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12
2022-12-15
更新时间:2023-09-30 16:37:0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12-12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12
2022-12-15
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贵港市及我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我市营造的法治营商环境。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情况
(一)注重作风整治,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警“五查整顿专项行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问题大查摆活动,深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队伍建设、工作程序、业务延伸、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纪律作风、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努力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为我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创新法制宣传,助推优化营商。一是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七五”普法内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法治进机关创建,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优势作用,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用良好的行政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邀请了广西君望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全市26乡镇分管法制宣传领导、依法治市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授课,内容包括《监察法》和新修订《宪法》。三是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利企惠民政策,聚焦影响市场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深化法治园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好环保专项法治宣传,增强企业和群众法治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截止目前,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多份,发放法律书籍4000多册,接受宣传教育的群众达8000人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6场次。
(三)拓宽服务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一是组织律师为我市企业开展送法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4次。三是拓展公证业务,尽量为企业融资公证开通“绿色通道”,目前桂平市公证处还没接到企业融资方面的公证;四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农民工讨薪或企业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截止目前,已办理各类农民工讨薪案115件。为我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
二、“放、管、服”的成效
为贯彻落实好营商环境“加速度”要求,为我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本局实际,对照改进作风要求,我局及时梳理本单位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加强对本单位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培训,增强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群众投诉率已降低96%。
(二)落实“一次性告知制”,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优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制定细化办事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清单,将审批依据、办理形式、办结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方式及标准、办理流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法律援助办结事项从原来法定的5个工作日,到现在承若时限3个工作日,不断缩短群众办事时限,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三)制定完善“一事通办”事项八统一成果表。及时完善了桂平市司法行政系统“一事通办”成果表,确保了本级与上级部门事项统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部门群众满意度。
三、率先在工业园区成立法律服务站,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今年7月份在桂平市木乐工业园区内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并指派律师轮流值班,无偿为园区内企业及员工解决各类法律问题,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高度赞扬,截止目前,共接受各类法律问题咨询1354人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法律保障主动出击,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一是组织律师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进企业活动,主动走访相关企业,切实为他们解决在发展上遇到的法律纠纷,及时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为项目落地桂平提供法律保障。让企业“走得进、稳得下、做得久”,不断促进桂平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及时解决企业欠薪引发的职工讨薪事件,切实维稳社会稳定,如贵通新能源事件、华盛酒店、超市等大规模的员工讨薪案,市司法局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律师参与,及时稳控,确保社会稳定,企业正常健康发展。
五、存在的困难
一是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目前,我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尚未成熟,运用互联网+网上服务平台进行法律服务还不到位,下一步,我局将补齐短板,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模式。二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干部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认真学习《_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xx〕41号)按第(九)规定:“(九)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系统梳理公共资源交易流程,自20xx年6月27日起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投标报名、招标文件审查、原件核对等事项;
按照《关于优化政府采购环境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购〔20xx〕4号)二、降低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成本规定:“(六)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自20xx年8月1日起,所有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活动中,不再向供应商收取投标保证金。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也不再向供应商收取投标保证金。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后金融危机时代,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现象持续深化、资本约束日趋严格,客户需求综合化、同业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内外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依靠以利差收益为盈利模式的传统银行业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如何转变经营模式,推动战略转型是商业银行亟需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战略管理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根本动因在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世纪80年代,银行战略专家戴维斯(Davis)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制定优秀银行的标准,并找出影响优秀银行成功的关键因素。他概括了优秀银行的四个成功因素:一是金融机构必须有核心业务基础;二是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三是通过有效控制来管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四是建立精英管理制度。
20_年,招商银行董事兼行长马蔚华先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入手,他在《战略之道》一书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重点是:发展视野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变;管理体制向“强总行弱分行”转变;经营结构向综合的金融业务转变;经营资源向多元化结构转变。同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吕巍先生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终身价值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形成了商业银行零售客户终身价值评价体系。20_年3月,中信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经济学博士徐学敏先生从企业能力理论及商业银行的能力理论入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当前环境变化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构造能力,继而对商业银行构造核心能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
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理论内涵
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是指其在外部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内部条件预期发生重大变化或已发生重大变化时,在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盈利结构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方向性调整和革新,是一种制度性变迁和演变,根本目的在于扭转影响银行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非均衡状态,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转型不是改良和局部性的调整,而是全面、深层次的战略变革,是各个战略层次上的方向性改变。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前瞻性。战略转型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的需求,更要考虑宏观经济变量的走势、区域产业政策的调整。二是适应性。战略转型只有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配置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质的飞跃。三是创新性。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是银行永续发展的动力。四是协同性。科学的战略转型直接关系到银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银行必须寻找经营战略、业务平台、资源配置适宜的结合方式,才能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总体分析
战略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方面较为一致、最为重要的口号和实践之一。其动因既有外部经营环境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因素:一是资本监管的强化;二是资本市场迅速发展,金融脱媒时代的来临;三是金融开放进程的加快;四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变、金融市场改革和客户需求发生了变化。
