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9篇

更新时间:2023-06-05 14:56: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实践”是一个汉语单词,发音为“Ji agrave”nxíNg的意思是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和做某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胡杨,或称“胡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树种,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余秋雨曾称赞它们为“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英雄树。在平“语”近人中,也提到胡杨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干部要牢筑“胡杨精神”,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的屹立,做到临难不却,临险不惧,临孤不乱。

  学习“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的品质。

  胡杨静寂地生长在荒漠里,任凭狂沙与风暴的肆虐,严寒和酷暑的打击,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它总会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所谓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党员干部应当如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乐于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主动抛却浮躁、沉下身子,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基层的大熔炉中不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

  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胡杨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探索的毅力。胡杨树生长在沙漠戈壁,就像一个百折不挠的灵魂忍受着干旱、盐碱的恶劣环境,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用尽一生为沙漠戈壁增添绿意,用尽力量阻挡黄沙。党员干部应以“胡杨”精神为支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一份笃行和坚守,多一份责任与担当。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中去,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胡杨精神”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有的精神呢?争做合格党员,更要学习“胡杨精神”,把责任和担当写在枝条上,积极发扬胡杨树的自强不息、信念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胡杨”的坚定信念滋润到每一名党员身上。

第2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在中国西北部新疆沙漠中,生长着一种树,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生命力极为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胡杨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人类应从胡杨树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胡杨树的精神是什么呢?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地生长,在如刀的沙漠风中勇敢地抗争,顽强地生存,在如火的骄阳中不屈地拚搏,在严寒的隆冬坚强地屹立。胡杨树的美丽让人惊奇!胡杨树的顽强让人叹服!生命力极强的胡杨却铁骨铮铮傲岸屹立,并奉献出一片绿色,在昏黄的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

  胡杨树,在荒凉的沙漠中,经受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困难、挫折、考验。胡杨树,它长得不太直,不太好看,但是根系长到十米以下,只要十米以内有水,它就能活。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以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以后一千年不朽,朽了以后根系仍然牢牢地扎在沙漠里,固定住一个沙堆,继续顽强地为保护生态服务。胡杨树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胡杨树象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保持一种胡杨树的精神,给大地奉献出一片绿色,在大漠中给人憧憬,给人希望。时光老人毫不留情地带走了它的生命,可它依然傲立在大漠之上,展示它不屈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渴望。

  胡杨树,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胡杨有特殊的生存本领。它的根可以扎到5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体内还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可防干旱。胡杨的细胞有特殊的机能,不受碱水的伤害;

  细胞液的浓度很高,能不断地从含有盐碱的地下水中吸取水分和养料。折断胡杨的树枝,从断口处流出的树液蒸发后就留下生物碱。胡杨碱除食用外,还可制造肥皂,或用来制革。人们利用胡杨生产碱,一株大胡杨树一年可生产几十斤碱。

  胡杨树,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六千多万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存。它是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幼树和嫩枝上密生柔毛。叶子变异很大,在幼树或嫩枝上的叶呈线状披针形,而中年树上的叶于却变成卵形或肾形,所以又称异叶杨。开紫红色披针形花,结长椭圆形葫果。胡杨还能从根部萌生幼苗,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胡杨生长较快,它的叶子可作饲料,木材耐水耐腐,是造桥的特质材,也可用于造纸和制作家俱。胡杨林可以阻挡风沙,绿化环境;

  保护农田,是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两岸或地下水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的说法。胡杨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现的古老树种,中国塔里木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胡杨原始森林。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可将根扎进地下50多米,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置身塔克拉玛干沙漠,看着一株株与命运抗争的胡杨,令人由衷地感叹生命的顽强。从合抱粗的老树,到不及盈握的细枝,横逸竖斜,杂芜而立。然而,无论柔弱,无论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着枝梢。很少有人能够明白,正是无言流淌的塔里木河孕育出这一片片不屈的生命。胡杨,见证了亿万年间的海陆变迁,又度过了冰川时代,如今,它正在面对新的灾难。缺水正在使大片的胡杨林走向衰败,它们的后代却难以成长。

