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12
更新时间:2023-06-01 14:14:3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12-12
2022-12-15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12
工作总结jobsummary/worksummary是最常见、最通用的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检查、总体评价、总体分析和总体研究,分析成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的文章19篇 ,欢迎品鉴!
一、xxxx年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xxx区内xx个行政村,其中xx村为我镇乡村振兴试点村,xx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着力建设下湖村、叠石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茶产业:我镇以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x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生春源叠石茶叶基地xxxx亩,辐射带动xx村约xxxx农户对全镇约xxxx亩茶山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茶叶产量显著提升。茭白产业:以长晟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亩茭白产业园和千亩荷花基地,采用生态立体种植模式(荷花+小龙虾),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养,打造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实现荷花套养小龙虾xxxx亩,提供就业岗位约xxx人,带动村民增收约xxx万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吉际、中房、林家、大洋、显柄等村食用菌产业聚集地,实现投产香菇xxx万袋,年产香菇xxxx吨。中草药产业:以大园、东山为核心,引进“三叶青”中草药种植项目为龙头,打造中房中草药种植基地。水果产业:建设叠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凤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数个中房特色水果采摘基地。
(二)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镇村发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xxxx年完成下湖、中房、洋里、沙坂、溪门、港里、显柄等七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下湖村、中房村为美丽乡村提升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镇x个行政村xxx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规模面积xxx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xxx亩。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xx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高度重视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殡葬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镇红色资源,全力发展文旅产业
编制完成《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风光,开发建设凤凰山景区、飞仙岩景区、百丈龙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峰生态农场和满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造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为重点、以体验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承办x罗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举办罗源·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岭兜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中房知名度。凭借全镇xx个行政村都属于老区革命基点村的独特红色资源,通过镇内保存尚为完好的阻击战遗址、厚富红军医院、深坑抗日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深入推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抓好xx村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乡村振兴示点村。进一步整合凤凰山自然风光、叠石茶山风光、满盾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满盾古民居、岭兜转水桥、林家旗杆林、陈太尉宫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资源,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完善旅游线路产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红色引领”,开展雨露计划,实施精准脱贫。年初以来,镇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精准脱贫。全镇多次开办种植、畜牧等培训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xxx人,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实现全体贫困户得到稳定脱贫。中房村党支部带头带领党员与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大洋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黄珠玉养兔;叠石村党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开办百香果种植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耕地占补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承包、盘活固定资产等,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开发河洋耕读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历史旅游景点的同时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工作,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座谈,集思广益、开拓眼界,解决中房茶叶等问题,促进茶叶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抓住省市县关于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盘活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房屋、仓库、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区,加快培育茶产业,打造集野茶生态茶园、精细加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业基地。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品种方面:要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香菇、茭白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业基地“三个基地”。品质方面: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香菇、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打响“醉美中房·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引导发展食品加工业。