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9篇)

更新时间:2024-07-05 12:54:1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一

了解清风寺首先要了解首山,因为清风寺位于辽阳西南15华里的首山南麓半山腰处。首山系千山之首,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东西走向,长5华里。首山以其地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而成为辽东战事中的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的司马懿讨伐公孙渊之战、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勾丽曾驻军于此、发生在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及解放战争时的辽阳保卫战皆发生于此。首山还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名人骚客的驻足之处,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乾隆、禺页颢,还有历史名人王尔烈、梁半农等,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为首山凭添了诸多诗文和神奇。

您瞧:首山,从正南方向看过去恰如一个横卧沉睡的仙子,东首是额际,蜿蜒部分是下垂的长发,额下眉眼鼻唇分明可见,主峰如高耸的丰乳。往西是一道斜坎的梁,好像是一只手扶着腹部,腕下就是古刹清风寺了。如果登上山顶极目远望北方,古城辽阳尽收眼底,高高白塔矗立其中。向南观看近处是新兴的辽阳县城,远处就是辽宁的第三大城市--鞍山了。

历史上首山曾是树木繁茂,遮天蔽日。据史料记载,首山原名大香山,山上长满高蒿,芬芳异常。山西坡下森林茂密景色奇观、气候宜人,清风古刹、首山樵唱、文殊寺与观音阁、首山墩台、勒石记功、首山斗、将军定石、首山擎月共称为"首山八景"。其中以"首山樵唱"最为著名,成为明代辽阳八景中的第六景,传闻有仙人樵于首山,"夜闻歌声,曲终不见",可见林木之茂盛。首山南有沟壑数条,涌泉飞瀑,水资源极其丰富。(明时,辽阳八景为:望京杰楼、广佑雄图、太水环带、千山屏列、香岩佛梦、首山樵唱、首峰泉瀑、陀洞悬珠。随着时代变革,江山易主,辽阳八景亦有新称。到了清代,辽阳八景为:华表仙桩、龙王夜渡、神灯孤照、白塔晚晴、魁阁凌霄、双桥卧虹、松柏琴声、首山樵唱。)

而今这些历史美景在数次战争的洗礼后已不复存在了,剩下的是战火焚烧后的秃山、裸露的岩石,还有就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追忆及以对曾经美好山林的向往。

走进清风寺,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里的古建筑风格,聆听"清风八宝"的传说,寻觅龙的影子,畅游三国,感受佛教的博大精深吧。

清风寺的碑文上记载"兹寺也不知创自何年、访其断碣残碑迄唐宋元明而递新。"有史料记载为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至今已有432年的历史了,清代曾经多次维修和扩建,其正殿和配殿仍保持明代风格。正殿为歇山式建筑,是省内现存明代殿宇建筑的典型代表。

寺院坐北朝南,有三层殿:山门、正门、正殿、东西厢房、后殿东西配殿,西配殿的西北角有清代增建的狐仙堂一间。寺院占地3418㎡,有殿堂34间,佛像百余尊。僧人在清朝时多达几十人,并有大量经书和器皿,进寺颂经焚香者络绎不绝。

山门:大家看,正门两旁的墙壁上,分别在汉白玉上刻着两首诗,这就是"清风八宝"之一的"二圣钦诗"了。左侧为唐太宗李世民进驻辽阳时写的《辽城望月》,由著名书法家温同春补书。"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大概意思是说:李世民进驻辽阳,登上辽阳城头,但见明月初上,月色皎洁,光照圆碣(碑)。月亮时而被飘浮的云彩遮住,时而又露出脸来,月光从树的枝叶空隙间照到地面上,缀出斑斑点点的花样图案。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影散晕重,驻跸辽阳,望月抒怀,表达了诗人"伫观妖氛灭"的愉快心情。(玄菟:古代郡名,汉武帝所设,包括辽东、吉林南部及朝鲜咸境南道一带。九都:古城名,在吉林省集安西北。驻跸:古代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的地方。)右侧为清康熙皇帝玄晔巡幸辽阳时题的诗:"肃将轩驾向辽阳,暖日晴熏百草芳……林间苍藓侵人径,墙上新花缀女墙……"是由书法家杨玉林书写的。这两首诗都对首山进行了描绘赞美。而这两位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皇帝,他们均到过首山并留下诗篇,实在是给首山这块宝地增添了光彩。山门内侧这副对联"驻跸山前时有清风吹浊世,青云台畔常将落日照迷津"是清乾隆皇帝为清风寺所提,当时旷代关东才子王尔烈伴驾乾隆东游至此,乾隆皇帝诗兴大发,留下墨宝,同时王尔烈也提了"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扣禅关而徐步御风冷然",现刻于正门的门柱上,一会就可以看到了。同时王尔烈还为"清风寺"提了"昙花香远"四个大字,也在正殿能够看到。

正门:大家看,这就是"清风八宝"之二的"天惩罪兽"了,这是一对绿松石狮子,西边的是雌狮子,现完好无损,东边这只是雄狮子,你们看,雄狮子身上有个很大的裂缝,狮子几乎是裂为了两半,但仍端坐在那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

相传,在清风寺建寺之初,有一个云游四海的高僧来到这里,在他抚摸雄狮子头顶时,不小心中指被划破了,血滴在了雄石狮的天灵盖处,正是这滴中指血,年深日久,受日月精华使这头雄石狮具有了灵性。它得了灵性之后便不安分起来了,总想飞升,循迹山林为王,因而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牙舞爪,准备适当的时机逃离。一天夜里,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雄石狮感到这正是它飞升的好时机,在它正欲逃离之时被巡天使者发现并急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速派雷公电母前去将其劈为两半。雄石狮从此虔心赎罪,纵然身为两半,也全心全意守卫佛门,至今不倒。这段传说更为清风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二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清昭陵,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可见,帝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

