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篇】

更新时间:2023-06-21 15:19: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今天i乐德范文网小编帮大家准备一大波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篇】。希望能让你在焦虑迷茫疲累的时候,记起自己的初心,想想自己靠什么坚持到了现在。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1

  *年是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年。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县委、县政府在巩固和完善*年启动的1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新启动柏腊树、猫儿坪等12个村的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为切实取得突破,起到示范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任务

  从*县的实际出发,县委、县政府决定选择自然条件和区域位置有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基础、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争取用2—3年的时间,有所突破,取得切实的效果,积累经验。经村、乡申请,报县审批,确定野韭池、松树坪等12个村为*年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柏腊树、猫儿坪、火龙、白云、太和街、花椒园、大堰塘、涂坪、蟠龙、小西湖、孙家坪、战场等12个村为*年新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县委、政府“产业*、文化*、活力*、和谐*”的战略定位统筹推进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

  (一)指导思想上做到“六坚持”

  1、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

  2、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坚持从村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自然条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扬长避短,突出民族特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与保护并举,弘扬魅力,彰显个性特色。

  5、处理试点示范、率先突破与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关系,坚持因村制宜,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6、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力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集中捆绑投入,解决关键性、基础性、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和全社会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达到“六新”

  1、选准确立新的经济发展路子。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建立起具有区域性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长期的主要来源。

  2、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的新环境。坚持规划为先导,在对每个村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村庄集中整治为切入点,实行山、水、林、田、路、居家(庭院)综合治理,建成生态小区。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提高村一级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力和承载力。

  3、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重点,强化引导、培训和教育工作,每户有1名科技致富明白人,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整治脏乱差,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美德,树立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竞争向上的新风气。

  5、建立村级民主管理的新机制。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和队伍,健全党的组织,建立完善村账站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管理制度,村有活动阵地,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村规民约,有基础设施建后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使村一级真正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组织。

  6、提供教育、卫生健康的新保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村学校、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就医难。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六通”

  1、通路。村级主干道要实现硬化(水泥路)或黑色化(沥青路),组组通四级砂石路,并形成循环畅通。

  2、通水。100%的农户达到安全饮水标准。村集镇必须建有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设施,解决未来工业商业用水。

  3、通电。100%的农户通电,村集镇要建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适度规模的供电设施。

  4、通广播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户集中的地方通有线电视。

  5、通电话。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100%,村集镇固定电话覆盖率达到100%、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6、通客运班车。村级客运招呼站覆盖率达到90%。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六有”

  1、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按城乡一体的原则,对新农村示范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并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中长期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有支柱产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结合村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确定具有该村特色的支柱产业,并形成相对规模优势,使之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户平商品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300元以上。

  3、有完善配套的庭院和整洁、舒适的住房。农户“一池三改”(建池、改厨、改厕、改圈)入户率达到80%,沼气池使用率100%,院坝硬化率达到80%。杂物农具堆放有序,垃圾集中处理,内墙、外墙清洁亮化,居室内设备齐全,功能城市化。

  4、有标准的卫生室。新农村示范村必须具有标准化卫生室,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

  5、有战斗力强的村“两委”班子。选拔懂经营、善管理、群众公认、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对“两委”班子的培训,增强其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力、对经济发展的把握力、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

  6、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年村级集体经济要起步,达到5000元,20-年达到10000元。

  (五)以创建“和谐*”为目标达到“六无”。

  无适龄儿童辍学,无计划外生育,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实行“联责、联评、联考”。做到领导落实、人员落实、规划落实、项目安排落实、检查督办落实。联责,即围绕同一目标层层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牵头抓点;乡镇负责全面规划,上下协调,组织实施,进村督办落实,质量把关;村“两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县直各单位负责提供技术服务、项目资金安排和物资支持。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乡包村责任制,即每个县级领导带一个以上的部门联系一个乡镇,负责一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从县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指导组,进村驻点,一定几年不变。联评,即每年组织示范村群众对乡镇党委政府、县直部门支持帮扶情况开展一次评议,作为县委、县政府评价乡镇和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联考,即把新农村建设目标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制订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百分制考评细则,作为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的依据。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既要适度超前,又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现实需要,力戒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规划的制定要结合各村的实际,突出特色,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乡村旅游村、现代农业村、特色产业村。八月中旬以前,县建设局要完成24个村的规划。

