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10-29 15:17:4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也是国人心灵的精神寄托。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接触古诗词,背诵其中的经典之作。然而,对于古诗的浅显理解和死记硬背,很难一步跨越到真正的理解和情感上。朗诵古诗则是一种更深度的体验,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所表现的情感和写意。在这次关于古诗朗读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收获。
第二段:感悟唐诗意境
在本次课程中,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唐诗的朗读。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之作,其精湛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诗歌表现手法令人敬仰。朗读唐诗并非单纯地读出所有字词的音韵,而是透过朗读表达其中的情感、意境和思想。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眼前的形象声情皆入耳中,如同身临其中般真实动人的情感,让我产生了更深层的共鸣。而如杜甫经典之作《登高》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更是表达了历史进程中的变化,朗读时这种深刻反思的思想,令人不禁深思,叹息不已。
第三段:领悟宋词情感
与唐诗相比,宋词则更为纤细、细腻和情感化。宋词的朗读需要表达其中的深深情感,领悟词人的爱恨情仇。在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情怀,宏观而壮丽;而在宋词中则能深情体会到人情世故和微妙感受。施蛰存《青玉案·元夕》中情意绵长,令人感同身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诉说了一个女子对失意感情的纠结与悲伤。这些朗诵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痛苦和奋斗励志的情感,比歌声更催人泪下。
第四段:经典名篇传神
古人笔下所刻画的农村、山水、人事等,耐人寻味,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如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名篇《将进酒》,清晰地表达了诗人的豪迈之气,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这篇名篇十分适合用朗读来表达,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此外,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灵异的境界令人称奇。这些经典的名篇,都是唤起情感、激发情绪的极好素材,尤其朗读的方式所产生的独特的情感效果,让人更能感受到其中的深刻内涵。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古诗并非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人类智慧结晶,是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朗诵古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和传达其中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语音调调,避免出现明显的口误,从而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古诗朗读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很大的益处。朗读古诗,而非简单的背诵,让我们更能深刻地了解古代文化,探索精神世界,这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投身其中。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古诗朗读是一种优美的文化,因其善于表达情感,诉说历史,许多人乐于参与其中。在一次我参加的古诗朗读比赛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愿意分享给大家。
首先,古诗朗读需要注重语音、字音和韵律的表达,这样才能体现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比如《登高》这首诗,朗读时应该注意语气的变化和相应的重音,把握诗歌韵律的变化,才能让古诗有立体感和意味深长的感受。而《静夜思》则需要用平缓的声音透露出诗人的情感与思绪,而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则要捕捉到诗人深情的离别之思和惋惜之情。
其次,在古诗朗读中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溢出。毕竟古诗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情感在诗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塞》这首诗,朗读时需要通过声音来表现出士兵的无奈、悲愤和不屈,让听众感受到其中的英雄情怀。而《长恨歌》则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抒发出作者的悲凉与哀伤,使人们沉浸在唐朝宫廷的沧桑之中。这些情感的表达需要刻画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除此之外,古诗朗读还需要注重节奏的掌握。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朗读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得诗歌在朗诵过程中更加自然平稳。比如在朗诵杜甫的《春望》时,应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表现出春天的激动人心和喜悦感。在《题西林壁》中,则需要通过节奏的把握,突出诗人的神思和清新雅致。
此外,在古诗朗读中,还需要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贯通。语调应当符合诗歌的意境,并配合朗读者的声音和情感,才能在听众中形成强烈的共鸣。在《滕王阁序》中,语调需要刻画出严谨和威严的气息。而在《将进酒》中,语调则应该是豪迈、欢快的,以保持和诗歌本身的风格一致。
最后,在古诗朗读中,还需要注重情感的传递。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会让听众产生更加真切和深刻的感受。朗读时可以通过控制声音的强弱、快慢和明暗等方式,突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形成如诗一般的效果。在《江雪》中,透过声音表达出诗人对于江雪的喜悦和沉醉,并通过声音来表现出雪景和风景的美好,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雪中江景的静谧和幽静。
总之,古诗朗读需要注重语音、字音、韵律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才能把握好古诗的朗读和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读书、多听古诗,培养起优美的声音和文学素养。这样的朗读方式,将会促进我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并且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诗
