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8篇)

更新时间:2024-05-06 19:21: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一

金刀峡地势雄伟,以峡著险、以林见秀、以岩称奇、以水显幽。金刀峡长约6.2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由于喀斯特地质作用,地面切割强烈,金刀神工般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沟壑。石壁如削、两山岈合,垂直高度超过百米。上有古藤倒挂、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于流水侵蚀力的作用,有洞穴群生,潭潭相连,飞泉瀑布层层叠叠,石钟乳、石笋、石柱更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堪称全国之最的十里峡谷栈道,让人惊赞不已。凭栈探幽,您将感悟那蕴藏于大自然山水之间的天地灵气。被游客誉为“中国第一险峡”,“金刀归来不看峡”。

传说峡中有一把金刀,每当夜晚时分,金光闪闪照耀峡谷,金刀峡因此而得名。

元朝末年,华蓥山下有一壮士--张昆,其人勇武过人,好打抱不平,颇有侠士风范。

此人早年靠采薪伐木为生,时常出没于华莺山的深山老林之中。一日,张昆进山砍柴,迷失于一峡谷之中。当夜正值月圆,一轮满月徐徐升起,柔柔的月光轻轻地泻进峡中。张昆正陶醉于此情此景,只见峡中深处有一事物在月光映照之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辉。张昆艺高胆大,见此异象,更是要探个究竟。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把插入峡壁岩石的金刀。张昆暗自思量:今日迷路于此,原来是同此刀有缘。遂上前拔刀,不想纹丝不动嵌在石缝中的金刀竟被轻轻抽出。张昆大喜:天赐金刀,定是将大任于我也!天明之后,张昆凭此刀披荆斩棘,终得以出峡。

自此,张昆胸怀大志,勤读诗书,苦练武艺。时值元末,天下大乱,张昆加入一山贼组织,该组织专干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勾当。张昆对此深为不满,常表露于言语之中,而山大王朱五贪图张昆所携金刀,正欲借机将之除去,将金刀占为己有,不想山大王及其心腹技不如人,反被张昆所杀,众喽罗便推张昆为首领。张昆带领众山贼从此洗心革面,劫富济贫,在华蓥山一带威振一方。

时值明玉珍在重庆建夏反元,夏王明玉珍久慕张昆的勇名,便授以都尉之衔将壮志未筹的张昆招入帐下。张昆智勇双全,加之吹毛断发的金刀在手更是如虎添翼,在战阵之上跃马扬刀,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很快成为夏王战下头号猛将,被夏王赐与别号“张金刀”。当时,夏国初立,元将阿那赤屯重兵于涪洲,对重庆虎视眈眈,夏王为改变此被动局面,便先发制人,挥师东下,决心一战定江山。两军在今涪陵蔺市陷入胶着状态,仅隔一桥相持,夏国军队劳师远袭,相持日久,士气日渐低靡,情况笈笈可危,夏王明玉珍愁白了头。一日,张昆骑马上高坡观察敌情,见敌军阵营之中皆是马已上鞍,即将发动马队的冲击,蒙古铁骑素以来去如风,骤如山丘,散如秋雨,冲击之时势如破竹闻名天下。张昆见此危急状况,立刻组织了三百勇士,俱是头顶铁盔,身披铜甲,手持狼牙棒,伏于桥头两侧。只见元军铁骑呼啸而来三百猛士突然涌出,在桥头处,猛挥狼牙棒力劈马腿,只见马腿血肉横飞桥头,骑兵纷纷落马,整齐的马阵立时大乱,在桥头互相践踏,拥作一团。

张昆见势,催动大队人马趁机掩杀,大获全胜。斩获敌军首领阿那刺,并顺势攻陷了涪洲。此战一举稳定了夏国疆土,张昆功勋卓著,明玉珍取“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意,封其为“安得猛士将军”。自此,“张金刀”--张将军的威名名扬海内,张昆家乡的人们为纪念张将军就把当年张昆得宝峡谷称作了金刀峡。

