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管理工作计划(5篇)

更新时间:2023-12-04 14:05:1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国企管理工作计划1

有关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市场经济中的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未来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文本就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好的推动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长效化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等教育产业;问题;发展策略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近些年来经济界和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产业化将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符合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发展理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概述

1、教育产业化的含义

所谓教育产业化,主要指的是将教育当为一种特殊产业进行投入、研发和管理,按照经济市场基本规律推出产业产品,并获得对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拉动教育经济的不断增长,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和推动教育事业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2、高等教育产业的特征

1)消费/投资双重性。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而言不仅是一种消费,其产业还直接受他们劳动力的影响产生增值效应,因而高等教育产业具有消费、投资双重属性。

2)选择性和非义务性。高等教育产业不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有效措施,因此,它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义务性。

3)准公共产品性。高等教育服务产品既不是私人产品,也不是公共产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其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性。

4)社会服务性。高等教育产业的产品主要为高等教育服务,因而其产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性。

二、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1、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教育产业化模式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在制度、方法、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在立法制度方面,缺乏一套专门、全面、系统的高阶法律法规,导致高等教育产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实体产权不明、产业管理混乱等问题,高等教育产业市场的行业规则不清晰,缺乏充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市场竞争混乱无序,从而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影响到高等人才的培养。

2、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放开,高等教育院校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办学校,各种民办教育院校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的限制,导致公办高校在法律上的地位远远高于民办高校,甚至有些民办高校的学历文凭不受法律认可。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在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也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容易在就业、应聘、工资以及职称测评等方面受到资格限制,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性。

3、容易导致教育不均现象加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产业化容易导致部分高收益人群享受更多的政府教育经费,而低收益人群则只能享受小部分甚至不能享受政府教育经费,从而使得教育不均现象加剧,也导致人们的社会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造成社会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增大,影响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1、积极完善和创新高等教育产业制度体系

国家要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现状,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积极优化和创新高等教育产业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市场主体化地位,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实现不同教育类型的公平性和公众性。同时,还要加强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和标准,提高高校收费标准的时效性、切实性和合理性,完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公平、公正、长效发展。

2、加强高等教育院校的产业管理

高等院校要帮助和引导全校师生积极树立高等教育服务意识和自主求学意识,让学生充分适应和接受高等教育产业所带来的市场化的教育服务模式。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办学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重视和强化教师及各岗位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完善和优化职工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增强高校内部的教育水平。同时,还要积极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教育宣传,强化高校形象建设工作,提高和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使高校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公共性服务职能,促进高等教育产业的不断建设。

3、加强对高等教育产业的宏观管理

国家要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高等教育产业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范畴中。同时,政府还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通过设立发展特区的方式,以点带面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积极整顿和完善高等教育产业服务市场,规范行业运行和竞争,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现代化、信息化、长效化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高等院校在经营办学过程中,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积极开展和落实高等教育产业,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从而更好的提高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增强高校在资源、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综合积累,进而保障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着科学、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高秀春,于琳琳,汪新瑞.高等教育产业创新与体制改革[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2):136-138.

[2]董登珍.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市场的特征和发展[J].交通高教研究,20_(01):1-3+35.

[3]陈晋玲.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3):320-324.

[4]丁苗苗.高等教育产业化反论与高等教育产业的重建[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_(03):18-20.

[5]张存凯,金秀华.对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_(31):10-11.

有关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摘要: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资管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物资管理是否合理,科学,直接与企业成本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关,是保证企业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企业不能顺利实现利润、不能顺利进行是因为物资供应的不及时,而且供应的品种,规格,质量不符合生产要求,因此,物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就是管钱。结合实际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 物资管理