  (三)整合投资渠道。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对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集中投放。项目安排到村以后,要上网公示,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各项目单位要确保资金到位,不到位的年底由政府扣除工作经费。乡镇、村要按计划狠抓落实,不得调项、挪用、改变资金用途。广泛宣传“以奖代补”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投劳,激发农户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局面。

  (四)强化督办考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每月进行一次督办。要建立起月通报制度。9月份县委、县政府将组织各乡镇、参建单位、新农村示范村主要领导进行以会代训的形式,逐村检查督办。年底进行检查验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参建单位、各乡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对年终总结评比出的先进乡镇3个、优秀工作队员10名,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对规划不落实、帮扶不到位、任务完成不好的乡镇和参建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按期完成任务。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重点工作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_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_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三、实施步骤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_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_年5月-20_年11月)。20_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_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_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_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村振兴(20_-20_)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二、重点工作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_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_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三、实施步骤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_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_年5月-20_年11月)。20_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_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_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_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4

  根据《市乡村振兴“三级联创”“活动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镇(村)20-年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3公里,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农户483户,1224人(其中农业人口1224人),现有耕地2206亩。20-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20_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村。

  二、主要目标

  (一)特色产业方面

  1.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65%;2.建成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3.高标准农田占比>80%;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5%;5.有农村综合服务社或供销服务网点;6.村有农民合作杜、组有农户家庭农场(牧场、林场、渔场);7.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机制。

  (二)村落宜居方面

  1.成功创建为“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2.生活垃圾处理农户覆盖率达100%;3.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处理;4.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达100%;5.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6.全面消除黑臭水体;7.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8.独立的、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粪污得到有效处理的公共厕所有1个;9.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幅度>20%;10.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85%;11.村容村貌“六化”实施水平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前列;12.“六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前列;13.“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

  (三)村风文明方面

  1.正在创建为市级以上文明村;2.经常利用文化墙、景观造型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3.每季度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4.每半年开展“好公婆好儿媳”“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有好人榜、道德红黑榜;5.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6.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7.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排在全市前列;8.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

  (四)村级治理方面

  1.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强;2.村“两委”班子专业化能力强;3.“一村一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4.无吸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无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无“村霸”等黑恶势力;5.有稳定可靠的新型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五)村民生活方面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左右;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三、工作重点

  (一)产业发展方面

  1、抓好粮食生产。整合项目,实施土地管理和土地整理建设558亩。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80%,计划购置耕地拖拉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3、建设特色基地。整合项目,打造250亩种猪繁殖、生猪饲养、100亩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和500亩杂柑。4、注重产业配合。整合项目,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村庄为一体。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交通畅通。建成村级道路5公里,社级道路7.4公里,入院路9公里,院坝硬化3200㎡。二是开展水利建设。整治囤水田、山平塘50口。三是强化饮水安全。安装大院集中供水438户。四是配套公共基础设施。

  (二)环境治理方面

  1、突出生态保护。整合项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行配方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2、强化污染防治。建垃圾库6个,购置垃圾桶5个,改厕100户。3、深化乡村治理。整合项目,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新增保洁员5名,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改厕100户;风貌整治50户,7295㎡。

  (三)乡风文明方面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和“六好”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四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2、推动移风易俗。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工作,建立村规民约建设,引导农民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陋习,杜绝黄赌毒,倡导文明理事。3、丰富文化生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和文化表演活动,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根据上级要求,健全治理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2、大力培育乡村名匠。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突出作用,培养一批乡村文化人才,在返乡大学生等重点人群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五)农民增收工作方面

  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为纽带,促进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全村集体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资、农民变股东。

  四、实施步骤

  该项目坚持民办公助、一事一议、先建后补原则,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各项程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实施。

