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20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3-06-27 11:20: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20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尊敬的各位主任,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今年上半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作以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为全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岀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发展思路,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创建示范带动,持续发力脱贫攻坚等工作步骤,使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送庄镇被左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一、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全而提升
(一)以''产业兴旺”为核心,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以创建洛阳市沟域经济示范区为目标,以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为抓手,巩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强县成果。国绕“22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产品、产业和发展主体三个重点,着力扶持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完善新体系,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枳极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适时引导农民调减玉米的种植而积,种植优质水稻、小麦,并加大对种粮农民直补力度,在改革中加快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建立主要农作物投保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成了全县2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000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划左。推进产品高端化,以建设洛阳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规划,推动以设施蔬菜、髙端草莓、袖珍西瓜、软籽石榴、优质匍萄、特色水产等为代表的高效特色农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要素“集聚”、科技“集成”、经营“集约”。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全县农业生产走髙质量发展道路。今年新增“三品一标”企业2家、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家,新发展蔬菜而积3000亩。推进产业融合。以“一廊两沟”为重点,加快“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项目和同盟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凤凰山森林公囲等沟域经济带建设,壮大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种养、加工、营销(电商)和休闲观光为一体,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二)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和建设洛阳北部“生态宜居健康城”。做好林文章,实施好国土绿化行动,完善提升国道、省道、髙速公路、漉河两侧的生态廊道和牛步河森林公园,持续抓好牡丹产业发展。做好水文章,加快“两河两渠”综合治理和小浪底南岸灌区等项目建设,编制黄河湿地生态恢复规划,谋划实施湿地生态恢复项目,切实保护好黄河湿地。落实河长制,督促各级河长、基层巡査员开展巡河工作,把孟津的水环境治理好。实施农业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等绿色发展方式,让农业回归绿色本源。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注重连片提升、建管并重,确保“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实现卫生、保洁常态化。以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动工作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在具备条件的32个村作为典型示范,谋划完成全年9237座旱厕改建任务。
(三)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建设北组团,助力副中心”目标,统筹谋划孟津乡村文化发展,推进公共服务配套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着力保持田园生态、凸显乡村美态、培冇特色业态,使孟津的农村让城市更向往。保护传统村落,坚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注重以特色文化增添乡村魅力,加强传统文化、古村落保护。重点打造了全县13个传统村落,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对文物古迹、古树划木、古建筑加以重点保护和修复开发,打造乡村旅游亮点,把农村打扮得“实、朴、净、美、靓”,让群众感受乡风乡俗,感悟乡愁乡情。推进乡风文明,积极开展文明风尚、文明创建、文化惠民、道徳典型、移风易俗等文明乡风、民风建设工程,制订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精神生活,提升村民素质。
(四)以“治理有效”为保障,推进农村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健全自治、法治、徳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开展法律下乡宣传活动,培养农民群众法治理念,引导广大农民增强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加强农村宗教事物管理,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力度,坚决制止利用宗教下预农村公共事务,确保农村宗教"管得住、管得好”。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激活发展动力。以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为抓手,以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打造新平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土地“三权”分垃制度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妥善处置农村闲置宅基,盘活农村现有闲置资源,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深入实施农村“双新双创”,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220个益农信息社,打造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程和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示范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上半年新增电商创业主体10家、村级淘宝服务站点10个。抓住国家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的政策机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立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冇和农业创业综合孵化基地。谋划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髙科学种养水平。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立县、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逍。突出产业的持续带贫作用,规范农业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快枫华农业、鑫沃牧业等产业基地建设,在15个拟脱贫村和所有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全部建成扶贫车间,完成30个科技扶贫、到户增收项目、15个脱贫引导资金项目。
二、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突出抓好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一)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启动。制泄下发了《孟津县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协调14个行业部门制左了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目前,孟津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国上绿化、农村上地综合整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创业就业、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十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初稿已征求了政府党组及相关单位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县委常委会讨论确定,5个行动计划本周可上政府常务会议,“厕所革命”等6个行动计划下周可征求意见结朿,上会研究通过后印发,农村垃圾治理工作8月份开始招标实行市场化运作。