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李白《少年行》)饮酒在当時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時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诗的后二句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所谓“论交从优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正表现了他们同声相应的`热情。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酒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诗为人物写照,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诗人撇开楼里的场面,转而从楼外的景象落笔,其实写外景还是为内景服务的。末句中的“高楼”不仅和首句呼应,暗示了人物的豪纵气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扫鄙陋猥琐之态;“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時,又显得蕴藉有致。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第二首诗
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時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第三首诗
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第四首诗
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時,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这四首绝句独自成篇,各有侧重,但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名家点评
刘学锴:《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艺术,古诗在中国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朗读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沉迷于那段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与情感经历。
第二段:朗读古诗的方法技巧
朗读古诗并不是简单的嘴唇舌头活动,更需要我们对古诗本身的了解,并且注重语调、声调、节奏、停顿以及情感的表达。首先,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古诗的含义,把握其中的情感表达。然后,要在朗读中注重提升语音语调,突出重点,形成节奏。最后,则应该注重语音停顿,使整首诗句通顺,达到意境鲜明。
第三段:朗读古诗的感悟体会
通过朗读收获的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感悟与体会。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存在,是古代智慧的结晶。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让其声音再次回荡,让其价值使人承袭传承。同时,朗读古诗陶冶情操,磨练品位,增长智慧,让我们更加成熟和睿智。
第四段:朗读古诗的提升意义
朗读古诗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对我们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朗读古诗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积累,增加我们对文学的鉴赏与理解。其次,朗读古诗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与情感,提高我们个人的感人表达能力。最后,则能够提升我们个人修养,拓宽我们气盛格局。
第五段:对朗读古诗的期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增加,特别是古诗的传承。因此,我们也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朗读古诗的队伍中来,让这段历史的经典再次重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在教育中加强对于古诗朗读的推广,让更多人能够认识、接触、尝试古诗朗读,让古诗之美在我们的文化中更加显现。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相关内容: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朗读古诗,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在中国文化中,古诗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之一,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孩子们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启迪智慧、培养美感,同时也是一种锻炼口齿和语言能力的好方法。我也是经常朗读古诗,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义,就必须对古诗的背景和文化有所了解。比如说,“静夜思”这首古诗,它写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宿店的思绪。我们应该想象自己在夜晚独自一人时的感受,来更好地理解和朗诵这首诗。了解诗人生平、文化背景和时代变迁,能够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传达古诗的意境。
其次,朗读古诗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我们读古诗时不单是在阅读古文学作品,更是在体验韵味、享受抒情。因此,在朗读古诗时,应该注意语气、音调和调节情感。在读出每个字和词语时,要注意到每个字、每个词的音位置和声调,结合上下文,尽量表现出情感变化的差异。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需要抒发的是诗人向往和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在朗诵和停顿的声调上体现出来。
另外,朗读古诗还需要注重内容的理解和体味。古诗的艺术特点,是朴素而含蓄的,一句简单而有力的诗句,有时甚至能够表达深刻的哲理和真情。在朗读时,我们应该透过古代的文字和语言,深入感受诗人的审美情感,从内心心理上去真正体味这首诗。在朗读过程中,要让古诗的情感激发出自己的情感,体现在声音和表情上,这样只有更好地传达诗意和情感。
最后,不同的诗句和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读法。有的古诗需要大声朗诵,有的古诗则需要温和而悠扬的诵读。例如,“悠然见南山,气蒸云梦间,竹色通明翠,水声悦耳淙。”这首诗欣赏的是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因此需要温和悠扬的语调朗读,以表达出心旷神怡、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情感。