经营理念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先导。经营理念转型的首要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的关系;经营理念的第二个重要变化是在营销、服务、渠道、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以客户为中心。而业务结构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集中体现,包括调整公私业务结构、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积极拓展综合经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此外体制机制转型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保障。
但是也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包括文化、经济金融环境方面,在此基础上注意各个银行战略转型的差异化,以此提高转型的有效性。
四、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应立足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结合发展格局,明确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重建组织架构,进行结构调整,加速国际化进程,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的多元化,最终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从社会资金提供型银行向国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变。
(一)体制创新,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
按照市场导向、精简高效、风险控制和平衡过渡的原则,调整内部组织机构,创新内部运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严肃内部权责制度,建立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经营架构方面要着力打造一个“战略大本营(总行)――营运执行层(分行)――战斗单元(支行)”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总行侧重于风险管理和产品及服务研发,分行则加强流程管理与市场深度开发,使分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本核算单位和业务经营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利润中心,把支行打造成具有强大市场拓展能力和竞争力的综合营销平台。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在整合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大力精简非业务部门和人员,不必设的机构坚决不设,职能相近、内容交叉的机构坚决撤并,最大限度将人手配置到营销前线。
(二)结构调整,优化业务发展层次
一是信贷结构调整。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及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细分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转变,大力发展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导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低碳经济要求、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或逆周期、具有资源优势的行业。二是客户结构调整。着力改变大额授信客户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现状,引导信贷资金向第一、第三产业的优质客户集聚。三是产品结构调整。围绕经济发展特点和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推广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更加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大力发展“融智增值”型投资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四是渠道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电子渠道的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电子渠道方便快捷、标准化和交易成本相对低廉的特有优势。五是收支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理财、投行业务,丰富中间业务产品线,不断改善收入结构,增强资本约束机制下内性增长能力。
(三)综合经营,兼顾专业协同发展
在分业监管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符合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的要件,有利于在风险相对隔离的前提下,较大程度发挥综合经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
综合经营能够为商业银行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低的资金成本、更高的盈利能力,并凭借多样化的业务降低综合风险,而专业化经营能够使商业银行提高业务效率、加深专业化能力。综合经营并不是意味着商业银行是提供无所不包的金融超市,而是核心业务突出、各类业务协同发展的现代全能银行。
(四)精耕细作,做强传统金融业务
虽然传统业务利息收入对利润增长的贡献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但应该看到,利息收入在未来仍然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和发展支撑。此次金融危机也让商业银行认清了过多涉足证券化等业务的高风险性。因此,在拓展其他业务发展过程中,要对传统的对公、对私业务进行精耕细作,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和信贷投放的力度与节奏。同时依靠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突破资本约束的困境和防范宏观调控的风险,走低资本消耗、高盈利模式的集约化道路,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增值服务的需要。
(五)跨国经营,走向国际金融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国际化已成为各国商业银行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构建海内外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外有机遇内有压力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按照“谨慎、专注”的渐进原则,客观评估自身能力,在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和重构的国际视野中找准定位,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着重在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重点区域市场进行布局。
(六)完善内控,深化全面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在综合化经营转型中应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增强全行风险防范意识,营造风险管理文化,建立科学的资本充足率监测体系,防范清偿能力不足的风险。完善稽核审计制度、风险责任制度、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增强银行系统的“内在稳定性”,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各业务内部的风险管理,加大对板块之间风险叠加的重视,建立有效的防火墙,防止风险在不同领域的传递。
参考文献
[1]谢振中.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及发展模式选择[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_.
[2]梁文宾.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J].新金融,20_(6).
[3]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课题组.关于大型银行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_(1).
[4]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课题组.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部金融,20_(3).
[5]王菁.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差异化策略研究[J].中国金融,20_(11).
[6]刘元庆.“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M].金融论坛,20_(7).
[7]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办公室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M].金融研究,20_,4.
1、“辨”而不“准”。在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度”的把握上,由于当前“不能”“不得”的禁止性规范出台多,“可以”“应该”的指引性规范出台少,导致干部和企业家之间横亘着无形的“隔离门”和“玻璃门”。对干部来讲,一些干部搞不清与企业交往的分寸,担心“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对企业来讲,一些企业负责人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瞻前顾后,遇到困难不敢去找相关单位和领导,甚至影响到企业正当权利的获取,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企业信心。对大局来讲,政企之间沟通受阻,联络渠道变窄,双向互动遭遇“冰点”,产生了隔阂,导致“背对着背”现象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清”而不“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有的领导干部担心做多错多担责多,处处以政策、纪律为借口,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在不敢为上,有的干部只怕不“清”,不怕不“亲”。不能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对企业家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在不愿为上,有的干部以消极态度对待企业家,到企业调研少了,与企业家联系少了,为企业发展谏言献策的更少了;有的干部对企业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对企业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不关心、不回应、不拍板,打“太极拳”。在不作为上,由以前的“脸难看、门难进”,变成了“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不能担当,急难险重“撂挑子”,掩盖问题,欺上瞒下“捂盖子”。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极为不利。
3、“亲”而不“清”。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长期存有一种思想误区,认为做生意必须与干部搞好关系。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仍有部分企业家“信权不信法、信人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习惯于“剑走偏锋、绕过规则”。在信权不信法上,有的企业家片面认为政治权力决定经济利益,赢到政治权利的支持就等于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千方百计向政治权利靠拢,多方面疏通关系。在信人不信法上,有的企业家习惯于与干部“搞人情”“圈圈子”“交兄弟”,认为在行政领域有自己所谓的“朋友”“熟人”,可以在关键时刻帮自己一把,特别是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干部成为“首选”。在信钱不信法上,有的企业家为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背地里仍然存在“请客吃饭、走夜路”的现象,依靠丰厚的经济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
