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7-05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12-01 20:16: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7-05
2023-03-19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
说它是古渡口,因它与古镇同样出名。这古镇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黄河的河水在这浅滩上浪花飞溅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喷般的浪花,成为一道景观。难怪当地一些小伙子们、老船工们常常组成队伍,头上扎着白毛巾去冲碛。这在当地是一种壮举,一种冒险的冲刺,一种锻炼意志的极大挑战……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充分让人们感受着这里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
古街上,自然有不同凡响的陈列。烧饼铺子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确实诱人。更引人的是这街面上的条编,这些,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里人都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则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五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五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沿湫水河,上行不到两华里,转到碛口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
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上看,西湾村过去的人绝不是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它的规模,它曾经有过的繁荣,绝非黄河沿岸的普通小村庄。
碛口的夜虽然安静,却也灯火阑珊。红灯悬于街畔,把古镇的夜照耀得那么安谧,祥和,充满诗意,又让人浮想联翩。到那放河灯的日子,依然是灯。黄河的夜流里,水面浮着成千上万用蜡烛点燃的河灯。红红的灯,从碛口上方的黄河边缘放入黄河,这些灯摇摇摆摆,从黄河上顺流而下。夜幕里的河灯,放着柔和而又诱人的红光,在暗夜中静静地向下游飘去,这又给古镇增添了诗意,古韵……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曰“悬根松”,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穿过悬根松,我们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岭东侧是一处耸入云天的万仞绝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压顶,悬崖欲摧之势。每当夕阳西下,残阳辉映山壁,便会出现“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的奇光异景,名曰“夕阳返照”为恒山一大奇观。穿越林荫道,走出果老岭,正陶醉于峰回路转之时,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过牌坊,穿马殿,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内并列两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明代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名:
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苦平分别有天。
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别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潜龙泉”之说,大唐玄宗皇帝亲下御书,赐额“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
离开“龙泉观”沿着林荫曲径继续向东南攀越,峰南高处有一大石窟,名曰:“飞石窟”。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灵石飞去,形成一处大的幽窟,名曰“飞石窟”。之后此处建“北岳庙”,为“恒山上庙”,后毁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为进一步扩建恒山,将飞石窟旧岳庙改为“北岳寝宫”,在天峰岭的半崖间兴建新岳庙,即今天的“恒宗殿”。
飞石窟内,布满了历代名士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众多的题刻中,以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和雁门使者郑洛题写的“耸翠流丹”最为上乘。不但书体流畅,字迹佳丽,同时也是对恒山奇峰怪石赞叹的绝笔。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笔,高悬于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认为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万能,有机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飞石窟西侧是一道草木丛丛,曲折出奇的深沟,沟内山桃花遍峪盛开,灌木林遮天蔽日,这里生长着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为名贵。据《恒山志》记载,恒山灵芝仙草为镇山之宝,状如紫色云锦,服之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当地人们传说:每一株灵芝草,便有一条双头毒蛇看护,又说恒山灵芝平时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祷北岳大帝,灵芝才会现形放光。神奇的恒山灵芝仙草飞飞扬扬传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员,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记》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东北是一道十分险峻的岗岭,名栈云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浅、通向,向来无人知晓,因岗上经常凝云聚雾,不时有云雾进出,当地人称为“出云洞”,又称“白云灵穴”。为恒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观。诗曰:
玉洞空明秘宝藏,白龙蟠引气舒扬。
谁知变化须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过了紫芝峪就是规模宏大的“恒宗殿”。恒宗殿,亦名贞元殿,又名元灵宫,俗称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大殿位于天峰岭半崖峭壁间,这组建筑群包括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殿、崇灵门、二郎庙,总占地面积为1215.23平方米。恒宗殿是一座单檐双下昂五铺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筑,进深三间,面宽五间,殿身崇高,用材硕大。大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令人诚惶诚恐。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恒宗殿殿西侧,置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击之,声震幽谷,酷似雄鸡鸣叫,称为“金鸡石”,为恒山又一奇观。从朝殿向东远望,在翠壁丹崖处,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动下犹如绵羊吃草,别有情趣,称为“玉羊游云”。与“金鸡石”并称“金鸡玉羊”,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诗云:
东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
恒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会仙府”古建筑群。整组建筑占地381.9平方米,主殿会仙府坐北向南,面宽三间11.5米,进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筑。殿内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东汉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与佛教徒焚经斗法,参加头号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恒山讲经说法后,将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炼,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果老见他道骨不凡,收为弟子,在这里修炼成仙。
会仙府四周悬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昆仑首派”等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笔划如椽,字大过丈,为书法佳品,体现了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会仙府东建有“玉皇阁”、“御碑亭”。“御碑亭”是一处八面出廊,四面有门窗的八角单檐尖顶建筑,亭中竖高三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沿会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条半米宽的岩缝,沿岩缝攀上陡壁高处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台平如砥,台上残棋一局,台岩上刻“琴棋台”三个大字。台西侧为“通元谷”,是当年张果老修练之处,因昔日果老与仙人抚琴、对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恒山掌门令狐冲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说的就是此处。琴棋台除留有历代文人题诗外,台畔峭壁上还刻有“悟道仙踪”,“一局烂柯”,“斗北一柱”,“仙山显岳”,“石壁凌云”等题刻。
顺“通元谷”沿阶而上,便登上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天峰岭”。天峰岭海拔20xx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排行第二。登临此处,良辰美景尽收眼底,您可以尽情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线,是恒山“九天宫”,又称“娘娘庙”。正殿两旁建有配殿和钟鼓楼,整体结构对称,规模仅次于恒宗殿,可见九天宫的特殊地位。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赐给北岳道径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种,派遣御马监白忠专程从北京护送到恒山,神宗勒渝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宫内。九天宫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九天玄女亦称“元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中国台湾“九天玄女”道教团,回国寻根,确认恒山九天宫为“九天玄女祖庙”。
于九天宫平行修建的还有“纯阳宫”。此宫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三面有廊,插木入山为基,上铺龙骨作面,下用长短不等的木材支撑,总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内塑吕洞宾,柳仙等神像。吕洞宾,唐末进士,号重阳子,山西永乐县人,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长安遇汉钟离“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庙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论道德以慈悲度世为成道之路径,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释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极大的影响。
纯阳宫东南不远是“十王殿”,殿内正中塑汉化的地藏王菩萨,左右分开塑十殿闫君神像,主管人世间生死轮回。
各位朋友!恒山的主要景点和美丽传说还有很多,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处景观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漫山游遍,意犹未尽。它不仅景观奇特,植被同样丰富多样。每当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山桃花,红如朱点,粉似女颊,含娇滴露,烂若云霞。恒山桃花美丽娇艳,不知陶醉了多少风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话形象,传说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恒山修练得道的。另外,恒山豹榆,是恒山独特的树种,为全国所稀有。因树干酷似金钱豹斑剥陆离的花纹而得名,生长于恒宗殿四周,质地坚实而又顽韧,是古代将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传说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质。
恒山的游历,会使您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升华,刹那间您将会从浮衍走向现实,从平庸走向高尚。当您感受千峰竞秀,万山胜境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北岳山川秀,风光在险峰。
走过桑干河,我们就正式进入浑源县了,浑源县地处山西东北部,面积为1900平方米,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使正北芪的主要产地,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岳恒山、悬空寺。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平方公里,整个景区为4a级风景区,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知道恒山为五岳之一,共108峰,自古恒山18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悬空寺。
