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3-07-05 10:10:2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篇一:《热爱家务劳动专题教育总结》
“热爱家务劳动”专题教育总结
本学月我班结合学校开展了“热爱家务劳动”的专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本班结合实际,把热爱劳动落实到具体体行动中去,抓好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教育。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懂得一切社会财富和精神文明是劳动血汗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光荣,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劳动观念,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激发劳动热情,立志做个勤劳的人。 下面是本班开展热爱劳动教育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劳动教育宣传,树立劳动观念
1、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出刊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2、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劳动教育书籍进行学习,交流心得。
二、结合实际,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增强劳动观念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把本班的清洁区划分到小组,再由小组划分到个人,每组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根据情况打分评比,由于加强管理,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同组学生之间相互督促都不甘心落后于别的小组,所以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热爱劳动教育活动前,那些懒惰的学生,那些厌恶劳动的学生,看不起劳动的学生在全班集体的劳动气氛中,他们的自尊心荣誉感也会促使他们鼓足勇气加入集体劳动中去,他们的内心也会萌发出劳动的光荣感。
三、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活动。
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让学生适当地从事一些家务劳动,不仅是学生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去做的事,也是我们教师应提倡的一种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因为学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孩子要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在活动中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应尽自己能力完成一些家务劳动,每周六要学会煮饭,学会烹制一道菜肴等,在家长的协助指导下,让学生实践,哪怕是没有做好,也没有关系。 在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家务劳动时,告诫学生要爱惜粮食,买东西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使电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使学生养成一种爱劳动的好思想,好习惯,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劳动正确地认识到人生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的促进,我班的学生更加热爱劳动了,同时,活动也培养了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明白了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了对父母进行感恩,知道了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懂得了珍惜。我班将会把这项活动长期扎实地开展下去。
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我国社会一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很怕艰苦,他们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很强,长大后难以有坚强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愈来愈强大的的生存竞争压力。由于我们中国家长的特有溺爱,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生活,他们一旦离开父母,便绝大多数成了生活的低能儿:他们不会洗涤衣物和打扫整理房间,不会钉纽扣,也不会烧菜煮饭。他们自己身边的简单事情都不能自己做,有的甚至闹出了在学校吃饭,打开饭盒,拿起鸡蛋不知怎么剥的笑话,他们有的成了大学生以后,勤工俭学做家政却根本不会做家务活,还有的大学毕业几年还未“断乳”,他们依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接济。由此可见,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实际上是在扼制他们的生存,灭绝他们的生存权利。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中小学生既感受父母哺育子女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很多有识之士主张:孩子可以通过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为爸爸妈妈洗脚、搓背等家务劳动去体验父母平日的辛苦,以实际行动回报亲人的关爱之心。这一过程,会使学生做事情具有毅力和耐心,增强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也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调查成果
被调查的100多名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主动参加家务劳动,且对父母产生较严重依赖。在对待家务劳动态度上,53.75%的认为应参加家务劳动,35.2%的认为要适当参加,仅有10.2%的孩子认为无所谓,0.9%的认为不必参加。在实际行动上,只有1/3的学生选择经常参加家务劳动,而多达61.11%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5.56%的从不参加。
家长提供的数字更“不乐观”。60多份家长问卷显示,84.13%的学生在家偶尔参加家务劳动,3.17%的从不参加,只有12.7%的经常参加。
在参加家务劳动原因这项中,有8.3%的孩子称参加劳动的原因是获得报酬,5.56%的说是被父母强迫的,约24%的选择“关心父母、替父母分忧”,49%选择“锻炼自理能力”。
尽管47.6%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应该给报酬,但在现实中,却有57.14%的家长在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时给了报酬。
造成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12.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约七成学生则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不会影响学习。
四、个人建议
1、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让孩子自己料理。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而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来解决,教育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替换下来的衣裤,除大件难洗的、质料高档的外,
一般也应由孩子自己动手洗。这些必要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这种看似轻微的劳动,对孩子的意志也是一种锻炼。
2、自己的学习生活让孩子自己调理。父母要指导孩子对孩子本人生活过的角落进行及时清理。早晚要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孩子把剪在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打扫干净;自己用的痰盂自己倒等等。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守秩序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父母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让孩子在为家庭其他成员服务中出一点力。如在洗衣机旁给家长作个帮手;在父母下班较晚的情况下淘米烧饭;在家里扫扫地、拖拖地板;对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学烧菜煮饭或者简单地修理家电家具的技术等等。这种为家庭履行义务劳动的责任感的确立,对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关心父母的品质是大有益处的。而这种品质正是孩子独立生活所必备的生活本领。
总之,让孩子轻轻松松做些适当的家务劳动,是一件利己、利家、利国的事情,我们的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我们的家长也是责无旁贷,应该共同托举起灿烂的朝阳!