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 ,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

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

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

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为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引人注目。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到达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北陵还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北陵(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三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清昭陵,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可见,帝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

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 ,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

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

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

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为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引人注目。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到达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北陵还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北陵(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四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沈阳清昭陵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很高兴,下面我将和大家游览沈阳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20_年的文明历史、2320_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

那么,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政腐败,明军涣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于是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出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民起义军。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巩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胜利果实。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此,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_年的漫长序幕。

(陵主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皇太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0_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陈满族。皇太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_年,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著名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是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高的技术来进行建造。

(三京、三陵介绍)

清初关外有“三京”、“三陵”。“三京”九时兴京——现辽宁新宾;东京——现辽阳;盛京——现在的沈阳。“三陵”就是新宾的永陵,即祖陵,埋葬着肇、兴、景、显四祖;沈阳东郊的福陵,也称东陵,埋葬着清朝第一代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盛京三陵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共同构成了清代皇家陵园。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群后妃。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着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他们葬在昭陵宝顶西侧的二百米处的贵妃圆寝,全称叫宸妃、懿静大贵妃园寝,又称贵妃园。由于年久失修,只有遗迹可寻。这种陪葬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昭陵建筑概括)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造的。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到嘉庆六年(1820_年)全部竣工。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主要建筑部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过去的昭陵范围)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保护标志。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其中,红柱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围共有128根;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大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保护范围。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细则处罚规定。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下马碑)

昭陵周围除了有界桩,还有六座下马碑,它们都是成对矗立在昭陵内的。其中两对在陵寝前方,另一对在陵寝东西红门附近。陵前的两对下马牌,一对在新开河北岸,一对在神桥桥南。这三对下马碑至今保存尚属完好,石材都是选用坚固耐用的青沙石。每个碑都有四个戗角石,可起到加固碑体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美化作用。碑的上下首都刻有如意纹,中腰开光部分为碑文。三对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其中,新开河北岸的下马碑碑文是满、蒙、汉、回、藏五种文体。碑文:“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其它两对碑文只有满、蒙、汉三种文体,碑文是:“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在陵寝、宫殿等外,距离远近按尊卑等级有所不同。官员出行每遇下马碑必下车、下轿步行,所谓“武宫下马,文官下轿”。否则,是违制,是要受到处罚的。

昭陵在初建时仅有下马木牌做为下马标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弘历东巡盛京时决定将永、福、昭三陵下马木牌一律改为石碑,“以昭永远”。由于是钦定工程,所以,各项准备工程进展顺利,于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三陵下马牌工程届时破土动工,工程历时三个月。皇帝一道圣旨,崭新的下马牌全部雕造完毕,按时起立。

(神桥)

现在我们来到了神桥,在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就是“神桥”。它既有装饰陵寝建筑的作用,更有其实用价值。以昭陵来说,陵寝地势基本是前低后高。这样,每到雨季必然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那么,神桥玉带河保护着陵寝居高处水的排泄,真可谓金城汤池之固。

清代帝王陵墓桥都是按桥孔分,有一孔、三孔、五孔等。孔桥最多的是河北清东陵的孝陵九孔桥。昭陵神桥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过去是青砖铺面,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雕刻着身披烈焰腾空飞翔的大马,还有蕃草、海水、江涯、花卉及“八宝”等。护栏上雕有“宝瓶天拱”及“俯莲式”望柱头,桥两端有守桥石狮子,桥下是“玉带河”。

据嘉庆十年档案记载,昭陵神桥“历来久远,砖石朽烂,多有坏损处”。说明此桥在嘉庆年间已严重损坏。嘉庆20_年及20_年,顒琰两次来昭陵祭祀祖陵,竟未修此桥。道光9年旻宁也来昭陵祭祖,同样也未修此桥。直至道光20_年,此桥破损更趋严重,急待修整。但因国力空虚,最终只得一拖再拖。

如今的神桥是建国后维修的。虽桥栏板,柱头不如昔日雕刻古朴细腻,但仍不失神桥华美、庄重的姿色。

(石牌坊)

经过神桥,漫步台阶,迎面矗立的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防。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门,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点缀城市时,多称为“牌楼”。作为一种纪念死者、旌表功德的门洞式纪念建筑物,多称为“牌坊”。它经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尤其在陵墓之前,它除了具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弓间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作用。

大家请看,此访雕造精美,全部为仿木架结构。其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其上有三条大脊,八条垂脊,还有大吻、走兽、垂兽等。檐下有出檐的瓦垅、斗拱、额仿、横梁、兽头等构件。各部位还浮雕有花卉图案,如云龙纹、吉祥八宝、缠校莲、著草等。请大家用手指一下,八宝它雕在牌坊的哪个部位?好。还有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柱脚上雕有座狮四对,獬豸一对。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狮子,东西相背者是獬豸。它们相背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瞪目张口,活灵活现,虎虎有声,令人望而生畏。好像在忠实地守卫陵寝。整个牌坊雕琢穿透,集平雕、园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于一炉,刀法粗犷,遒劲而细腻,真可以说是一件石雕艺术的巨型“神品”。被现代艺术家视为清代雕刻珍品,它是昭陵陵寝中有代表性的第一件石雕作品,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清初石坊建筑,在辽沈地区也是罕见的。

这座石坊建造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即坊体于顺治八年初建完成,当时的石坊仅在两端有三对夹秆石兽(狮子两对,獬豸一对),而中间的两对夹杆石狮建造于嘉庆六年(1820_年)。大家稍注意看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中间两对石狮颜色较白,两端的石兽颜色较深。

