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时间:2023-07-02 19:42:3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湖北发展极不平凡,与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_年7月,***总书记视察湖北,为我省改革发展定向导航,指明了“四个着力”的科学路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启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等深刻变化,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牢记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特大洪涝灾害等严峻考验,克难攻坚、奋发进取,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五个湖北”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净增1.4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20_亿元、3000亿元台阶。千亿产业由11个增至17个。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万亿元。过千亿元城市由8个增至10个。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服务业占比由36.8%提高到4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6.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9提高到2.4。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 55.1%。城镇化率达到59.3%,提高5.8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净增194万户,达到450万户,企业类市场主体突破百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6万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89元和13812元,年均分别增长 9.1%和10%,都跑赢了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5缩小到2.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50万人摘掉贫困帽子。城镇新增就业43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社会救助等标准稳步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提高2.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主要河流和湖库水质总体良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7%。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着力打基础、管长远,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促成了一系列转折性变化。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五大任务,为企业减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补短板十大工程顺利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2490万亩,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产量突破500亿斤。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万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华星光电等重大产业项目投产。武十高铁、鄂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竣工使用,天河机场三期、武当山机场等相继建成。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极大改善了湖北发展条件。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省级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725项,开通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林权、农垦等改革深入实施。国企国资、投融资、财税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开放型经济有了新提升。获批建设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楚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实际使用外资449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86万亿元。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55家。推出“科技十条”“新九条”等,更大力度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级高新区由4家增至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24家,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获批。涌现出北斗芯片、量子导航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

  三是坚定不移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取缔关闭污染企业千余家,取缔沿江非法码头367个。“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实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重大进展。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绿满荆楚”行动圆满完成,造林添绿997万亩。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和武汉城市圈“双十二工程”全面推进。划定58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在全国率先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

  四是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全力抗击20_年特大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减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整体验收。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基本医保整合、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纵深推进,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52万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79万套、农村危房45.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61.5万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总体稳定。

  五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43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41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03件、政协委员提案3885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刚刚过去的20_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更好地处理稳和进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5%,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坚实一步。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湖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砥砺奋进,谱写了以变应变、以新应新的精彩篇章,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始终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务实重行,以实干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这些宝贵经验务必继续坚持和大力弘扬。

  回顾这五年,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地区、城乡发展分化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仍然薄弱;经济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各类风险矛盾交织,防范化解风险压力大;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比较突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群众意见较大。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争取更好结果,推动湖北发展行稳致远。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未来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观国内外大势,湖北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回暖明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中部崛起势头强劲,发展形势总体有利。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湖北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充足,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历史方位,抢抓历史机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开辟新时代湖北发展新境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落实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聚焦“四个着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战略安排是:到20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_年到2035年,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未来五年的具体目标是:到20_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和2万元。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战略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阔步前进。(三)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推动湖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创新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融为一体,协同推进深层次改革、全方位开放、集成式创新,构建体制机制新高地、内陆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高地。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更有效率、政府作用更好发挥、微观主体更具活力。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五)牢牢把握建设美丽湖北长远大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感。

  三、20_年工作建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非常之年要有非常之为,我们必须以新业绩新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要。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提出上述目标,目的是引导全省上下把发展的注意力、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7.5%的目标,是符合需要、符合实际、符合预期的,有助于稳定信心、稳定态势,与潜在增长率大体一致,实现这一目标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该稳的稳住,该进的进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发展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结合近五年工作的体会,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既要重视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增量,积极消化存量,依法处置隐性债务。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整治,多措并举化解银行不良贷款,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强化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加强养老保险金收支管理。继续实行分类调控、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长效机制,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准”“实”二字,下足绣花功夫,确保104.6万人脱贫、17个贫困县摘帽,确保已脱贫人口可持续稳固脱贫。向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聚焦发力,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数字脱贫,坚决查处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腐败案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重拳治气治水治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制定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优化能源结构,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强化“三江、五湖、六库”防治保护,改善重点流域水质,加强小流域治理,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善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水岸同治,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加强农业面源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整治,加快土壤污染源详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三大攻坚战,个个都是硬骨头、硬任务。我们要以打硬仗的决心、钉钉子的韧劲,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力以赴、跨越关口,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障开路、奠定胜局。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大力发展新产业、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主体,让新经济尽快挑起大梁。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规划建设一批新产业集聚区,谋划推动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推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加快成长为千亿产业。支持襄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支持荆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数据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宽带湖北”行动,加快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和“万企上云”工程。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六大工程,支持武汉、襄阳、宜昌等示范基地做大做强,支持孝感建设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支持随州、咸宁等地建设国家应急产业基地。加大新主体培育力度。对新主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有力护航、审慎监管。从政策环境、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看得准的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对看不准的不急于定性、不急于封堵,多帮助、多引导,在成长中逐步规范。我们要大力抢占风口,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加快飞起来。