(一)抓好政策扶持这一关键措施。不断完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XX县发展的意见》《关于落实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十余个文件,大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增加财政投入,支持鼓励全民创业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负担;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助推企业发展。在20_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对缴纳税金贡献突出的XX等X家企业,亩均纳税额表现突出的XX等X家企业,新建项目、技改扩规表现突出的XX等4家企业,争创品牌方面表现突出的XX等X家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XX等X家企业给予表扬奖励,对在企业税费、就业带动、产业拉动等方面贡献突出的XX等X家企业,给予XX余万元的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最高的达XX余万元,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近期,围绕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全县集中开工了XX工程、XX集团XX工业园等X个项目,总投资XX亿元,涵盖了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制造、休闲旅游、扶贫产业等领域,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抓好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XX家,XX个“三强”企业税收增长XX%;县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机制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XX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鼎力合作,总投资X亿元的粉煤气化二期工程一次点火成功,粉煤加压气化炉、空分、净化等关键装置均为全国同类最大规模,增效降耗成效明显,在全国化肥百强企业中跃升至第X位。XX集团多功能纸和高速纸机生产线技术装备领先同行业X年以上,被评为省“工业绿动力”计划示范项目;XX集团综合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创新有亮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XX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新增研发平台X家,引进创新型人才X名。20_年,全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X个、XX名牌产品X个;XX装备获得“省优秀节能成果”称号。二是创新现代投融资模式。坚持“财政+基金+金融”投融资模式,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扩大产业直投基金规模,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企业发展。不断加大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力度。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股权出质、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新型融资手段,盘活静态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与企业成功对接资金XX亿元,XX集团获得X亿元的产业直投资金,为企业扩规增效打下坚实基础。加快金融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优化了全县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认真落实涉企扶持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企业转贷应急机制,组建XX万元的转贷应急资金,帮助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XX多家企业渡过续贷难关,建立贷款利息补贴机制、担保补贴机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等,20_年为企业贴息XX余万元。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启动XX孵化园区建设。三是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聚集生产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载体作用,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走向一致、与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原则,持续完善管理体制、用人分配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引导推动县经济开发区、XX新区向“区管村居”“区街合一”“区镇共建”方向发展,不断创新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完善服务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了园区动力、活力和承载力。积极引导各乡镇依托传统历史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制度活而新的综合性特色小镇,目前,全县已经建成XX影视特色小镇、XX生态旅游小镇等X个特色小镇。
(三)抓好环境优化这一重要保障。一是营造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出台实施《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行政审批做“减法”、市场监管做“加法”、公共服务做“乘法”,有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启动实施五大行动XX项改革,调整县级行_力事项XX项。推出XX大项XX小项“零跑腿”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XX%。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等权力事项,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试点推进“证照分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和诚实守信的服务环境。二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法治XX”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月活动,结合“七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教育引导企业家依法诚信经营、公平公开竞争。政法机关协调配合、密切沟通,依法惩处侵害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积极预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法机关牵头开展“政法护企”“企业宁静日”等专题活动,深入实施“一企一警”包保制度,加大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风险预警、处置机制,推进“平安企业”建设。将每年的元旦定为全县“安全生产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队督导检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成为惯例。建立完善风险科学预判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全县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全县各级安全生产理念,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构建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四)抓好躬身践行这一责任担当。把新型政商关系精辟而深刻地概括为“亲”“清”二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既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廓清边界、干净干事提供了重大方法论,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一是始终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县委、县政府引导各级持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把书记提出的“亲”“清”要求作为为官从政的终身追求,作为经商兴业的根本遵循。建立企业县级领导包保制度,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XX家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发展规划、包企业运营、包项目建设、包难题破解、包目标完成“五包”责任,将每月XX日定为企业工作日,各包保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座谈交流,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破解运行难题,增强发展信心。全面实行县政府经济顾问制度,坚持每年选聘3至5名优秀企业经理担任县政府经济顾问,落实兑现经济顾问待遇,激发了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二是始终坚守宽阔正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守商规、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成立了工业联合会(联盟),为实现政府、企业间良性沟通和企业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积极开展以“守法诚信、坚定信心”为重点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深入开展“同心扶贫攻坚行动”、党外代表人士结对帮扶活动,发动企业继续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特别是加大对未脱贫贫困人口及省市级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全县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XX多个。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慈善事业,帮助相关部门管理运营了慈善扶贫超市,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三是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坚持以“亲”为先,始终秉持亲商爱商富商的理念,坦荡真诚地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坚持以“清”为要,在同民营企业家交往时做到一清二白、公私分明,不掺杂私心杂念,不搞权钱交易。同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家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及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支持。
汇丰银行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0月份全球新兴市场产出增长,创下7个月来最大增幅,同时企业预期也从前月的近纪录低位上升。而前一日摩根大通发布的调查报告似乎进一步佐证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摩根大通与Markit联合编制的10月份全球所有产业产出指数从9月份的上升至,比50的荣枯分水岭高出一段距离,这也是20xx年2月以来最高。全球经济在最后一季度稳步开局。各产业产出在10月加速,表明全球GDP有望在第四季度取得不错的表现。摩根大通一位主管DavidHensley表示。
摩根大通日前发布报告显示,10月份受新订单激增、工厂雇佣人数增加等因素推动,全球制造业活动以逾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份的升至,连续11个月高于50的景气荣枯分界线,达到20xx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最新公布的各国制造业数据也显示,全球制造业仍处于回暖之中,大部分地区制造业数据在荣枯线之上。数据供应商Markit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与初值持平,和预期保持一致,高于9月份的,连续第四个月实现扩张。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森表示,欧元区制造业正在经历两年半来最强劲的增长时期,今年年初调查显示工业产品以2%至3%的年率下滑,而如今则出现年率2%至3%的扩张信号。
美国虽然10月上旬经历了联邦政府关门的冲击,但相关制造业指数受到的影响有限,美国制造业仍维持在荣枯线上运行趋势不变。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调查报告显示,美国10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为,高于预期的。9月份,该指数升至,当时创下20xx年4月以来新高。
而除了制造业,全球服务业同样处于逐步回暖的过程中。10月份汇丰新兴市场服务业和制造业综合指数从9月的升至。汇丰表示,调查追踪的18个新兴市场中,有15个产出扩张,其中中国、巴西和俄罗斯行业活动增长强劲。许多国家都显示出情况改善。汇丰驻纽约的新兴市场研究全球主管PabloGoldberg称,中国、美国和欧元区等新兴市场贸易伙伴前景转佳。
此次汇丰调查显示,10月份新兴市场的新业务以7个月来最快速度增长,带动就业4个月来首次上升。衡量企业预估的汇丰新兴市场未来产出指数亦反弹至7个月高位。
为不断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射洪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工作方案》要求,对标任务,我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强力推进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生活垃圾运转专项工作整治,经过全方位、多举措的持续攻坚,现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局根据《_射洪县委办公室 射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具体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和从事各类经营活动占用城市道路管理的职责,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行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生态环境、市场监督、公安交通、水务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同时,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生活垃圾运转、无害化处理等。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扬尘治理。一是强力管控运输道路。联合交警大队,不定时在滨江路、沱牌大道等道路出入口设点检查,加强对土石方开挖、散装材料运输作业的车辆管理,严禁出现车轮带土上路、超载超限上路、脏车入城、沿路撒漏等行为,规范篷布覆盖等。二是落实建筑工程主体责任,协助市住建局加强城市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研究制定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导则,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管控要求,确保渣土车在拉运、保洁、出场环节都能按规定冲洗,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三是专项治理,安排建设执法中队定期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落实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和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相关措施等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巡查施工现场裸土部分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遮盖,对整改不到位单位,依法处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四是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力做好道路精扫细保勤洗等工作,加大洒水保湿频次,有效控制道路扬尘。