那么,为什么在顺治年间建造完工后,隔一百多年,嘉庆年间又稍作补建呢?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原来,这座石牌坊在乾隆后期就出现倾斜现象,盛京官员请求增添戗石,乾隆不准,认为“陵寝重地工程未宜轻动”,没必要修理。又说,此坊已建成一百多年,至今不过倾斜七、八寸,说明此建筑十分坚固,可听其自然,保持原状,无需加戗石。乾隆提出了这些理由,均不合理,他为什么不同意呢?原来乾隆另有苦衷,当时官场腐朽,怕盛京官员借工程之机贪占“钱粮”,所以迟迟没建。直到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才钦准盛京官员提出的计划,并命盛京将军晋昌,工部待郎萨敏二人为“督工大臣”。他们提出,为了前后统一,还是用石狮形式,更为坊体坚固。同时,用狮子造型,可增添陵寝气势。嘉庆六年二月冬天,“督工大臣”立即调来最好的石匠,起早贪黑,刀刻斧凿,仅用五个月便将四件石狮雕刻完毕。为此,嘉庆还给他们二人奖励。可是,由于他们二人只顾赶工程进度,忽视了工程质量,不到二年,夹杆石狮便出现下沉现象。嘉庆得知此事,非常重视。这时正赶上嘉庆来盛京祭祖,考虑到工程还没出三年“保固”期,就出现问题,于是传二位督工大臣,每人各出资一半,返工修理,以示“正肃”。无奈,二人道旨照办。

嘉庆十年(820_年)八月,顒琰又来到昭陵,当大礼已毕,在祭区敬瞻之时,特意到石坊驻足停留,十分仔细的观摩了这件为之费了一番心思的佳作。

(正红门)

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上,就到了昭陵陵寝。大家看到了,昭陵是一组红墙黄瓦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准在服饰上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美满,吉祥和富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昭陵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大家请看迎面的这座宏伟建筑叫王红门,也叫大红门。它是陵寝的总门户。

陵寝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平面布局分为三进院落式。三进院落的布局形式是昭陵制度的特点之一。这种布局形式是陵寝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等神厨、神库组成;第二个院落由祭殿和配殿组成;第三个院落由宝城和明楼组成。

请大家看一下东西两侧的跨院,东跨院为更衣亭和静房。更衣亭是皇帝揭陵进祭时更衣的地方。按清代惯例,每当皇帝谒陵,头一天行“展谒礼”时要穿素服,第二大行“大飨礼”时则御朝服。衣服不能在来前就换好,需要在正红门前进更衣亭更换。后面还有一小亭叫静亭,就是皇帝的御用厕所。西跨院为省牲亭和馔造房。省牲亭是祭扫时宰杀上祭用的牛、羊的地方,馔造房是用来置锅灶收拾上祭的牛羊的地方。

下面请看正红门。它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位于整个陵园的正南位置,是陵园的正门。它是由三个半圆形的红色大拱门组成。拱门上是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斗拱建筑,由彩色琉璃构件组成,三个拱门边上均有浮雕装饰,中门浮雕为二龙戏珠图案,左右门为花纹图案。在正红门中门脊上原有宝瓶一个,是“保平”的谐音,以示“保全陵寝平安”之意。两侧的砖墙叫袖壁,为什么叫袖壁呢?因为它如同衣服的袖子,袖壁长8.5米,高5米,壁上浮雕着姿态生动,气宇轩昂的五彩琉璃皤龙,所以袖壁又叫龙壁或龙砖看墙,昭陵共有六对12个龙壁,如此之多的龙壁在陵寝中出现,这在明清诸陵中也是罕见的。传说龙壁有镇妖、驱邪、护陵之作用,是个瑞祥之物。请大家细观,那东面黑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镇黑天的,西面绿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镇白天的。五彩蟠龙作升腾状,昂首,张着鳄鱼嘴,舞着鹰爪,舒卷着蛇身,勇猛矫健,腾空飞跃,飞天潜海,颇有动感,大有呼之欲出的气势,给孤寂的正红门增添了许多生气,也显示正红门这座总门户的庄严气派。龙壁它是明清特有的建筑装饰,华丽的琉璃纹饰与建筑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具有浓郁的东方美学色彩。在无明清三朝的700余年中,琉璃技术逐渐成熟,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被广泛用于宫廷和陵寝。在古建筑学中,它属于八字型龙壁,昭陵新建的大门上的龙壁属于一字形龙壁。这对八字形龙壁两侧有红色综墙相接,缭墙向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方形围墙,把陵寝紧紧围绕起来。缭墙用青砖砌成,南墙高3.2米,东西墙高2.6米,四周长共1653米。墙体施以粉红色,所以又有“风水红墙”之称。红墙与正红门,东西红门形成和谐的整体。

大红门及东西红门各有严格的使用规制:大红门正中一门叫神门,是皇太极和皇太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能在大祭时抬祭品和祝版的官兵从此通过。大红门东侧门为君门,是皇帝祭陵时走的门,另一侧门为臣门,是祭祀时大臣出入的门。但在实际祭陵时,皇帝也不走正门,这可能是出于对祖宗敬畏的缘故吧。

神门、君门、臣门,不同的人出入不同的门,这种作法,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和君权神授的作用。

(进入陵寝)

进入正红门内,从中间的“神道”为中轴线,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昭陵陵寝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建在它的两侧。这样的陵寝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居中为尊,至尊无上,同时,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

神道是用长条的石头铺建而成。以正红门的神门起,一直通向陵寝后部月牙城的影壁前,这就是全陵的中轴线。神道两旁的条石叫牙石。

那么大家不禁产生疑问,神道是为何意?所谓神道又叫神路,顾名思义,是神行走之路,人是凡人俗子,当然没有资格走此路。在清代时,任何人都不允许在神道上行走,以示对皇帝敬重之意。只有运送帝后棺椁、神牌、祝版、制帛的官兵,才可以在神道上通行。除此之外,就是贵为天子的皇帝和母仪天下的皇后,进入陵区也要另辟御路而行。今天,大家在神道上随意闲适漫步,是否能想象得到当时人们对这条神道的敬重和畏惧情感呢?

