语言详尽描述:非洲这里水资源缺乏,人们常常用马尿洗头。这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手臂,几乎没有肉,看上去像一个干枯的树枝……老师沉重的解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这时加以引导,学生会认识到非洲那里急需水,人们的生活贫困,那么,瑞恩的梦想能实现吗?学生带着疑问,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诱人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美妙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动参与的。一切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技能,才能使学生成才和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呢?下面我谈几点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阅读过 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我就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外,我还激活学生的反应,让他们调整自已的认识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答难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的重点段时,就有意识地给足学生时间去自学重点部分,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如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要四次写到东南风?他与火攻有什么关系?我当即指出他已找到了重点,下面要求全体同学去突破。首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画出关于东南风的语句,然后给学生充分发言机会展开讨论。从中明确风的作用,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这些年中,我作为在第一线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老师,已深深感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师生的教育观、学习观在改变。尤其是课堂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角*地位越来越彰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模式。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只要有书本练习册,只要让他们多去实验室动动手就行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搞好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组织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去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本文主要从课前,课内,课外三方面来谈谈如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课前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我们知道,教学最具有挑战*的方面之一就是创设那种能够吸引学生向前探究而又不被吓退的环境。而要达到这种创设,确定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一般智力和情感水平处于哪一个成长发展阶段比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更困难。因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它不仅仅是一个接受新信息.新观点和新技能的过程,而是一个头脑对这些新材料进行重组的过程。所以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必须在课前做足功课:那就是搞清楚自己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不会什么;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容易的,什么是困难的。只有弄清了这些才能定准课堂学习目标,找到合理的学习切入点,同时在课堂中把握好什么时机给学生什么样的一次还是多次的指导与示范,以引导学生朝更高的技能水平发展。
二、课堂指导落实
课堂是落实学习模式的地方。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信息的吸收者,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建构者来看待。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自主学习,要求目的要一致,方法要统一,让学生学得方法,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告知全班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在课堂上我们遗憾的看到一些学生看起来是消极对待书和学习资料的,尽管他们也能阅读学习材料,但一旦遇到学习的阻塞点便停止下来,不去积极建构知识。而课堂的时间是规定的,因此老师要把握“自主”与“自流”、“开放”与“放任”的界限。课堂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质疑,有空间去活动,实现“主体”和“主导”的平衡,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唤醒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心智,放飞他们的情绪。但另一方面,无论怎样都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目标去进行。
案例:《北师大教材九年级数学第二章分解因式第二节的提公因式法》
目的:1.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明确目标以后,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例题,*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然后教师订正*。
总结本节课的注意点、困惑点,让学生提出不清楚或模糊的地方如以解答,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通过以下练习进行当堂测试,请同学们利用10—15分钟完成以下练习。分解因式:
老师在检查的过程中,重点查学习时不认真的,平时较懒的,学习较困难的,如果他们都掌握了,那么应该说80%以上的人都掌握了。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适当布置课外思考题。
总之一堂课,让学生在学会去猜想、去思考、去讨论,去判断、去实验中感受挑战,建构知识,同时更感受到一种人际关系影响和关系整合的力量,在完成学习活动过程的同时逐渐培养发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群体,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地自主学习者和积极地合作学习者。
三、重视课外自主学习的辅导
因为课堂教学毕竟受时间限制,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而课外自主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是不可缺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辅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上要有新的拓展。但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只是对教材问题进行变式,拓展教材的空间。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辅导仍然对学习的方法要有具体的指导,同样需要目标,事先要有过程的设计,因为如果没有设计,学生会忙乱地做一些探究起不到效果,也就是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方法。如在数学教学中,可抓住学生想取的好成绩的心理,在课外提前将下次要检测的试题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去学习探究。让学生懂得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而考试只是一个定时学习完成的过程。只有将平时的学习落实才会取得好成绩。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体现学考一体的原则,更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外保持积极地学习热情和行为。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针对被动接受学习,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模式统一化”的格局。实际上无论哪一种学习模式,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能不断增长对如何学习,如何创造更多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的人。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学习模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那么相信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能成功。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课堂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有的看书,有的同学之间相互探讨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同学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形成几点共识之后,再由几个同学代表大家发言,提出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课堂上同学们再对集中提出的共识进行探究,找出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最后形成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课堂上不可能将每一个同学的认识都展现出来,但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相结合,在一并行的时间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将同学们各自的认识达到统一、分化、再统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