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礼仪示范文共11篇

更新时间:2024-03-04 19:44:3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一篇

他们是化妆师,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职业,甚至可能连父母也不清楚他们工作的具体内容;他们是化妆师,却需要精通伤口缝合、剃须、理发等多种技艺,甚至还要为顾客擦洗身体、更换衣服;他们工作的地方不在美容院,不在婚纱影楼,不在演出场所,而是在解剖台、停尸间——他们是殡葬礼仪师,简称殡仪师。

尽管人们都很忌讳谈到死亡,但死亡无法避免,殡仪师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走近这一神秘而又让人好奇的职业,来了解殡葬礼仪师人。

职业殡仪师,

让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殡仪师又称入殓师,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人,最早出现在日本。在中国,这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20_年1月,浙江省殡葬业从台湾引进入殓服务机构的技术,此时,大陆出现了首批职业殡仪师。其职责主要包括遗体的修复、整形和美容,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工种。

如今,“告别礼厅中间摆放遗体,房间的四角站着护灵人”的护灵仪式、模仿古代三跪九叩的家奠礼、给予有名望人祭祀的宫奠礼……这些规范的殡葬仪式程序已在我国出现,一改过去因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殡葬行业就业人员大多师傅徒弟“传帮带”,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系统教育的局面。年轻的大学生的加入,让殡葬行业更加专业化。他们将一些传统的殡葬习俗重新拾起,同时掌握了更多关于殡葬礼仪文化的细则。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北京、长沙、重庆、武汉等地的一些院校开设了殡仪相关专业。从20_年开始,民政部也开始通过举办成人教育性质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培训班来培养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涌入这一从前的“冷门”行业,大力推广人文关怀、绿色殡葬的理念,推动殡葬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办殡葬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自1995年开设殡仪专业以来,目前已有殡仪服务、殡仪设备、殡仪防腐整容、陵园设计与管理四个专业。从殡葬策划到挽联写作,从遗体美容到陵园设计,这些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和校外实践正逐渐成为殡葬行业的专业性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除了学习殡仪服务、殡葬文化、人体解剖等专业课之外,他们还要学习社会心理学、防腐整容、书法、会计学等课程。在最后的实习阶段,还要接触逝者的遗体。

学院自开设殡仪专业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近1,200多家殡仪馆每年人才缺口为8,000人左右。学院每届毕业生都会提前被“预订”一空。一些毕业生在大型殡仪馆当上主管,月薪过万。

殡仪师的工作内容其实很多。除掌握基本的殡葬行业知识外,他们还需熟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殡葬习俗。另外,还需掌握洽谈技巧、沟通技巧、相关礼仪以及辨别丧殡用品是否伪劣的方法。另外,在家属们伤心、手忙脚乱的时候,殡仪师要能够为其代办仪式和各类证件,并协助家属办理火化事宜等。

他们能给悲痛的人以安慰,给逝者送去一个完美的人生告别。

守护生命的最后时刻,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自古以来,殡仪师称死者为“往生者”,也不会把“死亡”“死了”挂在嘴边。死亡在他们那里,仿佛不是终止,而是开始。

守护生命的终点,这是令人尊敬的职业选择。在过去,受制于观念,做这一行的人几乎都是家族式、师徒式一脉相承,虽绵延几千年,但殡葬行业却一直没有“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为逝者送别。

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能够坦然面对殡葬职业。工作稳定、职业前景理想,是大多数应聘毕业生追捧殡葬职位的原因。在上海,一场由殡葬业联合举办的招聘会被5,000名应聘者“挤爆”现场;在北京,殡仪师职位很火,有近百人争抢一个岗位;在广州,一位民政部门负责人感慨:“今年考殡葬礼仪师,难度不亚于考公务员。”

其实,除了这个工作本身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让与之相关的行业都热火起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殡葬行业也随之由“冷”而“热”。我国首部殡葬绿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_年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职工总数7万多人。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防腐冷冻设备、化妆整形技巧和更注重人文关怀的殡葬仪式需求不断出现,传统的殡葬从业人员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面对巨大的行业缺口,国内开设殡葬类专业的高校和中专却屈指可数,每年毕业生源也极为有限。现在殡葬行业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它正在变成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值得去不断创新的文化艺术。

殡仪师,这个从前在一些中国人眼中有些“晦气”的职业正变得“抢手”起来,成为时下中国的热门职业之一。

链 接

英国兴起哭丧服务

一小时45英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最近兴起哭丧租赁服务,逝者家属们雇用“专业哭丧员”泪洒葬礼,以此制造出悲伤的场景。此服务的价格为每小时45英镑。

伊恩·罗伯逊去年一月在英国艾塞克斯郡布莱恩特里小镇创办了一家哭丧租赁公司。“我们其实是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启发。”罗伯逊说,“我们会事先安排员工与客户会面,并核对好‘故事情节’,我们的员工会被告知逝者的背景、成就及失败经历等。这样一来,员工就能在葬礼上信心十足地与其他悼念者顺利交谈。”

罗伯逊公司现有20名正式员工。据他介绍,公司自营业以来已接到了52笔订单。其中,前半年的订单量就达15笔。“英国的市场在发展——我们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50%。”这家公司准备扩大规模,因为之前迫于无奈回绝了60多场葬礼,原因是葬礼所在地太远,员工们无法赶去。

电影时间

影片《入殓师》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日本影坛的个性派演员本木雅弘主演。影片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该片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奖项。

男主角从一个职业大提琴手改行做入殓师,经历了一切苦痛、屈辱、自豪与成就,也看到了人世间的富裕、权力、贫穷和平凡。他在为逝者化妆的时候,也完成了自己对职业的哲学思考,坚定了留在这个行业里的决心。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二篇

摘要:翻转课堂是殡葬服务礼仪课程在教学设计中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创新,通过MOOC、微课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模拟展示等手段来检验,再通过总结、分析,从而得出完整的课堂内容及理论体系。

关键词:殡葬礼仪;反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新趋势的推动下,出现了微课、MOOC、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的变革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拓宽了教学模式,营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环境。

翻转课堂又叫作颠倒课堂、反转课堂。近年来,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通过梳理与思索,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借助微视频、电子课件等数字化资源,将传统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变革,形成“课前自学+课中解惑”的新模式,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外自主学习,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模拟展示等形式根据学生特征实现知识的内化,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在殡葬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应用路径

殡葬服务礼仪是生命文化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翻转课堂是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创新,通过MOOC、微课等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模拟展示等手段来检验,再通过总结、分析,从而得出完整的课堂内容及理论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应用型高职教育的实际和要求。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前提,对学习者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通过布置明确的知识要点,将课程的难点、重点制作成精彩的微课、视频等,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多给学生提供类似清明大型公祭活动等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殡葬服务礼仪在殡葬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认可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

