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十四篇】

更新时间:2023-06-06 13:06: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倾听、思考、研究和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的文章14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2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从“四史”中汲取成长力量

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总书记又一次在重要讲话时强调学好“四史”的重要性。学习“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只有学好“四史”,于字斟句酌后有所悟,于字里行间中有所得,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长为人民满意、组织放心、国家需要的优秀干部。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之力”——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翻开近一百年的党史,中共党员从南湖红船上的13人壮大为9100多万人是震撼人心的伟大发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鼓舞人心的伟大征途,宁死不屈的江姐、鞠躬尽瘁的焦裕禄是感动人心的伟大战士……合上书本,细细回味,就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个体勇于献身、集体迎难而上,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才得以不断壮大,党的最高纲领才会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之力”,要明白党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要能够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支撑,我将无我,换取“众生皆饱”。

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斗争之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中国人民敢于和自然斗争,地震之后从中央到地方竭尽全力组织救援,疫情面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筑牢防线;中国人民也敢于和敌人斗争,美苏封锁之下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两弹一星”,朝鲜告急之后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更敢于和歪风邪气斗争,面对黑恶势力全国人民形成合力重拳出击,八项规定出台全党上下反腐倡廉打虎拍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党员干部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斗争之力”,要有敢于斗争的勇气,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畏首畏尾、知难而退,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也要有善于斗争的能力,在工作中历练自身,在“黄沙百战”中练就一副“能力金甲”,实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真正得以“挥剑斩楼兰”。

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党中央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奉为圭臬,敢于做删繁就简的“减法”,破除思想观念上的“藩篱”,扫除体制机制上的“桎梏”;勇于做领异标新的“加法”,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经济特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给予深圳改革开放“排头兵”高度评价,党员干部要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创新之力”。要培养创新思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要学会转变思路,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学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实现提质增效,成长为工作领域内的“创新之花”。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务实之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是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二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创造变为世界旗帜,而这两个“里程碑”有一个共同的“基石”——务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党员干部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务实之力”。一方面,要有“务实”的行动,从书本上得到东西是远远不够的,绝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必须要“撸起袖子”“卷起裤脚”,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要有“务实”的技巧,要继承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落实过程中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要想预知未来就必须回顾历史。党员干部学好“四史”,从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就能够看清中华民族未来的路,就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在复兴路上不断向前。

第3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一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走过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时代华章。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五点要求”的谆谆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维护领袖权威上走在前,在体悟伟大思想上做表率,在执行中央决策上当示范,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看法:

  一是全方位的。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是开创性的。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十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综观古今中外改革史,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深层次主动改革世所罕见。

  四是根本性的。十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我们党之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第4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我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锤炼了个人党性。

  一、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史,只有“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努力做到客观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科学把握未来。我们从哪里来的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只有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才能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要往哪里去”。今天,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懂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度。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则是理解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古人有云,读史明志,鉴往知来。我们透过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隐约可见,那就是一个民族百余年来最伟大的梦想,那是几代人为之舍生忘死的事业,那也是我们这代人努力奔跑的方向。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理应继承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牢记我们的初心使命,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吸取营养,积蓄力量,奋发有为,让我们伟大的党和祖国必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三、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增强了政治定力,政治上更加清醒。学习让人明理,读史让人明智。以历史视角看,愈是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愈能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愈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来路之艰,让我增加了个人政治上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进一步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更需要我们政治上清醒,行动上成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始终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人民立场,涵养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之上做出一名党员应有的贡献。

第5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20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持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近,我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党史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我意识到

  学党史,要扎根理想的红船精神。1921年革命声传画芳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胜利举行,庄严地向世界宣布建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革命先烈这一开天开地,敢为人先的初心,聚集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之士,拥有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用血泪为新中国写下了新篇章。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摇篮,为新中国翻天复地的发展开幕。红船精神不会过时,时代也有新的解释,坚定理想,不忘初心,我们做人立业也是坚定理想的红船精神。作为基层粮食储备者,要坚持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粮食储备收入、储备、调动、使用的初心使命,坚持学习岗位知识,从思想和知识储备上下功夫,为粮食储备事业蓬勃发展扎根自己的力量。

