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12
2022-12-15
更新时间:2023-10-05 15:22: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12-12
2022-12-15
2022-12-12
2022-12-12
2022-12-15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邮储银行扶贫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自成立以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系列金融扶贫惠农的创新探索在巴中、广元、达州等全省多地大胆试水,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今年6月,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在全省88个贫困地区个人信贷业务结余金额已达亿,增速为,高于全省个人信贷平均增速个百分点,在落实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已率先取得成效,并受到_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的高度评价。
据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在省内有3111个网点,居省内银行业首位,与农村结合也最紧密,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四川分行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
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_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亿元,结余亿元。
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_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保障实施
制定《小额扶贫信贷实施细则》,多次召开全县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推进会。小额扶贫信贷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风险补偿金1321万元,贴息资金524万元,担保费90万元。
二、全力推进扶贫信贷工作,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扶贫
参与金融扶贫工作有农商银行、临商银行、农行、村镇银行四家银行,华瑞担保、国诚担保两家担保公司。分别与以上四家银行两家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设三方监管账户。
三、创新金融产品,落实责任包干制度
一是在磨山镇创新“红利富民贷”,帮助100于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二是建立三级小额扶贫信贷服务平台,实现在县乡有专职村级有兼职小额扶贫信贷工作人员;三是落实责任包干制度,银行与乡镇签订包干协议,实现每个乡镇都有银行与其对接。
四、初步完成年度贷款任务,扶贫信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内乡农信联社多措并举、因地施策,结合省联社、市农信办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关于金融扶贫的有关规定,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实施精准扶贫,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下沉渠道建设,实行全面覆盖。近年来,该联社以“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为根本宗旨,业务重心向县域、乡镇和村组倾斜,服务重点向广大农村和农户聚集,大力实施普惠金融,不断加强对乡镇及村组的渠道建设,加强了服务的全覆盖。截至目前,该联社共布放atm机等自助设备37台,pos终端500多台,助农取款网点41个,真正成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偏远的乡村居民“最贴心的银行”和“家门口的银行”。
优化服务,大力筹措资金。年初以来,该联社就立足“存款立社、存款兴社”的经营理念,强化措施,深挖储源,紧紧抓住“双节”期间资金回流快、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优惠活动,并策划了“情人节存款送电影票”“三八女人节送健康”以及“看桃花洗照片”等系列存款营销活动。同时,大力开展规范化服务建设工作,加大规范化服务考核力度,开展“优秀服务明星”“优秀服务网点”等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全县农信社的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73526万元,较年初增加65063万元,为支农支小和金融扶贫的资金需求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认真调研考察,实施精准扶贫。为深入了解扶贫乡镇、村组和农户的详细情况,该联社早安排、早部署、早调研,成立了内乡县农信社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就积极和县扶贫办进行对接,掌握详细的扶贫对象资料。该联社还成立“三农”事业部,按乡划片,结合各乡镇信用社员工,进行大范围的摸底排查、主动推荐、详细考察、仔细审查、上会研究,最终确定扶贫对象。同时,该联社结合内乡县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实时印发了《精准支持三农“扶贫惠农贷”活动方案》,对辖内符合农信社金融扶贫条件的对象进行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出了16个乡镇88个贫困村共13742户贫困户,并推出有针对性的“农户脱贫惠农贷”“产业扶贫惠农贷”等信贷产品,实施精准投放、精准扶贫。
关键词:GB模式 小额信贷 本土化试验 演进
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简称扶贫社)是中国_开展GB模式小额信贷活动的试点之一。自成立以来,扶贫社在确保运营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GB模式小额信贷的持续性试验与改进,不断探索小额信贷扶贫的本土化模式,提高GB模式在中国农村的适应性,为信贷扶贫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一、虞城县扶贫社GB模式小额信贷流程与业务开展情况
(一)GB模式小额信贷特点
