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3-06-29 11:19: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的文章12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20_——20_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五年级道德与法制质量分析一、成绩统计学
科
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人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道德与法制10661066492680.9280.610.91二、试题分析本次五年级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和《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内容主要涵盖五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内容,但侧重于三、四单元的内容。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祖国地理、地形、资源情况及相关历史的了解情况。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题中的难、中、易比例较为合理。试卷共有四种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分析题。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分散在上册的四个单元,但主要侧重考查三、四两个单元。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个别题目有些偏,比如:非客观题的第50小题中“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另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多数学生没记住,所以失分严重。
3.注重对学生基本社会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道德与法制》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了解我们的祖国。”这一学科特点。具体体现在:填空题的第46、47、50小题和判断题的34、36、37题,选择题的第2、9小题。
三、卷面分析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分散在以下几个题目:
1.非客观题的第50小题中“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这是课文中一幅插图下的文字,上课有作为重点提到,但学生还是掌握的不太好。另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多数学生没记住,所以失分严重。
2.判断题的第34小题“日月潭“是哪个省的,有不少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故失分严重。
3.连线题中有部分学生由于书本不熟,造成线连不对,美德还要具备哪些优良品质,严重失分。
四、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祖国的地理、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尤其应加强对书本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并习得了一些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五、改进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对书本的了解。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理论指导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意识,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我们的祖国的良好习惯,知法守法等,并逐步提高生活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并能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答题,能够举一反三。
一、综合认定
本期我校各年级利用学期初制定的评价发案,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本学期组织的各学科、个班级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展示交流活动,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总体来说,我校的品德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良好。通过反思、总结,二、四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梳理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个人优秀作业展、小组讨论各自的感悟等),虽然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但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中,老师课堂上足够关注到这些学生,相信这些少数学生会受到一些影响,尽可能多地从每节课中学到一些知识。
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评价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就要继续努力,及时调整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方案,使学生会学、乐学。
二、问题认定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中收集资料,积累知识量太少。
2.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由于品德实行等级评分,不计入总分,所以还有学生都不重视该学科,把精力用在所谓的“主科”上。
3.自主评价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充分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
三、原因分析
1.学生的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平时上课听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这方面有一定欠缺,也有同学干脆不答。
四、教育决策
1.在今后的教学开展中,还要继续调整评价方案,考虑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才算是一节好课。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层次性,不要盲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这样才能学生激发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行动落实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不但是一门主课,而且还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2.加强同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准备作业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3.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积累本上,并及时复习。
4.把握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道德与法治》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由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这两个个部分组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考试内容都为课本上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考生答题情况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2.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
这些问题的呈现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应对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要做到如下几点:
1、平时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记忆要准确无误,夯实基础。
2.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课堂多加关注,学困生的作业要因人而异,降低数量和难度,多做表扬和鼓励,多进行个别谈话,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3.教学中教学方法多变,适时加入游戏活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一、综合认定
本期我校各年级利用学期初制定的评价发案,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本学期组织的各学科、个班级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展示交流活动,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总体来说,我校的品德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良好。通过反思、总结,二、四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梳理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个人优秀作业展、小组讨论各自的感悟等),虽然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但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中,老师课堂上足够关注到这些学生,相信这些少数学生会受到一些影响,尽可能多地从每节课中学到一些知识。
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评价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就要继续努力,及时调整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方案,使学生会学、乐学。
二、问题认定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中收集资料,积累知识量太少。
2.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由于品德实行等级评分,不计入总分,所以还有学生都不重视该学科,把精力用在所谓的“主科”上。
3.自主评价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充分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
三、原因分析
1.学生的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平时上课听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这方面有一定欠缺,也有同学干脆不答。
四、教育决策
1.在今后的教学开展中,还要继续调整评价方案,考虑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才算是一节好课。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层次性,不要盲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这样才能学生激发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行动落实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不但是一门主课,而且还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2.加强同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准备作业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3.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积累本上,并及时复习。
4.把握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一、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1、全卷基本情况
分数段
二、试题评价
我班学生应考数45人,实考人数45人,平均分61.40分,最高分73分,最低分40分,及格人数28人,及格率62%。本次模拟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由单向选择题、判断题、双向选择题、匹配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六部分组成,试卷难易程度为0.61。
试题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试题难易适中,考试内容大都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3.题目设计比较灵活,命题类型比较多样。出题方式多样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一)各小题答题情况
