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4-04-23 19:15: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 第一篇

初中英语试讲词汇教案

【篇1:初中英语教师试讲教案】

identify poeions 表示拥有 part 1: lead-in

have got a brother and a got 表示拥有=have(口语)(书面语)

we have got a dog.= we have a have got a cat.= we have a 2 : detail study

人称区分:

i/you/we/they: have/have got have got a have got a good have got many books in our have got a new : has/has got

has got brown has got two elephant has got a long nose.否定:have got——have not got has got——has not got

男:can i use your mobile phone, please?

女:sorry, i haven’t got a mobile haven’t got a mobile phone.= i don’t have a mobile phone.= i haven’t a mobile ’t = don’t have = haven’t got

hasn’t got a brother.(模拟改句)

练习:please make negative sentences.例一:不倒翁

例二:上学方式

疑问:have提前

you got a car?

另外两种表达方式: do you have a car? have you a car? she got a brother?(模拟改句)have/has 也可做实义动词

例一:have a meal have a breakfast have a lunch have a dinner

have a good time have english have a resthave some water have sport

we don’t have maths on 3: game ? 英文谜语:

i have a ’s have two is long, the other id go round and don’t have don’t have don’t have don’t have am i?

附:i have no eyes or ears.我没有眼睛和耳朵。

请翻译:我没有嘴巴和脚。? 汉字谜语:

it has a ear on the has two eyes on the has a it has a is it?

part 4: homework

write down what you have and what you don’t have in your family.【篇2:初中英语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will know lin fei’s daily life and some good habits at their aim: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im:

after this leon students would like to learn to arrange their life and form good habit in the daily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key points: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is paage by listening and make a time line of lin fei’s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describe their own life style of the school da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do a survey: ask students to fill the questionnaire(with different daily activities and time point, students just need to mark the activities in their time)and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2 pre-listening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lin fei’s day and ask students “what does lin fei do in a day? step 3 while-listening

play the tape recorder and ask students some : wha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his school and home?

play the tape recorder another time and give students some other questions to practice their listening : when should lin fei go to school?

q2: how long will it take lin fei to ride to the bus station?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third time and then students should describe lin fei’s daily life in their own will have 3 mines to prepare 4 post-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look their questionnaires which they fill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 and give them 5 min to make a short story of their daily life, later some students will share the stories in front of the should give them a guidance of health life 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ize this leon with students, and then ask them to design a new schedule of their daily life after the cla, they will share during next leon, they also need to read the new paage two times to consolidate the new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篇3:初中英语语法宾语从句试讲教案】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复习什么是宾语。动词/介词后面的名词就是宾语。i play are talking about our homework..2.宾语从句就是在宾语的位置上放一个完整的句子。 love that i can earn some coupons.板书:he knows knows what’s wrong with his wife.说出2个句子的宾语。

第一个句子的宾语是一个词构成的,第二个句子的宾语是一个句子,我们称这种做宾语的句子叫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宾语的从句叫宾语从句。其中 he knows 叫主句,what’s wrong with him是从句。

说出下面4个句子的主句和从句。

a.he said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he asked me how he could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总结:。是主句,剩下的是由that,if,how引导的宾语从句。

初步认识了宾语从句,下面我们开始了解宾语从句的三要素

引导词(连接词)

语序 时态

1)从属连词that引导陈述句宾语从句,在口语或者非正式语中可以被省略

比如上面四句话中的a,c就是that引导的陈述句的宾语从句。如果省略掉that,该如何修改。(让学生口头修改)

a.he said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由从属连词 whether, if 引导一般疑问句的宾语从句,表示“是否”,比如上面的b就是由if引导的宾语从句,b.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由连接代词 who,whom,whose,which,what, whoever, whichever, whatever 和连接副词 where, how, why,when引导的宾语从句

代词或副词连接主句和从句,并在从句中担任句子成分,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可省略,比如上面的d。

d.he asked me how he could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注意:关于是否if/whether

.whether,if 引导宾语从句:两词可互换,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1).whether从句中有or not

eg:whether rain or not we will go to the ).whether从句做介词宾语

3)whether后可以加or not,但是if不可以.4)在不定式前只能用whether.(如:i can’t decide whether to stay.我不能决定是否留下。)5)避免歧异时,我们常用whether而不用)decide 后边的宾语从句要用课堂

asked her __________ she had a ’re worried about ________ he is don’t know ________ or not he is well.继续观察上面的四句话,请问宾语从句的语序有什么特点?(陈述句语序)不管原来的句子是陈述句,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放在宾语从句里都是陈述句语序。

