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更新时间:2023-05-28 19:17:2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通用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丙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在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习近平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回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总体可以分为洪涝灾害治理、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文明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治理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洪涝灾害治理为主的阶段。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黄河水患自古就有,大禹治水就是最早的例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整治黄河,但是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导致黄河流域成为重大水患问题高发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毛泽东同志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开启了人民治黄的新阶段。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三门峡、小浪底等控制性工程,四次加高培厚下游临黄大堤,制定了“八七”分水方案,开展了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体系。
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
20世纪90年代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主要开展流域工业、城市污染治理和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的生态建设。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这一阶段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开始进入第一轮重工业化阶段,伴随着粗放式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总体呈加剧趋势,流域性、区域性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开始出现。基于生态承载力与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理念被提出。黄河流域先后被纳入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国家规划。流域生态治理和建设工作从分散治理开始逐步向集中治理和规模治理方向发展,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目标,逐步从保障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升到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和国家、区域生态安全。同时,污染防治工作也开始由工业领域,逐渐转向流域和城市污染综合治理。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要求。20_年,习近平总书记赴黄河兰考东坝头段考察,对黄河防汛、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出了要求。20_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沿岸各省(区)都要自觉承担起保护黄河的重要责任,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20_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内蒙古、甘肃、河南考察调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当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通过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达标、黑臭水体治理等规划和方案,黄河干流水质近年来持续为优,流域整体水质总体向好,主要水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实施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推进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但也应看到,黄河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支撑全流域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复杂的水沙关系加剧了生态治理难度,共同保护与协同治理的统一机制尚未建立,历史欠账多、治理能力不足,黄河已不堪重负。
流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用水保障不足
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1956—20_年,流域平均径流量为535亿m3,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73m3,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3%,近年来水资源仍呈现减少趋势。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开发利用率高达80%,宁夏、内蒙古和山东等省(区)超计划用水问题突出,82.6%的地级行政区水资源存在超载状况。用水结构和方式不合理,农业用水量过大,20_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264.4亿m3,占总用水量的67.5%,节约用水仍有较大空间。水资源紧缺与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分水方案对水资源年际变化、衰减情况等因素考虑不足,枯水年同比例压缩取水量的分配方式导致河道生态水量受到挤占,严重威胁全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全流域加强水量调度和取用水管控,虽然避免了干流出现断流,但一些支流仍存在断流现象,生态用水保障程度较低。
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系统功能失衡
上游地区天然草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退化率在60%~90%。土地沙化问题依然突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草地已出现严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沼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人为活动干扰加剧,沼泽生态系统发生退化。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仍有20多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为粗沙区,对河道影响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趋势难以根本遏制,强烈、极强烈流失面积2.7万km2,剧烈流失面积1.2万km2。下游滩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泥沙在下游大量淤积导致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河床抬高,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入海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萎缩严重,近30年约减少52.8%。
结构性布局性风险较高,局部污染突出
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基地集中,煤炭采选、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多,其中煤化工企业占全国总量的80%。流域生态环境风险较高,企业大多沿河分布,主要污染集中在支流。20_年11个劣Ⅴ类断面全部分布在支流,其中8个位于汾河流域,20_—20_年汾河流域持续重度污染。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汾渭平原集中分布了焦炭、电解铝等行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交通依赖公路,导致中下游超标城市多,超标幅度大,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长江经济带,重污染天气频发。局部土壤污染严重,风险较高。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农田污染问题突出。黄河上游白银东大沟流域,中游河南省三门峡、济源、洛阳等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一些污灌区土壤环境风险较高。
新时期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的思路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本身,实质在流域整体。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保护治理问题,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目标,立足全流域整体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黄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监管等涉水问题,还水于河,以水定发展,优先推进休养生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强化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巩固提升能源化工等优势行业环境保护水平,推动高耗水、高污染、高风险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基于上述思路和原则,加快制定和实施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五水”统筹,还水于河
将治黄思路由“除水害、兴水利”转变为“五水”并重,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治理水灾害、强化水监管,实施包括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在内的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减少用水总量,实施全面节水,优化用水结构,保障生态用水,维持黄河生态健康。
系统治理,分区施策
充分考虑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生态治理需求的差异性,分区分类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政策,在提高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升重点城市群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统筹兼顾,协同共治
充分认识黄河生态治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效益,建立跨区域、多部门的协同治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补齐管理漏洞,并切实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力度,统筹推进黄河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整体系统治理。在确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谋划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保护治理关系。
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制度
