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

更新时间:2023-01-26 15:32: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xc

论文关键词: 农村 信用社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

论文摘要: 本文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首先阐述了该社经营现状,通过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该社不良贷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比例和大额度的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如何降低农村信用社的巨额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农村 金融 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X农村信用社的概况

X农村信用社是某省二级城市H市的一个区级信用联社,该社下属“八社一部”,即八个信用分社和一个营业部,对外营业网点50多个。现有职工200多人。主要贷款业务有:农户贷款、 农业 经济 组织贷款、农村 工商 业贷款和城镇居民贷款等。截至2008年末,该信用社存款余额9亿多元,贷款余额7亿多元,相比2003年末的存款余额3亿多元和贷款余额2亿多元,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支农力度上,都有了长足稳定的发展。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一个难题,就是不良贷款的风险 管理 。

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从不良贷款的分布来看,农户和城镇居民贷款业务的不良贷款笔数较多,但金额较少;企业贷款笔数较少,但金额较大。

根据我国对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X农村信用社在过去的三年内,没有一个项目下的指标达到要求,可见我们对不良贷款的控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依然任重道远。

三、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分析

截至2008年底,X农村信用社共有各类贷款客户10000多个。通过贷后 统计 ,在这些客户中,贷款五级分类在次级(含以下)和连续逾期在三期以上的客户共有800余个,按照我国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法,这800多个客户的贷款全部属于不良贷款。

由于当前我国 农村 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很多,且往往是各种风险原因彼此交织在一起,情况复杂、不易区分。考虑到方便研究的因素,笔者通过参阅大量书籍和专业文献,按照目前我 国学 术界对信贷风险通行的划分标准,将X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借款人原因引发的不良贷款,二是信用社自身原因引发的不良贷款,三是其他原因引发的不良贷款。

1、借款人原因

借款人原因主要是借款人由于 道德 原因对信用社进行欺诈获得贷款,或借款人由于经营 管理 不善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1)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a.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这种欺诈通常是借款人在向 银行 提出贷款 申请 时,蓄意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是向银行提供过于乐观的、甚至虚假的 财务 信息,以通过制造假象来蒙骗信用社的信贷人员,从而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经营或生产环节。如果经营能够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主观上也不愿因为拖欠信用社贷款而留下不良诚信记录,即使在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还愿与信用社合作。

b.借款人恶意欺诈。借款人恶意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 金融 机构 获得贷款,并且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

这类欺诈行为主要是企业以正当经营为由,骗取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手后移作他用或进行非经营性使用,或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且通常是通过利用、拉拢或腐蚀信用社信贷人员达到其目的。因这种“主观恶意欺诈”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都会造成损失。还有很多关联企业之间通过签订虚假 合同 和交易,捏造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套取信用社资金后抽逃。

(2)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a.财务结构安排不恰当。有的借款人 财务管理 能力比较弱,例如将短期资金来源进行长期运用; 债务 更新时间不衔接;扩张业务时故意留缺口,希望以拖欠的做法来解决问题等等。

b.对 市场 和行业变化缺乏适应性。在 经济 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与行业的变化迅速也是惊人的。例如 电子 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已经缩短到了3-5年,有的行业产品淘汰的速度更快。如果没有盯住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在明天或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丧失市场份额和偿债能力。

c. 管理 薄弱。借款人往往会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或经营管理水平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经营亏损或破产。还可能发生管理层为了短期利益侵害企业长期利益、为了股东利益而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这些都会给贷款带来风险和形成风险损失。

2、信用社自身原因

在X信用社已形成的不良贷款中,虽然由于借款人原因所引起的不良贷款占比较大,但却同信用社自身审查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泊、内部人员存在 道德 风险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由于内控管理和防范工作的严重缺位、个别信贷人员将贷款“三查”制度(即贷前 调查 、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贷款发放后不能对借款人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当贷款由逾期形成坏帐后,又往往不能及时地采取各项有效措施进行债权保全,导致X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多年来一直高居不下。[2]

(1)操作原因。

a.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不严: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是贷款业务的首要环节。X信用联社个别经办人员由于风险管理意识淡泊和警惕性不高,在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借款人、担保人的相关信息了解不详细;对贷款相关 材料 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不严;对有瑕疵的材料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等等。为今后形成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

b.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近年来,X信用联社的信贷业务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5年间贷款总额增长了两倍多。由于各类贷款客户众多,也使相应的贷后管理工作显得十分烦杂。往往存在着资料移交配合不力, 档案 管理不规范,抵押物审查不规范。经常会出现抵押物的贬值的问题,甚至是资料丢失等情况。并且,由于个人贷款资料的不连续和不全面,导致X信用社信贷风险预警迟钝,不能快速反应采取措施。另外,X信用社的在贷款业务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人力 严重不足。贷款经办人员几乎每人手中都有数百上千笔贷款,工作过于繁重,以致贷后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跟上,更谈不上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经济及家庭变化的情况。当风险来临时,信用社往往处于被动状态。[2]

(2)道德原因。

由于 农村 信用社多年的粗放式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内控风险防范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导致X信用联社内部个别人员有寻租的机会。有些道德缺失的贷款经办人员为了私利,明知借款人提供的是虚假材料而不指出,或者教唆贷款 申请 者开假证明假报表、故意伪造相关材料,以骗取信用社信贷资金。还有个别领导,通过职权指使或施压给基层贷款部门和信贷人员,对不合规定的企业或高风险项目进行过度授信。