将现有的石板材园区规划作为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中莲子、小龙虾、茶、香菇、三叶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治山,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引导种植多样树种,丰富林木品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等裸露山体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坚持每年生态封禁,保护山体植被,提高山体蓄水含水能力,让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管,确保河洋溪、金溪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扎实开展河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造田园风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从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以规划引导,把握季节时令,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打造舒适、安逸、悠闲的田园风光。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美丽乡村、旧村复垦工作,创新特色模式,倡导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设廉政教育示范点,拓展为道德讲堂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讲师团宣传宣讲活动,乡贤座谈会、家训族规诵读会等活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乡风。发挥党建引领,积极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乡风民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满盾红军第一阻击战役纪念地、港里王家湖县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家、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生活,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三要推进文化惠民。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业余“讲师团”等载体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党的政策方针、民间信仰、乡风民俗、家风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内容开展宣传宣讲,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和乡音俚语把新时代精神演出来。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x村“两级书记”联席会制度,坚持每季度围绕x个主题,在x个村开展x场现场办公会,营造比拼赶超氛围,凝聚工作强大合力。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在“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当好“四个先锋”、项目攻坚建设和“十大提升工程”的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党员干部能够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问题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五个环节在线监督,做到问题、责任、期限、追责“四清楚”,重点解决有的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问题。三要深化平安中房创建。以创建“平安中房”为契机,坚持每季度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一次综治平安入户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渲染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坚持开展好每月xx日的县乡领导接访日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广“互联网+”的群防群治,实现辖区治安盲区全覆盖,提高办案实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执法满意度。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港北区乡村振兴局严格按照自治区、市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踔厉奋发,不断开创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解放思想,为接续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面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营造抓学习、强作风、带队伍、促工作的浓厚氛围。统筹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驻村第一书记、专责小组驻组人员等共68人到南宁参观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激励港北干部努力做到事争一流,全力以赴做好乡村振兴这项全区重点工作。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领导高度重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定期调度学习进度,认真对标对表,高质量落实规定动作,高标准谋划自选动作,把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学习党史中凝聚力量、接续奋进。
(二)夯实基础,以强有力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筑牢返贫致贫防线,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一是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线上”国扶系统和行业部门系统双监控、“线下”干部核实、部门精准帮扶相结合的监测机制,每月跟踪监测,对重点对象定期检查、动态管理,持续跟踪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变动状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截止9月底我区共认定三类人员824 户3084人,其中脱贫监测户197户696人,边缘易致贫户517户1992人,突发困难户110 户396人,经过监测帮扶取消风险脱贫监测户60户233人,边缘易致贫户 157户 640人。
二是抓好资金项目的谋划和推进。2023年共谋划了4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涉及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551万元(中央下达4288万元、自治区下达2922万元、市下达2470万元、区安排3871万元)。
三是统筹“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取得实效。截止10月6日,全市各级各单位共有港北籍科级及以上干部974人,已返乡进行“双报到”的共876人,覆盖全区122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98%。全区共组建“理事会”819个,组织召开了港北籍干部动员会5期,镇、村两级组织已经报到的回乡干部召开工作座谈会1112场次。
四是推进消费帮扶、社会帮扶提档升级。2023年,我区通过自治区认定的扶贫产品131个,销售额达12920万元。在华隆超市、永盛百汇超市、广百汇超市、四个乡镇超市等设立了10个扶贫产品专区,2023年至今实现销售额20.3万多元。设立港北区扶贫产品展销中心、港丰农牧消费扶贫专馆、稻花鑫扶贫产品专馆等三个消费扶贫专馆,2023年至今实现销售额90多万元。推进脱贫户“微心愿”活动,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开展脱贫户扶志扶智等活动,今年以来,企业累计到户帮扶70多次。
