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
2022-11-24
2022-10-27
2022-10-31
2022-10-21
更新时间:2023-02-12 11:43: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2-10-01
2022-11-24
2022-10-27
2022-10-31
2022-10-21
过中秋节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精选3篇)
过中秋节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篇1敬老
中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审美趣味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赏明月,让人们自觉地去体验、感受圆月、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之美,这时,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之间会相应相合,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于是变得灵敏,赏月之际,每每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然则中秋节的节俗,不仅让我们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获得审美享受,而且它还不断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趣味。
过中秋节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篇2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过中秋节的意义及目的是什么 篇3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一种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破土而出,它所反映的是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中,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陶庵梦忆》卷5中就有相关记载。同时,与明清时代内收的社会形态一样,节日的内敛性开始显现,中秋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正如《燕京岁时记》所云:“每届中秋,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表现出澄净清幽的天上圆月,围合宁静的院落,亲密和洽的亲人,三者在这一刻达到混融合一,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同时,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瓜果等过节的东西。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每个家庭成员在中秋夜因为团圆油然生出安全感、舒畅感和温馨感,即中秋赏月节俗伦理功能的根源所在。总体来看,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节日表现的公共性与家庭性这两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张力,使得“圆月”中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形成了民众的情感认同空间。
今天,传统节日要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积极探索其在民众生活中的文化谱系重构模式
20xx年,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xx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传统节日的影响力逐渐淡出民众的生活,其所负载的精神内涵,也就是我们说的“非物质文化”就会有表面化和空壳化倾向,表现出文化谱系缺失和断裂的状态。
传统节日的文化构建是谱系性的,既包括对其仪式、空间等的建构,也包括对形式的建构,其核心是文化建构主体对文化形态及其相关文化价值的认同性建构。
中秋节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秋月”与“圆月”作为认同性达成的关键词,将中秋节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先苦后甜的社会劳作观、企盼阖家团圆诸事圆满的人伦幸福观等文化心理逐渐融合,使得中秋节表现出的社会调节、缓释功能与其展示出的独特的民族浪漫气质完美融合,一言以蔽之,就是对“美”与“好”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中秋节文化形成了自身的认同谱系,从语言叙事来看,有神话、诗词;从物象叙事来看,有月饼、兔儿爷等代表性物品;从行为仪式叙事层面来看,有中秋祭月、拜月、赏月、玩月的不同仪式。
中秋文化谱系的形成使得中秋节在发展中几乎融合了所有秋天的节日,其文化认同性与情感认同性在民间表现出强大的社会活力和民俗生命力,生发出节日内部自我传承发展的动力,逐渐成为四大传统节日中除春节以外最重要的节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