(二)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治理。一是建立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台账。扎实开展民生实事工作安排,持续推进市城区320家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确保150家大中型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完毕;二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持续推进全城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并每月及时更新台账数据,全面监管民生实事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进度,确保提前完成任务;三是抓好油烟污染防控,狠抓重点警示带动,根据摸排台帐,对列入重点监管的餐饮店进行不定期检查,强化督促力度,确保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到位、油烟污染问题整改到位。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为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我局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土壤。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消除工作:一是开展垃圾填埋场大坝安全鉴定。20_年4月,聘请三方代理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邀请四川鑫川工程监测公司对垃圾坝坝体实施安全性鉴定,20_年5月,垃圾坝体安全性鉴定结论为:坝体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坝体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垃圾堆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二是组织人员对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植被、树木进行修剪,修剪面积达4000㎡,防止其根系过快生长,避免在坝体内形成孔洞、孔隙,刺穿防渗膜,造成坝体渗滤液泄漏,引发土壤污染事故发生;三是严格检查警戒水位线情况,尽快推进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强做好防洪防渗措施,新建排洪沟两条,对垃圾堆体全覆盖覆膜。
三、取得的成效
(一)道路扬尘治理。20_年至今,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90人次,治理工地扬尘污染80起,治理路面污染78处30487米,检查散装建筑材料运输车辆447辆,警告117辆,处罚22辆,罚款金额75000元,渣土车辆篷布覆盖率达到100%。
(二)餐饮油烟治理。20_年至今共建立市城区320家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台账,按照“蓝天保卫战”、“民生实事”相关工作要求,已推进146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全部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安装率达100%。
(三)土壤污染防治。一是按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单元作业,分层压实、消毒、除臭、覆盖,按照规范化作业,全部进行卫生填埋,20_年至20_年7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约2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二是对新填埋区域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铺设HDPE雨污分流膜约万平方米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阻止污水外溢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修补库区防渗膜约2500平方米,填埋区膜覆盖率目前已达到100%。三是投资万元安装PH仪污水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确保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四是有效转运危险废物,20_年7月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20_年10月19日,已转运20_年至今产生的危险废物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扬尘污染治理上。部分车辆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散装材料运输作业,出现覆盖不严,沿街撒落现象。项目参建各方履行主体责任较差,扬尘治理投入不足、认识不够、标准不高,自查自纠流于形式,喷淋系统运行不到位,仍出现未及时清理并覆盖建筑垃圾、施工现场裸土等现象。
(二)餐饮油烟治理上。我市餐饮行业覆盖面广,问题复杂。一是由于城区早期客观条件缺乏,城区老旧小区无专用烟道,老旧小区油烟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矛盾长期存在,且商住混杂导致油烟扰民信访投诉居高不下;二是执法人员油烟污染检测手段缺失,对油烟排放是否造成污染标准认定较难,与群众沟通解释难度大;三是中小型餐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经营场地有限等原因导致油烟净化器安装滞后,执法过程不宜处罚过重,进展缓慢。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持续加强扬尘治理防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动态监控,促进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个100%,六不准”的要求,有效治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加强扬尘治理常态化管理,把扬尘治理列入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问题反弹,对于整改措施不落实、降低扬尘治理标准的施工工地,要责令停工整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从严处罚。
(二)有效管控餐饮油烟治理。一是为中小型餐馆安装油烟净化器争取补助资金,申报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补助资金,增强经营业主安装信心,加快推进中小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整体安装;二是加强宣传落实,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和宣传栏、展板等方式积极向群众宣传油烟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人民群众的认识,从思想上解决执法难度和群众认可度,促进执法人员有效执法;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属地管理,依法履职,彻底改变因配合不默契、履职不到位、相互推诿造成事态严重执法无法推进的情形,避免监管和执法脱节缺位,实现油烟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实施终期封场根据西南交大专家提出的《垃圾填埋场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初步方案》,启动垃圾填埋场终期封场工作,预计20_年6月30日前完成封场建设及验收工作。二是建设监测井,实施实时监测。聘请专家团队,优先对地下水监测井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力争在20_年12月31日前完成,届时,垃圾填埋场将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构建地下水跟踪监测系统,并进行跟踪监测。三是提升大坝安全系数。在20_年12月31日前,再次对垃圾坝体实施安全鉴定,垃圾填埋场将根据检测意见进一步提升坝体安全性,同时通过不间断清理排水系统、修剪坝体植被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坝体安全稳定性,提高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质量。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把为企业服好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开展“送服务上门”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较好实效。
一是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幅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就近办理环评手续。将大批治理技术较为成熟、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可控的项目放到分局,大幅度压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查效率。原报告书审批由法定的60天压缩为20天,报告表审批由法定的30天压缩为15天,实行登记表的即时办理,全过程在网上公开,并实施建设项目环评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我市已对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生猪项目环评开展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试点,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创新环评服务机制,促进项目绿色发展。对重大项目,逐一建立环评工作专班,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创新项目环评服务机制,统筹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对有关项目提前介入,逐一指导项目优化选址或选线,优化生态环保措施,协调解决环评突出问题。对重大项目还提供环评技术评估“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尤其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同时,加强环评机构监管,通过公开环评信息,每年开展环评技术复核,及时通报处理存在问题的技术机构和人员等措施,督促环评技术单位提高环评报告编制质量、压缩编制时间,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四是围绕科学管理、精准治污,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核发和登记213家排污单位,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162张,完成51家排污单位登记备案。我局还制定出台了《怀化市排污许可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先后分两次抽取了138家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全面开展排污许可专项执法行动,核实排污许可符合程度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加大对无证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持续开展预约审查、集中审查,为项目排污许可的核发和管理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为企业当好“服务员”和“环保管家”。20_年底,全市将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的全覆盖,实现“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目标。
上半年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营商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进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积极探索营商环境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一)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改善营商环境
开展招商引资月活动。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组建了园区、发改、天山、易谷四支招商队伍,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一是举办了“XX县招商引资洽谈会”。二是参加了“20XX中国·XX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三是开展了主要领导招商活动。四是开展了乡镇、部门招商引资活动。
(二)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 营造好的执法环境
