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3-10-02 20:06: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1

【摘 要】当前中国的对日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媒体传播、教育交流、汉语推广和设立孔子学院等方式进行。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被低估的中日文化差异、糟糕的对日文化传播受众环境以及中国作为对日文化外交主体的一些内在问题,是制约当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发展的主要瓶颈。

【关键词】中日;文化外交;跨文化传播

一、文化外交简述

(一)文化外交概念界定

文化外交的概念同外交本身一样古老,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解释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文化外交中,文化有时被理解为外交的载体,有时文化传播本身又作为外交的目的。

本文比较认同对文化外交的如下定义,即“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文化外交通常被认为是公共外交的组成部分,其主体是一国政府及其主导下非政府组织,以促进对象国民众对本国的理解与信任,构建和提升本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为目的。

(二)文化外交机理

1、文化外交的理念

文化外交遵循跨文化传播的原则,以双向沟通为基础,反对单方面、强制性的信息输出,注重在交流与互换彼此意向中达成公认与共识。同时,文化外交讲求一种“信誉政治”,一国需要依靠诚实、诚信来增进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信服力,以说服力促进认同力和对外影响力。

2、文化外交的路径

二、当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政冷经热”的局面没有明显的改观,在当前日本对中国外交政策整体右倾化的局势下,“政冷经凉”和国民感情淡化的趋势成为人们新的担忧。很多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都认为,深度互信的缺乏是阻碍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而要化解这僵局,推动两国民间的深入交往势在必行,这就凸显出了中日间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同对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对日文化外交建设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一方面,对日文化外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日文化外交也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当前中国的对外文化外交,主要借助媒体传播、教育交流、大众文化交流项目、汉语推广等形式展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国家)年项目、奥运会、国家形象片等都是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有益实践。具体到当前中国的对日文化外交,媒体传播、教育交流、汉语推广和设立孔子学院是主要形式。

(一)对日传播媒体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2

本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中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多篇写作及规范格式,与文献撰写案例;以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中的文化差异标题为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友富,张梅芳.西方节日与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电化教学,1997(3).

[2]倪大听.美国的节日文化[J].世界文化,1998(3).

[3]傅德岷.中国八大传统节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_.

[4]:[M].USA:OxfordUniversityPress,20_.

[5]郭贵丽,张立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_.(8):55—58

附1: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参考文献:

[1]吴克礼.文化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_:205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204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205

[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111

[5]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_:14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渗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人们往往会把语言作为反映民族文化的镜子。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因此会存在语言的差别。例如:英语中的lucky dog指幸运儿,old dog指老手,汉语中“狗”常表示贬义,如“狼心狗肺”、“走狗”、“狗仗人势”等。这正说明了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教师除完成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外,要增加英语的文化含量,同时把英语中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跨越中英文化的差异及障碍,有效理解其语言现象。

近年来,我国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越来越重视,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急于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不能很好地传授西方文化,只是抓住课本,把教材中的一些例文、例题进行语法的分析。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现状

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的记忆、句型的分析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之下,教师也不得不把学生的考分放在第一位,从而无暇顾及西方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三、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中西方文化差异往往影响学生正确理解英语中的词义、句义、习语等,因此在初中英语中渗透这些文化差异的知识尤为重要。

1.通过地理文化差异渗透文化意识

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因此文化就会有很大差异。如:对于中国人而言,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一般“西风”、“西北风”指的是冬季凛冽的寒风。而英国人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因此对west wind的联想总是暖暖的。因此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相关的地理文化。

2.通过习俗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1)中西不同的寒暄问候

西方人一般打招呼都用Hello,Hi,更亲切的可以用“How are you?”,西方的寒暄忌询问对方的私事。而在中国见面常问:“你要去哪?”“多大了?”“结婚了吗?”等,这类的问候常常会引起外国朋友的误解,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问候干涉个人自由。因此,教师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充,将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2)答谢语的不同

“Thank you”在英语中的应用比汉语中的“谢谢”要宽泛很多,不仅用于社交场合,更是家常用语,如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父子之间,只要存在感激就可以用“Thank you”,甚至在拒绝别人提供的方便时也可以用“No,Thank you.”。例如:“A: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B:No,Thank you.”