(板书)改写宾语从句。.it is well-known that _____.一般疑问句is doctor li very patient?

john wants to know __________(用if或者whether引导)

part 1 课堂练习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says that---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the teacher asks--if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我们已经了解了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和语序,下面我们来学习下宾语从句的时态。

(卡片,贴在上面时态的旁边)口诀:主现从任意 主过从过去 从真理用现在 一张paper发 朗读并且分析主句从句的时态

? 主句用现在时,从句可用任意时态。可归纳为“主现从任意” do you know what time the ship leaves? do you know when john was born?

do you know if john has paed his exams?

? 主句用过去时,从句用过去的某个时态。可归纳为“主过从过去” he said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asked if they had .主句用过去时,从句是科学真理、客观常识、名人格言时用一般现在时。

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自然真理客观现象)he didn’t know that summer comes after spring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注意:4情态动词could/would用于,“请求”,表示委婉、客气的语气时,从句不受主句的约束。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a pencil sharpener?

5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中有具体的过去时间状语,即使从句动作发生在主句动作前,仍用一般过去时。? the teacher told me she was born in 1960.? i heard that he went to paris last night.宾语从句的一些特殊句式

? 1动词think, find, consider, believe, feel, make等后it为形式宾语,后跟名

词或形容词作宾补,而真正的宾语——that从句则放在句尾)we think it our duty that we should help find it impoible that he should finish the work in two .否定转移

若主句主语为第一人称且谓语动词为think, consider, suppose, believe, expect, gue, imagine等,其后的宾语从句含有否定意义,一般要把否定词转移到主句谓语上,从句谓语用肯定式。

i think he won’t come here.()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here.()

2.当宾语从句的引导词正好做主语的时候,语序不变,比如常用的what和who could you tell me who knows the answer,please? the small children dont know what is in their stockings

what’s wrong?(what was wrong)

what’s the matter?(what was the matter)what’s happening? what happened? eg:

i don’t know what’s the matter.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 第二篇

六年级时态复习课(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教学设计

马荃中心小学(杨飘)

一、教学内容:复习语法内容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二、教学目标:

1、复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两种时态并能让学生灵活运用。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交际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warm-up(1)、Greetings T:Good morning,boys and morning, day is it today ? S1:It’s…

T: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 S2:It was…(2)、Game: 砸金蛋(过去时的小口诀,)

学生说出动词的过去式(让学生反复的读,)

2、Presentation: Gue the song :(多啦a梦的歌曲)来引出多啦a梦和大雄 A、过去时的复习

1、Da xiong’s last weekend 大雄和多啦a梦是好朋友,大雄写了一封信给多啦a梦。(课件出示大雄写的信,)通过阅读信件(让学生先看),来了解大雄上周末的情况,并回答问题。

2、(出示图片,)根据上文来回答问题,He was happy last did he do ? Did he …? 及回答Yes,he did./ No,he didn’t.(并板书)

3、Da xiong :(crying)why?(课件出示图片,猜测原因),出示大雄的日记,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找出他伤心的原因。He failed the English 、写出动词的过去式

T:Look,this is da xiong’s test ’s help him.呈现大雄考试的试题:

1、I____(was/am)tired last 、Yesterday he____(makes/ made)a nice kite with 、My sister didn’t ____(watched /watch TV)last night.…

B、将来时的复习

1、Daxiong failed his test,so he will work hard.(板书He will work hard.并强调will= be going to)出示Let’s chant.(让学生读)

2、T:Ok,Let’s see what is daxiong going to do? 出示大雄的日记,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3、再次出现大雄的试题。

1、The boys____(are/ is)going to the cinema this 、_____(Is/ Are)you going to watch TV tonight? Yes, I_____(are / am).3、My mother_____(is/ are)going to buy a present for her friend.…

五、Homework 以《Last weekend》为题,写一写你上周末的活动,不少于五句话。板书设计:He was happy last will study hard.☆ am/is/are going to =will 3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 第三篇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直线上的点与直线的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迁移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

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

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

3.疑点:是否有继续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

三、活动设计

启发、思考、问答、讨论、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

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 ∵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点A在函数图象上.