(二)持续发力脱贫攻坚。上半年完成产业扶贫项目30个,完成乡村道路建设项目19个,15个饮水安全项目已完成90$,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新发放贷款2766户、8997方元,累汁户获贷率543%,为贫困人口体检1519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新建的66个村标准化卫生室正在招标采购,民政救助、教冇扶贫、贫困群众医疗保险、慢性病卡办理等行业扶贫政策按要求全部落实到位。
(三)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全县夏粮而积36万亩,总产31亿公斤,略有减产(20_年39亿公斤)。完成秋粮种植34万亩,其中玉米种植而积25万亩,同比减少47万亩。新增优质奶牛1100头、优质肉牛1500头、肉羊1200头。代表洛阳市顺利通过省"粮改饲”试点项目绩效考核,获得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左。“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泄工作已完成上图作业,正在进行实地测量。新增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8家。完成沟域建设规划方案,同盟山沟域完成投资3350万元,凤凰山沟域完成投资3620万元。已建成益农信息社227个,覆盖96%的行政村。
(四)生态建设高速推进。全县累计完成绿化5万亩,英中主干道补植补栽2500亩;连霍高速雪松加植27万株;洛吉快速沿线和黄河桥段绿化750亩;农田林网完成2万亩,折合而积500亩;灑河緑化2304亩;沿黄绿化1000亩,横水、白鹤完成山区造林1500亩;利用中央财政农户造林项目发展生态林3000亩;新发展牡丹种植4500亩;完成镇村道绿化322公里、2900余亩。启动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力争3年内完成9宗污染地块治理工作。对20_年确左的4家规模化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进行督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2%0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省级69个,14个已完工,17个正在实施,38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规划、招标;市级38个,14个已完工,17个正在实施;县级43个,15个已完工,21个正在实施;厕所革命,已完成全县旱厕基本情况调査,并确左32个村9000余座旱厕纳入今年旱厕改造目标,目前正在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前期测绘和制作施工图设讣,预讣9月份可招标动工,年底前完成改建工程。
(五)农村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农村“双新双创”,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按照“三有三带”标准,各行政村“两委”换届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已顺利通过确权市级验收和确权数据汇交的省级质检工作,正在向农业部提交我县数据汇交成果工作;按照省市文件要求,起草《孟津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6月14日,全市召开了农村集体资产淸产核资工作动员会,农村集体资产淸产核资工作正在按要求开展;对10镇负责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小浪底、常袋、会盟三个试点镇产权交易中心已建成,其他七个镇正在抓紧时间建设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振兴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指导。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日常管理松弛,工作成效不明显,需加强力量、强化管理。三是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未压实,全社会合力推进的力度还不够。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强谋划、加快统筹、狠抓落实,保持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位次。
(一)紧盯脱贫攻坚。对照脱贫任务和脱贫标准,加强研判,深入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泄解决方案,迅速整改落实。同时加强调研,在统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上做到“察实情、岀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推进环境治理。一是加快农村垃圾市场化运营工作,尽快拟左招标方案,确保8月底前启动。二是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百日攻坚成效。三是全而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水污染治理,整治好水环境。
(三)加快项目建设。切实加快“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两河一渠”综合治理、沟域经济示范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早建成、早见效。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务位主任、务位代表提岀批评意见,我办将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压奋斗,努力拼搏,使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走在省市前列,无愧于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荣誉称号。
2月28日下午,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在米仓山大酒店八楼会议室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余飞宇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推动我县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提高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重大意义。”余飞宇指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重大意义,全面审视客观现状,科学把握目标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习,按照要求,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完成,走出一条符合旺苍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子。
“聚焦目标,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余飞宇强调,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坚决打赢打好,各乡镇、行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程序,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所有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必须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在园区建设发展中,要将重心转移到提质增效上,积极整合周边乡镇的产业园区,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打捆创建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真正让产业支撑起高质量脱贫的需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必须广纳天下英才上山下乡,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深入实施城市居民进乡、优秀人才下乡、成功人士返乡、企业家兴乡、社会团体助乡“五到乡工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必须努力营造文明乡风,采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创新道德积分等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文明评选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现乡风文明,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先进、改陋习;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全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认真学习浙江、广西等地的做法,扎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要大力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让农村环境更加怡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必须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村社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让真正想在农村发展、想为家乡做事的优秀人才、新乡贤有为有位,让他们用实际行动真正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