根据国家、省市统一安排,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按要求、按步骤抓好落实。以科学有效地“管”促进更大力度地“放”,努力打造我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制便利化营商环境。
(三)加强价格监管 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对市场主体执法、检查等实现透明化,杜绝乱执法、乱检查。督导落实国家、省停收、减免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转发文件、电话通知、开展巡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接受咨询投诉等方式,将上级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做好“12358”价格举报电话值守工作,认真处理来电来人咨询与投诉。上半年及时回复“12345”便民服务平台转来咨询件27起,“12358”价格举报平台转来咨询件3起,价格举报案件5起。二是开展商品房明码标价审核备案工作。三是开展价格认定。上半年共受理价格认定业务76件,标的万元。(其中刑事15件,标的万元;价格认证2件,标的万元;车损59件,标的万元)。
(四)做好物价调整 落实价格政策,营造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对南水北调受水区各县(市)城市供水价格进行调整。我局20XX年2月启动了定价程序,3月20日召开了城市供水价格听证会。根据听证会代表意见及周边县(市)供水价格水平,拟定了我县供水价格调整标准。20XX年4月12日下发了《XX县发展改革局关于调整城市供水价格的通知》(赵发改价[20XX]3号)。二是根据河北省水利厅、财政厅、物价局关于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补偿办法(试行)》(冀水财[20_]97号)、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切实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冀水农[20XX]6号)的要求,我县制定完成了《XX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三是对价格监测20种农资共上报24次,成品粮旬报共上报18次。
四是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五是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的意见的通知》,按照“确定终端水价、一次完成调整程序、逐年落实到位”的原则,经县政府批准,制定了南水北调终端水价。统一了水、电、热、气价格标准,为群众日常生活做好了服务,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五)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 营造好的市场环境
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部门网站、单位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县级管理的涉企经营性收费目录清单、中介收费目录清单等。一是为规范收费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建立收费单位目录清单制度。二是认真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通过清理县级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5项,省级定价管理的8项,共13项。三是认真开展了现有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专项清理工作。四是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20XX年我县政府定价涉企收费项目共29项,涉及单位16个,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5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14项。五是规范涉企收费。结合衔接落实国家和省市清理规范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以及在“一问责八清理”专项活动中清理行政许可中介服务违规收费发现的问题,共同拟定了《XX县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XX县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和《XX县县级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性收费目录清单》一并在XX县政府网公示,增强政策透明度,便于群众和企业监督。
(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诚信环境 一是依托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和公示系统。因受县域经济、技术水平制约,目前XX县尚未建设独立的信用信息平台,而是依托石家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展“双公示”工作,XX县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全部推送到石家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截止目前已累计推送全县“双公示”信息302条。二是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动《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等改革措施。去年底,接到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后,县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将文件转发到各有关单位,并做了相关批示。从20XX年1月份起各有关单位在办理申请财政资金补助、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采用招投标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金融监督管理、资质审核认定等等行政管理领域和重要环节,均需核实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各有关单位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及时上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确保能够及时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同时制定了联合奖惩制度,在全县形成了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良好氛围。
(七)精准抓力,推进落实
今年以来XX县人社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才为先”,大力推动人才引进工作,迎难而上,出谋划策,形成了以人才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良好局面,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依托媒体,营造人才引进氛围。XX县人社局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针对有关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推广,大力宣传人才引进、培养、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人才引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八)积极谋划,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通过拿岗位招才、直接考核揽才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全力以赴帮助我县各类企事业单位招引各类紧缺急需人才,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或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高、精、尖”人才引进。依据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印发的通知》(冀组字﹝20_﹞55号)文件要求,我局贯彻落实“名校英才入冀”人才引进政策,对来我县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和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采取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的房租补助政策,发放期限5年。
XX县人社局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窗口”,明确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软硬件办公设施,为高校毕业生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业务咨询、档案存转、求职登记,就业推荐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开展优先入驻孵化园的吸引政策,税费减免、免场地租金和减免一定的水电费,聘请专家为入驻实体开展企业管理者培训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大小额贷款额度,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对大学生贷款创业行为,提升贷款额度最多可达8到10万元,争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行为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三是开展就业见习补贴政策,依据《河北省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冀财社﹝20_﹞158号)文件精神,对吸纳持《就业创业证》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并按月足额发放其基本生活费的单位,按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所需资金由见习单位和当地政府共同分担。
二、存在问题
(一)土地瓶颈制约。土地政策逐步趋紧,且我县基本农田保有量大,建设用地资源匮乏,土地指标特别是占补平衡指标十分有限,无法满足项目用地需求,占地协调难度大。
(二)招商氛围还不够浓。全民招商的氛围还不够浓、走出去招商项目的魄力还不够。
(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受市场因素以及自身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四),一些急需的人才非常缺乏,引进非常难,同时,又过分依赖引进,忽视了对“土状元”的使用。人才和技术开发的深度还不够,仅仅停留在与高校有联系,与专家有联系,与某某人才有联系,到底怎样立足本地区情,充分发挥引智优势,闯出自己的路子来,缺少深层次的研究,缺少过硬的措施。
三、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对我县的招商政策、优质服务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推介,进一步提升我县知名度,形成招商吸引力。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环境。
(三)继续推进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双覆盖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公示;持续推进商业零售业明码标价;对原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现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管。
(四)继续强化民生价格、收费监管。加强收费管理,抓好涉企收费监管,重点对国家和省取消、降低、暂停的收费项目落实情况开展检查。认真对待群众的咨询与投诉,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当做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
(五)继续做好价格鉴证工作。严格程序方法,高质量做好涉案、涉纪、涉税财物价格鉴定工作。