惊魂台进了山门,步行约五分钟便可看到一平台,长约5米,宽3米,站在台上往山崖下望去,确有触目惊魂之感,有恐高症的游客万不要走过去。相传解放战争时期,双枪老太婆派她队下十余人去解救被捕的共产党人,结果失败,被敌人围追至此,弹尽粮绝,他们一行十余人手挽手肩并肩跳下山崖,英勇救义,吓得敌人魂飞魄散,由此得名惊魂台。

神鹰沐浴金刀峡上段入口处,右侧峡岩雄屹突兀,如一巨大鹰嘴头突入峡空,清澈泉水从鹰嘴洒淌而下,使峡口显得特别荫凉滋润,森严壁垒,这就是金刀峡内第一胜景--神鹰峡。站在本道上,远观神鹰其鹰爪又幻化为一只俯视清潭的小鹰头,从它张开的嘴中流出晶莹剔透的珠串。这一大一小两个鹰嘴泉集于一身,使得神鹰峡更加神奇壮丽。

悬天飞瀑位天金刀峡上峡口右侧日照壁,山崖崴峨,笔直冲天。一股银白色的飞泉傍着雄伟的山势从天而降,瀑高约150米,宽10米左右。瀑口左面有一方形石洞,何人何时何因凿之无从考证。据当地一百岁老翁讲,曾有一远方老道在此修炼多年,后得道成仙,在某个久雨初晴的正午,驾一道彩虹而去。并说当年白莲教亦在此活动。

干旱时节,飞泉如银丝链串飘洒于天地之间;凉风拂过,泉水随风飘散,五光十色,如仙女散花一般,点点滴滴甚似好看;山雨过后,山洪入峡,泉如潮涌飞演直下,瀑布猛增达十余丈,瀑声震声天动地,如百鼓齐鸣,其势如虹,十分壮观厅特。因此瀑布随雨旱时节变化显著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双面飞瀑。

崖半有一横穿日壁的天然便道,瀑声如雷,震耳聋;水花飞油,空翠湿人衣;隔帘遥望,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远砚飞瀑,气势磅礴,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千古绝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狮头峡距神鹰峡不到200米就是金刀峡上段第二胜景狮头峡。此处峡岩突峙,形成幽窄深涧,栈道下溪流时而潺潺娓唱,时而如鼓咚响,栈道随峡崖急转弯处右岸,一巨大岩石突入峡空狮头下有一绿色深潭,潭水如玉翠般闪光。

此峡又苍老的面容,犹如饱经沧桑 的老人的脸,而其身上两层光滑柔顺的狮毛,又不可怀疑其狮王的身份。此峡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在冥冥之中,与古埃及人工琢成的狮身人面遥相呼应。 走进干回谷,为何右有神鹰左有雄狮镇守峡口呢?镇守干回谷的两兽乃是两神仙的坐骑,久居天庭二神仙多饮了几杯瑶池美酒,昏昏大睡。于是两兽便私入凡间,又为金刀峡美景所吸引,就留居此地,做了恩爱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不料两神仙酒醒后发现坐骑不在身边,便告知玉皇大帝,玉帝下旨召回天庭,两兽不从,玉帝大恕,便派天兵前来捉拿。夫妻二人与天兵大战千余回合,王母为二人的深情所感动,便向玉帝求情,玉帝乃命二人永镇干回谷,保此地平安。

弥勒佛位于金刀峡下段中部右侧,凭栈观佛,其袒胸露肚,笑容可掬,好象正在重复他的名言:“笑口常开、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难容、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逢阳光直射,则有一道七色彩虹横跨佛身,此谓佛光显现。佛经上讲,若遇佛光,必有好运。

老君醉酒经过幽深曲折、串珠般的深潭,在下段区中部有一50余米的石龛。壁龛上小下大,上浅下深,龛底可容纳百余人。从龛顶坠落而下的一幅银帘,散珠溅玉,飘洒空际,好似天上的,醉倒了天上的神仙,这才有神仙坐骑私下凡间,享受人间天伦的故事。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二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我们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见。俗话说:"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重逢".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大家服务。谢谢!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三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人云:

“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悬挂在大同市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20xx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西为正,寺门向南开。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2]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3]

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历史。碑文中赞颂了三教创始人各自不同的出身和伟大的业绩。后人据此碑认为,悬空寺是从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了三教合一的寺庙。现今更有一些基督教学者认为,悬空寺第十三室内,二尊北魏太武帝复兴道教前的佛像,即法身佛和如来佛,其实是天主教的,分别表示天主的人性权能和主会再来尘世。可以说,悬空寺给我们透露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国各种宗教之间相互融合其实早在北朝时期,也就是悬空寺的始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悬空寺而言,虽然名为“寺”,却佛道儒三教合一,时僧时道,僧道融合。有记载的明代以前是僧,明清两代时僧时道,清末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前是道人,以后又一直是僧人。

悬空寺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禁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四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我们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多提意见。俗话说:"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重逢".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大家服务。谢谢!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五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大自然总是无私的把它的美奉献给我们,当我们正在陶醉自己的足迹已踏遍大江南北时,不要认为,已经真正认识到我们中华九州千千万万个庐山真面目,因为当顺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时,一定就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是星罗棋布。所以,这个十一我们到山西大同游玩,山西简称晋,省会城市太原,而我们的行程是大同,在这周边有悬空寺,应县木塔,恒山,云冈石窟,九龙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竖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远望悬空寺,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表面上只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

悬空寺建筑特色

奇——奇在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但是,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古人又是怎样凭虚而建悬空寺的呢?清代同治年间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 相传,在当年修悬空寺时,一位姓张的师傅率领一群巧匠承揽施工,他们把所用材料在山下加工,然后绕几十里山路运到寺顶山头,连人带料吊下半崖,凌空施工,然而悬空寺的整个建筑是依据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尤其是连接栈道的支撑木把悬空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相互连接而留下来的铁环。悬空寺在1420xx年间仅维修过几次,每一次可维持数百年。

悬空寺是凹进崖龛kan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一天内日照时间只有3个小时,可少受日光侵蚀,延缓风化。可见,古人对建筑气象还是颇有研究的。置身其间,我们似乎可以感到,正是由于古人殚dan精竭jie虑,才成就这天地间有独无偶,千年悬而不坠的空中阁楼,它的玄妙构思和自然山水的巧妙结合,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同时每根立木也师不可没的。这些立木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了。

悬空寺的结构精巧,整座寺庙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以横木为梁者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具有防腐作用。

这个奇妙的原理是现代科学理论很难想象的。所以从远处看人们把悬空寺称为“三根马尾空中吊” 据雁北地方史有关专家统计,历史曾经有24个皇帝到过恒山一带,有13个皇帝曾亲自带兵在这里打过仗,仅大的战争就不下十次,那麽为什么悬空寺却千年无毁且容颜依旧呢?可以到悬空寺的最高处——三教殿,去寻找答案。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均由悬空飞架的栈道连接,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延时暗托”的建筑结构。