明确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余飞宇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意识,扎实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旺苍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村庄清活行动,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集中力量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加强领导,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余飞宇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结合职责职能,强化服务和要素保障,真正凝聚起上下齐动、整体推动的工作合力;要强化考核激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乡村振兴各类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强化本领提升,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把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氛围营造,各级各部门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讲好乡村振兴旺苍故事。
当天,余飞宇还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余飞宇强调,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守“两个底线”、把握“三个原则”,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要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紧盯煤矿、人员密集场所、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督导检查,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全面做好摸排和管控,加强维稳信息渠道畅通,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查;两会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发生,切实将各项工作抓到实处。
会上,有关部门和试点乡镇就全县乡村振兴规划形成过程、采取措施、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如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如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乡村振兴试点推进情况作了发言。
县领导王尔敏、张健、胥勋雷、魏绍敏、李剑、谭江、张长江,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_年30%、20_年40%、20_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_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近年来,我乡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13441”战略布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厕所革命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乡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全乡1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五路三桥”为契机,建成磊口乡农村道路体系,全乡道路养护里程64.5公里,完成省级“四好公路”创建;硬化村内道路8万余平方米,各村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30个文化广场,并安装1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设置20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空心村整治82余亩;实施村村有游园工程,高标准建设乡级游园两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同时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对8个村水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塘沟清理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行动。
(二)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村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宣传报道人居环境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达到专业保洁与全民保洁的有机结合。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改善人居环境出力,从而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篇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为全乡争创市级改善人居环境先进乡镇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各村通过公开招标、村民个人承包等方式分别建立了符合各自村情的长效机制。保洁范围囊括全乡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沟渠岸边等,对乡域内需要保洁的地块、路段进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执行。二是按照磊口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体系,每月逢“三”进行大检查,排出名次并进行通报,每次检查结果留存档案;每月暗访至少一次,对成堆垃圾、杂物乱堆等现象,拍照曝光并督导定期整改。对连续排名靠前以及靠后的村实施奖惩。三是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对保洁员、清运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各村建立的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对少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工没效果、不尽心履职的,从承包费中扣除一定资金,必要时可终止合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设施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供水、供气、游园建设、污水管网、空心村整治等基础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在全乡范围内推动垃圾不落地机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唐塔、塔山风景区、香草湾田园综合体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二)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强化农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乡清凉山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市、区的工作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全镇各相关单位大力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落实工作机制,各部门力量整合。
我镇高度重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列为镇的中心工作任务狠抓落实,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镇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镇人大主席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相应机构、人员,确保工作落实。二是落实镇领导挂点,工作组驻村的工作制度。镇领导班子分别挂点联系各村,并落实了镇工作组包片驻村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各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机制。三是指导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参与村场建设。目前,我镇20户以上44条自然村全部按照要求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其在村务管理、组织乡贤、村民积极参与村场建设的作用。
(二)扎实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我镇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然村共59条。目前,20户以上的44条自然村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新农村建设项目管护工作小组、配备了保洁队伍、制定保洁制度,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村理事会利用乡贤回乡祭祖、回乡节庆等活动,组织外出乡贤捐资。全镇农村乡贤共捐资35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