∵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

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二)直线的方程

引导学生思考:直角坐标平面内,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吗?直线都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吗?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直线不一定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如直线x=a连函数都不是. 一次函数y=kx+b,x=a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的解和它所表示的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之,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上面的定义可简言之:(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上)就有一个点;(直线上)有一个点(方程)就有一个解,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显然,直线的方程是比一次函数包含对象更广泛的一个概念.(三)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必要性

通过研究一次函数,我们对直线的方程已有了一些了解,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y=kx+b中k的几何含意、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怎样求直线的方程、怎样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

(四)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1-21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倾斜角角的定义有下面三个要点:(1)以x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

按照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直线与倾角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五)直线的斜率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

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对应不是映射,因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没有斜率.(六)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

P2分别向x轴作垂线P1M1、P2M2,再作P1Q⊥P2M,垂足分别是M1、M2、Q.那么:

α=∠QP1P2(图1-22甲)或α=π-∠P2P1Q(图1-22乙)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经过点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七)例题

例1 如图1-23,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

∵l2的倾斜角α2=90°+30°=120°,本例题是用来复习巩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可由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演板.

例2 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tgα=-1. ∵0°≤α<180°,∴α=135°.

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

讲此例题时,要进一步强调k与P1P2的顺序无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通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得.

(八)课后小结

(1)直线的方程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3)直线的斜率公式.

五、布置作业

1.(练习

六、板书设计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

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二)斜截式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

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

y-b=k(x-0)也就是

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

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两点式

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

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 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

(四)截距式

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

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

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

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

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

(五)例题

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 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

即 3x+8y+15=0 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

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

由斜截式得:

即 5x+3y-6=0. 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 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

即 2x+5y+10=0.

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

(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

(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

五、布置作业

1.(练习 解:

(1)(1,2),k=1,α=45°;

(3)(1,-3),k=-1,α=135°;

3.(练习

六、板书设计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

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二)斜截式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

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

y-b=k(x-0)也就是

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

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两点式

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

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 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

(四)截距式

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

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

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

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

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

(五)例题

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 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

即 3x+8y+15=0 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

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

由斜截式得:

即 5x+3y-6=0. 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 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

即 2x+5y+10=0. 这就是直线AC的方程.(六)课后小结

(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的命名都是可以顾名思义的,要会加以区别.

(2)四种形式的方程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3)要注意四种形式方程的不适用范围.

五、布置作业

1.(练习

2.(练习(2)A(0,5)、B(5,0);(3)C(-4,-3)、D(-2,-1). 解:

(图略)

六、板书设计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

2.难点:与重点相同.

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它们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我们问: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

(二)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当α≠90°时,直线有斜率,方程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y=kx+b

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0的形式.

由于是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上面两种情形得到的方程均可以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对于每一条直线都可以求得它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说,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

反过来,对于x、y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By+C=0.

(1)其中A、B不同时为零.(1)当B≠0时,方程(1)可化为

这里,我们借用了前一课y=kx+b表示直线的结论,不弄清这一点,会感到上面的论证不知所云.

(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1)可化为

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

这样,我们又有: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

Ax+By+C=0

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

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同一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例题

解:直线的点斜式是

化成一般式得

4x+3y-12=0.

把常数次移到等号右边,再把方程两边都除以12,就得到截距式

讲解这个例题时,要顺便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方程由于给出的点可以是直线上的任意点,因此是不唯一的,一般不作为最后结果保留,须进一步化简;(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也是不唯一的,因为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得到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一般方程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但须化为各系数既无公约数也不是分数;(3)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截距式如果存在的话是唯一的,如无特别要求,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

例2 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

解:将原方程移项,得2y=x+6,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

x=-6

根据直线过点A(-6,0)、B(0,3),在平面内作出这两点连直线就是所要作的图形(图1-28).

本例题由学生完成,老师讲清下面的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一条直线可由其方向和它上面的一点确定,也可由直线上的两点确定,利用前一点作图比较麻烦,通常我们是找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然后在两轴上找出相应的点连线.

例3 证明:三点A(1,3)、B(5,7)、C(10,12)在同一条直线上. 证法一

直线AB的方程是:

化简得 y=x+2.

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等式成立. ∴A、B、C三点共线.

∴A、B、C三点共线.

∵|AB|+|BC|=|AC|,∴A、C、C三点共线.

讲解本例题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 直线x+2y-10=0与过A(1,3)、B(5,2)的直线相交于C,此题按常规解题思路可先用两点式求出AB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点C分AB所成的定比,计算量大了一些.如果先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点C的坐标(即满足点C在直线AB上),然后代入已知的直线方程求λ,则计算量要小得多.

代入x+2y-10=0有:

解之得

λ=-3.