  学党史,必须建立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作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行动,打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对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正是“钉钉子精神”,教会我们一步一脚印,虚心学习,踏实做人,踏实做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在工作上也应如此,不急不躁,谨小慎微,把每一个岗位知识掌握好,把每一件事做好。筑牢实事求是的精神,保证七三三处安全稳定发展。

  学党史,要发扬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撤退和转移,成为了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正是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让红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实现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的壮举,保证了伟大革命事业走向成功。长征精神启发我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要有我不畏难的觉悟,不怕苦不怕累,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它,用屡败屡战的心态去战胜它。

  学党史,要坚定不移立足本职奉献储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美贸易博弈白热化,粮储系统作为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作为粮储系统的一名新兵,更要学好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让我们学习坚定理想的红船精神,在粮储事业中坚定信念,奋勇向前;让我们学习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在工作中踏实做事,稳步前进;让我们学习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在工作中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粮储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6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最后,通过学习我了解如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统一与发展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脚踏实地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生活。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我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锤炼了个人党性。

  一、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史,只有“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努力做到客观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科学把握未来。我们从哪里来的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只有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才能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要往哪里去”。今天,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懂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度。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则是理解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古人有云,读史明志,鉴往知来。我们透过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隐约可见,那就是一个民族百余年来最伟大的梦想,那是几代人为之舍生忘死的事业,那也是我们这代人努力奔跑的方向。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理应继承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牢记我们的初心使命,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吸取营养,积蓄力量,奋发有为,让我们伟大的党和祖国必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三、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增强了政治定力,政治上更加清醒。学习让人明理,读史让人明智。以历史视角看,愈是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愈能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愈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来路之艰,让我增加了个人政治上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进一步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更需要我们政治上清醒,行动上成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始终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人民立场,涵养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之上做出一名党员应有的贡献。

第8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树牢“四个自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恪守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才会见古鉴今、明智强心。党史、新中国史是革命先辈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过程中明晰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并从中汲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智慧和力量。

第9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XXX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XXX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XXX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XXX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第10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就是要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情怀,汲取指引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努力以行动助推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跨入百年发展历程之时,我们开始学习“四史”,既是中央要求,也是现实需要。我们党是一个大党、老党、强党,一部百年党史,涵盖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为当代共产党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财富,蕴含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我们从党史中汲取营养,用于指导现实工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甚至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启示。学习“四史”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的具体体现,是主题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我们不能只搞形式主义,要真正重温、重读党史,做到入脑入心,从中汲取精神之钙,奋进之力,理论之魂,为民之情,浩然之气,续写新辉煌。

  读历史,能看到今天的来龙和去脉,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培养历史使命感,共担民族大义。中国共产党富有强大生命力,要汲取历史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一个政党必须要有杰出的领袖和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一个政党必须要自我学习、自我革命。

  党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创造辉煌的鲜活教材,要学习党迎难而上的态度,人民至上的立场,昂扬向上的激情。税务系统应当把“四史”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四史”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永葆坚定信念,永葆奋斗精神,永葆为民情怀,永葆担当本色。

第11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价值旨归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XXX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XXX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二、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XXX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XXX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党员、干部学习“四史”的原则遵循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第12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

  我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锤炼了个人党性。

  一、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理解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回望我们党百年奋斗史,只有“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努力做到客观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科学把握未来。我们从哪里来的呢?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只有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才能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要往哪里去”。今天,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懂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铸就了我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度。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100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则是理解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古人有云,读史明志,鉴往知来。我们透过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隐约可见,那就是一个民族百余年来最伟大的梦想,那是几代人为之舍生忘死的事业,那也是我们这代人努力奔跑的方向。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理应继承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牢记我们的初心使命,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吸取营养,积蓄力量,奋发有为,让我们伟大的党和祖国必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三、学习党史,让我进一步增强了政治定力,政治上更加清醒。学习让人明理,读史让人明智。以历史视角看,愈是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愈能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愈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来路之艰,让我增加了个人政治上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认同,进一步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更需要我们政治上清醒,行动上成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历史走向,始终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人民立场,涵养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站在第二

推荐阅读: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学习交流心得体会(通用3篇)

  新生军训后心得与体会2023年【3篇】

  2023年秋季青年干部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

  青马工程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习近平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心得体会集合3篇

  学生从法院工作中获得的心得感悟体会范文(精选6篇)

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体会【十四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