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14
2022-12-20
更新时间:2023-10-13 20:57: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12-12
2022-12-21
2022-12-21
2022-12-14
2022-12-20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巅峰,著名的诗人不计其数,而杜甫无疑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国家由盛而衰,他愤怒,他沉郁,他悲痛,他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年的战乱中,盛世大唐会变得如此残破不堪,这完全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贪图享乐、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应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鸥”,过起了漂泊无定的生活。
47岁的杜甫带着家人,从长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战乱,一到这里,他就去拜访“武侯祠”:锦官城外,树木茂盛,黄鹂鸟的歌声优美动听,但却无人欣赏。想当年,诸葛丞相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后,还专门修建祠堂纪念他,而现在呢?来拜访他的人却很少,台阶上杂草丛生、自顾自地青翠着,四季轮回,斗转星移,他的祠堂静静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无声无息……
想想自己,国难当头,却没有孔明先生那样的济世之才,挽狂澜于既倒,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杜甫写的另一首千古名诗——歌颂偶像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辈子过得很不幸,虽然没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终是报效国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值得我们铭记。
成都杜甫草堂世界闻名。我已经听说了这个历史遗迹。所以借这次调查的机会来看看。
杜甫草堂果然名不虚传!每个地方总是那么吸引人。草堂南门,门两边排列着两排娇艳的兰花。大门前放着一辆红色的大马车。这辆马车没有草堂里的古迹有吸引力。
沿着东边的小路走,迎接你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塔。玻璃下游有很多井,有大有小。塔里有几块石碑,石碑上刻着许多不明显的字。快看!我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但是真的不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
当我来到“唐朝遗址”的发源地时,我走进去,大大小小的蝴蝶碗出现了。最显眼的是中间的大坑,里面有许多豆子,各有特色。
随着鸟鸣声,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杜甫的住处。因为杜甫住的房子是后人建的,所以外观还是很完美的。我走进去,但是有点拥挤。我大致看了一下。像我们现在住的房间,有厨房,卧室,房子等等。但是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么精致。走出杜甫的住处,母亲告诉我:“杜甫首先得到了邻居的帮助。农民的淳朴善良,是给饱受苦难的流浪者最好的良药。因此,在与这些不同层次的普通人的交流中,杜甫找到了自己创作诗歌的灵感,进而在这里创作了许多诗歌。”“哦!原来杜甫的创作灵感还是普通人给的!”我说。在母亲的催促下,我不情愿地离开了这里。
参观杜甫草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虽然走的很匆忙,但我永远忘不了它的样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
韩愈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的便是这诗坛双子星座――李太白和杜子美。就我个人性格来说,我更喜欢李白,那种自负轻狂。但不得不说杜甫,却更值得人们敬佩。都说,读杜甫的诗,就像一杯陈酿,沉郁顿挫充满赤子情怀,但到头来还是只能叹一句人生只如此。
青年时期的杜甫同样意气凤发,在《房兵曹胡马》这首诗中,他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所向无空洞,真堪托生死,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也寄托了自己希望横行万里的雄心豪气。青年时代的杜甫正在游历大江南北。但他却与李白一样也有强烈的功名欲望,可是三次科举考试都落第,为了做官,他只能到处请托,不顾对象是谁,写诗自我举荐,那段生活苦不堪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同样也想致君尧舜,但无奈却没有碰到明君。杜甫一生起起落落,在安史之乱时间,杜甫开始在逃难中走向平民。
文章赠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终于得以施展才华。《三吏》,《三别》更是千古明篇!但他自己也面临着这样的困难。“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杜甫的后半辈子,几乎都是过着飘泊流浪,寄人篱下的生活,杜甫的这一生活得太累!
不管是怎么死的,杜甫终究是死了。诗坛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了!