好了,我们现在已来到停车场请大家下车随我去参观。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那为什么悬空寺要建在这么高的而又不与地相接的地方呢?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为了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听信道长寇谦之的谗言,发现寺庙里有兵器和女人,说寺庙是不干净的地方,一度灭佛,发生了太武帝灭佛事件,他将寇谦之请到京都平城,并在那里设立了道坛。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也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的遗训“上延宵客,下绝嚣浮”修建了这座悬空寺。
那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那这三个字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寺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实际就是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平面的寺庙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此外,它的选址也体现了他的特点。首先我们看悬空寺对面的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岭,海拔xx米,它为悬空寺挡住了太阳,就是在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悬空寺的日照时间也只是三到四个小时。我们再看悬空寺背靠的这座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们看悬空寺就被环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来,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山崖,流进我们现在所在的山谷金龙峡里,左右两侧的山崖又成弧形,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增大了风的阻力,再大的风到了这儿也就变成了微风。这样风吹、日晒、雨淋都不会对悬空寺造成侵害,就难怪它会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平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钓yu台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们顺着山崖往下看,我们看到石壁上有两个字:壮观,可是我们发现,壮字多了一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参观后挥笔写下的,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徐霞客曾来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观。外国的建筑学家也对悬空寺赞美不已。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感慨道:“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的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曰“悬根松”,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穿过悬根松,我们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岭东侧是一处耸入云天的万仞绝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压顶,悬崖欲摧之势。每当夕阳西下,残阳辉映山壁,便会出现“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的奇光异景,名曰“夕阳返照”为恒山一大奇观。穿越林荫道,走出果老岭,正陶醉于峰回路转之时,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过牌坊,穿马殿,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内并列两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明代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名:
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苦平分别有天。
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别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潜龙泉”之说,大唐玄宗皇帝亲下御书,赐额“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
离开“龙泉观”沿着林荫曲径继续向东南攀越,峰南高处有一大石窟,名曰:“飞石窟”。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灵石飞去,形成一处大的幽窟,名曰“飞石窟”。之后此处建“北岳庙”,为“恒山上庙”,后毁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为进一步扩建恒山,将飞石窟旧岳庙改为“北岳寝宫”,在天峰岭的半崖间兴建新岳庙,即今天的“恒宗殿”。
飞石窟内,布满了历代名士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众多的题刻中,以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和雁门使者郑洛题写的“耸翠流丹”最为上乘。不但书体流畅,字迹佳丽,同时也是对恒山奇峰怪石赞叹的绝笔。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笔,高悬于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认为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万能,有机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飞石窟西侧是一道草木丛丛,曲折出奇的深沟,沟内山桃花遍峪盛开,灌木林遮天蔽日,这里生长着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为名贵。据《恒山志》记载,恒山灵芝仙草为镇山之宝,状如紫色云锦,服之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当地人们传说:每一株灵芝草,便有一条双头毒蛇看护,又说恒山灵芝平时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祷北岳大帝,灵芝才会现形放光。神奇的恒山灵芝仙草飞飞扬扬传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员,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记》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东北是一道十分险峻的岗岭,名栈云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浅、通向,向来无人知晓,因岗上经常凝云聚雾,不时有云雾进出,当地人称为“出云洞”,又称“白云灵穴”。为恒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观。诗曰:
玉洞空明秘宝藏,白龙蟠引气舒扬。