(四)课后小结

(1)归纳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

(2)例4一般化:求过两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由线)的交点分以这两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所成定比时,可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交点的坐标,代入已知直线(或曲线)求得.

五、布置作业

1.(1.6练习(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

(5)经过两点P1(3,-2)、P2(5,-4);(6)x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

解:(1)x+2y-4=0;(2)y-2=0;(3)2x+1=0;(4)2x-y-3=0;(5)x+y-1=0;(6)x-y+7=0.

3.(习题二

5.(习题二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能运用条件确定两平行或垂直直线的方程系数.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研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2.难点:启发学生把研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转化为考查两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3.疑点:对于两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课本上没有考虑,上课时要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讨论、解答.

四、教学过程

(一)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怎样通过两直线的方程来判断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

(二)斜率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设直线l1和l2的斜率为k1和k2,它们的方程分别是 l1: y=k1x+b1; l2: y=k2x+b2.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由两直线的方向来决定的,两直线的方向又是由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决定的,所以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两平行与垂直的直线它们的斜率有什么特征.

我们首先研究两条直线平行(不重合)的情形.如果l1∥l2(图1-29),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α1=α2.

∴tgα1=tgα2. 即 k1=k2.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k1=k2,那么tgα1=tgα2. 由于0°≤α1<180°,0°≤α<180°,∴α1=α2. ∵两直线不重合,∴l1∥l2.

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

eq x()要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存立.

现在研究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

如果l1⊥l2,这时α1≠α2,否则两直线平行.

设α2<α1(图1-30),甲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

α1=90°+α2.

因为l1、l2的斜率是k1、k2,即α1≠90°,所以α2≠0°.

可以推出

α1=90°+α2.

l1⊥l2.

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直,即

eq x()

(三)例题

例1 已知两条直线

l1: 2x-4y+7=0,L2: x-2y+5=0. 求证:l1∥l2.

证明两直线平行,需说明两个要点:(1)两直线斜率相等;(2)两直线不重合. 证明:把l1、l2的方程写成斜截式:

∴两直线不相交.

∵两直线不重合,∴l1∥l2.

例2求过点 A(1,-4),且与直线2x+3y+5=0平等的直线方程.

即 2x+3y+10= 0.

解法2 因所求直线与2x+3y+5=0平行,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3y+m=0,将A(1,-4)代入有m=1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2x+3y+10=0.

例3 已知两条直线

l1: 2x-4y+7=0,l2: 2x+y-5=0. 求证:l1⊥l2.

∴l1⊥l2.

例4 求过点A(2,1),且与直线2x+y-10=0垂直的直线方程. 解法1 已知直线的斜率k1=-2.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根据点斜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是

就是 x-2y=0.

解法2 因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所以可设所求直线方程是x-2y+m=0,将点A(2,1)代入方程得m=0,所求直线的方程是

x-2y=0.

(四)课后小结

(1)斜率存在的不重合的两直线平行的等价条件;(2)两斜率存在的直线垂直的等价条件;(3)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的设法;(4)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的设法.

五、布置作业

1.(1.7练习

也就是 2x+7y-21=0.

同理可得BC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方程为

3x+2y-12=0.

A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4x-3y-3=0.

六、板书设计

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其公式,两直线的夹角公式,能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课题的引入,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定性、定量逐层深入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定性、定量逐步深入地研究问题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前面研究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本课时是对两直线相交的情况作定量的研究.两直线所成的角公式可由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公式直接得到,教学时要讲请l1、l2的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这一公式的应用.

2,难点:公式的记忆与应用.

3.疑点:推导l1、l2的角公式时的构图的分类依据.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研究了直角坐标平面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情况,对于两条相交直线,怎样根据它们的直线方程求它们所成的角是我们下面要解决的问题.

(二)l1到l2的角正切

两条直线l1和l2相交构成四个角,它们是两对对顶角.为了区别这些角,我们把直线l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图1-27中,直线l1到l2的角是θ1,l2到l1的角是θ2(θ1+θ2=180°).

l1到l2的角有三个要点:始边、终边和旋转方向.

现在我们来求斜率分别为k1、k2的两条直线l1到l2的角,设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l1∶y=k1x+b1 l2∶y=k2x+b2 如果1+k1k2=0,那么θ=90°,下面研究1+k1k2≠0的情形.

由于直线的方向是由直线的倾角决定的,所以我们从研究θ与l1和l2的倾角的关系入手考虑问题.

