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2023-03-20
更新时间:2023-06-07 13:37:1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2023-03-2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学习基层代表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服务中心考察时的一番话,指明了基层公共服务为了谁、怎么干。服务好不好,关键看实效。
抓落实、求实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理念与行动。作为涉及政策、项目、人才的基层公共服务末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也是检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渠道。抓好基层公共服务,要树立“全盘棋”思想,用活手中“棋子”,答好人民至上“必答题”,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让践行初心使命举措处处“走心”。
布好基层公共服务“政策棋”。“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公共服务能否让人民群众满意、干有实效,关键在于能否确立切实有效的政策载体,并在吃透政策中探索出直抵人心的办事方式方法,让政策“天线”更加贴近群众、更有味道,能与“地气”相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治理按部就班已不合时宜。作为基层公共服务者,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做那一帘“好雨”,一方面要明确基层服务内容和方向。公共服务要及时精准地“知时节”,以合理的功能、结构、布局贴合人民合理需求,让人民群众感受“政策菜单”上的春天,带动整体公共服务层次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激活基层公共服务政策受众热度。好的政策能否落地见实效,“暖心”政策更需在民情民意中“真心”落实,要在认识上下功夫,让执行者重视、受益者入心,以提升民生福祉为依托,切记“上热下冷”,才能把“好政策”变成为民“好效果”。
盘活基层公共服务项目“投入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基层公共服务只争朝夕、未有穷期,永远在奋进的路上。面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为改善民生与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向,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打破当前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并在硬件配置上加大投入,力求在为民服务上便捷高效的同时,解决好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此外,基层干部还需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毅力决心,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笃实干劲,去俯下身子、扎下步子探寻民意所向、群众支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防止利益驱动下公共服务投入的“一阵风来,一阵风去”“这热那冷”,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夯实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棋”。完善现代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管理等各方面人才。而面对基层“任务重、压力大、出路窄”的考题,“5+2”“白加黑”“连轴转”的工作现状,人才的留与流的天平砝码已经不再平衡,留住基层公共服务人员,尤其是忠诚担当干净的高素质业务人才,更是题中之义。要在选人用人上做文章,坚持注重实干实绩,听民声民愿,看关键时刻的担当和表现,助力突破“天花板效应”,大力提拔启用“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也要力促政策改革层面“下猛药”,切实为基层干部留人和引智,在待遇上更到位,在工作生活上减负降压,污名化面前敢正名而轻装上阵,避免被“边缘化”。基层干部也要围绕履职所需、发展所需、群众所需,用工匠精神立起新时代标杆,主动对标学习城市管理、民生保障、政务服务等业务技能知识,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服务需求节拍,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大抓落实、狠抓落实”氛围蔚然成风。
基层公共服务中,每一名党员干部既是一名“卒子”,更是一面“旗帜”,只有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精准抓实效中敢于担当、建功立业,一名过河“卒子”也可汇聚成“千军万马”,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齐心协力下好下好基层公共服务“全盘棋”。篇二到基层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方能掌握事物本源、解构问题本质、厘清节点脉络,为决策找准方向,为执行引准路子。调查研究,是干部的基本功,执行决策、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等,都需要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胸有成竹,发力到关键处。
“不明察,不能烛私。”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就不能洞察隐私真情。然而,有的干部在基层调研时,沉不下心境、扑不下身子,下不到基层、沾不上泥土。开展基层调研,本应奔着问题而去,倘若沉不到水底,自然捞不出问题。不到前沿听真情,没有一线看实况,或者放不下架子、摆不下身段,不跟群众当学生、未与群众多交流,调查研究缺少“泥土味”,容易跑马观花当看客。不深入不细致的调研,导致察不准实情、听不到真话、取不得真经。因此,调研要修成“正果”,还得做到“三忌”。
忌层层陪同,让调研多些“静悄悄”。基层调研,总是带着问题而来,奔着“钥匙”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处方”,探索政策执行的成效。故此,调研不是打老虎,需要人多力量大。切忌前呼后拥、车水马龙,把调研当作王侯出宫,到基层涮存在感;
莫搞能层层陪同、借机观赏,把调研当成组团游,让基层疲于接待;
勿要媒体跟从、相机伺候,快门一按把影留,登车转身走人。不妨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吆喝,换下“皮鞋”穿上“草鞋”,走下“车门”走上“田坎”,直奔调研课题主题,深入问题的靶向所在。
忌涂脂抹粉,让调研多些“原生态”。调查研究离不开看与访、听与闻,须品味原味、察看原相,反映最真实的情况,得到最真实的结论。要排除人为干扰,尽量减少“脂粉味”,让被查问题“素面朝天”。防止调研套路化,落入基层精心布局,所访为特意安排的“演员”,所看为打造的“盆景”,让调研成为赏抹粉之妆、看剪辑之片、听经典之词,看妆点粉饰的“颜值货”。这样的调研结果,岂不误了决策,损了国家和人民?要多随机调研,不走“刻意路线”;
多蹲点调研,少些点到为止;
多解剖麻雀,少蜻蜓点水。
忌脱离群众,让调研多些“泥土味”。要常往基层跑,脚上要多沾泥,吸纳足够的“地气”,不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到湖南做了23天考察工作,实地走访大量群众,撰写了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答复了当时党内党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鞋子穿着合不合适,只有穿鞋之人最清楚。基层是政策的落脚点,基层对政策成效最有感受。必需勤往基层跑,多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多了解当地群众想法,多接收专业人士意见,把基层调研的根子扎深扎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充分的调查,没有“接地气”的调查,没有充满“群众味”的调查,亦没有发言权。要把调查研究扎根基层、扎根一线、扎根群众。