五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2023年自治区下达水库移民项目投资资金3934万元,拟建设28个项目,目前3个整村提升工程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20个项目正在施工。2023年自治区下达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补短板项目资金750万元,用于建设扶贫车间2500㎡、挡土墙100米、排水沟150米,截至2023年9月,扶贫车间已建成2344㎡主体房屋和配套挡土墙,资金支出750万元支出率100%。按时拨付2023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42.715万元。易地搬迁共290户,需拆旧房224户,已拆旧224户,已发放奖励合计738万元217户。通过外出务工、就业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周边工业园以及城区打零散工等途径实现搬迁群众就业610人。
六是加快脱贫攻坚档案归档工作。把脱贫档案归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谋划实施,结合实际制定《2023年港北区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实施方案》。严格督导检查,就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督导。强化业务培训,5月24日组织各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召开港北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就整理归档细则和贫困户档案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截止9月底,2023-2023年港北区本级文书档案整理及目录录入55434件,2023-2023年港北区8个乡镇文书档案整理及目录录入62117件、110个行政村文书档案整理及目录录入51913件,已完成2023年-2023年纸质档案数字化合计1244421页。
(三)聚焦重点,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按照聚焦重点、平稳有序要求,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做好政策衔接,制定出台乡村振兴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自治区文件部署,立足我区工作实际,并充分征求教育、医保、住建、民政等职能部门意见,对文件进行了多次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出台了《港北区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点》、《港北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和《港北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成立了两项活动和九个专项行动专责小组,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机构,为各部门明确工作方向,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做好机构衔接,扶贫和水库移民局重组为乡村振兴局。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发文,将港北区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重组为港北区乡村振兴局,并于6月3日挂牌,主要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目前局内工作已经按新机构正式运转。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和政策制度调整,结合区内实际情况,逐步理清明确相应职责,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作用,切实抓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
三是做好体制衔接,以过硬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夯实组织体系,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责任制。强化业务指导,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会为契机,坚持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共同提升、示范培训一体推进,做到培训全覆盖。
(四)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今年以来,先后组织推荐评选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自治区2023-2023年度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自治区五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贵港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和港北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2023年1月港北区扶贫信息中心荣获贵港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奖励记功集体表彰。2023年3月港北区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荣获广西三八红旗集体表彰。2023年4月港北区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荣获全区先进集体表彰。
二、存在问题
一是机构改革进度需进一步加快。目前县市区的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局转变的机构改革各项事宜、各项职能仍需要等待上级的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明确。
二是各级干部的业务水平加强。受到换届的影响,区乡村三级换届的干部调整,特别是新到任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对“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的标准理解不深,加上目前业务培训的强度减弱,基层干部对扶贫政策认识和理解上仍是制约工作效率提升的短板。
三是就业和产业两项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举措来推动。就业方面,现有的扶贫车间的就业带动能力仍然比较有限,需要继续拓展和强化;产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后颈不足,规模较小,部分农业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机构队伍衔接。按照自治区、贵港市的工作部署,加快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局的机构改革步伐,尽快完成机构设置,挥好干部队伍作用,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进一步提升对接落实上级有关工作和政策的效率。
(二)加强各项政策衔接。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重要内容,按照自治区和贵港市有关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细则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平稳有序推进。特别是扎实做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把握好工作重点,筑牢防止返贫的防护墙,要紧盯重点人群,做好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做好舆情处置。