设l1、l2的倾斜角分别是α1和α2(图1-32),甲图的特征是l1到l2的角是l1、l2和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内角;乙图的特征是l1到l2的角是l1、l2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外角.

tgα1=k1,tgα2=k2. ∵θ=α2-α1(图1-32),或θ=π-(α1-α2)=π+(α2-α1),∴tgθ=tg(α2-α1).

或tgθ=tg[π(α2-α1)]=tg(α2-α1). 可得

eq x()

上面的关系记忆时,可抓住分子是终边斜率减始边斜率的特征进行记忆.(三)夹角公式

从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可能不大于直角,也可能大于直角,但我们常常只需要考虑不大于直角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简称夹角)就可以了,这时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四)例题

解:k1=-2,k2=1.

∴θ=arctg3≈71°34′. 本例题用来熟悉夹角公式.

例2 已知直线l1: A1x+B1y+C1=0和l2: A2x+B2y+C2=0(B1≠0、B2≠0、A1A2+B1B2≠0),l1到l2的角是θ,求证:

证明:设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

这个例题用来熟悉直线l1到l2的角.

例3等腰三角形一腰所在的直线l1的方程是x-2y-2=0,底边所在的直线l2的方程是x+y-1=0,点(-2,0)在另一腰上,求这腰所在直线l3的方程.

解:先作图演示一腰到底的角与底到另一腰的角相等,并且与两腰到底的角与底到另一腰的角相等,并且与两腰的顺序无关.

设l1、l2、l3的斜率分别是k1、k2、k3,l1到l2的角是θ1,l2到l3的角是θ2,则

因为l1、l2、l3所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θ1=θ2. tgθ2=tgθ1=-3.

解得 k3=2.

因为l3经过点(-2,0),斜率为2,写出点斜式为

y=2[x-(-2)],即 2x-y+4=0. 这就是直线l3的方程.

讲此例题时,一定要说明:无须作图,任一腰到底的角与底到另一腰的角都相等,要为锐角都为锐角,要为钝角都为钝角.

(五)课后小结

(1)l1到l2的角的概念及l1与l2夹角的概念;(2)l1到l2的角的正切公式;(3)l1与l2的夹角的正切公式;

(4)等腰三角形中,一腰所在直线到底面所在直线的角,等于底边所在直线到另一腰所在直线的角.

五、布置作业

1.(教材

∵k1·k2=-1,∴l1与l2的夹角是90°.(2)k1=1,k2=0. 两直线的夹角为45°.

∴l1与l2的夹角是90°.

3.(习题三

即3x+7y-13=0或7x-3y-11=0.

4.等腰三角形一腰所在的直线l1的方程是2x-y+4=0,底面所在的直线l2的方程是x+y-1=0,点(-2,0)在另一腰上,求这腰所在的直线l3的方程.

解:这是本课例3将l1与l3互换的变形题,解法与例3相同,所求方程为: x-2y-2=0.

六、板书设计

两条直线的交点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知道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和重合三种位置关系,对应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和无穷多组解,会应用这种对应关系通过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已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它们方程的系数所应满足的条件.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对应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通过对方程组解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求出x后直接分析出y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类比思维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学习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的对应关系,本节是从交点个数为特征对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讨论.

2.难点:对方程组系数中含有未知数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讨论. 3.疑点:当方程组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零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简要说明.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两直线交点与方程组解的关系 设两直线的方程是

l1: A1x+B1y+c1=0,l2: A2x+B2y+C2=0.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反之,如果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1和l2的交点.因此,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就要看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

是否有唯一解.

(二)对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若A1、A2、B1、B2中有一个或两个为零,则两直线中至少有一条与坐标轴平行,很容易得到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下面设A1、A2、B1、B2全不为零. 解这个方程组:

(1)×B2得 A1B2x+B1B2y+B2C1=0,(3)

(2)×B1得

A2B1x+B1B2y+B1C2=0.

(4)(3)-(4)得(A1B2-A2B1)x+B2C1-B1C2=0.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将上面表达式中右边的A1、A2分别用B1、B2代入即可得

上面得到y可把方程组写成即将x用y换,A1、A2分别与B1、B2对换后上面的方程组还原成原方程组. 综上所述,方程组有唯一解:

这时l1与l2相交,上面x和y的值就是交点的坐标.(2)当A1B2-A2B1=0时:

①当B1C2-B2C1≠0时,这时C1、C2不能全为零(为什么?).设C2

②如果B1C2-B2C1=0,这时C1、C2或全为零或全不为零(当C1、(三)统一通过解方程组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通过斜率研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结论

说明: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不考虑两条直线重合的情况,而在解析几何中,由于两个不同的方程可以表示同一条直线,我们把重合也作为两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来研究.