9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xx 市 xx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 xx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体系建设是重点,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础中的基础。工作中,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理论强党,夯实基层治理“大厦地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根本看政治功能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是全党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持续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加大述学、评学、考学力度,既看学的怎么样,更看做得怎么
样,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认真做好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工作,突出抓好“关键少数” ,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段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到一些地方考察调研,相继主持召开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前不久,“十四五”规划编制还开展了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开门问策、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践行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科学决策的生动垂范,有利于汇众智、凝共识、聚合力,形成“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问计于民,方能造福于民。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明确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个好传统要发扬下去。“十四五”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很高,更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多倾听基层心声,多研究现实问题,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
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站稳人民立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多解民之忧,多谋民之利,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和风险挑战面前,广大人民群众总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顽强奋战。历史和实践都启示我们,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迈向“十四五”,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人各担其责,个个各尽其力,就能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写华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顶层设计,更要问计于民,这是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兴国的集中体现。
近期我反复多次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每学一次都有新的认识感悟,每学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提高。对湖南来讲,总书记的讲话是引领我们发展的总方略,推进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总纲领,为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三大目标任务”全面收官,向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作为最大动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直接最现实的检验,逐字逐句深入学习,逐条逐项对标落实,更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导向“立标尺”。想要画出一条笔直的线条,标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样的,要想“画”出行之有效的五年规划,就要以人民导向为“标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人民导向为标尺,让五年规划贴民心、遂民意、体民情,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看清经济发展的走向、抓住政策制定的要点,各项事业发展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因此,编制五年计划要学会站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制定群众满意、百姓拥戴的惠民政策。要善于凝聚群众力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人民福祉与国力强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实事求是“画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编制五年规划就是我们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不能遮遮掩掩、掩耳盗铃,也不必畏畏缩缩、妄自菲薄,要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无往不利。要坚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要走进千家万户,倾听百姓心声。要紧守实事求是的底线、红线,做到问政于民、问效于民、问计于民,确保五年规划真实可靠、落到实处。
统筹兼顾“构全景”。经济社会的构成纷繁复杂,行业之间的壁垒日趋消弭,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群体有着各自的发展需求,统筹兼顾、构筑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的全景图是“十四五”规划期望。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广泛听取各界意见,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破题之道,亦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振兴之道。“十四五”规划问计于民应结合各产业自身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鞭辟入里、精准施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