  胡杨树,生活在戈壁大漠,那里没有绿水,那里没有青山,也没有人为地呵护,生命望而却步,植物悉数可见。然而,胡杨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上。尤如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灵魂,不管风云如何的变幻,在这远方的远方,默默地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没有任何生命能和胡杨相比,没有一种植物那么持久地坚守在一片贫瘠和少水的沙滩。那就是百折不挠的一个灵魂,坚韧而顽强,寂寞而孤独,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那是怎样的一种树,千百年来,这自生自灭的天然胡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而且是人类可以获得的宝贵财产。

  胡杨树,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胡杨不仅是新疆人的骄傲,我也深深为它惊叹,觉得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可贵的精神。在遇到一些曲折时,我常常会想起胡杨树。美丽的胡杨,传说如果你在它的身躯上雕一个洞,一定会有黄色的水喷出,我想那一定是它的泪水,无语的哽咽,就这样一个树中的伟丈夫,心中也会有痛和泪,但它还是那样坚强,不朽不倒,举着不朽的利剑,挑战命运和自然。这就是美丽的胡杨,不朽的生命,留给世人以思索,留给世人的顽强精神。

  胡杨树,象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保持一种胡杨树的精神,几千年来薪火传承,生生不息。赋予了西部人大气、血性、进取、坚韧、持守的精神和性格,孕育了西部人生不畏强暴,战腥风、斗血雨的精神意志,抒写一代代西部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第3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站在时代的风口,面对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广泛战场,引入好培育好激励好一支“胡杨”般的干部队伍,让“胡杨林”厚植在一个又一个战场,影响时代,推动时代。

  引好“胡杨苗”,充实事业“新鲜血液”。“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动事业,首要就在于不断充实更新好干部队伍。这就需要,一方面,各级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寻找人才,依托各种来源,在考察真才实干的基础上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将年轻的、颇具才干的人才吸纳到队伍之中,让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要落实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地的安家落户、子女教育、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把人才这株“胡杨苗”引好,使他们扎下根来。

  育好“胡杨树”,锤炼事业“中坚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强力量,就需要持之以恒给干部教育“松土施肥”,使“胡杨树”茁壮成长。要做好“问需”,从工作实际、工作特点、干部需求出发,将需求调研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摸清情况,有的放矢。要做好“谋计”,依托当下的实践形态、媒介形式,推进干部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既重理论,也重实践。要做好“供给”,干部教育要依托党的理论思想、基层教育资源合理搭配培训内容,使干部既修好“思想必修课”,也修好“业务选修课”。以“问需”“谋计”“供给”的养分,培育好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植好“胡杨林”,打造事业“肯干队伍”。“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聚合队伍,关键在完善制度、营造环境、激励有为,真正促使队伍“根系向下”,勤钻研,敢干事。要激励有为者,对有为的干部,应视若珍宝,从精神、物质、职业发展上加以激励,使“优者得奖”“有为者有位”。要完善容错纠错,提供合适的容错空间,鼓励干部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试错,以“主动作为”代替“腾挪闪避”。同时做好关心关爱,在暖心的同时,促使干部担当作为,真正形塑一支肯干队伍。

  厚植“胡杨”以成“林”,把干部引入培养成一株株能扎根、敢担当、善作为“胡杨”,从而聚合成干部队伍的“胡杨林”。使干部队伍从内陆到边陲,从沿海到大漠,干事一地做到“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筑就好我们事业的强劲根基。

第4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胡杨的意志是坚强的,胡杨的品格是高尚的,胡杨的生命是绚烂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这就是胡杨精神。”正如《西望胡杨》所写,一代又一代的援疆干部扎根边疆,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将“援疆精神”扎根在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土壤中;生长在“忠诚、干净、担当”的援疆干部人才心田里;花开在**各族百姓心中;结果在**稳定健康发展的伟业里……

  以坚定的信仰“扎根边疆”。虽然疏远了家乡的米香,西北浓郁的馍香成了熟悉的味道。他们是一群“**人中的内地人,内地人中的**人”,这些人物各有其异,但却凝聚成共同的崇高的精神形象,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以国家大业为重,以能为民族融合发展作贡献为荣的大义和大爱,将“家”搬到西部,将根扎在边疆。从繁华之都来到边疆大漠,对每一批援疆干部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奉献的激情,这种激情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对父辈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以顽强的意志“固守一方”。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对**来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艰巨的,因为受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影响,**发展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令我们感动的是,各援疆省市迎难而上,不断加大**工作的支持力度,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精准发力激活受援地脱贫“造血”功能,不断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活力。与此同时,援疆干部勇挑重任,他们秉承着援疆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的情怀,对**各族群众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各项事业的建设当中去。