虞城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简称扶贫社)成立于1995年9月1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全国开展GB模式(Grameen Bank,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四个试点之一,目前挂靠在虞城县扶贫办,并在县民政局注册的一个非政府组织(NGO)。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为贫困者服务的金融机构,GB模式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成熟的扶贫金融模式,其主要特点为:1、短期贷款、额度小。尤努斯最初的小额信贷试验,每笔贷款金额不到65美分,20_年,格莱珉银行当年发放贷款38亿美元,贷款笔数362万,平均每笔贷款金额约105美元。2、整借零还。孟加拉乡村银行是一周开始还贷,每周分期付款,不允许一次性提前还清贷款。3、利率略高。由于客户风险和运营成本较高,孟加拉银行贷款利率比普通商业银行高,平均利率接近20%。4、连续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规定,借款的贫困者只要遵守纪律,按时还贷,就可以连续贷款,而且第二次以后的贷款额还可以增加。5、强制储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要求每个借款人开设个人账户、特别账户和养老账户,将贷款的5%作为强制储蓄。
(二)虞城县扶贫社GB模式小额信贷试点的操作流程
GB模式贷款项目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户,目前扶贫社对贫困户的界定标准是家庭净资产在20000元以下,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扶贫社的贷款形式为五户联保形式,社员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担保,只要使用贷款的客户在自愿组成五户一个小组的基础上就可申请贷款。小额贷款能够根据社员的申请及时投放到社员手中,一年内还清,分期每周定时还款。其贷款操作流程如下:
1、扶贫社入村宣传,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宣传扶贫社的政策、宗旨等,村民报名用款。每个自然村被视为一个扶贫中心。
2、由工作人员根据参加扶贫社的名单进行农户调查并填写调查表,确定合格的农户并要他们写加入扶贫社的申请书。
3、被选入的成员由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农户自愿组成小组的基础上签定五户联保责任协议书。每个联保小组视为一个扶贫小组。
4、在培训将结束时,由小组成员自己选出小组长,在此基础上从小组长中间选出中心主任,一般6---8个小组组建一个中心。
5、扶贫社与小组、中心全体成员签订集体责任书,填写贷款申请审批表。
6、贷款实行整贷零还,每周在中心会上还款,50周还清,每次还贷款本金的1/50,从获得贷款后的第14天开始还款。
(三)虞城县扶贫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截止20_年6月底,项目在文集、大侯、刘店、小侯、李老家、稍岗等10余个乡镇的78个行政村中正常运转,共有信贷员8名,贷款本金540万余元,系台湾杨麟先生资金与宜信资金。累计发放贷款7373万元,回收资金6752万元,贷款余额621万元。止20_年6月累计扶持农户17098户,约万余人。扶贫社项目区的广大贷款户对这种方便快捷的贷款形式非常欢迎。
扶贫社成立以来,通过对贷款的精细化管理,贷款还款率达到了以上,自20_年以来财务盈亏比率超过了100%,实现了财务收入对费用支出的全覆盖。表1、表2为近几年来虞城扶贫社业务发展状况,可见其整体运作状况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表1 虞城县扶贫社业务发展状况表
说明:1、软贷款即扶贫社获得的运营资金。软贷款主要源于国际援助、总部拨付与短期借款。软贷款需要向资金提供方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和利息。
2、贷款规模是扶贫社发放的未结清小组贷款总额,包括已分期归还部分和未归还部分,因此总额要高于软贷款规模。
二、虞城县扶贫社GB模式贷款的本土化改进
在虞城县扶贫社成立之后的前十年左右(1995年-20_年),业务经营规则严格按照_的要求,遵守GB模式贷款(现通认为是第一代GB模式小额信贷)的方法实施精细化管理,运营资金以国际援助的120万元为主(后增加到200万元),贷款额度以每户2000为基准,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试验。20_年以后,随着国内商业性小贷信贷的快速发展,以及物价水平的快速上涨,扶贫社既面临着业务发展受贷款额度的制约,又受到利息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的困境,增加营运资金、提高贷款额度、适度改进贷款规则成为扶贫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一)拓宽营运资金的来源渠道
扶贫社作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只能以“只贷不存”的模式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试验,初期资本金主要源于国际援助,长期在120万元的软贷款资金中开展小额贷款试验(主要是台湾杨麟先生的资助)。随着近年国内物价快速上涨,以及扶贫社扩大规模、提高财务可持续率的需要,扶贫社对增加运营资金的期望十分迫切。20_年与20_年总部分别拨付了35万元和45万元的软贷款资金,运营资金达到了200万元。但随后受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影响,国际援助基本停滞,很难获得外界资金支持,虞城扶贫社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直到20_年,虞城扶贫社与宜信公司达成短期借款协议,由宜信公司为扶贫社提供P2P模式的信贷业务合作。20_年合作正式开始,扶贫社的营运资金规模逐年提高,至20_年6月底,贷款运营资金已达到540万元。与宜信公司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扶贫社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有力的促进了该社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贷款额度的提高
虞城扶贫社在试点工作中,1995-20_年长达十五年的期间,基本上是严格按照总部的试验要求,对每户贷款的额度控制在2000元。由于这一额度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农村扶贫的需求,早在20_年前后,该社曾在发放贷款中,对五户联保成立的贷款小组,只对其中两户发放4000元的小组贷款,通过减少小组实际贷款人数变相提高贷款额度。但即便如此,面对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较低的贷款额度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借款人的需求。
