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学习心得感悟范文(通用8篇)

更新时间:2023-05-28 19:29:1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书》学习心得感悟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1

  有一天,爸爸给我了一本名叫《素书》的书,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的字样。当时看到这15个字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我觉得这本书里一定讲了不少的“大道理。”所以我决定阅读它,并且背下它。

  这本书的作家名叫黄石公,他是战国末期的大智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原来是个只知道快意恩仇的江湖之人,公元前218年,他组织一伙人在博浪沙寻机刺杀秦始皇的机会,但最终没有成功,被迫流浪。

  然而,当张良浪迹到下邳的时候,他意外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就是黄石公。这位老人故意将鞋抛在桥下,让张良帮他捡鞋又穿鞋,最后认定“孺子可教矣”,便把一卷书传给了他,并告诉他:“读书则为王者师矣。”这本书就是《素书》。

  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王者之师。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

  《素书》原文并不长,仅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就是这样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篇的第一句就是:“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就是正心,德就是修身,仁就是齐家、义就是治国、礼就是平天下。所谓道,就是人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所谓德,就是指人在生活中的所得。所谓仁,就是友爱。所谓义就是办事时要合时宜,处事要得体,要让别人感觉到舒服。所谓礼,就是尊重别人,要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敬畏之心。

  从第一句就能看出,这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看出素书讲的就是道与德两个字。

  读完这本书后,我领悟颇深。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豫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这本书所讲述的道理,虽然表现的方式不相同。但是道理却是相同的。这些道理虽然不深奥,但却是无数人经验、智慧的总结。今天的'我们,如果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细节之处。那么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还是管理都可以用的上。

  这本书正如爸爸说的那样,是一本让我们受益匪浅,值得深入学习的一本好书。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2

  今之人,少有接触经典者、少有阅读经典者、更少有悟透经典者。殊不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其永恒不变的处事经方,永恒不变的人间真理,永恒不变的宇宙法则。然而,真理或叫哲学类的东西,总让人觉得玄妙无比,特别是以中国经典这样的“高水平文字游戏”,宇宙法则,在如今科技雄霸天下的世道,更为世人所不屑。而作为经典继承者的国人,更是深谙仿科技之道,难识经典之微言大意,更难懂其神,使我们的经典永远成为了古人的遗训。

  经典的悲剧命运,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当然也和国家与民族的心态有关,国民之心态,多以追逐急功之利、浮躁之性情纵横于世,而经典这种带点传统色彩的语言文字,显然难以满足凡此种种的短利心态,殊不知,经典才是最大的利,关乎个人得失幸福、关乎企业长生久视、关乎民族存亡、关乎国家命运的大利、长利,作为国人,我为此深感遗憾和忧虑,但“我”之于世界,“我”之于国家又有何“用”,“我”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我”能否成型,成儒家倡导之舍身取义之型,又或者成道家所言之“顺势而为”之型…….实不可知……

  感想多多,但言不宜多,经典就在于能用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而当今之白话文看是顺应潮流,实在是文字艺术的践踏……对中国文字的践踏……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3

  《素书》这本奇书,来头非同小可。汉高祖刘邦所言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这个子房就是《素书》的持有者张良。张良辅助刘邦亡秦灭楚,以谋士之身位列留侯,并得善终,全是因为此书。但据后世评价,张良也仅运用了此书十之一二罢了。由此观之,该书比武侠中的《易筋经》、《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等无上秘籍牛上不知多少倍,足能改朝换代、重写历史了。

  张良得此书之过程颇具传奇色彩,故事也很有意思,跟我这篇读后感有同工之妙,故稍提之。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韩被秦灭,故张极欲灭秦以报国恨家仇。奈何实力不济,转而刺杀秦王,失败后逃亡到汜水一带。某日在汜水桥上遇一老人,老人态度倨傲,故意脱下鞋子往桥下一扔,说:小子,给我捡上来。张良照办。捡上来后老人翘着腿,毫不客气:给我穿上!张良还是照办。老人穿上鞋子后,却无任何表示,背着双手施施然就走了。

  走了一里多,张良还是没有跳起脚来大骂神经病,老人返回来,说到:孺子可教,五日后来此等候。也没个解释转身就走了。

  五日后,张良鸡打鸣就来到汜桥,老人早到了。骂到:小家伙你迟到了,还有要老人等你的道理?回去吧,五日后再来。把他打发了。

  五日后鸡还没叫,张良就到了汜桥,老人却也到了。照例一通臭骂,五日后再来。

  折腾人到这份上,一般人早就气急败坏指着鼻子骂人了——玩我不是?可张良不是一般人。五日后,张良干脆半夜就在汜桥侯着。这回,老爷子满意了。郑重传给张良一部书,是为《素书》。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素书》的作者。