雨打芭蕉,打出滴滴伤感,风卷茅顶,卷出丝丝忧虑。夜半惊醒,倚望窗外,故乡月明,不禁老泪纵横。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春时期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之中。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青春时代,也是大唐最青春、最鼎盛的时代。虽然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但这首诗倒有着豪情壮志的浪漫情怀,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壮志凌云,风华正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中年时期的杜甫,怀才不遇,载道怨天。谁知皇上昏庸,官吏腐败,人民疾苦。你看到官吏家的酒肉都多的发臭,而路边就有冻死的百姓,这原来的盛唐去了何方?这首诗带着讽古伤今的现实主义情怀,眼中又多了份他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老年时期的杜甫,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安史之乱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弄的百姓们民不聊生,妻离子散。而皇帝却不顾民生,只求寻欢作乐。逃难的杜甫听闻王军平定了战乱,欣喜若狂,不禁泪湿衣裳,立马备好马车返回梦寐以求的家乡。眼中又多了份他的越鸟南栖、故土难离。
贫困潦倒是他,怀才不遇是他,诉说人民疾苦也是他,占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仍然是他。这便是我眼中的杜甫。
你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挥洒浪漫诗意。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和动乱;你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泪水。
杜甫啊,你这衰老无助的巨人!
你留给后世的永远只是蹒跚的背影,无奈的长谈。你看到了动荡生活下人民的苦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无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你同样无奈与自己的处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于是长吁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直抒心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面对衰落的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愿“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最终,韶华逝去,病魔缠身,妻离子散,你呐喊“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愁上心头,你却不能借酒消愁;国家危机,你却不能为国效力;异居他乡,你却不能被归故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也只是你梦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
不过,你也曾有过青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志存高远,未解前路多少事,欲与天公试比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歌纵酒,你也有狂放的青春。只是在你奔波流离的漫漫人生路上,这昙花一现的美丽如同流星般,眨眼间逝去。
杜甫啊,你这悲壮凄凉的巨人!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动乱年代。
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革空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
当时光回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你会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的目光透明而又锐利,他的神情悲愤而又忧伤,他的眼中噙满泪水……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杜甫离家北上,想要为□效力,但他启程不久便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秋风吹来,面对皎洁的月光,杜甫百感交集,想念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是一年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但这时的大唐却因战火不断而动荡不安,昔日繁华的京城荒草萋萋,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漫步街头,望着娇艳的花朵和婉转的莺啼,心中悲愤难平,提笔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名句。腐败的唐王朝为平息安史之乱,大肆抽丁拉夫,为自己补充兵力。河南一带的壮年男丁几乎全部被征,新安的官吏退而要求中男(十六至十八岁的男孩)应征入伍。杜甫目送被押送的人群,耳畔传来他们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啜泣声,心绪难平:“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经过多年漂泊,备尝艰苦的杜甫,听说官兵收复了河南河北,他心中涛翻浪涌,一下子打开了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他喜极而悲,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时,感情激动的杜甫写下了“剑外忽闻收冀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他的诗,含着悲伤,含着老百姓的痛苦,他流泪,我也流泪……
我站在黄昏之下,看着太阳夕阳夕下,淡淡的清风抚过我的脸颊。天外的云朵浮动着,朝映成了粉红色,温馨而又悲凉,去领略关于你的凄凉一生。