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资管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物资管理是否合理,科学,直接与企业成本的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与企业的生存和发也相关,是保证企业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企业不能顺利实现利润、不能顺利进行是因为物资供应的不及时,而且供应的品种,规格,质量不符合生产要求,因此,物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就是管钱。过去那种传统的计划经济以供应为主的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下,已经失去了它的活力,对市场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而且对物资进行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更是使企业成本降低,资金周转加速,使企业竞争核心力的需要提升,要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良好的物资管理流程,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实现科学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大小的决定因素。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物资管理计划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且是首要的只能,计划是对未来的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对要实现的组织目标和应采取的行动方案作出选择和具体安排。物资管理包括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等一系列的过程,物资采购计划是物资管理工作体系中首要的和重要的环节,他与物资管理的其它内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生产要想保证一定的节拍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做保。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目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物资采购计划订立的是否合理,采购的物资能否满足生产的需要,是否使库存积压或短缺,计划编制就尤为重要。现阶段,企业计划的编排存在主要问题是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导致储备资金过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采购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物资采购计划由国家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生产计划要按照客户订货要求来组织生产,采购人员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去应对采购过程中合同签订的内容,数量,规格,等一系列问题以及供应商的交货日期能否保证等都存在诸多的不定因素,因此,采购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而且对物资材料,性能,功能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其次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抵制来自各方面的物资诱惑的能力,要有识别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避免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这些都是现阶段物资采购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库存管理需上台阶。管理人员对库存动态掌握的不及时,影响计划采购人员计划编制的准确性。财务人员要与库管人员首先对库存情况,帐,物,卡相一致进行定期核对,从而建立库存管理制度,使建立管理人员规范和管理流程能够有章可循,加大物资管理力度,库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库存资金降低到指标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物资采购=库存量+本期物资需求量-期末库存量。另外,库存物资的保管问题,需要对有些有色金属进行特殊的管理,并且还应定期的要做防腐防锈保养,对有些贵重金属要单独建账,加强和完善库存管理。

二、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做好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

1.企业生产经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物是资采购计划,确定物资采购计划目标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和库存情况,从而根据生产计划目标编制采购计划。计划的编制必须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为计划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计划编制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可采用ABC分析法,滚动计划法,环境分析法等,从而确定目标,分析环境,拟定可行性计划,重点突出,制定主要计划,使计划真正成为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真正起到计划的桥梁作用,计划工作是有秩序的,为了组织和控制管理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完后就要实施组织采购计划,因为物资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复杂,物资计划的难度更大,不可控因素多,因此,企业对计划重视度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要加大计划的执行力度,从而以不变的采购计划应对市场变化,使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得以维持。加强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2.一个合格的物资管理人员要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同时对职责明确,树立大局观念,企业生存发展和自己的工作相联系,从而与时俱进,对材料入库质量关把好,索取入库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材质证书,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入库;为了避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浪费,把好物资储备关,并且做好物资摆放工作,使物资无序乱放的情况避免。及时向有关部门根据生产中长线物资的控制量变化传递信息以便及早制定计划。企业物资管理从计划,采购,验收,供应等一系列工程计划实施情况与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每一个管理过程节点进行监控并形成良好的运营体系,将以上各个物资管理的工作作为节点,从严控制节点入手做好产前,生产中的物资供应,是生产处于良好的运行中,保证企业连续的,节拍式的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问,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为了使物资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建立良好的网络管理系统使,因为物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供应是它的最根本的职能,所以建立良好的网络管理系统,对物资供应市场动态信息能及时了解,掌握库存变化,急生产之所急,保证生产供应,节约人力,物力,降低采购成本,是使企业总成本降低,合理利用和节约库存资金,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使企业物资管理跟上时代步伐,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途径就是对企业物资管理的加强,因为企业不但生产过程和创造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物资消耗的过程,对物资计划管理的质量的提高,才能使物资采购供应计划按照目标实施得以保证,同时也是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保证,是提高企业竞争核心力的要求,是树立企业形象的要求,我们必须有一支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强大的物资供应的队伍做坚实的保证,才能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所以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在市场调控的经济制度下,对提高企业的效益就更凸现出其重要性,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做实这项工作,为实现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不应该出现的浪费现象,就是由于现阶段企业物资管理的不规范造成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使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运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如今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呈现一种病态的模式。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全面的梳理国内现行的企业监督体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将企业监管制度管理上的不足和缺陷补足,加强监督部门对于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艳华.关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提升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_(33).

[2]马存栓.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_(4).