谁知变化须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过了紫芝峪就是规模宏大的“恒宗殿”。恒宗殿,亦名贞元殿,又名元灵宫,俗称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大殿位于天峰岭半崖峭壁间,这组建筑群包括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殿、崇灵门、二郎庙,总占地面积为1215.23平方米。恒宗殿是一座单檐双下昂五铺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筑,进深三间,面宽五间,殿身崇高,用材硕大。大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令人诚惶诚恐。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恒宗殿殿西侧,置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击之,声震幽谷,酷似雄鸡鸣叫,称为“金鸡石”,为恒山又一奇观。从朝殿向东远望,在翠壁丹崖处,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动下犹如绵羊吃草,别有情趣,称为“玉羊游云”。与“金鸡石”并称“金鸡玉羊”,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诗云:
东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
恒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会仙府”古建筑群。整组建筑占地381.9平方米,主殿会仙府坐北向南,面宽三间11.5米,进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筑。殿内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东汉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与佛教徒焚经斗法,参加头号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恒山讲经说法后,将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炼,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果老见他道骨不凡,收为弟子,在这里修炼成仙。
会仙府四周悬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昆仑首派”等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笔划如椽,字大过丈,为书法佳品,体现了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会仙府东建有“玉皇阁”、“御碑亭”。“御碑亭”是一处八面出廊,四面有门窗的八角单檐尖顶建筑,亭中竖高三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沿会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条半米宽的岩缝,沿岩缝攀上陡壁高处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台平如砥,台上残棋一局,台岩上刻“琴棋台”三个大字。台西侧为“通元谷”,是当年张果老修练之处,因昔日果老与仙人抚琴、对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恒山掌门令狐冲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说的就是此处。琴棋台除留有历代文人题诗外,台畔峭壁上还刻有“悟道仙踪”,“一局烂柯”,“斗北一柱”,“仙山显岳”,“石壁凌云”等题刻。
顺“通元谷”沿阶而上,便登上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天峰岭”。天峰岭海拔20xx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排行第二。登临此处,良辰美景尽收眼底,您可以尽情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线,是恒山“九天宫”,又称“娘娘庙”。正殿两旁建有配殿和钟鼓楼,整体结构对称,规模仅次于恒宗殿,可见九天宫的特殊地位。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赐给北岳道径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种,派遣御马监白忠专程从北京护送到恒山,神宗勒渝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宫内。九天宫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九天玄女亦称“元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中国台湾“九天玄女”道教团,回国寻根,确认恒山九天宫为“九天玄女祖庙”。
于九天宫平行修建的还有“纯阳宫”。此宫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三面有廊,插木入山为基,上铺龙骨作面,下用长短不等的木材支撑,总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内塑吕洞宾,柳仙等神像。吕洞宾,唐末进士,号重阳子,山西永乐县人,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长安遇汉钟离“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庙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论道德以慈悲度世为成道之路径,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释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极大的影响。
纯阳宫东南不远是“十王殿”,殿内正中塑汉化的地藏王菩萨,左右分开塑十殿闫君神像,主管人世间生死轮回。
各位朋友!恒山的主要景点和美丽传说还有很多,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处景观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漫山游遍,意犹未尽。它不仅景观奇特,植被同样丰富多样。每当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山桃花,红如朱点,粉似女颊,含娇滴露,烂若云霞。恒山桃花美丽娇艳,不知陶醉了多少风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话形象,传说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恒山修练得道的。另外,恒山豹榆,是恒山独特的树种,为全国所稀有。因树干酷似金钱豹斑剥陆离的花纹而得名,生长于恒宗殿四周,质地坚实而又顽韧,是古代将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传说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质。
恒山的游历,会使您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升华,刹那间您将会从浮衍走向现实,从平庸走向高尚。当您感受千峰竞秀,万山胜境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北岳山川秀,风光在险峰。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曰“悬根松”,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穿过悬根松,我们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岭东侧是一处耸入云天的万仞绝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压顶,悬崖欲摧之势。每当夕阳西下,残阳辉映山壁,便会出现“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的奇光异景,名曰“夕阳返照”为恒山一大奇观。穿越林荫道,走出果老岭,正陶醉于峰回路转之时,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过牌坊,穿马殿,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内并列两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明代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名:
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苦平分别有天。
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别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潜龙泉”之说,大唐玄宗皇帝亲下御书,赐额“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
离开“龙泉观”沿着林荫曲径继续向东南攀越,峰南高处有一大石窟,名曰:“飞石窟”。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灵石飞去,形成一处大的幽窟,名曰“飞石窟”。之后此处建“北岳庙”,为“恒山上庙”,后毁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为进一步扩建恒山,将飞石窟旧岳庙改为“北岳寝宫”,在天峰岭的半崖间兴建新岳庙,即今天的“恒宗殿”。
飞石窟内,布满了历代名士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众多的题刻中,以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和雁门使者郑洛题写的“耸翠流丹”最为上乘。不但书体流畅,字迹佳丽,同时也是对恒山奇峰怪石赞叹的绝笔。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笔,高悬于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认为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万能,有机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飞石窟西侧是一道草木丛丛,曲折出奇的深沟,沟内山桃花遍峪盛开,灌木林遮天蔽日,这里生长着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为名贵。据《恒山志》记载,恒山灵芝仙草为镇山之宝,状如紫色云锦,服之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当地人们传说:每一株灵芝草,便有一条双头毒蛇看护,又说恒山灵芝平时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祷北岳大帝,灵芝才会现形放光。神奇的恒山灵芝仙草飞飞扬扬传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员,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记》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东北是一道十分险峻的岗岭,名栈云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浅、通向,向来无人知晓,因岗上经常凝云聚雾,不时有云雾进出,当地人称为“出云洞”,又称“白云灵穴”。为恒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观。诗曰:
玉洞空明秘宝藏,白龙蟠引气舒扬。
谁知变化须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过了紫芝峪就舒模宏大的“恒宗殿”。恒宗殿,亦名贞元殿,又名元灵宫,俗称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大殿位于天峰岭半崖峭壁间,这组建筑群包括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殿、崇灵门、二郎庙,总占地面积为1215.23平方米。恒宗殿是一座单檐双下昂五铺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筑,进深三间,面宽五间,殿身崇高,用材硕大。大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令人诚惶诚恐。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恒宗殿殿西侧,置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击之,声震幽谷,酷似雄鸡鸣叫,称为“金鸡石”,为恒山又一奇观。从朝殿向东远望,在翠壁丹崖处,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动下犹如绵羊吃草,别有情趣,称为“玉羊游云”。与“金鸡石”并称“金鸡玉羊”,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诗云:
东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
恒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会仙府”古建筑群。整组建筑占地381.9平方米,主殿会仙府坐北向南,面宽三间11.5米,进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筑。殿内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东汉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与佛教徒焚经斗法,参加头号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恒山讲经说法后,将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炼,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果老见他道骨不凡,收为弟子,在这里修炼成仙。
会仙府四周悬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昆仑首派”等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笔划如椽,字大过丈,为书法佳品,体现了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会仙府东建有“玉皇阁”、“御碑亭”。“御碑亭”是一处八面出廊,四面有门窗的八角单檐尖顶建筑,亭中竖高三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沿会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条半米宽的岩缝,沿岩缝攀上陡壁高处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台平如砥,台上残棋一局,台岩上刻“琴棋台”三个大字。台西侧为“通元谷”,是当年张果老修练之处,因昔日果老与仙人抚琴、对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恒山掌门令狐冲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说的就是此处。琴棋台除留有历代文人题诗外,台畔峭壁上还刻有“悟道仙踪”,“一局烂柯”,“斗北一柱”,“仙山显岳”,“石壁凌云”等题刻。