(1)答疑解惑

教师先通过询问,采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包括在自主W习过程中似懂非懂的问题、在模拟展示中出现的漏洞以及在线讨论过程中积累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并重点关注焦点问题。可以从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体会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2)小组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方式是课堂活动的重要模式,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组织小组合作。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互动交流并解决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应强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模拟展示

以殡葬服务礼仪课程中“告别仪式”模块为例,通过课前对仪式基本流程和前期准备工作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程上模拟告别仪式的主持。通过模拟展示,检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给学生展示技能的舞台。在模拟展示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参与程度,并控制好展示时间。

(4)过程式考核

翻转课堂要求通过过程式考核模式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每个项目的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并对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过程式考核,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并强调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翻转课堂在殡葬服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是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理念的体现。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将传统的讲授式单向教学模式变革为体验式的交互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转变思路的基础上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热情投入新方法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上,转变教学的角色定位,将自己定位在“助学者”的新角色上。同时,微视频的制作、课堂教学设计与传统模式的有效融合,也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因此,强化教师的信息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要。

三、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以生命文化为内涵的殡葬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碰撞,以生命文化的核心理念为中心,采用“课前自主,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殡葬服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三篇

丧事礼仪常识——墓穴的丧葬知识

1、办理墓穴落葬的程序有哪些?

申请人领到《墓穴证》后预约骨灰安葬日期,并领取《落葬单》;落葬当日凭《落葬单》到墓地现场,在公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骨灰落葬。

2、购墓后,公墓可否临时寄存骨灰盒?

客户如果有这个需求的,应该事先电话联系欲购墓的公墓处有无临时骨灰寄存业务,如果有的话,公墓会为客户提供免费的骨灰盒临时寄存服务。但客户须提供《墓穴证》等有效证明,落葬时,客户凭公墓开出的《骨灰寄存卡》领取骨灰盒。

3、购墓后,可否委托公墓办理骨灰托运业务?

公墓有临时骨灰寄存业务的,一般可以办理骨灰托运业务。需要办理此项业务的,客户在公墓购墓后,凭《骨灰寄存证》到公墓将收取一定的托运费用。落葬时,客户凭办理骨灰托运的发票,前往公墓骨灰寄存处领取骨灰。

4、常见的墓穴葬式有哪些?

常见的墓穴葬式有:

普通葬式(即传统墓)。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墓碑,中式墓的两边用石板围起,西式墓则两边不围。

草坪葬式。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有骨灰盒的石箱埋入地下,盖上石碑,上刻碑文,整个墓地是绿草一片。植树葬式。不树墓碑,没有碑文,直接将骨灰盒埋于地下,盖上土,然后植树。

艺术葬式。根据逝者生平或形象由专业设计师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文化品位高。

5、如何选择墓穴的式样?

墓穴有单穴、双穴等。单穴只能放一个逝者骨灰盒;双穴一般为夫妻合葬。单、双墓穴占地多在1平米以内。

丧事礼仪常识——常用碑文的写作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__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丧事礼仪常识——丧葬中出殡前摔碗是什么意思?

摔碗其实是摔“孝盆”,只是用碗来替代吧了,大概有三层意思:

一是将孝家的丧气摔出去;

二是将众人烧给亡者的纸钱通过大地送入“地府”;

三是摔碎孝盆预示孝家从此不再使用,更不再发丧,而亡者一定来生转世顺利。

丧事礼仪常识——佩戴黑纱是为什么?

表示哀掉的色彩,各国有所不同。中国、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红色,欧美是黑色,黑色显得严肃。古代穿哀服与今人大不相同,其目的在于伪装自己,以避免死神出来。古代欧洲许多原始民族中,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起来。他们的用意不外是想把死神下跑或不让死神认出来。

在古代欧洲,当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提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这种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为民众所采用并传遍全世界。

丧事礼仪常识——在哪些日子祭拜先人?

(一)、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1、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2、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3、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4、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5、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6、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7、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8、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9、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1、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二)、传统祭拜日子

1、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2、农历年初二(开年祭祖)

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4、公历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5、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

6、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8、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上坟、祭祖)

9、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

10、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四篇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五篇

(一)死亡禁忌

死亡是自然规律,然而人们却极力回避,原因是死亡毕竟是凶祸灾难,对人们来说接触甚或听说死亡之事都是不吉利的。《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里既有等级观念,又有对死字的避忌,只有平民百姓例外。后世庶民百姓也讳言死,把死称为卒、没、下世、谢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人死的时候有诸多禁忌。白族忌讳老人死时跟前无亲人,他们认为老人死在亲人怀里,是报答养育之恩的最后机会,俗称“接气”。汉族也忌讳人死时身旁无亲人,认为这样死去,灵魂不得安宁。河南一带,忌死在原来的房间里,认为“隔梁断气”不吉利,出殡时,要买一只活公鸡随棺木一齐抬出,方可破凶。满族忌讳在西炕和北炕上死人,因为北炕为大,西炕为贵,在此死人不吉利。人将去世时,都要移到南炕上。河南一带有“断气不抽毡,来世难转人”的说法。人将断气时,要马上把毛毡抽掉,不然死者会转生为马、牛、羊等带毛的兽类。死亡的时间和年龄,民间也有禁忌,中原一带最忌死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七日内,俗称死于大年下。民间认为36岁是人的本寿,据说一个人只要活到36岁以下早夭。人活到55岁死亡就是正常的,俗语有“五十五,自己要入土”。过了60岁死亡就是高寿了,“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东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后辈给他包66个饺子(饺子个要小),如果一次吃完,就能平平安安地跨过这个坎儿。否则,就过不去。河南一带,老人过66岁生日,女儿要送一块肉,据说是为还阎王的债,实际上也是解老人的馋。

俗语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73和84也是老年人的关口,据说孔子死时73岁,孟子去世时84岁。在河南,逢老人到了这个关口,要给老人买活鲤鱼吃。据说,吃了活鲤鱼猛一蹿,就能蹿过这个关口。也有的地方在当年春日的早晨,由女儿亲自煮两个鸡蛋,悄悄到麦场上,滚上几滚,然后带回家中,让老人躲在门口吃掉。以此表示老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骨碌打蛋地过了关口。如果死时81岁,也不吉利,因为九九八十一,是财数算尽之意,预示后代穷败。可在人绝气时将算盘拆散,隔窗撒出,以此破之。

(二)成殓禁忌

人死后,要为死者穿寿衣,东北、京津地区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必须在死者断气前穿好殓衣。寿衣讲究单数,一般是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寿衣忌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音同,要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也不能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棺材,汉族多以松柏材料,禁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以为会绝后。棺材做好后忌移动,据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入殓前,亲人到齐后要给死者蒙上盖脸纸。入殓时盖脸纸不能用手揭,只能用扇子扇掉。入殓后,忌雨打棺木,俗谚有“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如果是在下葬之后下起了雨,则为吉兆,豫北有“雨打墓,辈辈富”的说法。另外,入殓前后忌猫、狗接近尸体,认为会诈尸。实际上是提亲属精心守护灵柩,尽孝心。