小学生做家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由于我们中国家长的特有溺爱,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生活,他们一旦离开父母,便绝大多数成了生活的低能儿:他们不会洗涤衣物和打扫整理房间,不会钉纽扣,也不会烧菜煮饭。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实际上是在扼制他们的生存,灭绝他们的生存权利。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学生感受父母哺育子女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孩子可以通过家务劳动去体验父母平日的辛苦,以实际行动回报亲人的关爱之心。这一过程,会使学生做事情具有毅力和耐心,增强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也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调查成果
被调查的100多名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主动参加家务劳动,且对父母产生较严重依赖。在对待家务劳动态度上,53.75%的认为应参加家务劳动,35.2%的认为要适当参加,仅有10.2%的孩子认为无所谓,0.9%的认为不必参加。在实际行动上,只有1/3的学生选择经常参加家务劳动,而多达61.11%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5.56%的从不参加。
家长提供的数字更“不乐观”。60多份家长问卷显示,84.13%的学生在家偶尔参加家务劳动,3.17%的从不参加,只有12.7%的经常参加。
造成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12.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而约七成学生则认为,参加家务劳动不会影响学习。
四、个人建议
1、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让孩子自己料理。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而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来解决,教育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替换下来的衣裤,这些必要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2、自己的学习生活让孩子自己调理。父母要指导孩子对孩子本人生活过的角落进行及时清理。如整理床铺,书桌等等。这些简单的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总之,让孩子轻轻松松做些适当的家务劳动,是一件利己、利家、利国的事情,我们的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
调查报告
题目: 关于大学生家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院 别: 政法学院
班 级: 12公共事业管理2班
组 长: 陈欣儿
组 员:谢鑫、张坚涛、赵秀梅、
周丽君、林晓红、劳凤琴、
任麒麟、江楚凡、黄文花、
彭珠
指导教师:
日 期: 20_年5月
目录{家务劳动报告}.
1、前言 ........................................................................................ 2
2、问卷调查具体情况 .................................................................. 2
3、调查结果与分析 ..................................................................... 3
3.1、大学生整体家务情况与分析 .................................................. 3
3.2、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家务情况对比分析 ............................... 6
3.3、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家务情况对比分析 ....................... 8
3.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务情况对比分析 ......................... 10
4、结语 ...................................................................................... 12
5、附件 ...................................................................................... 12
1、关于大学生家务情况调查问卷 ................................................ 12
2、实训小组人员分工 .................................................................... 15{家务劳动报告}.
关于大学生家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1、前言{家务劳动报告}.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中时代,我们过着“寒窗苦读十年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一直以来,父母老是对我们说,你只管读书就行,其他的不用理。这样一来,学习和生活之间就会失衡,学生也逐渐变成了考试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弱、平衡能力差的人群。
大学生是介于高中生和社会工作人的群体,是祖国发展的生力军。经历过高考之后,他们需要找到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平衡,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大学生要走向独立,就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劳动能力更能体现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劳动能力的真实情况,引起广大民众对大学生独立能力情况的重视,我们从家务劳动这个小角度,做了这个关于大学生家务能力情况的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本质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2、问卷调查具体情况
调查对象:广州市高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_年5月6日-8日
调查地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
东药学院
调查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网上问卷调查和现场派发问卷调查两个部分。我们在各个高校一共派出400份问卷,其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广州大学分别派出100份,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分别派出50份,实际回收360份,回收率达到90%。网上回收的问卷有300份,我们用700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来探究当代大学生家务能力的情况。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整体家务情况与分析
3.1.1、大部分大学生上大学前都有做家务的习惯
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在上大学前有做家务的习惯,40%的大学生上大学前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可见,大部分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是会劳动一下,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做到劳逸结合。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只顾学习,而缺少做家务这样的劳动。
3.1.2、大部分大学生能主动做家务
调查发现,66%的大学生是自愿去做家务的,26%的大学生是父母长辈要求去做的,只有2%的大学生是当做家务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回报时才去做的,还有