按明清陵寝制度,对神道也有许多限制。首先,不许从神道这端直接看到另一端的隆恩门。就是说,从大红门至隆恩门中间必有建筑物隔断,这寓意“风水”一眼望不断。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祖陵“风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皇位的传承和龙脉的延续,事关重大。因此,修陵者便挖空心思,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在神道上建“影壁山”及“龙凤门”遮挡,而昭陵的神道上建筑神功圣德碑之亭,也起到“风水”一眼望不到头的效果。其次,神道也如神门一样,神圣不可侵犯,违者予以重处。据说有“横定罚,竖走杀”的规矩。

在神道两侧,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雕华表一对,石兽六对,大望柱一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它们建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石兽依次分别为坐狮、坐獬豸、坐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各一对,共六对十二个。这些石雕兽群就是清康熙时道土苗君稷在《秋日望昭陵》这首诗中描绘的:“十二御林严侍卫,风嘶铁马白云霄”。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五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沈阳清昭陵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很高兴,下面我将和大家游览沈阳有名的风景名胜之一——昭陵。

沈阳由于坐落在浑河(古沈水)之北而得名,是中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非比寻常的人文景观。它是多民族共同开发的历史名城,至今已有7220_年的文明历史、2320_年建城史的塞外名城。是清朝的发祥地,所谓“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宫两陵”更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清朝的建立)

那么,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大清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朝政腐败,明军涣散,再加上当时整个中国发生严重的旱灾,良田颗粒无收。然而,在这严重的饥荒之年,苛捐杂税有增无减。于是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出现了以李自成等几十只农民起义军。可是,虽然李自成起义军斗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大顺”政权,但由于没有重视建筑巩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入关的清军摘取了胜利果实。就这样,清朝在起义军的推波助澜下,取代了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76年的明朝,座殿紫禁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皇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此,拉开了清朝统治中国296年(1616-1911),比明朝整整多了20_年的漫长序幕。

(陵主人概况)

清朝共有12位皇帝,10位葬在关内的河北,2位葬在关外的辽宁。管内除末代皇帝溥仪葬在华龙陵园外,其余九个皇帝,5位葬在清东陵,4位葬在清西陵。关外的2位皇帝即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今年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皇太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皇太极的生平。皇太极姓爱新觉罗氏,满族,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终年52岁,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0_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汗位,年号天聪。1636年去汗称帝,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更女真为满洲,辛亥革命后通陈满族。皇太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_年,完善八旗制度,与蒙古建立巩固联盟,多次给明军以沉重打击,著名的萨尔浒和松锦大战成为我国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的典范。最终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

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是记载着重大事件的场所,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一向认为,陵墓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使用最好的材料和最高的技术来进行建造。

(三京、三陵介绍)

清初关外有“三京”、“三陵”。“三京”九时兴京——现辽宁新宾;东京——现辽阳;盛京——现在的沈阳。“三陵”就是新宾的永陵,即祖陵,埋葬着肇、兴、景、显四祖;沈阳东郊的福陵,也称东陵,埋葬着清朝第一代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盛京三陵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共同构成了清代皇家陵园。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每一个皇帝都有一群后妃。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着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他们葬在昭陵宝顶西侧的二百米处的贵妃圆寝,全称叫宸妃、懿静大贵妃园寝,又称贵妃园。由于年久失修,只有遗迹可寻。这种陪葬制度体现了封建君王“事死如事生”的愿望,也体现了忠君思想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昭陵建筑概括)

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昭陵的主要建筑是顺治、康熙年间建造的。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认同,乾隆和嘉庆各朝又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到嘉庆六年(1820_年)全部竣工。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主要建筑部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它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它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过去的昭陵范围)

过去的昭陵陵区四周设有三排木桩做为保护标志。这些木桩分为红、白、青三种颜色。每根木桩高9尺,直径6.7寸。其中,红柱在风水红墙之外一里的地方,周围共有128根;白桩在红桩之外,两者相距10大到20丈不等,白桩共有90根;青桩在白桩之外约十华里,共有40根。青桩的范围是东起二台子,西至小韩屯,北起三台子,南至保安寺。按这个范围粗略计算,东西南北各不少于十五华里。在此范围内全属昭陵法定保护范围。清朝《大清律》明确规定:“红桩以内寸草为重,白桩以内禁止樵采,青桩以内禁止烧造”。而且对进入陵区者以情节轻重又有细则处罚规定。可见界桩是大清法律的象征,大有令人望桩生畏之感。如今,这些界桩随着清朝的消亡早已荡然无存。

(下马碑)

昭陵周围除了有界桩,还有六座下马碑,它们都是成对矗立在昭陵内的。其中两对在陵寝前方,另一对在陵寝东西红门附近。陵前的两对下马牌,一对在新开河北岸,一对在神桥桥南。这三对下马碑至今保存尚属完好,石材都是选用坚固耐用的青沙石。每个碑都有四个戗角石,可起到加固碑体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美化作用。碑的上下首都刻有如意纹,中腰开光部分为碑文。三对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其中,新开河北岸的下马碑碑文是满、蒙、汉、回、藏五种文体。碑文:“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其它两对碑文只有满、蒙、汉三种文体,碑文是:“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下马碑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在陵寝、宫殿等外,距离远近按尊卑等级有所不同。官员出行每遇下马碑必下车、下轿步行,所谓“武宫下马,文官下轿”。否则,是违制,是要受到处罚的。

