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更新时间:2024-01-19 16:37: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2022-07-14
这次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作文题不刻意回避政治热点,坚定不移地贯彻“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引导考生关注、思考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主题与事件,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
20_年高考作文很可能从青年与时代、文化与传承、思辨与感悟这三个方向切入,继续考查宏大主题、社会主旋律。抗疫、《民法典》颁布、改革开放、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中国速度、共和国功勋、生态文明、文化传统、全面小康等是命题的热点。
需要注意的是,20_年是伟大的中国^v^建党100周年,百年风雨,百年历程,中国^v^的历史波澜壮阔,这将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点。讴歌时代、铭记使命、凝聚共识和畅想未来,高考作文新时代的主旋律仍然不变调不改色。
——由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看20_高考备考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 290 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 万 7 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 30 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 3700 多架战斗机。两年零 九 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地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了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扞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拒绝呢?何玥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仅十二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的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地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也可能会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拒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扬抗美援朝之精神,迎前路未知之挑战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第一中学 林羽柔
长津湖的万年寒风,吹不灭曾留在这里的赤诚生命;上甘岭的复杂地形,挡不住高昂的民族斗志;砥平里的茫茫土地,浸透着鲜红的血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前仆后继,展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时间的巨轮缓缓向前,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已成为历史。但如今,轰隆隆的炮火声犹在耳畔,熊熊的火光如在眼前。历史需要不断回溯,民族精神需要不断砥砺,如此方能扬帆于时代之海、迎接未来挑战。
正如所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对于我辈青年而言,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是发扬先烈历经种种磨难,哪怕奉献自我也无怨无悔的国家大义和爱国热情。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抗美援朝所燃起的生命之火,经过汉水汤汤,辗转春秋,在我们这个时代再次燃起,传递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征程中,我们的付出和牺牲实在是太多了。在我们一心谋求复兴发展时,有居心叵测之人企图分裂我们的国家,有霸道无理之人无端挑起贸易摩擦……然而昨日种种,皆成今我。一个民族一旦站起来,就离强大不远了。
波谲云诡的时代风浪中,由个人至国家都在经历淬火。“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木里的熊熊大火,夺走的是31条年轻的生命,但淬炼出了于灾难面前不顾小我,恪守职责,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肆虐的新冠病毒,使我们失去了数千人的生命,却凝聚起中国青年甘洒热血,与病魔死磕到底的信念;石墨烯的驾驭者曹原,花费10年时间解决困扰世界的百年难题……新时代的青年们渴望成长,希望为国尽忠。对于我们青年来说,坚定不移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要面对的腥风血雨和阻挡力量,也是此时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怎样努力站稳脚跟成长为中流砥柱,是现在的我们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新青年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
“唯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v^先生的殷切希望穿越百年。我们应不忘先辈教诲,承抗美援朝之精神,持爱国之信念,立报国之志向,筑强国之梦想!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我们有勇气也有担当。“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眺望历史,所有的晦暗都将留给过去,凛冬终将散尽,星河定会长明!
以上内容摘自
20_年3月号《疯狂作文·素材控》
素材好看好用,
俄国作家高尔基在信中曾给儿子以告诫:“施比受更快乐。”中华民族的美德中也有让我们施恩于他人的,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不顾及受予者尊严的给予行为,是谓之“慈善暴力”。慈善暴力扭曲了与人为善的本质,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认为,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才最有利于被施予者,也最为他们所接受。
对接受者而言,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不至于伤害他们的品格,践踏他们的自尊。尽管贫穷,但在道理上,贫穷者和施予者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形式的施予都不应该打破这一平衡,否则就会演变成慈善暴力,践踏他人的尊严。
中国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的说法,来表明受施者尊严的重要。一位盲人乞讨者在别人往他的碗里扔钱时只是点头致意,而在一位女士弯腰施舍的时候会起身鞠躬。乞讨者说:“每次路过的人给钱的时候碗里都会‘哐当’一声,只有这位女士给钱时是轻微的‘叮当’声,这让我感觉到我有尊严,我还是一个人。”
这个故事对于施予者有启迪作用。施予应该是有方法、有限度的施予,是带有爱心和帮助的施予,而不仅仅是施舍;合适的施舍甚至可以考虑让受施者付出一点“代价”,以便他们在接受时有“心安理得”之感。在这一点上,美国修建胡佛大坝的例子可供借鉴。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数十万人面临无饭可吃的困境,时任总统的罗斯福提出“以工代赈”的政策,召集众多失业者进行胡佛水坝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施以高工资的福利,最终使千万失业者受益,美国也安然度过经济危机。适当地给予带来的积极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反观当今中国,暴力慈善的例子比比皆是。且不说陈光标亲赴日本当街派钱的恶劣行为,光是官员们扶贫派送慰问金时,让穷困百姓生活全面曝光,以至于受施者感觉颜面无存的做法就足以让人诟病了,就连中国低保制度在审查上也有侵犯贫困家庭隐私之嫌,审查可以延伸到好几代人的生活背景,这样的慈善怎会让人心安!
