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房像花园
打从五十年代末,我刚刚有了记忆的孩提时期,家里住的就是2间公房。那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啥都要分配。直至七十年代末,20年过去了,虽经数次迁徙,父母子女6口大人,仍然住着公房2 间。床靠床,又挤又嘈杂。直至1978年夏,父亲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帮我在本单位传达室的里间加了一张床,每晚来住宿。1979年底,我参加招考调进了司法部门,住那儿又成了新问题。经过我多次恳切地申请,1981年的2月下旬,单位领导安排我在一间工作室里搁张床暂住,看把我兴奋的,至少看书学习有了一个清静的环境。
1981年下半年,我开始筹备婚事。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有一阵子几乎天天苦着脸找领导要房子。终于,单位腾出了一间办公室,18平方。我拿到钥匙时,距婚期已没几天,赶紧忙着搬家具。1990年6月,我爱人单位新落成一幢住宅楼。按惯例,妇女是没戏的。但实在是因为我家的住房冬春有几个月不见阳光,情况特殊,经过法院和我们单位共同努力做工作,还是照顾分配给我们一小套(4楼,二室一厅,建筑面积60.5平方)。记得头一次走进新房时,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个遍。那可比儿时全家人居住的房子都要大呀! 1996年二季度,机关搞房改。我们咬咬牙,花10000多元买了下来,本以为会在里面住一辈子的。
1996年8月,随着地级**市的建立,主城区建设热气腾腾,城乡开始大规模建房。那时市级机关有好几种面积的房型可以申请购买,但我要了一楼的90平米房型。虽然两家的老人,还不习惯我们贷款买房。拿到钥匙后我们就忙着装修,2001春节前乔迁。节日期间,家里从来没这么热闹过。我又以为,这样就算安居乐业了。
建设的步伐,总是快于我们的想像。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房地产金融、税收政策的宽松,百姓手中的钱更多了,居住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有钱不敢花,更不敢借钱消费。现在,则敢于撬动金融杠杆,使财富增殖。买房,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还融入了许多投资理念。
2005年1月中旬,市区盛和房产开盘。一大早我和太太就兴冲冲赶去,看中了一套1+2的叠加住房。然而太太听说一个月内要付清60万房款,吓了一跳。我一看现场人挤挤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签合同,交了定金,月底就办完了30万元公积金贷款。现在的新家面积逾200平米,客厅挑高,阳光明媚。装修时考虑也比较周到,大气,节俭,通透,乔迁后的感觉真不错。尤其是住宅前后的花园,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挂果,景色宜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我们兄弟姐妹都陆续有了新房另住。在我们居住多年的城北老社区,多数年轻人也都有了新房子搬出去了,只有老母亲和许多老人们还在故土留守着。她说,这里老邻居多,谈得来,生活习惯了,不想再搬家了。
在节假日的闲暇时光,我常常骑着自行车从新区出发,沿着鼓楼路、海陵路、青年路或者东风路等城区主干道一路观花赏景,到城里去看望老人,顺便办点事情。沿途所见所闻,真的是笑脸盈盈,人流如织,红花绿树,美不胜收。
有言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城解放6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告别贫穷,走向全面小康。如今到处都是一片建设的热土,主城区的东、南、西、北、中,到处都是花园式住宅小区。咱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变化如此之大,住宅像花园,花园中生活。真是天上地下,恍若隔世。
推荐阅读:
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这次疫情的演讲稿发言稿5篇
大学竞选班干部发言稿三篇
董事长年会发言稿【五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演讲稿精选
微商年会发言稿感言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