昭陵在初建时仅有下马木牌做为下马标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皇帝弘历东巡盛京时决定将永、福、昭三陵下马木牌一律改为石碑,“以昭永远”。由于是钦定工程,所以,各项准备工程进展顺利,于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三陵下马牌工程届时破土动工,工程历时三个月。皇帝一道圣旨,崭新的下马牌全部雕造完毕,按时起立。

(神桥)

现在我们来到了神桥,在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就是“神桥”。它既有装饰陵寝建筑的作用,更有其实用价值。以昭陵来说,陵寝地势基本是前低后高。这样,每到雨季必然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那么,神桥玉带河保护着陵寝居高处水的排泄,真可谓金城汤池之固。

清代帝王陵墓桥都是按桥孔分,有一孔、三孔、五孔等。孔桥最多的是河北清东陵的孝陵九孔桥。昭陵神桥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过去是青砖铺面,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雕刻着身披烈焰腾空飞翔的大马,还有蕃草、海水、江涯、花卉及“八宝”等。护栏上雕有“宝瓶天拱”及“俯莲式”望柱头,桥两端有守桥石狮子,桥下是“玉带河”。

据嘉庆十年档案记载,昭陵神桥“历来久远,砖石朽烂,多有坏损处”。说明此桥在嘉庆年间已严重损坏。嘉庆20_年及20_年,顒琰两次来昭陵祭祀祖陵,竟未修此桥。道光9年旻宁也来昭陵祭祖,同样也未修此桥。直至道光20_年,此桥破损更趋严重,急待修整。但因国力空虚,最终只得一拖再拖。

如今的神桥是建国后维修的。虽桥栏板,柱头不如昔日雕刻古朴细腻,但仍不失神桥华美、庄重的姿色。

(石牌坊)

经过神桥,漫步台阶,迎面矗立的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防。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门,是明、清两代特有的装饰建筑。用以点缀城市时,多称为“牌楼”。作为一种纪念死者、旌表功德的门洞式纪念建筑物,多称为“牌坊”。它经常被立于陵墓、庙宇。饲堂、道路和园林之中,尤其在陵墓之前,它除了具有表彰功德的纪念意义之外,还有陪衬景物,表示仪注,弓间人们进入膜拜帝王境界作用。

大家请看,此访雕造精美,全部为仿木架结构。其造型为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其上有三条大脊,八条垂脊,还有大吻、走兽、垂兽等。檐下有出檐的瓦垅、斗拱、额仿、横梁、兽头等构件。各部位还浮雕有花卉图案,如云龙纹、吉祥八宝、缠校莲、著草等。请大家用手指一下,八宝它雕在牌坊的哪个部位?好。还有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柱脚上雕有座狮四对,獬豸一对。其中,南北相背者是狮子,东西相背者是獬豸。它们相背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瞪目张口,活灵活现,虎虎有声,令人望而生畏。好像在忠实地守卫陵寝。整个牌坊雕琢穿透,集平雕、园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于一炉,刀法粗犷,遒劲而细腻,真可以说是一件石雕艺术的巨型“神品”。被现代艺术家视为清代雕刻珍品,它是昭陵陵寝中有代表性的第一件石雕作品,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清初石坊建筑,在辽沈地区也是罕见的。

这座石坊建造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即坊体于顺治八年初建完成,当时的石坊仅在两端有三对夹秆石兽(狮子两对,獬豸一对),而中间的两对夹杆石狮建造于嘉庆六年(1820_年)。大家稍注意看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中间两对石狮颜色较白,两端的石兽颜色较深。

那么,为什么在顺治年间建造完工后,隔一百多年,嘉庆年间又稍作补建呢?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原来,这座石牌坊在乾隆后期就出现倾斜现象,盛京官员请求增添戗石,乾隆不准,认为“陵寝重地工程未宜轻动”,没必要修理。又说,此坊已建成一百多年,至今不过倾斜七、八寸,说明此建筑十分坚固,可听其自然,保持原状,无需加戗石。乾隆提出了这些理由,均不合理,他为什么不同意呢?原来乾隆另有苦衷,当时官场腐朽,怕盛京官员借工程之机贪占“钱粮”,所以迟迟没建。直到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才钦准盛京官员提出的计划,并命盛京将军晋昌,工部待郎萨敏二人为“督工大臣”。他们提出,为了前后统一,还是用石狮形式,更为坊体坚固。同时,用狮子造型,可增添陵寝气势。嘉庆六年二月冬天,“督工大臣”立即调来最好的石匠,起早贪黑,刀刻斧凿,仅用五个月便将四件石狮雕刻完毕。为此,嘉庆还给他们二人奖励。可是,由于他们二人只顾赶工程进度,忽视了工程质量,不到二年,夹杆石狮便出现下沉现象。嘉庆得知此事,非常重视。这时正赶上嘉庆来盛京祭祖,考虑到工程还没出三年“保固”期,就出现问题,于是传二位督工大臣,每人各出资一半,返工修理,以示“正肃”。无奈,二人道旨照办。

嘉庆十年(820_年)八月,顒琰又来到昭陵,当大礼已毕,在祭区敬瞻之时,特意到石坊驻足停留,十分仔细的观摩了这件为之费了一番心思的佳作。

(正红门)

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上,就到了昭陵陵寝。大家看到了,昭陵是一组红墙黄瓦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准在服饰上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美满,吉祥和富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昭陵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大家请看迎面的这座宏伟建筑叫王红门,也叫大红门。它是陵寝的总门户。

陵寝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平面布局分为三进院落式。三进院落的布局形式是昭陵制度的特点之一。这种布局形式是陵寝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等神厨、神库组成;第二个院落由祭殿和配殿组成;第三个院落由宝城和明楼组成。

