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
2023年党组理论中心组计划_2023年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6篇
2023-03-12
2023扫黑除恶督导组 2023关于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报告
2023-03-06
2023-03-12
2022-11-15
更新时间:2023-06-12 12:03:3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05
2023年党组理论中心组计划_2023年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6篇
2023-03-12
2023扫黑除恶督导组 2023关于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报告
2023-03-06
2023-03-12
2022-11-15
【第一篇】:榆中县园子初级中学师生共写随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着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力求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二、工作目标
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现将师生共写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师生自由的练笔,提高师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与捕捉能力。通过书写,学会表达自己情感,提高师生写作水平。
2、陶冶师生的情操,积累生活的体验,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3、通过反思或总结,促使师生自我激励、自我认识、自我鞭策,从而超越自我。
三、主要工作:
(一)教师要求
撰写随笔。倡导教师立足于每天的教育、生活,学期周写5—10篇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写出读书笔记。每学年与学生共读至少三本图书,师生共写读书笔记。
(二)学生要求
1、日记。学生每周4—5篇写绘日记。
2、读书笔记。每周至少一次读书笔记。
四、保障措施:
1、学校每学期应配备师生共读书籍等物质基础。
2、教师应该打好基本功,常阅读教育专著,常关注教育在线。
3、每班的黑板报或墙壁展示台应开辟一个区域专门进行学生佳作、好书推荐、书评、读书笔记等的展示。
4、每学期至少1次手抄报制作,进行学生的读书感想或经典文字的交流。
【第二篇】: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师生共写随笔
新教育实验作为一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已经走过13个年头。已逾百万之众的新教育人具有独特的行走方式。我认为新教育人行走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生命叙事。
迄今为止(20_),新教育已经召开了13届年会。在朱永新老师每届年会上的主报告中,“生命叙事”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足见其在新教育话语中的分量。新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改变教师,带动学校,影响学生。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体现为教师开始并坚持了生命叙事,走上了专业写作之路。
新教育人选择生命叙事作为自己的行走方式,有两个原因:
1.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方式是行动研究。朱永新老师指出:“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倡导的是行动的研究,倡导的是校本的研究,这是我们科研的一种新范式。”行动研究,研究行动,新教育的草根性、实践性、田野性决定其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以叙事的方式呈现。
2.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朱永新老师指出:“中小学的科学研究,不是大学教授的那种科学研究,不是坐而论道,不是那种纯理论的,与教育生活脱节的教育科学研究。”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教育发生的第一现场。他们大都不长于理论表达,很自然地选择了叙事作为专业写作的主要方式,以“记录成功实践的案例、记录教育发生的过程”。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具有两个特点:
1.生命叙事的言说对象是生命。
我坚持认为:好文章是生命的精华。“有过亲身体验的人是能够分辨出,同样的道理和语言,表达者是用心感悟到的还是在形式上学到的,在实践中这两者就更有本质的差别了,那些平淡和简单的道理背后,不是小聪明的卖弄,而是真实的生命在燃烧。”(谢耘:《修炼》,第19页,东方出版社,20_)朱永新老师说:“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教育生活是师生生命的历程。新教育人通过教育生活演绎的是自己的生命。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是“努力着将‘对活着的珍爱’一点一滴转化为有意义的生命痕迹。”新教育人生命叙事的言说对象就是自己的生命。
2.生命叙事的言说主体是生命。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是用生命言说的,是生命在场的言说,言说的过程中伴随着清醒、强烈、深刻、细腻、持续的生命体验。朱永新老师说:“于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教师)老师用生命书写的教育生活,是我们新教育关注学生,呵护学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范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克剑先生说:“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的人凭藉聪明,有的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生命’被作为一种治学的境界点出来,是关联着切己的人生体验的,它借一个饱经屈辱和波折的学人的心灵剖白,诉说着人文学术赖以存一线脉息的那点真谛。”(张文质等著:《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第17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像黄克剑先生一样,新教育人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生命叙事体现了新教育人治学的境界已经达到生命的高度。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发挥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
1.自我沟通,自我唤醒。
北大教授周国平说:“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人有两个自我,一个内在的精神自我,一个是外在的肉身自我,写作是那个内在的精神自我的活动。”(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第24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所谓精神自我的活动,是指人在精神层面的自我倾听、自我沟通。写作这种自我沟通的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可以用‘外师’和‘内得’来涵括。”
“‘内得’是指内在的学习,向内己深处学习,是指与自我对话,在沉思默想中获得灵性的开启、生命的感悟和精神世界的洞达。”
“教师的日常工作,教育也好,教学也好,细微、琐碎、单调、平板、沉闷,再加上工作过程的漫长,终极评价的遥远,很难让人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容易对职业产生麻木、倦怠,甚至厌弃。如果能够让他们意识到‘每天都在书写历史,每天都在开创未来’,或许更能唤醒其内在的尊严,激发其潜在的职业热情。”(谢云:《书写我们自己的教育史》,《教师月刊》,20_年第5期,第60页)事实正是这样,是写作,或者说是生命叙事,唤醒了一个又一个教师。山东有一位草根名师,叫纪现梅。她说:“写作,那是一个生命被唤醒并自觉用文字物化的过程。”
