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更新时间:2024-01-12 15:07: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我们既然看到了工具的两面性,也应关注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尝试自己计算、自己识路后,会发现相应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可以提升到计算达人、识路达人的段位。能力越来越强,是相对于之前的自己而言罢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擅长和缺陷的地方,所谓的提升相应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所有能力。我们很难做到完美。而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方位不敏感,是短板和软肋,那工具的作用更容易凸显,可以帮助更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工具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必为自己由于实用工具而退化的能力哀叹。工具,只要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所用,那我们就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用即可。
更何况,工具本身无所谓对错,使用的人、使用的方法,才是关键。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也是一种能力,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创造并使用工具,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创新、探索的能力。我们通过工具抵达彼岸的目标,工具只是一座桥梁。但这座桥梁,可以天堑变通途,提升效率,化繁为简,从而一步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而我们,为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为了更轻装上阵,奔赴属于我们的时代,对渐弱的能力,可以少一些介怀,多一些努力。我们可以不用基础的能力,但不能没有;我们可能某些能力渐弱,但可以提升另一些能力,使之更强。我们承认自己没有原始人狩猎能力强,但可以追求更强的学习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现代人对工具依赖性强烈,而工具,归根究底,只是为了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本身。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需要实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价值,而非被自己创造的工具异化。当今社会,若是借工具的东风,过分追求效益最大化,纯粹追求结果,工具理性至上,忽略价值理性,大抵是要出问题的。正如韦伯所言:”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重要的是,因为世界已经被祛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经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工具不是最重要的,使用工具的人,人自身的能力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使用工具,帮助事半功倍地完成目标,但并不意味着只能依赖某种工具才能达成目标,或者直接放弃自身相关能力的提升。人,不应该被工具役使和绑架。否则,万一计算机出故障了怎么办?导航没有信号了怎么办?基础的计算能力、方位辨别能力,还是要有的,这是我们的底气。
题目:成长是个不断被塑造,也是个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
这句话对你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带来哪些思考?
彩蛋时刻
你也许听过一句出自于李嘉诚之口的鸡汤「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觉得这话的立意与本题类似。
那得小心了,咱学的是思辨,没有孰好孰坏的对立,取的是中道的智慧。
立意解析
旧说法没新意,咱换个,这两年纯学术领域跨界到大众视野较为成功的学者刘擎提出近似本题的看法「早慧代替不了阅历」。不妨这么说,早慧代表着个人不断的自我塑造,阅历代表着人不断被塑造的经历。这一段是我们思维大厅的入口,请往里走。
材料本身的语序,交代了人被外部世界塑造和自我塑造的次序。不可否认,一颗懵懂无知的心往往是被现实棱角刺痛的那一刻,开始成长。更不用说,向内探索自我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调用的概念和事实等都来自于外部世界,甚至于人很难察觉到我们界定自我的判断标准往往是社会意识形态悄无声息地刻进了脑神经元中,幸好有苏格拉底的劝谏「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很喜欢材料中的关键词「不断」,也是最容易被考生们遗漏的。早些年「赢在起跑线」的社会观虽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不少人对于成长的黄金分割线仍旧执意地划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节点上。仿佛学生时代只管读书思考的「充电」,接下来的人生狂飙突进肯定不成问题,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对成长有害,毕竟它否定了成长是一生中重要的事。
不愿意终身学习已然是个人生痼疾了,更令人惊骇的是,仍有一众人等没有践行成长。不难发现他们的思维误区,将成长同年龄增长划了等号,任由时间的流水和命运的变迁改变着自己的人生境遇。
当然,成长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重视每一个变量的价值,抛开出生时的天资和社会资源,一个人的自我是在被塑造和自我塑造的化学反应中点燃的。明确这一点,不仅仅是学术意义上,放大个体的意义和能力,更是一种安全措施,避免单一途径的缺陷导致的悲剧。
有一个不谋而合的共识是「成长充满了变化,但是始终有着明确的方向,唯有如此,无论是被塑造和自我塑造,都在赋能人的价值」,理想固然是好的,但是现实并不能尽如人意。人的成长也得顺应世界本身的演变进程,寻求平衡或者自洽都无妨,唯一看清的是成长,是生命进化的一部分,而进化的唯一算法「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适合的,才能够生存」。
行文至此,我依然侧重于不断自我塑造的自我认知上,现在距离德尔斐神谕刻下的时间已经过了3000多个年头,神谕依然振聋发聩——认识你自己。
偶像,总是人们叙述的焦点和议论的中心,或是才华横溢的,或是一枝独秀的,或是驰骋疆场,攻无不克的,战无不胜的;甚至于他们的一些细微之处让我们感动的,从这种感到中,从这种感动中,让我们找到了坚定的理由。
什么样人才应该作为我们的偶像?