在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得较好,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十分不多,但双向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简答题的第三题:五四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哪些口号?大部分学生都空着,此题失分较多。
(二)错误原因分析
(1)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答题不规范。
(2)学生思维不灵活,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孤立地来看待,教师要在不能根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对答。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不扎实。
(3)学生不太用旧知识来联系新知,理解新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研读考试说明,优化教学,抓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一分三率。3.认真分析本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5.查缺补漏,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利用晨读、课余时间让学生记下来。6.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7.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安全、卫生、心理辅导等工作。(二)考试中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建议
有些学生填图答题卡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少部分考生答题没有答在规定的区域内。
建议:平时加强答题卡的训练,训练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一、综合认定
本期我校各年级利用学期初制定的评价发案,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本学期组织的各学科、个班级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展示交流活动,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总体来说,我校的品德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良好。通过反思、总结,二、四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梳理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个人优秀作业展、小组讨论各自的感悟等),虽然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但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中,老师课堂上足够关注到这些学生,相信这些少数学生会受到一些影响,尽可能多地从每节课中学到一些知识。
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评价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就要继续努力,及时调整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方案,使学生会学、乐学。
二、问题认定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中收集资料,积累知识量太少。
2.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由于品德实行等级评分,不计入总分,所以还有学生都不重视该学科,把精力用在所谓的“主科”上。
3.自主评价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充分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
三、原因分析
1.学生的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平时上课听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这方面有一定欠缺,也有同学干脆不答。
四、教育决策
1.在今后的教学开展中,还要继续调整评价方案,考虑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才算是一节好课。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层次性,不要盲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这样才能学生激发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行动落实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不但是一门主课,而且还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2.加强同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准备作业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3.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积累本上,并及时复习。
4.把握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摘要】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备受社会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正确指引学生,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错误行为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_)13-0068-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巩固小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增强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基于实践角度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极大地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较为传统。
教育理念较为传统主要展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系列内容,教师往往采取的都是浅层简单灌输式,根本未能综合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该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非常容易对小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导致小学生很难灵活深入地考虑问题,更别说是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日后学习了;其二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完全依据自身过去的教学经验,根本不关心、不重视新发布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内部存在很大隐患,時间长了,潜藏的隐患就会集中爆发,无疑给完全解决增加了许多难度。
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时,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在日常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都是被动地接受者,往往都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越来越讨厌道德与法治课,甚至完全丧失正确的思维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其二是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和学生互动时比较机械,生硬,毫无灵活性,根本没有更好地烘托、活跃课堂气氛,如此,怎能达到预期的互动效果。
二、如何高效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1.注重生动课堂教学的构建。
要想完全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说白了就是给予小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小学生充分享受自身的权利,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下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么样?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等等,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使小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如此,才能使教育工作保持在正确轨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构建生动课堂教学时,还应有机结合社会时事热点,特别是一些范例,应多多与学生进行深入探析,说白了就是多制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互动的效果。
2.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推动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从多个层面帮助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自身的认知体系,引导他们在进步时不断减少错误想法、极端行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如此,才能拓宽小学生的思路,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小学生表现地更加优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时切忌盲目随意,而是必须找准渗透点,说白了就是找到从哪个地方渗透,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具体渗透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渗透,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出开放化、多学科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道德,从而树立小学生全面的道德观。
3.加强生活实践课程。
在新时代下,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而有效利用生活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锻炼小学生,还能扩大小学生的视野,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如:有些小学生比较调皮捣蛋,他们有时做的一些恶作剧,虽然没有严重伤害到其他同学,但是却极易演变为不良行为,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游手好闲之人、不良分子等等,引导小学生与之对比、分析,目的是让小学生从思想上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习惯。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观察、充分熟悉自己的上学路线,让他们了解上学路上明显的标志物,或者是拍摄学生生活中上学路上的场景,把关爱学生的人和学生一起拍照,把这些生活化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或者是出示资料故事:小学生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报道,或者是出示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让小学生自选图片中的一个图景,演一演,让小学生关注到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明确知道上学路上要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基于小学生心理承受范围内,多多利用生活实践课程,如此,才能引发小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深入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并更好地约束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必须从内心里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分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推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_(6):132-133.
[2]张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学方法——浅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_.
