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5
2022-07-16
2022-07-15
更新时间:2022-05-04 19:19:0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5
2022-07-16
2022-07-15
第一篇:无分数教育读后感
无分数教育读后感
霍姆斯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他带给我们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来自于读书后心灵的成长。特别是读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的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感觉如沐春风。许多平日里久久无以参透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不经意间,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找到了一种更为开阔的思路。被不断充实的内心,隐隐有了直面课堂的更大的勇气与信念。
在这三本书中,阿莫纳什维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他的一个实验班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作者以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为依据,分一年级、二三年级和四年级三个阶段完整地为我们呈现了师生之间亲密美好的小学生活,从迎接孩子们初次接触学校到彼此分离,作者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创造,他不仅领悟到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真谛,而且收藏了人间丰富的情感,深刻地体现了教育家坚持学校里没有分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这也使我想到了我在教学上的一段小插曲:前一段时间进入了乘法的学习,因为很多学生平时对于乘法口诀已经熟记在心,加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初见成效,所以在教授5的乘法口诀时,对于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的口诀我是引导的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对于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的口诀就放手给了学生。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计算,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落实各个环节,连小组长都显示出很茫然的表情,其实这时候的我并没有着急,要求学生坐好后又重新引导强调了一遍,但效果也不显着,后来随之有些心急。整节课上的也不成功,很多该落实的地方学生掌握的并不太扎实,水过地皮湿的感觉比较明显。
课间的时候,我在反思:是教的方式有偏差,还是学的方法需改善呢?在另一个班教授这节课的时候,在引导方面多做了一些改动,多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注重学生的生生交流,并没有太急于放手给学生,而是一点一滴的渗透归纳乘法口诀的思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改变之后的课堂,学生比之前更加主动,气氛也很浓厚,生成性课堂远远比单纯的灌输要好得多。
后来,跟老教师交流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说出了我的困惑,老教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说,二年级的学生能力远远达不到你所想象的高度,尤其是在自己归纳乘法口诀时,5的口诀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梳理,给予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思路,她也是到7的乘法口诀时才渐渐把归纳的环节放手给学生自己的。
总之,三部曲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教育家的笔下充满了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透过那些平实而温暖的文字,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爱的教育,领悟其中的教育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思考,引领自己的教育实践!
第二篇: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五)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一)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二)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三)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四) 使教育的秒时裂变 最初,我的同事们对15分钟的微型课持怀疑态度。 “喂,您的课怎么样啦?”他们常常寻根究底地问我,期待着我有朝一日会垂头丧气地对他们说: “唉,正如您所预料的,毫无结果……我失败了! 但是,他们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已表示愿意来听我的“微型课”了。 是的,他们对这种生动活泼的、紧凑的、充满着激情和紧张的思维活动的微型课喜欢起来了。在这种课上,孩子们不感到疲乏,不感到枯燥无味,不感到单调。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大致是这样的: 1.