  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突出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更大力度加强与国家战略的对接,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更大力度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优化投资结构,引导各类资本更多投向重大产业、重大科创载体、重大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技改、高新技术产业和民间投资比重。集中力量抓好2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国家存储器基地、商业航天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广汽传祺宜昌基地、江汉战略储气库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交通强省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三峡综合交通枢纽、汉江现代航运体系建设,加快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荆州机场建设,抓好武西、郑万、武九、呼南、蒙华铁路湖北段和荆荆客专建设,做好沿江高铁湖北段前期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善谋划、优服务、强推进,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早落地、早见效。

  持续抓好以“降”和“补”为重点的五大任务。全面落实涉企收费“一张清单”,降低企业用能、物流、制度性交易等成本。深入实施补短板十大工程,加快建设重点易涝地区外排能力提升、五大湖泊堤防加固、入江重要支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等工程,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等重大水利项目,有序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积极稳妥去杠杆,加快债转股步伐。

  结构优不优,不仅关系经济稳不稳,还事关民生好不好。我们要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显著增强湖北经济质量优势。

  (三)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抓紧抓实“3121”工程、“双九双十”行动,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内涵式发展,引导化工、建材、冶金、纺织等产业提档升级。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宜昌打造仿制药生产基地,支持十堰建设现代汽车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工业千项精品工程”。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楚商名企名店名家名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计划,纵深推进“五个一百”和“三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设计咨询、工业软件等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武汉建设“世界设计之都”“中国软件名城”和区域金融中心。支持鄂州建设中部电商基地。支持恩施、仙桃等3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灵秀湖北”旅游形象提升工程。

  发挥消费拉动作用。扩大湖北消费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消费升级,扩大信息消费、时尚消费,促进养老、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消费,积极发展数字家庭、远程定制、体验分享等消费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和体制机制。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荆楚优品”工程。完善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加大侵权假冒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体系,创新信贷品种和方式。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扩大直接融资,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创新发展。支持湖北银行、众邦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是我省经济的基本盘,稳住了基本盘,就稳住了大局。我们要竭力为企业减负降本、排忧解难,让干实体经济有信心、有希望、有力量。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新时代新征程,变革的潮流势不可挡,必须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深入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全面落实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主动对标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突出制度创新,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法治化,探索更多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强化产业支撑,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产业集聚度和市场活跃度检验自贸区建设成效。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推动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落实“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无纸化通关”,提升口岸服务功能。支持襄阳、宜昌申报综合保税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境外投资“双重工程”。加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荆州生态示范城建设。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高水平打造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华创会、台湾周、鄂港澳粤、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交流合作平台。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大力推进网上审批,今年“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通,明年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完善“多证合一”,大力推进“证照分离”。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综合执法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继续推动财力下移,提高市县财力保障水平。深化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价格机制改革。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在鄂央企发挥优势,放大资本功能。加快省级融资平台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各种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确保民企民资享受公平待遇。坚决制止侵害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合法财产所有权行为。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最核心的营商环境,我们要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有公平感、在合法经营中有安全感、在社会生活中有尊严感。

  (五)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发挥重大平台体系牵引作用。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襄阳、宜昌建成区域性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作用,促进高新区、开发区创新发展。支持黄石、荆州、潜江争创国家高新区。加快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建设长江中游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推进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拓展专业化市场化众创空间,高质量建设“双创”示范基地。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创业企业5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0家。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六大专项行动,完成省内转化应用1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领军作用。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建设重点实验室,参与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共建。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谋划建设国际大学联合校区。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在应用性基础研究、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城市+大学”发展共同体。