(三)哀悼禁忌

亲人亡故是悲伤之事,哭是哀悼心情的表现,但是哀悼也有章法,悲伤也应节制。《礼记》云:“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安徽、河南等地,为亡人穿衣时孝子不得哭,怕泪洒尸体,引起走尸、僵尸。锡伯族人给死者穿寿衣时,禁亲属号啕大哭,认为不吉利。安徽一带有人死三日之后禁哭之说,据说人死三天,亡灵要上望乡台,到望乡台后知道自己已为鬼魂,此时家人一哭,会使死者更加悲痛。满族人死后,小辈可以放声大哭,但出殡回来,就不能再哭,否则,意味着又要死人。俗语有“辰时不哭,哭有重丧”之说。

家中死人,孝子报丧,报丧时不能进屋,要在室外行跪礼。中原地区,孝子报丧,无论长幼辈,见面均磕头,俗语有“孝子头,满街流”。北方民间举丧期,非丧事不谈,面垢禁洗。女忌脂粉,男忌剃头。吊丧时,亲友往往送礼。丧家收礼时要回礼,一般的习俗是送礼忌双,回礼忌单。

(四)葬埋禁忌

古代有三日而殓,三月面葬之说。三日而殓的原因是等候死者复生,如果三日不生还,说明死者已亡。三月而葬在实际上不可行,所以后世安葬死者多在三日、七日,忌双日子。台湾、南方地区有忌七日下葬的,因为七日被称为鬼日,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忌七日下葬。旧时,民间有忌“重丧”的习俗,重丧是指死者出生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日不清。遇此情况都要采取措施破之。河南孟县,遇有重丧,便另做一个小棺材,内装面人,放在大棺尾部底座上同埋地下。河南林县是杀一只公鸡破灾。

墓地的选择自古以来都十分讲究。俗信以为墓地好坏直接关系后代的贫富吉凶。晋代的《葬经》就已有葬地选择与后世兴衰的预言之说,《葬经》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最好的墓地。具体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跨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此为最贵之地。简单地说,墓地靠山临水、枕山面水、东有流水、西有长道为风水宝地。后世又出现风水先生专相墓地,无非是利用人们为后代子孙祈求福禄的心理,骗取钱财。旧时,民间有十不葬歌谣: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撩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总的来说,墓地应选自然环境壮美之地,忌环境崎岖古怪、歪斜险峻。

入殓后,放棺室内忌红色,河南地区点主时不用红笔。彝族却是孝子以指血点主,是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旧时,民间死人要点一盏草灯,直到出殡为止,其间灯不能熄来,否则亡人在阴间路上要跌倒。原因是此灯为亡人在阴间照明用的。出殡时这盏灯又叫脚头灯、长命灯。《白蛇传》里写许仙受法海挑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现出原形,许仙惊吓而亡。一往情深的白娘子酒醒后救许仙还阳,冒险赴昆仑山盗取灵芝草。临行前在许仙脚后点一盏长命灯,命小青时刻守候。只要灯不灭,许仙就有救。当白娘子在昆仑山与鹤童大动干戈时,那盏灯忽明忽暗,急得小青提心吊胆。多亏南极仙翁成全了白娘子,在长命灯熄灭之前取回了灵芝草,救了许仙。东北满族、赫哲族有尸体从窗户抬出的习俗,认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忌死人通行。德昂族在出殡时,棺木小头朝前,意思是送亡灵一直朝前走,不让其回转过来。否则,不吉利。旧时的开封,城内居民墓地多在城东或东南,出殡时走曹门、宋门、北门、忌出南门、西门。下葬之后,汉族有绕墓三周的习俗,鬼魂如果出来跟随活人回家,绕墓三周可使鬼不追。在回家途中忌回头观看,怕不吉利。

(五)丧眷禁忌

民间常常把丧事视为凶事,而丧眷也带有不祥之义,因此有诸多禁忌。各个民族在葬期内禁生产活动比较普遍。佤族人埋葬死人的当天,全寨人都要停止下地劳动生产,丧家数日内都忌生产。怒族、苗族、傣族也有此俗。其原因,一是丧事为凶事,丧期参加劳动会危害庄稼,使粮食歉收。二是出于对亡灵的敬畏,为了祭奠亡灵,所以要停止生产。社交活动在殡葬期间要尽量减少,以免给他人带来晦气。汉族、苗族、藏族、蒙古族等都忌讳在守孝期间参加社交活动。服孝期间不走亲戚,不访友,不集会,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幸。俗语有“身穿热孝,不登邻宅。”《帝京岁时纪胜》载:“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虽有亲宾来拜谒者,亦不答拜。初五日后始往叩谢,名曰‘过破五’。如果丧眷不能自觉遵守禁忌,外人要进行干预,并强制其执行。守孝期间,服饰也有禁忌。汉族忌穿红装、彩服。山东地区,忌穿红、绿、黄等鲜艳色彩的服装,只能穿白、灰、蓝、黑等素色服装。孕妇忌系孝带,以免损伤胎儿。藏俗凡人死后,男子百日不穿美服,不梳沐,妇女要去掉耳环、念珠,以示哀悼。丧期在饮食方面一般都吃素,忌食肉类。《礼记》曰:“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苗族父母去世,三年内忌食狗肉。布依族以牛肉招待吊丧宾客,而子女媳孙只能吃素。在台湾,服丧期间忌做甜年糕,忌食粽子。苗族,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不守禁忌者为死者仇人。

(六)祭扫禁忌

祭扫坟禁,忌孕妇参加,不然死者亡灵会扑着胎儿使孕难产。一般妇女也忌上坟祭扫,俗信女人上坟,意味家中无男子,无后代子孙。上坟烧纸时,忌用棍棒挑动,怕冥钞挑碎,祖灵不好使用。如果冥钞烧到一半,另一半未燃,也不能重烧,据说是留给活人用的,只能留下,不能再烧,否则子孙要绝。上坟祭扫的时间各地不一。河南有第二天上坟的,叫“复二”。黑龙江一带,是葬后三天内,家人每天晚上要到墓地去送灯。据说是不让死者害怕。民间上坟祭扫,初丧时以七数为期,逢七必祭,通常以七七为终局。此俗古已有之,在《北史魏书》、《北齐书》中均有记载。佛教认为,凡夫死后,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一般并不能立即转生。未转生的亡灵不是鬼,而是叫做“中有身”或“中阴身”,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中阴身的时间通常为49天,在此期间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能请僧人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处。因此,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虽然有用,但那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亡灵托生的类别。如果一个人。生前做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若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在中阴身的阶段听到出家人诵经,知道佛经的道理,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民间一般都重视五七的祭扫。五七时,儿女要做水饺,按死者年龄一岁一个,只许多,不许少。上祭时,须在坟前吃完,不能将剩的带回家。六七的祭品由女儿制作。民间有“说一千,道一万,六七不吃家常饭,单等女儿摆筵宴”的俗语。七七祭扫,河南、江苏等地忌供面条,认为面条象征绳索,死者亡灵看到会胆战心惊,六神不安。逢七祭扫,也有例外,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忌四七上坟,原因是“四”与“死”谐音。河南有祭七避子之说。如死者有一个儿子,则一七不祭;死者有两个儿子,则二七不祭。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六篇

1、办理墓穴落葬的程序有哪些?