1.命题形式延续,文体限制放宽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由话题情境、任务情境、要求情境三部分组成,与20_年高考全国I卷、II卷、III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Ⅱ卷作文题题型相近,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也契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情境”为考查载体的要求。虽然这次联考作文题放宽了文体限制,为校团委举行的“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写一篇文章,对文章体裁没有严格要求,但要求写议论文的倾向不变。
这道作文题,以抗美援朝的材料为作文材料,直面社会热点,从独特的视角切入,就思想内容而言,一如既往地彰显了宏大主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家国情怀和语文核心素养。所以,考生必须唱响社会、时代的主旋律,用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未来,这样才能写出切题的考场作文。
2.抓住关键词分析命题材料
本题的写作任务是为校团委的主题征文写一篇文章,主题是“铭记历史,迎接挑战”。“铭记历史”,侧重对抗美援朝历史的了解、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其精神的认同,由材料我们可提炼出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核,比如爱国、奋斗、无畏等;“迎接挑战”,侧重结合当下,表达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感受与思考,体现时代性。考生要围绕这一主题,体现对抗美援朝精神内涵、价值的深刻思考,并且跟新时代涌现的英雄结合起来。
3.写作核心要注重思辨性
本次作文主题“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具有思辨性,既要写为什么要铭记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或者写怎样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有何意义,又要结合当下写怎样迎接挑战,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迎接挑战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需要迎接怎样的挑战,如何践行抗美援朝的精神内核,这是写作的核心。笼统地谈“挑战”是不合适的,只会使文章变成自说自话或者空中楼阁。事实上,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国内的、国际的,还有来自疫情的。比如国内食品安全、道德建设、贫富差距、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打压、疫情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等,谈“挑战”越具体越好。但是,“历史”和“挑战”不是各自独立的,考生要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共通点,思考如何用抗美援朝精神去迎接今天的挑战,才能写出佳作。
雄鹰接受了天空的辽阔,所以它俯瞰大地;雨儿接受了小溪的叮咚,所以嬉戏于水间。人也一样,有时只有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王安石曾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人生要向前看。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有的可以自行解决,可有的棘手的问题就需要他人的帮助。有的人分得清帮助和施舍,接受帮助拒绝施舍。可有的人自负,把别人的好意当做怜悯、同情,不接受。试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走出困境吗?如果有就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就放下你的自尊,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
接受也不是一味接受,没有人愿意让别人一直在自己这里索取。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反过来有一天,别人有困难时也会接受我们的帮助。这样才能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温暖走在每个人的身边。
当然,我们也应明白接受怎样的帮助。对于一箪食,蹴尔而与之,是对自尊的一种践踏。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这是一种施舍,而且明显带着一种轻视。这时,我们要竖起自己的自尊,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样的施舍。
一位富人为三家穷人捐钱,一家欣然接受;一家表明会偿还;而另一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施舍,不接受。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预料。我最赞成的是第二家,他们没有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接受了别人的好意,也没有认为这是靠山,表明有一天会偿还。他们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接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词不断涌现。有团队,有合作,不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接受他人的帮助吗。接受别人的帮助不代表你弱,没有能力。而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不代表你很强大,不需要。所以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接受,该接受什么。把别人的帮助作为自己达到彼岸的有力工具。
作为年轻气盛的中学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太多外物来辅助让我们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所以,学会接受。
我有一辆跟随我十多年的自行车,一直不舍得丢。为什么?因为它是我第一个月的薪水所买。
第一份薪水,发在九五年的十月,三百六十元,刚好够买一辆优惠价自行车。于是,我自个儿到商场,怀揣三百六十元,一翻挑挑拣拣,一辆24寸弯杠、带车篓、深蓝色的自行车就被我骑回宿舍了。一路铃声脆响,感觉自己也拔高了许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拉风。
骑一阵子后,发现这车还是有许多毛病的,毛病之一就是后座不牢固,带个人就晃荡。尽管这样,我还是敝帚自珍。上班时,一定要交给看车的老太太,嘱托她好生看管,下班,一定要把它扛回自己的租住屋。一个小姑娘,每天在楼道上扛车,那该是多么地惨不忍睹啊,可是我乐意!
