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1
2022-11-24
2022-10-27
2022-10-31
2023-01-16
更新时间:2023-02-16 19:29: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2-10-01
2022-11-24
2022-10-27
2022-10-31
2023-01-16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它与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合称“时年八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开始于周代,距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推演,节日习俗和节日的目的意义也一直在不断变化。刚开始清明是个重要的节日,因为清明过后,气温回升,天气一天天变暖,以农业为主的我国人民开始一年的劳作。所以以前有一句话叫: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在我的家乡,每当清明前后,就会有大量的树苗买卖商来我的家乡移植已经成活的树苗。其实,清明在过去不是祭祖扫墓,更多的是庆贺新的一年农业生产的一天,所以清明节在过去相当于国外的:感恩节。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就出现了宫斗剧中最常见的一幕,利用手段逼迫太子申生自杀。申生有个弟弟叫重耳,为了躲避灾祸。逃出了往过,流亡他乡。流亡的过程艰难困苦,一个没有金钱和权力的王子怎能留的住臣子,大多数臣子都陆续离开,各奔东西了。只有几个人忠心耿耿,其中有一人,名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的快要呜呼哀哉的时候,介子推将腿上的肉割下来一块给重耳烤着吃,救下重耳。十九年后,历经磨难,重耳回国做了君王,就是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昔日与他患难的大臣大加分赏,唯独忘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想起昔日旧事,心中有愧,就让人去请介子推来朝接受赏赐。可是差人去了多次,介子推就是不来(搁我我也生气)。晋文公只好自己亲自前往(是不是觉得真有情义啊?你错了,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千万人之上的人做事的风格)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发现介子推不愿意见他早已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去了绵山(在今天的山西)。晋文公派兵上山搜寻,没有结果。就在这时候也不知哪个聪明绝顶的二货给晋文公提了个建议说:“我们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火势一起介子推定会定会从这里出来”。晋文公竟然也听了。
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发火一起,当时也没有武警消防,整整烧了三天多,大火灭了以后,也没有看到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在一个烧焦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已经没有了任何生还的迹象。晋文公安葬介子推母子,发现介子推生后有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写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痛心疾首,为了纪念介子推,将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放火烧山的这一天也只吃寒食,并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发现那颗柳树已经重新漫开枝叶,晋文公将柳树取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扫墓这一习俗的理解
先给大家说下书中记载的扫墓。
扫墓,可以说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写到:“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朝以前就流传相当广泛了,但不像现在这样一定是在清明之际,现在的人大多数忙于上班奋斗,在外乡工作生活的人非常多,所以需要将这一节日确定起来,给人们足够的重视,将传统艺习俗延续下去。在唐朝各种工业,商业达到了顶峰,盛极一时,清明唐朝也是如此。而在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扫墓,如上海、杭州、福建莆田、德化、永春、安溪、广东潮汕、海南、昆明等地方,福建其他地方风俗各异,扫墓时间并不统一。
清明节的其他习俗
因为寒食节要禁火寒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又会去在这一天参加一些活动来保护身体。比如有荡秋千,踢足球,踏青,插柳。
清明节这个节日与其他节日不同,它不仅有对逝者的思念,也充满了对新的收获的一年的来到感到幸福和感恩,同时,在这一天,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其他的禁忌。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给了这个节日独特的记忆,谓之:清明。
清明节这个传统民俗节日,在我过由来已久,我们现在忙碌在每个城市角落的人,都不应该忘记祖先对这一天特别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这一天提醒我们应该记得先辈的光荣传统,优良品格,学习先辈的优秀作风,将先辈的优良教导与经验上融入现代社会。这才是我们当代人应当给这个节日注入的新的灵魂和血液。
当然,清明这一天也有许多迷信禁忌,还有不适用现代社会管理的东西,比如:烧纸钱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我们可以用其他更加适用于这个社会的东西来代替这些习俗也是可以的。
注入新灵魂,新血液,让清明节变得更加清新、明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也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踏青节等等。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所以古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以上这十种清明节习俗,你知道几个呢?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