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9
更新时间:2023-05-12 10:18:1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1-08
2023-01-12
2023-01-10
2023-01-16
2023-01-09
检察日报:商业比赛不能与国家荣誉捆绑
20_年11月15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在瑞士蒙特勒举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诉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和国际泳联(FINA)案公开听证会。
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引起世界各国关注。随之而来的兴奋剂检查,对于体育明星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口。如果不了解国际反兴奋剂机构飞行检查的基本含义,没有积极配合,那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由于不了解国际规则,对兴奋剂调查机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出强烈*,结果导致国际体育仲裁机构作出严厉的裁决,这是运动员对国际竞技体育规则缺乏了解所导致。如果用传统的观念看待国际竞技体育比赛活动,并且对其规则提出强烈质疑,那么最终有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笔者的建议是,首先,运动员应当详细阐述国际反兴奋剂机构调查的过程,诚恳表达歉意,对没有积极配合飞行检查表示悔恨,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检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自己的清白。
通俗地说,由于运动员只是对国际反兴奋剂机构飞行检查工作表示不满,而国际体育仲裁机构只是对程序是否违法作出裁决,并没有涉及运动员本身是否使用兴奋剂,因此,这起案件还有挽回的余地。如果运动员能及时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挽回自己的名誉,那么,上诉法院会作出实事求是的判决。
其次,必须正确理解竞技体育的本质。竞技体育是商业活动,因此,防止不正当竞争是竞技体育比赛组织者关心的核心问题。
之所以进行反兴奋剂调查,原因就在于防止一些运动员弄虚作假,从而使比赛成绩无法反映真实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除非运动员拒绝参加国际体育比赛,否则,必须接受国际反兴奋剂调查机构的有关规则,允许国际反兴奋剂调查机构进行飞行检查。如果曾经接受国际反兴奋剂调查机构的检查,但同时反对国际反兴奋剂调查机构的飞行检查,那么,在法律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国际竞技体育比赛是一种商业活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组织者制定的各项规则,都是典型的商业规则。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参加国际竞技体育的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际体育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只是程序上的裁决,并没有否定运动员过去在国际游泳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因此,补救措施相对简单,只要问心无愧,愿意接受国际反兴奋剂调查机构的调查,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挽回影响,仍然可以争取减轻处罚。
过去我们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宣传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一些运动员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今后应当加以纠正。国际竞技体育比赛只是商业活动,因此,胜负都是常事。只要运动员遵守国际竞技体育比赛的规则,积极拼搏,争取的成绩,那么,运动员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如果把个人的荣辱和国家捆绑在一起,那么最终必然会进退失据。每个公民都应该尽可能地为自己国家服务,但是,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有可能使国家形象受到损害。
真诚地希望中国新闻媒体宣传国际竞技体育比赛项目的时候,能够保持平常心,不要总是把运动员的荣辱和国家的荣辱联系在一起。运动员应该积极配合国际反兴奋剂调查机构的飞行检查,如果态度粗暴,干扰调查,那么最终必然会自食其果。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灾疫当前,再读雷锋同志的信函,回顾他的事迹,更有体悟:“雷锋”很近,你我他都能成为一滴水、一线阳光,滋润彼此,温暖彼此,共同守护着世间所有的美好。
雷锋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内化于心,镌刻在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文明基因中。50多年前,它在中华大地上闪耀;半个多世纪后,它在中华大地上更加浓厚深沉。它总能将细小而深刻的感动、平凡又伟大的故事定格在时间与历史的记忆中。总能凝聚起的一股力量,描绘出最美的一幅画面。
“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这是参建火神山医院建筑工长李旭阳的决心;“就算倒在一线,我也无怨无悔。”这是坚守在一线岗位民警许小峰的誓言;“明天,谁跟我上?”这是科室姐妹们早已熟悉的老护士长陈静的口头禅。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一张张“口罩脸”、一个个被汗水湿透衣背的身影,都演绎着“一滴水也能折射出耀眼光芒”的雷锋精神,传递着感动,表达出人性与民族性的光辉。
疫情面前,“雷锋”无处不在。小区封闭,帮人买菜、配送的“团长”是“雷锋”;提供“点对点、门对门”服务,帮助“心急火燎”的人上工地的客运员是“雷锋”;坚持要捐出9000元的七十多岁拾荒老人是“雷锋”;顶着压力自费为内地同胞买口罩的香港警察是“雷锋”……雷锋精神,已经转化为一种朴素且常见的情感,时时映照我们心中。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疫情之下的人们体会着健康的重要,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有了新的判断与认知。“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隔离在家的人在追问,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在体悟,走在复工复产路上的人在践行。做好自己,守护彼此,用善良的心,顶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呵护着我们心中的光。这样的每一滴水,既是凡人,也是英雄,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支柱和的财富。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经历一次风雨和摔打,一个人会成长;经历一次挑战和战斗,国家会进步。当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时候,相信14亿中华儿女也会更懂得每一个个体的作用和意义,愿作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和一颗螺丝钉,坚守所坚守的,希望所希望的,催生出更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成更澎湃的力量,一起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披荆斩棘,踏歌前行。
第一声啼哭,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走进军营……这段时间,一部名为《人生第一次》的纪录片,让不少人收获感动。纪录片用12个弥足珍贵的“第一次”,串联起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图鉴”。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迈出蹒跚不稳的脚步,第一次走进校园,第一次背起行囊逐梦远方……无数个这样的第一次,构成了我们对人生最真实的体验。而镜头记录下的第一次,不正是我们身边一个个平凡家庭的生活片段吗?纪录片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捕捉到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平凡朴实却又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在翻开新的书页。纪录片中,曾经哭闹着不去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久后已经能讲出一番大道理,“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上了“人生中第一节诗歌课”的留守儿童,已经开始学会用诗歌表达思念、许下心愿:十年后我想做一个像大海一样的爸爸。现实中,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第一次串联起我们成长的轨迹?就像纪录片的解说词所说,“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去察觉其中变化的力量”,但当我们驻足回望时,就会发现已经在一条叫作成长的道路上走出了很远。成长,就是勇敢地拥抱“人生第一次”。
成长并不容易,“人生的第一次”也并非总是风平浪静。在纪录片第一集《出生》中,一位准妈妈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必须接受手术,但这样的手术有可能保不住腹中双胞胎。她说做梦时梦到了两个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第一次”,它不能为我们所选择,却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但是,勇敢如这位准妈妈,即便面对疾病,依然对人生有着“春和景明”的期待;乐观如深山里的孩子们,哪怕路途遥远,也要找到一片松软的草地,大声朗读诗歌。人生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长,哪怕雨雪霏霏也要去追寻阳光。
今年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很多人经历了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生第一次”。医护人员第一次为了工作剪去长发,建筑工人第一次在工地上吃起了年夜饭,送别护士妻子的丈夫第一次许下“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的……生活中,这样饱含大爱情怀的“人生第一次”不断上演。这样的第一次,透着坚毅,传递着温暖。“人生没有返回键,我们只能往前走。”凝聚更多“人生第一次”蕴含的力量,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迎来春天的和煦暖阳。
人生第一次,凝结着平凡人生的意义,见证着历经考验的成长,指向着充满光明的希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