针对这种状况,20_年7月扶贫社召开全体员工讨论决定提高额度的数额,在确保不出问题的前提下,选出两个中心开展试验。当年10月份,扶贫社决定将单笔贷款额度的上限提高到6000元,以满足更多群众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达“先扶贫再送一程”的要求,实现了GB模式小额信贷额度的突破。
(三)贷款管理模式的改进
虞城县扶贫社在早期的试点中,对贷款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照搬GB的经验,即整贷零还,实行五十周还款制。但在实践中,随着借款户数的增加,每周还款的管理给扶贫社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20_年之后,该社推行半月还款制度,相应减少了收贷工作量,并且保持了较高的贷款质量。目前,扶贫社仍然对贷款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按周结算、按月还款的方式(例如甲中心是周二收款,如果这个月有4个周二就收4周的款,如果有5个周二就收5周的款)。通过对贷款偿还周期的变通,使GB模式小额信贷更加适应中国的本土现状。
除了GB模式的贷款外,20_年11月扶贫社与宜信公司合作后,还开展了P2P模式的宜农贷业务。宜农贷是由宜信公司建立的P2P信贷网站,扶贫社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资金需求进行考察和评估,将符合条件的借款人信息提供给宜农贷,由宜农贷官方审核后到网站上,由爱心助农人士提供贷款资金,扶贫社承担贷款的贷中管理与催收。20_年至20_年7月底,扶贫社与宜信公司累计办理P2P贷款业务1596笔,贷款金额达到万元,其中宜农贷699笔,贷款金额万元,无一笔贷款形成坏账[1]。与宜信合作的贷款中,扶贫社对P2P贷款的线下管理与自营贷款保持相同的模式与管理方法。
三、扶贫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通过18年的持续试点运作,虞城县扶贫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GB模式贷款的经验被中央及省、地、县多家新闻单位先后多次进行报道。96年虞城扶贫社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并把扶贫社推荐为地区“双文明”标兵单位。97年元月27日,国务委员陈俊升在听取了虞城县推广“GB”模式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情况的汇报后,批示给_扶贫办主任高鸿宾:“虞城关于用小额信贷扶贫的经验,我感到很好,可以给予大力支持。这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一种好方法”。并亲笔题词:“展鸿志,真扶贫,扶真贫,到村到户”。自20_年至今扶贫社已经有12位贷款农户及3位工作人员荣获联合国微型企业创业奖,更是对扶贫社多年来坚持公益性小额信贷取得成效的一个肯定。在18年漫长的试验历程中,虞城县扶贫社主要取得了以下经验:
(一)探索GB模式信贷扶贫的模式,实现了GB模式的本土化改进
扶贫社在坚持小组贷款、信誉担保和整贷零还等要求外,针对中国农村的经济现状积极开展GB模式的本土化改造,拓宽了营运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了贷款额度,降低了还款频率,使这一扶贫模式能够更加适应中国农村市场。目前通过扶贫社扶持的农户达到万户,扶贫社在10多个乡镇、70多个村开展工作。
(二)建立了穷人瞄准机制
扶贫社通过确定适当的资金占用费率和穷人信任制作,确保了资金真正发放到贫困农户手中,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效解决了以财政贴息等形式的扶贫资金难以真正用到穷人身上的“扶假贫”现象。
(三)实现了小额信贷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扶贫社在资本金不多的情况下,通过精细化管理,适度的资金占用费率,实现了扶贫资金的持续发展,解决了当前多数扶贫项目不可持续的困境。
(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于扶贫社的项目是一个扶贫项目,在保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追求经济效益,但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和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五)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
扶贫社的贷款对象主要是贫困户中的妇女,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
虞城扶贫社在十八年的试验中,实现了持续发展与信贷扶贫的双重成效,建立有了有效的低收入贫困群体瞄准与扶贫机制,在扶贫信贷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与扶贫机构的关注和肯定。20_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开始改制,成立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和农信充分吸收和改进了GB模式贷款的运作模式,通过国开行、农行、渣打银行等银行获得持续的融资,按照借款人信用状况提供15000-30000元额度的小额贷款,由周还款改变为月还款,完善了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些正是近几年来虞城县扶贫社对GB模式贷款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实现福利性小额信贷本土化演进的重要突破点。
20_年6月_决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将旗下四家扶贫社陆续转交中和农信接管,进入专业化管理和规模化操作的发展轨道。扶贫社易主中和农信之后,将凭借中和农信的管理体制和融资渠道,继续开展小额信贷扶贫,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我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专注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脱贫任务重的宁夏六盘山地区,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持续探索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助力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宁夏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准帮扶:撑起金融扶贫新天地