在国家和黄河流域9省(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从黄河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视角出发,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空间“发展”与“保护”的利用导向。农产品主产区严守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节水农业,优化农用地规模和布局;城镇化地区以水资源为刚性约束,划定并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合理规划流域范围内城市、城市群的发展规模,形成倒逼机制,在高效发展的同时,为黄河流域留足生态空间,科学推进黄河流域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下,进一步细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精细化管控方案,综合考虑水、大气、土壤、生态等各要素的质量改善需求,融合国土空间与生态环境管控技术方法,加快建立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加快完善涵盖各要素、各领域的配套管理政策与保障机制,建立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保护成效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加强城镇空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和改善提升,健全基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农业空间生态安全管控制度,实现生态环境空间精细化管控全覆盖。
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
在上游地区提高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功能。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修复。加强退化草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提升草地生态系统质量。继续开展黄河源、甘南湿地、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加大土地沙化、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力度。在中游地区重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做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进一步加大封山禁牧、轮封地轮牧和封育保护政策执行力度。推进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在下游滩区重点推进黄河滩区治理和湿地恢复。积极探索实施滩内移民、集中居住、集约种植、政策补偿的滩区治理方案,实现人水分离,各安其所。将滩区保护利用纳入各省(区)国土空间规划。在河口区重点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功能。落实河口生态流量(水量)指标与过程管理,有序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河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害生物防控。
严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监管制度
强化流域、区域生态环境协同管理,研究实施流域水功能区调整,推进水功能保护、水域纳污能力管理,与陆域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双控管理的系统对接。在优化“十四五”期间水质国控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实施污染浓度与污染通量的综合控制与系统管理。做好流域规划、规划环评与跟踪评价,依法规范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以河长制为基础,完善岸长制,强化黄河岸线保护。加强流域监管执法能力建设,推进流域上下游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统一监管。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风险,定期评估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对黄河干支流沿岸1km内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实行搬迁改造或退出。推进跨行政区域上下游建立共同防范、互通信息、联合监测、协同处置的联动机制。以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及三门峡水库等主要湖库为重点,建设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
完善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长效制度
严格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流域河道外生态用水管控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和政府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建立生态与跨界断面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责任考核体系。加快推进黄河保护法立法,为规范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保护和管理明确底线约束。按照全流域统一管理要求,划分国家、流域、区域治理保护相关事权,界定清晰流域上下游各地区、各主体的权责关系。完善流域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为流域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差异性保护治理提供保障。健全流域生态治理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推动重大生态治理工程项目落地。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资金投入黄河生态治理。建立健全全流域纵向与横向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考虑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不同特点,充分调动流域所在地方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完善和推广黄河流域水权交易机制,组建黄河流域水权交易中心,制定出台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办法。加快完成排污许可证管理改革,积极推动排污权交易。健全黄河保护治理协调机制,建立由国家有关部门、地方9省(区)共同参加的黄河保护治理统一协调管理机制,统一推进落实全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行动措施。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陈锐海)据水利部官网消息,10月28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李国英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走遍黄河上中下游沿线,亲自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强大动力。
李国英强调,要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牢正确目标方向,找准找全水利任务,细化实化项目举措,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大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国英要求,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水利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坚决扛起贯彻落实政治责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全力以赴落实好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实行台账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建立评估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涉及水利的任务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部领导、总师,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各司局、部分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学习研讨。
10月2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意见。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勇担时代重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和“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对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当前形势,深刻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锲而不舍的战略定力,为我们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好政治责任、履行好宁夏使命,坚决把党中央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好。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关键重点。要把握好重点方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牢牢把准把实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的重点方向,坚决防止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发展理念上的“误差”、行动实践上的“落差”,切实把大保护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要处理好重大问题,以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以辩证的系统观把握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牢全国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自觉服从发展大局、流域全局;以宏阔的历史观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保持历史耐心,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应对水安全、水灾害风险防控问题,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要落实好重要任务,筑牢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薄弱环节尽快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贯彻落实“四水四定”的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扭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抓好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水污染防治,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的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实现空间规划、要素配置、生态保护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严格落实“双碳”“双控”要求,认真抓好能源保供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部署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牢记嘱托、担当重任,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自觉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先行一步、主动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进一步增强先行区建设的使命担当,在“先行”上担使命、在“深入”上下功夫、在“实效”上求突破。要进一步把握先行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服务全局中促先行,在生态优先中抓发展,在“四水四定”中谋开发,在绿色低碳中求转型。要进一步落实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标准打造百年堤防,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高效率推进“四权”改革。要进一步形成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改革创新、强化督查督导,凝心聚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_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更进一步地学习领会了总书记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瞻远瞩,以及对保护母亲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大局。我深感振奋,也颇有感触,我们惟有立足本职、踏实苦干,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尽心尽力,为保护母亲河增光添彩,为发展金融事业添砖加瓦,才对得起一名党员和金融人的身份。