国企管理工作计划2

经济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加快提升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水平对加快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从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新常态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企业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物资计划;管理;新常态;管理措施

物资管理是企业运用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的前提,而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物资供应的首要环节,对节约企业资金和提高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经济发展有着阶段性的特点,每个阶段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新常态要求企业加快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方法,整合当前先进的物资计划管理方法,创新机制,解决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物资计划管理概述

物资计划是对企业生产运作所需物资的预测和安排,是指对物资的流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种计划手段的总称,以物资为对象,为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提供物资保证而进行的计划工作[1]。按照内容和用途可以将物资计划分为物资需用计划、物资申请计划、物资供应计划、加工订货计划、采购计划和国外进口计划。按照期限可分为需求总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一次性用料计划、临时追加计划。物资计划管理是指企业用计划来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分配、供应、储备、使用等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是为确保物资计划实现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调节控制和考核总结等活动[2]。管理范围包括用于生产、建设、经营的设备、材料,大宗办公用品以及消耗性物资等的计划管理。物资计划管理的目标是供应及时、使用合理、费用节省、不过量囤积、无呆废物。物资计划管理流程如图1。物资计划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在于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之中,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控制,同时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物资计划管理实际上是对资金的管理,在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首先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依据和基础。它从制度层面发挥内部控制工作,通过编制计划使物资供应合理有序,通过批量采购确保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其次物资计划管理能够整合物资供应资源,实现物资规范管理。通过对物资资源的统筹安排,对物资进行优化配置,有效避免物资浪费积压问题,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物资供应的功效。周密的物资计划管理可以有效规避物资供应风险,不仅帮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二、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更新速度有待提升

首先体现在对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较为忽略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的事前预测和计划,对物资计划缺乏有效的管理。其次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思路落后。本着物资早晚都要用的想法,通过大批量的购进物资以获得较低的单价,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对企业资金周转相当不利。其次是从粗放型物资计划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这个过程转变过慢,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物资计划编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情况。最后是管理观念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主要原因是信息反馈不及时,沟通不顺畅,导致缺乏对需求情况的深入和及时的了解,对企业发展战略、技术革新等信息的掌握不及时不完整,容易形成盲目计划,造成管理的被动。

(二)物资计划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

物资计划管理是一个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规划的一个动态全面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物资计划进行管理和控制,达到合理调控物资的需要,为企业的采购和预算提供参考依据。但是从我国当前企业在实际物资运营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涉及范围广,使得物资计划管理协调起来存在困难,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的年度投资规划重点在总量和结构方面,而对物资需要的规划并不清晰,导致物资计划管理落实困难。同时物资计划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众多人员,工作量大,范围广,而且需要和企业的投资计划同步,但实际中物资部门在制定物资计划的时候与各个部门的联系不够紧密,也不能有效的反应各个部门的需要,导致物资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三)物资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运营工作的增加,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长。当前从事物资计划管理的人员大多是非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加上时间紧张等原因,相关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角色转变较慢,导致专业素质和技术素质都不能满足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一些从事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在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上虽然有较多的积累,但是缺乏创新意识,还落后的认为物资计划管理技术性不强,只要保证供应就可以了,导致物资计划管理水平提升较慢。另外由于设备更新、技术革新、管理变化等情况,需要所有从事物资计划管理的人员不断更新现有知识,增强责任心,提升管理能力。而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有的工作人员连最基础的规章制度都没有掌握的情况,更不要说积极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和思想了。

三、新常态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新常态是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常态要求企业需要适应当前的趋势变化,拓展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企业在物资计划管理方面除了要积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要解决新常态对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势在必行,提升物资计划管理的精确度和管理效率。新常态下比较突出的一个标志就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物资计划管理需要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互联网+物资计划管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企业要尽快着手,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对于企业当前运用的ERP系统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其次是加快开展全员参与的物资计划管理,实现全面物资计划管理。新常态的又一特点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企业资源配置最优是一个基础。全面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计划管理的必然趋势,是对当前工作机制的一种完善,帮助企业实现物资管理的弹性化管理。同时,新常态要求企业能够对内部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能够灵活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除了自身经营管理的变化,还要应对外部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因此对于物资计划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运作,还要具备灵活的应对突发变化的能力,实现企业物资计划的动态管理。最后还要树立健康的人才意识,除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资源。专业人才并非专业对口人才,在企业工作中的培训和再培训是塑造专业人才的手段,通过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提升人才的忠诚度,留住人才,实现物资计划管理人才的稳定提升和发展。