按照“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的要求,我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农村垃圾、水体污染、畜禽污染、乱搭乱建、饮水安全、村场脏乱差等。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和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让群众在参与整治中感受环境的变化和带来的好处。形成了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良好氛围。20_年以来,全镇农村共拆除了破旧房屋525间16923平方米,清除垃圾6352立方,复绿面积28397平方米,种植绿化树8202棵,完成村道巷道硬底化83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6.8公里,建设公厕39座,污水处理池24座。通过全面综合整治,村容整洁,各村面貌日新月异,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扎实开展扶贫攻坚战工作。
我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镇共有贫困户392户,贫困人口801人,至20_年,我镇预脱贫人口共有363户748人(其中20_年172户227人;20_年127户338人;20_年64户183人)。
20_年我镇危房改造户21户,现有19户已动工,还有2户未动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落实了就读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技校)、全日制高等院校(大专)生活费补助及学杂费减免。全镇贫困人口100%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00%纳入了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纳入了低保和五保保障。贫困户60周岁以上老人100%享受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
落实帮扶资金使用。20_年以来,我镇共收到专项扶贫资金877.5038万元,现已支出资金867.1975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9.83%,主要用于家禽牲畜、果园种植、农业加工等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以及入股丰多采果蔬基地、牛大力种植、农贸市场等产业项目投入。
扎实推进贫困村村集体项目。一是改善村中生产生活条件。将瓦北进村路由3.5米拓宽到5米,同时增设了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新建了上瓦村与新村的机耕路555米,改善村中农业耕作条件;新建了村委会医疗卫生站,配备齐全医疗用品,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问题;开展了全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上瓦和钉罗山2座7米宽的桥梁建设,现正在建设施工;建设约300平方米的瓦北村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现已竣工;村委会旁的农产品流通中心也现已建设完成。二是增加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投资26万元,为村集体购置了1台拖拉机和1台收割机,并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88万元。投资11万元,在瓦北村委会楼顶安装12KW光伏,每年为村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扎实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经区考评定档,瓦北村地塘岗、光星、罗屋、蒲塘、那心、上瓦、瓦一、瓦二、北城等10条自然村选定为阳东区新农村示范村,上级支持示范村建设资金1032万元。在充分尊重征求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瓦北10个示范村共确定工程建设项目40个(分为188个子项目),主要是围绕村道及巷道硬底化、村场建设、文化室、环村路、墙面美化等创建项目全面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目前,40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已竣工项目35个,已验收项目34个,已送财审项目15个,已结算项目3个,共支付建设资金1030.03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9.81%。
(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初显成效。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农村宜居水平。目前,我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一期工程共228个建设项目(涵盖了片区所有30条自然村),工程已全部完工。第二期共75个建设项目也基本完成。4条村文化标项目已全部完工。示范片建设中尤其重视解决村巷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村庄垃圾污水治理、改厕和居民外立面改造及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等民生问题。
科学谋划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我镇高度重视发展示范片内各村的特色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等,专门邀请省社科院旅游规划所前来量身打造旅游规划,积极探索“三园”模式,着力推出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户、旅游产品展销示范点。一是立足产业优势,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园”。以我区被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突出良洞村“寿长蚝”、双门村“黑美人西瓜”、北环墩村“糯米糍荔枝”和“番荔枝”、杨屋村“莲藕”、大澳渔村“虾酱”等农产品优势,形成“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发展。目前,示范片已成立了22个农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2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杨屋村建成了380亩的莲藕种植基地,良洞村有海淡水养殖场1300多亩,双门村的300多亩黑美人西瓜。二是依托山水资源,打造休闲观光“生态园”。我们突出“田园观光、滨海旅游”等资源特色,以XX旅游板块综合开发为契机,培育以游艇、垂钓、赶海为主的新兴滨海旅游。三是厚植传统根脉,培育丝路文化“体验园”。在建设中,我镇利用乡村文明旅游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业,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同时,深挖大澳古渔村的历史文化和乡风民俗,共计划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用于古商会、古银库、古商业街、风情馆、环山休闲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的修缮保护与建设。
加强示范片的文化引领,凝聚强村精神。为进一步优化示范片各村的社会风气,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我镇大力推进示范片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感受“一主题一村歌”力量。我镇根据示范片各村的人文历史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建设一批“诚信村”、“廉洁村”、“守法村”、“和谐村”。其中,良洞村突出“孝”字主题,双门村突出“礼”字主题,北政四村突出“信”字主题,北环墩村突出“和”字主题,杨屋村突出“爱”字主题,大澳渔村突出“义”字主题。结合各村主题,我们邀请了音乐家给相关村撰写了村歌,并邀请歌唱家做范唱。让村民在倾听每一个和谐的旋律里,演唱每一句感人的歌词里,都能感受道德的力量,收获温暖。二是打造“一道德一景墙”设施。通过绘制壁画、书写顺口溜、标语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保护、科学种养等知识融入“景墙”中,营造文明创建氛围。目前,双门村的“礼”文化馆、北环墩村的“和”文化驿站等文化项目已建设完工。
(五)引导乡村绿色文明发展,创建文明卫生乡村。
XX镇不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于保护环境及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生态美镇,把XX建设成为有山有水、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浪漫小镇。我镇不断巩固抓好市、区级文明村创建成果,全方位宣传XX推进省新农村示范片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及成果,为XX镇构建“绿色、和谐、宜居、美丽乡村”创造先进的典范。大澳渔村、瓦北村获得“阳江市文明村”称号,大澳渔村、瓦北村、北环村、良洞村和口洋村获得“阳江市阳东区文明村”称号,现瓦北村正申报“广东省文明村”称号。
(六)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相应的管护运行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建立长效机制,形成“镇指导、村管理、农户管护”的管理格局。做到“四有”,即:(1)有一个管护工作小组。各村要成立新农村建设项目管护工作小组,制订明确具体的管护实施办法,明确工作责任人。(2)有一支固定的保洁队伍。村中的垃圾有专人收集、专人清扫、专人运输。(3)有一套有效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全镇推行“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保证村中垃圾做到“日清日运”。同时,各村要与农户签订门前屋后“三包”(包清扫、包绿化、包秩序)责任书,确保村场整洁。(4)有一笔管理经费。经费来源采用“区镇补助一点、村级自筹一点、社会筹集一点、农户缴纳一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日常工作的顺利运转。