  按照黄老爷子传书张良时的交代,这本书干系重大,非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不可传,否则有不测之祸。笔者机缘巧合得到此书,观众胆友骨骼清奇,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男的风流儒雅,女的风姿卓越,均是可造之才,遂不敢藏私,与诸君分享。

  好了,闲篇扯完,言归正传。

  哲学上有个经典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命题的经典之处在于,任何时候拿这个命题去问一个正儿八经思考的人,他都要挠头半天。

  黄石公的做派或许有些坑爹,但《素书》毫不坑爹,它不负责提问,只负责提供答案。它首先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人的专著,然后是一部成功学的宝典。以笔者的理解,《素书》通篇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才;怎样做人做事才算正确。

  《素书》共六章,分别是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道义章第五和安礼章第六。

  原始章第一讲的怎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意思是道德仁义礼五者具备,才具备了做人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盛衰之道,通成败之数,审治乱之势,达去就之理。再加上合适的时机,方能“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这章强调的是道、德、仁、义、礼这五个要素对人的重要性,五要素诸备,人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才有立身之本,才有审时度势达乎去就之理的可能,然后顺势而为,成功才指日可待。

  呜呼,当今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世风如下。触目所见,芸芸众生熙熙攘攘、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蝇营狗苟,为了成名为了获利为了上位,但凡能用来获得利益,下限可以无限下,手段什么的从来不成为问题。道德?礼义?仁爱?你傻啊,你缺啊,人就利用你讲这些占你便宜!等你讲完仁义道德,人早拎着好处跑得连影都没了。

  哀哉!然则做好人一定吃亏吗?道德仁义礼真的没有市场了吗?且看《素书》第二章正道章第二。

  第二章讲的是人才的三种境界,分别是俊杰、豪杰和人杰。

  俊杰品德之高尚可以让没有见过他的人心怀钦佩、心悦诚服;诚实可靠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统一大家的意见;裁断事情公平合理让大家心服口服真心拥戴;才情卓绝可以古鉴今;洞若观火可以预见未来。说实话,俊杰这种级别的人才实在太少了,笔者想了半天,印度的“圣雄”甘地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豪杰品行高尚足以成为仪式的表率;足智多谋可以决断疑难;讲究信用可以遵守约定;廉洁自爱可以舍财。这类人就比较多了,战国四君子可以说是代表。

  有职业道德而不尸位餐素;秉持公正不因压力而回避;不因有嫌疑就不做正确的事情;不因有不正当的利益就去贪婪,这样的人才,是为人杰。人杰在历史上就多了,魏征、海瑞等就是其中翘楚。就连温,也拿这条作为自己的准则。

  从人才三境界的标准来看,道德仁义礼五要素是贯穿其中的。试想一个道德败坏、唯个人私利是图、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一意孤行、偏私护短、贪财好色之辈,会有人跟随吗?讲的话有人听吗?做的决定有人信服执行吗?答案是很显然的。这样的人内斗一下,短期为个人谋点私利或许还可以,你要他带领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去完成某个伟大的目标,那就是缘木求鱼,闹笑话了。

  小时候看《水浒》,很不理解。明明宋江既不是武艺最高强的那个,也不是出身地位最高的那个,更不是资格最老的那个,为何他成了108条好汉的头头?这些快意恩仇杀人不眨眼的江湖汉子草莽英雄,为何都服他管?看完《素书》,我明白了。宋江字“公明”,人称“及时雨”,他的为人基本符合豪杰的标准,所以一众好汉谁都不服就服他。

  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以后,事情就能做好吗?事业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非也。我们每个人不都梦想着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素书》的第三、四、五、六章就从各个方面告诫我们,如何修身、怎样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确的,才是成功的保证。我们想要少走些弯路,就跟我一起好好看看《素书》是怎么说的吧。

  《素书》第三章是为求人之志,讲的是修身,也就是要具备怎样的品格。第四章是为本德宗道,讲的是立志,也就是要追求哪些正确的观念和标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自己有做过其中的几条:

  品格:控制不合理的嗜好和欲望,有过即改,控制酒色,主动避嫌,博学多问,低调,俭约,深谋远虑,与仁爱正直的人为友,宽恕,唯才是用,远离小人,学习历史,突发事件先调查现场,未雨绸缪有备用计划根据变化灵活应对,百折不挠,孜孜不倦与人为善。