(3)电话用语

在信息时代,电话是一个重要的日常交际手段。“May I speak to somebody?”“Is that somebody speaking?”是西方人的电话常用语,用“This is...”作为回答。而中国人则常常说“我找某某,你是谁”等。由此可见,学生如若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必将闹出笑话。

语言本身就源自于生活,教师要把这些日常生活用语的差异融入英语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摄取文化养分。21世纪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有关电影,通过观看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从中熟悉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应答方式及内心感情。

四、结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素质,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积极正确传播解释西方国家及其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语言中学习文化知识,在文化环境中理解语言知识,从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会静.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_,(1).

[2]黄志华.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法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_,(18).

[3]顾菊华.试论文化渗透与专科英语教学.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_,(8).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4

摘要: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及研究成果等外译工作,是近年来外译工作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在“走出去”战略思想指导下,对于民族典籍外译的方法论和案例探讨,又掀起一股热潮。本文针对壮族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进行探讨,以实例论证,少数民族文本翻译,应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理论,注意中日语言的差异性和受众的接受度,达到文本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民俗旅游;日译;翻译方法

大部分民族典籍外译的研究著作或论文,都集中在英语翻译问题上。如何认识民族典籍的日语翻译,日语翻译和英语翻译有哪些异同性,如何处理中日文化差异中的翻译问题,是个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根据翻译语种的不同以及民俗翻译的独特性,应考虑不同的翻译方法论。本文以研究壮族民俗旅游资料的日译为例,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不同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语言

根据纽马克理论的阐述,旅游词属于呼唤型文本,应以游客为对象,考虑受众和受众体的信息接受度。另外,日语的语言特点不同于英语,日语根据不同的文本、场合以及受众对象,有不同的语体用词。这一语言体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民俗旅游介绍中使用的文本,应该使用语体。而导游使用的导游词中,应使用更高级别的敬语。

二、不应直接套用西方的翻译理论来解决民俗旅游中的翻译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莫言作品外译的成功经验说明,在异文化输出时,一味的归化或异化都不是理想的选择。“硬译” “直译”应建立在对方对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否则适得其反。

适当的翻译成目的语国家的固有表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如在介绍壮族特色食品“驼背粽”时,将其比喻成“猫背,因为在日语中,常用“猫背”一词来比喻“背弯得像虾米一样”。“猫背粽”,很容易说清楚这种粽子特殊的地方。再配以制作说明,很容易就让受众理解。

三、注意中日文化及表述思维的差异

日本的文化因起源于中国,相似性较多,因而差异性容易被忽略。但日本文化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国文化,要注意文化^v^通的部分和差异部分。在民俗旅游文本的翻译中,大部分都是根据中文导游词直接翻译成日语,其中的语言表述思维差异较明显。

显而易见,两段文字对于“(壮族)是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民族”及居住位置的描述是有差别的。四、尊重民俗旅游文本中的独特性,但应合理翻译文本内容

因民俗旅游文本内容的独特性,在翻译这些文本时,应结合受众的文化水平、对本民族的了解程度,适当进行增译、删减和解释,引用目的语国家的部分成语、惯用语等进行类比,更容易使其理解和接受。

如在翻译壮族是“歌的海洋”时,翻译成“歌海”后,再形象的用“歌祭”来说明,则很容易理解“像节日一般的热闹,处处在赛歌”的场面。

总之,民俗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以受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为原则,这样才能达到以文化交流和输出的目的。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5

1家长权力

中日两国都是父系家长制,但在家长权力上有所不同。中国的家长权力为终身制,只要家庭当中的父亲活着,那么他就一直具有家长的权力和权威;而日本的家长权力为阶段制,父亲在年纪大了或生病不能继续料理家业的时候,就要把家长的权力交给继承人。一旦交出了家长的权力,就要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服从新家长的领导。

2继承人的选择

中日两国在继承人的选择方法和制度上有很大差异。

养子条件在中国,夫妻在没有亲生子女或者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会考虑收养他人的儿子做养子。收养对象通常为父系亲属的儿子,称之为“过继”;而日本的夫妻在亲生儿子以及入赘的女婿不够优秀的情况下,会考虑收养他人的儿子做养子。收养对象可以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选择范围比较广。