格鲁吉亚语微型课。 5分钟课内休息:我建议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跳舞。 数学微型课。 全校课间休息(10分钟) 2.俄语微型课。 5分钟课内休息:我建议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听俄罗 斯民间故事。 数学微型课。 全校课间大休息(30分钟):我带领孩子们在户外散 步。 3.俄语微型课。 5分钟课内休息:我建议孩子们把头伏在课桌上,闭上 眼睛,回忆点什么好的、善的和快乐的事情。 格鲁吉亚语微型课。 全校课间休息间0分钟人 4.图画课(图画课、音乐和唱歌课、劳动课、体育课每节 都是全课——每节35分钟)。 不言而喻,这样的作息时间表给我增添了麻烦。我必须更深入地探究课的结构。我必须使这900个秒原子裂变,以便产生有价值的教育反应,释放出能量,并把这能量输送给儿童,使他们感受到: 生活的幸福, 认识的幸福, 交际的幸福, 成长的幸福。 儿童不能期待着幸福降临。他们是一些没有耐心的人。他们想在今天,在现在就得到幸福,想在今天,在现在就应该是幸福的人。如果在与我的交往的每一秒钟里,不能使他们得到快乐和幸福,不能使他们成为快乐和幸福的人——当然也是有智慧的和有经验的人,我还能算什么教师? 为了使我的“零年级学生”——全体无一例外地都能得到快乐和幸福,我必须一连几小时研究每一堂课、每一次课间休息的乐章。 我珍惜每一个教育的秒钟。 在上课前,当我急着赶去给孩子们上课时,但愿谁也别来耽误我! 在上课的时候,除非拉起了紧急警报,但愿谁也别来敲门! 当我应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和他们需要我的时候,但愿谁也别来使我们分离! 问题全然不在于微型课!而在于,应该懂得每一个教育秒钟的价值。正是微型课帮助我更深入地懂得了这一点。我怎能带着吞没这些秒钟的沉重的“话袋”去给孩子们上课呢?什么是“话袋”?它是这样的: “请大家都听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专心地听着……习题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子,她在商店里买了3本练习本,都听懂了吗?3本练习本……每一本练习本,每一本练习本,值2戈比,值2戈比。大家算一算,女孩子买3本练习本共付出几个戈比……不要急着做,先想一想,好好地想一想。要我再念一遍题目吗?假设一本练习本,一本练习本,值2戈比,女孩子买3本练习本共付出几个戈比?……都明白了吗?别说出声来……大家都好好地想……别急着做!……” 孩子们已经不性急了。也许,从前他们曾经性急过,他们急不可待地要回答教师的问题,今天天气怎样,3本练习本值多少戈比。但是,现在这些快鹿已经像爬行的乌龟了。他们先得驱散那空话的迷雾。可是,教育的秒钟已飞逝而去了。这些秒钟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也就永远不能使它们释放出教育的能量了。 什么是课堂上的“话袋”呢? 这是教学和教育废话的形象说法,这是导致天生富有幻想的儿童的智慧和权利被“湮没”的教育智慧不足的表现。这是束缚儿童幻想的翅膀的新性的蛛网。这是扑灭认识的星星之火的灭火机,这是制止学习的快乐的连锁反应的止动器。“课上的时间不够……我来不
及教完!”有的教师往往这样说,却不去好好地想一想,在这一堂课上,他的“话袋”吞没了多少分钟时间! 这就是我的微型课给我的启示。当然,微型课不仅仅有助于克服上述缺点。 在9月的最初几天里,有一次我碰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我们的格鲁吉亚语课正进行到了最后几分钟。这是那天的第三堂课。我们正在做分析单词的练习。我“丢”给孩子们语音,他们“抓住”语音。我突然发现,沃瓦闭着眼睛伏在课桌上,不在“抓”语音。 “他睡着了!”塔姆里柯用手指指着沃瓦对我说。孩子们笑了起来。我向孩子们做了个不要喧嚷的手势,跪着脚走到沃瓦跟前:男孩子睡意正浓。就在不多几分钟前他还是生龙活虎的,他快乐地笑着。你可能是快乐得疲倦了,所以就有了睡意,睡着睡着,就睡熟了。我该怎么办?唤醒这个男孩子吗?告诉他,在课上是不能睡觉的吗? “孩子们!”我轻声地说,“要珍惜一个人的睡眠,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正在积蓄力量!为了不惊醒沃瓦,我们说起话来要小声点!” 我开始压低了声音“丢”给他们语音。 孩子们呢? 他们一下子都变了,变得对人非常体贴,非常温存起来了。在每一次回答后,他们都要转过头去看一眼沃瓦:是否把他吵醒了。在课间休息时间,他们都惦着脚走出教室,对任何大声地移动课桌和开始高声谈话的人都要投之以责备的眼光。 有时,我看到孩子们已经疲倦了,有些孩子开始打呵欠。伸懒腰,这时我就建议他们把头舒舒服服地伏在课桌上,闭上眼睛,听我讲故事。我讲手指头那样小的男孩子的童话故事。这故事既滑稽可笑,又富有智慧。我微笑着轻轻地讲着故事,教室里寂静无声。我觉得,好像孩子们一面在打吨,一面在听取我的每一句话。我发现,在经过这样的5分钟休息以后,孩于们已经迅速地恢复了精力,于是我们又像原先那样快乐和兴致勃勃地继续上课了。 这一试验告诉了我什么?也许,它告诉我,要使6岁儿童养成学校生活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的智力已有了吸取知识、概念的准备。但是,在坐着的状态下开展活动,他们的体力消耗得很快,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恢复他们的体力。微型课、各种各样的课内休息和全校的课间休息,在我的实践中是作为防止儿童的疲劳的方法而利用的。 我认为,不久我们将不需要微型课:在儿童们养成了学习活动的习惯,我也学会了珍惜课堂教学的时间以后,它们也将完成自己的使命。 激起良心 在10分钟的全校课间休息的时间我总是忙个不停:我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下一堂课的作业,或者与值日生一起把教材分发到每一张课桌上,或者“帮助”孩子们照料放在窗台上的鱼缸和盆花。 但是我还有更重要的操心事,其内容是不能事先预料到的。我要操心的是:一下子就要充当孩子们的仲裁者,处理在他们之间产生的冲突,与他们交谈。总之,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感到,现在在走廊里发生了某种不顺遂的事:有人在哭泣。 “去看一下,那儿发生了什么事!”我对站在我周围的孩子们说。 一分钟后,在我的周围聚集了一大群孩子,他们争先恐后地给我解释: “埃拉和罗西柯……” “罗西柯和埃拉……” “她给了一个胸针……” “可她把苹果给吃掉了……” “她不肯交还胸针……” “罗西柯害怕妈妈……她可不知