多年来,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坚守“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发挥网络优势、资金优势和专业优势,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着力点,探索出了以支农惠农为着力点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金融扶贫政策方面,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建立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撑。以支农支小为重点,调整信贷结构,单列“三农”和小微信贷规模,优先满足“三农”和小微贷款需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利率优惠,及时指导分支行做好与政府扶贫办相关合作协议签署、业务宣传等工作,确保了扶贫小额贷款稳妥有序推进。
为鼓励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发展,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创新激励措施,推动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执行。加大对重点贫困区域授信政策的倾斜力度,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下放审批权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优惠政策,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强化对扶贫重点分支行资源倾斜,对不良贷款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重点建设了一批金融扶贫示范支行,对示范支行内的产品创新需求给予支持,推动扶贫信贷创新产品在示范行落地。
在金融渠道打造方面,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立足基层渠道的建设,不断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目前,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全区有营业网点202个,覆盖22个县市区的60个乡镇;其中,县及县以下网点87个,占全行网点总数的42%,这些网点在部分地区成为当地唯一的金融机构。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共有农村网点56家,在县及县以下乡镇共设置ATM机159台,占全行ATM总数的;设“商易通”助农取款点331处,助农取款服务已覆盖全区316个行政村。到20_年底,分行在农村地区发行银行卡万张,交易笔数万笔;发行具有转账优惠、异地存取优惠和亲情账户汇款免费的“乡情卡”万张,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客户支付结算费用。
邮储银行宁夏分行还通过开展信用村镇建设、分区包片客户经理、设立小额贷款咨询点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半径,真正做到送金融下乡,整村推进信用村126个,有效助推了农村金融服务升级,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偏远山区的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信贷服务。
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区内精准扶贫创新项目等,邮储银行宁夏分行不断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致力于打造精准扶贫产品的宁夏样本。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将各级扶贫部门确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扶贫小额信贷的重点服务对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发并推出了不需任何抵质押的小额贷款产品。目前,由总行授权开办了贷款期限3年以内、金额5万元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专属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惠农易贷)。
截至20_年3月末,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过100亿元,笔均金额仅万余元,有效解决了超过万户农户的资金短缺困难;涉农贷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个百分点;农户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比重的。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积极助力贫困弱势群体创业就业,与人社局、共青团、个私协会、妇联等合作开发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小额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亿元。
普惠金融: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一线是实施普惠金融的广阔天地。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宁夏全区各市县的山区、金融服务匮乏地区建设了126个信用村,信用村以种养殖产业为主,贷款覆盖率达到80%以上。自邮储银行宁夏分行成立以来,已累计在宁夏全区120多个行政村整村推开金融扶贫,发放小额贷款100多亿元,助推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履行了服务“三农”的社会承诺。
在整村推进金融扶贫,践行普惠金融责任的工作中,邮储银行宁夏分行以固原市蔡川村为重点发展对象,创新产品,简化流程,集中办理,上门服务,将原先面对个体的零售业务转化为面向合作社的批发业务,将商业银行资源和客户下沉到贫困村,推动了金融小贷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实现了农户和银行的互利共赢,为推广普惠金融,实现精准脱贫创造了可复制的金融扶贫模式。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地处六盘山特困地区,全村358户1625人,是典型的纯_村,这里是“山沟中的山沟”,农民靠天吃饭,历史上曾是固原市最贫困的乡村之一。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将蔡川村作为整村推进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提出了“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头觥钡男滦徒鹑诜銎赌J剑被称作“蔡川模式”。