(四)例题

例1 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 l1:3x+4y-2=0,l2: 2x+y+2=0. 解:解方程组

∴l1与l2的交点是M(-2,2). 例2 已知两条直线: l1: x+my+6=0,l2:(m-2)x+3y+2m=0.

当m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 解:将两直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得m=-1或m=3.

(2)当m=-1时,方程组为

∴方程无解,l1与l2平行.(3)当m=3时,方程组为

两方程为同一个方程,l1与l2重合.

(五)课后小结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对应的方程的解的个数的对应关系.(2)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方程特征.

(3)对方程组中系数含有字母的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讨论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教材 m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 解:(1)m≠1且m≠-7;(2)m=-7;(3)m=-1.

六、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及公式的简单应用.(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渗透点

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展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求思维过程.

2.难点:推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方法很多,怎样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得到课本上给出的证法是本课的难点,可构造典型的、具有启发性的图形启发学生逐层深入地思考问题.

3.疑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在A≠0、B≠0的条件下推得的.事实上,这个公式在A=0或B=0时,也是成立的.

三、活动设计

启发、思考,逐步推进,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已知点P(x0,y0)和直线l:Ax+By+C=0,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确定后,它们的位置也就确定了,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是确定的,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

(二)构造特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解决

思考题1 求点P(2,0)到直线L:x-y=0的距离(图1-33). 学生可能寻求到下面三种解法:

方法2 设M(x,y)是l:x-y=0上任意一点,则

当x=1时|PM|有最小值,这个值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方法3 直线x-y=0的倾角为45°,在Rt△OPQ中,|PQ|=|OP|

高中英语教案 时态总结一、时态的内涵Tense翻译为时态,包含时间+状态两个方面。 时间的划分:过去,现在,将来 状态的划分:一般,进行,完成 状态——实意动词:四种形式 例:go, went, gon......

时态教案先画出时态的时间轴的图,在依次介绍各个时态的含义。(1)一般现在时:表示习惯性的、客观真理、主语目前的状态或特征等。注意:在时间状语和条件状语从句中,遵守“主将从现......

北京慧通文府培黎校区英语教研部过去完成时态一、概念: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或呈现的状态,即“过去的过去( past-in-the-past )”。二......

中考专题复习---动词的八种时态教案课型:Revision 课前预测:学生对时态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但没有系统的归纳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 互动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板书设计:Keys in PPT.......

选择题(历年考试题) you sill play basket ball? ----Oh, no, I ____it for the past two . haven’t playedB. have playedC. didn’t playD. you......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 第四篇

时态教案

先画出时态的时间轴的图,在依次介绍各个时态的含义。

(1)一般现在时:表示习惯性的、客观真理、主语目前的状态或特征等。注意:在时间状语和条件状语从句中,遵守“主将从现”的原则。

时间标志:always/often/usually/seldom/never/every week/twice a week/

(2)一般过去时:A过去的某个时间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时间状语:yesterday/last week/an hour ago/just now/the other day/in 1982/

B表示在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时间标志:always/often/

例句:when i was a child, i often played football in 也可与today/this week/this month/this year/表示现在的时间连用,但这些时间必须指过去的时间。不包含此时此刻的含义。Did you see him today?

(3)过去进行时:在过去某个时刻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

例句:I was reading the book at that time.(过去进行,未读完,“读”的片段);

I read the book yesterday.(过去时、已读完,表整个“读”)。

(4)正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的时候)正在发生、现阶段(说话前后一段时间)一直进行或反复发生持续进行的动作。

He is writing another novel.(说话时并没有进行,只是处在写作的状态)he is thinking about this problem these days.#其中表示移动的词:come/go/arrive/leave/start/begin/return/可以用进行时表将来。She told me that she was is leaving tomorrow.(对过去进行和现在进行时)

(5)现在完成时: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者动作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有可能继续持续下去。注意短暂性动词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begin/lend/join/die/fall/join/kill/stop/等)

(6)、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

一般过去时只表示过去某时发生的动作和状态。现在完成时则强调到目前为止动作的完成和结果,与现在的情况有联系,对现在也有影响。A.刚做过的事,用现在完成时态,当说明或者询问做事的时间、地点时,要用一般过去时。例如he has watched the football watched it last Saturday.她看了那场足球赛,她是上周六看的。