(三)加强防贫监测工作。根据自治区及市级反馈疑是问题不定期与部门共享数据,不定期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和突发困难户信息数据全覆盖核查工作,做好防贫监测分析和脱贫成果分析。针对全国防贫监测信息系统人口信息建立系统人口数据库,每月开展一次脱贫户,三类人员自然变更的信息采集、更新、录入,做到变更有据、统计精准。不定期与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部门数据与防贫监测系统数据共享,对所有脱贫户困户及防贫对象开展“线上线下”数据信息比对分析核实,及时发现风险点,早干预早纳入,切实提高信息数据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加强项目库建设。各部门成立本部门项目库领导小组,并落实项目库建库联络人,上报港北区乡村振兴局备案,严格按建库程序执行。组织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不定期到各乡镇、有关部门对项目库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库建设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同时,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对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实施开展监督,督促任务落实。
(五)加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老乡家园—港北区移民安置小区后续产业扶持项目经营管理,加快食用菌生产大棚二期全面投产,根据协议向搬迁贫困户按时分红,大力带动搬迁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加快完善“补短板”扶贫车间项目用地,完成竣工验收后及时出租获取收益。
(六)加强老乡家园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由区委组织部、根竹镇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老乡家园党支部管理,区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配合支部开展各项工作;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做好老乡家园-港北区移民安置小区消防整改,加强物业人员管理培训,规范物业管理水平,向搬迁贫困户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七)加强组织开展“两项活动”。按照市委和区委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好“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两项活动,做好港北区本级干部的管理考核。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挖掘“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取得的实际成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建设家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返乡领导干部的参与热情,吸引各方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如邀请市城市道路管理处的干部为家乡道路规划提供建设意见,邀请在自然资源局工作的干部做整体谋划等等,真正发挥各行各业领导干部的优势,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XX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市投资促进局紧密围绕《银川市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梳理总结全年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切实推动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市投资促进局开拓思路、创新方式,对标闽宁合作机制平台,积极采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积极引进福建企业来银投资招商引资项目,切实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先后引进闽商科技扫地机器人项目落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谷道(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外贸牛”互联网外贸平台落地丝路经济园;引进福建科晖集团、日本富士印株式会社环卫智能一体化项目有意落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福建久信科技公司石墨烯地热项目有意落地闽宁合作产业城,有效提升了闽宁产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动联系推进闽宁对口协作项目
1、主动联系对接宁夏福建总商会、银川泉州商会、银川南安商会等商协会,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寻求闽宁合作项目。
2、积极联系福建厦门、泉州市企业,陪同杨玉经市长到厦门“外贸牛”、嘉晟集团、国烯科技、厦门泉州商会、泉州福建信和新材料、嘉泰数控科技等企业考察,联系对接招商引资闽宁合作相关事宜。
3、赴福建驻泉州招商。联系对接泉州纺织协会、市场监管局、发改委、文旅局、价格认定局、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久信科技等,驻点联系对接闽宁合作相关事宜。
4、参加5月在福州召开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考察对接福州软件园,对接优图科技、瑞芯微电子公司、新东网科技有限公司、达华集团等。
5、对接闽商科技通过以商招商方式,联系对接福州、漳州8家企业,为闽宁合作第23次联席会议的召开,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同时为闽商科技、福建信和新材料、国烯(福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
6、联系宁夏闽宁云扶贫信息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康众畅想科技有限公司把总部由彭阳迁移到银川。
7、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通过漳州市工商联、福建科晖集团等邀请福建通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漳州大通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等30余家厦门及漳州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纺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生产企业在厦门组织召开银川市招商引资推介会。会上通过播放银川市招商宣传片和推介,向参会企业家介绍了银川市投资环境及产业发展情况。永宁县商投局介绍了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合作产业城的发展情况,将闽宁合作作为重点推介内容,充分展示了闽宁合作的重要性和产业扶贫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做了相应的推介。福建华东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伟霖对银川市营商环境表示肯定,并详细询问投资政策,有意愿到银川参观考察。漳州致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积极交流,对到银川考察充满期待。此次座谈会与会双方充分交流意见,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企业家的肯定。
11月9日至11日,厦门久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汇圆生物科技等三家企业来银川做深度的商务考察。
8、参加20XX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重点对接了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奥佳华睿博天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中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天蓝进出口有限公司、厦门津港进出口有限公司、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等企业。后随自治区商务厅考察组赴厦门翔通动漫有限公司、全国互联网+政务的龙头企业——南威软件集团进行考察调研,并与福建省宁夏商会、闽宁合作交流中心进行座谈交流。
9、组织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合局、永宁县商投局赴漳州考察福建科晖集团,深入企业了解其在智慧环卫一体化、大数据、大集成反面所开展的业务,双方就银川市环卫产业发展情况、优势互补、产业整合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
(二)做好福建客商来银考察跟踪服务