道……” “本来就不该交换东西……” “埃拉没有苹果……” 原来,罗西柯有一个从家里带来的胸针,而埃拉有一个苹果。她们商定好互相交换这两样东西。埃拉把胸针别在衣服上,罗西柯拿了苹果。但是,当罗西柯把苹果吃掉以后,她发现,她什么也没有了——既没有了胸针,也没有了苹果。 “把胸针还给我!”她对埃拉说。 “我已给了你苹果!” “苹果我已经吃掉了,现在你得把胸针还给我!” “给我苹果——我就还给你胸针!” “我已经把苹果吃了……还我的胸针!” 两个女孩子互相抓住对方争执着。 孩子们激烈地讨论着所发生的事情。众说纷纭。现在,我的裁决将是最终的裁决。怎么办?当然,应该归还胸针。也许,只需从埃拉手
里夺下胸针,在课后交给罗西柯的妈妈?不,我不能这样做…… 我挨着一张课桌坐下。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罗西柯擦着眼泪,埃拉皱着眉头站着。我用双手掩住了自己的脸,开始以缓慢和平静的语调说: “你们瞧,假定我是埃拉。处在她的地位,我将怎么办?我将这样想:“我本来就不该用苹果去换胸针。如果把苹果与罗西柯分着吃就好了。但现在既然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不能把这个胸针占为己有,因为这个胸针是罗西柯的妈妈的我当然要把胸针还给罗西柯,并对她说,希望她把胸针交还给她妈妈,今后别再把这类东西带到学校里来……”现在你们瞧,假定我是罗西柯。当埃拉还给我妈妈的胸针时,我要对她说:“谢谢你,埃拉!真对不起你,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一定把胸针交还给我妈妈!……”我相信,埃拉和罗西柯都是很善良和谦恭的人,在我把捂着脸的手掌放下之前,他们就会这样做的,并且还会相视而笑……喂,怎么样,谁来把我的捂住脸的手掌掰开?……” 孩子们都赞成我的决定。他们劝说两个女孩子和解: “赶快……快……笑一笑……互相握握手……你要说请原谅……, 我睁开眼睛,看到了孩子们像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朵一样,个个都绽开着欢乐的笑脸围在我身边…… 我刚在黑板上写完了最后一道题目,就听到了走廊里轰隆地响了一下。又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他……是他把窗台上的花盆给打破了!”有几个孩子喊着。 “奥塔尔”慌失措地、面有愧色地站着,并为自己辩解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碰撞了我一下,我就碰到了花盆! “我根本没有碰撞过你!……你自己!……” 确实,在学校里经常有这样的事:有人打破了玻璃,有人撕坏了书,有人碰撞了某人。如果当时有二三个,甚至更多一些的孩子在一起,他们马上就会把过失归之于别人,并且还要证明自己是无辜的。我真诚地相信,在很多场合,孩子们确实不知道,谁是“肇事者”。只要不是自己——这就万事大吉了。我反对成人们通常的做法:声色俱厉地责问儿童,谁是肇事者,其后就偏听偏信,给犯有过失的儿童做道德说教,最后课以处罚。 但是,如果被课以处罚的儿童是无辜的呢?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从对“犯有过错”的儿童的道德说教,或课以的处罚中得到应有的效果呢?是否能促使他在今后不敢再犯过错呢? 如果这是肯定无疑的,我们就可以在教育学上找到防止一切儿童之间的争吵的法宝:对在将来可能会犯某种过错的儿童,都可以事先课以处罚,事先给予严厉的斥责,从而可以一劳永逸地杜绝一切争吵。 怪罪一个并不认为自己有过错的儿童——这是一种教育的祸害。这并不能使他从未来的过错中解脱出来,反而会引起他对不信任他的大人和同学的敌意。因此,我认为,最好不去追究犯有过错的儿童,而是当着他的面,并在他的参加下恢复秩序,认清所发生的事情的性质,从中吸取教训。 也许,有人会反对这样地处理问题。他们会说,不追究犯有过错的儿童,不课以处罚,我们无异就是在鼓励他在今后继续犯过错。恰恰相反,这将是激起儿童的良心,使他萌生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责任感的推动力。 在斥责和处罚多的地方,未必能有真正的儿童集体可言。当然,我也并不认为,道德说教越少,纪律就越好;越是迅速地激起儿童的良心发现,也就越能迅速地树立起他们的责任感。但是,下述情况大多是可以预料到的:被吓怕了的孩子虽然举止彬彬有礼,但他们仍逃脱不了与一切欺侮他的同学的冲突;他们在相互关系上变得越来越冷酷无情;在他们中间较少表现出怜悯、关心和同情的感情。我说“较少”,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教育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里,起主导作用的是关心儿童个性的觉醒。引发他的自“我”意识,使他养成宽厚待人、善良和同情的感情,而不是强迫服从的压力。当然,个性不局限于这一些品质,个性还应该是意志坚强的,有坚定目的的,并具有动机的基础。我给自己选定了这一条教育的小道。由于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尚未完全认识清
楚——因为这条小道还未被踩出——所以我得冒犯教育错误的风险。 我最担心儿童的残忍。有时,他们互相之间是多么残酷无情!尤其令人感到残忍的是教师唆使儿童集体去反对某一个儿童。例如,某个男孩犯了什么过错——哪怕这是无意的,不是故意的(孩子们全不去追究其原因)——工作马虎的教师往往会对孩子们说:“你们看,他真使我们讨厌!你们说,对他的行为该怎么办?我们该怎样处罚他?” 我害怕听儿童们对一个犯有过错的孩子的评价。因为对他们来说,一个因不小心而往桌布上洒了一大摊墨渍的孩子的过错,怎么也要比一个故意往桌布上倒一小点墨渍的孩子的过错大。孩子们会说:他是个坏孩子,他很凶恶,不应该与他相好,甚至还会说,应该把他从学校里赶出去,等等。这就是一个工作马虎的教师所能做的,并且甚至还会给自己找到表白的理由:这就叫做通过集体的教育。但是,让我们分析一下吧:这是通过集体的教育,还是通过集体对儿童的凌辱? 不,不能这样做。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行为的无声谴责,帮助他意识到同学们对他所犯的过错的评价不是直接对着他的,使他自己为打碎了花盆,因他的原因而碰痛同学的脚而感到难受……我把这种教育的过程称做为通过集体的帮助培养个性。 在我的班上还没有形成集体。这是一群今天第20次聚集在一起的儿童,孩子们还不能互相叫出所有人的名字,还没有来得及互相交上朋友,也尚未认清他们的共同目标。