一、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1、全卷基本情况
分数段
二、试题评价
我班学生应考数45人,实考人数45人,平均分61.40分,最高分73分,最低分40分,及格人数28人,及格率62%。本次模拟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由单向选择题、判断题、双向选择题、匹配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六部分组成,试卷难易程度为0.61。
试题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试题难易适中,考试内容大都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3.题目设计比较灵活,命题类型比较多样。出题方式多样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一)各小题答题情况
在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得较好,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十分不多,但双向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简答题的第三题:五四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哪些口号?大部分学生都空着,此题失分较多。
(二)错误原因分析
(1)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答题不规范。
(2)学生思维不灵活,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孤立地来看待,教师要在不能根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对答。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不扎实。
(3)学生不太用旧知识来联系新知,理解新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研读考试说明,优化教学,抓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一分三率。3.认真分析本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5.查缺补漏,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利用晨读、课余时间让学生记下来。6.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7.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安全、卫生、心理辅导等工作。(二)考试中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建议
有些学生填图答题卡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少部分考生答题没有答在规定的区域内。
建议:平时加强答题卡的训练,训练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20_年7月21日
一、成绩统计
总人数1146最高分98分最低分53分人均分78.953优秀率0.65及格率0.92综合指数0.7861
二、试题分析
本次四年级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内容,考察很全面.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品德素养的同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班级体生活、班级竞争及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了解情况.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题中的难、中、易比例较为合理.试卷共有五种题型:填空题、选一选、辨一辨、连一连、问答题.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这一学科特点.具体体现在:做家务有哪些好处以及如何保证班规的执行.
4.体现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的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能力,并将良好的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活能力.
三、卷面分析
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分散在以下几个题目:
1.第一大题填空的第3小题,“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负责.”第一空很多人都写不到或写错,第5小题“地球变暖与大量排放的有关,还与人类对树木的有关.”第一空格学生记忆出错,所以失分严重.
2..第二大题选择题的第1小题,考查的是看电视时与电视的距离,部分学生记忆不清而出错;
其它几题考察了学生对网络的正确应用、班级班规的制定以及广告的招数和垃圾处理办法,除少数学生审题不细心出错,其他学生完成都比较好.
3第三大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为讲究个人卫生,在外吃饭最好用一次性碗筷.”这是考察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考察的内容,判断为正确,故失分严重.其它题或多或少也有失分.
4.第四大题连一连,这题考察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这是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生对于垃圾大概有哪几类还是比较清楚,但是对于什么垃圾归属哪一类却不能够准确地分类,一次,有些连线不够准确,特别是对其他垃圾的区分不够准确,所以导致得分不全.
5.第五大题问答题,共两小题.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小技巧的了解,以及常见的污染现象知道多少,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环保生活.题目比较灵活,但也是课本上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或多或少都能答一些,但仍有不少学生答题不完整或不答而失分.
四、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低碳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偏远的农村小学和街办小学的学生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能力令人担忧.总体而言,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尤其应加强对家乡襄州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团结集体、勇于承担的能力和意识,并习得了一些获取正确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的集体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也得到提高,懂得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责任意识.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五、改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理论指导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的道法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于承担、分析筛选有用信息、环保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关心父母,关心我们的生存的环境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并能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答题,能够举一反三.
一、成绩统计
总人数 最高分最低分人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综合指数114648分12分78.9530.650.920.7861
二、试题分析
本次四年级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内容,考察很全面。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品德素养的同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班级体生活、班级竞争及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了解情况。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题中的难、中、易比例较为合理。试卷共有五种题型:填空题、选一选、辨一辨、连一连、问答题。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这一学科特点。具体体现在:做家务有哪些好处以及如何保证班规的执行。
4.体现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的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能力,并将良好的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生活能力。
三、卷面分析
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分散在以下几个题目:
1.第一大题填空的第3小题,“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负责。”第一空很多人都写不到或写错,第5小题“地球变暖与大量排放的有关,还与人类对树木的有关。”第一空格学生记忆出错,所以失分严重。
2..第二大题选择题的第1小题,考查的是看电视时与电视的距离,部分学生记忆不清而出错;
其它几题考察了学生对网络的正确应用、班级班规的制定以及广告的招数和垃圾处理办法,除少数学生审题不细心出错,其他学生完成都比较好。
3第三大题判断题的第4小题“为讲究个人卫生,在外吃饭最好用一次性碗筷。”这是考察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考察的内容,判断为正确,故失分严重。其它题或多或少也有失分。
4.第四大题连一连,这题考察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这是教材中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学生对于垃圾大概有哪几类还是比较清楚,但是对于什么垃圾归属哪一类却不能够准确地分类,一次,有些连线不够准确,特别是对其他垃圾的区分不够准确,所以导致得分不全。
5.第五大题问答题,共两小题。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小技巧的了解,以及常见的污染现象知道多少,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环保生活。题目比较灵活,但也是课本上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或多或少都能答一些,但仍有不少学生答题不完整或不答而失分。
四、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低碳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偏远的农村小学和街办小学的学生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能力令人担忧。总体而言,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尤其应加强对家乡襄州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团结集体、勇于承担的能力和意识,并习得了一些获取正确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的集体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也得到提高,懂得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责任意识。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五、改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理论指导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的道法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于承担、分析筛选有用信息、环保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关心父母,关心我们的生存的环境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并能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答题,能够举一反三。
一、知识方面:
1、填空题,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填写,书写规范,但有错别字,正确80.1%。,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模糊
2、判断题。本题共10个题,正确率82.3%,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使判断错误.