1、接洽福建南安市工信局一行来银川考察装备制造业—共享集团,达成双方的合作和交流,为共享集团利用南安市当地资源开辟了新途径,为共享集团产品通过南安走向海外市场打开了通道。
2、科晖集团等来银川考察,积极组织召开银川市相关部门单位与科晖集团、富士印株式会社、四川能投环境公司恳谈会、市政系统与科晖集团座谈会;陪同科晖集团等公司到永宁县、贺兰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实地考察,最后达成环卫智慧一体化项目等投资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意向。对科晖集团智慧环卫一体化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3、做好福建久信科技来银考察的相关工作,陪同到贺兰神酒庄、闽宁镇、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合作产业城、阅海湾商务区、丝路经济园考察,达成在闽宁合作产业城投资设厂意向。最近银川市人大等将前往该企业考察。
4、参加20XX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重点对接了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其在闽宁镇开展的相关业务,为进一步开展闽宁合作和产业扶贫工作打下基础。
5、接待泉州市人大来银川考察与其座谈,洽谈闽宁合作事宜。
(三)切实加强闽宁扶贫产业园招商力度。
多次组织福建泉州商会、江苏浙江商会、福建久信科技、上海、浙江客商等到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合作产业城、闽宁镇国际商贸城实地考察,对接项目。
(四)积极开展商贸物流产业招商
1、今年4月对接宁夏福建总商会、泉州市商务局洽谈有关合作交流事宜,并为其提供宁夏农副产品在异地设点销售优惠政策的咨询服务。
2、参加20XX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详细了解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情况,关注农副产品展销行情。感觉宁夏供销社组团参展的滩羊皮、枸杞、葡萄酒等产品广受观众好评,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红酒销售探索新路。
(五)组织招商主体主动赴福建招商
1、将福建客商泉州企业推荐介绍给永宁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前往考察对接。
2.参加 20XX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组织永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厦门、漳州企业召开银川市招商引资推介会。会上通过播放银川市招商宣传片和推介,向参会企业家介绍了银川市投资环境及产业发展情况。永宁县商投局介绍了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合作产业城的发展情况,将闽宁合作作为重点推介内容,充分展示了闽宁合作的重要性和产业扶贫所带来的巨大变化。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做了相应的推介。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闽宁合作项目洽谈对接的多,落地的少,对接成效仍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我市受制于地理条件及人口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占比少,对于福建企业远道而来投资建厂缺少利益驱动力,同时我市缺乏相应配套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等因素同样制约了闽商投资热情;三是个别已建成的闽宁合作项目达效难,闽宁镇距银川市区约40~50公里,交通物流不便,常住人口有限,流动人口少,缺乏购买力及规模产业所需的劳动力资源。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创新思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充分利用两地挂职干部资源,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接。依托福建驻宁商协会、宁夏驻福建各商协会,以及其他经济发达省份商协会、行业协会推进项目引进工作。积极邀请两地工商联等单位协同招商。依靠市场机制,重点做好闽宁镇和我局扶贫联系点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农业产业扶贫的招商工作。
(二)创新模式,拓展招商引资模式
充分利用已落地闽宁合作产业项目集群效应开展以商招商工作,积极延伸和补全上下游产业链条。积极完善中介招商、引荐人招商奖励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社会化、市场化招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紧密围绕市委政府确定的十大产业,开展精准招商。
(三)依托平台,积极开展平台招商
依托厦洽会、闽宁合作联席会议、中阿博览会等重大节会平台做好福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利用重大节会平台,加大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推介力度,引导两地消费者产生品牌认同,打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
(四)资源互通,驻点与联合招商并重
积极推动我市各招商主体在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实施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等,主动联合驻地商协会、行业协会,做好经济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工作,积极引进十大产业领军企业,实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双赢局面。
(五)优化队伍,强化招商引资队伍建设
加强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充分依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校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实务与理论培训,邀请各地专家、学者,对我市招商队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XX发【20XX】1号“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家,引进资金*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近年来,随着*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2023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汇报第2篇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2023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镇紧扣“农业生态镇”战略发展目标,坚持统筹兼顾抓全面,突出关键抓重点,全面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健全防返贫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定期走访跟踪监测帮扶成效,确保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坚持以特色产业布局、扶贫车间为依托,强化产业、就业双驱动,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推动人才振兴。
抓好用好平台,一方面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镇创业,同时对返镇创业者提供“一揽子”政策和资金扶持,让创业者大有可为,让创业者留得住,进一步激发为家乡工作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另一方面搭建培训平台,对村两委班子、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人等,常态化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领头雁”,为镇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推动产业振兴。