四、加强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措施

(一)及时更新物资计划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理念由最初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虽然精细化管理依然是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计划管理的精细化理念已经由原来的单一企业精细化运作上升到全社会的物资精细化管理,鼓励各相关企业之间建立协同机制,在保证正常生产运作的同时共同减少物资积压,提升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物资浪费。物资计划管理理念提升不仅是物资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更需要各级领导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认识。因此要提升管理理念,除了系统性地加强各级物资人员的教育以外,还需要更大努力的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获得高层领导的认可和重视,进而推动整个企业进行全面的物资计划管理。

(二)构建高效的协同运作机制

构建高效的物资计划管理协同运作机制是帮助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能够敏锐地做出反应,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竞争优势。高效的物资计划管理协同运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相关因素的关系。首先要深化物资计划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明确物资计划管理链条的各个节点的相关责任,将物资计划的相关要求切实落实到各个环节。同时要深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将当前成熟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打造新的管理模式。然后优化工作流程,包括物资计划中的年度物资计划编报流程、批次采购计划编报流程等。还要细化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规范供应商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制度,确保物资的质量。最后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强化学习制度,不断推进物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以及加强需求计划准确率管控,确保物资计划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构建物资计划管理专业化人才体系

加强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人员素质和员工忠诚度。物资计划管理需要专业、稳定的管理人才。具体来讲首先要从物资计划管理的全局出发,做好长期和近期的物资管理人员的发展培训计划,积极落到实处。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专题培训,根据员工的知识水平,文化结构,工作经验等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其次是针对员工变化频繁的缺点,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物资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同时要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建立物资管理系统的人才储备和交流机制,逐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生产运作提供好的保障。最后物资计划管理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洞察企业物资计划中存在的弊病,提出创新管理机制。

(四)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监督和考核作为一种监控机制对于物资计划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能够对物资计划的科学性进行检验,还能对物资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实际的生产运营需求有一个更为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物资计划管理手段和方法,达到新常态对物资计划管理的新要求。监督和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各部门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建立物资计划管理的绩效机制,不断完善物资计划工作考评指标,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考核。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便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沟通。还需要对物资计划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的准确度和规范化。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物资计划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型、前瞻性和主动性的任务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计划编制和执行工作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以达到促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物资计划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系到企业生产运作的方方面面,不仅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其他相关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源分配都会产生影响。面对新常态对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快脚步解决当前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新常态提出的各项要求,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国企管理工作计划3

一、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年金的性质认定。对企业年金性质的认识,人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社会福利观”和“劳动报酬观”。我国对企业年金性质的认识已从“社会福利观”转向“劳动报酬观”,即企业年金是职工工作期间为企业服务所获取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递延工资”的代名词。但许多企业在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上依然遵循收付实现制,把企业年金视为期间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等,未能体现出企业年金作为递延工资的这一特性,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性原则。

2、企业年金会计的核算主体。在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养老金会计核算与报告体系的规定,是立足于以“企业”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处理与财务报表列报,将企业年金基金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但作为缴费主体的企业本身缺乏企业年金会计的理论指导,导致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无章可循,不利于为企业反映和核算养老金信息提供依据。

3、企业年金会计的处理形式。西方各国已建立了完整的企业年金会计处理方法,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87)、英国会计准则(FRS17)还是国际会计准则(IAS19)和“养老金计划的会计和报告”(IAS26)的给付形式是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方式,其会计处理方法也采用两种。我国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给付形式一般是设定提存计划,即企业向补充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供款,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具体业务操作是:提取规定额度内的养老金在税前列支,超过部分在税后利润中支出。

4、企业年金计划的操作方式。企业年金的列支渠道不统一以及企业年金提取比例不统一:在列支渠道上有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也有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的。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提取比例也不一样:试点地区为不超过工资总额的4%,上海等地区企业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一般限定为5%以内。