申请人领到《墓穴证》后预约骨灰安葬日期,并领取《落葬单》;落葬当日凭《落葬单》到墓地现场,在公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骨灰落葬。

2、购墓后,公墓可否临时寄存骨灰盒?

客户如果有这个需求的,应该事先电话联系欲购墓的公墓处有无临时骨灰寄存业务,如果有的话,公墓会为客户提供免费的骨灰盒临时寄存服务。但客户须提供《墓穴证》等有效证明,落葬时,客户凭公墓开出的`《骨灰寄存卡》领取骨灰盒。

3、购墓后,可否委托公墓办理骨灰托运业务?

公墓有临时骨灰寄存业务的,一般可以办理骨灰托运业务。需要办理此项业务的,客户在公墓购墓后,凭《骨灰寄存证》到公墓将收取一定的托运费用。落葬时,客户凭办理骨灰托运的发票,前往公墓骨灰寄存处领取骨灰。

4、常见的墓穴葬式有哪些?

常见的墓穴葬式有:

普通葬式(即传统墓)。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墓碑,中式墓的两边用石板围起,西式墓则两边不围。

草坪葬式。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有骨灰盒的石箱埋入地下,盖上石碑,上刻碑文,整个墓地是绿草一片。植树葬式。不树墓碑,没有碑文,直接将骨灰盒埋于地下,盖上土,然后植树。

艺术葬式。根据逝者生平或形象由专业设计师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文化品位高。

5、如何选择墓穴的式样?

墓穴有单穴、双穴等。单穴只能放一个逝者骨灰盒;双穴一般为夫妻合葬。单、双墓穴占地多在1平米以内。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七篇

“先考”还是“显考” 成语有“如丧考妣”,就是说如同死了父母一样令人伤痛。从这里来看“考、妣”指父母,似乎没有亡故这重意思。那么“考、妣”何以与父母相关?据《考工记》解释:“考,成也;妣,媲也。”具体说就是父亲完成了自己的功业,把儿女养育成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安心了。母亲相夫教子,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对家庭亦有很大的贡献,其德仪与父亲的功业是可以媲美的。用这两个字指称父母体现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经济特点。这一模式同时规定了父、母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意为父母已亡,“先”是“亡”的讳称,“先”又是敬词,与考妣合用就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

中国古代有谥法制度,古人在人死之后常用一个字来评定人的一生,也就是盖棺论定,其起源至少应在三代的夏以前。桀、纣因其暴虐而被谥桀、纣;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文,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这就是卫国的孔圉被谥以“文”的原因。谥法的精神是公正,其善恶评定不让帝王,不避将相。但一般的老百姓是无资格受谥的。父母对于子女都是有功的,都是应该肯定的。于是大家都用“考妣”称已故父母,“考妣”也就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通谥。“考妣”由原来的指称父母,转而指称已故父母,其词使用范围的转移始于何时已无从考据了。

有时在乡间的墓碑上,可以看到很多“显考”、“显妣”的刻文。“显”取其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古人讲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普通父母与国家谈不上立功,一般也没有什么著述,立言就更谈不上。于是大家从“德”上做文章。“显考”、“ 显妣”就是说已故父、母德行显著,令名远播。这溢美的颂词,我总疑心其始现在功利唯上的现代。 “考、妣”作为通谥,从家庭的角度肯定了父母的一生,更重要得是,这一通谥还责成已为父母,或将为父母的子女,如何来尽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将“先考”、“先妣”改为“显考”、“显妣”,模糊了“考妣”的文化内涵,丧失了其礼教精神,一字之差,相去甚远。孔子当年曾叹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有些东西我看还是不改的好。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迎接了孺人唐氏一同到任。——《喻世明言》。 孺人也指妇人,小娘叫对你说,明日老太太同孺人们下园来看花。——《梼杌闲评——明珠缘》

孺人,妇女封号。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定,用以封赠通直郎以上至承议郎之妻。元命妇中无此封号。明用以封赠七品、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旗营正七品妻亦封孺人。如封赠官之母或祖母,则称太孺人。乾隆五十年(1785),规定八品官以下不得赠封祖母。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xxx孺人xxx的情形不多。

五服之制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

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本来的五服指的是五种孝服:斩衰(摧);齐衰(资崔);大功,亦称“大红”; 小功,亦称“上红”; 缌(思)麻。

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比如在山东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血缘关系中五服的计算方法:由于古代一夫一妻,有时有妾,因此,同父又同母的是一服,即所谓“同胞”、“一奶同胞”;同父不同母的是二服,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环。同祖父的是三服,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琏,同曾祖父的是四服,例如《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政与宁国府的贾敬;同高祖父的是五服。

现代实行一夫一妻制,除非父亲离婚、丧偶后再婚再生育,一二服之间的区别通常消失,因此计算起来会令人困惑,错以为五服就是五代,实际上五服只四代。从祖父开始向上,不再分别妻妾的子女。

另外,对于长辈及晚辈的称呼实际上也是有相应的说法的。

由自己开始,上一辈为父亲,父之父为祖,祖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由自己往下,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un)孙,晜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耳孙。

老人逝世,俗说“归家”、“过身”、“过背”、“老掉”。入殓,俗说“入棺”、“收殓”。安葬,俗说“过山”、“出葬”。办丧事,俗说“做白喜事”或做“丧事”。入殓、出殡、安葬(俗称“落事”)都要请堪舆(俗称“地理风水先生”)择“吉日、吉时”和安葬的“风水宝地”。

入殓:事前孝子孝孙(男丁)穿孝服由吹鼓乐师导引到平时吃水的井里或塘里用水桶取少量水,丢几个铜钱或镍币到井里或塘里,俗称“买水”。将买回的水为死者洗澡,俗称“抹三下”。在县城,买水之前,由吹鼓乐师导引殡葬人员抬着空棺到街上游一趟,俗称“游材”。入殓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加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富人死后,棺材要停入在厅堂数月至数年,俗称“存枋”。穷人死后,只要日子相合,择日即葬。