/ has been to a place.表示某人曾经去过或者到过某地。have / has gone to a place表示某人说话时已经离开此地,或在去某地的路途中或者已经到了某地。

例如:Frank has gone to Tibet.弗兰克已经去西藏了。Frank has been to Tibet twice.弗兰克已经去过西藏2次了。

(7)、现在完成时与过去完成时的区别:

过去完成时与现在完成时两者的用法基本相同,但现在完成时以现在的时间为基点,而过去完成时则以过去的时间为基点,与现在无关,是过去的过去。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表示说话时作业已经做完了)

By four o’clock, 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初步掌握延续性动词和瞬间动词在语法上的区别:如ie, arrive, come, go, join, leave, buy, begin, get, start, become, borrow 等均为瞬间动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

He has joined the army.他参军了。He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a year.他参军已经一年了。(换成可以延续的动词)He joined the army a year ago.(用过去时)

(8)一般将来和过去将来时区别:

一般将来:在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或将来反复经常发生的动作。常与tomorrow、next week/year/等连用。

过去将来:从过去某个时间看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或表示过去的某种习惯。He said that he would finish his work before going to /will的区别:

(1)be going to :表强调计划,安排要发生的事或有迹象要发生的事.Look at the dark clouds, 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soon.(2)will:表示主观意愿,未经事先精心计划或打算.可用于各种人称.There is someone at the will go and open it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 第五篇

初中英语八大时态

一、一般现在时:

1.概念: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及现在的某种状况.

2.时间状语: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every week(day,year,month...),once a week,on Sundays,3.基本结构:主语+动词 原形+宾语 主语+am is are+表语(如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动词上要加(es)

4.否定形式:am/is/are+not;此时态的谓语动词若为行为动词,则在其前加don't,如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则用doesn't,通常还原行为动词.5.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放于句首;用助动词do提问,如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则用does,同时,还原行为动词.6.例句:It seldom snows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二、一般过去时:

1.概念: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行为.2.时间状语:ago,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ast week(year,night,month…),in xxx,just now,at the age of 5,one day,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基本结构:be动词;行为动词

4.否定形式:was/were+not;在行为动词前加didn't,同时还原行为动词.5.一般疑问句:was或were放于句首;用助动词do的过去式did 提问,同时还原行为动词.6.例句:She often came to help us in those didn't know you were so busy.三、现在进行时:

1.概念: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及行为.2.时间状语:now,at this time,thesedays,.基本结构:am/is/are+doing 4.否定形式:am/is/are+not+.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放于句首.6.例句: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He is doing well in his leons.四、现在完成时: 1.概念: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从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2.时间状语:recently,lately,since…for…,in the past few years,.基本结构:have/has + done 4.否定形式:have/has + not +.一般疑问句:have或has提前

6.例句:I've written an has been raining these days.五、一般将来时:

1.概念: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及打算、计划或准备做某事.2.时间状语:tomorrow,next day(week,month,year…),soon,in a few minutes,by…,the day after tomorrow,.基本结构:am/is/are/going to + do;will/shall + .否定形式:was/were + not;在行为动词前加won't,同时还原行为动词.5.一般疑问句:be放于句首;will/shall提到句首.6.例句: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competition with us in is going to rain.六、过去进行时:

1.概念:表示过去某段时间或某一时刻正在发生或进行的行为或动作.2.时间状语:at this time yesterday,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导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等.3.基本结构:was/were+doing 4.否定形式:was/were + not + .一般疑问句:把was或were放于句首.6.例句:At that time she was working in a PLA he came in,I was reading a newspaper.七、过去完成时: 1.概念:以过去某个时间为标准,在此以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或在过去某动作之前完成的行为,即“过去的过去”.2.时间状语:before,by the end of last year(term,month…),.基本结构:had + .否定形式:had + not + .一般疑问句:had放于句首.6.例句:As soon as we got to the station,the train had the end of last had reviewed four books

八、过去将来时:

1.概念:立足于过去某一时刻,从过去看将来,常用于宾语从句中.2.时间状语:the next day(morning,year…),the following month(week…),.基本结构:was/were/going to do;would/should + .否定形式:was/were/not + going to + do;would/should + not + .一般疑问句:was或were放于句首;would/should 提到句首.6.例句:He said he would go to Beijing the next asked who was going there.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 第六篇

初中英语课试讲教案

初中英语课试讲教案

【篇1:初中英语教师应聘试讲】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呈现的句子下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能够理解简单的定语从句的含义。