“蔡川模式”的培育和发展,为金融助推脱贫致富树立了典型,也为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在实际工作中,邮储银行宁夏分行把金融小贷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突破了农村普惠金融的难题。具体做法是:将业务聚焦小额贷款,对象瞄准普通农户,20_年先行在蔡川村进行试点。立足村民惯有的养殖传统,选择了13户具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创新联保方式,变5户联保为村干部、养殖能手等任意组成联保小组担保借款,用于黄牛育肥和肉羊繁殖,一年下来,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且全部按时还款,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蔡川村以“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产品为抓手,通过“小额贷款+熟人社会+特色产业”,构建了“银行+合作社+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发挥村干部“村级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将偏远贫困地区“熟人社会”优势与邮储银行小额贷款有效对接,推动了蔡川村民生产经营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0元,帮助蔡川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取得了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造血式”扶贫的良好成效。
经过3年努力,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小贷投放实现了对蔡川村所有农户的全覆盖,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队100余户村民,推动了普惠金融破题。之后,又在全区推广放大这一创新,至今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0多亿元,为宁夏“整村推进”金融扶贫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截至20_年3月,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蔡川村累计发放贷款2824户亿元,推动蔡川村民生产经营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该村人均纯收入由20_年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20_年的人均收入7350元,帮助蔡川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取得了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造血式”扶贫的良好成效。值得一提的是,20_年12月31日,蔡川村在“十三五”_局之年已脱贫销号。
情系“三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为适应宁夏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发展,邮储银行宁夏分行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是金融扶贫的根本的工作思路,持续不断地加快精准扶贫产品和服务升级,逐步从服务单一农户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从扶持农户种养殖到助力农业产业化升级,创新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具体做法是:突出满足贫困地区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村小微企业、致富带头人等群体的资金需求,在金额、利率、期限、流程、担保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拉动、能人带动对贫困户脱贫的“传帮带”作用,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截至20_年3月末,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累计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亿元,贷款余额亿元。
围绕地方政府产业扶贫布局,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采取“银行+合作社/致富能人+农户”模式,弥补了贫困户没有抵押担保物的短板,进一步加大对涉农产业扶持力度,着力推进产业扶贫。以蔡川村为例,全村退耕还林还草达到6000多亩,种植玉米是当地群众的主要产业,具有发展草畜产业的突出优势。邮储银行看准该村养殖优势,大力推进金融小贷项目,满足群众的信贷需求,既调动了群众舍饲养殖的积极性,也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20_年,蔡川村在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的支持下,成立了原州区金羚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等服务,为养殖户做贷款担保人,同时负责农户借款的用途审查和监督管理。目前,蔡川村合作社成员已经辐射到周边村镇。
截至20_年3月末,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蔡川村贷款余额370户2366万元,使该村80%以上农户从事牛羊养殖,牛、羊存栏数达到1300多头、6500余只,分别是20_年的21倍和4倍。除养殖外,邮储银行宁夏分行还贷款支持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红梅杏500多亩;利用6000多亩退耕林,发展林下养殖业,全村养殖生态鸡已达万只,成为蔡川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种养业收入已占村民收入的60%以上。目前,邮储银行累计向蔡川村贷款超过亿元。
“蔡川模式”的培育和发展,为金融助推脱贫致富树立了典型,也为推进扶贫工作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邮储银行宁夏分行在蔡川村的实践证明,只要选准适合群众的扶贫产业,加以资金支持,就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金融扶贫的真正价值。
20_年10月,邮储银行宁夏分行还与原州区政府、宁夏农垦集团等合作,通过政府全额贴息,扶持村民养殖澳大利亚纯进口牛安格斯牛,提升养殖业水平,推动养殖业升级,截至20_年3月末已累计发放安格斯牛产业贷款704户6120万元,下一步预计发放该类贷款过亿元,整个项目涵盖21个村,近1600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