集体是在共同的和有目的的活动中孕育而成的。可是我们才刚刚开始致力于这种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孩子们互相残酷无情地对立起来,就尤为可怕了。应该使他们在互怀好意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而粗暴和压制只能使他们互相分离…… 现在“奥塔尔”站在一个被打破了的花盆的面前,花盆里的泥土撒了满地,盆栽的仙人掌像一个伤员一样地躺在地板上。多么令人伤心的场面!只要我说一句带有责备意味的话,就足以使孩子们立即用恶言秽语去斥责自己的同学。只要我一露出讥讽的微笑,就足以使孩子们立即用嘲笑和挖苦把自己的同学羞辱得无地自容。但不能这样做。我已经有好几次使他们从我的默然的宽恕、关怀态度中得到了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几百次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也许还得许多次地处理类似的事情。 我俯身看着地板上的仙人掌。 “难道弄清这是谁干的就那么重要么?现在重要的是要抢救我们的仙人掌!” 孩子们把地板上的花盆碎片和泥土收拾干净。 “请谁快把我们的小水桶拿来,我们可以暂时把仙人掌栽种在水桶里!明天再换一个瓦盆!” 我们把仙人掌栽种到了水桶里。 “你们看,这个被折断的枝叶正在淌着液汁!……这白色带磁性的液体就是它的?血?……” “我妈妈说,仙人掌是一种药用植物!”纳托对我们说。 “它的被折断的枝叶不觉得痛吗?” 我说:“你们想想看,如果它会说话的话,它将说些什么?” “它会说:你们不可怜我吗?” “它会说:干吗把我从窗台上摔下来?要谨慎些!” “它还会生气地说:我再也不给你们治病了!” “不,它不会说这种话!它是善良的植物!” “它还会说:请你们明天带一个花盆来,把我栽种在花盆里!请你们好好地照料我,使我早日恢复健康!” “我带一个盛有泥土的花盆来!”“奥塔尔”说。 “我也带一个来!” 这时,上课铃响了起来。地板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仙人掌栽在了水桶里。明天我们将把它移栽到新的花盆里——“奥塔尔”已经答应他要带一个盛有泥土的花盆来。现在该是进教室去的时候了。 “男孩子们,别忘了,你们是男子汉!” 趁孩子们在进教室的时候,我默默地把下述一句话念了好多遍,以便把它记住,在课后写下来,因为这也将是我必须遵循的一条箴言: 对儿童的教育无所谓始,也无所谓终,教育的过程是没有间歇可言的。 选自——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一《孩子们,你们好》
第三篇:无分数评价
杨庄小学日常教学无分数评价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决定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念,打破“分分计较”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无分数评价研究,用一种既能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模式来评价学生,倡导一种人性化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评价模式进行评价。确立有效、合理和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使评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所谓无分数评价,就是取消百分制,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采用实质性评价,对学生的日常考试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册、多元之星申报评选、家校通网络平台、学生课堂评价记录等系列措施,有力地发挥了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和健康的发展。
加强考试管理工作。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一、无分数评价的研究内容
我们决定从学生日常最常规的学习内容入手实施无分数评价研究。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探索不同的评价操作模式,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确立适宜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载体,从而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1.无分数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堂达标的无分数评价
日常作业的无分数评价
单元教学的无分数评价
阶段性教学的无分数评价
二、无分数评价的操作模式
我们采取的是:“等级+特长+评语或激励性标志”的全面评价学生的模式。
1.等级评价。
对学生的当堂学习内容、日常作业、单元内容等学业成绩进行及时测评,可采用等级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可按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评定,并计入《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评价手册》。如果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评定等级不满意,可以申请二次测试,并按其理想的等级记入。
2.分层评价。
针对学生能力差别,我们采取分层教学、分层评价的形式。测评实行a.b.c卷测试制度,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弱化分数对学生们的影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测试级别,在达到我们规定的知识掌握程度后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定位在这个等级。如果学生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等级,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下一个等级来达标过关,这样在评价测试中就不会出现分数,同时由