6%的大学生是在其他情况下做家务的。
大学生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充分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接受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他们的心智成熟了,懂得担当。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和倡导的品质。
3.1.3、大学生做的家务活普遍比较简单,做家务的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做的家务活是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刷碗等的比较简单的家务活,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会做缝补、做饭的家务。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普遍上都能主动地做家务,但他们做家务的能力并不非常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大多数也认为自己的家务能力差或一般,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务能力非常好。
干家务寒假实践报告范文三篇
干家务寒假实践报告范文三篇
时光飞逝,半载如须臾,初入大学的新奇已经淡去,只有想家的感觉渐渐强烈,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未离开家的女孩,每周三次往家里打电话还是忍不住的想家。如今终于放寒假了,怎么能不让我兴奋地一夜不合眼呢。
坐在回家的火车上,吵吵嚷嚷的人塞满了过道,很庆幸自己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着,望着窗外闪过的山野树木,马路村庄,不禁遐思万千。
想想以前一直守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不曾觉得有何感触,而今离家半年光景,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我第一次体会到想家的感觉。
我想爸爸,想起他那双隆起眉骨的眼睛,深邃的目光中饱经了多少风霜;想起他那被岁月压弯了的脊梁,佝偻的身影让我一次次感伤;想起他那泛白的双鬓,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惊徨。我想妈妈,想起她那平日里的絮絮叨叨,昔日的烦恼却变成今日的渴望;想起她那慈爱的笑容,现在却令我眼泪汪汪;想起她那布满皱纹的眼角,总是有种道不出的恐慌.我在惊徨什么?我在恐慌什么?离开他们之后,我才明白我只是怕他们青春逝去的速度快于我的成长。
我也想到了自己,由于是80后一代,更由于我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我自小在他们的溺爱中长大,虽然在众多同龄人中我算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可是懂事也只是听爸爸妈妈吩咐做事,从未主动替爸爸妈妈分担些什么,以前还总爱拿学习任务多当作借口搪塞,如今想到这些,不禁有些羞愧,枉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孝顺孩子。
怎么样才能让他们高兴?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欣慰?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女儿长大了?想起《常回家看看》的歌词,联想起了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或许帮他们捶捶后背,做做家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女儿的孝心。
终于回到了家,见到爸爸妈妈,我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成了断了线的珠子,一声:“爸,妈,我回来了...”蕴含了多少情思,只有爸爸妈妈比我更清楚,因为连爸爸说话的声音都哽咽了。当天晚上,我们三人畅聊到半夜,期间我说了自己的'寒假计划”,妈妈还是舍不得她这个养尊处优的女儿,还把我当小孩看,起初就是不同意我包揽寒假的一切家务(除了做饭嘿嘿,不然全家都得挨饿)。后来,老爸来了一句“你就让静她锻炼一下,省的将来找到婆家,遭婆婆数落,啥都不会干哈哈”爸爸和妈妈都笑了。我一听急的:“讨厌啊,爸--”可心里美滋滋的,这毕竟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长大了。我的假期实践,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个假期的洗菜刷碗,抹桌子擦地,虽然不是重活,可难得的是坚持每一天。想想爸爸妈妈,辛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为了他们这个宝贝女儿,我却因为要写篇社会实践报告而突觉醒悟才帮他们做这点家务,内心的羞愧真的让我不愿再写下去了。
这个寒假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家里,对于恋家的我,一放假就跑回家,好像晚一天回家就少了些什么,所以,我假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
正因为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回家,所以爷爷奶奶都在和我待着,其实自己很懒的,打心里真的很不想做这些。但是又不想看着奶奶一个人忙来忙去的心里很愧疚。比如说有时候好不容易玩电脑玩得起劲的时候,奶奶又在忙了,我不得不狠心扔下我的电脑帮奶奶做事。有时我在看电视时,她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所以我又要扔下电视帮奶奶。觉得奶奶总是没事找事做,她总是闲不住。不过,做这些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做这些很锻炼我的耐心,我的性格是那种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的那种,做什么事情是刚开始的时候热情饱满,百分百的投入其中,但是慢慢的就开始厌倦了,做起事情来总是马马虎虎的。奶奶什么也不会说把我做的不好的继续从做一遍,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微微刺痛,有一些不舒服。可能是因为我一年到头都不怎么在家的原因,奶奶也总是不让我干,一道这个时候我的热度又燃起来啦。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事,还学会了怎么做人,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奶奶,我觉得这就是奶奶的魅力所在了,爷爷的性子很急,人也很直率,有时也不免得罪很多人,但是爷爷是非很分明的,他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他,而在别人需要帮助是置之不理,不会因为和自己关系很好,而在对与错的时候儿偏袒某一方,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很受用因为我总是很难在这方面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奶奶对人很好,这是人人皆知的,她照顾家人无微不至,同时又体贴。这种体贴让我们更爱她。在爷爷奶奶眼里我们总是孩子,我们总习惯在家长的照顾下成长,却不知如何面对将来独立的生活。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用我们的寒假生活来好好体验一下——简单的生活是否简单。于是,我们便有了当家长的想法(是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完成的)。
