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2022-11-29
2022-11-30
2023-02-05
2022-12-08
更新时间:2023-02-21 17:54: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2-11-28
2022-11-29
2022-11-30
2023-02-05
2022-12-0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唐代诗人张若虚也是一个困惑者。他曾在长江边对着月亮发问:“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何时就已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张、苏的追问,绝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探究,而是人文意义上的情感抒发,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如何看待月亮的,但我敢肯定的说:外国人心中的月亮,一定不如中国的“圆”!他们只知道第一个访问月球的是前苏联人,却不知道月亮的主人是中国的姑娘嫦娥。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传统里,月亮不是一个星球,不是一个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理想的大气球,是情感的载体,是思念的寄托,是美好的象征,是落魄文人的慰藉,是少男少女恋爱的证人……。在懵懂未知的孩童时期,我们听的第一首儿歌是“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听的第一个神话故事(我以为这是中国最美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听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猴子捞月亮”。上学后学的第一首诗歌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恋爱了,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里,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绳把一对幸福的男女捆绑的结结实实。如果恋人产生误会了,则会指月发誓:“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果亲人分离了,则对月吟哦“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情感如何寄托呢?如果没有天上的这轮明月,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落寞啊!据说仅唐诗中咏月的诗作就有700余首。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李白的诗《静夜思》,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请的散文《荷塘月色》;着名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月光曲》、《二泉映月》……,这些文学、音乐艺术里的瑰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不都是这轮明澄皎洁的月亮所馈赠的吗?
月亮,她和太阳一样重要,一样伟大,她是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太阳”。太阳的光辉和对植物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食物,解决了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而月亮不仅用她那柔和的清辉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解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还以“月有阴晴圆缺”的变换,使人们懂得了“人有悲欢离合”、世事难全的科学认知和辨证思考。“日”和“月”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字,日是人们头顶上的一盏“明灯”;月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盏“明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月亮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对月亮的情感越来越淡薄了。现在仰头赏月的少了,更难找到对月亮敞开心扉,伤感唏嘘,倾诉满腹惆怅的苏轼之流了。“一机在手,沟通全球”的现代化通讯设备,让人们对千里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不用通过“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和传递了。如今小孩子们听的看的故事,也不再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猴子捞月亮》……,而是《白雪公主》、《圣斗士星矢》、《哈里波特》……。月亮也如同年老色衰的明星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她的主人嫦娥一样,开始寂寞了!
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让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万古流芳的月亮,真的发生变化了吗?
月亮,是永久不变的;月亮,还是我们祖先喜欢的那个月亮!变化了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对月亮的冷漠,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人们审美情趣缺失的反映,是人们内心浮躁不安所致,这也是当今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之一。我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站在月球上,但我不希望这种科技的进步是以放逐嫦娥作为代价的!
我们过去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中吸纳了太多的月辉,我们将来的文化和精神情感仍需要月辉的浸润。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请到月光下走走吧,请和月亮说说心里话吧,哪怕你仅仅和月亮对视一眼也好!——这不是可怜月亮,而是升华我们自己!
月!多神圣的一个名字啊,它总是很神秘,它用它的一生陪伴着夜晚的地球,夜晚里,那个寂静,幽深,古老的地球。
寒冬腊月,炎暑金秋。每天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小时候,因为一曲“月儿弯弯似小船,每天跟我一起玩”而经常把它当作那时忠实的玩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逐渐淡忘了,那个曾经陪伴我们度过金色童年的朋友---月。
又是八月十五,可是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只是人们眼中的中秋节,月亮只是充当人们聊天时的配角背景,若月儿是自由,它一定不会再为人们服务!因为没有人在意它,可不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在我们欢聚一堂,聊天说笑时会去给月儿说声“生日快乐”?
走下楼梯,漫步小河边。抬头仰望天空,只见深邃的夜空中,挂着一轮圆月,周围有几丝白云在漂移,月儿发出淡淡的白光。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开浮动不定的银辉,好似银鱼儿在那里跳动。整个湖面象一面开阔的明镜,象一块无暇的白玉,象一条缀满宝石的长绸带,风一吹,波光粼粼。我捡起一块石头投进小河,顿时激起了层层涟漪,逐渐扩大扩大……水中的月亮也随着波纹变得支离破碎,摇晃着,摇晃着……
“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果真不假。中秋的月儿散发光芒,撒下皎洁的月光,那么温柔,如轻纱一般,映出了我惨白的笑脸。人们说太阳火热,我说月儿幽美;人们说太阳生机,我说月儿恬静;人们说太阳光芒万丈,我说月儿月色柔和;人们说太阳金光四溢,我说月儿满月生辉;人们说太阳灿若锦绣,我说月儿清辉四射!
皓月千里却明朗如镜,难怪那些文人如痴如醉,发出“幕云收尽溢消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咏叹呢!
中秋的月亮圜又圜,它就是我心中的明珠——一个明亮纯洁的天使!
当月夜也还没有睡醒时,何必急着起来?这样似乎也会少一些伤心与悲哀。
——题记
又是一个中秋佳节。
千百年来,女人还是老样子,在厨房与餐厅之间奔波,纵然外面无数灯红酒绿,也丝毫不会停止她们的脚步,也正是这样,才换来了餐桌上的华美佳肴。
相比之下,老人苍老的手仔仔细细地整理完书架,就独自怔怔地望着窗外园园的月亮,直到小孙子从门口火车头一般扑过来抱住他的双腿,他才绽放出这个节日里应有的笑容。
孙子被爷爷抱着到庭院里赏月。儿子今天终于来老家了,终于来看他了,他能不欣喜吗?两颗晶莹的泪珠在干枯的眼角闪烁。孙子抬头望了望爷爷,很好奇地把两颗泪珠抹掉:“爷爷,你怎么啦?”老人很淡然地笑笑:“没事,爷爷只是想到了些事情。”
“爷爷,什么事啊?”孙子盯着爷爷,胖乎乎的脸蛋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的可爱。老人很慈爱地说:“孩子,仔细瞧瞧,那月亮上有没有像个兔子在捣药的影子啊?”
“嗯,挺像的。”“还有啊,月亮上还有一位美丽的嫦娥姐姐,与砍树的吴刚,都在陪着小兔子呢。”“是真的啊,真神奇!”小孙子用圆鼓鼓的大眼睛打量着天上的大圆盘,“那他们现在还在这上面吗?”
老人默不作声。门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推开,是男人进来了。把不安分的孙子递给儿子,也许久没有开口。“你在跟我儿子说什么有的没的,真老土!”老人只是盯着月亮看。男人转向儿子满是好奇的脸“儿子,别听你爷爷的,月亮上根本没有什么兔子,嫦娥啊什么的,是你爷爷鬼扯的,你别信!月亮上什么也没有啊。”然后,男人不耐烦地把儿子抱走了。
剩下老人一个人在那里。老人一再沉默,心里为玉兔、吴刚、嫦娥、及高达五百仗的桂树哀悼。从那天起,人类就永远失去理他们,永远。
男人抱着孩子去看烟火了,一朵又一朵烟火争先恐后地飞向天空,月亮在这个热闹的夜里,显得比平常更寂寞。老人叹了一口气,转身摆弄碗筷了。
今此时月亮,仿佛被全世界抛弃,没人记得今夜的主角是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