顺“通元谷”沿阶而上,便登上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天峰岭”。天峰岭海拔20xx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排行第二。登临此处,良辰美景尽收眼底,您可以尽情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线,是恒山“九天宫”,又称“娘娘庙”。正殿两旁建有配殿和钟鼓楼,整体结构对称,规模仅次于恒宗殿,可见九天宫的特殊地位。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赐给北岳道径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种,派遣御马监白忠专程从北京护送到恒山,神宗勒渝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宫内。九天宫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九天玄女亦称“元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中国台湾“九天玄女”道教团,回国寻根,确认恒山九天宫为“九天玄女祖庙”。
于九天宫平行修建的还有“纯阳宫”。此宫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三面有廊,插木入山为基,上铺龙骨作面,下用长短不等的木材支撑,总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内塑吕洞宾,柳仙等神像。吕洞宾,唐末进士,号重阳子,山西永乐县人,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长安遇汉钟离“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庙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论道德以慈悲度世为成道之路径,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释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极大的影响。
纯阳宫东南不远是“十王殿”,殿内正中塑汉化的地藏王菩萨,左右分开塑十殿闫君神像,主管人世间生死轮回。
各位朋友!恒山的主要景点和美丽传说还有很多,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处景观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漫山游遍,意犹未尽。它不仅景观奇特,植被同样丰富多样。每当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山桃花,红如朱点,粉似女颊,含娇滴露,烂若云霞。恒山桃花美丽娇艳,不知陶醉了多少风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话形象,传说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恒山修练得道的。另外,恒山豹榆,是恒山独特的树种,为全国所稀有。因树干酷似金钱豹斑剥陆离的花纹而得名,生长于恒宗殿四周,质地坚实而又顽韧,逝代将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传说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质。
恒山的游历,会使您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升华,刹那间您将会从浮衍走向现实,从平庸走向高尚。当您感受千峰竞秀,万山胜境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北岳山川秀,风光在险峰。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末华北民居建筑的典型、华北第一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乔家大院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近年来,又被辟为民俗博物馆。利用民宅搞民俗陈列,这实在是一明智之举。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馆藏珍品吸引了无数游人,到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650万余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胡绳、民俗学家郭子开等都来参观过,正如大家所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乔家大院坐落在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闯荡世界,在内蒙古包头城中苦心经营小商铺,积蓄资财,终于在包头城中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复盛公”,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乔氏家族的第二代乔致庸,除了继续经营商号以外,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开办钱庄、票号、典当生意,不仅在包头市的商界占了垄断地位,而且把商行、银号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置买了大量房产、土地。乔家发家后,就开始在老家修建宅院。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氏总结他们的发家经验,认为是恪守中庸之道的结果,将这幢宅院取名为“在中堂”,与乔致庸的名字相一致。“在中堂”兴旺时期,有乔氏三代60余口,佣仆250多人,还有私塾教师、账房职员等。乔氏一家的吃穿用度,极尽豪华奢侈。1938年,日军进入祁县,乔氏一家为躲避战火,举家离去,到京、津一带避难。从此,人去宅空,留下了这座大院。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看上去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吉“喜”字。当年张艺谋先生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寻觅外景地时,跑遍大江南北,当他来到乔家大院,登上房顶之后立刻被美妙的场景所吸引,当即拍板选中了这方宝地。张艺谋实在有眼力。接下来,我们进院参观。
乔家大院的第一大景观就是眼这座绚丽多姿的门楼,大门的周围挂满了大红灯笼,象征着这里红红火火;再看这黑漆大门扇上,是一幅铜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才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再请看上面的石雕门额,“古风”二字笔力雄健,淳朴浑厚,与对联相映成辉。再往上就是高大的顶楼了,上面悬挂着山西巡府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牌匾“福种琅缳”,这是乔家大院内保存最有价值的四块牌匾之一。往里走与大门相对的是一个砖雕影壁,壁上面是一幅“百寿图”,由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构成,所谓“一寿变百寿”,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两侧是左宗棠题赠的一幅意味深长的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二者珠联璧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一进门,一条长长的石砌通道将大院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这三座大院都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就是说,里院,即第三进院落内的房间都是五开问,外院,指第一二进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并且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连。南面的三座大院都是二进四合院,这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小院总计有十九进,房屋共有313间。整座大院设计精巧,外观巍峨高耸,森严壁垒,内视井然有序,富丽堂皇。更重要的是,反映民俗风情的各种展品陈列在院内的各个房间,更增加了大院的吸引力。