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我们的国家大业
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光辉的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人民水深火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民族复兴,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力量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但都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的命运才开始真正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勇敢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了流血牺牲、建立了卓越功勋、创造了伟大奇迹。中国人民始终支持我们党、信赖我们党、拥护我们党,团结在党的周围追梦、圆梦,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的航程,是由一段又一段的奋斗连接起来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总书记强调,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一场新的长征”,“容不得有半点懈怠”。一是要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着新的奇迹。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我们的民族复兴大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三是全面落实好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提出的一系列“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的要求,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二、保护母亲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发展大局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夏、商文明,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从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我读出了总书记浓厚的家国情怀,读出了总书记对保护母亲河的殷切期望。一方面,我们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推向法制轨道,使黄河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保护好母亲河,让母亲河更加壮美安澜。
三、推动金融事业合规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由大及小、由大家到小家,具体到我们的金融事业上,我认为要坚持合规先行,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狠抓“三个关键”,增强全员合规意识。一是合规从领导做起。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合规管理职责,将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述职述责述廉内容,“一把手”扛起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抓好各条线的合规管理,按季向董(监)事会双线报告,形成高管示范、以上率下。二是持之以恒开展教育培训。合规管理部门牵头制定合规管理年度培训计划,各部门共同配合实施,讲操作必讲流程、讲业务必讲管理、讲风险必讲内控,坚持新入职必培训、新业务必培训、新轮岗必培训、新提任必培训,做到全员、全周期、全覆盖培训,养成合规习惯、营造合规氛围。三是有的放矢开展警示教育。合规管理部门编制警示教育材料,还原违规事实、解剖违规根源、分析违规后果、汲取违规教训、查找漏洞隐患、完善防控机制,切实发挥警示作用。第二,建立“三项机制”,着力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一是配强合规管理队伍,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将主责主业聚焦到法律事务、制度建设、内控检视和行为管理上来。二是不断完善合规制度,解决“怎么管”的问题。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本行实际,制定清晰、规范的部门职责,制定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规则以及内部控制、监督制约的程序、手段、办法和问责措施;制定资产、负债、科技产品、中间业务以及其他表内外业务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风险监测、控制措施包括风险处置和违规问责要求;制定合规风险的监测、计量、检查、评估标准、规则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同时督促业务条线部门制定业务管理办法和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强化制度执行和评估,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推行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助推制度落实,由合规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基层网点执行落实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审计部对总行的合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管理松弛、落实不力、执行走样,形成风险、案件的,必须从严从重问责,扭转把合规管理说在嘴上、放在一边、置之脑后的不良现象。第三,紧盯“三个重点领域”,强力提升合规管理质效。一是管住人员。认真贯彻银保监会关于员工行为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加强员工教育和管理。二是管好资金。加强账户管理和反洗钱工作;加强信贷管理,坚守“三个面向”定位,把合规内控和风险防控贯穿在信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加强资金营运管理,制定严谨、清晰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风控措施,把资金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管紧系统。信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能,其产生的风险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我们的操作、管理、运维系统一定要风险防控优先,做好补漏洞、防攻击和灾备处置,一方面合规管理岗位人员要认真学习银行信息科技和系统操作管理知识,学会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内控合规工作,另一方面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定期排查、严格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金融人,我们要为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懈奋斗!我坚信,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我们金融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新时期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
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9省区,全长5464公里的母亲河,就要从这里与渤海相汇聚。20_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察看河道水情,牵挂黄河安澜;考察生态环境,关心绿色发展;调研农业种植,着眼中国饭碗;走进迁建社区,情系富民安居……
总书记说,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
10月22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黄河全流域的专题座谈会——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着眼于“深入推进”,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作为新时代黄河发展的“掌舵人”,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布局,走实走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擘画着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掌舵领航。
20_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听取了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他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入海口,他在考察调研中这样强调。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总书记的足迹遍布上中下游和流域九省区,为黄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把脉定向、作出部署。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对于流域省区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寄予厚望,又倾注心血。
20_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新方向、新要求之下,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炉:20_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_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
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从上中下游到左右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系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要求正在落地生根。
从青海到河南,“一根银丝两头俏”,恰是当前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入新阶段的生动注脚。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中,流域每个省区都不甘落后。
——在山西,20_年上半年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分列全国第6、第4和第3位,新动能增势强劲,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在山东,20_年上半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投资增长1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9.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在陕西,20_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720列,是上一年的1.7倍,开行质量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实现逆势增长,对外开放不断加深,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
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_年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分别较20_年下降3.4%、9.3%和8.8%,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正化为沿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一幅转型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打开,绿色、创新与开放的底色越来越浓。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秋汛。然而,得益于堤防、水库等的坚实护卫,以及流域机构的有效应对,张庄的良田安然无虞。
治黄专家指出,人民治黄70多年,解决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没有”的问题,实现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解决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的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流域各省区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