  以奉献的精神“倾囊相助”。一枝一叶总关情。新一轮对口援疆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极大地改变了天山南北的发展面貌,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从一项项亲身感受的援疆工作,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援疆工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真实地享受到援疆项目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这些巨大成就背后,凝聚着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他们把援疆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因地制宜、创新性地推进,把支援省市的优势资源引入受援地区,在各自的岗位上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他们带着任务来,也带着感情来,极大地促进**与内地之间的交往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团结融合。

第5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站在时代的风口,面对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广泛战场,引入好培育好激励好一支“胡杨”般的干部队伍,让“胡杨林”厚植在一个又一个战场,影响时代,推动时代。

  引好“胡杨苗”,充实事业“新鲜血液”。“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动事业,首要就在于不断充实更新好干部队伍。这就需要,一方面,各级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寻找人才,依托各种来源,在考察真才实干的基础上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将年轻的、颇具才干的人才吸纳到队伍之中,让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要落实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地的安家落户、子女教育、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把人才这株“胡杨苗”引好,使他们扎下根来。

  育好“胡杨树”,锤炼事业“中坚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强力量,就需要持之以恒给干部教育“松土施肥”,使“胡杨树”茁壮成长。要做好“问需”,从工作实际、工作特点、干部需求出发,将需求调研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摸清情况,有的放矢。要做好“谋计”,依托当下的实践形态、媒介形式,推进干部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既重理论,也重实践。要做好“供给”,干部教育要依托党的理论思想、基层教育资源合理搭配培训内容,使干部既修好“思想必修课”,也修好“业务选修课”。以“问需”“谋计”“供给”的养分,培育好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植好“胡杨林”,打造事业“肯干队伍”。“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聚合队伍,关键在完善制度、营造环境、激励有为,真正促使队伍“根系向下”,勤钻研,敢干事。要激励有为者,对有为的干部,应视若珍宝,从精神、物质、职业发展上加以激励,使“优者得奖”“有为者有位”。要完善容错纠错,提供合适的容错空间,鼓励干部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试错,以“主动作为”代替“腾挪闪避”。同时做好关心关爱,在暖心的同时,促使干部担当作为,真正形塑一支肯干队伍。

  厚植“胡杨”以成“林”,把干部引入培养成一株株能扎根、敢担当、善作为“胡杨”,从而聚合成干部队伍的“胡杨林”。使干部队伍从内陆到边陲,从沿海到大漠,干事一地做到“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筑就好我们事业的强劲根基。

第6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日前,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党课开讲啦》节目第2期《伟大建党精神》播出,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引领广大党员重温党史,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党员干部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找方向”,在矢志前行中标定为民服务“方向”、工作发展“方向”、个人建设“方向”,在人生“方向”的引领下行稳致远、开拓事业。

  标定为民服务“方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共产党为民的奋斗征程中,找准为民服务的方向,把群众幸不幸福、快不快乐、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准,在推动民生上下功夫,夯实群众的幸福之基。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要强化为群众谋福祉的决心和导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主动和群众谈心聊天,从群众吐露的“心声”里收集民情民意、民智民盼,工作上更有方向、思路和计划,从初心中找力量,从使命中找方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标定工作发展“方向”。共产党人在工作上讲求规律和方法,善于运用发展规律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风险,为发展凝聚力量。党员干部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要运用系统思维,紧抓问题关键、注重统筹兼顾,以创新举措、实招硬招化解邻里矛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梳理、研究、总结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并着力改进工作中的短板,在大战大考中彰显英雄本色,在驾驭复杂局面、对战前路风浪时夺取亮眼“成绩单”,创造良好的发展态势。

  标定个人建设“方向”。共产党人特别注重个人建设,无论是作风建设还是能力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思践悟中增强信仰、坚定信念,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学习中明大势、知大任,在实践中练筋骨、淬铁肩,在自我革新中推动自我发展和成长。党员干部也要善于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提炼理论成果,在实践锻炼中提取实践经验,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多讲“土话”、多言“农事”、多谈“生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干事的能力水平,能够辨清善恶是非,在纷繁的表象中抓住事物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硬本领。