  发挥人才第一支撑作用。实施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倍增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进“我选湖北”计划,促进省内外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研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价值充分体现,推动科教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发展驱动力。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把牢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加快用现代化物质装备改造提升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大数据+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现代农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三区三园一体”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精品名牌培育和整合,提升“三品一标”认证覆盖率。支持襄阳建设中国有机谷,支持咸宁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支持“潜江龙虾”等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引导工商资本、技术、人才更多流向农村。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延伸。推进道路、能源、信息、防洪排涝、污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解决农村2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8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建设1000个绿色示范乡村,完成10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

  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为主线,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广土地按户连片耕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结合发展乡村旅游,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落实公共财政、土地增值收益、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政策,探索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新机制。统筹推进林业、水利、农垦、供销社等改革。

  完善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领头雁”计划。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强化农村社区建设。“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我们要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七)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效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核心城市龙头作用和交通网络疏解功能,加快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长极。推动武鄂黄黄等相邻城市联动发展。协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大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民族地区、秦巴山和幕阜山贫困地区、移民集中区等支持力度。统筹重大基础设施与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重点临空临港经济区,推动产城融合。

  推动“一主两副多极”竞相发展。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建国家级长江新区。支持襄阳、宜昌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推动其他市州比学赶超,形成更多新的区域增长极和特色增长极。完善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考核机制,支持20个左右经济强县建成新的增长点。继续支持100个县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提升中小城市功能,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强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天门建设四化同步示范区。科学规划发展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区域协调、均衡发展,需要增长极引领带动,也需要点极之间协调联动。我们要着力营造百舸争流、抢前争先的奋进态势,构建中心带动、多极支撑、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八)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坚定实施大保护大整治大修复。坚持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突出整治非法码头和采砂场,保护饮用水源地,“关改搬”沿江化工企业。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促节水“五水共治”。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支持黄冈建设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支持环梁子湖区域建设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加强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宜林荒山全绿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等重大生态工程。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大力实施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园区循环改造,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黄石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荆门等地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气化乡镇”工程。高水平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中心。提倡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倡导简约、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深入开展生态省五级联创。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环保督察长效机制。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健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始终高举“绿色指挥棒”,守好“绿色责任田”,把湖北建成美丽家园。

  (九)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促进荆楚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好用好基层“五馆三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培育高端新型智库。推进新一轮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设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集聚区,打造“长江文明之心”。实施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大力推广荆楚派建筑。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办好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加快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开展“荆楚文化丝路行”活动,讲好湖北故事。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湖北。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定不移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转型升级。加快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体育等跨界融合,积极发展创意设计、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做多做优文化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具有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影响力。我们要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彰显荆楚文化的时代魅力。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紧紧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施“湖北就业提升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拓宽去产能分流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渠道,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改革就业培训机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保支。

  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湖北社保共享计划”,推进全民参保。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社会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和优抚标准。加强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4万套。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向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提高婴幼儿照护和儿童发展需求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镇村中心幼儿园。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

  深入推进健康湖北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省域急救网络平台。全面实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有机衔接。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监管。大力振兴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办好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办好第十五届省运会,高标准筹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加快建设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支持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对台、外侨、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工作。做好保密、档案、人防、气象、地震、测绘、参事、方志、文史、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提高政府工作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

  坚定担当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练就宽肩膀,提升真本领,争当主攻手,画好工笔画。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给谋事成事的干将、敢打敢拼的闯将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大舞台。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用权、依规履责、依章办事,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督查和问责力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厉行勤政廉政。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落实之风,推动政府作风持续好转、效能持续提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纠正“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腐败问题。从严从实抓好政府系统管党治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成效。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努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站在新起点上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特大洪涝灾害双重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化压力为动力,视大灾如大考,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3.2万亿元,增长8.1%。大灾之年农业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稳定性增强。

  ——新增长动能加快形成。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双创”活动方兴未艾,新经济发展迅猛,传统产业活力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13.9%;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2.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1.39万亿元,增长26.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结构调整有效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