请大家看一下东西两侧的跨院,东跨院为更衣亭和静房。更衣亭是皇帝揭陵进祭时更衣的地方。按清代惯例,每当皇帝谒陵,头一天行“展谒礼”时要穿素服,第二大行“大飨礼”时则御朝服。衣服不能在来前就换好,需要在正红门前进更衣亭更换。后面还有一小亭叫静亭,就是皇帝的御用厕所。西跨院为省牲亭和馔造房。省牲亭是祭扫时宰杀上祭用的牛、羊的地方,馔造房是用来置锅灶收拾上祭的牛羊的地方。

下面请看正红门。它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位于整个陵园的正南位置,是陵园的正门。它是由三个半圆形的红色大拱门组成。拱门上是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斗拱建筑,由彩色琉璃构件组成,三个拱门边上均有浮雕装饰,中门浮雕为二龙戏珠图案,左右门为花纹图案。在正红门中门脊上原有宝瓶一个,是“保平”的谐音,以示“保全陵寝平安”之意。两侧的砖墙叫袖壁,为什么叫袖壁呢?因为它如同衣服的袖子,袖壁长8.5米,高5米,壁上浮雕着姿态生动,气宇轩昂的五彩琉璃皤龙,所以袖壁又叫龙壁或龙砖看墙,昭陵共有六对12个龙壁,如此之多的龙壁在陵寝中出现,这在明清诸陵中也是罕见的。传说龙壁有镇妖、驱邪、护陵之作用,是个瑞祥之物。请大家细观,那东面黑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镇黑天的,西面绿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镇白天的。五彩蟠龙作升腾状,昂首,张着鳄鱼嘴,舞着鹰爪,舒卷着蛇身,勇猛矫健,腾空飞跃,飞天潜海,颇有动感,大有呼之欲出的气势,给孤寂的正红门增添了许多生气,也显示正红门这座总门户的庄严气派。龙壁它是明清特有的建筑装饰,华丽的琉璃纹饰与建筑物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具有浓郁的东方美学色彩。在无明清三朝的700余年中,琉璃技术逐渐成熟,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被广泛用于宫廷和陵寝。在古建筑学中,它属于八字型龙壁,昭陵新建的大门上的龙壁属于一字形龙壁。这对八字形龙壁两侧有红色综墙相接,缭墙向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方形围墙,把陵寝紧紧围绕起来。缭墙用青砖砌成,南墙高3.2米,东西墙高2.6米,四周长共1653米。墙体施以粉红色,所以又有“风水红墙”之称。红墙与正红门,东西红门形成和谐的整体。

大红门及东西红门各有严格的使用规制:大红门正中一门叫神门,是皇太极和皇太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能在大祭时抬祭品和祝版的官兵从此通过。大红门东侧门为君门,是皇帝祭陵时走的门,另一侧门为臣门,是祭祀时大臣出入的门。但在实际祭陵时,皇帝也不走正门,这可能是出于对祖宗敬畏的缘故吧。

神门、君门、臣门,不同的人出入不同的门,这种作法,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和君权神授的作用。

(进入陵寝)

进入正红门内,从中间的“神道”为中轴线,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昭陵陵寝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陵寝规制,陵寝主体建筑全部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其它附属建筑则均衡地建在它的两侧。这样的陵寝设计思想主要是体现居中为尊,至尊无上,同时,达到使建筑群稳重、平衡及统一等美学效应。

神道是用长条的石头铺建而成。以正红门的神门起,一直通向陵寝后部月牙城的影壁前,这就是全陵的中轴线。神道两旁的条石叫牙石。

那么大家不禁产生疑问,神道是为何意?所谓神道又叫神路,顾名思义,是神行走之路,人是凡人俗子,当然没有资格走此路。在清代时,任何人都不允许在神道上行走,以示对皇帝敬重之意。只有运送帝后棺椁、神牌、祝版、制帛的官兵,才可以在神道上通行。除此之外,就是贵为天子的皇帝和母仪天下的皇后,进入陵区也要另辟御路而行。今天,大家在神道上随意闲适漫步,是否能想象得到当时人们对这条神道的敬重和畏惧情感呢?

按明清陵寝制度,对神道也有许多限制。首先,不许从神道这端直接看到另一端的隆恩门。就是说,从大红门至隆恩门中间必有建筑物隔断,这寓意“风水”一眼望不断。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祖陵“风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皇位的传承和龙脉的延续,事关重大。因此,修陵者便挖空心思,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在神道上建“影壁山”及“龙凤门”遮挡,而昭陵的神道上建筑神功圣德碑之亭,也起到“风水”一眼望不到头的效果。其次,神道也如神门一样,神圣不可侵犯,违者予以重处。据说有“横定罚,竖走杀”的规矩。

在神道两侧,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雕华表一对,石兽六对,大望柱一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它们建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石兽依次分别为坐狮、坐獬豸、坐麒麟、立马、卧骆驼、立象各一对,共六对十二个。这些石雕兽群就是清康熙时道土苗君稷在《秋日望昭陵》这首诗中描绘的:“十二御林严侍卫,风嘶铁马白云霄”。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六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大家到辽宁旅游。

辽宁省,简称辽,是我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辽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南临渤海、黄海,西南与河北省交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从地形上分为三大区域:东部辽东丘陵地区,中部辽河平原地区,北部辽西丘陵区。

辽宁共有14个省直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两个(沈阳、大连),省会设在沈阳。全省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数4300多万。辽宁是以汉民族为主,与满足、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多民族省份。

辽宁是全国最大的满族和锡伯族的分布区,其中满族人口500多万,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占全国满族人口总数的50.4%,锡伯族人口13.3万人,约占全国锡伯族人口总数的70.3%。满族和锡伯族民俗文化是辽宁关东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多为偏南风,炎热短促,冬季多位偏北风,寒冷稍长。每年5月到10月时辽宁最佳的旅游季节,1月至2月是观赏冰雪景观和民间节日的最佳时间。