赘婿要求在中国,夫妻在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会考虑招婿入赘。入赘的女婿一般不改姓、不能入族谱、不具有继承权,而且生下的子女随其母亲姓;日本的夫妻在儿子不够优秀时,会考虑招婿入赘。入赘的女婿要改姓,成为婿养子,而且有家产继承权。

3家族观念

中国的家族主要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集团。这个家族集团不但包括直系亲属,还包括旁系亲属。中国人对家族的延续非常注重血统的纯正,在以“孝”为家族伦理核心的中国家族中,传宗接代被看做是最大的孝顺。俗语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日本的家族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地缘集团。比起血统的延续,日本人更注重家业的传承,从而保证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家”的长期兴盛。日本人的亲属范围比中国窄,一般仅限于直系亲属。家族成员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可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仆、佃户、雇员等。日本的家族伦理以“忠”为核心,只要对家族忠贞不贰,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也可以参与祭祀活动,死后也可以葬入家族墓地。

4家业管理及财产继承

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业由父亲管理。除非父亲过世,否则就一直拥有家业的管理权。在财产继承方面,中国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即将家产平均分给所有儿子(有时也包括女儿),长子一般在分配中不具有特殊权利。在日本的家庭中,家业由父亲和继承人共同管理。在父亲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家业由父亲管理。当父亲年纪大了或因病没有能力管理家业时,家业就交给继承人管理,并且继承人可以是入赘的女婿或者养子。日本的家庭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不分给其他子女。而且长子虽然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但当长子的能力不足或身体上有缺陷而无法管理家业时,日本的家庭就会剥夺其长子地位而改立其他儿子为长子,或者另立有能力的养子、婿养子为家中的长子来继承家产。

5结论

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日两国的家文化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这种不同对中日两国社会、企业、家庭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家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加以改进。首先,财产均分制将会造成资产的分散,导致无法合理地利用资源,不利于家族、社会的发展。应改变财产均分制度,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次,继承人的选择只限于直系亲属,甚至传男不传女,这就人为地缩小了继承人的选择范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应该使继承人选择多元化,扩大继承人的选择范围,保证优秀的人才成为家族的继承人。最后,家业管理方面,应该是能者居之,而不是长者居之。总之,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和家族的长期发展。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6

摘要:饮食文化是一代代人在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不平凡的平易近人的文化现象。饮食文化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本文从三个方面:两国食物选择的不同、食物的处理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来对比中日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从不同的饮食现象中来分析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饮食文化;生食;自然;社会

一、中日饮食文化的形成

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差异从两国开始交往之初就存在伴随着两国发展一直走到了今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中国文化发展了多少年,中国人就在追求美食这条路上走了多久。我国饮食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基本的烹饪理论;周秦时期便已有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雏形,周代已有负责饮食的官员,文献中还能看到“周礼,天官冢宰”这般的食疗方法;发展至唐,我国的饮食文化到达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的饮食就开始向“精”发展。《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对我国饮食文化的高度总结。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就已经有了大量有关饮食的描写,《王风・黍离》中“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说明了食物的来源;我国酒文化的萌芽也能在《小雅・鹿鸣》中“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中窥见一二;我国共食制也在这一时期决定下来有《小雅・楚茨》中“诸父兄弟,备言燕私”这篇为证。《诗经》也成为研究我国饮食文化的有力证明。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的。

日本虽然受我国文化影响很大,但在饮食方面两国却有着本质的差别,相对而言日本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比较晚的。在奈良时代之前日本也有自己的饮食方式,但是要论饮食文化的萌芽还要从这一时期算起;平安时代料理技法增加、食物定式出现成为了日本饮食的基础;而在镰仓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由公家变为武家,饮食习惯告别了平安时期的繁琐,形成了一种质朴的风格;室町时代融合了公家和武家的饮食习惯,成为日本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即发展至江户时代,这一时期饮食受到前代饮食和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发展出庶民料理,实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成熟。从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饮食文化是在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