出殡:满堂皆白,事前要祭奠,俗称“烧香”,先儿孙后亲朋按辈分大小依次烧香磕头。祭奠后,儿孙及儿媳孙媳等要跪在棺材前一餐饭,俗称“食材(财)饭”。食材饭时,要请一至二位“命好福好”的人主持斟酒盛饭,酒斟二巡,饭盛二次量少。随意食菜,每碗吃一点。主持人要说些吉利话。出殡时,孝子孝孙要加穿粗麻-衣、草鞋、系草绳,持孝杖棍。送葬队伍,由持引魂竹的引路,此人负责丢引路纸。接着是持旌旗的、抱灵牌的、乐队、祭轴、花圈、送葬的亲朋、灵柩、子孙。行至村外交通道口处(城市、集镇走出街口)“谢孝”,由孝子孝妇等跪向送葬的亲朋叩首。谢孝后,孝子才孙扶柩至坟前,把草鞋、孝棍、花圈等丢在坟地上,即参加筑坟。坟筑好后,有喝彩、撒粮米习俗。

出殡的当天晚上请道士念经一至七天,超度亡灵,俗说“做归山灯”。第二天,孝女、孝妇等穿孝服,首次上坟,俗说“拦山神”、“扌罗两朝”。

办丧事: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再参加吊祭、送葬、吃饭。丧饭两

餐(正餐),一荤一素,入殓时食素,俗说“归棺饭”、“斋饭”;出殡时食荤,俗说“出葬饭”。 旧时安葬后,有的孝子还会昼夜在灵堂或坟前守护一段时间,俗说“守孝”。

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确立了五服制度,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在丧葬上,中国人忌穿华丽衣服,家庭成员会披麻戴孝,称为「上孝」。孝服的颜色是白、黑、蓝和绿。儿子、媳妇、女儿的关系最亲密,要穿棉制的白色衣裤。戴孝则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则戴在左袖,女的则在右袖。

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守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守灵也称为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 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它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

古时候因为活着的人认为,他的亲人虽然死了,但是灵魂还留在人间,没有去阴间(阴间,就是我们中国的天堂,人死了以后都会去那里。灵魂也很留恋他那些活着的亲人哪,它也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去阴间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它会在去阴间之前,回到原来的家里看一看。活着的人害怕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会点一盏灯,放在去世的人的尸体旁边(接下来解释古代的人会把去世的亲人的尸体放在家里的客厅里,而不是殡仪馆的停尸房;还有古代人点油灯,而不是电灯的问题)。活着的人害怕灯熄灭了,而使去世的亲人找不到家,于是他们就彻夜坐在停放尸体的房间,保证那盏指路灯是一直燃烧的。

故曰“守灵”

人死后,遗体要在家中稍事停留,谓“停灵”。入夜,则由家属守护在旁,以尽孝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儿媳两个也不守灵。”沈从文《边城》二十:“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灵过夜。”

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在郊县现在还有xxx搁三朝xxx之举。《礼记·问丧》中有xxx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xxx。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另解:古时候,达官贵人死后会有不少的陪葬物,其中会有活物,比如,陪葬的人、公鸡等。在他们陪葬前会请一些法师禁锢他们的灵魂,使他们永久地守护主人。以人殉葬的制度是终止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当然后代的人都越来越懂得尊敬生命了。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做七”也叫“烧七”。一般是“三七”。

头七,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此中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仪式。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具体时间由道士推算。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xxx,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在关中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锤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关中一些农村。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陕北的延长县,在“冲七”的先一天下午就要剪若干白纸旗,由子女、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到坟前,将亡灵请回家中祭奠,以避过灾劫。插白旗意在引路,据说亡魂如果来不及回家,可藏于白旗下躲难。

出煞:各地农村还有一种极端迷信鬼神的“出煞”陋习。“出煞”又称“回煞”,据说人死后阴魂还留在家里,“出煞”就是阎王在七七四十九天内的某个时辰,要差鬼卒勾取魂魄去阴曹地府;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死者的亡魂要在某一时辰回家辞灶。“出煞”的日期和时辰,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时间算定。此俗建国后已摒弃。

守七:民间有“守七”的习俗,死者自去世之日起,其家属每隔7日要设祭1次,直到49天,第七个七日,俗称 “断七”

“断七”为止。其中以“头七”和“六七”(或“五七”)最为隆重。“头七”晚上祭祀死者,至亲好友厮守通宵,午夜吃“头七馄饨”,派人到他人地里“偷菜”,目的是要被偷之家咒骂,据说骂得越凶,财发得越快。而被偷之家常会察觉近旁人家“烧头七”的隐秘而噤若寒蝉。此俗民间尚存。在死者第五个或第六个七日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叫做“六七”,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于“六七”的前一天晚,置办三牲、果品前来祭祀,人称“烧六七羹饭”。这祭桌一直设到“六七”忌日的下午。“断七”以后,丧礼才告结束。

祖宗十八代

解释: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

称谓从小至大: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自己)、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六亲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 3、指父、母、兄、弟、妻子、子女。

4、指父子、兄弟、夫妇。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六亲应该还指 天地君亲师友,自古弑父者。兄弟相残者甚多。六亲不认的话也不是特别的无情。但是无情起来,天地君王亲戚老师挚友全都不认呢那就是真正可以形容一个人绝情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

道教教旨,人死后为鬼,生前的修行道行仍然累计延续,所以死后成鬼后,仍然可以继续修真,成为鬼仙。也可以选择投胎。

佛教讲究轮回之说,人死后,会进入来生即轮回。依平生所作善恶,会有六个可能的去处。造恶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行善去三善道:天、人、阿修罗。

轮回是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永远处于生死循环状态,循环的线路有六条,在哪条道上循环取决于活着时所做的善事和恶事。 例如,做了恶事,死后下地狱受刑,刑满后投胎变动物,动物死后的循环,再取决于它活着时作的xxx业xxx。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机械循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种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和合的僧团、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阿修罗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

因果报应

佛教《三世因果经》主要讲:一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

古代阴阳学和佛教都有的名词。中国古代阴阳学认为因果报应[1] 可以中断。唐代以后阴阳学从中国消失现存的《大唐阴阳书》有记载:因果报应是可以中断的,因果报应中断分为2种,一种是人为意识中断,一种是通过结印中断。古代常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出自《大唐阴阳书》里面关于人为意识中断因果报应的描述。而对于结印阵中断因果报应是在特殊情况才可以中断,中断需要相应的代价,一般是有阴阳师操作在紫冰银结印符正反面雕刻赉渫阵和澞塬阵,之后在按照生日在结印册上结印:农历3到5月出生需添加“木灵御币,故实除蝗,扶桑伞幡”3个结印。农历6到8月出生需添加“竹雀,五音分金,赑屃”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出生需添加“青竹丹枫,集古兵要,五音分金”3个

结印。农历12月出生需添加“菊葵,木灵御币,百目静”3个结印。这样操作古代人认为可以中断因果报应。

《涅盘经》讲:xxx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xxx。我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仅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而且能真正做到多行善积德,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结果。