  ——抗洪救灾夺得重大胜利。全省人民以大无畏的气概迎战特大洪涝灾害,沉着应对,精准施策,及时转移受灾群众172万人次,救助受灾困难群众228万人次,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大湖堤防无一决口,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恢复重建了一批重要民生、生态基础设施。7.4万户倒损房屋群众春节前可以全部搬入新居。在“灾情98+”情况下,创造了“损失98-”的奇迹,充分彰显了湖北力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压减钢铁产能338万吨、煤炭产能1011万吨,国家下达的三年任务,一年超额完成;淘汰钢铁落后产能476万吨。商品房库存面积减少2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个百分点。降低企业综合成本800亿元。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步伐加快。“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了主动。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精准脱贫成效明显,147万人脱贫、1601个村出列,26.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城镇新增就业90.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7.4%。全面小康加快推进,更多群众分享到发展成果。

  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稳增长保平安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尤其是特大洪涝灾害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受灾人口20_多万,灾情历史罕见。在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面前,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稳住了大局,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答卷。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荆楚人民坚毅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立足稳增长有效应对经济下行。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把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重大政策作为重大机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项目化、工程化。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开工周”“开工月”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华创会、台湾周等经贸活动,启动促进民间投资五大专项行动。天河机场三期、武当山机场、汉孝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着力优化消费供给,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培育壮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坚持强基固本,下大力搞活实体经济。“营改增”政策性减税120亿元以上,落实税收优惠130亿元以上;实现直接融资3698亿元,增长68.9%;省级财政安排300亿元调度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集中力量打好“三大决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收官。

  二是聚焦提质效优化经济结构。坚持一手抓新经济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台发展新经济和改造传统产业等政策措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0家。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1.35万亿元。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金融、信息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成长,服务供给有效提升。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5.7亿人次,实现总收入4870亿元,分别增长12%和13%。

  三是围绕增活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扎实抓好“放管服”改革,省级再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194项;率先对接国家投资项目网上联审平台,实现四级纵向贯通;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率先实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国企、财税、物价、投融资等改革深入推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湖北自贸区获批设立,开启我省改革开放的新航程。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近9000亿元。来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家,累计达254家。对外合作深入拓展,57个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体系建设加快,襄阳、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仙桃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建设。

  四是着眼优生态推进绿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坚持用好绿色指挥棒,严格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着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对梁子湖实施永久性退垸还湖。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降至26.9%,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全省17个重点城市PM2.5均值下降16.9%。“绿满荆楚”行动持续推进,累计造林743万亩。神农架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成功举办首届湖北省(黄石)园林博览会。

  五是紧扣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民生优先,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超过75%。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突出抓好大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去产能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就业稳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和19%,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起步。实施棚户区改造39.6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0万户。着力加强基础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157所,招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6547名。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咸宁、随州纳入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服务供给,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安全生产总体稳定,事故总量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群众满意率稳步上升。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设深入推进。稳妥处置涉稳事件,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万件。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援藏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恩施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称号。

  狠抓政府自身建设,注重保持连续性、增强创新性。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六条意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04件、政协委员提案745件。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安置、机构编制等工作继续加强。对台、外事、统计、科协、侨联、保密、档案、气象、地震、参事、文史、方志、知识产权、政策咨询、新闻出版广电、社会科学事业、慈善、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人道事业、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在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一道,冲锋在前、奋战一线,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把握不够,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不少。经济发展方面,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过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新经济力量偏弱,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脱实向虚”苗头显现,实体经济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点增多;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社会民生方面,医疗、教育、扶贫、生态环境等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城镇、中小河流防洪排涝短板突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少数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现象依然存在。我们一定正视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不掩盖、不回避、不懈怠,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_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要召开。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总书记20_年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处理“五大关系”,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稳步推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突出质量效益中心。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转型升级的关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发展。今年提出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顺应新常态发展趋势的科学抉择,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有利于满足扩大就业的需要,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防风险,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我们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奋力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引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把发展基点建立在创新之上,塑造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

  三是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方向。绿色体现着生机活力、标志着和谐美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变革,更大力度推进绿色惠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