在家里做家长的一周里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而且我决定学做几道菜。经过长期的观摩和记录我学习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本来信心十足的我认为炒这道菜非常简单可是没想到第一次就失败了,在极度的痛苦和郁闷中我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要非常小心,再加上奶奶的帮助,根据记录和以前的经验,终于完成了。可是一尝..算了还是从做吧。看来做菜真的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所以凡事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别说这些东西看似很容易也让我受益匪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土豆皮是怎样弄去的现在做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了。所以任何事物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有通过时间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吃过饭后,我带着“大孩子们”看电视,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几个小时。可转眼又快14点了,又该吃饭了,因为过年嘛,菜都是做好的,只要重新热一下就好了,就这一点事情,我弄得手忙脚乱,而且吃过饭都快16点了。但爷爷奶奶对我的“劳动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做家务。做家务劳动确实累,可是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家长的辛苦;而且能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精神。所以,“多做家务,多多易善”。一开始,打扫屋子,首先洒水,以前总看到奶奶做家务,感觉也没什么,只有自己做了
之后才知道,就只是洒水,不能洒太多,也不能洒太少,多了扫的时候粘,少了的话,灰尘有太大。下来扫地,这扫地也有学问呢,看着奶奶一遍就扫干净了,而我扫的时候不是这没扫,就是那里没扫,而且扫不干净,最后抹家具。经过我的打扫之后,虽然没有奶奶打扫的干净,但也算干净。在做家务中我再次体会到了爷爷奶奶做家务劳动的辛苦、艰难。我握紧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帮爷爷奶奶分担家务劳动,让爷爷奶奶过得轻松、快乐一些!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啊,“家务劳动,人人有份!”平时在家从里到外的衣服都是奶奶帮着打理的,这次我还学会了洗衣服,刚开始自己洗衣服洗得兴奋,什么衣服都往洗衣机里塞,恨不得把身上穿着的衣服也脱下来放进洗衣机洗一洗。结果把白色的衣服都染成其他颜色了。这是一个具有很多教训意义的家务事故!!但后来吃一堑长一智,我明白了很多。1·要把不同色系的衣物分开洗;2·不同原料的衣物分开洗;3·尽量将衣橱里的衣服摆放在明处,这样不至于往衣橱里乱增加补给。
一阵手忙脚乱后,我的社会实践家庭角色体验也象征性的告一段落,不管这些天有多么的忙碌、多么的笨拙,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体会到了家长下班之余做家务的不易,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独立,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通过劳动,我门锻炼了意志,提升了自我的能力,增长了经验,同时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生活的更真实的体验吧。)
东团堡中心小学
20_年劳动实践活动总结
在全校师生的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年的情况作个小结。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是我校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二、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计划,并选派王海、王文山、刘小军等几位老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
氛围,让大家在劳动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三、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劳动实践活动,消除了学生劳动可耻观念,感受到了干活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旅途中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他们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劳动实践活动,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础。现代化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通过继续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将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地更加潇洒自如。
劳动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开出更绚丽的花朵。
东团堡中心小学
20_年度劳动实践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劳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参加中玉米,收玉米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性劳动,校内绿化、净化课外劳动实践,以及科技实验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劳动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 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
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 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劳动成果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 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尽力满足了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
走进家务劳动
------------主题活动
一、活动设计
(一)课题产生背景:
本主题活动的选择,是我们根据两个多月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兼顾原有的劳动教育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实际现状等多方面的考虑而综合设计的,具体说明如下:
(1)回顾两个多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从学生课题选择的内容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有关,其次也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社会实践,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块却还是一片空白。
(2)纵观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的家务劳动观念簿弱,很多自己的事都不能自己做,而且常常把成人的帮忙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对家庭缺乏一种责任感意识。
(3)从原有的劳动教育内容来看,学做家务劳动特别是学习制作一些烹饪方面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也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的内容。
(4)从“充分运用导师资源”角度出发,我们在以往的经验中发现:孩子一般在活动初期对聘请“导师”都很热心,但在活动中却常常忽视“导师”资源,有的甚至似乎忘记了“导师”的存在,而导师们也不知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走进家务劳动课题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导师”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长能体验一下当“导师”的感受,真正过一把“导师”瘾。
为此,我特地设计了本次以家务劳动为切入口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期望: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家务劳动能力、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小组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运用导师资源等方面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 通过对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了解在日常劳动中,哪些劳动是属于家务劳动?