“是写作唤醒我自己的生命意识,让我触摸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思考让我的意识时刻处于写作的准备状态之中,也让我切身明白了,真正的写作状态其实就是生命中感知、思考的常态。”(纪现梅:《老纪的写作课》《读写月报·新教育》,20_。12)
2.自我发现,自我认同。
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学者张文质说:“我认为写作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价值,即写作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许多快乐——写文章本身这种快乐,不是说文章发表了,拿到稿费了,前者比这个还更多。作为一个老师,一个读书人,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实际上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回馈。”(《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写作就是积累,就是自我过滤,自我反思,自我练习,自我发现,它是最好的学习。”(《张文质论教师博客》,《明日教育论坛》,总第37辑)
经由写作,经由生命叙事,我们经历了从自我发现,到自我认同的过程。“我们的观点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美]罗兰·巴特:《如何提升学校的内力》,《结语》,中国青年出版社,20_)“如果没有语言,所谓的‘自我’便不会存在。我们形成的自我形象主要基于我们向自己讲述的自己的故事(经验、记忆和个人信仰)。”([美]马克·马陶谢克:《底线》,第53、59页,重庆出版社,20_)朱永新老师指出:“我们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自身的认同——既包括我们每个个体的自我认同,也包括一个民族的自身文化认同。”
3.自我享受,自我成全。
据说,长跑爱好者对长跑着迷的原因是他可以享有长跑之后身体中自动分泌出来一种神奇的物质——内腓肽。内腓肽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也被称为快感荷尔蒙,能帮助人产生兴奋和快感。我想,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写作的时候身体内也会自动分泌出这种神奇的内腓肽,是这种内腓肽让人兴奋、快乐、享受其中。笔者本人在最近10年中写下了100多万字,出了两本书。我的写作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在读书时,每有心得,一气呵成,通宵达旦,不知疲倦,沉浸其中,怡然自乐。写就一篇文章,仿佛一个孩子落地。读着自己刚刚写成的文章,那种快乐就像一个刚刚分娩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婴儿。其间的乐趣非个中人不能意会。
我深以为,生命是一个过程,因为写作而享受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成全。人的生命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读书、写作是人内在精神生命的自主建构。写作更使人精神生命的建构有了物化的呈现,有了清晰的“质”感,否则,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虚拟的、模糊的。写作是一种享受,在这种享受的过程建构着自己内在的精神生命,实现着自我的成全,成全着自己内外兼修的圆满人生。写作确实如朱永新老师所说,是“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的方式”。
4.阐释教育,记载历史。
朱永新老师说:“新教育实验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表面上看来,教师的写作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他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新教育人以生命叙事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生活的资讯。如果没有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就没有报刊、网络、会议及学校的现场呈现出来的丰富的新教育实践。这种生命叙事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传递,而是渗透了新教育人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思考,经过了新教育人的梳理、提炼和概括。这种生命叙事最终将成为新教育人生命的历史,成为新教育实验的历史。
生命叙事的四重价值,前三重价值是内在于自身的,写作其实是一个人保持生命的清醒,享受生命的过程,成全生命的意义的一条途径;是一个人发现自我、认同自我、成全自我的一种方式。后一重价值是外在于世界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精神的、灵魂的生命的外显。它与无数的人、无数的灵魂一起成就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精神上的丰富和美丽。
【第三篇】:寻找“师生共写随笔”的密码
“新教育将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一般化的教育感悟不能称之为专业写作,只有后面四种才是新教育提倡的专业写作。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为发表文章而写,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仍然是教育写作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新教育明确提出:新教育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新教育的专业写作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理解和反思,反对表现主义。
2、强调与实践相关联。
3、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
4、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在儿童课程中,学生写作被称为“暮省”,并包括了绘画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师生共写随笔的本质是”共写”,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意义。
5、注重案例研究。”
昨日与孩子们在班级QQ群里谈起了“师生共写随笔”。本是抱着试探的心态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参加“师生共写随笔”,没想到孩子们十分乐意,也表示很期待。这让我信心倍增。不知道新教育人是如何操作的,联系本班的实际,我在想,我当如何操作?
实际操作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我的工作性质决定自己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也就是除了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缺少了长时间的相处,也就少了许多教育故事,而这种相互编织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师生共写随笔,是由许许多多的故事连缀成串的。其次,行政工作消耗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还有班级博客的管理、教学反思的撰写等等,这些都需要自己全力投入。再加上“师生共写随笔”,真是要看我七十二变了。再则,以怎样的形式开展下去,并且坚持到孩子们毕业,这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
不过,既然有此打算,就得付诸行动。这届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将和他们共同编织美好又浪漫的教育生活。在教育的路上行走,要心怀浪漫,就像长辫子老师郭学萍,用她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兴致满满在她的课堂里畅游。那我呢,也继续与四班的孩子们在我们的“温暖”中叙写着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教育故事……
怎样才能找到“师生共写随笔”的密码?