(六)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把潜力变为现实,把潜在资源变为现实优势,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要高度重视对本地人才的开发利用,特别应当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和乡村科技人才的开发,加快培养熟悉本地情况、适合本地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加快人才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20_年,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我局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总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一网办、一次办、就近办”,着力营造公平、透明、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稳步推进。一是积极配合做好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一件事一次办”和“智慧XX”APP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各部门全面梳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3个政策兑现窗口,将20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兑现事项全面纳入专窗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截止6月底,共办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业务193件,惠及企业110家,减免税费392万余元。配合市局,在全县各级政务大厅、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大力推广“智慧XX”APP,将公布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逐步纳入“智慧XX”APP推行“掌上办事”。二是“一件事一次办”专窗管理逐步规范。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二楼开设“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两个,安排专人在窗口负责多部门联办事项的办件受理、派件流转、办结汇总、资料归档、改革难点堵点问题情况收集等工作,搭建线下综合受理服务平台。在云阳市场监督管理所设立“一件事一次办”专窗一个,推行跨部门联办事项多点可办改革试点。截止目前,综合窗口受理数已达216件,居全市第六位,其中6月份受理数达147件,较以前大幅增加。三是已公布事项全面落实。出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督促各相关单位围绕“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的要求,对20_年度公布的28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和“一次办”的要求,逐项再造办事流程。对93项多部门联办事项,流程再造后,固化到“智慧XX”系统,通过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进行办理;对单部门承办的194项事项,逐月收集办件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实行“一月一统计、一月一通报”等方式,督促各单位抓好改革落实。四是积极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出台《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方案》,按照便民、精简、规范、高效的原则,调整优化实行“1+7+2”的大厅窗口布局(即一个综合服务区、7个专业服务区、2个辅助服务区),在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从“传统设点摆摊式”向“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全程电子监察”的模式转变,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降低行政成本。
(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综合窗口设置,按阶段设置了立项规划用地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窗口,配置设置了水电气通讯报装一体化窗口,明确了窗口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管理方式。建立受理通知单制度,对各部门审批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督办。联合优化营商环境事务中心、政府督查室、工改办对各部门推进工改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督促各单位按要求完成了办事指南、申请表单、申报材料清单以及审批流程图的编制工作,同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全程跟踪督办,后_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多测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压缩审批时限一半以上。
(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办时间最短。坚持对标先进地区,按照便利化、可预期的目标要求,聚焦企业开办,推进流程再造。5月,首次试点“线上即来即办和线下即来即办”双通道办理模式,企业从递交材料到通过审批,拿证和公章刻制用时不到3小时,成为企业开办速度最快、环节最少、费用最低的县。截止6月底,全县共有商事主体约万户,其中1-6月新增企业主体565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9%。二是服务企业最优。疫情期间,为确保群众、企业仍能顺畅办事、办得成事,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上办、预约办、立即办的“三办”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工伤保险征缴窗口开通线上办理人员异动的渠道,每次只要通过网络发送电子模板到窗口工作人员,便可快速办好人员异动及参保业务,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在不动产登记窗口,全面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区窗口设置,实现首次登记、备案登记即来即办或延时服务;在工程建设审批改革综合受理窗口,实行联合审批、“三测合一”、联合验收,压缩时限一半以上。目前,正在对“一件事一次办”领域,实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作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突破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做好群众的“服务员”,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营商成本最低。新开办企业实行政府买单、费用全免,统一对新办企业免费发放一套3枚印章;实行园区企业建设减租降费政策,实现“一票制”收费,即所有园区企业报建费用由80元/平方,降为25元/平方,厂房建设由50元/平方降为10元/平方。每年预计为企业减免费用100万元。
(四)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制定工作方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统一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等“五个统一”的要求,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实行分片指导。分成三个工作组,对7个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同时确定3个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乡镇,各明确一组人员负责一对一指导对接。三是接通服务网络。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和维护工作打包给专业公司承接,督促第三方维护公司为乡镇(街道)、村(社区)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并配备专用设备,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电子政务外网的全覆盖。四是精心梳理确定事项。组织相关人员,以省、市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精心梳理确定乡镇(街道)高频服务事项共122项,村(社区)“一门式”便民服务事项52项,按照“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的要求,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印成合订本免费配发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事项清单已在各村便民服务站上墙公示。五是组织了业务培训。召开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全覆盖工作培训会,组织人社、医保、卫健、自然资源等部门专业人员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事项下放后能有序运行,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五)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全面实行窗口情况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制度。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入驻单位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各单位派驻人员实行一月一考核,考核情况向各入驻单位通报,有效加强了政务大厅的管理。二是调整了窗口考核奖的发放方式。将过去由政务服务中心出考核结果并发放窗口考核奖的方式,改为政务服务中心出考核结果,各入驻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窗口考核奖,此举既分散了财政供养的压力,又提高了各单位对窗口人员日常表现情况的知晓度,有效约束了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三是探索推行了窗口情况简报制。将各单位每月办件情况、服务评价情况、工作动态等形成《窗口情况简报》,发至所有相关领导、各入驻单位主要领导、各单位首席代表,有效提高了窗口工作情况的关注度,进而推动了窗口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总体而言,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二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行进度较慢;三是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四是工程建设审批改革个别部门工作相对延迟等等。
二、后段工作计划与打算
(一)继续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场地、标牌等硬件建设工作,完善窗口设置和人员、设备配备,完善窗口工作制度的制定;督促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做好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编制、流程优化等工作;督促各乡镇(街道)组织辖区内相关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确保业务能尽快正常办理。大力督促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完成事项网上填报工作,推进线上办理。
(二)持续抓好“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启动人员选聘及后续培训工作;适时组织开展窗口优化调整工作;组织人员参考周边先进地区做法,建立健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相关配套机制,并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试运行工作。
(三)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关工作。积极配合工改办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实时掌握相关工作进度,不断调整和完善窗口运行机制;继续推行行政审批服务结果邮政快递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继续推行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工作。
宏观经济、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下行压力。受外需明显减弱影响,出口面临的困难加大。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消费增速稳中趋缓,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扩张依然偏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科技创新仍面临制约。能源和环境约束问题日趋尖锐,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
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和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市场化正在快速实现。具体来讲:在监管生态方面,央行灵活运用市场化的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监管政策在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间平衡;在金融市场生态方面,直接融资发展导致投融资结构变化,市场主体、投融资工具和传导机制分别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在机构生态方面,准入限制放松下竞争格局加剧,金融子行业间的业务经营界限正被打破。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要因势而变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是银行主动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因势而变,逐步演化的结果。面对宏观经济、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商业银行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市场竞争重点,朝着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为重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转变。为此,各大商业银行应从纵向流程再造入手,进行事业部改革,推进机构扁平化,实行条线业务单元的专业化运营和个性化管理,即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流程优化和整合,建立客户和产品金融事业部,深入挖掘和引导目标客户的需求,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培养具有较高忠诚度的核心客户群,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拳头产品。目前,民生银行已经成立了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农业、文化等行业金融事业部,以及金融市场、贸易金融等产品事业部。
