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5
2022-07-16
2022-07-15
更新时间:2023-09-15 19:11:1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5
2022-07-16
2022-07-15
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读后感1000字高中学生,仅供参考。
《活着》写了七个人的生与死。凤霞难产而死;有庆在校长生孩子时,为她献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家珍因自己的一双儿女死了,伤心过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只有福贵还活着。
其中有庆的死最悲催。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给校长献血,在抽血时,脸色由梅红变苍白,由苍白变青紫,直到死也不说一句话。就这样,被活活地抽干了血。
有庆难道连死都不知道吗?还是他心中,校长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这个人让我百死不得其解。现在有庆这样的人物在我们身边已经非常少了。但像他这样能为别人着想的人还是挺多的。就说我们班的谭老师吧,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我们眼中应该是很厉害的人,她就是“标准答案”。可有一次,谭老师在算3X+1=23时把X算成了5,我一看这道题,掐指一算结果X是4。我正要举手的时时候,我们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x不是5而是4。”谭老师仔细算了一遍后,说:“哎呀,果然错了。幸亏你们提出来,以后有错都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听了,不但没有嘲笑谭老师,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们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们不但要像有庆一样为别人而活,我们更要为自己活。
我明白了余华想借有庆告诉我们,活着有多难,死却如此简单,唯有为自己活,才能活出风采!
童年,一个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一个让人感到欢乐的两个字,一个让人年轻无极限的两个字,却被高尔基爷爷描述的如此悲伤,又如此幸福。
高尔基爷爷活了69年,在生命的69年当中,他创作了惊人的作品,如:《我的大学》《海燕》《在人间》……可让我意义最深的一篇作品就是:《童年》。
小小的阿廖沙,在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幸地去世了,母亲带着阿廖沙投靠到了外婆外公的那里。
母亲的来到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讨要嫁妆。阿廖沙的外公很凶,经常毒打阿廖沙,却又在他生病的时候来关照他。
我喜欢阿廖沙的外婆,外婆很亲切,也很勇敢,不会给阿廖沙带来负面能量,再一次大火中,外婆十分勇敢的扑向大火,拿起水盆把火浇灭了。
我还喜欢阿廖沙的朋友小茨冈,那是一个十分有正义感的小伙子,每次在阿廖沙被打的时候,他总是伸出手来帮阿廖沙挡住痛打。可是,还是被两个可恶的舅舅给害死了。
我们认识的童年,应当是欢乐的童年,是开心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在著名作家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是痛苦、悲伤、残忍凝聚在一齐的童年,这是童年吗?就这样,阿廖沙在这个沉重的家庭中早早离别了自我的童年。
我为什么喜欢阿廖沙的外祖母,因为她勇敢;因为她慈祥;因为她温柔。她能够给阿廖沙带来正面能量。
阿廖沙3岁丧父,10岁丧母,你能够想象,我们如果和阿廖沙一样,我们到底能不能扛住这一系列的重大打击?我们能不能像阿廖沙一样继续生活?
我们要从此刻开始,珍惜自我童年的一分一秒的时间,更要尊敬老人,孝敬父母。
有些事情是不可动摇和改变的,譬如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譬如在心中始终保留着某些敬仰的人或身边亲友的位置,譬如对一部优秀作品的基本评判……无论历经世事沧桑,无论岁月无情漂洗,坚若磐石。
读艾青的诗集让我有一种灵魂找到归宿的感觉,就像在黑暗中徘徊时,降临的那一缕曙光,照亮了整个前方。
艾青的诗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更喜欢乐观豁达一些的诗韵,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和诗人特有的精神修养,从中提炼出的诗人忧国忧民的大自我情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答案只有一个——祖国的明天。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为祖国的未来忧思。我难以想象诗人心中超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艾青博大的胸怀;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它们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喜欢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和阳光!
你是冰与雪的化身,没有对你强烈的爱,闻不到你的芳香!
记忆深处,仍记得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屡次提到的他的保姆—阿长,那个让鲁迅先生又爱又恨的,没什么文化却又善良、朴实、可爱的劳动妇女。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同时也是倡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无不深切地关注着被封建礼教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妇女,更有描写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三部曲【明天】、【祝福】、【离婚】,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劳动妇女形象—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便是阿长。
阿长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在封建旧时期的长工,然而却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个总是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儿的阿长;那个满是麻烦礼节,且又迷信得阿长;那个心胸开阔,花掉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历经困难,只为让小主人得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的长妈妈。
然而这样一个阿长,长妈妈,却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更没有平等的,受封建礼教所残害的可怜人儿。最终和那些同样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千千万万的劳动妇女一样,都成为封建礼教,以及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从原始社会,到母系氏族社会,再到父系氏族社会,及至封建的父权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从女性至上,男女平等,以及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的变化。在封建制度之下,她们毫无独立地位可言,没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在从夫,夫死从子。”她们的存在是从属与丈夫,一生不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中国女性所遭受的坎坷太多,背负着封建礼教和历史传统的沉重包袱太久,中国妇女在面对各种不顺,各种悲惨命运时,更加的冷静,坚强,她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忍耐和毅力,不屈和奋斗,往往是同情况下的男性无法比拟的。他们是东方以及世界女性中最伟大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尊重和赞美的。
我们应尊重和赞美身边的女性,不管她们年轻与否,美丽与否,不管她们是贫困还是富有,不管她们身上是否有像阿长那样的缺点,我们都应去尊重她们,寄以她们最诚挚的祝福。
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的船。第一次出海后没几天,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害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这个男孩就是鲁滨逊,他用一生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要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这本书讲述了17世纪,一名英国水手鲁滨逊不安于中产阶级的那种平庸舒适的生活,多次出海经营。在一次去非洲贩运黑奴的途中海上遇难,飘落荒岛。他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依靠个人智慧和辛勤劳动,谋食建屋,制器养畜,开荒耕种,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回到文明社会。
而这本小说的作者笛福,他的生活和思想与鲁滨逊有着紧密的联系。笛福出生在一个信奉新教的小油烛商家庭,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伴随着迅猛发展的海外扩张。笛福从20岁开始做商人,从事过政治斗争,出版过小册子,讽刺政府;办过报纸;赚过钱,也破过产,数次被捕。一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历。
人生应该充满梦想,充满奇迹,不能因生活的平淡而磨灭激情,因岁月的流逝而退去色彩。生活中有种种困难,我们要学习鲁滨逊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不退缩,不跌倒,永不屈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