第7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月初,我有幸参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唱响兵团精神”百人宣讲团培训班,听取了兵、师党校教师和我最熟悉的老师长谢睦森讲述了兵团的历史、文化以及兵团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凝聚荟萃的伟大精神,我对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缺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进兵团已有35个春夏秋冬,其中,20年是以大山森林为家。“清山就是巡逻、护林就是站岗,边境的安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我和我的林场员工们工作在海拔1800米的昭苏高原,在这里肩负着26.3万亩的天然林保护和29公里边境线的义务巡逻工作。这里环境恶劣,贫穷,护林员常年过着无路、无电、无医的生活,护林员到团部办事最近的也有23公里,最远的有60多公里,护林员的孩子们上学、就医都要在20公里以外的团部。作为七十七团林场场长、天保办和护林办主任,多年来,我身挑保护国家资源,维护祖国边境安宁,致富职工群众的重任,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做森林卫士,敢为护林排头兵,发扬兵团精神,使祖国的青山常绿、蓝天更蓝。

  我生长在团场,是地地道道的团场人,我爱团场,更爱我所从事的事业。为了确保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边境林区的稳定,能让林区职工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常年奔波在林区,和护林员一起深入林区,穿梭崎岖小径,执行边境林区的巡护。暑往寒来,披星戴月,不知多少次半夜追捕盗伐者,也不知行了多少山路。29公里的边防线是边境林区重点火险区,多少年来,我经常带领护林员过着与大山、森林为伴的生活,到了晚上等待我们的是疲劳和寒冷寂寞。

  20_年11月14日晚10点左右,我接到命令,有两个犯罪嫌疑人逃入林场哈桑沟林区,我立刻与护林员土尔松拉里进行堵截,经过2个多小时的巡查堵截,终于与边防部队一起将罪犯抓获,为保卫祖国、保卫边境地区的稳定、维护祖国的尊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_年春天,山洪夹着雪水冲出山口,使我站新建的护林站、围墙和护林员的住房、畜圈受到严重威胁,道路冲毁,我赶紧带领全站干部和护林员在冰冷的雪水里装沙袋、堆堤坝,经过二天的艰苦努力,保住了护林站及护林员的住房和畜圈,几十年来,我的工作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职工群众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回首过去,在当年我们的父辈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有一种特别的劲儿,一种让当今很多人无法明白和理解的精神——兵团魂。当年他们这些知青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奔赴祖国的大西北边疆,到新疆扎根农常在那里经历了寒冷和酷热的考验,经历了吃冰卧雪的尝试,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经历了手脚打泡的煎熬经历了牤叮蚊咬的折磨等等,他们没有气馁,没有向恶劣的条件妥协,他们不怕艰难,住着地窝子,吃着棒子面,穿着大补丁落小补丁的衣衫,但他们工作起来仍是意气奋发,生活仍是充满了乐趣,他们以为兵团建设做出贡献为荣,以拓荒垦地为耀,在兵团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为兵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用血和汗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基矗生活中最艰苦的状况他们都经历了,他们的这种什么都不怕,什么都能面对的心理素质,从不抱怨运气、命运的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财富,永远用不完。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他们身上的特殊精神——兵团魂。

第8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日前,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党课开讲啦》节目第2期《伟大建党精神》播出,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引领广大党员重温党史,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党员干部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找方向”,在矢志前行中标定为民服务“方向”、工作发展“方向”、个人建设“方向”,在人生“方向”的引领下行稳致远、开拓事业。

  标定为民服务“方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共产党为民的奋斗征程中,找准为民服务的方向,把群众幸不幸福、快不快乐、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准,在推动民生上下功夫,夯实群众的幸福之基。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要强化为群众谋福祉的决心和导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主动和群众谈心聊天,从群众吐露的“心声”里收集民情民意、民智民盼,工作上更有方向、思路和计划,从初心中找力量,从使命中找方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标定工作发展“方向”。共产党人在工作上讲求规律和方法,善于运用发展规律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风险,为发展凝聚力量。党员干部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要运用系统思维,紧抓问题关键、注重统筹兼顾,以创新举措、实招硬招化解邻里矛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梳理、研究、总结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并着力改进工作中的短板,在大战大考中彰显英雄本色,在驾驭复杂局面、对战前路风浪时夺取亮眼“成绩单”,创造良好的发展态势。