  正确的观念和标准:博谋,忍辱,修德,好善,至诚,体物,知足,少愿,聚神,有常性,不苟得,不贪鄙,不自持,不任疑,不自私。

  道义章第五和安礼章第六,是单章内容最多的章节,主要讲的是管理技巧和社会、人性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实现做好事情的目的。个人最有感触的有:不要轻上侮下;不要对别人的过错念念不忘;不要因为别人的以前的过错就忽略现在的功劳;不要略己而责人自厚而薄人;不要薄施厚望贵而忘贱;不要当众辱人;福在积善,祸在积恶;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等等。

  好吧,讲究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点?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评价别人的时候,通常是不是从以上那些标准去否定别人?那人太贪财小气,那人明明问题多多却不思悔改,那人太冲动,那人太自私,那人喜怒无常,那人没脑子,做事老是出篓子等等等等。所以反过来,别人是不是也是这样评价我们?

  既然别人会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我们,我们是改变自身以提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还是听之任之随他去,或者认为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或者说,我们不为别人的评价活着,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要不要接受这些已经证明有用且必须的观念?

  按儒家的传统,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应该是这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笔者的理解,对事物的观察与学习,即为格物;分析和思考,即为致知;选定方向批判继承,是为诚意正心;化为己用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运用的不同层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一个掌握规律的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运用规律的过程。《素书》告诉我们: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办起事情就如顺水行舟,轻松顺意。不掌握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就如逆水行舟,诸事不遂。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4

  《素书》中不仅包含治国安邦的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它帮助。“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成就了不世之功。只可惜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刘邦,记住了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弄之脑后,以至于强良逝后几百年人们不知《素书》为何物。如今我们能一睹其风采,还得感谢晋朝的那个盗掘张良基的盗墓城。珍惜这灭之不易的因缘,让我们细细品味《素书》的奥妙所在,你将受益无穷。

  《素书》的作者黄石公,是一位秦时的世外高人,他传给张良的这本书,词语虽然简略,但含义却很深邃,其学说即使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也无法超过他。他知道秦朝就要灭亡,汉朝即将兴起,因此把《素书》传给了张良,让他替天行道,帮助刘邦灭秦兴汉。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胄仓促行事,整个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做事冲动、有勇无谋。显而易见,以他此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具体的过程到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张良在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场合遇到了一个老人。经过了种种苛刻的考验,老人认定张良“孺子可教矣”,遂收其为徒,将一卷帛书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读此书者可为帝王者师,十三年后你再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这本书正是《素书》。

  西汉谋略家张良的智蒙书,此书: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寿;用之治国,可以位极人臣,用之经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军事,可以百战百胜,听以此书著者黄石公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矣。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5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人想当老师,有的人想当大老板,开一家大大的饭店,我的梦想么,可能你猜不出来。

  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小小面包店。可能有人会说这不算什么,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如果我有一个面包店,店名就叫“柠檬小橼”,我会在店里精心装修,墙壁地板都是木的,还有一个木楼梯。下层是各种糕点的展览台和一个点餐专用的沙发,茶几的花瓶上插着几束清晨刚采来的小花,墙上挂着一个调查本,顾客可以在上面对店里提一些建议等。上层就是顾客享受糕点的地方,有许多的木秋千和小木桌,可以在上面喝茶,吃东西。还有一个凸出的观景台,可以让顾客在上面眺望远处的风景。

  这就是我的梦想,虽然谈不上什么大抱负,但是我想,我一定会努力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的!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6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做到修身律己,亲近有仁德的人。

  《素书》原始章第一中说:“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意思是所谓仁是指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惠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慈爱施惠恻隐同情是仁爱的具体手段,虽然不刻意去和天下万物亲近,但是天下万物都愿意主动亲近他。

  就在5月14日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陪着老妈去百泉快速路上散步,大概八点左右往回走。回来时发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蹲坐在路边哭泣,在她的不远处停着一辆电动车。当时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是默默地看看就走开了,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人来人往却没人搭理。我和老妈从她的身边经过以后,她哭得更厉害了。我一边放慢了脚步一边问老妈,她这是咋了呀?撞车了?我们相互看了看,大概走出了五六米的距离,我说:八点多了,一个小姑娘老这样哭也不是办法,肯定遇到难事了!我们回去问问她需要帮助不?于是来到小姑娘身边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哭啊?车坏了吗?问她家在哪里?可是她一直避而不答,哭得更加伤心了?口里说我不想活了!我一看小姑娘情绪这么激动,什么也不说,还有轻生的念头,不行,事态严重,我得赶快报警!老妈在一旁安慰小姑娘,这时也有几个路人过来围观帮忙试图联系她的家人。