继两年多前的郑州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10月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大河东流。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九曲黄河,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中国9个省区,不舍昼夜奔流入海。5000多公里的长度,百万年的历史,勾勒出一条大河的时空轨迹;水流泱泱,历史浩荡,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脉。千百年来,哺育滋养着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忧患。曾几何时,野性张狂的河水给沿岸百姓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足迹所至尽是关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从针对黄河成立了治河委员会,到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再到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黄河沿岸的发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20_年9月,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区域协调发展大棋盘再落关键一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之病,是对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20_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谓是一剂良药。
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千秋大计,牵挂心头。数次考察黄河流域,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治本良策。
搞好生态文明,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20_年3月,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黄河东坝头段考察,了解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20_年8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_年5月,总书记在山西察看黄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落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黄河,关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此次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一以贯之:“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希望,浓缩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寄托着黄河流域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让我们领会到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科学抉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对黄河流域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让黄河造福人民。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高某某、低排放,可见,绿水青山才是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最大本钱。因此,在当前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刻不容缓。保护环境就是保持发展活力,改善环境就是筑牢发展根基,以流域大保护促进区域大开发,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发展基础不同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切实推进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色调。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是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三是要坚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四是要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结合推进黄河治理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和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推动黄河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会议精神,主动树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的思维意识,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五个方面包容发展,共建共享黄河治理生态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努力。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有关部门和沿黄河省区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沿黄河开发建设必须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必须严守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用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万军表示,要建立完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把生态环境底线要求落实到每个环境管控单元。
“总书记强调,上游产水区重在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一体化保护高原高寒地区独有生态系统,有序实行休养生息制度。”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切实保护好三江源头,筑牢‘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四川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表示,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增强“上游意识”、坚决担负“上游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
“总书记强调,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工程师刘思君说,“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发挥好综合治理效益。”
“彭阳是水资源匮乏地区,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志科表示,将注重运用创新思维和科技成果,持续增强节水动力和活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我们将始终把水旱灾害防御职责扛在肩上,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工作,补齐灾害预警监测短板,不断完善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科学精细实施水工程调度,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保护等在内的黄河保护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保护治理能力。”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银山表示,将坚持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补齐防洪工程短板,持续加强防汛指挥调度能力、预案执行能力、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备防洪安全体系。
针对今年7月中旬以来发生的几次洪涝灾害,河南省修武县进一步树立问题导向,正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我们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泄洪通道等,努力消除隐患风险。”修武县委书记申琳说。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
“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不能盲目扩张’,这为我们优化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表示,将把绿色发展、集约高效等重要要求贯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全过程。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表示。
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说:“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切实增强一盘棋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茬接着一茬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近年来,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屏障、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带、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为骨架,青海初步形成“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旭东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青海和黄河中下游兄弟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态空间。”
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供需两端入手,落实好能耗双控措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抓紧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要着力确保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保障好经济社会运行。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抓紧有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积极探索传统能源清洁化路径,持续推动传统能源模式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变。”山西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说。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孔凡群说,“胜利油田将持续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表示,内蒙古将加大力度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供给结构调整。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金豹说:“在立足当前稳定能源供应的基础上,我们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两至三年内将新增新能源装机5000万千瓦,努力为推进能源革命、稳定能源保供作出新的贡献。”
“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与沿海、沿长江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宁夏西部云基地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庄宁表示,“我们将积极开展与东部地区的合作,携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算力服务和数据分析能力,着力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搭建东西部互通桥梁,促进协同发展。”
10月28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李国英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走遍黄河上中下游沿线,亲自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强大动力。