5、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年金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披露不仅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也有助于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金计划》中规定:“养老金应在相关的报表及其附注中披露”。在我国现行实务中,对于企业每期提取的企业年金统一在管理费用中核算,没有单独列示,而且对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与投资运用也没有反映,这不仅不符合国际惯例,无法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直接提供可比信息,导致不必要的信息转换成本,甚至可能造成对会计信息的曲解,也不利于有关各方规避由企业年金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制定企业年金会计准则时,应借鉴国际经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企业年金会计信息予以充分披露,如企业年金计划类型、成本组成因素、资产负债表日使用的主要精算假设、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计划负债的现值等。

二、构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企业年金由企业及其职工缴费,交由受托人选择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基金托管、账户管理,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年金核算涉及企业年金筹集、缴费环节和企业缴费后的企业年金的运营、保值、发放环节。本文根据企业年金资金运动的特点,借鉴国外有关企业年金会计的理论架构,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具体情况,尝试性构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体系。新购建的会计核算体系分别界定以企业(缴费单位)、企业年金基金本身为会计主体并确定其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

1、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企业为会计主体,会计处理属于企业财务会计的范畴,应遵循传统会计基本理论。企业年金的性质是递延工资,是职工工作期间为企业服务所获得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职工工资是劳动报酬的即付部分,企业年金是职工劳动报酬分期支付中的延期支付部分,企业年金虽然与职工工资的支付时间有区别,但与职工工资的性质是一致的,都是职工必要劳动时间创造,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形式,是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必要费用。因此,在企业年金缴费环节,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年金(指企业缴费部分)时,其现行义务就得到履行。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当职工在一个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了服务,企业就应及时确认这部分延期支付的价值,并作为费用记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企业在获得了职工当期服务的权利时,就有了确认企业年金负债的义务,必须在相关各种义务发生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作为应记费用记入企业的负债。但由于企业实施企业年金的形式有两种可供选择方式,即“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所以在对企业年金进行确认和计量方面有所差异,就构成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年金基金为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就是要进行投资运作,其根本目的就是取得投资收益;同时,企业年金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会形成资产,产生负债,最终形成净资产;企业年金基金的运作还会产生收入和费用,所以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有五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他们就是企业年金基金会计的对象,这一点与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很相似。

由于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核算的所有内容均由投资活动引起,投资的核算是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核算的中心。例如,托管人缴费形成银行存款,用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形成股票投资,购买债券形成债券投资,购买基金形成基金投资,购买的股票、债券和基金会取得投资收益(如股利收入、利息收入、基金红利收入等),出售时会形成差价收入(如股票差价收入、债券差价收入、基金差价收入等),应支付的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的报酬会形成企业年金基金的负债,同时形成企业年金基金的费用,企业年金基金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再减去应支付的企业年金基金待遇就形成一定时期企业年金基金的期末净资产,这就是企业年金基金会计的主要流程。

三、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发展的未来关注

本文尝试性了构建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但企业年金会计的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范围。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年金会计准则均涵盖在养老金准则中。我国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都涉及企业缴纳部分,且都是最终构成雇员养老金的要素,虽然两者在组织运行形式上不同,但仍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我国可参照国际惯例,统一制定养老金准则对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进行共同的规范管理。同时,应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一项具体的准则,但不要像美国养老金准则那样详尽却略显分散。

2、大力推行企业年金计划,完善企业年金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位,使得企业缺乏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动力,导致企业年金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客观上制约了企业年金会计的发展。

3、明确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形式。企业年金计划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企业年金费用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与核算,从而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反映各期养老金成本以及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其中要考虑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是以设定提存计划为基础还是以设定受益计划为基础的问题。相比之下,设定提存计划的实施较容易,会计处理也比较简单;设定提存计划模式下为每个职工建立个人账户,职工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养老金的积累情况;设定提存计划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较小,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企业而言,实施设定提存计划只需企业按预先确定的金额或比例缴纳,将以后企业年金的投资风险等转嫁给职工个人。在设定收益计划模式下,企业将来的给付义务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这需要精算师的精算;另外,经营中产生的通货膨胀、投资等风险都由企业承担。因此,设定收益计划模式下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相当复杂,往往适用于大型的、经济实力较强或条件成熟的企业。但由于设定收益计划对于收益人来说,未来保障是稳定的,会使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加入到企业年金计划中来。