  过了二十多分钟,110警车从由南往北经过,我怕他看不到,从非机动车道上出来站到路边冲警车挥手。由于天色变暗的原因,警车没看到我开走了!又过了十来分钟警车没找到案发地又从北往南折返回来,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夜晚钢铁南路车流量特别大,我小心翼翼来到马路的中央,拦停了这辆警车,并把警车引导到非机动车车道上。配合警察做好了现场的笔录。在做笔录的同时,小姑娘的家人也感到了现场,在众人的帮助下,小姑娘终于安全的回到了家。这是我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一刻,虽然耽误了回家的时间,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在我和老妈的帮助下挽救了一个有轻生念头的小姑娘!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有一个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去帮助他人、感激他人,那么人与人就会自然亲近。仁爱的人,总是能充满仁爱之心,将成全别人放在第一位,让周围的的人都能快乐的生活。能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仁者,也才是真正的强者。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如果只为自己着想,那将是做人策略上的巨大失败。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言行举止倘若都能多为他人着想一些,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这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大为提高,更能给自己带来人气,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拥戴,令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素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素书》就是一部神奇的书,它行文简朴,语言高度锤炼,却蕴涵了极大的智慧,囊括了众多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生活策略。

  相信我们通过后续的学习,让我们能够对《素书》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好的指导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我们此生都能做一个上等智慧上等人!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7

  《素书》中不仅包含治国安邦的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它帮助。“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成就了不世之功。只可惜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刘邦,记住了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弄之脑后,以至于强良逝后几百年人们不知《素书》为何物。如今我们能一睹其风采,还得感谢晋朝的那个盗掘张良基的盗墓城。珍惜这灭之不易的因缘,让我们细细品味《素书》的奥妙所在,你将受益无穷。

  《素书》的作者黄石公,是一位秦时的世外高人,他传给张良的这本书,词语虽然简略,但含义却很深邃,其学说即使尧、舜、禹、文王、傅说、周公、孔子、老子也无法超过他。他知道秦朝就要灭亡,汉朝即将兴起,因此把《素书》传给了张良,让他替天行道,帮助刘邦灭秦兴汉。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胄仓促行事,整个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做事冲动、有勇无谋。显而易见,以他此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具体的过程到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张良在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场合遇到了一个老人。经过了种种苛刻的考验,老人认定张良“孺子可教矣”,遂收其为徒,将一卷帛书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读此书者可为帝王者师,十三年后你再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这本书正是《素书》。

  书中颇为注重道德二字。道乃天地万物运行、变化之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小而随机,因正反而动,相互作用而成;大而有规律有趋势,万物恒生恒灭,必有盛有衰,成长与消亡如水向下之必然,人必趋利,或趋大利或趋小利,大利既广义的利,善良正义骨气皆大利也。能够领悟万物之道,就是有大智慧,如庖丁之解牛,游刃有余,无往不胜。德就是尽量满足别人的欲望,使人遂其志,遂其愿。德是一种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构成的基石,以至可以说是社会的灵魂与全部;社会是一种合作形式,也是以合作为目的,而德就告诉这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要与别人合作,要帮助别的成员实现他的愿望,而反过来,别的成员也会帮助你实现愿望,德就是这种约束,也被每个成员默认遵守,于是在这个由德所组成的组织里,谁越能满足别人的需要谁就越被认可。有小德者,就是能帮助某些人实现欲望,有大德者,就是能帮助很多人实现欲望。反过来,没有社会也就无所谓德了。

  道德乃根本,无枝叶便成枯树,还得需要“法”作为甘露,方可长出绿叶,吸收天地精华,成帝王之业。“法”有以下几点。

  1、“不慎而始,而祸其终”。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里的一段记录:张瀚任御史时,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某一天他乘轿进城办事,不巧下了雨。而其中的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的寻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样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现在有多少人不小心犯了错误而后养成了习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人定胜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人们听惯了上面口号式的总结,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可是事实证明,这是人们的一相情愿。现在的口号应该改为“顺应自然”,而不是战胜它、逆转它。

  3、人对待模糊的自然。什么是自然?老子曰:“自然而然”,也就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人们对待自然的概念非常矛盾,即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时常把自己放置在自然之外,甚至于将自己看成一个能影响自然的外力。

  4、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清醒的头脑、足够的学识和阅历、平日里细心观察和思考、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的实践,“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