  (一)全面启动阶段。制定方案,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做好宣传发动。

  (二)深入推进阶段

  (三)考核验收总结阶段。组织验收考评、总结,并建立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项目推进组、项目监督组、项目理财组,有序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筹资筹劳、社会参与帮扶共建的“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全村整合其他专项扶贫资金110万,结合20_年市级乡村振兴三级联创资金60万元,集中支持乡村振兴建设,我们将用足用好资金、政策,还将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投资乡村振兴建设的相关领域。

  (三)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乡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略,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加强工作巡查、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同时督促村建立完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乡村振兴建设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5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鹤壁市司法局按照自身职能,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大对淇县庙口镇葛箭村的法治帮扶力度,经局党组讨论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聚焦法律扶贫,聚力创新服务,聚神乡村振兴,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平安乡村建设,保障群众享有均等公共法律服务,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出力添彩。

  (二)基本原则

  一是法治帮扶实施对象精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紧紧围绕葛箭村不同层面的群众法律政策因素和服务需求,精心制定针对不同项目和具体对象的法律服务举措,有效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工作高效有序、稳妥扎实开展。

  二是法治帮扶策略精准。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以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为前提,推行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为葛箭村平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法治帮扶运用资源精准。将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统筹整合运用系统内外各类资源力量,主动融入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帮扶工作格局,着力打造多元参与的整体协同机制。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以供给精准化、服务个性化、项目化为主的法律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帮助已脱贫户落实政策待遇、维护合法权益、开展生活自救;帮助各类集体经济开发项目防范风险、顺利实施;帮助特殊人群去除思想包袱、融入回归社会;帮助乡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到2023年底,法律顾问配备率和法律服务需求全覆盖,司法局机关干部同葛箭村党员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宣传在乡村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村民合法权益保护。组建法律服务队,对葛箭村村民开展走访调查,采集家庭收支、健康状况、入学务工、法律维权等家庭基本信息和帮扶需求,重点排摸追讨薪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伤害赔偿、赡养抚养、生产经营、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按户建立人口基本信息台帐以及法律服务需求档案。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制定发布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法律帮扶工作手册和人口权益保障清单,调查了解政策享受和相关法律实际落实情况。积极提供个性化法律维权帮助。加强法律服务力量配置,配齐配强乡村法律顾问,推行“家庭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法律顾问和帮扶人员进村入户,依据他们法律服务需求,按照“一户一策”建档要求,以项目化方式,精心制定落实法律服务方案,分类建立基础工作台帐。对因发生重大事故遭受严重损害的,依法界定侵权责任,协助办理调解诉讼、申请救助基金,帮助获得补偿;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帮助获得医疗政策保障和临时救助,促进其病有所医、残有所养;对因遭受非法侵害致其合法权益严重受损的,通过法律手段为其维权、申请赔偿补偿;对因遭遇意外损害的,依法依规帮助办理财产保险理赔;对因债务或经营受损的,依法提供法律救济,帮助其防范经营风险、避免和挽回损失;对于子女不履赡养(抚养)义务的,帮助追索赡养费、抚养费,落实赡养(抚养)责任。对梳理列出的法律帮扶重点对象,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日常关注,做好跟踪帮扶,及时落实法律帮扶工作。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力度。要加大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指引等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司法所、村内法律顾问,联合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建立法律扶贫微信群,推送国家政策、解答法律问题、了解生活动态。突出加强精准法律服务,为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创业经营等活动者主动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服务;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救助和保障政策,以及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土地流转等直接利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积极帮助协调落实;主动参与依法打击坑农、骗农、害农行为以及“三农”领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所有村民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库,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进行法律援助,健全农民工讨薪等法律援助机制、依法依规减免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费用,帮助其运用法律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二)特殊人群法治帮扶。组织开展特困家庭帮扶。在总结帮教帮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对监狱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后续照管对象等五类特殊人群中困难家庭、子女失学辍学的,建立和监狱、戒毒所信息互通、结对帮扶机制,要拓展特困帮扶救助资金筹集渠道,对特殊人群特困家庭经常性组织开展上门走访、送温暖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重点关注未成年子女入学和生活状况,主动联合教育、民政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切实防范失学、辍学、流浪问题发生。做好特殊人群安置就业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人员、解戒人员生活安置、就业推介等回归衔接工作,协调做好特殊人群中贫困人口甄别认定和建档立卡,帮助对接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促进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给予就业创业扶持,提供必需法律服务,帮助其生活走上正轨。