读书游历
唐元宗开元二十三年,历经十五年的青春洗礼,去登高望远,去游齐赵时,感慨万千,“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的高度不同,所听、所闻、所见到的风景也不同,看着绵延不绝的山峰,雄伟而又壮阔,不免有了兼济天下的豪情与壮志,一字一字的润湿了遍地的红花。
困守长安
青春的短暂记忆总是美好的让人向往,但一生很短,经历过了遍不会再经历第二次,花开也会有枯萎的时候,梧桐的树叶也终会落下,游历山川百河的记忆一闪而过,如今却只能在长安城中悲叹万分。
陷安史叛军中
战争的'炬火一触打响,昔日那充满活力,有着山川河流的时代消失不尽了,只剩的是浓烟滚滚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国破家亡,不是所有的鲜花都盛开在春天,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看到满目的萧条却无能为力。
漂泊江南
离开长安,踏上了前往江南的道路,走在街头,看着远处南飞的大雁,期待着光明的尽头,可人生却不处处如意,房间里很冷,小孩子很不懂事,风很大,雨很猛,窗外的一切都变了,这里不在是那年繁华的长安了,而是南方小城江南,长安城也消失在数不清战火的日夜之中,可当时的繁荣昌盛却永远烙印在我脑海之中,永远不会老去。
鲜花开在四季,河流流向四方,只要有所期待,山海皆可平,无处不是风景。
他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他对山水也情有独钟,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们称为“诗圣”,鲁迅评价他:“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就是——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插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几篇浮云随风而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杜甫,一个狂羁豪放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这周围又是疾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吼声;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肃煞之色。周围的一切显得杜甫是那么凄凉,沉郁之情早已涌上心头,顿挫之意也已融于其中。这就是杜甫,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坐于船中,抬头一看,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正在悠然而歌,动听婉转。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鹭翱于青天之上,如梦如幻。鸟啼翠柳,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杜甫心如鲜花般奔放,坐于船中,一会豪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春之图。这就是杜甫,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杜甫。
有一种幽香越过千年古卷,有一种沉郁越过万年尘埃。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狂羁豪放,沉郁顿挫和山水之情。
杜甫是我特别崇拜的诗人,他的诗让人读着都仿佛亲临其境,跟着诗中的一句句时而高兴,时而伤心。去杜甫草堂当然是件使我高兴的事。
走进大门,一片竹林吸引了我,竹子的竹叶长长的,青翠欲滴,竹竿也细而长,让人有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一阵风吹过,竹子轻轻地摇动着,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饶出竹林,我又来到了“诗史境”,诗史境中布满了历史文化的足迹,杜甫的一句句诗句到处都是,连空气中也好象也有着一丝文化。
杜甫草堂里的知识让人吸收不过来,景色也让人目不暇接,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少陵故居”这里面是后人根据杜甫诗中描绘家而修建的。走到草屋前,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一扇木门,门是由一根根树枝连在一起的,打开门还发出“嘎吱-——”的声音,走进院子一片菜地吸引了我的眼球,看来杜甫原来还是比较爱劳动的嘛!在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凉亭,在上面一坐,清凉而舒适。到了草屋里,我突然被客厅吸引住了——炕上放了一张简小的桌子,一个衣架上放了斗笠、蓑衣,以前都是在课文中才听说过的,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杜甫的书房里的书桌上放满了书和纸,,看到这一幕,我突然联想到了杜甫熬夜作诗学习,看来不管做什么是都要付出的。
这时,已经不早了,我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杜甫草堂”这儿让我学到了许多,让我难以忘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唐诗三百首》是我每晚必看的书,走进《唐诗三百首》犹如走进大唐。走进李白的黄鹤楼,走进王维的终南山,走进杜甫的草堂……
漫步在唐诗中,我与黄鹤楼不期而遇。在那里,我看到了那消失在碧空中的一叶孤舟,看到不尽长江滚滚东流。李白独自一人站在楼中,眺望载着友人的孤舟远去,我的心也随着他,泛起淡淡的悲伤。但我知道,这悲伤不会持续太久。一壶酒,便可以让这点滴悲伤,随长江东流……离愁,终究不敌李白的狂放。
我的脚步被王维的终南山吸引。一生的顺其自然,终于换来了王维向往的和平生活。在这里,他奉佛参禅,品酒吟诗———多么令人神往啊!诗与画,也都成为他的伴侣。这恬淡而闲适的心境,怎能不令人羡慕?
夜读唐诗三百首,最牵动我的情肠的还是杜甫。杜甫的诗篇永远那样沉郁顿挫。走进杜甫的诗,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出望外,但更多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凄苦。
但为什么杜甫饱受磨难,却仍坚持要为国效力?直至我走进了他的草堂,听到他挂念天下寒士的阵阵呐喊,我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坚持心中的忧国忧民!他的诗,他的精神,如鼓,如钟,回响在神州大地上!