总之,朗读古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提高口齿、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的方法。通过朗读古诗,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古诗的美感和情感,还能够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和历史,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希望大家都能有机会去朗读一些古诗,用心领悟其中的深意,让我们和文学同行,在这古代的诗词之间徜徉,赏心悦目,收获更多的心灵与世界的佳美。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备受人们的喜爱。在学校或社会活动中,朗读古诗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通过朗读古诗,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近年来,我也积极参与朗读古诗的活动,并从中获得不少心得体会。
首先,朗读古诗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以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他们以几十甚至上百个字的文字,凝练出了深沉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打动,如在朗读杜甫的《登高》,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杜甫在登高时的舒畅和豪情;在朗读李白的《将进酒》时,我会深深感受到李白饮酒作乐的豪情壮志。通过朗读古诗,我仿佛与古人心心相印,分享着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这种心灵上的共鸣令我受益匪浅。
其次,朗读古诗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被誉为“言志之精,情义之所”,其中的文字、意境和韵律都是经过精心雕琢和取舍的。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我必须准确地表达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和意境,用适当的声音、音调和语调,使古诗的美得以流露出来。这其中需要我反复揣摩和琢磨,加之必须准确地使用汉字,我在这个过程中便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不断地朗读,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字词之间的微妙之处,体会到古人在言语上的精准和传神。这种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在朗读古诗的舞台上得到发挥,也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后,朗读古诗也使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风貌,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作品,我体验到了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精神追求。譬如在读《静夜思》时,我感受到了唐代人夜晚寂静无声、思绪万千的情景;而在读《江雪》时,我仿佛听到了北国人对冰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界的崇敬。通过朗读古诗,我渐渐明白了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生活情感和追求,并从中汲取到了人生的智慧。
最后,朗读古诗让我建立起了一种与古人的连结。朗读古诗不仅是一种单向的表演,更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尽管与古代文人隔了千百年的时空,但是通过朗读他们的作品,我仿佛与他们心灵相通,与他们产生了一份特殊的联系。那些明代、唐代、宋代的古人,他们的智慧、感悟和情感,都在古诗中得以永久保存,而我通过朗读,能够与他们产生一种共鸣和对话,这给予我了一种自信和坚定。我相信,古人的智慧可以启迪我和帮助我,通过朗读古诗,我与他们的心灵交流得到了一种奇妙的满足。
总之,朗读古诗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朗读古诗,我不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建立起与古人的连结。朗读古诗,使我在欣赏中学习,在表达中成长,在传承中发掘。希望我能一直保持对古诗的热爱,继续从中受益,并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凝结了历史长河上中国人的思考、贡献和智慧。朗读古诗文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我发现,朗读古诗文的过程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体验。
一、用心体味文化内涵
古诗文的语言非常含蓄而深刻,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细腻的文化内涵。朗读古诗文不仅需要把握诗句的语音语调,还需深入理解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只有真正用心去体味,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博大精深,获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锻炼口齿表达能力
朗读古诗文需要不断练习口齿表达能力,把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表达得更加清晰、准确,才能更好地将文化内涵传达给听众。通过朗读古诗文,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口齿表达能力,不但能让我们在和人交流沟通时表达得更加得体、优美,还能为我们的职场发展带来帮助。
三、培养良好文学素养
古诗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也是精神享受的一种途径。通过朗读古诗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美学意境,从而培养出一份深厚的文学素养。朗读古诗文也是欣赏古诗文的一种方式,可以为我们带来内心的愉悦和美好的心灵享受。
四、提高了解文化的能力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精華,把古诗文引入生活,不仅能够让我们体验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传承的历程和文化根源。通过朗读古诗文,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也为汲取文化精华和传承中华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门前清、户庭明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文化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朗读古诗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份温馨、一份宁静。这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调节心情,减轻压力,更可以让我们心灵充满着那份古人的安详。
总之,朗读古诗文是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诗歌的魅力,更能够带给我们心灵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放松,从而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一份柔和而又勇敢的力量,助力我们在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和自信。
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