事业部制的设立,可以改变总分行制下经营机构全而不专、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决策、授权经营”的运行机制,实现事业部责权利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专业化经营。“集中决策、授权经营”有利于银行管理高层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战略决策和整体协调。同时,事业部专营自己的业务领域,让专业人员做专业事情,实现专业化销售、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评审,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专业化水平,有助于将业务做深、做透,实现产品和市场的精耕细作。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加快推行
20_年底,民生银行在公司金融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领域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建立了垂直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提升了组织运行质量和效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事业部通过细分行业业务结构及客户结构,灵活配置业务资源,建立专业评审、分级监控、专业贷后管理等风险控制体系,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运作优势。民生银行以积极探索“金融管家”服务模式为主线,以做大金融资产、拓宽金融服务内涵为着眼点,深入贯彻民企战略,各项业务实现良性增长,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截至20_年6月,地产、能源、交通、冶金四大行业金融事业部存款余额总计超过2100亿元,一般贷款余额总计超过2800亿元,实现非利息净收入总计达到19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控制在以内。四大行业事业部的资本收益率、贷款收益率、净非利息收入全行贡献度等效益指标均在全行经营机构中名列前茅。
五年多的发展经验证明,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模式越来越成熟,最大的突破就是实现了组织体系一级经营、一级管理,对高风险业务实行了一级经营、一级管理。通过这种专业化作业模式,民生银行有效控制了风险,推动了相关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得到了业内外的充分肯定,获得了极大成功。
持续深化事业部制模式
20_年以来,为了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促进发展方式转型,保障战略实施和“二次腾飞”,民生银行持续深化事业部改革、推动流程银行建设。持续改革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支持和推动民生银行成为“特色银行”、“效益银行”,始终成为行业金融服务的领先者。
深化事业部改革的基本思路
要推动事业部向专业化投行转型。按照“准法人、专业化、金融资源整合、金融管家团队”四大原则,对事业部运行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推动事业部逐步从传统的存贷款模式向专业化投行方向转型。
建立高效的准法人管控模式。在对事业部全面、充分授权基础上,明确总行与事业部管理关系、职责边界,明确总行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确保对事业部全面、持续的监督管理。构建事业部内部治理、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事业部独立运行,提高事业部的创新力和运行效率。
激发事业部发展动力,充分调动事业部发展的积极性。优化事业部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分配制度,调动事业部各层面的积极性,激发事业部发展动力。
推动事业部做实金融管家,真正实现“融资+融智”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多元化团队建设,整合全球人才资源,完善金融管家团队,优化作业模式,真正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打造新型盈利模式。
深化事业部改革的关键举措
事业部制源于流程变革,侧重于前台部门的业务条线划分和管理,要解决的是专业化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事业部制改革,动态解决综合化和专业化、标准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建立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为了使事业部制改革能够实现组织结构的动态变革并确保成功,一方面总行给予事业部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事业部充分授权,事业部拥有经营发展所需的全面事务管控权,并建立相应的治理模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编制单独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运作。另一方面,总行转变职能,对事业部实行全面、可持续的监督管理。为此,民生银行采取了若干关键举措,如强化战略规划管理、优化营销管理机制、重构事业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等。
深化事业部改革的成功要点
对事业部要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业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管理理念和流程的变化,它包括战略定位、业务流程、团队建设、技术平台等的重塑和再造,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事业部制的成功推行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由于事业部制的一切决策、管理都是基于对信息数据的判断,因此,必须建立发达和完善的信息系统;二是事业部的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三是事业部制改革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不仅需要银行高层的支持,总行还必须具有强大的战略执行能力。民生银行通过引入客户之声、精益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等三大战略管理工具,建立了强大的战略执行体系,是保障事业部制持续改革和创新成功的要素之一。
从实际出发创新优化事业部制。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和国家改革一样,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民生银行没有完全去照搬照学西方商业银行套路,而是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的传统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构建了具有民生银行特色的事业部制,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所以,事业部制改革不能拘泥于固有模式,应根据自身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
搭建与之相配套的服务支持平台。事业部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转变和统筹安排,也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服务支持平台。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非常注重加强重点服务支持平台建设,总行对事业部服务支持平台建设持续优化,通过金融资产平台、科技平台、运营服务支持体系等重点领域建设,不断增加资源投入。
设立积极稳妥的事业部制改革方案并分阶段实施。即便是具有极强执行力的民生银行,事业部制也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改革,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管理层必须要有改革的决心,制定统一的改革方案、统一的改革标准、统一的改革流程,并且能够坚定地贯彻执行。
保持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活力
民生银行内部流传一句名言:在民生银行,不变的只有变化。这也是民生银行能够保持积极进取、不断变革的原因之一。通过事业部制等一系列改革,我们认识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持银行组织结构的变革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
以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保持组织结构的环境适应性和动态灵活性。企业的组织结构由科层制演进到现在的扁平化、网络化,是与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相适应的。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的指挥与反馈链条越来越长,银行对环境的反应也会越来越迟钝,简化管理层次,缩短指挥链条,恢复银行对环境的灵敏性势在必行。民生银行决策层不断吸收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思想,通过不断变革来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弊端。因此,垂直化、扁平化的事业部制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组织结构合理化与高效率相统一。组织结构是否适合银行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重要标准。民生银行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和流程银行建设,其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优化和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可供借鉴的做法包括采用扁平化、网络化等一系列措施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或者采用矩阵式等组织结构,以更加高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事业部制是适合民生银行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是较合理的组织结构。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及时推广各部门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案例评选及典型案例宣传,全面提升高街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逐步投入运行完善功能设置。大厅推行“一窗式”的模式,让群众就近办事,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和平街道办事处按照相关部署和责任分工,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补齐短板,拓展优势,通过树立科学招商引资理念,落实招商引资承诺,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等,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y”为你整理了这篇20_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_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_年以来,灵武市深入贯彻落实_、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精神,在“放”字上抓突破,在“管”字上加力度,在“服”字上提效能,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努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20_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宣传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安排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和政府常务会上对《条例》《宁夏自治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试行)》《银川市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打造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入学习,并提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意见建议。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及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将《条例》及相关政策文件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日常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宣传《条例》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迅速掀起了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热潮。并在政府门户网站、“美丽灵武”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宣传专栏,及时相关政策文件及解读、惠企政策、动态信息等;制作宣传海报200份、宣传折页3000份,在各类办事大厅、服务大厅进行广泛宣传;在市级政务大厅设置营商环境(“六稳六保”)政策宣传咨询窗口,电子屏滚动播放营商环境宣传标语口号,切实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
(二)任务贯彻落实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对指挥部进行了优化调整,将9个专项行动组调整为7个;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印发《灵武市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灵党办〔20_〕59号),确定了15个方面工作、46项具体措施;举办灵武市20_年优化营商环境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业务培训会,印制发放400本《优化营商环境材料汇编》;市政协开展关于“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视察暨“政府开放日”活动;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议,组织相关单位顺利完成了自治区20_年宁夏营商环境模拟评价和银川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