李国英强调,要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牢正确目标方向,找准找全水利任务,细化实化项目举措,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大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国英要求,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水利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坚决扛起贯彻落实政治责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全力以赴落实好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实行台账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建立评估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涉及水利的任务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部领导、总师,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各司局、部分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学习研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第一节发展历程
早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在塑造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也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时期“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时期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制约,加之“以水代兵”等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沿黄人民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夙愿一直难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于1952年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党和国家把这项工作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经过一代接一代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上书写了崭新篇章。
第二节发展基础
生态类型多样。黄河流域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农牧业基础较好。分布有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农产品主产区,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能源资源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
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
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流域用水增长过快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国土绿化水平和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具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三节机遇挑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沿黄人民群众追求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国加快绿色发展给黄河流域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有能力有条件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黄河治理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西部大开发加快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东西双向开放前景广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有力的制度保障。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综合表现在: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环境污染积重较深,水质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人受洪水威胁,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引发超标准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
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金外流严重,要素资源比较缺乏。
黄河流域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沿黄各省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较多。医疗卫生设施不足,重要商品和物资储备规模、品种、布局亟需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调控市场价格能力偏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受地理条件等制约,沿黄各省区经济联系度历来不高,区域分工协作意识不强,高效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和精神内涵深入挖掘不足。
第四节重大意义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需要;是解放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内在需要;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
20__年6月5日是第__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战疫情,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奔小康,14亿中华儿女数条战线“多手抓”,全面发力、脱贫致富。值此第49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统一价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携手共绘美丽中国图卷,我们时刻行动着。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保护自然,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落地生根、掷地有声。我们从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湿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生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后劲、积蓄潜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自然如同保护眼睛般,就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现给人类积淀的瑰宝,是要我们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讲好保护自然中国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确保环保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从身边人、身旁物、小事点滴中留住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10月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下面,我结合************历次对黄河流域生态保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
一、******的历次重要讲话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四梁八柱”
从理论的具体阐释来看,******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原则。可以说,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带,对于流域省区的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倾注大量心血。20_年9月18日,******在河南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原则,这一重要原则为黄河流域九省区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布局,合理利用水资源,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实践的具体要求来看,******沿着黄河流域走了一条线。也就是说,近年来******对黄河流域九个省区都走了一个遍,在考察调研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流域九省区时,******结合不同省区的不同特点对黄河流域治理、生态保护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不同要求,分别从抵御自然灾害,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战略部署和指示要求。比如,20_年8月,************在甘肃考察期间指出,甘肃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20_年9月,************在河南调研时提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20_年10月考察山东时,对山东提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等等。
从政策立法角度来看,******的讲话指引了两项顶层设计及时出炉。20_年9月18日,******在河南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一锤定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先后出炉,分别是20_年10月5日,*********、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_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现在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的重要讲话是推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千秋大计”
******考察山东,格外关注“千秋大计”粮食和能源两大问题。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和我国发展“千秋大计”的粮食和能源安全,******格外关注关心。******这次考察山东,也是精心选择地点,考察期间,20_年10月21日上午,************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他指出黄河三角洲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农业开发,都有战略意义。抗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提高土地增量是很有意义的,******鼓励技术人员,说“论文写在大地上,你们这件事做的很好。”21日下午,******来到胜利油田,登上钻井平台,察看作业情况。今年是胜利油田发现六十周年,******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同时鼓励工人们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念兹在兹,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宁,天下平,我们中国人对黄河总有一种深厚的情怀。黄河流域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流经9个省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及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此,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该区域。************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决心,就是对黄河流域流传几千年文化的保护,对绵延几千年黄河流域人民的保护,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接下来,在工作中让我们在******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黄河继续更好造福人民做出积极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