● 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 学会做一道有自己创意的“农家菜”。
2、能力目标:
● 通过“练一练”、“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意识及能力。
● 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交往、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 通过调查,体会大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活动准备
(1)调查统计表。
(2)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工具。
(3)自备“农家菜”的材料。
2.活动内容
(1)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2)跟踪调查:妈妈一天的家务劳动。
(3)校园调查: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
(4)练一练:学做家务劳动。
● 学会用洗衣机洗衣物;
● 学会拣菜、洗菜;
● 学会做饭、做菜;
● 学会整理房间;
(5)露一手:“学做一道有创意的农家菜”;“今天我当家”。
(6)交流收获与感受。
3.课时安排
大约16——18课时
4.活动设计
(1)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 学生讨论:{家务劳动报告}.
◆ 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你认为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 你会做哪些家务劳动?
◆ 你计算过妈妈(或他人)一天中花在做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有多少?
◆ 假如你们家没有人做家务,请你想一想,一段时间下来,你们家会是什么样子?(请把你的想象画下来)
◆ 你准备怎样来做“走进家务劳动”这个课题?
● 制定计划:
◆ 小组讨论。
◆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人计划。
(2)跟踪调查:妈妈(或他人)一天的家务劳动
● 利用课余时间跟踪家里某一人一天的家务劳动。
● 计算一周中家务劳动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
● 制订一份科学的家务劳动时间表。
● 写一份跟踪调查小报告。
(3)校园调查: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
● 利用课余时间在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一周中你做了哪些家务劳动?”的调查。
●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表你的见解。
● 小组交流。{家务劳动报告}.
(4)练一练:学做家务劳动
●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做几种简单的家务劳动,例如:用洗衣机洗衣、洗鞋子、洗书包、拣菜、叠衣服、凉晒衣服、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
● 交流学做家务的感受。
● 活动汇报:“我有一双小小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谈谈:学做家务的体验与感受
● 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
(5)露一手:“学做一道农家菜”
● 学生自己设计一道农家菜。
●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亲自制作一道农家菜。
● 介绍制作的经历、作品的特点、学习制作的过程等。
● 欣赏、评比。
● 品尝。
(6)交流收获与感受
● 学生整理:在整个过程的中的体会、收获、教训、感受等。
●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
二、活动实施与指导过程
(一)活动情景的导入
本课程的导入,是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家务劳动的了解程度;对家长在家务劳动方面花费时间的了解程度等,从而激发学生对走近家长、走进家务劳动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家长一日家务劳动的调查”及“学生一周家务劳动调查”的兴趣。
(二)“调查活动”的引导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让学生亲历两次调查活动:(1)跟踪调查:妈妈(或家人)的一日家务劳动;(2)校园调查: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本活动是利用星期天及课间时间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想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长的辛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反思,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好相应的调查表,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调查,并随时做好记录,调查完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我的感想”。我们想通过简单的感想,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与收集到的信息学会评价与反思,同时也引导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关注与对家长劳动成果的珍惜。
(三)活动实施与指导
1、“学做家务劳动”的实施与指导
本活动是以个体独立学习与集体交流、展示等交互进行的,主要实施地点选择学生家庭,并聘请家长为主要实践活动导师,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目标指导——学生实践——信息反馈——学生再实践的途径进行的。
利用“目标指导法”指导学生活动,是我们在这次活动中的一种尝试,教师开始给学生的目标是框架式的,分几个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期望达到的程度,我们尝试将整个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实践后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与收获带到课堂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将从学生交流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和窍门进行归类后推荐给大家,让学生以这些为依据进行再一次的实践活动,以巩固学到的技能。