二、中日饮食的对比

1.两国食物选择的不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国家,早在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在种植五谷了,五谷的种植在养育了人民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受气候、地形地势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就形成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的饮食习惯;地形变化较大,山川河流遍布,这就为古人提供了捕猎的场所,也给家畜的驯化和饲养提供了条件。肉类食物多以猪、牛等家畜,鸡、鸭等家禽还有鱼类为主。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食物的选择范围广、获取食物的方式多。

日本是面积狭小的海岛国家,陆地以山川为主,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稀缺,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农耕技术的落后。受地形条件限制,日本主食以水稻为主。日本四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其肉类获取的主要来源便是各类海产品,所以日本学者总结日本的食物结构是“稻米加鱼类”。跟我国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

2.食物处理方式的差异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使得饮食具有地区性。各地区人民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发展出了适宜本区人民的饮食方式,这就是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原因。这八个代表菜系口味大相径庭,川菜麻辣,苏菜、粤菜清淡,鲁菜咸,湘菜辣,但其烹饪方式却有相通之处。烹饪就是将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我国烹饪常用技法就有24种之多。“炒”是其中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技法,这一方法重点在于对油的使用而这也正是中国饮食一大特色。中国菜注重改变食物原本的味道,这点突出表现为对调味近乎登峰造极的运用。《红楼梦》中有一道菜名为茄鲞,这道以茄子为主料的菜的具体做法为“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1]这段详细的描写也说明了我国饮食中对味道的要求之高。且我国肉食来源多为牲畜,为了掩盖肉原本的味道只能大量地使用调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国菜味重的特点。 日本料理方式有“五法”,分别是生、煮、烤、炸、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饮食中并不是很突出对于油的使用,其中运用最广的是“煮”这种方法,这也成为了日本饮食的一大特色:清淡。日本对肉的摄入量不大,肉的摄入又主要从鱼类获得。他们追求要享受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所以对调味料的使用也很有限,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酱油。日本人认为美味既是大自然的味道,一年四季都在追随自然的脚步,进而形成了对新鲜度的追求。有一字为“旬”,日本对其的解释为应季,旺季,最佳时机,这也成为了日本饮食的又一大特点。

3.饮食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长久以来受到阴阳五行和中医养生之说的影响认为五脏六腑相通,需以温热之物来进补,因此中国人忌生冷之物。《红楼梦》中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说“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2]中国饮食以熟食、热菜为主,当然中国也有各式凉菜,但这大部分都是作为前菜出现,并不作为全餐的重点。

我国沿海地区饮食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生鱼配合调味的饮食现象,这种吃法在唐朝时随着中日交往的频繁而传入日本。唐风生鱼片更能突显鱼肉的鲜美,这种吃法在唐朝时传入日本并迅速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今日日本饮食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生食历史久远,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饮食现象。日本料理五法中专门将“生”作为一种料理方法与其他烹饪方法并列。如今生鱼片与米饭搭配作为一道日本名菜而闻名于世界。

4.造型摆放的差异

中国菜的味道是用舌头尝出来的。为了配合味觉的美感,中国饮食界的能工巧匠往往借助摆盘或者雕刻原材料来完成造型,使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堪比艺术作品。中国食物的造型起装饰作用为美味服务。中国饮食是共食制的,为了保证全部家庭成员都能满足,菜品一般都用大盘盛装。用餐者用筷子夹取食物,有时还有长辈给晚辈夹菜以示关爱。

人们常说日本的菜是给眼睛吃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日本料理对于形的追求,除了精美的摆放之外更突出的是对餐具的使用。“美食不如美器”[3],精美的容器在日本料理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日本餐具的材质很多,瓷器、漆器、木器大量运用于日本的饮食。日本饮食为定食制,食物被分为一人份摆放在用餐者面前,细致的摆放加上讲究的餐具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1.经济原因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文化的创造者,也就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分不来的,平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左右了饮食文化发展的速度以及饮食文化的风格。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先人以饮食为基石推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我国曾积极对外交往,文化碰撞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饮食文化迅速成长,在融合了本国和外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于更与各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平头百姓,中国人的饭桌总是想尽办法热闹起来,可以不夸张的说,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吃”的极致表现。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人民难以满足最基本的温饱更别提追求美味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饮食文化也很难扎根发展。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是两国饮食文化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

