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20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3-06-23 09:54: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20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总部经济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总部经济发展调研课题组迅速成立,立即将有关要求和任务分工进行了部署,并调研了武侯区等总部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我区发展状况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成华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背景
20-年,为从根本上扭转“老工业基地+大农村”的落后局面,成华区以“成都市东郊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下称“东调”)为契机,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总部经济在城市和产业“双转型”中逐渐发展壮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践。
第一个阶段:20-年至20-年底,在推进“东调”战略过程中,为避免产业空心化,20-年底启动建设“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着力发展都市型工业。
第二个阶段:20-年至20-年,按照成都市统筹城乡、“三个集中”和发展高端产业的要求,成华区将“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定位调整为“总部经济+都市工业”,并经成都市政府批准设立“总部经济试验区”。
第三个阶段:20-年起,围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成华区明确提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按照“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总部基地”向“总部经济城”升级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二)产业结构
按产业门类划分,成华区总部企业主要有七个板块:
以中国二重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龙头的机械装备制造类企业16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10。3%;以川庆公司为龙头的石化类企业9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5。8%;以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电子通讯类企业14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9%;以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院、省建筑机械化公司为龙头的建筑工程行业的总部17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11%;以龙港、攀枝花钢城集团为龙头的钢贸物联、商业零售、批发、运输行业总部62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40%;以中国医药集团抗菌素研究所为龙头的医药类企业8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5。2%;以中国节能四川公司为为龙头的环保节能企业6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3。9%;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尚无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其他类企业23户,占总部企业总户数的14。8%。
(三)空间布局
龙潭总部经济城(以下简称总部经济城)内有规模以上总部企业123户,是成华区总部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总部企业总量的79。3%,占总部企业税收的15。6%;总部经济城以外有总部企业32户,占总部企业总量的20。7%,占总部企业税收的84。4%;其中,猛追湾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总部企业12户,占总部企业总量的7。7%,占总部企业税收的49。4%。
(四)规划与政策
根据成华区总部经济规划研究的成果,将重点发展先进生产型企业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总部,加快构筑“一城三轴三区”的空间格局,使成华区成为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在投资环境上,正在执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有:
1。《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华委〔20-〕69号)。
2。《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意见>》(成华府〔20-〕136号)。
3。《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成都市龙潭总部经济城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华府〔20-〕82号)。
4。《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成华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的通知》(成华府〔20-〕71号)。
综合以上情况,20-年后成华区加大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载体建设、财税扶持、政府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总部企业总量增长较快,但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的税收贡献,仍以存量总部企业为支撑,新引入企业尚处于建设、培育阶段,税收增长贡献有待加强。
二、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中心城区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原有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而对于占有80%以上的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的锦江区而言,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则主要集中在成都中央商务区(CBD)和春熙路、盐市口两大商圈周边。
在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内,工业净用地面积最大的.是高新区,其次为金牛区,而在园区内总部项目用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是成华区,比例达到45。94%,仅次于锦江49。1%。剩余可用面积最大的是成华区,还有约3xx1亩土地。
各城区依托原有主导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加快载体开发建设,差异化发展。
三、成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一)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因素
1。具有集聚总部资源的大体量空间优势
成华区是成都市可开发土地资源最多的中心城区,土地储备优势明显。成华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以工业用地居多,距市中心较远,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开发和整理成本相对较低、难度较小,可供开发利用土地保有量大。目前,全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已整理出存量土地9000余亩,未来两至三年整理出的土地面积将达到2。7万亩。
2。具有与西部重要经济区域互动性强的区位优势
成华区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强,处于成绵乐、成内渝、成南(遂)渝三大发展带的桥头堡位置。是成渝、成绵、成南三条高速公路和川陕公路的起始点;成渝、成昆铁路经过境内,城际铁路枢纽、火车东站等重要节点布局其间;有效联络了川、渝、陕、桂、滇、藏、黔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尤其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后,更是在成渝经济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具有发展制造业总部的产业基础优势
“东调”战略使绝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离开了成华,但同时大量的专业技术与科研设计力量保留下来。这部分传统老工业区的历史积淀优势,为发展总部经济确立了内生动力,为聚集研发设计、产品中试、检验检测等与生产制造密切相关的总部型企业提供了基础。同时,区域内电子科大、理工大学、西财天府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电子十一院、西勘院等科研机构,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
