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2022-07-14
2022-07-15
2022-07-15
2024-06-03
更新时间:2024-11-29 17:17:0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5
2022-07-14
2022-07-15
2022-07-15
2024-06-0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296名代表和83名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D章程(修正案)》,选举党的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党的XX大报告就“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要论述,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其中之一,就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这既是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统一战线工作未来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团结奋斗,坚持守正创新,让统一战线这个强大法宝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一、深刻领会XX大报告关于统战工作最新论述
2022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为指导,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事实充分证明,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第一,大会报告体现统战特征:团结之意贯穿始终
党的XX大报告多次提到“团结”,大会主题提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最后部分还用整段阐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
“团结”是报告的高频词,要从统一战线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来领会团结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这正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使命。这些论述突显了爱国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党的XX大报告从始至终强调团结。过去讲统战是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士团结起来。这次报告用了“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说法,更能体现统战工作的大团结大联合;对于进一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有更大鼓舞性、更强感召力。
第二,十八大以来,大统战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把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明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过去10年,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建立与完善,这是统战工作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先后制定《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出台关于多党合作、民族、宗教、涉藏、涉疆、党外知识分子、民营经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侨务等方面工作的法规文件,先后召开两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两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对统战工作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此次,XX大报告将“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表述纳入其中。这就意味着,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统战工作不只是统战部门的工作,而是全党的工作。在XX大报告里对这一格局做出明确表述,就是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增强统战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
第三,统战工作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XX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中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此过程中,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势与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统一战线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围绕中心目标,激发和调动积极因素,消除和化解消极因素,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汇集各方面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更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统一战线所具有的凝聚、导向、整合作用,解决的是共识、人心和力量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巩固、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XX大报告在论及“全面从严治党”时,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作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须牢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从这个维度来讲,统一战线工作将发挥更加积极务实的作用。
第四,加强统战工作,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而这正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使命。XX大报告中的最新论述,凸显了爱国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是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统战力量,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而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动员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毛泽东曾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并将统一战线称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还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我们要深刻理解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工作。
第一,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最大限度团结各方面力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也是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不断由小到大、以弱胜强、由弱变强,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10条历史经验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新征程上,我们清醒看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新变化。我们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新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越是目标远大,越是任务艰巨,越是形势复杂,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第二,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取决于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行进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一程,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三个“更加重要”的判断,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分析新形势新挑战,是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根本依据。
第三,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紧扣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这一基本任务,是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谋划,是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
三、牢牢把握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按照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要求,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创造了全新的政党政治模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共产党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第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重要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人士是党必须团结的重要对象。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第六,做好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第七,做好网络统战工作。我国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日益成为争取人心的主阵地。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广泛聚合正能量。
四、引导宗教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党的XX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关于我国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解决我国宗教工作领域问题与挑战的战略举措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实现我国宗教同新时代中国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文化上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宗教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更加全面,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显加强,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有的宗教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追名逐利、放逸懈怠、追求奢华等教风问题依然存在,治理商业化问题的工作复杂艰巨、任重道远,人才匮乏问题突出;有的宗教在组织制度和教会礼仪上中国化成果较为丰富,但在宗教思想方面还缺乏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处境出发的原创性探讨;有的地方在推进宗教中国化过程中流于表面、简单复古、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走向形式化、庸俗化、低俗化。为解决我国宗教工作领域依然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就必须从宗教的观念与思想、宗教的情感与体验、宗教的仪式与活动、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宗教的建筑与造像等各个要素继续深入推进中国化,使之更好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
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对各宗教努力在中国社会实现本土化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同希腊时任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举行会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从来没有产生过文明冲突和宗教战争。”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外来宗教的适应性两个方面。以佛教为例,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历史上我国各宗教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努力和探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我们要有批判性思考,汲取经验总结教训,为我们当下进一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提供有益借鉴。宗教适应所处社会,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更新的过程,过去适应不等于现在适应,现在适应也不等于将来就一定能够适应。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充实时代内涵。
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对宗教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宗教能否长久传承延续,取决于能否适应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适应到不适应、再到新的适应的曲折演进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2期上发表的书评中指出,“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这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要发生变革。”2021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进一步对宗教的规律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世界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关于宗教规律的深刻洞察。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让宗教和宗教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