(七)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得到加强。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我们扎实开展了“美丽乡村党旗红”活动,通过实施“四项工程”(即“五强”书记培养工程、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村级党组织阵地强化工程、实施村级党组织活动载体创新工程),创造性地开展了“两学一做”等活动,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基础,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活动,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行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总体来说,我镇乡村振兴工作进展较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央、省、市、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不足和问题明显存在。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各村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不同,工作成效有差别;二是部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或根本没有收入,资金投入上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农村人力资源短缺与专业人才匮乏并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乡村振兴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程,我们将继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
(一)明确思路,找准定位。根据XX的资源状况、人文历史情况,做到“四个”结合,结合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结合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河长制的治理工作,拉动乡村新一轮振兴,盘活乡村资源,构建连线连片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片,我镇将打造山海渔韵,游龙串珠的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滨海文化观光旅游带。
(二)发挥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动员群众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发挥理事会作用,通过理事会成员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群策群力,民主协商确定村庄规划,真正让新农村建设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鼓励社会参与,动员外出乡贤反哺家乡,激励企业利用政策优惠向新农村进军,通过企业化运作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加大力度推进项目落地。一是站在全镇一盘棋的高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优先在贫困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二是继续加快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申报和实施,推动项目落地,特别是村道硬底化、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和饮水工程等民生工程的落地建设。三是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跟踪管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
(四)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培育和发掘乡土人才。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培育和发展本土的特色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生产型人才,发掘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另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各方人才参与乡村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村庄自主洽谈人才引进和人才合作的方式,促使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通过构建优越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吸引城市精英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乡村发展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
(五)进一步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力度对乡村基层组织及其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监督,杜绝权力滥用,防止权力腐败。二是完善依法治村的制度体系,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同时对广大村民普及法制教育,引导农民遵法守法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尤其是村民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方式,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通道,营造邻里互帮、村民互助、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良性运转。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_年30%、20_年40%、20_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_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一、工作推进情况
青山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辖2个镇,21个行政村(2个城中村、11个城边村、8个沿山村),农业人口7998户,20_2人;农区占地面积2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9万亩。
(一)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兴旺之路愈加拓宽。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沿山都市休闲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方面,依托大青山南坡绿化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成果,以及军事体验园、乡土风情街、花圪台国际露营区、东达山艺术区、赵长城遗址等项目,开发民宿体验、非遗传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目前,色气湾乡土风情街已全部出租,村集体年收入实现25万元;色气湾窑洞风情园已投入运营。依托东达山艺术区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家集聚优势,建设了艺术体验中心、面塑艺术体验中心、艺术家创作室,打造艺术小镇。东达山艺术区连续三年举办东达山艺术节,吸引近13万名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年均拉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各类艺术品销售额近100万元,村民“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体验项目每户可增收4万元左右,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花圪台计划总投资2200万打造集户外游泳、集装箱特色营地和水上游乐城于一体的花圪台国际露营区,目前在对人工湖优化利用,增设码头及环湖亮化、管线铺设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已成功举办举办星空电音节、冰雪小镇梦幻嘉年华、风铃牡丹芍药节、百万蝴蝶展、秋日诵读音乐会等活动,为周边农村带去了人气,解决就业60余人,促进了周边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20_年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丰收节,为广大农民搭建农产品销售和风采展示的舞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拓宽了农民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方面,依托花卉种植销售、特色采摘、休闲度假民俗客栈、农业嘉年华、金花葵和葡萄园种植等项目,大力实施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大青山南坡绿色廊道建设、战国赵北长城历史文化遗址的资源优势,在王老大村、西边墙村、笸箩铺村打造农业嘉年华小镇与民族文化小镇。金花葵生态园已采摘600亩,参与农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卉祥源葡萄园投资3000万元、种植葡萄1000亩,下一步将建设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园,该项目的实施,吸纳40多名沿山村民参与葡萄的种植,流转农民土地1300亩,按照每亩700元计算,每年土地流转费达91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达2300元。福合当村响当当农业观光采摘园全面启动,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同时,王老大、羊山窑、笸箩铺等村通过提档升级传统种植业,大力发展葡萄、蘑菇、樱桃、火龙果、木瓜、小西红柿等高效农业采摘示范项目。