缘分到的时候,“因”、“缘”能和合,能生“果”。大因缘生大果,小因缘生小果。

“因”与身心联系,有两层意思,一层指与某个果联系的部分“渴爱”,另一层指与某个果联系的部分“知识”;“缘”与身外之物联系,指与某个果联系的部分身外之物。心物感应触动产生“因”。佛教很注重意会神通,喜欢用“意象”或者“画面”进行直接思维,佛教佛像的两个眼睛总是大而有神,佛像眉心的红点是佛xxx的第三只眼,用来时刻提醒佛xxx思维时应该习惯在半空中生成“海市蜃楼”一样的景象。大概有以下思维活动,心内之“因”与外物之“缘”在“海市蜃楼”里进行比对,十分相似的,必定有结果,七八分相似的,有七八分把握有结果,找不到能和合的因缘,没有结果。

其次,佛教认为“因缘”都是“空”,有三层意思:

1、虽然“因”与“身”联系,“缘”与“身外之物”联系,但人不可能认识真正的“身”和“身外之物”,所以一切认识、一切知识究竟是空,此是一空。

2、思维过程中“因”、“缘”都只是精神现象,此是二空。

3、思维时,因缘在虚空中会合,许多形象在虚空中出现、组合、消失……,此是三空。 所以因缘既能生果,又究竟是空,佛教从自身利益出发喜欢说囫囵语。

“画一个房子,你住在那里面,化一颗种子 ,种在你的花园”这两句话深得佛教”因缘“二字的精髓,画面感很强,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值得仔细揣摩、玩味。比如:房子说明了这个”缘“范围大小,人是这个”缘“内最活跃最重要因素,种子代指”因“等等。

佛教讲“因缘”,儒道讲“情景”。

因缘“是佛教的专利,儒道文化在说明相同问题时不用这两个字,而是沿用《易经》上已有的”情景“二字。不过”儒释道“经典全部加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历史知名文化人物一般都精通”儒释道“经典。

情:情与先天秉性有关,与后天学力有关,与伪相反。《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后汉书·耿国传》:“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宋·陈亮《丙午秋答朱元晦秘书书》:“天下之情伪,岂一人之智虑所能尽防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儒家释家,情伪日增,门径各别,可勿与辩也。”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八篇

丧事礼仪常识——殡葬的一般程序

丧家操办丧事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程式化的具体事项,也就是说,要办好丧事并非容易。不少家庭由于事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旦事情发生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结果使伤心事留下了遗憾。

(一)召开亲属会议

办理丧事头绪繁多,为了避免手忙脚乱,建议在殡仪活动展开之前召开亲属会议,亲属会议的主要议题有:

1、确定丧仪的规模,拟定参加丧仪活动的亲友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名单,统计参加仪式和丧宴的大致人数,准备奠酬和谢礼等;

2、联系逝者生前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讣告内容、致悼词人、致答谢词人和追悼会主持人等;

3、确定追悼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4、治丧的经费及分摊等;

5、对遗言中须立刻确定或处理的事项的安排;

6、人员的分工负责。

(二)整理遗体

人死亡后,对其遗体的清理一般是由殡仪馆的化妆人员进行,可是有些亲属希望在亲人死亡后,能亲手为其作最后一次的清理,那么,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换穿新衣裤后,将其口、眼合闭,然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按照有些风俗,还需由直系亲属替其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这些事情可酌情处理。

(三)寿衣的选择

1、寿衣知识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开始日趋奢华和繁缛起来。因死者的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和等级,所以给死者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寿者,顾名思义,永生也,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着衣服冠以xxx寿衣xxx之称。一般来说,寿衣皆取单数,得吉利之意。

同时其量词亦有不同,上衣不称xxx件xxx而曰xxx领xxx(古时候寿衣皆有领),有三领、五领、七领之别;裤不称xxx条xxx而曰xxx腰xxx,有三腰、五腰之别。xxx五领三腰xxx就是穿五件上衣着三条裤子。旧时,一般平民百姓穿三领,官宦富贵之家穿五领、七领,帝、后驾崩着九领,谓xxx九五之尊xxx。清朝慈禧太后小殓时,身着金丝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衫,仅这两件服饰上就镶有大小珍珠5920颗、宝石1135块;周身还有九练串珠,头戴珠冠,珠冠上镶嵌一颗大如鹅卵的宝珠(当时价值1000万两白银);再以翡翠雕琢为枕,脚蹬两朵碧玉大莲花。其极显皇家之奢侈浮华,将寿衣的丧葬习俗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行殡葬改革,提倡丧事简办、遗体火化,摈弃了封建社会寿衣习俗的糟粕,促进了社会文明?“”xxx中,寿衣行业被看作封建残余予以取缔,使寿衣的形式开始单调划一。当时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中山装、人民装和列宁装。

现在,寿衣品种和花色已呈多样化,人们在剔除封建糟粕的同时,对民间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和改良,以满足丧家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寿衣在款式上也有性别、年龄的区别,其中性别差异明显而年龄差异些微。按照民间习俗,我国向来把老年人的丧事当作喜事来办,因而有xxx红白喜事xxx之说,因此老人的寿衣也往往采用鲜艳、花俏的颜色。寿衣的面料均采用棉、麻、绸、缎、毛,因化纤面料在焚化过程中会燃成液体,不仅影响骨灰的质量,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一般寿衣不采用化纤面料制作。

2、寿衣的种类应该说寿衣从广义上理解,品种是不计其数的,逝者家属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款式、面料(易造成污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绍的只是传统的和现今比较流行的寿衣的种类:

【衾】

裹尸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绸、缎面料织成,绣以花卉、虫鱼、寿星等吉祥图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层。

【寿衣】

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衫、短袄、马褂、旗袍等,并有内衣、中衣、外衣之分,裤和裙皆有长、短及各类中西不同款式。

【寿帽】

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礼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别是我国南方的老年妇女,常戴蚌壳式绒帽,有xxx老夫人xxx相,但不适合中青年女性。

【寿鞋、寿袜】

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寿袜一般为棉布袜。寿枕寿枕以纸、布做成。按传统习俗,头枕饰有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谚曰:xxx脚踩莲花上西天xxx。

【寿被】

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上绣星、月、龙、凤等图案。过去大殓时要用两条寿被,一条垫于尸身之下,一条盖于尸身之上,与棺盖隔离。现在遗体皆火化,在开追悼会时,只用一条寿被盖于逝者身上即可。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xxx殡xxx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

(四)选择殡仪馆

殡仪馆是专门为逝者处理后事、为亲属提供丧事服务的场所。中国的殡仪馆始于19世纪20年代,它是我国近代社会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推行火葬,各地陆续建起一批火葬场,这些为推行火葬服务建立的火葬场后来逐步过渡到具有接尸、悼念、火化、骨灰寄存等功能的殡仪馆。

现代意义的殡仪馆以具备为丧事活动提供全面服务的功能,而成为今天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电话办理接尸登记