2.自然环境原因

自然环境对饮食文化有着绝对性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饮食习惯的形成,以我国为例,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几乎完全不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气候多样,这些自然条件给了我们各种丰富的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人充分利用着上天的馈赠发展出了具有地区性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先天的优良条件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日本的自然条件就残酷许多。日本是一个周围没有接壤邻国的海岛国家,陆地地貌多为山谷丘壑。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食物获取的来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环绕四周的海洋。好在日本领海水质良好,丰富的渔业资源给了日本人捕捞的良好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中日两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3.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环境是文化发展的摇篮,而饮食文化正是文化构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辉煌就是因为其没有停在“吃”这一层面而是继续向深处发展。饮食活动被赋予了“人”的意识,它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紧紧连接,饮食的作用并不仅是充饥果腹这么浅显。皇上借饮食制式来区别身份的高贵,圣人借饮食来阐明世间的道理。饮食走到民间,老百姓说吃惊、吃亏、吃官司等来说明现状。日本崇尚武士道精神并不像中国一般重视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反他们认为饮食是难于启齿的行为。这种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饮食文化的发展,相反也为今日日本东西结合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

历史上中日两国有着十分深刻的文化交流,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近代中国从明治政府吸取了不少先进观点。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在当今社会只有两国继续良好交往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我认为饮食可以作为两国友好的桥梁架起和谐相处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人民文学出版社,20_年,第548页,

[2]曹雪芹《红楼梦》第八会《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_年,第123页

[3]袁枚:《随园食单(须知单・器物须知)》,新华书局,20_年,第16页

推荐阅读:

  我期待轮回作文(必备63篇)

  月季花成长记作文(合集17篇)

  薛仁贵作文(通用5篇)

  秋季运动会作文500字左右写跑步(共44篇)

  数学作文儿(必备17篇)

  以夏天的夜为题英语作文(推荐87篇)

中日文化差异500字作文(精选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观后感作文大全350字(优选70篇)

观后感作文大全350字1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一直努力想做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

观后感2023-09-27 09:09:18

警犬观后感作文(实用25篇)

警犬观后感作文1命中有没有轮回?挚爱能不能往复?人未必知道,但是狗狗知道。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条叫“贝利”的狗狗,穿越三生三世,找到了已经老去的主人。这部带着温度的电影,名叫《一条狗的使命》。对于人而言,狗狗是一只宠物,而对于狗

观后感2023-09-27 09:09:17

四年级写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通用40篇)

四年级写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1游遍全世界的故事背景,《功夫瑜伽》的演员阵容也颇具国际化,除了鲜肉男神李治廷和张艺兴的加盟,还吸引了印度宝莱坞人气演员索奴·苏德和迪莎·帕塔尼。索奴·苏德是印度家喻户晓的实力派人气演员,因俊朗帅气的外貌有“印度吴彦祖”之称,多次

观后感2023-09-27 09:09:16

幸福一家人观后感作文(必备4篇)

幸福一家人观后感作文1客观评价,挺温暖的一部剧 看得我直傻笑,王烁&天心超爱这一对了,老夫的少女心啊~~~~,也超爱房爸爸。至于韩不韩剧的问题,很多人也不爱看韩剧,正好给没看过那部韩剧的人一个机会看国剧版的不是挺好,也许是翻拍呢,这都没有太多影响吧。想知道

观后感2023-09-27 09:09:50

羞羞的铁拳观后感作文150字(实用26篇)

羞羞的铁拳观后感作文150字1郑恩慈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起起落落,就如同《寻梦环游记》中的米格一样。这部影片是拥有豆瓣评分9。4的好作品,不论是男女老少,只要看到最后,剩下的都是泪水与哭声。在评论中随便选一条就是感人的话语。影片中讲述的是米格为了完成音乐梦

观后感2023-09-27 09:09:49

电视剧200字观后感作文大全(通用7篇)

电视剧200字观后感作文大全1今天,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一位医生,他受形势所逼去抢劫一家银行。在抢劫的时候,他被警察给团团包围了,无路可退。情急之下,他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个人当人质。他用枪顶住人质的头部,命令警察不要靠近,并要人质

观后感2023-09-27 0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