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等级的选定,也顺应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证书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语文学科在平日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会”、 “成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课外阅读小报比赛”等多种多样的读写活动,无疑会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以赛促写,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和评价管理,让读书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最终结合这些活动的评选,评出“成语大王”、“读书之星”、“朗读之星” “默写之星”“优秀小记者”“小画家”“小歌唱家”等,颁发证书,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4.书信、喜报评价。
在日常教学评价中,用书信、喜报、家校联系卡等多种评价方式把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发挥家长的激励、督促作用,让学生在家、校双重评价中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品质。
5.激励性评语。
除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三个方面为主,师生共同评价,其结果可由教师用语言表述在操行评语中。
第四篇:读后感:分数的思考
分数的思考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俊虹
读过2014年第一期《红蕾 教育文摘》后,其中《破解中学时代钱学森成长密码》一文,使我感触颇多。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高考,无一不是一考定终生。要想“金榜题名”只有分数说了算,学习好就意味着有了大好的前程。于是乎,分数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考得好,就是好学生;老师教的成绩高,就是好教师。
“考考考学生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很多时候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却能让学生用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分数。现在的孩子,有的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去自杀。虽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很多原因有关系,但我们教师仍然有必要深刻的想一想,分数到底决定着什么?有人说:“考上了名牌大学就有出息了,将来可以找个好工作。”反过来,成绩不好的就一定没有出路吗?考不上大学的就一定是前途黯然吗?不尽然吧。我们可能会发现,小学、中学时的班长,学习委员,不一定比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一个学生在《假如我是教师》中写道:“我不会以学生的成绩、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因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优点,老师就是要抓住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进行挖掘,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第一: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能力受多方面影响,有高有低。有的学生能轻轻松松的考出很好的成绩,而有的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却还是不理想。用学习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好坏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用分数排名次,划分等级,更是不可取的,它会让太多的学生品味失败,多次的挫败感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待成绩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也要教会学生能
用平常心去看待,去客观的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和提高的办法。这样,成绩才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二: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帮他们扬起希望的风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身为人师的我们要尽全力,用一颗爱心去观察,去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摒弃我们的偏见,放下分数这把量尺,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那么的独特,都那么的可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让我们努力吧,让他们在课上课下都能品味成功的乐趣,有了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鼓足勇气,克服面临的困难。