  (三)结对帮扶刚刚脱贫家庭,防止其返贫。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扶上马送一程,运用大走访形式,积极发动局机关人员、警察、律师、公证人员等工作人员,开展防止返贫公益志愿行动,面向村内容易返贫的残疾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特别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以部门或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以服务机构为单位,分别挂钩帮扶1-2个家庭,重点资助解决未成年子女入学困难;鼓励个人名义或多人自愿组队形式自行开展结对帮扶,搭建一定规模数量的固定帮扶对子,广泛开展防止返贫社会志愿行动。注重“造血”,而不是“输血”。在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心理咨询等公益性活动的同时,提供法律政策宣讲、家庭生活向导、入学子女教育等方面人性化服务,积极引导司法行政领域社会力量关注,提高帮扶实效。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统计、报送制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效果实。

  三、组织领导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要以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助力葛箭村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切实将全局所有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要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性,以积极姿态和昂扬斗志投身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中去,充分展现司法行政机关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优良的作风形象。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作为20_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落细分工,落实责任,落小措施,确保工作组织到位、推进扎实。要发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向葛箭村倾斜,深入村居百姓提供法律服务;要对照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具体化的工作方案及措施,要健全组织体系,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和推进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三)培植典型,加强宣传。要以项目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好举措好做法及时提炼、总结推广。要针对不同法律需求和法律服务特点,按照“一户一策、一类一案”,制作法律扶贫典型案例汇编,为推进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宣传司法行政机关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工作举措以及实际成效,加强动态信息报送,及时生动报道各条线各部门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讲好司法行政好故事,展示司法行政好形象。

  (四)科学评价,加强考核。要建立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数据统计、评价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及时通报,跟踪督促整改,严格考核问责。组织开展工作项目创新奖评比,将优秀项目列为单位综合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方面容,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有效激发系统上下为民谋利、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6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全镇粮食播种面积×万亩,年产粮食×万吨,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耕地产业状况:蓝莓×亩,软枣猕猴桃×亩,黑果花楸×亩,玫瑰花×亩,美国大榛子×亩,葡萄×亩。山上优势产业有:柞蚕×万亩,板栗×万亩,燕红桃×亩。林地面积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万立方米,林下中药材×亩,山野菜×亩,板栗冠下红松×万亩。

  二、农业优势资源

  ×有两大优势资源:一是山上传统的农业资源——柞蚕:我镇柞蚕放养历史悠久,是农民的传统致富产业,年放养量×万亩,年产值达×万元。二是山下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与×市区相邻,境内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左右,农作物生长期×天,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以×村、×村为重点是软枣猕猴桃庭院经济种植示范区,以×村“醇源葡萄酒庄”“玫瑰谷”为重点是葡萄、玫瑰种植示范区,以×村、×村、×村为重点是蓝莓、黑果花楸种植示范区。

  三、利用优势资源做大特色产业的措施

  (一)以保护生态为先导打造生态柞蚕园。

  一是加强对柞蚕产业的扶持,正确处理养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统一关系,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柞蚕生态放养技术。二是通过柞园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在柞园内种植草木犀、紫穗槐等植物穿带,治理沙化,通过修筑谷坊、闸山腰、修树盘等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三是通过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技术,利用轮伐更新的小径木,在柞园内栽培天麻、黑木耳,实行柞蚕生产立体化增值。

  (二)以经济作物为重点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主要是蓝莓、软枣猕猴桃等。20_年计划发展:软枣猕猴桃达到×亩、蓝莓达到×亩。

  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蓝莓产业的兴起,镇党委、政府鼓励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成立×个专业合作社,目前我镇发展温室蓝莓已达×栋,近×亩,平均年产值在

  ×万元左右。

  (二)设施农业发展目标

  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立足高端、特色、品牌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蓝莓等设施农业,计划20_年温室蓝莓发展到×栋,占地面积×亩左右。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一)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基础条件