4。具有适宜总部特色化需求的后发优势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其他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有针对性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其他城区受到发展空间限制、产业形态锁定、市政设施更新改造成本巨大等问题的影响,难以及时有效地回应总部企业的新需求,而成华区可以采取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服务等策略更好地满足总部企业特色化需求。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不利因素
1。市区商务功能规划,影响企业区位偏好
根据成都市中央商务区的规划,成华区几乎没有区域在商务区范围内。对于世界500强企业来和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在选择办公地时在意楼宇的形象,装修品质和档次,同时对写字楼周边的城市生活配套要求也高。而中央商务区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信息、优质的办公设施和良好的金融、商务运营环境,能大大节约企业的管理和交易成本,能够更有力地吸引各大金融、商务公司入驻,进而成为这类企业的首选。
2。主导产业尚在培育,产业结构尚需优化
规模上,各产业均发育不足,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关联发展、集群发展度不高;结构上,主要以制造业企业总部为主,其中,传统制造业占比较大,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发育较弱。新引入企业贡献率还不高,项目建设周期及成长培育期较长。
3。配套功能相对滞后,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高端商务楼宇数量不足,缺乏总部经济发展载体;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高端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还不能充分满足入驻企业商务活动和员工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会计审计、中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4。发展供地环境趋紧,加快发展成本增大
成华区因土地指标、征后实施等工作滞后,大部分供地企业尚未取得土地权证,市政府对中心城区利用工业用地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收紧,存在将工业用地调规或调高供地价格的政策变化可能,规范发展压力增大,供地成本增加,招商难度也将增大。
5。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影响发展环境优化
成华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完善城市配套改善城市功能的投资刚性需求大,但由于近年来宏观经济震荡,国家金融政策趋紧,对政府项目、国有平台公司融资严格控制,导致建设发展资金短缺。
四、成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推进,完善发展规划
要进一步完善“一城三轴三区”重点发展区域的发展规划。对各个功能区、重点发展区域,要结合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差异化地制定近、中、远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各阶段推进步骤,并确立近期发展路径和操作性举措:一是对已具发展基础的龙潭总部经济城、猛追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和二环路总部经济发展轴,完善产业分类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块(楼宇)招商重点,扶持和发挥龙头、骨干、优势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延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二是对规划的新成华大道总部经济发展轴、蓉都大道总部经济发展轴、新客站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北郊片区总部经济集聚区等基础较弱的区域,工作重点则应是抓好四川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都市“北改”等机遇,一方面高起点、高品质地加快载体和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引入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发展的主体架构,使之成为成华区总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二)围绕发展定位,强化产业招商
树立务实招商理念,重点抓好主导产业。一是做大优势产业,围绕机械装备、电子通讯、石油天然气、钢材物联、建筑工程等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招大扶强,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延伸拓宽产业链,做大做强核心产业集群。二是抓好新兴产业,围绕环保节能、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选商选资,引入行业内龙头企业总部,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创新营销招商方式,继续加大区域总部经济发展宣传力度,运用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等平台,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突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分类招商;对招商资源、对象实施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提供专项服务、跟进服务、一站式服务。四是突出特色招商,突出对研发设计、营销结算等功能性总部招商、培育,形成区域特色,推进差异化发展。
(三)促进圈层融合,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区域合作,密切与周边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关系,完善产业链。一是充分挖掘好老工业基地存续的商脉、人脉等资源,利用东调企业的成华情结,吸引他们回归成华设立总部。二是促动以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功能区为“头脑”,周边腹地制造业区域为“躯干”运行的发展模式,建立总部企业与腹地范围内企业的产业链联系。三是在引进总部企业的同时,鼓励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周边布局,实现产业链功能上的耦合。
(四)加快配套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总部经济发展配套服务环境。一是加快完善交通、环境、住房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安全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二是加快建设一批以甲级写字楼为重点的高标准商务楼宇,增强总部经济空间承载能力;三是加快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要素,构建总部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五)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
多渠道、多模式解决资金问题。一是拓宽融资渠道,研究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成都科银风险投资的融资服务作用,助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二是拓展投资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加速推动总部经济发展。
(六)优化体制机制,确保强力推进
要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增强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重大项目招商、重点区域发展等涉及的土地、报规报建、工商转注、税收划转等事项,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强力协调。二是完善全区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全域招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及重大项目责任到位、专项服务、街道部门联动的招商机制。三是强化项目促建、产业培育机制,督促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达产,兑现约定税收贡献等经济指标,对不良项目坚决清退。着重跟踪督办工商注册、税收到位、约定贡献兑现到位,确保招商成功引入一家、经济贡献实现一家。
一、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发展总部经济工作。出台了《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大力引进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取得良好成效。
1-10月份,全区4个总部经济落户平台,共引进、发展总部企业共68家,其中国际商务中心引进总部企业38家,现代城引进总部企业22家,商厦引进总部企业4家,建筑公司引进总部企业4家.