  把世间的事物都能通过本质看实质,并以此来指导人生实践。“世事洞明皆学问,认清练达是文章。

  5、要经受起挫折的打击,学会用势。守得云开见明月,终得梅花扑鼻香。经历过一些挫折,真正的贤能之人终有出头之日。适当的把握时机,适时掌握主动权,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为人处世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旨。做好一件事情,客观条件极其有限,但只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善于动脑,主观能力自然会发挥到极致。

  6、真诚的做人,诚信是成大事的根本,真诚的做人,就算暂时吃一些亏,但日后必然回带来丰硕的回报。”付出桃李,回报琼浆”只要你是个真诚的人,你的人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只要你真诚,就会很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并且能够与他人愉快的合作。诚信无价。虽然一时的坦诚可能会损失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收获的是长远的利益。但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他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很好的发展机会。

  7、可以犯错误但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8、下决心的过程。人们有时会很自然的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们有时也会毫无根据的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的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的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9、物质追求和享受。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所以在今天,我们追求个人利益是合乎道德的。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对利益追求的权利,即不损人利己。但是,从个人修养来说,淡漠的物质欲望仍然是很推崇的。一个脱离了庸俗趣味的人,一个有崇高理想和高雅志趣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都看得很淡。

  10、辩证的看待生活。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不能因为生活的残酷就去否定生活的美好,也不能因为生活的美好而不正视生活的残酷。

  11、俭,德之共也。俭朴的生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升华俭朴的人具有顽强的意志,能经受得住艰苦的磨练,胸怀开阔。无心于考虑物质生活,更不会受钱财的诱惑。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仁慈、正直的朋友相伴左右,他们可以使你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13、人们对人才的偏见。“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焦躁的现代人连了解你一些的时间都没有吗?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说明他就学识渊博,也不能因此就认定他能力非凡。学历和能力之间不一定成正比,有学历不一定就有能力,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14、小人祸害别人的几种方法:

  栽诬:把自己的过失转嫁给别人,诬陷他人。

  造怨:假借其人怨恨,挑其与他人矛盾,借刀杀人。

  沭患:伪造某人之阴谋,挑起人主的猜忌,谓其隐患而加害之。

  买毁:用金钱来收买敌人,使其诋毁上级领导,然后进行反间计。

  阴陷:暗地教人写匿名信,罗列罪状,揭露当权者及其至亲,以激起当权者的愤怒,然后旁敲侧击,嫁祸于竞争对手。

  15、对付小人的方法:先不得罪他们、保持距离、小心说话。等时机成熟讲其铲除。

  16、淡泊明志,不以物移。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保证。

  17、做事。做事不要太张扬,假如张扬,虽然能够显得自己高别人一等,然而却能引来众多人的嫉妒,让别人也更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回给日后自己的工作带来众多的压力和不便。若想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想法。

  18、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无德有才是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

  19、明智:明辨是非,看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本质,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20、吉莫吉于知足,苦默苦于多愿。人在心理必须追求一个平衡,欲望过少缺乏动力,欲望过多心烦意乱,把握你的心,不要让多余的不着边际的欲心扰乱你生命的脚步。

  21、贪图私利是人的本性,避害趋利,是人的本能。人的自私本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大多数人所做所为都必然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22、正确的看待法律,不要有抵触情绪。法是统一天下人行动的准绳,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安定的工具。

  23、管理人的最终目的:“是把事情做好”。

  2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5、有恩于人,也不要有什么优越感,更不要时刻盘算着怎么让人回报。人类的天性是容易忘记感激别人。

  26、人们对比对象的改变使自己更加痛苦。过去,一般人的生活标准只以邻居家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但现在许多消费者把一些他们并不认识的陌生人当作攀比对很。一个人试图与比其自身所属的经济阶层更高的人群相比时,他便很可能会被消费债务缠身而无法自拔。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物质上的充足代替不了精神上的空虚。

  27、要办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成就大功的人,不考虑琐碎。

  28、识人:认识评定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人的许多外在的情感都是装出来的,尤其是当处于复杂的环境中时,人心更是难测。所以必须深入观察,真正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谨防误识、误交、误用。暂时难以看清的,不妨冷淡处之。

  29、人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需要,如生存、稳定的收入、被人接受、希望别人尊敬、渴望成功等。无论在哪个领域,金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人的最根本的需求之一。

  30、人的差异: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气质、性格类型都不同,导致想法和做法都会有差异。

  31、刘备临死时教导他儿子的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32、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相信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讨厌的人或事,不要轻易相信,必须自己考察后做判断;大家都认为好的人或事,也不要随从,还要自己观察后做定论。