1、单设“随笔”本,学生写所见、所闻、所观、所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真实。
2、我写“随笔”,写与孩子们相关的事,在课堂,在课外,在校内,也在校外。并及时在班级内公开我的“随笔”,让孩子们分享我的真诚、期望、愿力和感激,也期望他们心存仁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成为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第四篇】:新教育之师生共写随笔浅识
新教育之风荡漾于我校的每个角落,新教育已于每位师生的心田扎根发芽,逐有蔚然之势。随着新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承接主办的“师生共写随笔”项目已初见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疑惑和显现的问题。
开启项目之初,我对新教育的认识是浅显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学校的工作还算是积极支持,在领导的安排部署下,我积极地向学生讲解了新教育并下达了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除晨诵午读之外,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师生共写随笔。对于老师来说,写随笔不算多大的难事,摸索着在网络上注册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响应地加入了我们的“织梦新教育”圈子,有了博客就好像有了自己的“家”,在“家”里可以敞开心扉倾注心声,在领导与同事的鼓励下,我终于突破自我之惰性及对新教育的浅识写了不少小文。但对于学生来说,写好随笔岂是容易之事?在批阅学生随笔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或内容空洞无思想,或题材范围狭隘,或无真情实感,或语言无味,或更有甚者抄袭他作,或书写不规范之病等等。鉴于以上问题,谈一下学生如何写好随笔及教师批阅随笔的浅显认识。
随笔的内容,要与学生当下的生活体验为基点。随笔可以根据午读或者是晨诵的内容设计。随笔可以随心而发,内容不必整体划一。随笔内容可以因人而异;随笔需要持续的对话,让一切在对话中进行,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随笔是用教师的声音为纬线,学生的文字做经线,共同编织美好生活。
随笔,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随笔,应是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初始阶段学生必然是抱着一定警戒心理,如果觉得你可以信赖,那么心扉自然会向你打开。即使学生写了几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流露,教师也要给予鼓励。
在“共写”上作文章,挖掘“共写”的魅力,发挥随笔的教育功能。
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学生写信,写贺卡,写成长日记,和学生共写一本日记,和学生共同在网上建立主题帖,通过这些形式,师生互动,共同成长,走进对方,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共同编织有意义的人生。
学生的随笔不同于作文。。随笔的关注点在学生的精神,作文的关注点在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笔关注写作内容,作文关注写作形式。随笔不关注文章结构、修辞等内容,它以对话为核心,强调共写,师生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作文以修改为核心,强调通过反复琢磨、调整语言结构来提高写作技能。
教师批阅随笔与作文的区别:
给学生的回复随笔不针对写作技巧;老师要放弃第三者立场,建立“我”与“你”的关系。对话要基于真正的问题,要保持对话的持续性。不滥用激励;要注意随笔的隐私问题。
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我校将借助“师生共写随笔”项目,推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共建书香校园,为师生营造和谐优雅的生活环境。我相信,新教育在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定会渐行渐远!
【第五篇】:师生共写随笔
今日开始启动六年级四班“师生共写随笔”活动。
发下随笔本时,孩子们很兴奋,也很新鲜。我说,我和你们一起写,就写在你们的随笔本上。今天是第一天,我的随笔写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的本子上,以后依次轮流。
所以我首先应该在小周的随笔本上写的,可这个懒懒的小家伙没有及时将他的随笔本送给我。下课时,我问他:“是你先写,还是我先写?”他没作声,呵呵,想必还在考虑中吧。所以我就自行先在电脑上写啦。等上学时再贴在他的本子上,也算是我送给每个孩子的毕业礼物吧。
我想,今天可写的内容应该很多啊。孩子们会写什么?写这漫天的雪花,写接到的令人兴奋的放假通知,还是写上课的感受呢?真想早点知道。
那我呢,该与孩子们聊些什么?
就讲讲我拿到这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后的感受吧。
这本语文书很薄,比以往任何一本都薄。因为它只有六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还记得去年听魏老师上《综合性学习:难忘的笑声》一课时,心里被小小的疼惜和不舍填充得满满。而如今,我们已然面对它,尽管疼惜,尽管不舍,依然要离别。
轻拿着这本薄薄的语文书,心却沉甸甸。
六年的语文学习即将在这里画上句点。
做老师的我们将会迎接又一批孩子,仍旧是灿烂无邪的笑脸,仍旧是天真稚嫩的童音。
而你们,我的学生们,你们将打开中学学习的大门,那里又是一个崭新美好的天地。
时光对于你们来说,都是新亮亮的,憧憬、未来、希望……这些美好的字眼都属于你们,人生的画卷很长很长,任自己肆意挥写。年轻真好!
且从今天开始,珍惜每一个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待你回想时,一定有我温暖的笑容,还有这些珍贵的、深情的记录我们校园生活的“共写随笔”。
就此搁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