掩卷深思,一部《唐诗三百首》写满了大唐的精魂。走进杜甫,走进草堂,也走进他的诗魂。
杜甫草堂游记双流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刘书博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杜甫草堂,来参观这“诗圣”在成都的故居。走进草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面而来,不觉让人精神一振。红墙黑瓦的房屋在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步入前门的杜甫博物馆,杜甫的各种作品在这里陈列,这里静静的,来这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肃穆,都不忍将这份宁静所破坏。沿着幽深的鹅卵石小径往里走,放眼望去,满圆青翠欲滴的树木将草堂围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巨大的树影将我们笼罩,小径边的小溪静静地流着,穿过竹林,跨过山坡,径过小桥,奔流向远方。
抬头仰望,宽大茂密的树叶,将阳光分成了斑斑点点撒在地上,像一块并不完整的黄金地毯。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跨进“诗史堂”,杜甫那瘦长的身驱映入眼帘,杜甫那张脸上显出庄重严肃的表情,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感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杜甫那庄重的表情让我仿佛看到他在埋头思索怎样写出优美的诗章来同情百姓。离开了“诗史堂”,我不禁回眸凝视他那消瘦的背影,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显得那样的高大。接着,我走入被复原的杜甫故居——一座简陋的草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也让我更加喜爱草堂了,它让我感受到了,那样的,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安谧……指导老师:钟先刚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与挫折,但是当他经历这些的时候,他却先想到的是祖国,是人民。因此,他写了许多的诗来记录这些。
登高望岳
泰山又名岱山,是五岳之一,它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景色,吸引了杜甫的视线,而他此时正是在唐玄宗开元23年的科举考试落败后,开始了他放荡不羁的生活中,在途中看到的,所以写下了一首《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唐肃宗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山流破碎,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转衰,而杜甫将妻子家小安置好后,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困居长安,到了次年三月,没能逃过战乱的清扰,因离别而怨恨,国破家亡而悲哀,写下了《春望》,其中“国破山河在,陈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和悲伤的情感。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乾元三年的春天,杜甫到成都,在远郊盖了茅草屋,有的栖身之所。但没过多久,狂风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感慨万千,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自己在经受生活苦难,精神上的痛苦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遭受的灾难的广大胸襟。
自己身处苦难,却心想他人,心怀国家,真不愧是诗圣——杜甫。
你出生在唐代河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好读书,才华横溢。时逢开元盛世,国家兴盛。而你胸怀大志,豪情满怀,想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你不畏艰险,爬上了泰山之巅。站在山峰之上,俯看群山它们竟显得如此渺小。于是你即兴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了。一切,都变了……
壮志凌云的你不得不跟随时代的洪流走上逃难的道路。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你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啊!自己已漂泊异乡,却还在为像你一样的寒士们思虑,何等忧国忧民!
无意瞥见达官显贵多得吃不下的酒肉烂掉,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些街上活活被冻死、被饿死的底层民众。于是你又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慨叹。
你想帮助穷苦人民,却苦于势单力薄,在那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单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状况,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想到此,两行热泪滚滚流下。多年漂泊着,看着寂寥空旷的国家,萧条惨淡的社会,这一切都让你黯然神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忧民的你,触景生情,感叹着世界种种,提笔写下绝唱千古的诗句。
或许,你没有谪仙李白的雄起飘逸;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亦没有苏轼旷达豪放,你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与忧伤。但在我眼中,你是一位爱护百姓,思寄祖国的“英雄”。
成都杜甫草堂,乃是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旅居四川时所建的住所。抬头望去,南门梁上赫然挂着“杜甫草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的牌匾。
走进草堂,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期间。石子铺成的小路通向远方,小路两边植被旺盛,有高大挺拔的楠木、青翠无比的绵竹等,真是诗一般的环境!难怪诗人能诗兴大发,和这儿的环境一定有关。
我们首先来到了浣花祠,这是当年冀国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抗击叛乱,建立了这个祠堂。
转过祠堂,便是杜诗刻廊。历代下来,有许多大文豪与名人在此写了许多怀念杜甫的诗。人们便将字刻在木板上纪念,故称为诗廊。
绕过诗廊,便是茅屋故居了。只见故居的前面是一潭清澈的溪水,旁边还有茂盛的杜鹃花,古木和古桥相映成晖,让人不禁羡慕起诗人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转过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墙,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顶的屋子,简陋无比。进入其中,发现墙体已经十分破旧,仅残存墙垣。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中间则是一个小厅,总面积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还有摇摇欲坠之感……哪里还谈得上诗意?和刚进来时的舒适感无法比拟。大诗人就在这陋室里写出了那么多旷世之作,不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简朴。我深深被震撼了!