  33、“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34、了解一个人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做事方法和途径,考察他的爱好。这样,这个人的品质还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35、彼此间的不满可以消除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之中。

  36、更正失败的人走,自己难免失败;向成功的人靠拢,自己也会逐步取得成功。一定要学会与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合作,他们能带给你的,除了有形的帮助外,更有一些无形的影响力。正是因为成功人士的能力较强,社交圈子大,所以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资源。因此,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巧妙的借用他们的人际关系,这也是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其作用还不仅仅是财富所涵盖的。

  37、“泾溪石险入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39、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谋为手段。以仁德为出发点,同时又善于运用权谋,有了机遇,可保成功;如若时运不至,亦可谋身自保。

  40、两个人心中想着一样的东西,争执在所难免。世上的问题多起于争。文人证明名,商人争利,勇士争功,艺人争能,强者争胜。争并不是坏事,能促使人向上,促进事业的发展。但争要合乎规矩,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干损人利己的事。反过来说:不争不抢无患无忧。

  41、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对朋友不要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朋友都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

  42、成大事者必须得借助外力,要保持和维护长期合作必须要求有双赢的结果。谁也不甘心花费了心血和精力最终却毫无所获,克服同艺相窥,同巧相胜。

  此书: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寿;用之治国,可以位极人臣,用之经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军事,可以百战百胜,听以此书著者黄石公说:读此书可为帝王师矣。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8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古今谋略第一书《素书》,我将从如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素书的重要性

  素书相传为秦(qín)末隐士黄石公所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可以说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素书全文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素书》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仿佛醍醐灌顶,令人豁然顿悟,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在这里我推荐在座的每个人读上一读。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黄石公写成此书后,将书传给了东汉张良,并告诉他“认真研读此书将来你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张良得到此书后也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由于全文篇幅短小,没过几天,张良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辅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的也是《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张良只不过用了书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就帮助刘邦成就了大事,官封留侯。

  《素书》中说:"阴计外泄者败",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答应封韩信为齐王,成功地拉拢住了韩信,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素书》中说:"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尽快封雍齿(刘邦的随从后投靠魏国最后降刘邦)为侯,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

  《素书》中还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劝说刘邦必须停止分封六国的后代了;

  《素书》中又说:"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张良就用这条计策来告知吕后必须招揽商山四老来辅助太子从而拥立太子继位为惠帝。有的人这是就会说了,这些都是辅佐君王的权术,对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有指导意义吗?当然是有的!

  《素书》中说:“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意思就是当你遇到可能引起别人猜疑的问题不躲避,不退缩,要处乱不惊,临危不乱,果断处置。工作中的误解委屈都是难免的,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担当一切的胸怀。在利益面前,要坚定自己的操守,不要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素书》中还说:“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意思是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划。人如果没有长远见识的睿智,必是为眼前的事情担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做事情之前没有对未来的预测,那么到了危机出现的时候,由于没有准备只能仓促应付,事情就难办成。

  后面还有很多例证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们都会慢慢学习解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张良作为《素书》的第一代传人,日夜钻研,反复揣摩,实现了人生的抱负!

  刘邦盛赞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惜的是张良一生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传播此书,所以死后随葬墓中。又过了五百多年,西晋时天下大乱,有人盗掘了张良之墓,在墓葬的玉枕中发现了此书。书上封页上有条类似咒语的秘戒,大家也都知道古书上的秘戒既苛刻又吓人。

  《素书》的扉页上就写着这样一段话:

  警告此书不能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从此素书流传到民间。

  《素书》是一本流传了很久的神秘书籍,其来历很不一般,内容也非同寻常,其伴随着它还有很多迷人的神妙故事。

  二、素书的由来

  据《史记》记载:张良,字子房,韩国人,他的祖父张开地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相国,他的父亲张平也曾经是韩国的两朝相国。因为张家做了韩国的五代宰相,秦将韩国灭亡后,少年张良为了报灭国之仇,拿出全部的家财招募刺客,打算在古博浪沙(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刺杀秦始皇,古代皇帝出行通常都坐六驾马车,王侯乘坐四驾马车,而秦始皇树敌无数也有顾虑。出行乘坐的也是四驾马车!这可怎么办?既然都是四驾马车,那就朝装饰最华丽的那驾马车进行偷袭,偏偏秦始皇就没在这辆最华丽的'马车上。于是行刺未能成功。秦王大怒,下令通缉刺客的主使。张良在生死的紧急关头,只得更名换姓,逃亡到江苏下邳,在这里结识各方豪杰,以待复仇的机会。后来,张良行游于沂水大桥(今江苏省邳县南)时,偶遇一位身着粗布褐衣的古怪老人。当张良走近时,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丢落到桥下,并故意装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地对张良说:

  年轻人,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张良心中很不舒服,但看到老人年事已高,就不予计较,他下桥把鞋捡了上来。老人又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帮他把鞋捡上来了,给老人穿上也无妨。于是,他跪gui下身子将鞋给老人穿上。老人看到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他穿鞋,暗中称赞他胸襟广阔,顺利的通过了考验。夸赞张良说:“孺子可教也!”老人从袖中掏出一部书递给张良,叮咛说:“你认真专研此书,专研透了,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天下将会兴兵起事。再过十三年之后,你与我在济北重逢,谷城山下有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飘然而去,遁然无踪。张良认真研读此书,后来果真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辅刘邦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在老人交待后的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这个地方,果真在谷城山下遇见一黄石,于是张良将它搬请回府,视同珍贵的宝物一样供奉起来。张良逝世后,与这块黄石合葬一处。后人尊称这位授书老人为黄石公。

  其实黄石公是秦朝末年隐居的一位君子。他博学多才,精于数术。正因为如此,黄石公知道秦qín朝即将灭亡,汉朝将要兴起,所以他需要把这部《素书》传授给一位可托付之人。当然黄石公选择了张良也并非偶然!我个人分析有三点原因:一是张良的家世良好,祖父,父亲都是宰相,因此张良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二是张良胆量过人,敢收买杀手行刺秦始皇,如此的深仇国恨,恐怕没几个人敢如此果决!三便是《拾履授书》这一段不难看出张良此人胸怀宽广,面对黄石公的故意刁难不予计较,怀着恭敬之心给老人捡鞋穿鞋,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这样的老人能不能做到呢?正是经过了重重考验,才把书传给了张良。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原文只有一百三十二句话,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此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家、法家、兵家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

  《素书》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指导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小到为了确保个人一生的平安,做人应持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尺度;大到为了确保一个国家的稳定,统治者应持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尺度。也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可以学习此书指导人生。

  《素书》适用于弘扬光明之德,在亲民爱民,使人得到更新的发展,达到更好的境界。也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懂了《素书》才能真正理解历代道家思想的睿智和洞察力。我一直认为,书不在多,惟其可用也,而《素书》正好就是这样一本书。

  三、素书中的故事感悟

  张良在下邳pi(今江苏邳县)得到黄石公所传得素书,虽不能完全领会书中的奥妙,但其所学却足以使他“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也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他最后实现了自己灭秦qín的大志,帮助汉高祖刘邦完成了建立汉朝的大业,功成名就,而且得以善终。因为张良是素书的第一代传人,他一生的功业,与素书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张良得到《素书》以后潜心诵读,每天都有收获,感觉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正如黄石公当年预料的一样,十年后天下将兴兵起事!

  十年后,陈涉起义爆发,陈胜也成为反抗暴秦qín的第一人。陈胜与吴广起义的原因给大家简述一下:秦qín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概九百多人驻扎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不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到达的期限。误了期限,按(秦qín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知道自己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必死无疑,所以联合九百多个戍边的贫苦农民发动了起义。他们是秦末第一支反秦的队伍,也是一支完完全全由农民自己领导的义军队伍。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一路北上,攻占下来众多地盘,行军途中沿途收纳新的兵员。到达陈县时(河南淮阳),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好几万。最后陈胜在陈县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qín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联合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一时间,楚地起义的队伍,多得不计其数。当时的张良也聚集了百余个年轻人一起响应。陈胜自认以为有鸿鹄之志,其实目光短浅,且为人刻薄、心胸狭隘,任用奸佞,“张楚”政权,上下离心离德,建立仅仅六个月就被秦qín军给剿灭了。

  《素书》上说:亲谗远忠者亡,名不胜实者耗,群下外异者沦。是什么意思呢?亲近谗逆,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

  俗话说:谗言是小人的专利,忠言是正直者的墓碑。其实,哪一个领导都知道“亲谗远忠”的后果。可是不一定都能做到。因为人都有爱听好话、爱被吹捧的本性,说真话、批评人难以被人接受。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部门领导更应该以史为鉴,不要被五花八门的恭维之词夸晕了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自我来说,要想谋求事业,真才实学是前提,有了真才实学才能保证谋求心仪的职位,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才华。而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使得到了显赫的地位和令人羡慕的名声,最终也必然得到恶果。因为他的能力担负不起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只能为名所累,害人害己。

  我们再来看看陈胜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可以说是“名不胜实者耗”;