3、选择题共8个题,正确率为81.5%,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选不准.
4、解决问题共2个小题,正确率为81.6%,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掌握不好,答案不准.
二、学生方面:
失误原因一是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二是粗心,丢三落
三、教师方面:
教师平常对学生的记忆与练习太少,对粗心的学生要求严
四、补救措施
1、对粗心学生严要求,使其养成认真的习惯。
2、平时讲课要细.
3、加强对落后生的辅导.
4、加强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_年秋期末调考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
从成绩上优秀率与及格率低比较高,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本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资料收集较欠缺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二)、各题的得分率分析
学生的试卷各题得分率如下:
略
(三)、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如选择题中第3小题中,题目要求是下面行为不正确的是(),答案应是选择(d),但有几个同学却丢掉了"不",从而选错答案。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如第一大题填空的第三小题小题:()是爱,()是爱,()是爱,()是爱!很多同学都是想当然的填。
(3)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而出错,如选择题中第6小题,关心爱护小同学就要做到(c)很多同学选b或d。
(4)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如简答题中答案的组织太简、语句不通顺等造成失分。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7、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8、加强过程性规范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细心,思考严密,做题认真,答案规范的良好学风。
【摘 要】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备受社会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正确指引学生,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错误行为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_)13-0068-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巩固小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增强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基于实践角度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极大地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较为传统。
教育理念较为传统主要展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系列内容,教师往往采取的都是浅层简单灌输式,根本未能综合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该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非常容易对小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导致小学生很难灵活深入地考虑问题,更别说是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日后学习了;其二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完全依据自身过去的教学经验,根本不关心、不重视新发布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内部存在很大隐患,時间长了,潜藏的隐患就会集中爆发,无疑给完全解决增加了许多难度。
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时,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在日常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都是被动地接受者,往往都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越来越讨厌道德与法治课,甚至完全丧失正确的思维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其二是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和学生互动时比较机械,生硬,毫无灵活性,根本没有更好地烘托、活跃课堂气氛,如此,怎能达到预期的互动效果。
二、如何高效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1.注重生动课堂教学的构建。
要想完全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说白了就是给予小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小学生充分享受自身的权利,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下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么样?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等等,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使小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如此,才能使教育工作保持在正确轨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构建生动课堂教学时,还应有机结合社会时事热点,特别是一些范例,应多多与学生进行深入探析,说白了就是多制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互动的效果。
2.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推动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从多个层面帮助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自身的认知体系,引导他们在进步时不断减少错误想法、极端行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如此,才能拓宽小学生的思路,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小学生表现地更加优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时切忌盲目随意,而是必须找准渗透点,说白了就是找到从哪个地方渗透,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具体渗透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渗透,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出开放化、多学科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道德,从而树立小学生全面的道德观。
3.加强生活实践课程。
在新时代下,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而有效利用生活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锻炼小学生,还能扩大小学生的视野,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如:有些小学生比较调皮捣蛋,他们有时做的一些恶作剧,虽然没有严重伤害到其他同学,但是却极易演变为不良行为,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游手好闲之人、不良分子等等,引导小学生与之对比、分析,目的是让小学生从思想上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习惯。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观察、充分熟悉自己的上学路线,让他们了解上学路上明显的标志物,或者是拍摄学生生活中上学路上的场景,把关爱学生的人和学生一起拍照,把这些生活化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或者是出示资料故事:小学生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报道,或者是出示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让小学生自选图片中的一个图景,演一演,让小学生关注到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明确知道上学路上要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基于小学生心理承受范围内,多多利用生活实践课程,如此,才能引发小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深入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并更好地约束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必须从内心里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分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推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