镇作为传统农业种植乡镇,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现象,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培优培强“桂花芡实、潘新莲藕、杨桥老乡鸡、姜圩大米”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高效农业种养,并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依托,拓展“为农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运营模式,以土地托管分红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为壮大特色产业布局提供技术保障,更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推动生态振兴。
强化标本兼治,以更加精准、更加强硬的举措,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常态化抓好禁烧、禁放等工作,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蓝天常驻。严格落实河长制,坚持巡河常态化,对巡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确保碧水常流。
按照《县关于提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资料的分工安排》要求,现就我局承担的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及文化创意相关工作作以下报告。
一、推进情况
1、农村文化创意 以举办夏季雅克音乐季为契机,加快打造大草原雅克音乐文化产业公园,让音乐产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厚植进展优势、提升形象的核心举措,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大招商、大进展、大跨越。
2、加快建立乡村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爱护传承机制
县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两水的分水岭,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传统游牧文化中有着天然的自然生态爱护意识,这种意识植根于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特有的“牦牛、游牧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单纯追求利益的猎取,造成了现有牧场的退化、沙化,牦牛超载的咨询题,经济的进展在旅游之外,急需另辟蹊径;因此,为经济的进一步进展,植根于非遗的创意农业成为了必定的选择;在县委、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整合各界力量与资源,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非遗创意农业,以期解决非遗传承与进展的全然咨询题,发扬长征精神开创文化扶贫新局面。
二、现状咨询题
三、举措经验
建设“美丽草原、和谐家园”;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团结力量,共谋进展;以奋斗者为中心,构建农村文化创意园,展示草原文化魅力,开创新时代;以大生态建设为指导思想,遵循草原自然生态、社会经济进展、文化承载运行规律,以科学的进展观,开放的胸怀构建平台,共谋进展。
1、搭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非遗文化爱护、传承、进展、旅游生态体验园,创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盘活现有牧场,恢复草原自然生态,利于环境爱护,利于牧区进一步进展;激发牧民参与意识,在平台学会先进技术及经营理念,利于草、畜的高技术转化,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牧民服务意识,增加牧民个体素养;传承爱护传统民族文化,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增加民族自豪感。2、畅通国内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解决咨询题渠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优质草畜种,改良,草、畜种产品加工销售)(种、养、加、销一条龙),集中资源建立集恢复生态、传承文化(红色、生态种植、养殖、藏饮食),旅游观光,草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加牧民专业合作社,公司进展、生态恢复、牧民致富的“和谐家园”。
3、拓展非遗文化进展空间,优选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化进展,以传统文化为特色建设文化市场,构建非遗文化生态圈,以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
四、需求建议
开发民族特色创意民俗文化产品,做好牧民、牧场现状调查,充分考虑牧民现实需求与文化承载土壤生态结合点,做足了专业合作社与渠道平台建设的融合,规划切实可行落地的实施方案,加强和现有专业合作社的沟通,寻求最佳切入点。1、在、县城和日干乔湿地建设红军长征文化产业体系,建成长征精神培训学院分院和以长征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脉展示长廊;在镇依托赛马场建设高原马背文化产业园,包括马术培训基地、马术表演场地及队伍建设,格萨尔营地建设;在镇建设牦牛文化博物馆,开展牦牛文化节;在乡依托寺院进展宗教文化产业;在镇、镇适度规模进展唐卡、地毯、帐篷编制、牦牛绒手工制作等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和传承,产业化进展工作差不多开展。
2、依托镇赛马场,建设高原马背文化产业园,提供马术培训、马术表演、马背文化产品销售;挖掘地域文化,展示高原牧民人马合一、刚健不息的奔腾和豪迈。
3、凉快大草原牦牛文化节,开展了文体活动、经贸活动、论坛活动。包括进行凉爽千人大型锅庄盛会,服饰、藏戏、草地山歌、面具、民间弹唱等表演等现代体育大赛。
4、加强长征文化与当地历史文脉的整合,与茶马古道以及元代忽必烈大军南下的路线的整合,与雪山草地景观的整合。通过长征主体文化演艺、餐饮、特色酒店等产业实现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业融合进展,在县建设以长征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脉展示长廊和“长征精神培训学院分院”。5、依托、经幡等人文资源资源和宁静草原绝美的自然景观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提供优质禅修体验场所,展现了藏文化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灵魂与肉体关系的精髓内涵。
6、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公路、半山及山巅观景平台,将如同“蓝月河谷”般的“水韵草原”开发建设成高端文化旅游生态体验产品。
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就业、带动创业、助农增收、助推脱贫。
五、规划总结
(一)、技术
以非遗传承人为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专家意见为指导,充分考虑旅游市场专业导师意见,复原草原牧场游牧设施建设,传统中包含现代旅游人理念。
充分研究藏族文化,充分结合实际,规划和寻求适合进展的产业项目及以后进展方向。
(二)、销售
整合专家、企业家们现有资源和销售渠道,保证稳定的收益,为非遗后续项目的产业化进展,农村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奋斗者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激发奋斗者激情,合理而有吸引力的游客营销机制,吸引客人成为合伙人。
有味,生动的体验项目,精心生产的非遗作品及产品,是体验、休闲、购买的不二选择。
(三)、处理关系
参与式方式处理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咨询题,极大激发参与者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认同,对企业的进展,个人的进展提供了有力前进动力。
牦牛文化博物馆为进行非遗传承学习创业的人们提供了有得的场所,勾勒了美好的以后前景,每个进入平台的人都能寻到适合自己发光发热的位置。