二是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商业开发和物业租赁经济产业,优化城边商业物业经济产业带。仓储物流产业方面,二海壕村仓储物流园区九栋库房已全部出租,可为周边区域农副产品的收购、销售、流通、仓储提供一个大型的一体化的商业平台,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60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润友食品加工园区成功获评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已入驻企业25家。酸得甜食品加工项目运营情况良好,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醋文化博物馆,预计年收入可达20_万元。同时,圈点生活智慧供销配送服务平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筹建了农产品电商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央厨房”,打造了5家“智慧供销+精品超市+农户”的智慧供销社区超市,有效解决了农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内蒙古西部最大的色气湾农畜产品交易中心已开工建设,是我市重大农副产品惠民工程,建成运营后,每年交易额预计预计可达20亿元,增加近200万元的村集体收益,解决就业3000余人。商业开发和物业租赁经济产业方面,将青福新城、铭峰家苑等周边地区打造成我区城市副中心,同时,大力推进松石国际城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重点辐射周边闲置土地和村庄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商业和物业租赁经济。
三是大力发展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业,打造装备园区配套生产生活服务区。结合宏庆德社区、后营子社区和中城国际城的建设,以装备园区、传化物流园、奥特莱斯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公共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业,打造装备园区配套生产生活服务区,提升企业职工生活品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目前我区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年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0-50万元的村:13个;50-100万元的村:4个;100万元及以上的村:4个。
(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农民迈向小康的金山银山。
一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近年来,青山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治理措施,率先引进7家生态修复企业,探索并大力推行“青山方案”,实施了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1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引导资金2.07亿元,引入社会资本16.11亿元,完成人工造林6.7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665万株,完成矿坑危岩体修复治理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青山区大青山南坡第一道山脊可视范围内具备造林条件的地块已全部进行绿化,形成了大规模集中连片的造林绿化区,将北部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沿山区域降雨量也逐年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组织10余家单位,出动3600余人次,开展大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彻底清理取缔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98家违法工矿企业、11家商砼企业和3家生产企业,为实施生态工程扫清了障碍。今年以来,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大青山南坡绿色廊道建设,栽植油松3300余株,完成覆绿120亩,2号山体平台石笼挡墙、景观节点已全部完工,修建完成22个水库,上山栈道、山顶步行道路基础建设已完工,打造成为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示范基地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基地。生态效益凸显的同时,社会效益也显著增强,工程实施以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累计雇佣农民工10000余人次,雇用机械7800台次,帮助附近村民增收3170万元。流转村民土地10000亩,平均每亩租地500—700元,人均增收3000元。
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青山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区农村道路、给水、雨水、污水管网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保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研究制定《青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_-20_)》,并配套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三清一改”工作,对青大线、坦克路、环城铁路沿线、河道沟渠等进行了专项清理,对有环境影响的废品回收企业和沿街占道的违章建筑进行了集中治理,并实施常态化管理,有效改善了我区农村环境面貌。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整治工程,全区农村地区已建成11个垃圾转运站,9个已投入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垃圾转运站全部投入使用后,我区将实现农村垃圾回收全覆盖。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制定了《青山区农村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赵家营村、西边墙村、东达沟村等村21个公共卫生厕所改造为水冲式厕所,新建改造户厕200户。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赵家营村污水管网、给水管网综合改造工程。结合坦克路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对当铺村、永和窑村污水管网进行改造。
三是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加快完成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范围内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零星国有土地的利用类型、数量、分布等状况,为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提供基础性支撑;
(三)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淳朴文明乡风。
一是大力宣扬红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好赵长城、农耕文化等遗迹深入挖掘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生产性保护;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采取适合农村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进农村、入农户。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乡村人心。组织全区文艺工作者开展“进乡村、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美术、书法、摄影、写作、版画、舞蹈、音乐、民间文艺8个志愿服务队,面向21村开展文学、摄影等系列讲座,东达山艺术区文艺志愿服务基地、四道沙河村读书分享会等已成为精品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文化素养。
二是持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建设。青山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重点文旅项目、文化示范区、全民健身示范区及非遗保护工作,先后投入4800余万元进行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在21个行政村建成了涵盖草原书屋、健身房、排练室等功能室的文化活动室,建成了10余个文化广场,配建了13个篮球场和70余套户外健身路径及乒乓球案台。组建了青山区文旅投公司,具体负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经营和管理等工作,实施了赵长城文化广场、花圪台国际露营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四)党的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障基础更加夯实。
