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01-16 09:17:4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一、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依靠自然生活,人应该爱护自然,同自然共生。在论述物质变换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人们既生活在自然界中又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进化与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不断交往的历史。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合理调整,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生产、消费排泄物的再循环

马克思对生产、消费排泄物的再循环阐述集中体现了循环经济思想我们所说的生产排泄物,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废料;消费排泄物则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部分地指消费品消费以后残留下来的东西。马克思认为生产、消费排泄物的再循环就是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在马克思看来,循环经济的实质是资源再生和废物利用。他指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废物的利用可以变成新的原料,减少了生产费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

(三)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循环经济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论述了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加以循环利用,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他指出: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重新成为商业的对象,从而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种废料,只有作为共同的生产的废料,因而只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废料,才对生产过程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才仍然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而这种废料的循环利用是可以提高利润率的。他指出:在可变资本的量已定,剩余价值率已定时,不变资本这一部分的费用的减少,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共同的废料这句话所说的就是资源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废料再转化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循环经济的过程。对废物的利用也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所以说,循环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二、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意义

(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第一,马克思把循环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对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扩大,循环经济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生产特点适用这种生产方式。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效的。近年来我国经济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以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难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对缓解资源供应紧张,降低产品价格,提高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工业和生活废物的关键。马克思论述了实现排泄物再循环利用的必备条件。一方而,科学的发现使排泄物再循环成为可能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另一方而,科技的发明和创新,使排泄物再循环从可能转变为现实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态。

(三)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合理的制度体系

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粗放的生产方式,认为这是一种体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机械发展观,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价值的狂热追求虽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资源的过度使用、肆意排污的非理性行为致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全可以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公有制社会可以靠消耗最小的力量,根据人的需要按最集约化的方式来组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使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因此,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构建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真实价值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服务的价格体系和制度环境,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类以提供生态服务为特征的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推荐阅读:

  探究二战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的现实性挑战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现实走向的探讨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比较与综合

  评学术界对马克思资本二重性的分析

  试论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比较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启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在实现经济软着陆之后,中国开始出现需求不足的矛盾。在此背景之下,尽管中央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渐趋松。从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

经济论文2023-01-24

试论民族地区财政制度的完善

试论民族地区财政制度的完善," 内容提要:民族地区的财政在财政范围、财政权限和财政职能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管理的特殊性。财税体制改革对民族地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需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采用因素法核定收支基数。 关键词:财政制度

经济论文2023-01-24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收入逐年增长,它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情况看,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其调节

经济论文2023-01-24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地方事业单位改革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地方事业单位改革," 内容摘要: 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但一些核心问题仍众说纷纭。本课题通过大量的调研,把这些难点问题归纳为认识观念转变的困难、人事制度改革的困难、职能体制改革的困难、分配制度改革的困难等等。通过借鉴各地的改革经验,按照政府与市场分工标准、据公共财政原则等,对现行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分

经济论文2023-01-24

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时税收理论界和社会上人们对税收检查概念等认识不一的现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税收检查概念”的规范化,“税收检查主体”的规范化以及“税收

经济论文2023-01-24

20世纪末中日积极财政政策比较

20世纪末中日积极财政政策比较," 1997年年中,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继而引发了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东亚、东南亚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一地区的经济受到了重创,进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受这次危机的影响,再加之国内因素的

经济论文202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