我们除了惊叹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疑问,1500多年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工匠们是怎样凌空修建栈道的呢?他们是这样建造的,首先在岩石上凿开口小肚大的洞口,然后洞里放一个长度适中的木楔xie,再把一端加工成较小的内凹锥形为卯眼将事先用桐油浸过,可防蛀防腐的、当地产的铁杉木猛力砸进去作为横梁。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而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另外古代工匠大师们充分利用了峭壁的凹凸部分,使其避免风吹日晒,石砸雨淋,这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仍岿kui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 “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也在这座小小的建筑中体现。三教殿就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三教殿内,中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是儒家学说代表孔子,右边是道家教圣老子,三个人都是丰臂润面,端坐莲台。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不难窥探到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释迦牟尼对自己居中似乎认为理所应当,看上去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是的,佛陀一生历劫成道,证悟出高深的思想智慧,成为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确实师德巍巍,而我们的孔老夫子却一脸的不满意,“我主张的儒家思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仍安富尊荣,同天并老,现在,怎麽能让你一个外国人居中呢?”与他们同样屈居次坐的老子却神态安详,笑意盎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道家本色,认为世事难测,还是顺其自然吧。看来,他们的矛盾已接了1420xx年都没有头绪,我们局外人也就免开尊口,但佛、道、儒三教始祖同居一室世所罕见,这正逝人的聪明之处,历代统治者所信仰的不外乎这三种,因此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悬寺都能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因此它所受到的庇护是其他寺庙所不及的,正所谓“自古佛门多虔诚,暮鼓晨钟诵太平”。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对于“居住者”也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是自然的而非人为因素使然。因为胆小者根本就不敢悬空而居。悬空寺共有殿宇楼阁四十余间。上下有螺旋式楼梯相通,走在木梯上,前人似踩在后人的头顶;中心阁与边阁之间搭有栈道,一踩上去就“吱吱”作响,颤颤悠悠,透过板的缝隙还能望见百丈深谷,令人惊魂。可是对于净心洁虑的和尚来说,他们是无畏的。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因为现代完全依赖于现在科学实证理论,“木头结不结实?”“踩断了怎么办?”“别被风吹下去?”“掉下去就没命了”等等思想,怎敢在上面居住呢?可是对于和尚来说,因为他对佛是相信的:“ 有佛保佑”“人生有命”等想法,他就不会把生死看得那么重,居住者们感到“有佛而心定”这些突显出思想观念的差异所带来不同的状态。

更为令人震惊的应该是它的设计构思与选址。“在悬崖上建庙”这一提案,如果是放在现在,那很可能会被现代科学家“否决”。根据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受风吹日晒,或自然环境的变化,山体可能会剥落、风化、滑坡等危机存在。其实呢科学家如果以现代理论可能根本就不会有这一想法。可是了然和尚想到了,为什么他敢这样想呢?他是一名修炼者,他知道宇宙的真理存在,他对大自然有更高的认识与理解。他可能想:“佛会保佑信佛的人。”“山有山神管”等等。所以他根本就不会认为山体存在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能避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悬空寺”见证了“和尚”这些修炼者对佛的“正信”。如果没有对佛法的正信根本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庙建到悬崖绝壁之上。了然和尚所处的北魏时期正是中国佛教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决不会学到现代科学,这个历史背景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修炼者也是掌握科学真知的人,佛法也是真正的科学,诚信然。

这座“悬庙”必将象灯塔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田,激励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悬空寺,不仅以它建筑的惊险奇巧著称于世,而且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悬空寺后,在他的游记当中留下了“天下巨观”的赞誉;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无限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六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曰“悬根松”,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穿过悬根松,我们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岭东侧是一处耸入云天的万仞绝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压顶,悬崖欲摧之势。每当夕阳西下,残阳辉映山壁,便会出现“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的奇光异景,名曰“夕阳返照”为恒山一大奇观。穿越林荫道,走出果老岭,正陶醉于峰回路转之时,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过牌坊,穿马殿,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内并列两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明代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名:

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苦平分别有天。

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别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潜龙泉”之说,大唐玄宗皇帝亲下御书,赐额“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

离开“龙泉观”沿着林荫曲径继续向东南攀越,峰南高处有一大石窟,名曰:“飞石窟”。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灵石飞去,形成一处大的幽窟,名曰“飞石窟”。之后此处建“北岳庙”,为“恒山上庙”,后毁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为进一步扩建恒山,将飞石窟旧岳庙改为“北岳寝宫”,在天峰岭的半崖间兴建新岳庙,即今天的“恒宗殿”。

飞石窟内,布满了历代名士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众多的题刻中,以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和雁门使者郑洛题写的“耸翠流丹”最为上乘。不但书体流畅,字迹佳丽,同时也是对恒山奇峰怪石赞叹的绝笔。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笔,高悬于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认为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万能,有机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飞石窟西侧是一道草木丛丛,曲折出奇的深沟,沟内山桃花遍峪盛开,灌木林遮天蔽日,这里生长着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为名贵。据《恒山志》记载,恒山灵芝仙草为镇山之宝,状如紫色云锦,服之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当地人们传说:每一株灵芝草,便有一条双头毒蛇看护,又说恒山灵芝平时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祷北岳大帝,灵芝才会现形放光。神奇的恒山灵芝仙草飞飞扬扬传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员,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记》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东北是一道十分险峻的岗岭,名栈云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浅、通向,向来无人知晓,因岗上经常凝云聚雾,不时有云雾进出,当地人称为“出云洞”,又称“白云灵穴”。为恒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观。诗曰:

玉洞空明秘宝藏,白龙蟠引气舒扬。

谁知变化须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过了紫芝峪就是规模宏大的“恒宗殿”。恒宗殿,亦名贞元殿,又名元灵宫,俗称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大殿位于天峰岭半崖峭壁间,这组建筑群包括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殿、崇灵门、二郎庙,总占地面积为1215.23平方米。恒宗殿是一座单檐双下昂五铺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筑,进深三间,面宽五间,殿身崇高,用材硕大。大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令人诚惶诚恐。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恒宗殿殿西侧,置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击之,声震幽谷,酷似雄鸡鸣叫,称为“金鸡石”,为恒山又一奇观。从朝殿向东远望,在翠壁丹崖处,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动下犹如绵羊吃草,别有情趣,称为“玉羊游云”。与“金鸡石”并称“金鸡玉羊”,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诗云:

东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

恒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会仙府”古建筑群。整组建筑占地381.9平方米,主殿会仙府坐北向南,面宽三间11.5米,进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筑。殿内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东汉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与佛教徒焚经斗法,参加头号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恒山讲经说法后,将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炼,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果老见他道骨不凡,收为弟子,在这里修炼成仙。

会仙府四周悬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昆仑首派”等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笔划如椽,字大过丈,为书法佳品,体现了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会仙府东建有“玉皇阁”、“御碑亭”。“御碑亭”是一处八面出廊,四面有门窗的八角单檐尖顶建筑,亭中竖高三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沿会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条半米宽的岩缝,沿岩缝攀上陡壁高处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台平如砥,台上残棋一局,台岩上刻“琴棋台”三个大字。台西侧为“通元谷”,是当年张果老修练之处,因昔日果老与仙人抚琴、对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恒山掌门令狐冲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说的就是此处。琴棋台除留有历代文人题诗外,台畔峭壁上还刻有“悟道仙踪”,“一局烂柯”,“斗北一柱”,“仙山显岳”,“石壁凌云”等题刻。

顺“通元谷”沿阶而上,便登上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天峰岭”。天峰岭海拔20xx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排行第二。登临此处,良辰美景尽收眼底,您可以尽情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线,是恒山“九天宫”,又称“娘娘庙”。正殿两旁建有配殿和钟鼓楼,整体结构对称,规模仅次于恒宗殿,可见九天宫的特殊地位。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赐给北岳道径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种,派遣御马监白忠专程从北京护送到恒山,神宗勒渝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宫内。九天宫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九天玄女亦称“元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中国台湾“九天玄女”道教团,回国寻根,确认恒山九天宫为“九天玄女祖庙”。

于九天宫平行修建的还有“纯阳宫”。此宫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三面有廊,插木入山为基,上铺龙骨作面,下用长短不等的木材支撑,总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内塑吕洞宾,柳仙等神像。吕洞宾,唐末进士,号重阳子,山西永乐县人,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长安遇汉钟离“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庙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论道德以慈悲度世为成道之路径,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释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极大的影响。

纯阳宫东南不远是“十王殿”,殿内正中塑汉化的地藏王菩萨,左右分开塑十殿闫君神像,主管人世间生死轮回。

各位朋友!恒山的主要景点和美丽传说还有很多,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处景观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漫山游遍,意犹未尽。它不仅景观奇特,植被同样丰富多样。每当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山桃花,红如朱点,粉似女颊,含娇滴露,烂若云霞。恒山桃花美丽娇艳,不知陶醉了多少风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话形象,传说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恒山修练得道的。另外,恒山豹榆,是恒山独特的树种,为全国所稀有。因树干酷似金钱豹斑剥陆离的花纹而得名,生长于恒宗殿四周,质地坚实而又顽韧,是古代将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传说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质。