4、加强国际交流与学习。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尚有许多不足,无法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平台,可能会造成对会计信息的曲解或导致不必要的信息转换成本。

国企管理工作计划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措施;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筹划,而税务筹划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且还能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落实和执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新会计准则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新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让中国财务会计更加的国际化与市场化,标志着我国企业在会计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新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化、严谨化、细致化和全面化,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而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核算范围、确认标准、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披露等方面都作了修改,其中变化的主要方面有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办法、预计弃置费用、取消了减值准备的转回以及引进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概念。总结来说新会计准则在三大方面发生了主要的变化,具体会计准则有七大变化。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新会计准则三大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目标有所改变,即用“企业应该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快更好的做出决策”的目标代替了旧会计准则中“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的旧会计目标。第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大调整,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基本要素给予了新的定义,同时还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中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内容,引进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使得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近。第三,新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引入了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在公平交易的过程中,相互熟悉彼此情况的交易双方可以自愿进行债务清偿或确定资产交易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引进符合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打破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能够让企业通过相关的会计报告及时的了解企业各个阶段的情况,但是与此同时,需要税务管理更加谨慎和规范。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七大变化

第一,新会计准则中实现了费用的资本化,也就是说将开发企业的开发费用和研究费用分别对待和处理,使得开发费用实现了资本化,此外,还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第二,新会计准则中,使得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了变革,也就是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回转,已经提取但是没有核销的金额职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在进行会计处理。第三,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变革,新会计准则基本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做法,规定所得税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第四,新会计准则落实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管理办法,而是通过“先进先出”的方式来记账,相比“后进先出”的存货管理方式,“先进先出”的存货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利有弊,优点在于对于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企业,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毛利率与会计利润,弊端在于当存货的价格有所上涨时,企业的当期利润就会有所降低。第五,新会计准则的落实使得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严格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即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债权重组的收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中而是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且对可能产生的债务重组分为了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转化为资本偿还债务、以现金偿还债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偿还债务四类,相应的,这一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第六,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准则发生了变革,金融工具的四项具体会计准则即《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第七,新会计准则中对证券投资做了新的规定,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该按照交易所市价计入当期的损益,而交易所市价被视为公允价值。

二、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带来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就目前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来看,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损益的确定口径有了一定程度的趋同,例如债务重组的新规定并且对其加以确认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核算的风险,此外,纳税调整程序的精简,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程序复杂、过程冗长而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有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的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我国的制造业和创新类企业。即对于无形资产涉及到的费用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部分,对于研究阶段的计入当期的损益,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的规定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进行摊销,而且对于无法准确判断寿命的无形资产可以先不计入摊销,这样一来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无疑是降低了税负压力。第三,新会计准则中对借款费用有了新的规定,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可资本化的范围,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而且还包括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资产,而且可予以资本化的款项不仅是专门借款而且可以是一般借款,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增加了企业降低赋税压力的可能性。第四,新会计准则中“先进先出”存货管理办法的确定对于企业来说也有利于降低其赋税压力,当物价呈现下降的趋势时,“先进先出”方式的采用就能够通过延缓的方式来达到将其企业赋税压力的目的。

(二)不利影响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落实,使得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又面临着新的风险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某些税务的规定上存在超前性,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税法和相关的制度规范与其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这样一来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纳税任务、纳税时间还是纳税法则等层面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那些依旧采用成本计量法进行纳税的企业来说无疑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历史成本计量法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所以公允价值的引入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成本计量法进行纳税筹划的企业的工作量,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务筹划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资金的损失和浪费,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潜在风险。

(三)实证研究

1.论点的提出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2.计算公式

营业现金流入的税负=纳税现金流出÷营业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所承担的税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的实际税负=纳税现金流出÷营业现金流入×(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