为了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家务劳动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学做家务劳动”中,我们通过“用洗衣机洗衣物”、“学会拣菜、洗菜”、“学会做饭、做菜”、“学会整理房间”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请教的基础上,学会做几种简单的家务劳动,如用洗衣机洗衣、洗自己的鞋子、洗书包、拣几种简单的蔬菜、制作一些简单的饭菜、凉晒衣服、叠衣服、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充
分利用导师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做每一件事,力求在成人不在家的时候能够做到自己照顾自己。
附:活动的照片
(1) 郭浩然正在洗碗。
(2)罗家雯正在为奶奶整理床铺。
(3)陈耀辉在叠被子。
(4)梁荣泰 、梁梽杰到邻居家学做菜。
关于大学生做家务的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从古到今,勤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曾有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名言,也可以说,中国是中华人命用勤劳和智慧换取的。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往日的劳动如今成了奢侈品。人们对于劳动这个词似乎也有了新的理解。现在的社会逐渐成为80,90后的天下,他们在到处张扬着个性。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学习成了我们的主要任务,而父母也不舍得我们拿扫把和拖把,视我们为珍宝。我们当中很多只顾向父母要钱,却不了解父母的辛苦,更不用说抽点时间为父母分担劳累,帮父母分担家务。
为了了解现代年轻人对待做家务这方面的所思所想和反映出来的社会现状,探索今后社会的发展趋势,特进行本次调查。也希望可以通过这次调查,针对同学们所反映出来的 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可以对当代青年人提出正确的思想观。 调查方式:
本此调查活动以宁波大红鹰全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5个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分院有人文分院,机电分院,外国语分院,软件分院和传媒分院,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网上问卷调查为辅,共10题选择题,1题主观题,在五一放假前一个星期进行并完成调查,但收回有效问卷为10份回答。(很多同学不愿意回答)。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大二的学生
本次被调查对象有90%是大二的学生,10%为大一的学生。由此可见本次的调查对象多数为大二学生。(有几个大一的学生看此问卷拒绝回答)。由此可以看出,90后的学生很少有家务活动经历,也可以看出家长对其孩子的宠爱。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劳动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主动的去帮助父母分担艰苦,而父母也不应溺爱孩子,而应提供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本次调查对象多数为女生
本次被调查对象有90%为女生,10%为男生。可见本次调查对象大多为女生。由此可以看出,女生参加家务活动的机率比男生多。可见,在当代人眼中,男生不做家务,女生需做家务的额潜意识还存在。我们应改变这种观念,须知家务活对于男女来说都是一项必须的技能,无需分工。
三、本次调查对象基本为独生子女
本次调查对象有70%为独生子女,30%为非独生子女。可见本次调查对象有半数以上为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夫妻都不愿意多生,甚至不生。有子女的也大都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为多数,父母把家务都包了,舍不得让子女做,只要把书读好就好了。这样也就养成了一些孩子的惰性,有时连自己的事情都要父母帮忙。所以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相当大。家长应给孩子提供
独立的空间和机会,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是的温室的花朵。
四、本次调查显示寒暑假在家时间比较长,做家务的人也较多,其他时间比较平均
调查显示有20%学生做家务在节假日,20%在双休日,40%为寒暑假,20%为每天。可见寒暑假学生做家务的时间较多,其他时间较平均。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住宿在学校,很少回家,偶尔回趟家,父母也不会让你做。只有寒暑假在家的时间比较多,不过大家在家也待不住,也会出去找工作,这样下来在家的时间也不多了,那么帮父母做家务的时间也就相对来说少了。
五、学生在家做家务的时间普遍偏低
本次调查显示有50%的学生每次做家务的时间为1小时以下,有40%为1—2小时,只有10%为3小时以上。由此可见有半数学生做家务时间偏少,只有极少数人花费的时间较多。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可能每天在家,可能出去工作或陪朋友的时间比较多,就不太愿意长时间的做家务,并且现在的孩子都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做家务相对来说比较单调无趣,所以做的时间也就少。
六、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平常在家做家务的频率较高
调查显示学生平常在家有60%的人经常做,20%的人偶尔,20%的基本不做。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做家务频率高,只有少数人基本不做或偶尔做。或许大家都是大学生,懂事了,了解父母的辛劳。有时在家也就会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这是一个好现象。
七、做家务的种类很多,被调查者基本都会做一些
本次调查显示有70%的学生会帮家里洗衣、洗碗,50%会买菜、做饭,60%会扫地、拖地,50%选择了其他,比如帮父母处理小文件,收发快递。由此可见大家都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并且种类多。别看这些小事,做起来也是比较琐碎的,可以为父母腾出多些休息时间。在做这些小事的时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耐力和做事的细心度。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