而且,我还骑着我心爱的自行车,多次往返工作单位和家里,那可是相距四十里的“长途”。而我踩着我的“小毛驴”一路飞跑,丝毫不觉得费力。到家,吃碗妈妈烧的热汤饭,稍事休息,就开始擦洗我的自行车。擦得“傻亮傻亮”,第二天,再一路蹬回我的工作地。
就这样,来来回回,自行车陪伴我从老家走向新家、从姑娘嫁为人妇、从女儿变成母亲……
还记得我筹备结婚,父亲陪我上街买了一只拉杆箱。自行车不能带人,父亲让我带上皮箱先走。我把拉杆箱架在龙头上,上车后龙头拐不了弯,“吧唧”,摔了一跤,起来,赶紧查看拉杆箱——此时,自行车已退变为必要却不重要的什物了,而我的工资已经接近一千元。
后来,我要搬新家、要照顾女儿、要参加学习班……自行车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该生锈的地方生了锈、该散架的地方正在散架、该不响的地方也开始响了……大街上摩托车满街溜,我们的工资也涨到两千元。
又过几年,我换了城市,自行车已经破旧不堪,坐垫换了破,破了换。每次换坐垫都有人笑:“哎哟喂,这么破的自行车早该卖废铁啦!”此时,我的工资涨到三四千,而我们家也买了汽车代步。自行车我还是没丢,因为那是我第一个月工资,是我青春的见证。
前两天,一直放在楼道口的自行车突然不见了。我遍寻不见。先生笑:“顶多二十元!”而我有些怅然,我的第一份工资就这样销声匿迹。
现在出行,交通工具相当发达了,不嫌麻烦自己开汽车,嫌麻烦乘公交、BRT、滴滴快车……如果想念自行车,可以刷卡骑公共自行车,估计摩拜单车也会很快来到我的城市,而我,为了管理身体,一般选择用脚丈量这座城市的变迁、感受时代的脉动。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已经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并且终会在我的记忆中走远——时光一去不复返,生活总是一直向前!
1.关注社会热点,积累素材,深度思考社会问题
20_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直击疫情;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作文题“铭记历史,迎接挑战”,联系^v^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它们都彰显了宏大主题,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和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关注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和热点前沿事件,如建党百年,注意对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思考,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培养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平时多关注、阅读《^v^》《^v^》等主流媒体的时评,积累时政观点,学会规范的表达。
2.注意思辨感悟,培养对多元化材料的分析能力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作文能否写好,关键在于考生是否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运用好审辩式思维,立体深入地挖掘“为何要铭记历史”,为何要“迎接挑战”,怎样“迎接挑战”等深层含意,做出符合题意的判断与说理。
时下的材料作文,材料所讲述的往往是一种现象,而隐含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命题者未必明确告诉考生,如果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考生是远不能适应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的。因此,考生必须加强哲学方法论的学习,写作要能够从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进入哲思的层面,避免低层次地就事论事。
3.增强身份意识,锁定对象,置身情境表达“我”的感受与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