恒山的游历,会使您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升华,刹那间您将会从浮衍走向现实,从平庸走向高尚。当您感受千峰竞秀,万山胜境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北岳山川秀,风光在险峰。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七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省会、历史名城——太原。这里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京”、九边重镇、晋商故里。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为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作为文明荟萃之地,这里有大唐的气度,晋地的风流。灿烂的名胜古迹让这座城市魅力无限。

地理位置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黄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东汉著作家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所以太原简称“并”,唐代诗人杜甫也曾称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太原现仍有并州路,并州饭店等。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

建城始源

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497年,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在今天太原市晋源区。所以,20xx年太原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随后,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最后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龙城”

太原也是龙兴之地,建立北齐政权的高洋父子发迹于太原,称太原为“别都”;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兴唐的李渊父子也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李渊建立唐朝,称太原为“北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今天旅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后裔为荣,甚至把大片华人聚集地命名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发祥地就在我们山西太原;五代时,太原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相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这些一个个所谓的“真龙天子”之所以能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实际上因为太原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并且是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历史上这里就有“乱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等说法。

一市三县六区

太原辖一市三县六区,人口约350万,约占全省人口的10%。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土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娄烦县最早为西周初年的楼烦国国都所在地,秦朝在此设娄烦郡,唐初在此处设牧马监,为唐北边疆军马主要来源地,时有“楼烦骏马甲天下”之谓。娄烦可谓历史悠久,名声在外。但是很可惜文革时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历史知识和地名标准化意识,在上报文件中误将当地群众所写错别字“娄烦”作为标准地名,以致被国家正式命名。“楼”和“娄”虽半字之差,但对于其县域历史品牌的延续和文化资源的利用都将是无形的损失。

阳曲县地处忻州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境北系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因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农必争之地。

清徐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萄之乡”和“中国醋都”之称。

迎泽区是太原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区域内集中了新华社山西分社、山西日报社、山西电视台、山西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也有省晋剧院、省京剧院、省话剧院等省城主要文艺团体,省图书馆、山西图书大厦、太原工人文化宫、市少年宫、太原影都等文化娱乐场所;也是太原最大的商业步行街所在地,聚集了华宇购物中心、贵都世纪广场、御花园时代广场、天美名店等大批新兴大型商业企业。

尖草坪区位于太原市的最北端,该区有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中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不锈钢、汽车用钢、船板钢、火车轮轴钢、高压锅炉管用钢等。太钢产品应用于秦山核电站和三峡大坝建设、“和谐号”高速列车及“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飞船制造等重点工程,新型材料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20xx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其中的1角硬币全部选用太钢生产的不锈钢铸造。

在这里还有个现实版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太原钢铁公司1934年建厂,解放后收归国有,渣场是钢铁生产企业天天倒废渣的地方。50年的不断沉积,废渣越堆越多,越堆越高。到1983年,太钢渣场已经形成一座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大渣山”。这座渣山相当于5个天安门广场大,最高处有7层楼那么高。每当倒渣时,灰尘滚滚、烈焰升腾,不仅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正常生活,也成为省城太原的一大环境污染源。

1983年,太钢退休职工李双良带领他的治渣队伍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治渣工程,他们进行了挖排废渣、废钢回收、废物利用等一系列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到20xx年,回收废钢铁129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3亿元。并且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防尘护坡,在上面修建了花坛、假山、鱼池、凉亭和长廊,并种花植树7万多株。护坡的修建不仅挡住了渣尘,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还美化了环境。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他列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并颁发了“全球500佳”金质奖章。

杏花岭区位于太原的东北部,是太原的政治中心,山西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太原市委、市政府等省、市党政军机关均驻在该区。

万柏林区有我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型机器厂,建厂五十年多来,从第一台起重机,第一台挖掘机,第一台管轧机,第一座卫星发射塔架等300多项“中国第一”。创造出了象航天发射塔架成功托起““神舟”号载人飞船,三峡工程世界最大的1200t桥机等这样数百项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标志性产品。