家属在领到《居民死亡殡葬证》后应尽快通知殡仪馆接运遗体。遗体运至殡仪馆后,根据有关规定,应在十五日内火化。接尸登记既可以到殡仪馆的业务柜台去办理,也可以电话委托。

电话委托接尸,亲属应将逝者姓名、年龄、死亡原因、死亡地点、代办人姓名、关系、地址、电话等详细情况与殡仪馆业务人员说清楚。殡仪馆业务人员将上述情况与警署开具的殡葬死亡证明核对相一致后,会尽快接尸。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九篇

(一)送葬

开完追悼会,遗体将由亲属护送去火葬场。过去送葬时,丧家要哭着追出很远的路程意在挽留他。现在城市里已看不见这种送葬场面,但仍有亲属护送灵柩到火葬场,送最后一程。

由于火化场和殡仪馆是分开的,路程又较远,比如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开完追悼会后是将遗体送往益善殡仪馆进行火化,因此,丧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跟车或委托送葬。

1、 家属跟车 家属跟车是指丧家随灵车一同前往火化场,送逝者最后一程。如果家属人少,可以随灵车前往;如果家属人多就需要另外租车前往,租的车一般跟在灵车的后面。

2、 委托送葬 如果丧家不去火化场送葬,追悼会后就由殡仪馆代为送葬,灵车直接开往火化场。

(二)告别式

告别式是丧家和亲朋好友向死者作最后道别的一种仪式。这种告别仪式往往有多种形式,一般由逝者生前所立遗嘱或丧家自己决定。

1、直接告别 有些逝者生前立下死后丧事简办,不开追悼会,也不受花篮、花圈的遗嘱,只需极少数直系亲属或生前挚友道别就可以了。至此,家属和挚友到殡仪馆的告别厅瞻仰遗容,向逝者行礼告别。殡仪馆及火葬场内现都设有告别厅,专为这部分丧家提供服务,可举行简短的仪式。

2、送葬告别 开完追悼会后,由家属随灵车到火葬场,在遗体火葬之前,举行简短的告别仪式,讲一些让死者安息的话,再看亲人最后一眼,鞠躬行礼送走亲人。

(三)火化

告别仪式结束后,遗体将被火化。为了文明、卫生火化,遗体都装入一次性的包装盒(袋)中。包装盒(袋)随遗体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遗体的炉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为普通炉和绿色火化炉。

1、 普通火化炉火化 由输送带将遗体送进炉体,火化后人工将骨灰勾出,丧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为亲人纳骨。上海地区一般的遗体火化费为180元一具。

2、绿色火化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高科技的火化炉已经研制投产。

上海宝龙火化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上海益善殡仪馆装有二台绿色火化炉),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采用二次燃烧,利用燃烧技术配以其他辅助措施来达到消烟、除臭、除噪声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火化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具有台车告别、进炉、冷却、收纳灵骨全自动的功能。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通过上海市科委的新产品鉴定。该火化系统集人文科学、现代燃烧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管理于一体。

选用绿色火化炉火化遗体时,丧家入告别室与遗体告别,然后目送遗体进炉膛,同时还可以通过炉膛内的摄像头在电脑屏幕上观炉火化。绿色环保火化炉满足了丧家的特殊需求,很受丧家的欢迎。

(四)拾骨

遗体火化后,将骨灰盛入灰袋中,整个过程叫拾骨。拾骨多由殡仪馆工作人员来完成,家属若有自己拣灰的要求,殡仪馆可以提供方便,在专门的纳骨室内完成。纳骨的过程是骨灰出炉后,家属戴上口罩和一次性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夹起骨灰放进袋子里。上海益善殡仪馆开设了这项业务,很受丧家的欢迎。

(五)领灰

领灰是指遗体火化后,家属到指定地点领取骨灰。正常情况下,火化三天之后领取骨灰。家中有特殊情况想早些领取骨灰的 ,也可以要求当天领灰或隔天领灰,但须在业务洽谈时预约,便于殡仪馆提前安排。

(六)短期寄存

极大多数丧家不把骨灰盒直接带回家中,而是放在殡仪馆骨灰寄存室内,待买好墓地后再从寄存室取出落葬。骨灰寄存不超过三年,就是短期寄存。

殡仪馆内有短期骨灰寄存室。丧家在洽谈丧事时要事先定好格位,待遗体火化后,殡仪馆会直接将骨灰盒放入事先选定的格位。另外还有专门的骨灰寄存场所,如上海市颛桥寝园,是一家主营骨灰寄存的陵园,有各种期限的寄存方式。现在许多公墓内都有骨灰寄存室。如果丧家已在公墓选好墓地,也可在该公墓的寄存室内存放骨灰,到落葬时再取出,十分方便。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 第十篇

【摘要】:“现代殡葬”彰显出全新的殡葬发展理念,是有效破解传统殡葬发展难题,是第二次殡葬改革的直接体现。实现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转型,加快我国殡葬业走向文明与现代的步伐,必须学习借鉴现代殡葬发展的先进经验。本文以台湾龙岩墓园为切入点,分析台湾殡葬事业发展特点,并针对瑞安殡葬事业存在的不足,尝试探索一条适合我市的现代殡葬改革发展路径。

【关键词】:现代墓园;殡葬改革;启示;借鉴

中图分类号:TU993文献标识码: A

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嬗变,是殡葬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瑞安市处于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存在诸多问题与难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现代殡葬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对我市殡葬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一、感受与启示

台湾殡葬界以从事殡葬事业20多年的龙岩集团最具代表性,该企业自创业以来,以价格透明化、财务公开化为首,与日本SUNLIFE技术合作,推出生前契约,首创灵堂会馆,变革殡仪服务,积极推广殡葬一元化概念,扭转殡葬业者经营上的陋规旧习。以彰显节地生态理念,在白沙湾安乐园基础上,不惜大手笔打造六星级纳骨塔真龙殿,并邀请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打造世界唯一、台湾第一现代墓园。

通过对龙岩集团白沙湾安乐园实地考察和对台湾殡葬改革了解,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墓园公园化

台湾地域面积小,生态环境容量有限,而墓园常常需要占用生态敏感地带,政府部门对墓园选址和建设极为严谨和严格,因此生态理念是台湾殡葬改革理念中最直接的表现。以龙岩墓园为例,在前期研究中,先后历经3年进行选址论证、环境评价、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前期论证,力争将墓园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在墓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龙岩墓园通过绿色生态的环境塑造、主题艺术的园林设计、合理巧妙的设施布局、明亮轻松的气氛创造、专业化的礼仪队伍建设、公开透明的星级服务,改变了传统墓园“场所封闭、气氛阴暗”的境况,塑造了“透明开放、绿色阳光”的现代墓园环境。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艺术殿堂、主题公园之中,原本心中的顾虑一消而散,轻松愉悦而又为之震撼的心情油然而生。