让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产业化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厚植进展优势、提升形象的核心举措,有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进展、大跨越,实现农村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具有区域特征、草原游牧文化的活态体验爱护区。探究进展立体化高科技农业和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5月9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xx]8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一、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内容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聚焦产业振兴,开发生产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惠农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8月29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7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
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2023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万株、新栽植2000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23年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三、前景广阔。下一步,**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2023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
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
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23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1号、**2号被**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依托**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000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10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
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86%,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
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
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
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挖掘**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响水崖县政府旧址革命内涵,不断拓展淌水崖水库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县政府旧址陈列布展和节点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新馆建设,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出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组建淌水崖水库建设兵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丰富群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好人典型评选,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传递文明新风。三、挖掘选树身边典型。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公开评选出孝老爱亲十大典型人物,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将在电视、报纸、微信集中报道,倡树起“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孝道、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为**镇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花龙潭、土崮堆、申家庄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导在外乡贤为家乡招项目、引产业。积极试点孝德治村,开展《弟子规》亲子课堂,布置亲子作业,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确保消灭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马头店子村发展贝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250亩,合作社对外销产品每斤提取管理费0.3,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萧县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坚持压紧压实责任不松懈。萧县乡村振兴局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狠抓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先后组织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4次全县大会,部署推进工作。先后组织开展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走访大排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排查整改活动,强化督导调度,持续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思想不松、力度不减。
(二)坚持筑牢返贫致贫防线不松手。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指标,结合基层治理单元网格,立足实际细化网格,建立健全“村为主”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推行村级网格化监测管理模式。坚持数据比对常态化、监测常态化、责任网格化、帮扶精准化、督导定期化的“五化”监测帮扶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县无新增致贫返贫情况。探索脱贫户分类管理模式,根据脱贫户家庭收支变化情况、劳动力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状况和生产生活水平等情况,综合评定脱贫户脱贫质量等级,实行A、B、C三类分类监测、分类帮扶、分类管理。
(三)坚持紧抓重点工作不松劲。一是持续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截至6月25日,累计安排中央、市、县资金2.72亿元,批复项目139个,已完工110个,完工率79.14%,形成支出12520万元,支出率46%。推行“横向对接牵头部门、纵向下沉镇村”的“两线并轨”扶贫资产管理模式,2023-2023年纳入台账管理资产总数为47.33亿元,2023-2023年扶贫资产项目315个,总投资约1.09亿元。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全县23个乡镇开展扶贫资产专项审计,全面理清摸实资产运营及带贫状况,做到“账实一致”“账账相符”。二是持续强化稳岗就业。坚持劳动力务工就业“周抽查周通报”,推进务工规模,核准核实信息,共印发通报16期。截至6月25日,全县已务工就业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47818人,占去年就业规模的100.04%。三是持续强化档案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举办全县档案管理培训班,分片区召开现场观摩会,实行全过程督导指导,县乡村各类档案归档工作已基本完成。四是扎实开展集中排查。及时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部署会、业务培训会,研究印发《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的通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全员参与,逐村逐户逐条逐项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抽调县直有关部门15名业务骨干组成3个督导组,持续对各乡镇集中排查工作进行督导,发现问题现场反馈,跟踪整改落实。排查发现的问题802条问题已整改797条,正在整改5条,整改率99.4%。