诗人已经远去,此刻站在这儿,耳畔响起了那绵绵不绝的诗……
杜甫草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春日里,这里弥漫着平和与清扬……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亭隐于竹林之中,我一眼便瞧见了它。
一览亭,灰白的瓦片齐齐地铺在深红的亭面上。没有阳光,显得灰蒙蒙的,亭边柳枝摇曳。我不禁笑道:“阴森森的,不会是用来锁妖的吧?”同学们也一边跟着我笑,一边胡编乱造这亭的历史。也是,如此灰暗之景,难免让人有些不正经的联想。
我们进到“锁妖塔”下,里面依然是灰蒙蒙的,我又想说笑,怎想到所有人都沉默着。我看向同学,怎知他们也紧闭着嘴,面色庄严,不肯开口。我将话咽下,静静地参观起来。在我看来,里头不过是些无聊的文物,我却一直莫名沉默着不敢打闹。
过了一会儿,终于出来了,我跳出来长吸一口气,好象脖子里一直卡着的鱼刺终于咽下了。我回望一览亭,心中叹道:又不是活物,为何有这样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或是它自有的高贵,或是人们心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重爱惜……
太阳出来了,洒在一览亭上,那一刹,仿佛放大镜聚焦一般,亮得有些刺眼。我睁开眼,亭面的深红变为大红,瓦片洁白得发亮,一切都缓和下来,空气里漫着平和的暖风!
我望向亭尖,针一般的亭尖明亮得耀眼,那一刻真的——好美!
一览亭的灰暗源于它的冷漠,而那一刹的光亮,却又让它美丽。清明草堂踏春,我发现了一览亭的美,在灰暗的反衬下,它也许更美!
说到杜甫,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严肃的老头。是的,他不像李白那样“飘然思不群”,亦不像苏轼那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就是百姓的代言人。从“三吏”到“三别”,他是行走在民间的史书,记录了百姓的不公。
他是诗中的圣人——诗圣。何谓圣人。孔子有言:三立成圣,立功,立言,立德。他关心百万疾苦大众的死活,他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他一生的奔波都是为了百姓。什么诗仙、诗佛,那些都是天上的存在,而人间无。什么是浪漫,那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为自己而不顾他人,不高兴了就“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是自私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诗圣比诗仙更无私,他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见一斑。
时世造就英雄,杜甫终没有遇到一位圣君,空有壮志抱负,却无处施展。可那又如何,生不逢时亦英雄。他依旧站在了诗界顶峰,俯看前人与来者,能有几人在诗歌上超越诗圣。
58年,这是杜甫在这世间生存的长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就是杜甫在这一生的经历。在这58年中,它见证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它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偌大一个盛世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下坡路,最终走向灭亡。他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一步步的,杜甫也走向了晚年,让他欣慰的一点是它记录了许多时代之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研究资料,无愧于诗圣之名。
说到杜甫,相信许多人都会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严肃的老头。因为他不像李白那样仙气飘飘,也不像苏轼那样豪迈风流。但是杜甫在我心中,是百姓的代言人。从“三吏”到“三别”,他像一位记者行走在民间,用字珠玑的诗作,记录下百姓的不公。
杜甫是一位圣人,他关心百万疾苦大众的死活,他笔下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忧国忧民,一生都在奔波,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不是诗仙、诗佛,那些都是天上有而人间无的,而是无私为百姓发声,用文字披露官吏欺压怜民的人。
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完美的表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可惜杜甫终究没有遇到一位圣君,他的壮志抱负无法得到施展。对此,我心中感到万分的痛惜,为当时的朝廷痛惜—他们失去了如此一位人才;为杜甫感到痛惜—一身才华没有展露的机会。
杜甫人生的58年见证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此一个盛世一步步走向最终的灭亡,他实在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相信,杜甫如果还能看到今日,他一定会感到欣慰,因为他的文字,记录了他所在年代的点点滴滴,让后人走进他所处的年代,了解他所处的年代,懂得当时百姓的疾苦,读懂他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在我心中,杜甫无愧于圣人之名!