辽宁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在这个生活。

在大石桥发现的金牛山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到了距今8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在阜新发现的查海遗址,被称为“辽河第一村”。朝阳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距今5000多年,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

自夏朝进入了奴隶社会以后,辽宁地区就与中原政权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隶属于冀州和青州,夏商时期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等郡。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立行政机构,清代时称为盛京、奉天。民国初期时沿袭清制,1929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人民共和成立后至建国初期,辽宁省设辽东省、辽西省和热河省,1954年合并辽东、辽西两省,复称辽宁省。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以发现的矿藏有100多种,其中铁、硼、金刚石和玉石等矿的储备量均为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备量分别占全国储备量的15%和10%。

辽宁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是我国重工业及主要工业原材料基地。石油、冶金、电子信息和机械是辽宁省的四大支柱产业。省内交通便利,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叉立体运输网。

辽宁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商品粮食基地,盛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棉花、烟草、水果等。辽宁的土特产和水产品驰名中外,主要有人参、鹿茸、貂皮和贝类、海参、鲍鱼、螃蟹等。

辽宁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现有的文物古迹1.12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重点文物24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4项。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其丰富,有20__多年前的秦汉碣(jie)石宫殿地址,有1500多年前中国最北部的古代石窟建筑群,有20__多年前的东北第一塔--朝阳北塔,有精美的辽代建筑奉国寺和辽阳白塔,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兴城古城等。

辽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抚顺赫图阿拉城等古迹都驰名中外。大连和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沈阳张氏帅府、“九一八”纪念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等著称于世。

大连金石滩、蛇岛、本溪水洞、鸭绿江、北普陀山、千山、凤凰山、五女山、盘锦红海滩、冰峪沟等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全省各地,遐迩文明。

辽宁冰雪温泉旅游节、辽宁旅游欢乐节、大连国际服装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本溪国际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异彩纷呈,深受游客的欢迎。

辽宁地方文艺丰富多彩,聚集了一批国家级艺术团体及国内外知名演艺人才,评书、杂技、小品、东北二人转、大秧歌等文艺形式丰富多采,热情奔放。辽宁的著名手工艺品有岫岩玉雕、大连贝雕和阜新玛瑙雕刻等。

辽宁省围绕“乐游辽宁,不虚此行”的旅游形象,旅游业迅速发展,已经成果中国的旅游大省。全省14个直辖市全部进入中国旅游城市的行列,大连市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美丽的辽东半岛,多彩的辽西走廊,辽宁人民热诚邀请海内外朋友乐游辽宁。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七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清昭陵,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可见,帝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

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 ,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

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 ,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20--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

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

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首先是第一部分。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为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引人注目。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到达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北陵还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北陵(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八

欢迎您来到辽宁旅游观光。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地处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为邻,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通信枢纽,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辽宁省现辖14个地级市,省会设在沈阳市。全省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多万。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其中满族,锡伯族聚居人数居全国之首。辽宁省的东部和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为广阔的辽河平原,构成明显的鞍形地势。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约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12%。近海分布大小岛屿506个,占全国岛屿总数8%。岛屿岸线长约700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5%。

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寒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至11摄氏度。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沿海城市气温变化较中部城市稍小。春秋两季受季风影响,需要穿夹衣,薄毛衫等;夏季多雨,应带雨具;冬季气温较低,需要穿棉,毛皮或羽绒服御寒。每年5月至10月事辽宁最佳的旅游季节,1月至2月事观赏冰雪景观和民间节日的最佳时间。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在大石桥发现的金牛山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到了距今8020_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在阜新发现的查海遗址,被称为辽河第一村。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多年,这里存在一个粗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20_年前的文明曙光。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就与中原政权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隶属于冀州和青州,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和右北平郡。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置行政机构,清代称为盛京,奉天。民国初年沿袭清制,1920_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建国初期,辽宁地区设辽东省辽西省和热河省。1954年合并辽东、辽西两省,复称辽宁省。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已发现的矿藏有100多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备量均为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备量分别占全国储备量的15%和10%。辽宁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是我国重工业及主要工业原材料基地。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是辽宁省的四大支柱产业。省内交通便利,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叉立体运输网。

辽宁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商品的粮食基地,盛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棉花、烟草、水果等。辽宁的土特产品和水产品驰名中外,主要有人参、鹿茸、貂皮、柞蚕丝、贝类、海蜇、海参、鲍鱼、螃蟹、扇贝等。

辽宁省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现有文物古迹1.12万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重点文物24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4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其丰富。有20_多年前的秦汉碣石宫殿遗址,有1500多年前的中国最北部的古代石窟建筑群,有20_多年前的东北第一塔朝阳北塔,有精美的辽代建筑奉国寺和辽阳白塔,有京东首关九门口水上长城,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兴城古城,等等。辽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抚顺赫图阿拉城等名胜古迹,都驰名中外。大连和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沈阳张氏帅府及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等,都著称于世。大连金石滩、蛇岛、本溪水洞、鸭绿江、医巫闾山、千山、凤凰山、五女山、海棠山、盘锦红海滩、冰峪沟等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全省各地,遐迩闻名。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九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辽宁旅游观光。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地处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为邻,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通信枢纽,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辽宁省现辖14个地级市,省会设在沈阳市。全省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00多万。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5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6%,其中满族,锡伯族聚居人数居全国之首。 辽宁省的东部和西部为山地丘陵,中部为广阔的辽河平原,构成明显的鞍形地势。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全长约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12%。近海分布大小岛屿506个,占全国岛屿总数8%。岛屿岸线长约700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5%。