  四是更加突出以民为本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大力度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最大程度保障民生。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兜实兜牢民生底线。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努力增强发展的民生底色,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五是更加突出打基础利长远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夯实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根基上来。保持战略和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不求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事,把政绩写在荆楚大地上、印在群众心底里!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着力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不断扩大经济向好态势,为长远发展谋势蓄力。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强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天马第6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通用汽车二期及发动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湖北段、武杭高铁黄州至黄梅段、合安九高铁湖北段、保神高速、枣潜高速、鄂咸高速、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呼南高铁湖北段、武西高铁十堰段。集中力量解决洪涝灾害中暴露的突出短板,开工建设海绵城市8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全面启动五大湖泊堤防加固、14条重要支流治理、重点易涝区域排涝能力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321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

  加快推进消费升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千里马”。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着力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扩大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信息消费,扩大线上线下互动消费。积极促进中高端产品消费,以工业消费品和食品为重点,增加高质量产品的有效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让老百姓便捷消费、放心消费。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本。我省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大力引导各类要素进入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推动各种资源向有竞争力、创新力的企业汇聚。在稳定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着力创新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信贷投放实现“四个高于”目标。扩大电力直接交易,推进大工业用电更多地实现市场化运作。深入落实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企业直通车”等制度,突出抓好30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重大增长点的协调服务。加大“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

  大力提振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加强对各种所有制法人产权保护,保证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建成一批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省属国有企业与民企、央企交叉持股、兼并重组,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的情感服务民营经济,以“清”的原则规范权力行为,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宝贵资源。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重创新创造、尊崇企业家精神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二)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我省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必须以新应新、以变应变,让传统动能焕发生机,让新动能挑起大梁。

  加快打造“双引擎”。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个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工业“双九双十”行动,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更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重点抓好华星光电T4厂、湖北中烟、武石化乙烯扩能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质量强省。瞄准行业标杆,扎实推进“三品”工程,滚动实施“工业精品工程”,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节能环保水平。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和“百年老店”,不仅要争创“第一”,更要争创“唯一”。促进标准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6市1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支持武汉加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更大力度加快发展新经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领域,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等16个优势行业细分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抓好50家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14个国家级、2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作用,促进支柱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加快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实施全省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楚天云”“长江云”以及行业云等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加快推进荆门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孝感等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加快提升创新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各类新区、开发区、产业园二次创业,打造一批创新发展新高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好“双创”系列政策落地,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促进各类群体创新创业。加快实施一批科技创业、培育、成果转化工程,使创新成果广泛覆盖一二三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100亿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一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市场主体、科研机构、各类创客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0家。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大成果处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人才流动、兼职兼薪等政策落实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度,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五个一百”和“三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落地。着力发展工业软件、工程设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12个国家级、2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武汉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

  (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色。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湖北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更好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开放的先导作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巩固成果,继续深化,确保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抢抓政策和市场的窗口期,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去产能,分类推进重点行业压减过剩产能,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煤炭生产企业两年内全部关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行一城一策、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充分运用股权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继续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组合拳”。启动实施“十大工程”,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树立同风险赛跑意识,积极化解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政府债务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快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运用智能监管手段,加强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加快实行“多证合一”“一照多址”等便利化措施,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营改增”等政策,确保减税300亿元;加大县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深化投贷联动。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支持武汉建成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支持宜昌建设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支持咸宁金融小镇创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深化价格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定价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今年,我们将以更大决心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努力扩大改革的受益面。我们要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务求取得更大突破。

  扎实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形成更多改革创新制度并复制推广,把自贸区建成湖北改革开放新标杆。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法治化,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聚集和利用国际创新要素,打造智慧自贸区和国际人才港。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促进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国家评估达标。

  大力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双向开放。内陆地区也可以成为开放前沿。着力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把湖北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更大力度引进来。更加积极主动招商引资,继续办好华创会、楚商大会、粤港澳等招商活动,加强对世界500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精准招商,抓好重大招商项目落实落地。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进与央企在产业转型、园区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更大力度建平台。加快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支持潜江保税物流中心申报。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模式。有效吸引更多国家在湖北设立领事机构。更大力度走出去。加大机电、工程设计与施工、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出口,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深度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四)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坚决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三保三增”。确保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339万亩、补建332万亩;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保护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食品安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喝得放心。确保农村稳定,全面落实惠农助农政策,排农忧、解农难、安农心,切实稳定农业农村“基本盘”。