3.检验与分析

由上述的公式可知,企业的实际税负与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税务和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承担的税负有关,而当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有所降低,主营业务收入有所降低时,企业的实际税负会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当企业的现金流入比较少时反而会需要支付比较多的税务,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纳税压力和税务风险。

4.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的论点是成立的,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压力,所以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克服压力,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筹划措施。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依法治国的力度有所加强,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税务管理和筹划活动也有了根本的保障,所以在我国税收法制环境越来越好的状况下进行税务筹划是十分可行的;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才在不断增多,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的考试选拔了一大批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企业高质高量的完成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此外,就目前的市场经济活动来看,各行各业涉及到财务会计活动越来越多,加之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落实使得企业的涉税事宜更加多样化和严谨化和法制化,所以为了使企业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既得利益的损失——税负,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筹划是十分可行的。

四、税务管理和筹划措施

(一)税务管理措施

1.提高纳税人对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的重视程度

企业为了有效的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绩效,首先需要加大对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从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加大了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将税务风险防范融入到税务筹划的每一个环节,使筹划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制订过程中能全面地考虑到各种风险性因素的存在,在风险规避的基础上实现税务筹划收益的最大化;此外,还需要企业将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使其能够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和筹划氛围。

2.注重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为加强企业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绩效,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主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考虑和分析企业的成本效益,涵盖各种隐藏的成本,确保税收管理成本低于所获得的收益;二是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税收筹划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以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实现全员参与,也就是说在进行税收管理时调集了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商议,共同决策,避免信息失真、多缴或者少缴等问题的发生。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

为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企业首先需要在行业内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通过网络、电话、走访等方式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以取得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同;此外,企业还要主动向税务部门咨询,了解最新的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和政策,为企业税务管理绩效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内外部的监督和管控的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时时的沟通和联系,完善了配套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税收筹划措施

1.对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针对企业的增值税,可以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采用赠送促销品销售方式以降低产品的税务压力;第二,改变产品的存储与运输方式来降低赋税;第三,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税负,例如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等方式;第四,改变购货方式增加进项税来降低企业的税负;第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延缓履行纳税义务时间来降低企业税负的压力。

2.对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对于公司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可以采取改变销售结算方式、改变存货计价方式、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购买国债等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以确保公司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降低自身的税务压力。

五、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在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压力,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掌握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研究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目标,掌握其税务管理和筹划空间,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措施,进而在合法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的赋税压力,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而本文仅是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泉.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营者,20_(11).

[2]吕聿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_(06).

[3]隗梦.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的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20_(31).

[4]季晓燕.税收筹划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_.

国企管理工作计划5

关键词:石油企业;改制上市;计划管理

在石油企业上市以后,石油企业的营运模式和经营方式都会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相结合,运作也会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而是在市场经济支配下的石油企业应该怎么对自己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变,如何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的石油企业计划管理模式,成为石油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一、 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计划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铺垫,是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前先拟定好的措施和步骤。

1、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经济现在在我国社会已经逐步深入,让市场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企业公司,要获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动力,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计划的管理,制定科学准确的计划、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才能够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然企业会因为缺乏发展目标和动力遭到社会的淘汰。

2、公司发展策略的改变,上市之后公司的股东不会把发展眼光定在短期,而是更加注重长期的发展。所以公司的上市会导致发展目标的改变。企业长期发展计划的制订,就是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为确保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必须加强中长期计划管理。

3、虽然公司上市后是依据市场规律运作的,但是依然不可以忽略计划的重要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目标先制定好生产的计划,然后在生产的过程中严格地依照计划进行生产活动,这样在科学有效的计划指导下进行生产活动,才可以让企业保持竞争力,获得发展空间。

二、 建立与改制上市相适应的石油企业管理模式

1、在资源采集开发工作上,油田采集分公司应该把资源作为长期发展计划的目标。石油企业是资源的开发挖掘业,自然维持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就是资源。石油企业对于资源的计划定位应该要用最小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加强以资源为目标的跨地区发展计划管理,用最低的成本进行对资源的开采,改革更新勘探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石油企业在资源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该要从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市场进行开发和研究。第一种情况要是企业勘探能力水平不高,但是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应该充分地利用外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对地区的勘探开发,共同获取发展的资源,增大企业的实力。第二种情况是当本地区的资源发展前景不乐观,应该要积极地往国内资源发展前景良好的地区进行开拓,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和自身的素质。扩大资源的战场和视野,扩大企业的资源拥有量,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充分借助世界全球化的趋势,积极与国外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开发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与他们进行合作的勘探和开发,寻求多方面的发展途径。