2.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学生能够,了解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

3.通过练习与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分析运用简单的定语从句。

4.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定语从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技能。

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定语从句,使学生能够为以后学习复杂定语从句奠定基础。

2.通过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定语从句,使学生应用定语从句进行翻译句子并且运用定语从句进行写作,增加写作亮点。

教学难点: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简单的定语从句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定语从句进行表达句子。

教学方法:

1.发现法,教师呈现定语从句例句,让学生主动进行归纳,发现定语从句的特征。

2.讲授法,教师对重点 语法知识进行讲解,讲述,讲演。

3.问答法,讲师从各个角度对学生提问,以检查语法知识的学习情况。

4.练习法,教师给予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定语从句知识。、教学过程

1.导入

gooodafter noon everybody , nice to meet ,we will learn attributive clause.(边说边法材料,并翻译attributive clause).firstly , what is attribute ? look at your tell me what you find.(给学生两分钟思考,然后回答,给予评价和指导。)ok ,thanks for your underlining par is attribute.在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成分就是定语。可作定语的成分有adj﹑n﹑pron﹑名词所有格﹑数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介词短语﹑adv 等。那么句子做定语从句会怎样呢?

2 语法知识点

讲解第一个句子

tree is very is climbing it.→ the tree that/which he is climbing is very tall.翻译,他正在爬的那个树非常高。the tree is very tall.是主句。that/which引导的句子是定语从句,整个句子修饰the tree,that或which 在从句中做climb 的宾语。

boy is my were here a minute ago.→ the boy who were here a minute ago is my brother.提问,请问哪个是主句?哪个是定语从句?从句修饰限定谁?who在从句中做什么成分?

woman is my english saw her in the park.→ the woman who/whom you saw in the park is my enlglish teacher.讲师讲解,翻译 主句,从句 关系词 先行词

boy is parents love him very much.→ the boy whose parents love him very much.教师请学生翻译句子,并分析句子。

总结,上述都是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做主语,宾语,定语(whose代表the boy’s)。

5.①we shall remember the days.②we studied together then.③ we shall remember th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①we shall remember the days.④we studied together during the days.⑤we shall remember the days during which we studies together.把句②变为句①的定语从句,句①中的the days做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在句②中then指句①中提到的the days,也就是定语从句的先行词,then在句中做时间状语,因此要用when引导定语从句,代替句②中的then,也就是说then就不能出现在定语从句中了。由此得到句③we shall remember the days when we studied together.句②还可以写作句④we studied together during the days.(介词短语during the days含义为“在这些日子里”)。把句④变为句①的定语从句,因为the days做介词during的宾语,先行词是the days,指物,在定语从句中介词during提前,用关系代词which替代the days,the days就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了。由此得到句⑤we shall remember the days during which we studies always longed for the should be able to be independent then.→ive always longed for the days when i should be able to be independent.第二组:there are forget all abo

推荐阅读:

  音乐培训机构招生文案范文通用5篇

  技术创新改造方案范文20篇

  公务接待函的书写范文精选8篇

  奖惩情况高中生范文12篇

  初创企业风险防范案例范文通用14篇

  考察对象年度总结范文9篇

热门标签: 教案 英语
初升高英语时态教案范文精选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学生主题演讲稿范例800字

演讲是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沟通能力的提升。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学生主题演讲稿范例800字》,供您借鉴。1.学生主题演讲稿范例800字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演讲稿 2023-04-16

三十年同学聚会致辞范文800字

【三十年同学聚会致辞800字(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数学系98级5班全体同学,感谢xxx等等xx的东道主同学们,是你们细心的策划,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通知,终于让我们十年再回首的心愿得以实现,圆了大家一个相聚的梦;感谢到会的所有同学,谢

演讲稿 2023-04-16

初二我的梦想演讲稿600字大全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生活;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理想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i乐德

演讲稿 2023-04-16

我的梦想演讲稿600字左右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i乐德范文网整理的范文“我的梦想演讲稿600字左右”,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请访问演讲稿频道。 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演讲稿 2023-04-16

关于读书的初中国旗下讲话稿600字【三篇】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们几乎可以说:读书是万能的,不读书是万万不能的。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初中国旗下讲话稿600字【

演讲稿 2023-04-16

2023高中毕业感言格式范文600字

三年的高中同窗友谊,让我们学会了彼此相信并依靠。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中毕业感言格式范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这天在那里,我要向我们的母校德惠八中道别,向老师们道别,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道别!  我以

毕业致词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