唱与不唱——一个国家的尊严。
以其精湛的唱功,扎实的打功,漂亮的演技闻名于世的梅兰芳先生,一生都奉献在了人民艺术的崇高事业上,为祖国戏剧的发展而宵衣旰食,但当祖国母亲遭到外敌的入侵时,他毅然决然的畜起胡须,宁愿终止自己所溺爱的事业,也坚决不为日本强盗唱一字一句,其赤子之心,昭然天下。
他要唱,但更唱给普天下的百姓听;他不唱,也正是出于满腔爱国的热血。从偶像梅兰芳身上,我们对爱国,对人格尊严的感悟更加深了,信念更加坚定。
做与不做——一个公仆的奉献
为打击恶势,除暴安良,她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歪斜的田埂上,破旧的门槛前。人民永远势她心头的牵挂。曾有人对她说:“做个局长,只要舒舒服服做做表面,何必奔波忙碌呢?”她用行动作出了回答。她走了,长歌当哭,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她势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她做,与人民有益的事,她不做,也是出于对人民的爱。在她的心中,有对人民最虔诚的尊重!白花皑皑,铁骨铮铮。有任长霞作为偶像,万民之富!她的奉献,她的执着永远是人心中的一团火!
为与不为
风华正茂,被无情地判上双耳失聪,许多人认为,他,完了。因为他是一个音乐家。可他没有屈服,用牙咬着筷子,手拨动橡皮筋:“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妄想使我屈服,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他谱写9首交响曲,32首钢琴奏响曲,1首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回重奏证明了他的顽强不屈,努力奋斗。
他所为,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他不为,也是出于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谁听了这句震聋发的话部位之动容?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让我们的偶像贝多芬熠熠,生辉!
没有个_东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雄壮,浩荡千里;没有数倍体积于树冠的发达根系的滋养,就没有大树的高可参天,遮天蔽日;没有一腔热忱,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的偶像们的活跃,就没有世界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让我们选择合适的'偶像,向着他们的足迹,汲取他们的长处,不断的完善自己,想更深更远的海洋迈进!
0 4
构思点拨
我们把灵魂三问认真思考梳理了下,接下来的行文构思,就水到渠成了。
议论文写作,按照”本论——引论——结论“的结构布局,七步成文(①阐述材料;②亮出论点;③合理性分析;④原因分析;⑤论证观点;⑥反观当下;⑦总结呼吁);力求行文思路清晰。
需要注意:重在分析问题,追问原因,辩证思考,不可偏执一端,固步自封。
0 5
作文拓展
有关工具和能力,上海之前也有考过类似的主题作文,同学们也可以试着举一反三哦!快来践行一下:有了公众号的作文解析,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审题能力一定减弱。看看自己能不能触类旁通吧!
在“百度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似乎没有必要了。你需要知道什么,在百度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学那么多,记那么多干嘛?
对此你有何看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一模作文是一道风景线,带领我们不断思考悖论与冲突,理性看待现实和人生。让我们在工具理性的时代,不断寻求自我突围吧!
欢迎大家关注20_年上海高考一模后续作文解析哦!
查补、拓展、蓄力、爆发!预定一个硕果满载的寒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