第三:尊重、理解、助其提高。“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的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撒下的种子要过好多年才长成幼苗。这件工作还要求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他还在坚持上课,还在为自己的命运和将来努力和打拼,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去呵护和帮助吗?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帮助他查找自身的不足,帮他迎头赶上。越是学习困难大的学生越是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的闪光点和自信心更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呵护。多给他们机会,真正的从心底相信他们一定能行,请千万相信,他们的表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五篇:《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分数大变脸》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具体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不唯分数,并且从操作层面解说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读完此书,我认为该校在学生评价分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心中还是存有一些疑问。
一、何谓“无分数评价”? 该书认为,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而是把具体分数变成a、b、c、d、e等级评价和各类标志。用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全面地阶段性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风向标,是领航的旗舰。那么,以往的考试评价制度失误在哪里呢?是不是分数制约了学生素质是全面发展?取消分数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了吗?那么无分数评价和有分数评价又有多大区别呢?这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吗?考a等的和考d等的比,考d等级的同学依然会感觉不如别人,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考a等的学生想要保住a等的成绩还必须努力地去学习。重点中学的招生依然会按等级的高低择优录取。这又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些地方的实践证明,等级制比分数制更加残酷。
有分数评价有它的合理性。一位同学考试考了40分,老师就鼓励他,好好学,不要放弃,下次争取考50分。同样是不及格等次,但两个分数看出了学生的进步。给老师、家长以明确的学习成绩信息。如果学生这次考40分你给一个不及格等次,然后要求他下次要考到及格等次,这样的要求似乎太高了一点。所以说分数评价比无分数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无分数评价”的主要内容
该校的整个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考试、考核、考评。“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一般指主要学科的书面测试,比如语、数、外的课堂检测、作业练习、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四项内容。
这里的考核与考评都属主观性评价,容易引发评价的不公平。因为无分数评价必然伴随着形成性评价,教师主观因素的评价将会占一定的的比例。在中国这个讲人情,重关系的国家,教师子女、干部子女、关系户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评价的客观性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很难以操作。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分数评价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最客观、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分数本身不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是对分数的态度。
三、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有两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较为自由的学分制,只要考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认定你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特长才有可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可以避免考了80分还想90分的弊端。
二是较为统一的标准式。即按我们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开设的学科分为基础科、选修科、特长科。基础科只要求达标,选修科、特长科可以尽情地发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且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有可能。
崔瑞杰
2014年9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