2、借助存续公司来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跨行业发展计划管理。在石油企业进行改制上市之后,一定要进行思想的解放。企业要对自己内部进行充分的解体,以行业来划分并且进行重组。存续公司的计划管理重点可转向优化投资结构、优化资产存量,使资金投向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资产作为计划管理的纽带,对部分资源接替难度大、队伍和生产负担大的石油企业进行计划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鼓励企业往新领域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支点和动力,实现减员增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而存续公司在企业运用小部分资金来盘活资产存量的工作中,对所属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对有发展前景、先期投入较大,因资金和技术等影响效益欠佳的厂点,应从长远利益出发,给予适当的资金投入,扩大规模效益。

3、实现以项目为主线条的全程计划管理,石油企业一般都是大型、特大型的工程项目,所以项目的效益是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企业计划管理着眼于项目的效益,严格把好项目立项关和项目设计审查关,真正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搞好项目的前期工作。除了做好项目前期的设计计划工作以外,在工程的中期企业的监督工作也是不能轻视,企业要根据市场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修正计划的指标,让工程可以达到工期最短、投入最少、产出最大、效益最好的最理想效果。

4、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的生产计划管理。在重组改制之后,企业中的因素都要和国际市场接轨,上市之后要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律,实施全面的生产计划管理。

第一是对产出投入进行测算。企业传统的先干后算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合改制上市的需要,应该要改成先算后干,要在计划中确保产出大于投入,项目的效益要排在第一位。

第二是对生产经营作出全面的计划管理。全面的计划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的两种计划方式。在纵向管理上,分别是由生产阶段计划管理,拓展为勘探风险计划、资源计划、开采计划、炼油计划、销售计划、财务利润计划管理等这几项管理构成的;横向的管理主要是改变原来的原油单一生产计划,要将其扩展成全面计划管理,包括企业的发展计划、资金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成本计划、市场开拓计划、股票增值计划管理等。

最后企业应该把握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关系,企业要在短期目标的执行之中结合市场的具体要求,不断对公司的中长期计划进行调整,确保长期目标能够实现,获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医院个案管理师工作计划(合集45篇)

  运维管理部年度工作计划(优选9篇)

  团队工作计划管理程序(精选49篇)

  年初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精选4篇)

  空乘管理者工作计划(通用11篇)

  无烟医院管理工作计划(优选48篇)

热门标签: 国企 工作计划
国企管理工作计划(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关于物流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关于物流专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随着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实习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物流实习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物流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物流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精选篇1)实习单位:__有限公司实习时

实习报告2023-07-08

银行个人简历自荐信范文

银行个人简历自荐信范文5篇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求职银行岗位可以进行自荐信自荐。写自荐信是为了达到目的,因此银行自荐信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银行个人简历自荐信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银行个人简历

范文个人简历2023-07-10

教师实习报告300字范文

教师实习报告300字范文4篇作为实习教师,本身就要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探索知识世界的奥秘。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写一下教师的实习报告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教师实习报告300字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教师

出纳实习报告2023-07-08

2023财务述职报告通用

20_财务述职报告通用6篇述职报告这种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一样,述职报告的外在结构是格式化的,包括标题、称谓、正文和署名四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_财务述职报告通用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务述职报告2023-07-10

教育实习报告优秀

教育实习报告优秀5篇生活中,实习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教育实习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育实习报告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育实习报告优秀精选篇11问卷调查1.1调查对象和方法合自身在实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在

实习报告2023-07-08

简历自荐信会计范文

简历自荐信会计范文5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为了求一份会计工作,会选择写自荐信。写会计自荐信我们必须细细琢磨抓住其中要点,写出一份出色的自荐信。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简历自荐信会计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简历自荐信会

范文个人简历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