女士们、先生们,请先来第一院参观。设在院内的是“乔在中堂史料馆。”请随我顺左手依次参观。首先看到的是乔家发迹史,主要从乔家世系、经商发迹和建筑掠影等几方面作了探索和展示。右侧的这几个展室详细介绍了乔家的用人制度、经商之道、商业网络和票章号规。再来看大门上的石雕,四个狮子蹲在大门口,威风凛凛。
从一院出来,我们去参观二院。二院的特色是丰富的绘制工艺和雕刻艺术。正门木雕是八骏马和福禄寿三星图,二进门木雕是花博古和财神喜神,这些雕刻在大院内几乎随处可见,并且与传统民俗密切相关,经常是一个画面为一民俗故事,比如天官赐福、招财进宝、麒麟送子等。说起麒麟送子,这里面还有一个生动的传说故事呢!传说在春秋时期,孔子的母亲怀孕时晚上梦见一麒麟嘴衔着大书箱子,背上驮着个孩子上屋里来了,等孔子的母亲醒来时,孔子就降生了,后来孔子成了圣人。从那时起就传下孔子是麒麟送来的,所以一直到现在,结婚时都要在门上或新房里贴“麒麟送子”的字画,巴望着新媳妇能生个有出息的孩子,好光宗耀祖。朋友们,在这个大院里展出的是“乔家珍品”,请随我进各个展室参观。第一个展室主要陈列有民末清初山西著名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先生的八幅木雕挂屏。第二个展室主要陈列各种瓷器,还有稀世珍宝“犀牛望月镜”,它是用纯铁梨木精雕而成,其木系从东南亚进口,造型独特,样式美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特别要提出的是,其镜面平展历经220xx年不变形!第三展室陈列的不仅有各种硬木家具,还有乔家珍品“万人球”。这里是当年会客和洽谈生意的地方。第四个展室陈列的是乔家第五代乔映辉(是当年哈佛大学高材生)的全家合影和当年使用的家具,这个德国进口的铁火炉,烟囱可插入墙壁,而使全屋暖和,实际是一原始暖气。第五个展室是乔家的日常用品和部分工艺品,如各种镜子、悬挂的图案画等,从中显示出晋中一带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第三院。
第三院又称作书房院,设在其内的是“民俗陈列”和反映“商俗”的展品。第一个展室陈列着傅山、赵铁山、何绍其和杨二酉等著名书法家的艺术佳品,请朋友们仔细欣赏。偏院的门上写着“商俗”二字,请随我进这个展室,这就是有名的“明清一条街”,街上有衙门、杂货店、茶店、珍宝行等店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祁县商城的面貌,非常形象和逼真!紧随其后的另外几个展室分别是“行商、度量衡、货币票证、坐商”。“行商”这个展室展出的是清末民初行商使用的部分“唤头”,朋友们可能想知道“唤头”是什么呢?通俗的讲就是现在的行业标志。在“坐商”展室里有各种不同的商业幌子,字号牌圆是坐商招引顾客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地方商俗特色,如当铺门口挂一牌子,上面写着“当”字,鞋铺门口挂一双鞋,酒店门口挂一酒瓶,非常醒目。女士们、先生们,从北面三个大院参观完后,大家便看到了乔氏词堂,它与大门遥相对应,是庙宇结构,装点得十分讲究。请看门额上的这块匾,上面写着“仁周义博”,这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也是乔家引以为自豪的第二块牌匾。第四院是花园,院内保存着一块特别有价值的牌匾,那就是傅山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挂在戴廷拭修建的“丹枫阁”门上。二人借“丹”象征明王朝,以秋霜的枫叶表示气节,从而抒发亡明之痛。
下面去第五院参观。
第五院门楼马头上也是一幅麒麟送子图,南正房门楼上是菊花百子、回文七巧,又叫“七夕七巧图”,这也是民间神话故事画题。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相传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风俗通》中记载:织女会牛郎时,喜鹊在天河上给他们搭桥,故名鹊桥。朋友们,五院内的陈列内容丰富而有趣,主要反映的是人生礼仪习俗,包括生日满月,婚丧习俗、祝寿礼仪等内容。其中以婚事习俗系列更为详尽,从相亲、定亲、到出嫁、迎亲、拜堂、人洞房的全过程应有尽有。首先看第一展室,主题是生日,生日是一个人诞辰之日,过生日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在晋中一带12岁过生日叫“开锁儿”,意为开心,脱去愚顽,以示成人。这里有各种小花帽、小花鞋、衣服等。这个房间是洞房,炕的四周放着萝卜,还有马鞍等,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景象。接下来的这间是长辈居室,是略显脂粉气的女起居室,陈列高雅大方、整齐干净,反映了女主人洁身自好、静雅贤淑的追求。正中是花堂,两侧停放着花轿,正中是夫妻对拜的场面,顶上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接下来的这个房间又是一个长辈居室,陈设华贵大方,格调舒适和谐,内有各种家具摆设,表现了男主人的豪华气派。另一个展室的主题是“嫁女”,陈列着女子出嫁时的明杠、穿戴及陪嫁品。下面我们再看礼房。迎娶之日,礼节繁琐,主家专门设了礼房,请总管代表主人接收宾客的礼品,安排迎亲,主持拜堂、入洞房等仪式。院内还有两个展室,反映小孩满月的情况,以及老人过寿阶情景。
最后,我们来到第六院内参观。请看门蹲石狮上的线刻,内容是“出将入相、神荼郁垒、得胜返朝”,相传古代以神荼、郁垒为门神,可以御凶邪避鬼神,这些刻品图像清晰,故事引人,线条流畅,形象逼真。院内展出的内容主题是“农事习俗”和“民间工艺”。请随我进院内依次参观。本室展出的是最有特色的剪纸、刺绣、泥塑、皮影四部分内容,作品精细,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粗犷豪放,富有浓郁的乡土风情。这个展室上写着“服饰”二字,陈列着清末民初晋中一带民间四季服饰,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服饰审美情趣的变化与革新。请看这些袍、袄、衫、裤,特点是宽松舒适、美观大方,接下来我们去了解一下时节序令,共有三个展室。第一个展室反映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踩高践、舞龙灯、挂红灯、供神社的场面,表达了百姓喜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虔诚心理。第二个展室用泥塑陈列手法,展出了从七月十五祭祖到春节前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七月十五又名盂兰节,这天家家祭扫坟墓,故又叫鬼节;八月十五是大家熟知的中秋节;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吃软米油糕的习俗。这里还有一反映腊月活动的顺口溜:腊月二十三,割上对联写下字;二十五,揩抹打扫寻笤帚;二十六,提上篮篮割下肉;二十七,关上门门洗了足;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提上坛坛打下酒;年三十,饺儿捏下三筐箩。再请到第三个展室,这里主要是从“二月二龙抬头”到清明节信仰、饮食及服饰的内容。二月二龙抬头,剥龙皮,吃煎饼,反映了百姓求平安、盼幸福的美好愿望。大院展出的另一大系列是“农事习俗”,共有四个展室。第一室展现农民家庭粮仓场景,第二室用腊像人物再现年轻农民小家庭男耕女织、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三展室是一个年老农民的生活场景,第四展室介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一年四季的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四个展室“农事习俗”取材翔实,场景逼真,宛如一幅古朴的农事活动画卷。
女士们、先生们,至此我们的参观就结束了,一共参观了50多个展室的民俗陈列内容,内容可归类为六大内容:乔家史料、乔家珍宝、经商习俗、人生礼仪习俗、民间工艺和农事习俗。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