  标定个人建设“方向”。共产党人特别注重个人建设,无论是作风建设还是能力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思践悟中增强信仰、坚定信念,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学习中明大势、知大任,在实践中练筋骨、淬铁肩,在自我革新中推动自我发展和成长。党员干部也要善于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提炼理论成果,在实践锻炼中提取实践经验,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多讲“土话”、多言“农事”、多谈“生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干事的能力水平,能够辨清善恶是非,在纷繁的表象中抓住事物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硬本领。

第9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站在时代的风口,面对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广泛战场,引入好培育好激励好一支“胡杨”般的干部队伍,让“胡杨林”厚植在一个又一个战场,影响时代,推动时代。

  引好“胡杨苗”,充实事业“新鲜血液”。“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动事业,首要就在于不断充实更新好干部队伍。这就需要,一方面,各级部门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寻找人才,依托各种来源,在考察真才实干的基础上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将年轻的、颇具才干的人才吸纳到队伍之中,让干部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更强。另一方面,还需要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要落实好更开放的人才政策,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地的安家落户、子女教育、职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把人才这株“胡杨苗”引好,使他们扎下根来。

  育好“胡杨树”,锤炼事业“中坚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强力量,就需要持之以恒给干部教育“松土施肥”,使“胡杨树”茁壮成长。要做好“问需”,从工作实际、工作特点、干部需求出发,将需求调研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摸清情况,有的放矢。要做好“谋计”,依托当下的实践形态、媒介形式,推进干部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既重理论,也重实践。要做好“供给”,干部教育要依托党的理论思想、基层教育资源合理搭配培训内容,使干部既修好“思想必修课”,也修好“业务选修课”。以“问需”“谋计”“供给”的养分,培育好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植好“胡杨林”,打造事业“肯干队伍”。“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聚合队伍,关键在完善制度、营造环境、激励有为,真正促使队伍“根系向下”,勤钻研,敢干事。要激励有为者,对有为的干部,应视若珍宝,从精神、物质、职业发展上加以激励,使“优者得奖”“有为者有位”。要完善容错纠错,提供合适的容错空间,鼓励干部在面对复杂矛盾时,敢于试错,以“主动作为”代替“腾挪闪避”。同时做好关心关爱,在暖心的同时,促使干部担当作为,真正形塑一支肯干队伍。

  厚植“胡杨”以成“林”,把干部引入培养成一株株能扎根、敢担当、善作为“胡杨”,从而聚合成干部队伍的“胡杨林”。使干部队伍从内陆到边陲,从沿海到大漠,干事一地做到“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筑就好我们事业的强劲根基。

推荐阅读:

  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范文十三篇

  初入大学的感想与体会范文三篇

  高中生学党史心得体会(通用3篇)

  关于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心得体会【十二篇】

  大学生党史馆心得体会三篇

  2023年双减政策心得体会十二篇

热门标签: 心得体会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安全大检查心得体会(通用6篇)

安全是一个中文单词,拼音是ānqáN这通常意味着人们没有危险。人类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互不伤害,不存在危险隐患。这是一种避免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大检查心得体会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篇一】安全大检查

心得体会 2023-06-05

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心得体会2023年【3篇】

经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之后所写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言的阅读体验与数学笔记相似体验是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写作反思学习内容,类似于体验总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心得体会20_年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云南省第十

心得体会 2023-06-05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9篇

“实践”是一个汉语单词,发音为“Ji agrave”nxíNg的意思是用实际行动来实践和做某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第1篇: 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心得体会  胡杨,或称“胡桐”,是世界上最古老

心得体会 2023-06-05

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廉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篇1  7月19日,在人社局党委统一组织下,我们干部党员参观了辽宁反腐倡廉展览馆,对党旗

心得体会 2023-06-05

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范文十三篇

体验是一种在感受之后的书写,主要用来记录你的思想和感受。它是一种在阅读和学习实践之后的感觉写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

心得体会 2023-06-05

初入大学的感想与体会范文三篇

大学university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业大学和学院。他们是一个具有独特职能的组织。它们是一所继承、研究、整合和创新先进学术知识的高等学府,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

心得体会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