(3)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基础差、底子薄、 管理体制 特殊、 历史 包袱沉重,具体情况十分复杂,也严重制约了信用社发展的步伐。目前,很多信用社还没有从原来的“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里走出来,X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

首先,管理层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各级领导风险内控意识淡薄,对内控机制建设也存在认识上的差距,没有达成共识。

其次,内控制度不系统。对于信用社内部的风险控制,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的管理制度,很多工作无章可循,员工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

另外,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该社于2009年初刚刚完成“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但与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样,有其形而无其神,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仍然很严重。

(4) 人力资源 缺乏。

a.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几经更迭,先后由农行、人行、银监会,直到现在的省联社管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封闭状态。X农村信用联社职工的构成,大部分是原来的农行和人行的子弟,县级以下信用社和储蓄所的职工也都是农民或农民子弟,通过正规招聘的职工不到总职工数额的3%。同时,信用社还存在着高中级管理人员属地化现象严重,员工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的问题。

X农村信用联社现有职工200多名,在学历方面,截止到2008年底,中专科以下人数占大多数,占比达到78.5%,其次是专科学历人数,占比达到17.6%,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职工人数比重仅占3.9%,在 金融 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历结构明显不合理。职称方面,无职称人员占比达到35.6%,初级职称占比达43.9%,中级职称占比达14.6%,高级职称人员仅占总职工人数的5.9%。

b.职工培训质量不高。目前X 农村 信用社岗位技能培训也存在一定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是供求不平衡,针对性不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重整体、轻个体;重统一、轻个性。

培训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教学互动性不强。并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只注重条例和具体做法的培训,忽视了员工理论基础不高的现实,以致于很多学员听不懂、理解不了,进而学习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相当一部分职工对培训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积极性差、态度不端正,基本上都以及格为目标、以不被开除为底线,浪费了信用社大量的培训资源和时间。

3、其他原因

导致X信用联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除借款人和信用社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政府不当干预、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因素和 市场 变化。

(1)政府不当干预。

政府干预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 财政 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 行政 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 经济 效益的基础。据了解,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 社会 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3]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追求政绩往往帮助当地企业从信用社获取大额贷款,部分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却不能保证按季付息和逐年归还本金。[4]这类贷款往往缺乏真实的资产作为抵押,政府官员的任期结束或调往其他地方任职后还款也就失去了保证。

(2)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因素。

一些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因素,也是形成X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首先,同其他任何贷款主体一样,借款人的生老病死往往影响到其贷款是否能继续得到偿还。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普通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夫妻双方的共同收入,当借款人或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方因疾病、意外伤害导致死亡或终生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和还款能力时,借款人或借款家庭的常常会有按期不能归还贷款的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自然灾害、气候突变等不可抗力因素,也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或收成不好,给农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以至于无法按期还贷。

(3)市场变化。

市场变化造成的不良贷款的案例只要集中于农户贷款。其原因只要是农户对市场行情的错误估计和盲目跟风,造成某种种植物供大于求或品质较低,导致大量产品滞销或低价处理。例如今年我国四川的“蛆橘”风波,就造成了有些地区就出现了橘子两毛钱一斤都无人问津的现象。果农的损失可想而知,自然无法按期还贷。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与行业的变化非常迅速,有些企业往往也存在“短视”行为,例如过于乐观的估计市场或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的问题,但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在“借款人原因”中已有所论述。

[参考文献]

[2] 陈冉,G 银行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控制研究[D]. 电子 科技大学论文,2004.

[3] 辜东,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施治措施[J].信用中国,2007.2.

[4] 黄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

推荐阅读: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调控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二)

  关于昆明团结乡城市休闲农场规划建设条件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

  房价持续攀升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对策

  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热门标签: 中国经济
试论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技术引进与晚清新式军用工业①

技术引进与晚清新式军用工业①,晚清洋务运动时期(1865—1894年),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封建统治者,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先后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军用 工业 和民用工矿 交通 企业 。这是 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规模较大、方面较广的引进外国技术。②本文拟就洋务运动时期军用工业中技术引进的作用和 影响 提一点看法。一、

其他论文2023-01-23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

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新老制度经济学派由于哲学和方法论不同,从而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属于不同的范式。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假设、层次与范围、主体和动力以及效率评价等五个方面比较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旨在进一步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制度变迁现象。 一、导言 二、制度变迁的基本假

经济论文2023-02-07

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浅析

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浅析,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浅析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曾一度以其装备制造业闻名全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经济论文2023-02-07

对滨海山水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研究

对滨海山水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研究, 20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在城市化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原始自然生态系统萎缩、生境破碎化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平衡城市的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的自身需求,营建一个 天人共荣的城市空间是目前中国城市开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宁德

其他论文2023-01-23

美国新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美国新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美国新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一直以来,美国的发展扑朔迷离。尤其在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第一经济强国,可谓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持续性的高速经济增长局面。在信息技术引领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升高、失业率与通胀率有所降低。这种“两低一高”的局面,即新经济。

经济论文2023-02-06

新经济背景下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再认识

新经济背景下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再认识,论文 关键字: 会计 假设 持续经营 论文摘要: 随着 经济 环境的变化,作为会计基本假设之一的持续经营假设与客观环境的不相容性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新经济背景下对持续经营假设进行修正与改进,使之具有新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的 发展 。 第一章 持续经营假设的发展与定义 纵

经济论文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