(四)坚持推进有效衔接不松弛。一是推进工作衔接。组织召开萧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编制座谈会,规划编制单位开展实地调研论证,有序推进衔接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推进政策衔接。定期收集整理各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文件,统一印发给县四套班子成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各村。县乡村振兴局开设“业务微讲堂”,两周一期,围绕最新政策要求及重点工作逐人授课。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三进”宣传行动,通过“大喇叭”广播、“田间地头”宣讲等方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宣传进乡镇、进村庄、进农户。三是推进机构衔接。县扶贫局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乡镇扶贫工作站更名为乡村振兴工作站,村扶贫工作室更名为乡村振兴工作室,原村级扶贫专干就地转为乡村振兴专干,原扶贫小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转为乡村振兴小组长或网格员。四是推进帮扶衔接。扎实做好第八批选派干部轮换工作。坚持帮扶工作成效“月抽查月通报”,持续压实帮扶联系人帮扶责任。创新“单位帮镇扶村”制度,立足实际拓展帮扶领域,县直单位定点帮扶由原来的“单位包村”变为“单位单位帮镇扶村”,切实发挥乡镇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加快县乡村统筹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仍需持续用力。少数脱贫户收入水平不高,脱贫基础比较脆弱,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时有发生,需持续强化监测帮扶,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二)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仍需持续用力。少数村两委干部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人才缺乏、人才外流、人才难留现象普遍存在。
(三)乡村产业发展仍需持续用力。部分乡村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还比较低。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坚持在培养好一支干部队伍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拓宽视野,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永不走”的工作队伍。
(二)坚持在守好一条底线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重点对象、重点指标,规范网格化管理,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坚持在做好一套规划上下功夫。摸清核准镇村实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注重部门统筹,高质量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好衔接规划,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
(四)坚持在抓住一个根本上持续用力。聚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立足我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乡镇布局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因素,保障大宗农作物发展,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做靓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五彩”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五)坚持在推进一套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萧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86”工作体系,即1个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基层治理、乡村建设8个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工作报告、联席会商、调度推进、监督检查、评比激励、评估考核6项等工作机制,推行“一图一单”工作法,强化调度督导,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xxxx年,x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和“七大共享平台”建设要求,积极探索x特色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抓重点、攻难点、增亮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以食用菌、药材、竹笋、等农产品为主导,逐步建成了食用菌生产基地、竹笋种植基地、“三木”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了以万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鑫雨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种植规模xxx余亩,年产量xxxx余吨;中药材以黄莲为主,种植规模xxxx余亩,年均产量xxx余吨,建成了以花溪、大坪等村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在大坪、龙定、春芽等村高标准种植推广“三木”药材,建设高山三木药材种植区;积极发展笋用竹产业,在大坪、红山、春芽等x个村实现笋用竹有机食品认证xxxx亩。
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利用剩余统建房,引进优筑旅游开发公司,投资x亿元建设花溪民宿群,现已开工建设。全镇现有颐养中心x家,花海、湔江美庐、旺达瑞川熊猫等涉旅企业及农家乐xx家,旅游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加快特色镇建设,完成了xxxx年度x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验收工作。
(二)以培育人才为关键,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完成“育婴师”劳动技能培训x次xx人,共xx人实现就业。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x人,完成新增农业职业农民培训xx人。
(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截止目前,筒西、姚家、梓柏等xx个村被命名为x市级文明村;xxxx年桥楼、x场社区被命名为x市级“三美”示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2、深化天府文化主题活动,每月开展x次川剧座唱活动;开展“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x场;开展文化培训xxxx人次。
3、全面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各村(社区)已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和益农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完成了龙深干道xxxx米建设、崇德至羊叉道路xxx米建设、Ax线崇德段道路xxx米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共签约居民xxxxx人,签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