  促进农业增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释放乘数效应。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农电体制改革政策。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确保村村通光纤。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农村增绿。推进绿化美化,延伸“绿色版图”,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精准脱贫重在“准、实”。坚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力争128万人脱贫、1520个村出列、9个县摘帽,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大力整合扶贫资源,集中财力办实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万公里,改造危房10万户。加快推进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扶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加快发展。坚持先难后易,切实把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坚决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全面小康路上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五)坚定不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继续支持“一主两副”率先发展,加力支持其他市州竞相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湖北实施。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背景下,寻找新机遇、厚植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规划,加快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推进“645”工程建设,提升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持续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和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持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汉孝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咸宁、黄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荆州创建国家级农高区。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

  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承载着湖北人民的共同希望。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只争朝夕、负重奋进,决不辜负机遇的垂青,决不辜负人民的期盼!

  加快构建多极发展新格局。全力复兴大武汉,大力支持武汉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增强要素聚集、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对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加快发展,形成新兴增长极。支持20至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建设成为新的增长节点。加快特色镇村规划建设,重点培育5个国家级、20个省级特色小镇,推进1000个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支持十堰、鄂州等市县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10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完善县域经济发展配套支持政策,加大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建设,增强金融有效供给。支持天门开展“四化同步”示范区建设。完善县域差别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营造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坚定不移建设美丽湖北

  生态是湖北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品牌。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湖北的特殊责任,也是重要机遇。建设美丽湖北,就是要更加彰显生态优势,保护和发展绿色生产力。

  坚决向污染宣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重拳出击,铁腕治理。重拳治理水污染。集中整治工业水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省控断面劣五类水比例控制在7.9%以内。始终保持严格执法高压态势,组织开展长江湖北段码头整治巡查,坚决防止“黑码头”死灰复燃。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成使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647个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力争两年左右全面建成。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系统推进治污水、净湖水、保江水、促节水,突出抓好“三江、五湖、六库”保护和治理工作,确保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重拳治理大气污染。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减排,继续狠抓露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力争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提高。重拳治理土壤污染。推进土壤污染监管、治理和修复,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平台,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力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和耕地红线。加快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双十二工程”。抓好20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加快建设黄冈长江循环经济示范园。大力实施长江生态治理“宜昌试验”。全面完成“绿满荆楚”三年行动计划。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十大行业清洁化改造,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天然气使用县市全覆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及建筑产业化。

  加强生态文明机制建设。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和政府规章。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培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大环境保护督察力度,严格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全力回应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热切呼唤,用绿色装点荆楚儿女的新梦想!

  (七)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政之要,民生至上。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无论今年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积极扶持就业新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引导更多省内大学生留在湖北、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鄂发展。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用市场力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精准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扩大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范围,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政策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扶贫兜底保障,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地。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棚户区改造41万套。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200万人。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健全特困群体保障及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保险、救助和慈善等方面资源统筹,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网底,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热切期盼。公共教育投入重点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倾斜。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办好乡村学校,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学生130万人次以上。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一批职教名校、名师、名专业。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办好应用型大学。推进全民健康保障工程,重点支持建设12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000个村卫生室。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治等各项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实现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做好“全面二孩”配套服务。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思想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培育健康网络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支持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推进省科技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省博物馆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支持武汉筹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重心在城乡社区,必须以人为本,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建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框架。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第二批脱钩试点。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权益。深化法治湖北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促进信访工作回归群众工作本源和法治轨道。推进平安湖北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升信息化和应急能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坚决堵住安全生产漏洞,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好援藏援疆工作。深化国防教育,支持驻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三、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满意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我们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政府工作全领域全过程,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忠诚为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务必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记根本宗旨,争做“五个表率”,坚决把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到行动、体现在工作、彰显于业绩。

  坚持担当有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越接近,任务越艰巨,越需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增强担当勇气。对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对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行。提高担当能力。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着力提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成为能抓善管的行家里手。营造担当氛围。抓住想干事、敢干事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促进各级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

  坚持务实重行。务实笃行才能精彩出彩。把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决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坚决不搞虚报浮夸的表面文章,坚决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重行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规范。坚持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实事、解难事。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承诺的事情坚决兑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事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把效能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标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信息共享,开展减证便民活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各级政府机关都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高效运转,少审批、少收费、优服务。