2.聚焦释放活力,各个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电子证照入库率达98%,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率达,企业开办银行代办点投入试运行,一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086户,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审批、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效率大幅提升。二是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窗综合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下放乡镇就近受理,工艺简单、环境影响小项目环评专家函审制,征占地面较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实行承诺制管理;施工许可办理材料精简至8项,政府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1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限压缩至75个工作日;环评、水保等“多评合一”事项调整至施工许可取得前办理,水、电、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制定《灵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搭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灵武+园区”区域评部分评价事项已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或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并全面推广运用评审结果。三是优化市政设施接入服务。企业用水报装由原来的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精简环节50%,申请材料由7项压缩至2项,精简材料30%以上;燃气报装实现供气企业全程代办,无外线工程企业接入时间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压缩时限60%以上。四是不断简化财产登记流程。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窗口“一窗受理、并行服务”,新开办企业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复杂登记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异议登记、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实现即时办结。五是推进纳税服务便利化。深入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推行“发票免费邮寄服务”,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投入运营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着力打造“蓝精灵”纳税服务品牌,开展线上“纳税人学堂”和“税务局长走进直播间”活动;率先在全区使用微信扫码支付方式,省去纳税人携带现金、银行卡等繁琐流程;设置简事快办、繁事专办窗口,平均缩减纳税人等待时间近20%;推行“税务UKEY”,缩减开票成本;充分利用“银税互动”平台,形成“银税抬轿”的工作合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止目前,共计减免税费亿元,自助办税服务厅“非接触式”办税近8960笔,微信扫码支付近5000笔,74户(次)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纳税信用贷款万元。六是持续降低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成立灵武市中小微企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浙江网商银行签订普惠金融县域合作协议,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宣传月活动,简化担保流程,担保费率降低到1%以内,羊绒、养殖企业担保费由降低为,免除企业10%存单质押。1-9月,新增担保贷款余额1819笔亿元,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争取贷款亿元,累计为辖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亿元。七是持续方便企业退出,依法强化合同执行。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纳入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累计办理企业简易注销501户;对3家企业进行了破产审查,推动无清偿能力但仍有营业价值的“僵尸企业”实现破产重组;截止9月底,共受理合同类案件3639件,结案3046件,结案率。八是加强就业服务与劳动力市场监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各项任务,印发《灵武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具体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后补助、融资担保及创业贷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补助236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742个,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54人;为企业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4263万元,受益企业680家,受益涉及人次56775人;简化创业贷款办理流程,精简手续,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7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利息万元。加强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对31个在建项目进行专项检查,下发《劳动监察建议书》12份,办理劳动合同招收备案10388人,解除备案2395人,对19家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年审,督促企业与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印发《灵武市政府投资类新开工建设项目实施部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管理暂行办法》,共追偿农民工工资1100万元,排查政府类投资项目及国有企业欠薪案件3件,社会类投资项目欠薪案件7件,提前完成“两清零”目标。九是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公平性。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运用统一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平台,推行政府采购事项线上办理,降低采购交易成本,政务采购信息全面公开。十是依法保障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全面实现电子化招投标,严格落实建筑工程领域招投标黑名单制度,公开透明开展招投标活动,公开招标率达100%。截止目前,招标投标公告238个(工程项目161个,采购项目77个),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共开标505个(工程项目303个,政府采购项目202个),开具无挂靠、无串标、无围标承诺书1437件。精简招投标行政办事环节,按照“不见面、网上办”原则,清理工程招投标备案事前事项,精简规范流程,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合同备案、投标报名审核等环节,推行“文件电子化、标书在线传、保证金线上缴、开标不见面、专家在线评、交易结果网上查”的“不见面”交易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截至目前,房建、市政实行电子标“不见面”开标共8个项目,20_年7月1日起,交通工程项目全部实行电子标。十一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制定《灵武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划转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第二批8个部门36大项行政职权(事项)划转,“一枚印章管审批”扩大到16个部门253个事项,累计办件30337件;全市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1467项,统一按照_“四级四同”标准部署上线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宁夏政务服务网),进厅事项1195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1133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马上办”,385项事项实现就近办,524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1115项事项可不见面办理,435项事项可“掌上办”;认真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完成24个部门340项事项精减,累计减少环节274个、申报材料482份、办理时限1623个工作日,清理各类无谓证明112项;推行“出生一件事”等2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合受理率提高到;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设立无人警局、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网上办理率达到;推行“好差评”二维码评价,企业群众满意度达;12345等便企热线接转受工单7247件,已办结7085件,正在办理162件,办结率。十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定《知识产权领域突出问题治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20_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实施方案》,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起,罚没款万元;截止8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54件,万人拥有量件/万人。十三是建立公正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效推进网上监管体系建设,同步建立完善审管协同机制,将审批事项办理结果及时推送到监管部门,加强审批与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在餐饮、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产品质量等领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持续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公示行政许可信息7420条,行政处罚信息562条;加强重点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对3802户纳税人、12家粮食储备企业、41家环保重点企业、28家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动态管理,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网失信自然人1287人次,法人139人次,限制高消费1387人次,采取司法拘留10人,联合惩戒失信企业22家,帮助18个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制定《灵武市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多方举措、全力推进清偿工作。20_年我市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金额万元,清偿率为100%。十四是加快建设包容普惠创新环境。出台《灵武市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_修订)》《灵武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_修订)》《灵武市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灵武市备案科技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设立50万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目前已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机构17家,指导企业科学归集研发费用入库亿左右,推荐申报各类科技项目90余项,柔性引进各类人才100余人;推进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完成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乡村大舞台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三馆七站”免费开放,上半年共接待群众万人次,其中24小时智慧书屋流通6千余人次。推进“互联网+教育”,全市100%的班级使用触控一体机或智慧黑板,建设在线互动课堂、教室70间,建成与教育厅互联互动的县区级平台,5所学校被确定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窗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