全面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健全村内各类组织,各村普遍成立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共青团、民兵连、妇代会等群团组织。推动实施“村社共建”工作,21个示范社区与农村结对共建,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开展村级优秀班子评选工作,评定3个优秀村级班子,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5万元奖励资金,其中10万元用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资金,更好地激励各村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力度。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联系指导的行政村进行软弱涣散党组织摸底排查,进一步确定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制定《青山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
(五)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得到切实保障。
一是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第一书记”选派管理,择优确定16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完善后备力量选拔培养机制,全面核查21个村后备力量储备培养情况,在区、镇两级分别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花名册。目前,青山区共有农村后备干部83人,致富带头人12人。持续推动“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召开农村青年人才党支部例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充分调动农村各类人才积极性,助力农村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16家培训机构,先后举办19个专业147个培训班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013人次。20_年以来,组织召开各类专项招聘会8场,参与人次1.35万,农村求职者1200余人,为农民工提供岗位4000余个,近300人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登记农村求职者求职意愿1900余人次。
三是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创业青山”行动计划(20_-20_)。九星农贸市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王老大富新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创业园,青东农贸市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青山区恒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被评为市级标准化创业园。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入驻实体总户数115户,带动就业382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村因所处区位及生产生活条件不同,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农村产业项目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统筹布局、整体发展、抱团取暖、利益联结的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农村发展存在个别制约因素。我区气候干旱缺水,沿山地区土地均属基本农田,因几十年未耕种,现已严重沙化无法种植,成为目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受自然保护区有关管理规定限制,上级部门一直未批复同意大青山南坡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导致生态企业不能发展实施产业项目,生态企业造血功能不足,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三是农民思想认识、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我区大部分村都进行了征地工作,村集体在分得集体征地款项后,受到村民“吃干分尽”思想的影响将征地款进行分发,使得村集体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缺乏资金,集体经济发展受益有限、能力不足。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
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zuzhi建设。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三是扎实推进脱P攻坚。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四是脱P攻坚的压力很大。
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
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品。
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
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
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hexin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zuzhi建设。
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法Z建设。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二是强化产业扶p。
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_年30%、20_年40%、20_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_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按照《20xx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xx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xx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xx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7月份,我站牵头,组织全区36户苗木花卉经营主体成立了郾城区花卉苗木产业技术联盟。组织联盟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微信群,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筹备郾城花木网站,开展专业性生产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联盟的成立,为培育壮大我区特色林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积1.65万亩。其中:廊道绿化规划面积1.53万亩。重点打造石武高铁、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孟平铁路、G107、S238、S220等7条省级以上道路,坡大线、后魏线等8条县乡道路,沙河、颍河等7条河渠两侧防护林带。
围村林规划面积0.12万亩。每个农业镇按照“集中连片新发展面积100亩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个行政村村庄外围建设围村林。
近年来,我乡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13441”战略布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厕所革命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乡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全乡1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五路三桥”为契机,建成磊口乡农村道路体系,全乡道路养护里程64.5公里,完成省级“四好公路”创建;硬化村内道路8万余平方米,各村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30个文化广场,并安装1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设置20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空心村整治82余亩;实施村村有游园工程,高标准建设乡级游园两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同时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对8个村水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塘沟清理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行动。
(二)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村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宣传报道人居环境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达到专业保洁与全民保洁的有机结合。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改善人居环境出力,从而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篇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为全乡争创市级改善人居环境先进乡镇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荐阅读:
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范文(通用12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