  坚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我省实施方案,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进政府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坚持清正廉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践行“三严三实”,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六条意见,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资源交易等领域制度,扎紧制度笼子。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做到惩治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廉洁从政的要求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目标在前,使命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欲,和衷共济,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_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千年梦想与百年目标交汇,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指导疫情防控,亲自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亲自推动实施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殷切寄语“三个一定能够”,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所在。一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克难奋进、砥砺实干,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英雄答卷。

  打赢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性大战。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毅然封城封省,付出巨大牺牲,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牢牢守住了全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涌现出一大批抗疫先进个人和集体,张定宇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总书记盛赞“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伟大抗疫斗争铸就新时代湖北精神新高峰。

  扛住了疫后恢复重振的历史性大考。全力应对百年不遇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多重冲击,主要经济指标逐月逐季向好。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上年的95%以上。进出口逆势增长8.8%。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545亿斤。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市场主体净增29.4万户,办税市场主体净增22万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52家、境内上市公司9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大疫大灾之年,没有发生企业规模性倒闭、职工规模性失业、涉疫涉灾群体规模性上访,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民生和社会稳定底线,高质量发展有了新进展。

  夺

推荐阅读:

  2023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范文十八篇

  中国钟南山爷爷简单介绍范文(精选3篇)

  对监狱展览馆建设的研究

  幼儿园防汛工作应急预案范文

  镇党委书记2023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个人事迹材料

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给女儿生日的经典祝福语

给女儿生日的经典祝福语,1、感谢上苍在今天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礼物,就是你。今天有了你世界更精彩,今天有了你星空更灿烂,今天因为你人间更温暖,今天因为你我们倍感幸福!这一刻,有我们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爸爸妈妈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度过一个温馨浪漫的生日,祝女儿生日快乐!2、你的降临,让妈妈真正懂了什么是快乐,什

生日祝福 2022-11-25

有关公务接待礼仪的知识

有关公务接待礼仪的知识, 了解和践行接待礼仪,对于做好接待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公务接待礼仪的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接听电话礼仪 语气平和,礼貌问候;认真倾听,真诚交流; 明晰内容,准确记录;灵活应答,干脆利落。 2、介绍礼仪 属于社交场合的介绍有

职场礼仪 2022-11-25

结婚登记手续 结婚登记需准备的资料

结婚登记手续 结婚登记需准备的资料,结婚登记需准备的资料wad();根据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应按下列程序申请登记:(1)男女双方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该机关为县、区民政局职能机构)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取得《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条例》规定在具备条

婚礼大全 2022-11-25

送给老婆的真挚生日祝福语

送给老婆的真挚生日祝福语,老婆希望我能陪着你到牙齿掉光,还可以在你怀里和你一起晒太阳,讲述我们爱情的故事……老婆今天是你的生日,感谢你的辛苦劳碌,感谢你给予我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给你我全部的爱!就让今天宁静的夜晚,点着淡淡的烛光,听着轻轻的音乐,品着浓浓的葡萄酒,让我陪伴你渡过一天难忘的生日!老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生日祝福 2022-11-25

老人生日的祝福词

老人生日的祝福词,每一天,祝爷爷今天生日快乐!秋天,青春爷爷!献给爷爷笑,天伦!与你相似,他们花了多年的不同。不是梦,眉。在你生日的这一天,希望你能快乐、健康、美丽,祝你生日快乐!心脏去思考,看到的、听到的、闻到,人们手、脚、就说、来进入你的时间,天赋,只是还没有到达我的祝福热烈祝贺你的生日。献上我对你的爱,送一份小礼

生日祝福 2022-11-25

给下属的生日祝福语

给下属的生日祝福语,愿你是清新的海风,鼓起白色的船帆;愿你是坚固的大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的海在你前方微笑,望你乘风破浪,将彩色的人生拥抱,祝你聪明上进!生日快乐!祈愿您心灵深处,好花常开,好景常在,好运永远盈满胸怀!生日快乐!拥有一份美好的友谊,如同拥有一份甜美的祝福:祝你健康,愿你快乐。但愿我的千万个祝福,永远陪

生日祝福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