  ×镇农业产业发展好,品种全,数量大,境内还有名胜古迹、漂流等旅游景点,同时又具备无可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

  (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数量、发展现状

  目前只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个:×醇源葡萄酒庄,该酒庄现有葡萄种植基地×亩,201×年建筑厂房面积×平方米,年产葡萄酒×吨。蓝莓、软枣猕猴桃、玫瑰花还没有深加工企业。

  (三)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更好发展的措施

  一是大力支持×醇源葡萄酒庄,加快做大做强进程,结合我镇资源优势,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将产品多样化、精品化;二是围绕传统柞蚕产业和旅游区优势兴建旅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如彩色蚕茧、果干果脯等旅游产品;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规模龙头企业,重点对蓝莓、软枣猕猴桃等浆果进行加工,解决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后农产品过剩问题。

  六、乡镇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

  一是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和劳务产业的信贷支持。

  二是争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农田水利农村安全用水和农村能源建设。

  四是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村中介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

  七、加快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

  乡村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改革、调节农业产业结构中遇到的困难。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土地分产到户,虽然经过土地确权,但整合土地资源相对困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相对滞后,促进农民增收难。

  八、继续提高农业商品率

  (一)目前农业产品商品率是多少

  ×镇主要农作物产量集中在蓝莓、软枣、板栗、大茧、桃子、苹果等农产品都以商品的形式流入市场,因此农产品商品率预计超过×%以上。

  (二)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措施

  一是在“优”、“特”、“高”上做文章。“优”就是要抓住名优良种;“特”就是要抓住特产做成优势产业;“高”就是要按照“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我镇蓝莓、软枣猕猴桃已具备条件。

  二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做文章。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是提高商品化率的重要途径。我镇只有一家小型葡萄深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水平较低。因此,我们必须把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工作。

  三是在品牌战略上做文章。积极申请软枣猕猴桃、蓝莓地理标识认证,提升产品品牌效应。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篇7

  20_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庆市、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振兴模式和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村情概况

  XX村位于XX镇西南,距沪蓉高速XX互通2公里,距XX城区17公里,在建梁开高速公路在村内与沪蓉高速相接,XX河服务区北出口设在村内七涧河处;XX河、七涧河流经XX村,长度达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3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1149户、3617人,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296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经果、渔业等特色农产品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现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5户,流转土地600余亩。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水、电、邮、讯全覆盖。20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村党总支部下设农村支部、营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支部和黄瓜支部,现有党员72名,其中女党员23名,大专以上学历4名。

  二、工作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到20_年,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均纯收入达到220_元;到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三、工作任务

  (一)实施XX河蔬菜公园建设工程,推动产业振兴。

  重点打造有机蔬菜、优质粮油、生态鱼等产业项目,将XX村建设成

推荐阅读:

  农行支行2023年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十七篇】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查报告范文(精选17篇)

  组织生活会后整改材料报告3篇

  线上教学监测方案【3篇】

  关于春季运动会活动方案【七篇】

  学校党支部整改措施方案范文六篇

热门标签: 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企业端午节放假的通知通知范文三篇

通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信息性文件。发布法律法规,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非下属机关的公文,批准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处理某些事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端午节放假的通知通知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企业端午节放假的通知通知篇1  各部门、各位员工:

实用范文 2023-06-21

端午节民俗文化集合3篇

全国人民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1篇: 端午节民俗文化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

实用范文 2023-06-21

校园端午节活动方案【3篇】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校园端午节活动方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校园端午节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背景: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

实用范文 2023-06-21

电诈工作汇报12篇

今天帮大家准备一大波电诈工作汇报12篇。希望这些能对你起到一定的帮助。

实用范文 2023-06-21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篇】

今天i乐德范文网小编帮大家准备一大波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2篇】。希望能让你在焦虑迷茫疲累的时候,记起自己的初心,想想自己靠什么坚持到了现在。

实用范文 2023-06-21

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自查报告【3篇】

下面是i乐德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自查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实用范文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