我正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忽然,一阵恍惚间,我竟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狂风怒吼,把一间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散落在江间,挂在高高的树梢上,甚至落在深塘的水边。这时,不知哪里冒出了一群孩童,竟公开把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抱走了,溜入竹林里去。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叫得唇焦口燥,以至于不能再呼喊,于是又拄着拐杖回去,独自叹息。
我嘞个去,这……这是?穿越了!
由于提前预习过课文,我知道,不一会儿就要下雨了。果不其然,风停了,天空乌云密布,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下个不停。我急得团团转,想找个避雨之地,却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湿。我的身体竟逐渐透明,我惊讶极了,我还有特异功能呢!
我看着杜甫那被风吹破的茅屋,不禁为他担心。快步走进他的茅屋,看见破烂的屋顶正一直往下滴水。杜甫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沉痛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想,这就是他深切的祈愿吧。
我情不自禁被感动,为杜甫那博大的胸襟,为杜甫那奉献的精神。他在如此悲惨的遭遇中,想的不是自己,而是饱经苦难的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值得人们歌颂。
“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咦?我竟又回来了,遇见杜甫,这奇妙的经历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篇文章。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安史乱之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
草堂总面积打300亩,其间檐廊结构紧凑,草堂内小桥、流水、梅院、竹林交错在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欣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又享大自然之漫。
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等。大庙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雕塑像,壁柱见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公部祠内有杜甫彩雕塑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笼,台祠掩在花草丛中,也是一处好风景。
杜甫在这里住了四年,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不存在,现在的草堂,实际是后人为纪念杜甫所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这里风景这么好!你也快去吧!
唐朝大诗人杜甫晚年写过一组叫“绝句”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实,别看这首诗全是写景物的,可中间还藏着一个故事呢。
一天,岑参与杜甫意外的相遇了,杜甫特别高兴,就请岑参到他家来作客。可是,家里只有两鸡蛋和一根葱了。杜甫的妻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但杜甫毫不在乎地说:“我看有啥吃啥,以诚相待就行了。”
那天,杜甫家里款待客人的第一道菜上来了,这道菜是用两个蛋黄做的,蛋黄中间夹着一根葱叶。杜甫看了,不觉轻声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又过了会儿,第二道菜也被端了上来。这道菜是用两蛋清做的,让人感觉有点心酸,但杜甫那句诗却使它有趣了。第三道菜是用葱白做出来的,很普通,可在杜甫诗中它也有了生机。“窗含西岭千秋雪……”“真妙啊!”岑参不禁拍案叫绝。正在此刻,最后一道菜已经摆在了他们面前。那是一碗汤,上面飘着鸡蛋壳儿,像一个个小船。这次岑参几乎与杜甫同时开口:“门泊东吴万里船……”顿时,两个大诗人大笑起来。一首两个鸡蛋一根葱所组成的诗,把两个大诗人牵拉得更进了。
后来,为了纪念杜甫,那第四道菜就变成了一道射洪的名菜,它可以解渴,健胃消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