晋源区地处太原市西南,西依龙山,东傍汾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宋之前的太原城就建在这山清水秀之地。这里建有纪念山西第一位诸侯王的祠庙——晋祠,内有十字型桥梁——鱼沼飞梁,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另外晋祠之地水源丰富,历史上称为“太原小江南”,此地所产大米历史上一直作为“贡品”,进奉朝廷。北宋名臣范正淹来到晋祠也感叹的写道:“满目江南乡,千家灌禾田”。

小店区是太原的南大门,这里土地开阔,交通便利,是太原市整体布局“南移西进”的主要扩张区域,目前已建有太原机场,正在修建的有太原新火车站、山西大医院等大型民生工程,据说山西的政府部门也将迁到这里。区域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国家级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坐落在小店区,小店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工贸的重要发展基地。所以,目前该区的房价也是全市涨的最快的。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八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位于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县的交界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这些头衔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存在。虽比不过黄山的羞,庐山的奇,但三清山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一年中200多个云雾天气,让三清山自古就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之殊誉。

三清山有着许多造型奇特,形神兼备的奇石,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猴王献宝、玉女开怀、老道拜月,都是三清山标志性的奇景。

栈道是三清山另一特色。阳光海岸位于三清山的东部,与三清山西海岸、三清宫两大景区形成一条海拔1600米的高空环型旅游线路,是观赏三清山东部瑰丽风光的最佳之处。其中叫绝的有以下几大奇观:日出、壮阔云海、百里松林、惊险刺激的索桥透明玻璃观景台、幽深峡谷、不同角度的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最为开阔的景区,平均海拔1600米。西海岸有四大奇观:高空栈道、云海、大峡谷、古树名木群。漫步在海拔1660多米的高空栈道上,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幽深的峡谷,远处是连绵群山,这种体验不容错过;西海岸的云海尤其壮观。除了普通的云海,还有轰鸣的“响云”、汹涌的“瀑布云”等;当你站在栈道上俯瞰大峡谷,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三清宫是三清山人文景观集中的景区,只有游览三清宫,才能发现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宫景区古建筑群的“先天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细细玩味,它是整个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围绕这个核心往八方辐射,各占一卦的位置。三清宫景区的景点造型设计非常特别。这里的建筑规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却有很高的造诣。风雷塔的设计、龙虎殿的选址等,都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运用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交融,不分彼此。

西华台景区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来的登山石级古道,范围从汾水村至风门。西华台景区以田园风光和幽静古道为胜。步云古道早在唐代就是信州太守王鉴退隐之处,这里水转山环、梯田如画,岭上人家是畲族村寨,至今保持着非常淳朴的民风。

玉京峰景区是三清山最高而又最中心的景区,海拔1816.9米。所谓“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观山不至顶,总有些缺憾。只有站在玉京峰顶,俯瞰脚下千山万壑时,三清山的壮阔才会完整展现。除了顶峰的壮丽之外,玉京峰景区内的云海、雾涛、日出、日落,同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姿,玉京峰正是观日出、日落的绝佳位置。

三洞口景区位于三清山西部,最可观之处在于幽谷与瀑布。这里有三清山最大最深的沟壑飞仙谷,最深处垂直切割为1000米,是百川汇集之穴,形如迷宫八卦阵,地形复杂奇险,沟壑纵横交错,断层极多,人不能通行。这里也有三清山景区内最为奇特的瀑布“八祭龙潭”,龙潭瀑布高约30多米,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白龙闪耀。瀑布水帘中隐约可见一龙头,探首峭壁外,龙头、龙目、龙嘴惟妙惟肖。

推荐阅读:

  最新巡察谈话回答汇总范文(精)(七篇)

  2024年发表心情低落的朋友圈说说怎么写

  2024年校服未穿检讨(10篇)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简短(八篇)

  最新高三操行评语(推荐)(九篇)

  五四青年节讲话精神范文汇总(3篇)

热门标签: 导游词 山西 景点
推荐山西景点导游词汇总(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