  其次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作战失利,“亲谗远忠者亡”;

  最后,内部离心离德,“群下外异者沦”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陈胜、吴广最后都死于自己的随从或部下之手,但他们拉开了反抗暴秦qín统治的第一幕。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做到修身律己,亲近有仁德的人。

  《素书》原始章第一中说:“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意思是所谓仁是指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惠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慈爱施惠恻隐同情是仁爱的具体手段,虽然不刻意去和天下万物亲近,但是天下万物都愿意主动亲近他。

  就在5月14日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陪着老妈去百泉快速路上散步,大概八点左右往回走。回来时发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蹲坐在路边哭泣,在她的不远处停着一辆电动车。当时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是默默地看看就走开了,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人来人往却没人搭理。我和老妈从她的身边经过以后,她哭得更厉害了。我一边放慢了脚步一边问老妈,她这是咋了呀?撞车了?我们相互看了看,大概走出了五六米的距离,我说:八点多了,一个小姑娘老这样哭也不是办法,肯定遇到难事了!我们回去问问她需要帮助不?于是来到小姑娘身边问她怎么了?为什么哭啊?车坏了吗?问她家在哪里?可是她一直避而不答,哭得更加伤心了?口里说我不想活了!我一看小姑娘情绪这么激动,什么也不说,还有轻生的念头,不行,事态严重,我得赶快报警!老妈在一旁安慰小姑娘,这时也有几个路人过来围观帮忙试图联系她的家人。

  过了二十多分钟,110警车从由南往北经过,我怕他看不到,从非机动车道上出来站到路边冲警车挥手。由于天色变暗的原因,警车没看到我开走了!又过了十来分钟警车没找到案发地又从北往南折返回来,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夜晚钢铁南路车流量特别大,我小心翼翼来到马路的中央,拦停了这辆警车,并把警车引导到非机动车车道上。配合警察做好了现场的笔录。在做笔录的同时,小姑娘的家人也感到了现场,在众人的帮助下,小姑娘终于安全的回到了家。这是我看了看表已经九点一刻,虽然耽误了回家的时间,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在我和老妈的帮助下挽救了一个有轻生念头的小姑娘!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有一个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去帮助他人、感激他人,那么人与人就会自然亲近。仁爱的人,总是能充满仁爱之心,将成全别人放在第一位,让周围的的人都能快乐的生活。能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仁者,也才是真正的强者。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如果只为自己着想,那将是做人策略上的巨大失败。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言行举止倘若都能多为他人着想一些,流露出浓浓的人情味,这不但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大为提高,更能给自己带来人气,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拥戴,令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

  《素书》中还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素书》就是一部神奇的书,它行文简朴,语言高度锤炼,却蕴涵了极大的智慧,囊括了众多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生活策略。

  相信我们通过后续的学习,让我们能够对《素书》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更好的指导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我们此生都能做一个上等智慧上等人!

  谢谢各位!

推荐阅读:

  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习近平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

  必由之路心得范文(精选4篇)

  辅警教育整顿心得体会1000字十七篇

  守初心立师德铸师魂个人心得体会(通用3篇)

  谈治国理政心得集合9篇

热门标签: 学习心得
《素书》学习心得感悟范文(通用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2.项目研究背景: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

实用范文 2022-11-19

对照十个严禁纪律规定自查 十个严禁自查自纠报告

对照十个严禁纪律规定自查 十个严禁自查自纠报告,“十个严禁”划定了新时代政法干警的思想“红线”和行为“底线”,是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制度成果,也是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举措,是政法干警决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对照十个严禁纪律规定自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

实用范文 2022-11-19

计算机开题报告格式

计算机开题报告格式,计算机开题报告格式范文 计算机开题报告篇一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黄元杰 学 号: 200703010213 指导教师: 唐北平老师20xx年4 月 24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实用范文 2022-11-19

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一、开展主题班会的目的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这就把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爱岗敬业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这个集体中,不仅要成材,还要先成人。  1、利用主题班会营造班级气氛  “近朱者赤,

实用范文 2022-11-19

如何写调查报告

如何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应用范围很广,可用于对重大社会问题、事物、人物等的考察。它对于树立先进典型,披露事实真相,提示客观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工作开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调查报告的写作结构,一般包括以下4部分: 一、标题。有单标题和

实用范文 2022-11-19

2022提升执行力自查自纠报告总结

2022提升执行力自查自纠报告总结,在人生之中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雷厉风行,能够迅速的完成绝不要拖拉,那么下边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2022提升执行力自查自纠报告总结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2022提升执行力自查自纠报告总结1【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实用范文 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