在引进金融保险机构方面,新引进股份制银行1个,为银行;新引进各类保险机构3个,分别为民生人寿、阳光财保、大地保险。
在发展企业研发中心方面,财兴五金的新产品研发中心每月研发20多款新产品投入市场,年投入约800万元。美庐乳业成立了产品质量检控中心,共投入约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引进的总部经济企业多为小型企业,没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行业1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
2、由于引进企业多为小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集团入驻。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产业的效益尚不明显。
3、我区总部经济落户平台较少,目前仅有4个。横向比较区,平台的数量和档次都有所不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吸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入驻。
2、对引进的总部经济企业,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
3、鼓励总部不在我区的企业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迁至我区,增强我区总部经济效益。
4、鼓励企业以新建或改造的形式,建设总部经济落户平台,提升我区总部经济平台的数量和档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总量翻番,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实现全区总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工作措施等有关情况,作如下分析和建议:
一、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和优势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企业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面临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制造、劳动力等空心化现象日益显著,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助推城市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我区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推出了一个恰当的概念,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
(一)总部经济基地建设情况
我区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全区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于20-年启动以来,总部经济基地在宣传、建设、招商上环环相扣、滚动进行,到目前为止,总部基地A座总部楼招商全部完毕,入驻企业已经正常办公。B座预期9月份主体全部竣工,内部装修有望在年底完工,整体竣工后将实现80%入驻率。
不仅如此,为总部基地入驻企业提供高档商务社交及餐饮场所的总部会所的设计图纸已全部设计完成,预计到20xx年年底,一个功能齐备的高级总部商务区将打造完毕。
如果说总部基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总部楼还只是搭建骨架的话,那么进驻的不同企业无异于一个个细胞,总部基地也由此爆发出无穷的活力。事实上,总部基地持久的生命力也仰仗于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总部基地A座2楼的“主人”是中美合资的美索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延年是“入驻总部基地第一人”。刘总说,总部基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契机和平台。**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内共引进企业、集团总部5家,这5家的具体情况是:
(1)**证券有限公司。总部设****8外廊;以证券交易等为主导产业,注册资金20_万元,20-年实现税收760万元,预计20xx年末可实现纳税200万元左右。
(2)(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总部设在我区创业孵化基地;现在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9月份办完,预计10月—12月底纳税70万元。
(3)**贸易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街道赤峰街3号。公司主要经营项目为工艺美术品制作、出口。注册资金10万元。预计年末销售实现100多万元;预计年末纳税30万元。
(4)**集团公司总部。已经在我区买下两块地盘盖总部大楼,公司旗下有五家子公司,预计入驻我区后年纳税20_万元左右,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5)大华航空。总部设在丰满区创业孵化基地;经营航空的售票、铁路售票等。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中,从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总体上是总部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总部落户我区。
(二)我区发展总部经济主要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我区幅员广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农业生产用地15335公顷、林业用地58079公顷、未利用土地5811公顷、水域13336公顷,分别占总面积14。4%、54。4%、12。5%。二是生物资源优势:生物种类繁多,有野生植物99科590种,野生动物40余种,鸟类126种,鱼类47种。境内森林资源丰满,林业用地58079公顷,森林覆被率57。7%,森林多集中分布于**湖和**江汇水区及**江支流源头两岸,以天然多代萌生林和人工落叶松林业主。栽培作物有各种粮食、油料、经济作物以及蔬菜、薯类,养殖动物有各种家畜、家禽和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三是水利资源优势。**湖设计库容1xx亿立方米,可满足3万公顷农田用水需要。地表水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降水中直接有效雨120毫米,年径流量238毫米,总水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江干流沿岸的河谷盆地为地下水丰富区,单井涌水量每日在1000吨至5000吨,最大涌水量可达9000吨。四是旅游资源优势。等自然、人文景观,各具特色,魅力万千,享誉中外。五是区位优势。以形成我区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总格局。完成经济开发区23。4km2的土地整理,高标准建设“九通一平”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强对第二形成水山相映、碧水环山的优美自然环境。六是魅力的城区优势:具有代表性建筑等都在我区。我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增强吸引力。
二、我区总部经济存在的问题
20xx年,虽然我区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综合发展能力相近的城区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总部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层次较低。从市内看,**区将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实现再次突破的着力点,已逐步引入众多家公司总部现已入驻。从同类城区看,青岛市南区将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实现再次突破的着力点,实行重点区块重点推进,截止20-年该市的市南区已拥有各类区域性总部392家,实现税收34亿元,企业数量和税收贡献分别以年均15。8%和66%的速度增长,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设立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相比之下,我区在这方面的成效则要逊色得多,引进的总部企业数量不多,且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较少或者几乎没有。二是,一批本地企业的总部出现外迁现象。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区还缺乏对企业总部的足够吸引力。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缺乏规划引导。