2、立体墓穴节地化

台湾人多地少,土地是稀缺资源,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尤为突出,因此节地理念是台湾殡葬改革理念中最突出的表现。龙岩墓园将人们追求“家族墓”的传统观念进行现代演绎,在节地理念方面发挥到极致,这主要体现在立体一穴多位的安葬和安放方式。室外骨灰安葬墓穴在不超过1平方米占地面积上,通过预先安放约1*1*1平方米规格的水泥预制箱体,可将双穴墓穴改造为多位墓穴,最多可达到8位甚至12位,大大减少了单位占地面积,理想状态下可达到占地面积平方米/位,比我市传统骨灰安葬节地5倍以上。室内骨灰安放一方面通过建设纳骨塔——真龙殿,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室内安放柜进行一格多位安放,最终达到双重节地效果,可实现建筑面积平方米/位,比我市传统骨灰安放节地5倍以上。通过20年的努力,台湾政府和殡葬从业者推行的这种节地安葬方式已被台湾人们慢慢接受。

3、殡仪服务创新化

台湾政府将殡葬服务推向市场,众多殡葬公司在体制政策框架下,创造了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项目。其中以生前契约、灵堂会馆最为突出。

生前契约是台湾殡葬服务业不同于我市最大亮点,这在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让民众从容面对死亡。具体来说就是人们生前在达到一定年龄,根据当地风俗、家族规定以及自身喜好,自助选择逝去后的礼仪服务内容,殡葬公司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殡仪服务。当购买契约的客户过世后,家属只要给殡葬公司一通电话,一小时内就会有专人到达协助安排所有事务。这种生前为身后作准备的方式既是对逝者最大尊重,也消除了后代不知所措的顾虑。

灵堂会馆是殡葬一条龙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将火化和守灵两者分开,殡仪馆主要承担储存、火化等服务,这部分属政府行为,灵堂会馆主要承担祭奠、守灵等服务,这部分属市场行为。政府制定殡葬服务相关政策,由殡葬公司引导民众遵照执行,这有效改变了愚昧迷信、铺装浪费、劳师动众等殡葬陋习行为,规范了殡葬服务市场,符合现代文明生活品质。

除外,台湾殡葬改革对传统的丧葬礼俗进行重大变革,大部分殡葬公司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礼仪师队伍,构建了融合宗教文化、孝道文化、企业文化等为一体的礼仪服务体系,将传统注重风水迷信、吹拉唱打、竭尽排场等陋习向注重丧礼的追思纪念、悲伤辅导、亲情传递等文化意义转变,这对殡葬改革和殡葬文化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4、管理体制多样化

在考察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台湾的殡葬业实行地区议会或立法机构立法、政府监管、遗体火化政府主办、殡仪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立“法”者、管理者、经营服务者三者之间职界明晰,达到了行政许可公开,分级管理明确,监管手段有力,市场运行良好的秩序和局面。

二、借鉴及建议

通过对台湾殡葬改革方面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体会和理解,对照我市殡葬改造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殡葬管理体制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健全的殡葬法制,实现殡葬“法治化”管理,发挥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职能,形成了“法治型”、“服务型”、“阳光型”的政府殡葬管理格局。另一方面依靠灵活的市场手段,在多元市场主体的带动下实现殡葬“产业化”经营。合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促进殡葬保障民生和殡葬资源资本化,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适应我市实际的现代殡葬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2、加强墓园生态环境塑造,构建一套严谨严格的公墓选址和建设机制,改变我市传统殡葬 “高污染、高消耗、高浪费”现象,建设环保绿色生态公墓,塑造“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化”的现代殡仪环境,逐步将 “阴森恐怖之感” 传统公墓向具有人文纪念、生命教育、游览休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人文墓园转变。

3、加强节地型墓园建设,虽然一穴多位或一格多位的建设方式对我市人们认为“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一入葬不得移动”的传统殡葬观念冲击巨大,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但正如台湾政府和殡葬从业者认为,只要政策做好政策引导和企业做好产品宣传,人们传统观念会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水平的进步而慢慢改变,这都需要将节地环保殡葬理念纳入我市殡葬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4、加强殡葬服务方面多元化创新,在有效保障民众基本殡葬需求的基础上,实行选择性殡葬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注重殡葬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突出殡葬服务主体的专业化和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充分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丰富殡葬服务内涵,提升殡葬服务的品位,积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开拓的殡葬服务新领域和殡葬消费新方式。

5、加强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和谐殡葬文化再造,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殡葬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殡葬服务延续和创新人类的生命文化和死亡文化,为现代殡葬注入人文精神,构建先进和谐、开放、包容的现代殡葬文化和精神,逐步将丧葬礼俗逐渐向“重礼不重俗”转变,形成“简丧薄葬”社会风尚。

6、加快殡葬礼仪服务专业队伍培训,建立综合型民政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和礼仪培训,培养一批精研相关政策法规、各种宗教葬礼仪式等殡葬礼仪服务专业队伍,为全市规范殡葬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众所周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市现代殡葬改革必将经历漫长的转变过程,这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借鉴台湾及国外现代殡葬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我市现代殡葬建设的实践路径,在立足我市民俗风情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国外先进经验的“时代化”、“本土化”、“大众化”,加快我市现代殡葬改革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xxx.国外现代殡葬发展启示录,xxx民政部,社会事务司,20_.

推荐阅读:

  文明礼仪反思范文通用13篇

  送给母亲的感恩短信范文通用41篇

  下属给领导祝福短信范文精选12篇

  企业培训礼仪课文案范文精选12篇

  写给领导的生日祝福范文精选42篇

  环保礼仪事迹材料范文共23篇

热门标签: 礼仪
殡仪馆礼仪示范文共1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关于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党课讲稿【十一篇】

为了对党员进行党章教育,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有时会邀请申请入党的人来上课。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党课讲稿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篇一】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党课讲稿  核心要点:  ■宗教的根源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

实用范文 2023-06-26

2023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报告八篇

体验是一种在感受之后的书写,主要用来记录你的想法和感受。它是一种在阅读和学习实践之后的感觉写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报告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篇1】20_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报告  一、自查情况  (一)政治忠诚方面:坚定对党

实用范文 2023-06-26

组织生活会整改承诺书范文十七篇

承诺书是指承兑人完全同意要约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的要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组织生活会整改承诺书的文章17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组织生活会整改承诺书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实用范文 2023-06-26

2023春节工厂放假通知范文六篇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春节工厂放假通知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20_春节工厂放假通知      各位员工:  20xx年春节即将到来,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关于20xx年

实用范文 2023-06-26

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纪律作风自查报告集合6篇

纪检监察是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和政府监察部门行使的两项职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纪律作风自查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纪律作风自查报告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富纪发﹝20_﹞18号关于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

实用范文 2023-06-26

2023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要点范文六篇

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思想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对事物的感官思考。它是思想、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和其他要素的总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20_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篇1  

实用范文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