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寒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至11摄氏度。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沿海城市气温变化较中部城市稍小。春秋两季受季风影响,需要穿夹衣,薄毛衫

等;夏季多雨,应带雨具;冬季气温较低,需要穿棉,毛皮或羽绒服御寒。每年5月至10月事辽宁最佳的旅游季节,1月至2月事观赏冰雪景观和民间节日的最佳时间。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在大石桥发现的金牛山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到了距今8020xx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在阜新发现的查海遗址,被称为辽河第一村。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多年,这里存在一个粗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20xx年前的文明曙光。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就与中原政权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隶属于冀州和青州,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和右北平郡。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置行政机构,清代称为盛京,奉天。民国初年沿袭清制,1920xx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建国初期,辽宁地区设辽东省辽西省和热河省。1954年合并辽东、辽西两省,复称辽宁省。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已发现的矿藏有100多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备量均为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备量分

别占全国储备量的15%和10%。辽宁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是我国重工业及主要工业原材料基地。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是辽宁省的四大支柱产业。省内交通便利,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叉立体运输网。

辽宁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商品的粮食基地,盛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大豆、棉花、烟草、水果等。辽宁的土特产品和水产品驰名中外,主要有人参、鹿茸、貂皮、柞蚕丝、贝类、海蜇、海参、鲍鱼、螃蟹、扇贝等。

辽宁省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现有文物古迹1.12万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重点文物 24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4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其丰富。有20xx多年前的秦汉碣石宫殿遗址,有1500多年前的中国最北部的古代石窟建筑群,有20xx多年前的东北第一塔朝阳北塔,有精美的辽代建筑奉国寺和辽阳白塔,有京东首关九门口水上长城,还有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兴城古城,等等。辽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抚顺赫图阿拉城等名胜古迹,都驰名中外。大连和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沈阳张氏帅府及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等,都著称于世。大连金石滩、蛇岛、本溪水洞、鸭绿江、医巫闾山、千山、凤凰山、五女山、海棠山、盘锦红海滩、冰峪沟等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

全省各地,遐迩闻名。

辽宁民风民情淳朴自然,浓烈炙热。辽宁冰雪温泉旅游节、辽宁旅游欢乐节、大连国际服装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本溪国际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铁岭民间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异彩纷呈,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辽宁地方文艺丰富多彩,沈阳杂技团和大连杂技团的表演蜚声海内外。二人转、大秧歌、小品、评书等文艺形式丰富多彩,热情奔放,粗犷泼辣。辽宁的著名手工艺品有岩玉雕、大连贝雕、阜新玛瑙雕刻、抚顺煤精雕刻等,极其精美。

多年前,辽宁省围绕满韵清风,多彩辽宁的旅游形象,推出红、绿、蓝、金、银五色旅游产品,旅游业迅速发展,辽宁以成为中国旅游大省。20xx年,全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了四个突破,即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307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1.9%;入境旅游总人数突破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全省旅游就业人数突破100万。20xx年年末,全省共有旅游住宿设施1.2万家,其中星级酒店507 家;旅行社达到1108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点)157个,其中4a级以上旅游区(点)50个;旅游纪念品经营单位达到460家;旅游院校(包括系,培训中心)86所。全省14个省辖市全部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大连市荣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全省辽宁旅游强县(市、区)达到25个。辽宁旅游业正在迅速向前发展。

美丽的辽东半岛,多彩的辽西走廊,辽宁人民热诚邀请海内外朋

友共览满韵清风,同游多彩辽宁!

推荐阅读: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9篇)

  有关外联部社团招新活动策划书范本(6篇)

  最新社区爱国卫生月方案(六篇)

  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推荐)(7篇)

  最新数学专题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10篇)

  推荐企业环保常用的宣传语简短(八篇)

热门标签: 广场 辽宁
最新的辽宁星海广场导游词范文(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油库发现烟头情况报告范文推荐23篇

油库发现烟头情况报告范文 第一篇为保障我单位办公环境的防火防盗安全,1月3日,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部署,行政部门负责人带领科室有关人员组成安全检查组,对单位办公楼和厂区内各个车间部门以及油库食堂锅炉房职工宿舍的消防安全和防盗工作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现将检查情景

实用范文 2024-04-06

艺术培训发起单位范文推荐33篇

艺术培训发起单位范文 第一篇甲方:法定代表人:地址:电话:乙方:身份证号:地址:电话: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乙方自愿参加甲方组织的高考美术专业考试辅导培训,双方本着互敬互谅、诚信公平原则,就日常学习、考前辅导、报名、组织考试及收费等相关事宜达成以下约定:一、

实用范文 2024-04-06

学校管理岗位晋级申请范文共34篇

学校管理岗位晋级申请范文 第一篇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xx,今年47岁,20xx年12月参加工作,20xx年7月中专毕业,20xx年10月被聘任为小学一级教师。符合条件申请小学高级职称。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都取

实用范文 2024-04-06

申报最美驾驶员范文推荐24篇

申报最美驾驶员范文 第一篇××,市政分公司汽车司机。作为一名普通xxx员,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宣誓时的誓言,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岗位,落实在行动上。从1983年从事汽车驾驶工作至今,他先后开过解放翻斗、东风半挂、油罐车、吊车、小汽车……无论是从事物资运

实用范文 2024-04-06

机关食堂大米配送方案范文推荐15篇

机关食堂大米配送方案范文 第一篇1、领导组织消防领导小组,组长:苏东。副组长:李文艳。另成立消防指挥小组,下设六个行动小组,分别为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保障救护组、物品管理组、现场协调组。各自的组成和任务如下:2、灭火行动组(负责人:李文艳)

实用范文 2024-04-06

阅读理解重点分析范文答案通用10篇

阅读理解重点分析范文答案 第一篇一、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能够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

实用范文 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