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才能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区至今还没有形成总部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二是缺乏政策扶持。没有建立完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缺乏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三是配套产业不够完善。近几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其他城区相比,其产业所占比重仍较低,特别是会计、律师、金融等中介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对总部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四是高层次人才较为紧缺。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如高级管理人才、策划人才、理财人才和研发人才,也需要大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我市还十分缺乏,从而难以有效吸引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进驻。五是没有把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区位优势体现出来。电力、给水、供热、通关、物流,这都是我区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我区的宝贵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宣传。
三、发展总部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对我区来说,是一件新兴事物,既无捷径可走,也有无经验可循,只有致力打造我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硬环境,完善城区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通过发挥总部经济的辅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区的综合竞争力。
(一)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各类总部或分支机构。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通过推行叩门招商、行业招商、主题招商、以商引商、政企联动等多种形式,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质量和效果,积极引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国内外的上市公司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中小企业总部进驻我区。
(二)发挥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我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资源优势,依托我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积极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为人才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尽快使我区成为区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建设总部产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通信、网络、传媒、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规划和建设商贸、商务办公、住宅、金融、娱乐相结合的商务区,以完善的服务业服务于企业总部发展。特别是重点吸引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金融、会计、法律、物流等服务业巨头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
(四)转变政府职能、制订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加强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
加强对发展总部经济的专门研究,制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和区域发展重点,实行区域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尽快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总部企业在项目建设、税费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加快吸引公司总部机构在我区集聚。
(五)落实总部经济发展用地。依托高新区建设的契机,尽快在我区域内规划落实总部集聚区的建设用地。同时,对原在我区的保有工业用地的大企业,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以及用地性质不变情况下,允许企业在原址上建造总部大楼;对世界著名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区设立总部机构,在限定面积、限定用途、工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条件下,优先在工业用地规划中予以安排;对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需“腾笼换鸟”的原有工业用地,可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在“工业用地性质不变、建筑物不变、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发展工业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等具有总部职能的企业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或特色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快我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总部经济用地开发可采取政府立项建造,也可引入国有、集体、民营等资本参与开发建设,竣工后按成本价销售或出租给符合入驻要求的总部企业。
(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配套产业。加快招商引进和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壮大金融保险、中介咨询、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商贸娱乐等产业,为公司总部落户有力支撑,营造良好发展的软硬环境。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如加快建设各种高级商务楼,规划各种总部集聚区,也要注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总部经济相关的配套政策,吸引和培育大量高素质人才,努力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七)全力营造经济发展环境。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形象”的观念,全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和谐发展环境。一是优先保证总部企业各类技术、人才和各类用工需求,优先低成本或无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用工培训,优先提供科技咨询,主动协调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产、学、研衔接和定向服务工作。二是围绕总部企业落户、办手续等,区直各部门要优先受理、优先立项、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优先审批,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优先上报,主动协调,限期办结。三是建立企业检查报批制度。区内各执法部门和涉企检查部门,要编制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向区软环境办公室报批,未经区软环境办公室批准,未持检查审批通知单的,总部企业可拒绝检查。同时,涉及企业收费项目、范围、标准、依据、时限必须向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未经公示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